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问题练习题

牛顿问题练习题
牛顿问题练习题

牛顿问题

牛顿问题,因由牛顿提出而得名,也有人称这一类问题叫做牛吃草问题。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曾编过这样一道数学题:

牧场上有一片青草,每天都生长得一样快。这片青草供给10头牛吃,可以吃22天,或者供给16头牛吃,可以吃10天,如果供给25头牛吃,可以吃多少天?

1解题关键

牛顿问题,称“牛吃草问题”,牛每天吃草,草每天在不断均匀生长。解题环节主要有四步:

1、求出每天长草量;

2、求出牧场原有草量;

3、求出每天实际消耗原有草量( 牛吃的草量-—生长的草量= 消耗原有的草量);

4、最后求出牛可吃的天数。

想:这片草地天天以匀速生长是分析问题的难点。把10头牛22天吃的总量与16头牛10天吃的总量相比较,得到的10×22-16×10=60,是60头牛一天吃的草,平均分到(22-10)天里,便知是5头牛一天吃的草,也就是每天新长出的草。求出了这个条件,把所有头牛分成两部分来研究,用其中一部分吃掉新长出的草,用另外一部分吃掉原有的草,即可求出全部头牛吃的天数。

设一头牛1天吃的草为一份。

那么10头牛22天吃草为1×10×22=220(份),16头牛10天吃草为1×16×10=160(份)

(220-160)÷(22-10)=5(份),说明牧场上一天长出新草5份。

220-5×22=110(份),说明原有老草110份。

综合式:110÷(25-5)=5.5(天),就能算出一共多少天。

如果想求出有多少牛,那么题目一定会告诉你原来的草量,方法就和求草一样。你可以先写出求草的算式,再带入数字。

2题目解法

牛顿问题的解法是这样的:在牧草不生产的条件下,如果12头公牛在四星期内吃掉三又三分之一由格尔(当时牛顿想出问题并解出答案的地方)的牧草,则按比例36头公牛四星期内,或16头公牛九个星期内,或八头公牛18星期内吃掉10由格尔的牧草,由于牧草在生长,所以21头公牛9星期只吃掉10由格尔牧草,即在随后的五周内,在10由格尔的草地上新长的牧草足够21-16=5头公牛吃9星期,或足够5/2头公牛吃18个星期,由此推得,14个星期(即18个星期减去初的四个星期)内新长的牧草可供7头公牛吃18个星期,因为5:14=5/2:7。前已算出,如牧草不长,则10由格尔草地牧草可供8头公牛吃18个星期,现考虑牧草生长,故应加

上7头,即10由格尔草地的牧草实际可供15头公牛吃18个星期,由此按比例可算出。24由格尔草地的牧草实际可供36头公牛吃18星期。

牛顿还给出代数解法:他设格尔草地一个星期内新长出的牧草相当于面积为y由格尔的草地,又每头公牛每个星期所吃牧草所占的面积是相等的。根据题意,设若所求的公牛头数为x,就为(10/3+10/3*4y)/(12*4)=(10+10*9y)/(21*9)=(24+24*18y)/18x

解得x=36 即36条公牛在18个星期内吃掉24由格尔的牧草。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使用方程式的解法。

例如有一块牧场,可供9头牛吃3天,或者5头牛吃6天,请问多少牛能够2天吃完?

我们做方程式:设牧场原有草量为y,每天新增加的牧草可供x头牛食用,N头牛能够2天将草吃完,根据题目条件,我们列出方程式:

y=(9-x)×3

y=(5-x) ×6

y=(N-x) ×2

解方程组得x=1 y=24 N=13

其实这种牛吃草问题的核心公式是:原有草量=(牛数-单位时间长草量可供应的牛的数量)×天数

另一解法:

牛吃草问题的关键点在于这个问题隐藏了一个基本的平衡在其中,那就是:假若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速率和吃草量都不相同,那么此题无解,为什么?因为很可能一头牛心情好一天就能吃完这些草,也可能10头牛食欲不佳一个月吃都不完这些草,因此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速率和数量必须都是相同的是这个问题成立并且能够得到答案的充要条件。

得到这个结论后,我们就要开始确定一个平衡的方程式出来,如何确定?不难想到,可以是吃草量和草本身量之间的平衡,也就是吃草量=草总量。于是我们就可以假设一头牛一天的吃草量为1个单位,并假设第三种情况牛吃草的天数为N;接下来开始寻找平衡方程,我们可以看到,在问题提供的条件中,第一种情况的草的总量为10×22,第二种情况的草的总量为16×10,第三种情况的草的总量为25×N。

