网络传播技术 (1)

网络传播技术 (1)
网络传播技术 (1)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是指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硬件:若干台计算机、相关的通信设备和有线或者无线通信线路组成。

软件:网络通信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节点的分布位置:广域网、局域网

*按介质分:有线网(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网(微波、电磁波、红外线、激光)

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为实现实体(各种应用程序、文件传送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终端等)之间的通信而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1988年9月从中国学术网络(CANET)向世界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因特网。

新一代互联网主要技术包括:IPV6、网格计算、P2P技术

网格:是利用互联网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连成一个逻辑整体,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和应用服务(计算、存储、访问等),虚拟组织最终实现在这个虚拟环境下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彻底消除资源“孤岛”,最充分的实现信息共享。

P2P技术:P2P是英文Peer-to-Peer(对等)的简称,又被称为“点对点”。“对等”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P2P还是英文Point to Point (点对点)的简称。

WEB2.0: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逐步被淘汰的应用技术:TELNET(远程登录系统)、Gopher(信息检索)

目前主要的应用技术:电子邮件、Usenet(新闻组)、WWW(万维网)、FTP(文件传送)、BBS(电子公告板)、聊天服务、搜索引擎、BT下载

第二章

矢量图:矢量图也称为向量图,矢量图是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对象的轮廓线和填充属性来描述图形的。

目前,能够在网页中直接应用的矢量图形只有FLASH动画,其它格式的矢量图形只有转换为FLASH格式才能在网页中应用。

位图:位图也称为点阵图或像素图,它由网格上的点组成,这些点称为像素。位图是连续色调图像(如照片或数字绘画)最常用的电子媒介,因为它可以表现阴影和颜色的细微层次。

GIF图像格式:

优点:

1、跨平台显示能力。

2、无损压缩。

3、支持透明底图。

4、可制成动画。

缺点:

1、只支持256种颜色。无法用它来表现超过256色的图像色彩效果。

2、只适合表现图标、按钮等颜色单纯的图像。

JPEG图像格式:

优点:

1.JPEG可以跨平台操作和显示。

2.支持全彩色模式高倍率有损压缩。

3.支持逐行(non-interlaced)显示模式。

缺点:

1.不适合优化颜色单纯的图像,容易使图像模糊。

2.不支持透明底图。

3.不能做成动画。

PNG图像格式:

优点:

1.无损压缩连续色调图像。

2.支持真彩色图像透明背景。

3.显示速度很快;

4.支持监视器的伽码设置修正。

缺点:

1.文件存储容量比JPEG格式大;没有GIF格式拥有的动画功能。

2.PNG格式不完全支持所有浏览器。

一、网页动画生成原理

1. 逐帧动画:

逐帧动画是指动画的每一帧都需要绘制的动画生成方式。

2. 补间动画:

补间动画是指动画中重要和关键的画面(关键帧)需要绘制,其它的帧(普通帧)由计算机根据关键帧的变化计算自动生成的动画生成方式。

3. 控件动画:

控件动画是指通过编写程序代码,使图形或文字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产生各种变形的动画生成方式。

音频各格式的优缺点:

1. MIDI文件

MIDI(扩展名为.midi 或.mid)文件只能用于器乐,不能表现自然人声。

MIDI文件并不是一段录制好的声音,而是记录声音的信息,然后再告诉声卡如何再现音乐的一组指令,MIDI文件重放的效果完全依赖声卡的档次。许多浏览器不需要插件就支持MIDI 文件。

2. WA V文件和AIF文件

WA V文件(扩展名为.wav)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AIF文件(扩展名为.aif 或.aiff)是苹果公司开发的声音文件格式。

两种音乐文件的都是无损音乐格式,都可以支持多种压缩算法;声音质量和CD相差无几,都具有很好的声音品质;

许多浏览器都支持两种格式文件并且不要求插件;

两种文件都具有较大的数据量,常常用于较短的网页音效中。

3. MP3文件

MP3文件(即MPEG-音频层-3,扩展名为.mp3)是一种压缩格式,它可令声音文件明显缩小,MP3是现在网络音频文件格式的主流。

MP3音频文件的压缩是一种有损压缩。

MP3 可以运用流媒体技术。

播放MP3 文件,用户端需安装播放程序或插件即可播放。

4. RealAudio文件

RealAudio文件(扩展名为.ra、.ram、.rpm )具有非常高的压缩程度,文件数据量要小于MP3。RealAudio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带宽而设置不同声音的质量,主要适用于在网络上的在线音乐广播和欣赏。

RealAudio是典型的音频流媒体文件,用户安装RealPlayer程序或插件就可以边下载边播放声音,RealAudio在低带宽环境下的传输性能非常突出。

5. WMA文件

WMA (Windows Media Audio,扩展名为.wma) 格式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压缩音乐格式。WMA的优点是压缩率可以达到1:18左右,且音质要强于MP3格式;

WMA支持音频流技术,适合在线播放,并且Windows平台已自带Windows Media Player 软件,无需安装额外的播放器;

WMA还内置了版权保护技术,便于正版音乐的传播。

第n章:网络新闻编辑

主要内容:

?网络新闻的层次化加工

?网络新闻的专题化组织

?网络新闻的多媒体整合

?网络动态报道的实施

?网络编辑思想的表达

1.1 超链接与网络新闻的层次化

?层次化的新闻是网络新闻的一个基本特点,它是以超链接为基础的。

?传统媒体——线性的结构传达

?网络媒体——网状结构传达

–超链接的作用

?利用超链接解释与扩展关键词

?利用超链接延伸报到

?利用超链接整合多篇稿件

网络新闻正文的写作要点:

与传统媒体的新闻写作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网络新闻的正文应该特别注重文风的问题–文章宜短(不超过两屏大小为宜)

–段落宜短(多分段)

–句子宜短(控制在20字以内)

–文字应该朴实(新闻应该具有可扫描性)

网络新闻的专题化组织:

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他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网络新闻与其他媒体新闻竞争的主要手段。文字直播的策划:

?直播主题的确立

?直播地点的选择

?直播人员的配备

?直播基调的定位

?直播节奏的把握

第n+1章:网络公关与广告传播

网络中的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指组织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等,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总结危机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机处理科学化、系统化的一种新型管理体系。

通常危机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危机监测预警阶段

2.危机中管理阶段

3.危机恢复管理阶段

1、危机监测预警阶段

危机监测预警阶段包括:

1.危机监测子系统

2.危机评估子系统

3.危机预报子系统

网络具体的任务表现为:

1.收集与组织直接相关的事实性或意见性信息

2.收集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及竞争对手的态度与行为等信息。

3.收集与组织发展相关的社会环境变化信息,如政策、经济形势、市场环境、

社会文化等变化。

监测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制止不利于组织的信息的传播,而是要为组织的管理者提供足够多的信息,以便管理者可以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从组织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去寻求负面信息产生的背景与原因,并寻求长久而根本的解决办法,以避免危机发生。

2、危机中的管理

当危机发生时,网络在危机公关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众沟通(网站、论坛、博客)

2.反馈监测

3.谣言阻止

4.话题转移

3、危机恢复管理阶段包括:

跟踪监测危机的长期影响

维持长效沟通机制

第n+2章:色彩

?红色——热烈、喜庆、激情、辟邪、危险……

?橙色——温暖、事物、友好、财富、警告……

?黄色——艳丽、单纯、光明、温和、活泼……

?绿色——生命、安全、年轻、和平、新鲜……

?青色——信任、朝气、脱俗、真诚、清丽……

?蓝色——整洁、沉静、冷峻、稳定、精确……

?紫色——浪漫、幽雅、神秘、高贵、妖艳……

?白色——纯洁、神圣、干净、高压、单调……

?灰色——平凡、随意、宽容、苍老、冷漠……

?黑色——正统、严肃、死亡、沉重、恐怖……

色相、明度、纯度称为色彩的三要素。

第n+3章:网络广告

定义:所谓网络广告,是指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各种经营性广告

特点:

1.覆盖范围广泛

2.信息容量大

3.多媒体综合利用

4.兼具实时性与持久性

5.定向性强

6.可统计性

7.个性化

8.可以直接与购买行为挂钩

网络广告的基本形式:

1、旗帜广告:是网络广告中最常见的形式,通常大小为468*60像素。

2、图标:通常是用来宣传广告主的商标或者特定标志。

3、弹出式窗口:随着网页的载入而自动弹出的一个新窗口。

4、富媒体广告:把包含声音、图像、文字等多媒体的信息组合形式称为富媒体。

5、专栏赞助:它类似于传统媒体的栏目冠名,通常与栏目名联系在一起。

6、文字链接:以文字为链接的“锚”,点击后出现具体广告内容。

7、电子邮件广告:

①将客户广告连同网站内容服务商的信息一起,定期发送到该网站注册会员的

邮箱中,他可以携带各种模式的广告。

②提供免费邮箱服务的网站,在用户的邮箱后,自动加上关于本网站的信息或

其他广告内容。

8、搜索引擎广告:它是一个发展中的事物,不同搜索引擎在尝试不同的方式,对于广告形式的称呼也不尽相同。

③关键词排名

④关键词赞助商广告

⑤地址栏搜索广告

9、Rss广告: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网络信息发布技术。

Rss阅读界面的好处是可以将各种广告排除在外,但他也可以实现分类广告的订阅。

10、网上商店:网上商店是能实现网上销售的最佳位置。技能宣传自身品牌,又能直接受到订单。

11、隐形广告:把产品与游戏、电子贺卡、墙纸、屏幕保护程序等结合在一起,使广告与相

关内容更好的融合。

网络广告销售的步骤:

①广告销售的环境分析:

a)时机分析

b)网民状况分析

c)竞争对手分析

②网站广告资源的规划:

对网站资源进行整理,确定“热点区”

③网站广告标准的制定

④网络广告资源的宣传

⑤网络广告的售前服务

⑥网络广告的售中服务

⑦网络广告的售后服务

下一章:

制作多媒体时,常遇到的问题:

←面对加密的PDF或网页,如何采集其中文字?

←如何获取网络中的视频,尤其当视频地址隐藏时?

←如何截图,如软件的菜单,如游戏的画面?

←如何录音,如通过话筒,如采集磁带中的音频?

←如何获取CD中的音频?

←如何获取VCD或DVD中的音频或视频?

←如何获取网络中的动画?

←如何处理图像、音频、视频?

←制作多媒体的软件有哪些?

下一章:

←网络隐私=个人资料+在线隐私

←网络隐私可分为个人资料和在线隐私。为了申请邮箱、注册抽奖或是网上购物,我们必须提供姓名、联系地址等个人资料,有时甚至涉及到出生年月、月收入等进一步资料。而且你在网上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并且会“记录在案”。

←(一)关于人肉搜索的概念:

←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说法。根据通常的说法以及人肉搜索现象的本身特点,所谓人肉搜索就是指网民利用现代网络信息科技和通过网络社区活动精确的查找出一特定人或事件的真实、全面信息的一种互联网搜索行为。

下一章:

网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的定义为: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澳门报告中仍旧沿用“平均每周上网一小时及以上”的网民定义。