然后我们开始寻找方程的平衡:既然我们现在已经找到三种情况里草地的总量,那么不难想到方程的另一边就要靠草的量来进行平衡,于是,我们假设原有草量为Y,草每天的生长量为X,得到如下方程组:

10×22=22X+Y

16×10=10X+Y

25×N=NX+Y

解此方程组,可得X=5,Y=110,N=5.5,因此25头牛用五天半的时间就能吃完这些草。3规律总结

牛顿问题的难点在于草每天都在不断生长,草的数量都在不断变化。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想办法从变化中找出不变量,我们可以把总草量看成两部分的和,即原有的草量加新长的草量。显而易见,原有的草量是一定的,新长的草量虽然在变,但如果是匀速生长,我们也能找到另一个不变量——每天(每周)新长出的草的数量。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原有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

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

牛吃草问题又称为消长问题,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提出来的。典型牛吃草问题的条件是假设草的生长速度固定不变,不同头数的牛吃光同一片草地所需的天数各不相同,求若干头牛吃这片草地可以吃多少天。由于吃的天数不同,草又是天天在生长的,所以草的存量随着吃的天数不断地变化。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

(1)草的生长速度= (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

(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

(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这四个公式是解决消长问题的基础。

由于牛在吃草的过程中,草是不断生长的,所以解决消长问题的重点是要想办法从变化中找到不变量。牧场上原有的草是不变的,新长的草虽然在变化,但由于是匀速生长,所以每天新长出的草量应该是不变的。正是由于这个不变量,才能够导出上面的四个基本公式。

两只蜗牛由于耐不住阳光的照射,从井顶逃向井底.白天往下爬,两只蜗牛白天爬行的速度是不同的,一只每个白天爬20分米,另一只爬15分米.黑夜里往下滑,两只蜗牛滑行的速度却是相同的.结果一只蜗牛恰好用5个昼夜到达井底,另一只蜗牛恰好用6个昼夜到达井底.那么,井深多少米?

分析:一只蜗牛恰好用5个昼夜到达井底,白天爬;20×5=100(分米);另一只蜗牛恰好用6个昼夜到达井底,白天爬:15×6=90(分米).黑夜里往下滑,两只蜗牛滑行的速度却是相同的.说明,每夜下滑:100-90=10(分米).那么井深就是:(10+20)×5=150(分米)=15(米),或:(15+10)×6=150(分米)=15(米).

解答:解:(20×5-15×6+20)×5,

=30×5,

=150(米).

答:井深150米.

点评:此题按牛吃草问题来处理,考察了学生的思维和推理能力.

4练习题及答案

(1)牧场上有一片牧草,可供27头牛吃6周,或者供23头牛吃9周。如果牧草每周匀速生长,可供21头牛吃几周?

(2)有一口水井,如果水位降低,水就不断地匀速涌出,且到了一定的水位就不再上升。现在用水桶吊水,如果每分吊4桶,则15分钟能吊干,如果每分钟吊8桶,则7分吊干。现在需要5分钟吊干,每分钟应吊多少桶水?

(3)有一片牧草,每天以均匀的速度生长,现在派17人去割草,30天才能把草割完,如果派19人去割草,则24天就能割完。如果需要6天割完,需要派多少人去割草?

(4)有一桶酒,每天都因桶有裂缝而要漏掉等量的酒,现在这桶酒如果给6人喝,4天可喝完;

如果由4人喝,5天可喝完。这桶酒每天漏掉的酒可供几人喝一天?

(5)一水库存水量一定,河水均匀入库。5台抽水机连续20天可抽干;6台同样的抽水机连续15天可抽干。若要6天抽干,需要多少台同样的抽水机?

(6)自动扶梯以均匀速度由下往上行驶,小明和小红要从扶梯上楼,已知小明每分钟走20梯级,小红每分钟走14梯级,结果小明4分钟到达楼上,小红用5分钟到达楼上,求扶梯共有多少级?

(7):两只蜗牛由于耐不住阳光照射,从井顶走向井底,白天往下走,一只蜗牛一个白天能走20分米,另一只只能走15分米;黑夜里往下滑,两只蜗牛下滑速度相同,结果一只蜗牛5昼夜到达井底,另一只却恰好用了6昼夜。问井深是多少?

(8)一块1000平方米的牧场能让12头牛吃16个星期,或让18头牛吃8个星期,那么一块4000平方米的牧场6个星期能养活多少头牛?

(9)有一只船有一个漏洞,水用均匀的速度进入船内,发现漏洞时已经进了一些水。如果用12个人淘水,3小时可以淘完。如果只有5个人淘水,要10小时才能淘完。现在要想2小时淘完,需要多少人?

(10)有一个水井,水不断由泉涌出,井满则溢出。若用4台抽水机,15小时可把井水抽干。若用8台抽水机,7小时可把井水抽干。现在要用几台抽水机,能5小时把井水抽干?

(11)李村组织农民抗旱,从一个有地下泉的池塘担水浇地。如果50人担水,20小时可把池水担完。如果70人担水,10小时可把池水担完。现有130人担水,几小时可把池水担完?

答案(1)27×6=16223×9=207207-162=4545/(9-6)=15每周生长数

162-15×6=72(原有量)72/(21-15)=12周

(2)4×15=608×7=5660-56=44/(15-7)=0.5(每分钟涌量)

60-15×0、5=52、5(原有水量)52、5+/(5×0.5)/5=11桶

(3)17×30=51019×24=456510-456=5454/(30-24)=9每天生长量

510-30×9=240原有草量240+6×9=294294/6=49人

(4)6×4=244×5=2024-20=44/(5-4)=4每天漏掉数

24+4×4=40原有数

这桶酒每天漏掉的酒可供4人喝一天?

(5)5×20=1006×15=90100-90=1010/(20-15)=2每天入库数

100-20×2=60原有库存数60+2×6=7272/6=12台

(6)20×4=8014×5=7080-70=1010/(5-4)=10每分钟减少数

80+4×10=120原有数70+5×10=120

(7)20×5=10015*6=90100-90=1010/(6-5)=10黒夜下滑数

100+5×10=15015×6+10×6=150

(8)12×16-18×8=192-144=4848/(16-8)=6每星期生长数

192-16×6==96原有数96+6×6=132132/6=2222×4=88头

(9)12×3=365×10=5050-36=1414/(10-3)=2每小时增加数

36-3×2=30原有30+2×2=3434/2=17人

(10)4×15=608×7=5660-56=44/(15-7)=0.560-15×0.5=52.552.5+5×0.5=5555/5=11台

(11)50×20=100070×10=7001000-700=300300/(20-10)=30每小时增加1000-30×20=400原有

400/(130-30)=4小时

1、牧场上有一片牧草,可以供27头牛吃6天,供23头牛吃9天,如果每天牧草生长的速度相同,那么这片牧草可以供21头牛吃几天?

2、一只船发现漏水时,已经进了一些水,水匀速进入船内,如果10个人舀水,3小时可以舀完;如果5个人舀水,8小时可以舀水,如果要求2小时舀完,那么要安排多少人舀水?

3、某牧场上的草,若用17人去割,30天可以割尽,若用19人去割,则只要24天便可割尽,问用多少人割,6天可以割尽?(草匀速生长,每人每天割草量相同)

4、有一眼泉水,用功率一样的3台抽水机去抽井水,同时开机,40分钟可以抽干;用同样的6台抽水机去抽,则只需要16分钟就可以抽干,那么用同样的抽水机9台,几分钟可以抽干?

5、有一片青草,每天生长的速度相同,已知这片青草可供15头牛吃20天,或者供76只羊吃12天,如果一头牛的吃草量等于4只羊的吃草量,那么8头牛与64只羊一起吃,可以吃多少天?

6、一个水池安装有排水量相等的排水管若干根,一根入水管不断地往池里防水,平均每分钟入水量相等,如果同时开放3根排水管,45分钟可以把池中水排完;同时,开放5根排水管25分钟把池中水排完,那么,同时开放8根排水管,几分钟排完池中的水?