网络传播概论-最终版本

网络传播概论 名词解释: 1、信息图表:将信息数据等可视化的一种方式。(含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列 表)。(新闻信息图表:它是那些具有新闻价值或者可以传达、解释新闻信息的图表,其特点是形象性与直观性。) 2、网络新闻专题: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 续报道的形式。 3、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指运用各种社会媒体平台和手段开展的品牌营销、产品销售、客户 服务、企业公关等活动。 4、网络论坛:通常是指以各种话题讨论为主的BBS。它是利用网络手段所开展的一种多对多的交流方式,是网民意见表达的主要渠道,也是网民评论的主要栖息地。 5、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也可以说,语义网是一种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而且还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轻松。 6、微博:也称为微博客,它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在微博平台上发表简短的消息,这些消息可以即时地传送给关注自己的那些对象。尽管它常常被拿来与博客相比,但微博不是博客的一种简单延伸,它把即时通信、SNS和博客等的特点结合起来,从而在人际交流与公共信息传播方面形成了综合优势。 7、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源于社会组织,社会变化以及由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所构成的一个技术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百度)从微观来看,该“网络社会”是从原现实社会中分化出来的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分离与统一的新的现实社会。从宏观视之,它是由人们的交往实践主体与主体通过网络这一中介客体构成的一个相互交错或平行的交往大系统,是现代世界交往、互动联系的媒介,是交往实践全球化的共在结构。 8、网络营销: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9、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问答: 一、网络新闻报道单元 是对日常稿件进行整合的一种手段,常常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信息和手段等共同组成一个小的集合,通过他们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与新闻专题相比它的规模要小得多,且针对的是各种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日常报道,而不一定是重大报道题材。 作用:(1)克服新闻碎片化现象;(2)体现网络媒体竞争力; 特点:(1)以某一稿件为主干,其他稿件为其服务、报道线索明确;

网络传播的效果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6302616.html, 网络传播的效果研究 作者:龙春晖 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22期 摘要:媒介效果研究作为传播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所在,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本文主要以迅速蹿红网络的“贾君鹏事件”为样本,从中介变量的四个因素来分析贾君鹏事件走红的原因。此外,还从网络受众特点出发,通过对于网络时代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的分析,浅谈网络文化。 关键词:中介变量媒介类型传播内容受众使用与满足 传统的效果研究分为受众研究、内容研究和效果分析三个部分。效果研究总是在传送端(媒介)和接收端(受众)之间不停钟摆。中介变量概念的引入使得效果研究逐渐从对传播两端(传播者和受众)的研究转向在传播流动过程中起过滤或折射作用的中间因素的研究。中介变量概念是对于影响传播效果因素的重新划分,增加了效果研究的科学性与开放性,研究者可以随着实证研究的不断进行,补充和丰富中介变量的内涵。此外,传播研究中历来都很重视对于受众的研究,受众是传播的终端,是传播效果的重要意义载体。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效果研究不断深入,新的领域的受众研究会备受青睐。以下则以迅速蹿红网络的“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事件为例,从中介变量和网络时代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两个角度来做分析。 “贾君鹏事件”简介 2009年7月16日,百度贴吧·魔兽世界吧发表了一篇题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文章内容只有“如题”两字。短短五六个小时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并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内吸引了710万点击和30万回复,被网友称为“网络奇迹”。这起迅速蹿红网络的“神奇”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影响由互联网扩大到现实生活。《华西都市报》报道称这起网民的集体狂欢是800名打工者为“饭钱”制造的“假”货,其实质是一起人为的网络策划事件,也可以叫做网络炒作或是网络营销。“贾君鹏事件”产生这样强大的涟漪效果可能是策划者也始料未及的,让人不得不感叹网络力量的强大。 “贾君鹏事件”虽然是一起人为的策划事件,是一次蒙上了“网络恶搞”面纱的营销活动,但是 该事件从网络恶搞成功走向网络营销,其中的原因很值得我们深思。将“贾君鹏事件”视为一次网络世界的传播事件,就从中介变量概念的四个方面以及网络时代受众的使用与满足来分析它成 功的原因。 中介变量的作用 中介变量是指那些在大众传播刺激和受众反应之间的中间因素,是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 而又对因变量有影响的处于因果序列中间的因素。顾名思义,中介变量之所以谓之“变量”,是因

网络传播技术 (1)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是指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硬件:若干台计算机、相关的通信设备和有线或者无线通信线路组成。 软件:网络通信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节点的分布位置:广域网、局域网 *按介质分:有线网(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网(微波、电磁波、红外线、激光) 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为实现实体(各种应用程序、文件传送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终端等)之间的通信而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1988年9月从中国学术网络(CANET)向世界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因特网。 新一代互联网主要技术包括:IPV6、网格计算、P2P技术 网格:是利用互联网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连成一个逻辑整体,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和应用服务(计算、存储、访问等),虚拟组织最终实现在这个虚拟环境下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彻底消除资源“孤岛”,最充分的实现信息共享。 P2P技术:P2P是英文Peer-to-Peer(对等)的简称,又被称为“点对点”。“对等”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P2P还是英文Point to Point (点对点)的简称。 WEB2.0: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逐步被淘汰的应用技术:TELNET(远程登录系统)、Gopher(信息检索) 目前主要的应用技术:电子邮件、Usenet(新闻组)、WWW(万维网)、FTP(文件传送)、BBS(电子公告板)、聊天服务、搜索引擎、BT下载 第二章 矢量图:矢量图也称为向量图,矢量图是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对象的轮廓线和填充属性来描述图形的。 目前,能够在网页中直接应用的矢量图形只有FLASH动画,其它格式的矢量图形只有转换为FLASH格式才能在网页中应用。 位图:位图也称为点阵图或像素图,它由网格上的点组成,这些点称为像素。位图是连续色调图像(如照片或数字绘画)最常用的电子媒介,因为它可以表现阴影和颜色的细微层次。 GIF图像格式: 优点:

关于网络传播中著作权保护的若干问题(精)

关于网络传播中著作权保护的若干问题 张怡* [摘要] 在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享受着网络带给我们的方便、快捷的信息,同时,网络技术“双刃剑”的特征也越发显著。面对网络侵权等众多负面效应,权利人防不胜防,也让立法者和相关学者深感忧心。尤其是网络传播中有关著作权的保护问题,学界应当给予高度重视,这对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惩罚侵权者不法行为,维护网络正常秩序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网络传播著作权 网络技术给予我们的便利自不待言,大家都能感同身受。然而其负面效应亦如影随形。总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非法入侵网络以危害通信安全;网络侵权行为泛滥;严重的信息污染和各种网络犯罪。①在本文中,笔者主要讨论涉及网络传播中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一、网络传播中侵犯著作权的主要表现形式 正如日本学者中山信弘所描述的:“现在著作权的世界处于混沌的时代,而加速这种混沌时代到来的是多媒体的出现。”②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创作作品和传播作品的手段有了新的拓展,人们对作品的使用形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各种网络侵权行为也层出不穷。目前,网络传播中侵犯著作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未经许可,擅自将传统媒体上的作品上载到网站上使用。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侵权方式,主要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获得报酬权。2002年4月27日,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状告中国数字图书馆公司侵犯其著作权,未经许可,就擅自把他的作品放在了该公司的网站上。最后,法院判决被告停止在其网站上使用原告的作品,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8万元。③ 作者实习单位: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