牛顿第三定律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 一、教材分析 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该条目包含了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力是物体的相互作用,而且力的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不困难,因此教学中应着重让学生参与定律的形式过程,通过这一学习过程的体验, 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物理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1)前概念——根深蒂固 ①作用力有先后之分; 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是有条件的;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相互抵消; ④接触的物体间才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接触则无。 (2)非智力因素——不容乐观 ①缺乏观察、抽象思维、动手、合作等能力; ②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可能出现不适应现象。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的对 称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五、教法与学法

教学策略:实验探究、自主构建相结合;教师引导、学案辅助相结合。 学习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小组反馈、动态评价相结合。 六、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三个方面展开: 1、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引入新课 (1)让学生鼓掌欢迎听课的老师们—— 主体参与策略;老师赞扬学生很热情,拍 的很用劲,手掌的疼痛感引出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 个体激励策略。 理论依据:以游戏方式引入,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到课堂之中,缩短进入学习状 态的时间。很多学生心理就会产生疑虑:老师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砂锅被 打破了!原有的思维模式被打破,认知结构失去平衡,就有强烈要求重新平衡的 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高学习热情和兴趣。 (2)情景展示: ①气球演示 ②玩具车; 解释 生活实例 猜想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 实验 情景一 举 例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开始 回归生活 情景二

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经典习题汇总.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 B .物体受力越大,运动得越快,这是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 C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0,则速度一定为0;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0,则其速度也一定不为0 D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最大时,速度却可以为0;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0时,速度却可以最大 2.升降机天花板上悬挂一个小球,当悬线中的拉力小于小球所受的重力时,则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 A .竖直向上做加速运动 B .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 C .竖直向上做减速运动 D .竖直向下做减速运动 3.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合力方向的关系是 ( ) A .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合力方向三者总是相同的 B .速度方向可与加速度方向成任何夹角,但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合力方向相同 C .速度方向总是和合力方向相同,而加速度方向可能和合力相同,也可能不同 D .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而加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可以成任意夹角 4.一人将一木箱匀速推上一粗糙斜面,在此过程中,木箱所受的合力( ) A .等于人的推力 B .等于摩擦力 C .等于零 D .等于重力的下滑分量 5.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若第1 s 内所受合力为F 1,第2 s 内所受合力为F 2,第3 s 内所受合力为F 3,则( ) A .F 1、F 2、F 3大小相等,F 1与F 2、F 3方向相反 B .F 1、F 2、F 3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 .F 1、F 2是正的,F 3是负的 D .F 1是正的,F 1、F 3是零 6.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两物体之间及M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对M 施加一个水平力F ,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两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M 受到的摩擦力等于F B .若两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m 与M 间无摩擦,M 受到水平面的摩 擦力大小为μmg C .若两物体一起以加速度a 向右运动,M 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M a D .若两物体一起以加速度a 向右运动,M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μ(m+M )g+m a 7.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使静止的质量为m 的物体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由底端向顶端做匀加速运动。当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去掉推力,物体刚好能到达顶点,则推力的大小为 ( ) A .mg(1-sin θ) B .2mgsin θ C .2mgcos θ D .2mg(1+sin θ) 8.从不太高的地方落下的小石块,下落速度越来越大,这是因为 ( ) A .石块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B .石块受到的空气阻力越来越小 C .石块的惯性越来越大 D .石块受到的合力的方向始终向下 9.一个物体,受n 个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将其中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力逐渐减小到零,而其他的力保持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 ( ) A .加速度与原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得越来越快 B .加速度与原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 C .加速度与原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减小得越来越快 D .加速度与原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 10.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其重力增加了 B .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其重力为零 C .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惯性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增加或减小了 D .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质量及受到的重力都没有变化 11.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静止放在倾斜为θ的木板上,在木板倾角逐渐增大到某一角 t/s 0 2 2 1 3 -2 v/ms -1 第 5 题 F 第 6 题

牛顿第三定律练习题

三、牛顿第三定律练习题一、选择题 1.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 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 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 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 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 2.在拨河比赛中,下列各因素对获胜有利的是[ ] A.对绳的拉力大于对方 B.对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对方 C.手对绳的握力大于对方 D.质量大于对方 3.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才大小相等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4.重物A用一根轻弹簧悬于天花板下,画出重物和弹簧的受力图如图1所示.关于这四个力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1的反作用力是F4 B.F2的反作用力是F3 C.F1的施力者是弹簧 D.F3的施力者是物体A E.F1与F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只木箱,现用一水平力拉木箱匀速前进,则[ ] A.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6.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我们可以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 B.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可能成为一对平衡力 7.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应用的例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牛顿第三定律知识点和经典习题

牛顿第三定律知识点和经典例习题 一,必过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 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理解要点: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5)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共同点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可能是不同性质的力;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而平衡力中的一个消失后,另一个可能仍然存在。 2.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程序:(1)确定研究对象;(2)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3)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别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 3.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状态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即F=mg+ma.;(2)失重: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 N=mg-ma,当a=g时,F N=0,即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4、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3)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微观粒子。 5、牛顿第三定律讲述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必须遵循的规律。这对力叫作