2.未经许可,擅自在网站上转载其他网站的作品。某些网站为了节约时间、人力和物力,直接对发表在其他网站上的数字化作品进行复制,抄袭,或直接将他人网站上的内容链接到本站主页上。2002年3月18日,e龙公司状告搜狐公司大量抄袭其网站的内容,最后判决搜狐在七网站主页上发布向e龙公司的道歉信。④ 3.未经许可,将他人未发表的作品上载到网站上使用。这是典型的侵犯他人发表权的行为。同时,还有可能侵犯他人的其他人身权利,例如,名誉,隐私等。 4.未经许可,擅自下载作品,并发表到传统媒体上。在网络中,作者签约授权网站,则网站享有出版权,同时也可依据合同享有其他著作权。擅自下载作品并发表到传统媒体,实为侵犯著作权人著作权的行为。 二、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与传统著作权之比较 传统著作权保护的信息均以实物为载体,如期刊杂志,录音录像制品等。而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却以网络为载体,并以此为媒介,通过网络传输,网络终端设备的显示将信息提供给公众。与前者相比,后者的时间性、地域性、专有性随着互联网络的应用而淡化甚至动摇。 1.传统著作权的时间性在淡化。我国著作权法对权利人的著作权规定了法定的期限,在此期限内著作权人的权利将得到法律的保护,禁止一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超过法定的保护期限,权利人的作品将进入公有领域,权利人的权利将不再受法律保护,公众对作品的使用也不再受法律的限制。著作权法规定较长的期限,通常为50年。但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作品不仅传播速度快,效率高,而且范围广,凡是互联网能够触及的角落,作者的作品都能够到达。互联网的出现不仅让公众及时地获取了作品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让权利人更快地获取了经济利益,大大缩短了双方信息交流的时间。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再给权利人50年的保护期限似乎不太合理,不利于社会公众的利益,也不便促进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全面、迅速、可持续发展。因此,网络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传统著作权的时间性。 2.传统著作权的地域性在淡化。我国关于知识产权的著述中对地域性的一般解释是,依据一国法律所取得之知识产权仅在该国范围内有效,在其他国家不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 名词解释: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对OSI模型的简化。它是一套协议的结合,用于定义设备接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通俗的说,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搜索引擎:为满足大众信息检索需求的搜索技术,分为网络蜘蛛型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和基于人工分类目录的搜索引擎(分类目录)。谷歌、百度是前者的代表,雅虎是后者的代表。 社会化搜索:通过整合用户力量,来补充及其搜索的不足。人肉搜索也可以被看作一种社会化搜索。社会化搜索引擎主要指基于人们的社交网络、针对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生产的内容进行搜索的技术。 Web2.0:指允许用户广泛参与网站内容建设和交互的技术,网络不仅是“可读”的,也变得“可写”,整体指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应用模式。相比Web1.0,Web2.0具有强烈的交互性、个性化等特征。与此相关的技术有RSS、博客、维基、SNS、微博、微信等。Web2.0是一种用户参与的架构,这既指网站内容建设,也指网站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建设。Web2.0的指向试图将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Web2.0的应用还是一种社会纽带,是个体吸纳与整合社会能量的接收器,也是个体能量放大为社会能量的转换器。 自媒体:在网络技术特别是Web2.0技术环境下,不从属于专业媒体的个体或组织通过各种网络手段进行自主的信息传播的新形式。 UGC(UCC):用户生成内容,不仅可以使信息生产的成本转移到用户,从而减轻网站的负担,而且用户生产的内容更具个性化,更能满足常委需求。同时它也有助于用户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更容易产生黏着力。 社会化媒体: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平台。主要特征有内容生产与社会相结合;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社会化媒体常常能产生大众传播的效果,“社会化”意味着依赖于人们关系的集成,要在人们的社会互动基础上产生较大规模的社会聚合。社会化媒体不仅为普通人提供了社交的平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它也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社会化媒体也促进了公民新闻和自媒体的繁荣,对专业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与传播格局带来了重大打击。

网络传播伦理问题的成因分析_沈继睿

第25卷第1期潍坊教育学院学报Vol.25No.1 2012年1月JOURNAL OF WEIFANG EDUCATIONAL COLLEGE Jan.2012 网络传播伦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沈继睿 (中原工学院,郑州450007) 摘要:从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入手,分析当代前沿技术———网络所带来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界定和分类并描述其不同的特点。通过对网络传播问题的分析,进而研究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网络传播;伦理问题;成因 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080(2012)01-0046-03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技术的重大变革:蒸汽机时代-电力时代-信息时代。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导致了社会思想的变化,相应的社会伦理道德也大为不同。在新工具快速发展时,我们总是会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新工具在给这个世界带来进步的同时,如何影响到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其负面影响有哪些,其成因是什么,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等。网络时代的到来好像打破了潘多拉魔盒,在我们惊讶于网络巨大生产力的时候,在我们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生活便利的时候,在我们为当代人类工具理性欢呼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批判的反思,需要价值理性的指引。 一、网络社会和网络传播伦理问题的种类 网络从出现那一天就是泥沙俱下的,其中的伦理问题随着网络的发展显现出来。从1994到今天,我国网民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达4.57亿。[1]在我们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同时尤其需要特别关注各种社会问题,网络传播伦理就是问题之一。 网络传播问题来源于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从微观上看是一种社区型的社会,即通过地域、文化、职业、爱好等组成的网络社区,其中的传播活动往往是一种群体传播或组织传播。从中观上看是指整个信息网络,包括各类终端和之间的数据连线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庞大信息工具,即“赛博空间”。从宏观上看,网络社会是指网络在全球范围被广泛应用后的当代全世界范围的社会,是指网络传播影响下的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之和。[2]15本文所关注的是基于宏观网络社会的负面问题,关注网络影响下的总体社会所表现的伦理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传播伦理问题,有些学者把网络伦理问题分为三大类:具体问题、交叉问题、理论问题。[3]具体问题也可称为实践问题,是在网络实践中所发现的伦理问题。这类问题有的是违反了现实社会原有的并且在网络中依然适用的伦理道德,有的是危害到了网络的正常发展,还有的是用网络作为犯罪的工具。交叉问题是指网络出现后影响到现实社会进而产生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是网络中的伦理问题与现实社会中的伦理问题互相影响,对网络和现实社会都造成了不利影响。理论问题是指网络伦理问题中理论化的讨论,其“思辨”意味较浓,牵扯到哲学性的讨论。比如对网络社会中人的本体论———人的存在形式的探讨。[4] 网络与现实紧密相连,三类网络伦理问题并不能截然区分,具体问题往往就是交叉问题,理论问题也来自现实经验并指导问题解决。所以在具体研究的时候可以把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分为五种:网络社会的安全问题、知识产权的问题、负面信息传播问题、人格和生活方式异化问题及价值观念一元化冲击问题。 二、网络传播中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归纳网络伦理问题的种类只是认识问题的第一步。罗杰斯在《传播学史》中说道:“任何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5]我们对于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必须有所了解,探讨这些伦理问题产生的成因和有效的解决办法已刻不容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探究网络伦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是认识问题的第二阶段,是有效解决网络伦理危机的前提。 1.网络技术自身特点是网络问题产生的前提。 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给网络伦理危机提供了可能。 首先,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弱化了传统伦理的约束力。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处在熟人社会的环境里,在熟人圈里,我们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十分小心,以免被熟人圈排斥。但在以数据表示自己存在的网络虚拟世界里,失去了熟人的舆论、身份的监督,传统伦理的约束显得苍白无力。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在显示器后的隐藏者,由于交流的虚拟化,不了解对方,使得网民失去了监督而变得十分自由。表现出与现实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规范不相符合的状况。 其次,网络的开放性造成了网络伦理的多元化。网络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工具,在网络上多元文化并存,不同民族国家 收稿日期:2011-11-23 作者简介:沈继睿(1986-),男,河南郑州人,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64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 信息焦虑:当人们不理解信息时,不知道到哪里查找信息时或者知道到哪里找却不能对其访问时都会产生焦虑,这就是信息焦虑。 2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3 网络媒体:借助于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移动电话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 广义:借助于互联网发布信息和进行信息服务的站点。 狭义:我们认为只有在互联网上主要从事新闻信息的选择,编辑,登载,和链接等信息服务的专业网站才能被认为是网络媒体。 5 公民新闻:又称参与式新闻,指大众传媒以组织者、行动者的身份参与社区事物,倾听市民心声,寻找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发起的讨论,以各种形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同时进行高强度,大规模地报道,争取对社会各界产生最大程度的影响,以实现某个良好愿望或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媒体行为。 6网络广告:从广义上讲,一切基于网络技术的传播信息方法与过程都是网络广告。从狭义上讲,网络广告是基于计算机操作,通过国际互联网发布的电子广告。 7虚拟社区:又称网络社区,指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求的人组成,成员可以分布于各地,以知趣认同的形式作在线聚合的网络共同体。(核心功能:公告栏,群组讨论,社区通讯等)8博客: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的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V)撰写博客文章的行为,其他人可以感受到博客门的行为价值。 (N)具有博客行为的人群,他们将其生活与网络相结合,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生活,并通过网络社区实现其价值。 9、网络隐私:是指自然人在网上享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活动领域与个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包括第三人不得随意转载、下载、传播所知晓他人的隐私,恶意诽谤他人等。 10、网络伦理: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人类社会所显示出得新型道德关系,表现为社会意识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对人和多种组织提出的新型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 13、中国网络媒体:依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并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授权和认定,在

网络传播的优势与劣势

网络传播的优势与劣势 网络传播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有人认为,,“网络传播” 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网络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也被称作网络传播,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 我认为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网络传播有以下优势:信息多元化:表现形式立体化(网络新闻以互联网为基础,借助先进的传输技术,在新闻传播内容、形式、结构及便于阅读等方面,都很好地发挥了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收到了较强的立体化的新闻传播效果):传播互动化(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是网络传播的本质特征和社会意义的集中所在。报纸、广播、电视作为本世纪内的主体传媒,恰恰在这方面相形见绌。双向互动式传播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信息的传者不再享有信息特权,与受众一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伙伴;网络用户不仅可以平等地发布信息,还可以平等地开展讨论与争论;舆论监督功能在网络振荡中不断放大,具有无比的威慑力量。互动式传播内含着天然的民主亲和力与自由召唤力,从而构成了对现有传媒的致命冲击,构成了对传统意识的日趋迫切的反叛与否定)。 网络传播的劣势: 1. 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经常上网获取那些零散和不系统的知识. 利用网络给手机发送短信息已经成为当下网络一族的时尚。内容丰富的节日问候、脉脉情话、开心笑话以及开机画面往往让接受者心情愉快。然而围绕网络短信的兴起也出现不少问题,一些内容低俗不堪的网络短信和新的恶作剧方式随之产生:2;. 网络传播和以往媒体不同的是,它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传播者处于一个极端隐蔽的地位,仅靠个人手段是无法在整个庞大的网络世界中找到恶意传播这的,这就无疑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刺激了人们在网上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的的欲望。 3. 利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网络传播属于“全通道”型的传播方式。这种传播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传播效率低下。所谓浪费时间不讨好。希望随着网络传播文化的发展,这种情况会有所好转。 4. 网络传播在向人们展示外面的五彩世界时,却将人们封锁的电脑的旁边,许多原来内向的人因为上网而变的开朗、外向,善于和人交际,但是也有不少的人沉迷于电脑的虚幻世界,甚至对于现实世界产生了一种厌恶感,这样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且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5. 即时交流工具是网络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却不是对个人发展有利的,因为现在在网上的各个即时通讯工具,都有一个很热门的功能就是“群分”功能,即就是,有同一话题或者志同道合的人们形成的小团体,在这儿,人们围绕共同的话题来展开讨论,这无疑为专业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是经常上这样的地方,虽然可以满足一个人的爱好需求,可以满足一个人对交往需求的满足,但是却也对此人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筐,不利于他的全面发展。 6. 网络传播能使网络犯罪更加容易。 综上所说,网络传播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多利用它的优势做些该做的,而不是荒废时间,