【物理】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 = 37°的足够长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 = 2kg 、长度L = 1.5m 的极薄平板 AB ,在薄平板的上端A 处放一质量m =1kg 的小滑块(视为质点),将小滑块和薄平板同时无初速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薄平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5、薄平板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5,sin37°=0.6,cos37°=0.8,取g=10m/s 2。求: (1)释放后,小滑块的加速度a l 和薄平板的加速度a 2; (2)从释放到小滑块滑离薄平板经历的时间t 。 【答案】(1)24m/s ,21m/s ;(2)1s t = 【解析】 【详解】 (1)设释放后,滑块会相对于平板向下滑动, 对滑块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0 11sin 37mg f ma -= 其中0 1cos37N F mg =,111N f F μ= 解得:002 11sin 37cos374/a g g m s μ=-= 对薄平板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0 122sin 37Mg f f Ma +-= 其中00 2cos37cos37N F mg Mg =+,222N f F μ= 解得:2 21m/s a = 12a a >,假设成立,即滑块会相对于平板向下滑动。 设滑块滑离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有:21112x a t =,2221 2 x a t =,12x x L -= 解得:1s t = 2.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 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 与小环速度v 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求: (1)小环的质量m ;

实验十九用牛顿环测透镜地曲率半径思考题

实验十九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思考题 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若将同一点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让它们各经不同路径后再相会在一起,当光程差小于光源的相干长度,一般就会产生干涉现象。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业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光波的波长,精确地测量长度、厚度和角度,检验试件表面的光洁度,研究机械零件内应力的分布以及在半导体技术中测量硅片上氧化层的厚度等。牛顿环、劈尖是其中十分典型的例子,它们属于用分振幅的方法产生的干涉现象,也是典型的等厚干涉条纹。 【实验目的】 1.观察和研究等厚干涉现象和特点。 2.学习用等厚干涉法测量平凸透镜曲率半径和薄膜厚度。 3.熟练使用读数显微镜。 4.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实验仪器】 测量显微镜,钠光光源,牛顿环仪,牛顿环和劈尖装置。 图1 实验仪器实物图 【实验原理】 1.牛顿环 “牛顿环”是一种用分振幅方法实现的等厚干涉现象,最早为牛顿所发现。为了研究薄膜的颜色,牛顿曾经仔细研究过凸透镜和平面玻璃组成的实验装置。他的最有价值的成果是发现通过测量同心圆的半径就可算出凸透镜和平面玻璃板之间对应位置空气层的厚度;对应于亮环的空气层厚度与1、3、5…成比例,对应于暗环的空气层厚度与0、2、4…成比例。但由于他主张光的微粒说(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而未能对它作出正确的解释。

直到十九世纪初,托马斯.杨才用光的干涉原理解释了牛顿环现象,并参考牛顿的测量结果计算了不同颜色的光波对应的波长和频率。 牛顿环装置是由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玻璃透镜,将其凸面放在一块光学玻璃平板(平晶)上构成的,如图2所示。平凸透镜的凸面与玻璃平板之间形成一层空气薄膜,其厚度从中心接触点到边缘逐渐增加。若以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上,则经空气层上、下表面反射的二光束存在光程差,它们在平凸透镜的凸面相遇后,将发生干涉。其干涉图样是以玻璃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如图3所示),称为牛顿环。由于同一干涉环上各处的空气层厚度是相同的,因此称为等厚干涉。 图2 牛顿环装置图3 干涉圆环 与级条纹对应的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

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一3.1牛顿第三定律 同步练习-沪教版

解密牛顿第三定律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1.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可视为光滑)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 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2. 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能拉着拖车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 B. 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 C. 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加速前进时,汽车向前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 D. 拖车加速前进时,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汽车加速前进是因为地面对汽车向前的作用力(牵引力)大于拖车对它的拉力3. 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点击实验菜单中“力的相互作用”。把两个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所示。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间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论() 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变化 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4. 消防员用绳子将一不慎落入井中的儿童从井内加速向上提的过程中,不计绳子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绳子对儿童的拉力大于儿童对绳子的拉力 B. 消防员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儿童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绳子对儿童的拉力大于儿童的重力 D. 消防员对绳子的拉力大于儿童对绳子的拉力 5. 一物体受绳子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做加速运动,然后改为匀速运动,再改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子的力 B. 减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子的力 C. 只有匀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才与物体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 D. 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大小总相等 6. 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7. 如图所示,将两弹簧测力计a、b连接在一起,当用力缓慢拉a弹簧测力计时,发现不管拉力F多大,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相等,这个实验说明()