网络传播中的法律问题简介

第五章网络传播中的法律问题简介 本章主要内容:互联网法规建设;网络名誉侵权;作品侵权 一、互联网法规建设 1996年2月11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这是我国制定的与互联网有关的第一个法规。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对该规定进行了修订。 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授权中科院组建和管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ic),授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与cic签约并管理二级域名.edu.c。 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发布了由国务院批准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2000年11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颁布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2005年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同时废止2000年11月6日实行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二、网络名誉侵权 案例 2001年,北京赛龙家园网业主委员会美丽家园的bbs论坛上,一网民发表名为《我在美丽园的36种死法》的帖子。其中有这样的语句:“被德蝇骗去50元钱,后悔死;开发商答应德蝇和高螈又免物业费又调大房子,嫉妒死;看到德蝇在业主大会上的拙劣表演,笑死;与德蝇这样的小丑做邻居,臊死。”此后,又有《德楹就是这样做的》等文章出现,称德楹“以当时委托登记的128户业主为筹码,私自与开发商、区房屋土地管理局达成协议,出卖业主利益”。当年7月13日15时53分,此bbs上再次刊登《业主代表(指德蝇)无权与公司签协议》的文章。 作为美丽园业主委员会代表德楹、高原两人认为,称文中“德蝇”和“高螈”就是影射自己,文中侮辱性文字及对事实的捏造,严重损害了两人的名誉权和公众形象,降低了其社会评价。故他们认为,赛龙网未尽到审查和删除的管理义务并拒绝提供侵权文章作者的资料,应承担相应责任,之后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为上网者提供服务,不得随意删除信息,因此赛龙网刊登侵权文章无主观过错。此外,因原告提出时间已超过网站保留个人资料的期限,因此法院不支持原告提出要求赛龙网提供文章作者个人资料的要求。并当庭宣判赛龙网公司行为合法且无过错,不应承担法律责任。两原告当即表示不服判决将继续上诉。 这是我国首例涉及网上电子公告服务(bbs)名誉侵权案。仅从案情出发,法院判决原告败诉大体有这样几个原因:(1)没有在网站信息记录保存的规定时间60天内,要求通过网站找出发布信息的直接作者;(2)对于三篇文章及相关文字涉及的侵权内容,如“德蝇”、“高螈”等文字除特定范围内的知情者外,社会公众难以判断这些文字是在贬损特定的民事主体的人格,赛龙网公司的行为并无主观过错;(3)作为网络服务商的赛龙网公司,为用户提供网上服务,负有不得随意删除用户信息的义务。 原告实质性败诉是由于没有在规定的60天里,要求网站找出信息发布者,而对于原因(2)(3)法院的判决也有些含混不清。第二条是关于网上文字的影响范围,法院没有明确指出判断网上信息影响范围的标准;对于第三条更是基于一个先入为主的判断,即发布者的信息是合法的。如果信息带有侮辱、诽谤性质,作为网络服务商的赛龙公司,当然应当尽到删除的义务。而恰恰是(2)(3)才真正反应出网络名誉侵权案的特殊性。

浅谈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及特点

浅谈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及特点 [摘要]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通过对目前存在的几种主要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模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这些模式。 [关键词] 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六度传播WAP 一、前言 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当人们利用网络进行各种各样的信息活动时,同样会面对因各种消极信息传播所带来的非意愿后果的问题。 网络信息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网络信息传播,是电子传播方式的一种,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它在促进传统信息传播媒体变革与转型的同时也改变了广大民众获取信息、接收信息、传播信息的方法和渠道,其信息传播模式、传播途径、传播内容等均呈现出新的特点。 若要成功的解决这些问题,就需利用现有的理论,探讨网络与信息传播的相互关系,以及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模式和特点,便于以后对网络信息传播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探讨,以期得出有效的防对措施。 二、六种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学者研究出来的几种较有代表性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各自都有其强调的重点,本文在研究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的发展时不是孤立机械地去分解某个模式。下面介绍这几个模式。 1、以网络传播基本网络传播模式 将网络传播的基本要素:传播者、接受者、信息、媒介、噪音等进行概括,得到网络传播的一个基本模式。以网络传播的基本模式是对网络传播过程的一个粗略的概括。 此种模式它虽然不能完全展示出网络传播的纷繁复杂,不能明确反映出各个阶段中不同的外在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传播过程的,但是它给我们展示了网络中信息是如何流动的,可以帮助理解网络传播的过程。 2、以互联网传输速率区别的网络传播模式 在互联网络中传播的传统模式及社会影响在窄带网络时代,人们上网方式多数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其一大特点就是速度慢。带宽的加大使网民单位时间内

浅析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

浅析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和彰显个性的平台,随之而产生的网络传播行为也对传统的社会价值规范和道德秩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现实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现实的道德体系面临严峻的挑战,网络世界似乎变成了人们为所欲为的地方。因此,面对迅速普及而又相对失去规范的网络传播,针对网络传播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进行网络传播伦理研究,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网络传播;社会伦理;伦理问题; 互联网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传播载体和传播工具,给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虚拟空间。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暂时的摆脱现实中的束缚,在虚拟的世界里享受到更多的自由。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传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网络传播不但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认识。 一,网络传播概述 1.网络传播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逐渐延伸到乡镇、农村等各个角落,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和传播工具。网络传播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媒介,以网络空间为平台的信息交流活动。网络传播是伴随着网络技术而出现的一种传播方式,是信息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也是传播学中的一个新的名词。凡是有条件使用计算机上网的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网络,并通过浏览和使用网上的信息资源的方式进行网络传播。网络传播中,其传播方式不受国家、地区、单位或团体之间的限制,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无数人可以用相对低于纸质媒体的费用分享网络传播中的无数信息资源。可见,网络传播具有“内容丰富、不受空间限制、传播速度快捷、互动性强等特点”。1 2.网络传播对社会伦理的影响 依靠高科技支撑起来的网络传播,对社会伦理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复杂的。这是因为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必然改变人类的活动方式,并引起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因此网络传播对社会伦理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2.1网络传播对社会伦理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传播拓宽了人们的道德活动范围,开辟了新的道德领域。网络传播是随着现代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它使人类传播活动的手段和方式都发生改变,导致一种全新的传播活动形式的产生和发展,与之相伴随的必然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302

彭兰 《网络传播学》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彭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理事、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1997年开始从事网络新闻传播的教学与研究,著有《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网络传播概论》、《点击美国在线》等著作,并主译了《网络新闻导论》、《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等著作。 目录上编网络传播实践 第一章网络应用基础 第一节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互联网的发展 第三节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第四节互联网的接入 第五节IE浏览器的使用 第六节E—mail软件的使用 第七节在网上查找信息 第二章网页设计与制作 第一节网站设计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HTML语言 第三节网页制作工具之一——Frontpage的使用 第四节网页制作工具之二——Dreamweaver的使用 ★第三章网络新闻传播 第一节作为新闻媒体的网络的发展 第二节作为新闻媒体的网络的特点 第三节网络新闻的采集 第四节网络新闻的写作 第五节网络新闻的标题 第六节网络新闻的编辑 第七节新闻网页的设计 第八节新闻网站(频道)的规划 第九节网络时代的新闻工作者 第十节现阶段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补关系 第四章网站建设与经营 第一节网站的经营环境分析 第二节网站的规划 第三节网站的建设与推广 第四节网站的品牌建设 第五节网站的资本运营 第五章网络营销 第一节网络营销简介 第二节网络广告 第三节电子邮件营销

第四节网络数据库营销 第五节电子商务 下编网络传播理论 ★第六章网络中的传播 第一节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第二节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第三节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第四节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七章网络传播中的受众 第一节网络受众的整体特点 第二节网络受众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网络受众的类型 第四节网络受众的心理 第五节受众参与网络传播 第六节网络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第七节网络传播模式对受众个体的影响 ★第八章网络传播的宏观影响 第一节网络传播与“把关人”理论 第二节网络传播与“议程设置”理论 第三节网络传播与“沉默的螺旋”理论 第四节网络传播与“数字鸿沟” ★第九章网络传播中的文化现象 第一节网络与跨文化传播 第二节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 第三节网络传播与亚文化 第四节网络传播与文化的同质化 第十章网络传播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第一节网上不良信息传播 第二节网上诽谤 第三节网络传播中的个人隐私问题 第四节网络传播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后记 第一节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个计算机网络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网络通信系统:实现节点间的数据通信,主要涉及到传输介质、拓扑结构、介质访问控制等一系列技术。这是网络技术的核心和基础。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用户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是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提供基本的网络服务、网络操作界面、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措施等。网络应用系统:根据应用要求而开发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应用系统。 一、网络提供的服务文件服务、打印服务、电子邮件服务、信息发布服务、视频会议、新闻论坛、电子商务等。

网络传播中的问题

网络炒作与媒体责任 ——论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之一20世纪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网络媒体成为了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同时也开创了一个新的传播时代——网络传播。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传播的双向(乃至多向)互动性。网络传播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不仅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义互换,受传者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界限已经模糊化,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诚如我们大家所知,网络传播以其全新的技术优势和传播特点,给人们传播接受各类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网络在影响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却也让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种信息,有用的、无用的、健康的、不健康的、真实的、虚假的……也因为网络传播的这一特点,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词——炒作。 一、网络恶意炒作事件的弊处 2009年7月,一句“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突然之间迅速蹿红网络,成为09年的网络新流行语,而贾君鹏也因此成了中文网络的奇迹。然而,推究起来,事件的背后,却是一次幕后炒作,炒作公司也因此为自身带来了6位数的进账。 网络上的群体炒作事件层出不穷,在不违反法律的条则下,群体网络炒作变得越来越频繁,我们并不反对其中的商业利用价值,但如果因为自身的炒作,而损害他人或正当竞争对手的利益,也许并不违反法律的相关条例,但在道德准则上却并不为人所赞同。 的确,网络传播的方便快捷,为网络公关公司提供了许多事件营销之机。企业雇佣他们,利用自已已有的网民资源在网上发帖回帖,希望以此来造势,达到打击竞争对手或提升自身形象的目的。而这些网民资源,则被称为是“网络水军”。而在传播的过程中,因为网民的广泛性以及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等特点,使网络水军在网上发表言论通常肆无忌惮,也造就了一次又一次的网络恶意攻击竞争对手的事件。 前不久,360与瑞星杀毒软件的口水之争又再次掀起波澜,而其归咎则出自于双方各自的“爆料”及不停转帖回复。据央视一档经济栏目的调查报道,从杀毒软件的口水战到“封杀王老吉”事件,从康师傅“水源门”事件到真假开心网事件,再到在视频领域的搜狐、优酷的盗版之争,都有网络水军参与之嫌。现如今,网络水军的服务已经成为了一个利用发帖等网络方式制造网络热点来盈利的产业链。网络水军的“魔力”则可窥一斑。