牛顿三大定律知识点与例题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知识要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应明确以下几点: (1)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独立的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揭示了: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①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②它定性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表述的只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实际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而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理想实验就是把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理想实验方法:也叫假想实验或理想实验.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来展开的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上塑造的理想过程.也叫头脑中的实验.但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理想实验以实践为基础,在真实的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作为依据. 3.惯性 (1)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它和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2)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是指:在同样的外力下,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或者,产生同样的加速度所需的外力的大小. (3)惯性不是力,惯性是指物体总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应明确以下几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同性质力; (3)注意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对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理解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如图所示,倾角α=30°的足够长传送带上有一长L=1.0m ,质量M=0.5kg 的薄木板,木板的最右端叠放质量为m=0.3kg 的小木块.对木板施加一沿传送带向上的恒力F ,同时让传送带逆时针转动,运行速度v=1.0m/s 。已知木板与物块间动摩擦因数μ1=3 ,木板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3 4 ,取g=10m/s 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若在恒力F 作用下,薄木板保持静止不动,通过计算判定小木块所处的状态; (2)若小木块和薄木板相对静止,一起沿传送带向上滑动,求所施恒力的最大值F m ; (3)若F=10N ,木板与物块经过多长时间分离?分离前的这段时间内,木板、木块、传送带组成系统产生的热量Q 。 【答案】(1)木块处于静止状态;(2)9.0N (3)1s 12J 【解析】 【详解】 (1)对小木块受力分析如图甲: 木块重力沿斜面的分力:1 sin 2 mg mg α= 斜面对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13 cos 4 m f mg mg μα== 由于:sin m f mg α> 所以,小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2)设小木块恰好不相对木板滑动的加速度为a ,小木块受力如图乙所示,则 1cos sin mg mg ma μαα-=

木板受力如图丙所示,则:()21sin cos cos m F Mg M m g mg Ma αμαμα--+-= 解得:()9 9.0N 8 m F M m g = += (3)因为F=10N>9N ,所以两者发生相对滑动 对小木块有:2 1cos sin 2.5m/s a g g μαα=-= 对长木棒受力如图丙所示 ()21sin cos cos F Mg M m g mg Ma αμαμα--+-'= 解得24.5m/s a =' 由几何关系有:221122 L a t at =-' 解得1t s = 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有两处,则 ()2121231cos cos 2Q Q Q mgL M m g vt a t μαμα?? =+=+++ ??? 解得:12J Q =。 2.如图所示,有1、2、3三个质量均为m =1kg 的物体,物体2与物体3通过不可伸长轻绳连接,跨过光滑的定滑轮,设长板2到定滑轮足够远,物体3离地面高H =5.75m , 物体1与长板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O .2.长板2在光滑的桌面上从静止开始释放,同时物体1(视为质点)在长板2的左端以v =4m/s 的初速度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恰好没有从长板2的右端掉下.(取g =10m/s2)求: (1)长板2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实验十九-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思考题

实验十九-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思考题

实验十九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思考题 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若将同一点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让它们各经不同路径后再相会在一起,当光程差小于光源的相干长度,一般就会产生干涉现象。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业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光波的波长,精确地测量长度、厚度和角度,检验试件表面的光洁度,研究机械零件内应力的分布以及在半导体技术中测量硅片上氧化层的厚度等。牛顿环、劈尖是其中十分典型的例子,它们属于用分振幅的方法产生的干涉现象,也是典型的等厚干涉条纹。 【实验目的】 1.观察和研究等厚干涉现象和特点。 2.学习用等厚干涉法测量平凸透镜曲率半 径和薄膜厚度。 3.熟练使用读数显微镜。 4.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实验仪器】 测量显微镜,钠光光源,牛顿环仪,牛顿环和劈尖装置。

图1 实验仪器实物图 【实验原理】 1.牛顿环 “牛顿环”是一种用分振幅方法实现的等厚干涉现象,最早为牛顿所发现。为了研究薄膜的颜色,牛顿曾经仔细研究过凸透镜和平面玻璃组成的实验装置。他的最有价值的成果是发现通过测量同心圆的半径就可算出凸透镜和平面玻璃板之间对应位置空气层的厚度;对应于亮环的空气层厚度与1、3、5…成比例,对应于暗环的空气层厚度与0、2、4…成比例。但由于他主张光的微粒说(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而未能对它作出正确的解释。直到十九世纪初,托马斯.杨才用光的干涉原理解释了牛顿环现象,并参考牛顿的测量结果计算了不同颜色的光波对应的波长和频率。 牛顿环装置是由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玻璃透镜,将其凸面放在一块光学玻璃平板(平晶)

4687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练习题

三、牛顿第三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 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 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2.在拨河比赛中,下列各因素对获胜有利的是[ ] A.对绳的拉力大于对方B.对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对方 C.手对绳的握力大于对方D.质量大于对方 3.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4.重物A用一根轻弹簧悬于天花板下,画出重物和弹簧的受力图如图1所示.关 于这四个力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1的反作用力是F4B.F2的反作用力是F3 C.F1的施力者是弹簧D.F3的施力者是物体A E.F1与F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只木箱,现用一水平力拉木 箱匀速前进,则[ ]A.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6.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我们可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力叫做反作用力 B.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可能成为一对平衡力 7.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应用的例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运动员在跳高时总是要用力蹬地面,他才能向上弹起 B.大炮发射炮弹时,炮身会向后倒退 C.农田灌溉用自动喷水器,当水从弯管的喷嘴里喷射出来时,弯管会自动转 D.软体动物乌贼在水中经过体侧的孔将水吸入鳃腔,然后用力把水挤出体外,

最新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

最新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如图所示,质量2kg M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质量1kg m =的滑块(可 视为质点)以03m/s v =的初速度从左侧滑上木板水平地面右侧距离足够远处有一小型固定挡板,木板与挡板碰后速度立即减为零并与挡板粘连,最终滑块恰好未从木板表面滑落.已知滑块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为0.2μ=,重力加速度210m/s g =,求: (1)木板与挡板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 ? (2)木板与挡板碰撞后滑块的位移s ? (3)木板的长度L ? 【答案】(1)1m/s (2)0.25m (3)1.75m 【解析】 【详解】 (1)滑块与小车动量守恒0()mv m M v =+可得1m/s v = (2)木板静止后,滑块匀减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2102 mgs mv μ-=- 解得0.25m s = (3)从滑块滑上木板到共速时,由能量守恒得:220111 ()22 mv m M v mgs μ=++ 故木板的长度1 1.75m L s s =+= 2.如图,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楔形物体A 。A 的上表面水平,A 上放置一物块B 。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为θ,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m ,A 、B 间动摩擦因数为μ(μ<), 最大静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推力。求: (1)物体A 、B 保持静止时,水平推力的大小F 1; (2)水平推力大小为F 2时,物体A 、B 一起沿斜面向上运动,运动距离x 后撒去推力,A 、B 一起沿斜面上滑,整个过程中物体上滑的最大距离L ; (3)为使A 、B 在推力作用下能一起沿斜面上滑,推力F 应满足的条件。 【答案】(1) (2) (3)

牛顿环思考题及答案

(1)牛顿环的中心在什么情况下是暗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亮的? 中心处是暗斑,这是因为中心接触处的空气厚度,而光在平面玻璃面上反射时有半波损失,所以形成牛顿环中心处为暗斑(用反射光观察时)。当没有半波损失时则为亮斑。 当有半波损失时为暗纹,没有半波损失时为亮纹。 (2)实验中为什么用测量式 λ )(42 2 n m D D R n m --= ,而不用更简单的λ K r R k 2 = 函数关系式求出 R 值? 因为用后面个关系式时往往误差较大,原因在于凸面和平面不可能是理想的点接触,接触压力会引起局部形变,使接触点成为一个圆面,干涉环中心为一暗斑,所以无法确定环的几何中心。所以比较准确的方法是测量干涉环的直径。测出个对应k 环环直径Dk ,由rk 2 =k λR 可知Dk 2=4R λk,又由于灰尘等存在,是接触点的dk ≠0,其级数也是未知的,则是任意暗环的级数和直径Dk 难以确定,故取任意两个不相邻的暗环,记其直径分别为Dm 和Dn(m>n),求其平方差即为 Dm 2-Dn 2=4(m-n)R λ,则R=(Dm 2-Dn 2)/4(m-n) λ (3) 在本实验中若遇到下列情况,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①牛顿环中心是亮斑而非暗斑。 ②测各个D m 时,叉丝交点未通过圆环的中心,因而测量的是弦长而非真正的直径。 1. 环中心出现亮斑是因为球面和平面之间没有紧密接触(接触处有尘埃,或有破损或磨毛),从而产生了附加光程差。这对测量结果并无影响(可作数学证明)。 2.( 提示:从左图A ,看能否证 明:2 2 2 2 n m n m D D d d -=-) 没有影响.可能的附加光程差会导致中心不是暗点而是亮斑,但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附加光程差是恒定的,因此可以采用不同暗环逐差的方式消除 (4)在测量过程中,读数显微镜为什么只准单方向前进,而不准后退? 会产生回程误差,即测量器具对同一 个尺寸进行正向和反向测量时,由于 结构上的原因,其指示值不可能完全相同,从而产生误差. d d m Dn Dm h r n r m n 图A R d n =1 H 图B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牛顿第三定律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牛顿第三 定律 课 件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6581946.html, 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同时出现的,只要有力,这个力一定有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就可以知道它的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找到这个力的施力者,就可以知道反作用力的受力者.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同的是大小和性质,而不是作用效果.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的特点,极易混淆.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将它们加以区别: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 作用对象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力的性质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力的效果分别对两个物体产生作用,对各物体的作用效