网络传播概论新编

1、中国的网民人数超过了亿,居世界第一 2、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将互联网确定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3、“信息爆炸”是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 4、1883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莫尔斯电码,采用点和划的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创造了一种把复杂的信息转化为点、划两种信 号的信技术 5、1948年,美国数学家克莱特香农发表了著名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这篇论文被认为的信息论诞生的标志 6、信息是对客观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应;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现;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知后的再现 7、信息的主要特性: ①客观性;②可处理性;③可识别性;④可存储性;⑤可传输性;⑥时效性;⑦共享性 8、①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的形成;②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章符号的产生和运用;③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④第四次信 息传播革命是电磁波的利用;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这是计算机革命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9、“信息社会”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学者首先提出来的。日本著名学者梅田中夫在《朝日放送》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情报产业论》。第 二年,《朝日放送》杂志又刊登了日本立教大学教授上岛的论文《论情报社会的社会学》,第一次使用了“情报社会”这一概念 10、早在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奥地利的一次学术会议上首先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 . 11、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互相联系的不同阶段 12、1956年,美国的“白领人员”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两大具有上几节历史意义的时间,标志着信息社会的开端 13、从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来看,信息社会已经并且正在表现出以下特征 ①信息和知识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主要力量 ②知识型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产业主体 ③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④人们的生活方式面临巨大改变 14、信息技术又是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和基本力量 15、现代通信的手段包括:①微波通信;②卫星通信;③光纤通信;④移动通信 16、根据美国政府的NII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要点为: ①铺设覆盖美国的光纤网络 ' ②用光纤网络联结所有的通信系统、数据库和电信消费设施 ③让光纤网络能够传输视频、声频、数字、图像等多种媒体 17、第一个将这一设想付诸实施的是德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威廉斯卡德,1623年他制造了第一台计算器,并称之为“计算器” 18、目前公认的第一条使用计算器是由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布雷斯帕斯卡与1623年制造的 19、巴贝奇的设计已经于现代计算机十分接近了,因而她被后人尊为“使计算机之父” 第一个采用电子遇见自造计算机的是德国工程师康拉德朱西 2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造的Mark-I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机电式计算机。其主要设计者霍华德艾肯。在日本广岛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的 计算,就是由Mark-I完成的 21、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四代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8——1958);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③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④第四代大规 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 22、计算机信息网络由包括通信设施、计算机、数据资料和人这些个体组成 23、任何一个网络必须有以下三个部分组成:①至少两台分离的计算机,在它们之间有一些需要共享的东西;②一种能保持计算机之间进行接触的 通道;③一些保证计算机相互通信的规则 : 24、OSL模型分为两组共七层,即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中一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为应用组,

网络传播效果的双面性

网络传播效果的双面性 现在的家庭基本都已享受到网络传播的快捷和高效了,这种传播方式是目前最快获得消息的方法,只要一种传播方式的产生,必然会给受众带来新的传播感受,同时每种传播方式都会伴随不同的传播效果,而网络的产生,由于它的便捷快速,一方面给人们带来方便,却也在同时引起了负面效应,因此,网络传播的最终效果会有好坏之分,即它的双面性。 现今人们手中有能上网的手机等各种高科技智能产品,家中更有电脑时刻守候着,使人们与这个社会的关系网有着近的不能在近的关系了,人们只要登录微薄,人人等互动平台,甚至不需等待,最新的一切时事动态都尽在掌握了,我们不得不感叹网络传播速度之快,正因为这种快,才使得人们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我们习惯从网上获得信息,既不需要费脑,又轻松便捷,这何乐而不为呢? 网络传播不仅快速,它的信息包容量也是无限的,网路就想一本超级辞海一样,但它的内容又不是固定的,我们可以在网上查一个人,一件事,和任何知识概念,你几乎可以获取任何你想知道的事情。同时它的传播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报纸与电视还属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较之下,网络就显得先进的多,你可以查去信息,回答信息,视听感受,互动接触。这使人们在感官享受上得到了极大地满足,试想在这么大的一个信息海洋内,人们普遍习惯接受这种信息的传播方式,所以他的传播效果也是显著的,它使人们习惯,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简单和便捷。这是在网络传播效果上的优势。 再有就是网络信息的可交流性,让你在不用动身询问的时候,单用手指就可以获得你想知道的,你可以和网上任何你个与你有共同信息源的人进行交流探索而不被阻止,人不能独立存在,他必须依附人群生存才行,现实世界中,人们生活在社会,而另一类人,比如宅男宅女,他们不喜欢走出去和人交流,这时网络成了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使他们不必觉得孤独,因为他们在网络的里了解着真实世界的动态和与虚拟世界的人保持着交流,所以说网络传播让人们聚集在一个体积很大但空间已经很小的地球村上了,他使我们在一个小的环境内就能知道世界此时正在发生什么,让我们能轻易地知道自己想获得的信息啊,知识啊,不得不说,网络传播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之处。 网络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是每个事物都有它的双面性,网络传播也不可避免,就比如刚才的宅男宅女们,虽然网络传播可以让他们不走出家门就知道外面世界的一切,但是同时他也使这样的人群变得越来越闭塞,不愿与真实生活中的人多接触。这也是网络传播所导致的负面效果,使人们在信息沟通上拉近了距离,却在现实生活中又产生了距离。有时候使人分不清真假。 其次就是在文化知识上,过去人们除了口口相传的方式,就还有书籍记载了,从古至今,人们习惯在遇到学术问题时不是去请教老师就是去查阅典籍,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学习方式,但是现在,百度貌似已经就是这无所不知典籍了,人们习惯去敲击鼠标键盘来获得自己想知道的东西,并慢慢的依赖上了这种查阅方式,这使人们远离了以手翻页的习惯,同时网络传播丰富了人们的视听享受,但同时令人们远离了书本的想象世界,让我们单纯的从影视资料中获取知识,而不是在书本中畅寻自我。这也渐渐地使得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因为只要百度一下,一切尽在知晓了,谁还会去想要思考呢,这会使思绪勤劳的人越勤劳,思绪懒惰的人越懒惰。 甚至,在长期的网络传播的环境下,会影响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的价值观,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