果不可抵消,不可求合力对同一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合力为零 力的变化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可以独立地发生变化 4、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和功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个过程中的总冲量一定为零,但作的总功可能为零、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这是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时间一定是相同的,而位移大小、方向都可能是不同的。 【同步练习题】 1.跳水一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如右图所示,一运动员站在3m跳板上,图中F1表示人对跳板的弹力,F2表示跳板对人的弹力,则 A.F1和F2是一对平衡力 B.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先有力F1,后有力F2 D.F1和F2方向相反,大小不相等 解析: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确. 答案:B 2.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

最新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20篇

最新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20篇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利用弹簧弹射和传送带可以将工件运送至高处。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37度角,顺时针匀速运动的速度v =4m/s 。B 、C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相距L =6.4m 。倾角也是37?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且与传送带上的B 点良好对接。一原长小于斜面长的轻弹簧平行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上端放一质量m =1kg 的工件(可视为质点)。用力将弹簧压缩至A 点后由静止释放,工件离开斜面顶端滑到B 点时速度v 0=8m/s ,A 、B 间的距离x =1m ,工件与斜面、传送带问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0.5,工件到达C 点即为运送过程结束。g 取10m/s 2,sin37°=0.6,cos37°=0.8,求: (1)弹簧压缩至A 点时的弹性势能; (2)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所用的时间; (3)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的过程中,工件和传送带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答案】(1)42J,(2)2.4s,(3)19.2J 【解析】 【详解】 (1)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2 P 01sin 37cos372 E mgx mgx mv μ??=++ 解得:E p =42J (2)工件在减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过程中,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sin 37cos37mg mg ma μ??+= 解得:a 1=10m/s 2 工件与传送带共速需要时间为:011 v v t a -= 解得:t 1=0.4s 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2 011 2v v x a -= 解得:1 2.4x m L =< 因为tan 37μ? <,所以工件将沿传送带继续减速上滑,在继续上滑过程中加速度为a 2,则有:

高中物理§4牛顿第三定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4 牛顿第三定律 【课前预备】 〖信息窗〗班级之间举行拔河比赛,如果班主任老师让你来组织,你应该如何来挑选队员呢?是挑体重大 的,还是挑个儿高的;是挑体重小的,还是挑个儿矮的.另外你应该如何为他们准备装备呢?比赛中如何训练他们的比赛技巧呢?总之比赛获胜的关键是什么?你能否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分析呢? 〖要点综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而且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等大、共线、反向、同性、异体的特征,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场力”,牛顿第三定律为分析物体受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引导从物体物体相互作用中去找力.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了一个质点运动规律的问题,但自然界的物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物体受到其他物体作用的同时也会对其他物体有作用,不讨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就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也就无法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因此光有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不够的,必须加上牛顿第三定律才能构成比较全面的反映机械运动规律的运动定律.在分析物体受力和求解某些不便直接求解的力时,经常要用到牛顿第三定律. 【课堂同步】 1.人走路时,人和地球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共有 ( ) A .一对 B .二对 C .三对 D .四对 2.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受到桌面的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但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 B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它们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物体对桌面压力大小等于桌面对物体支持力的大小,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物体对桌面压力的大小等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 3.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马拉车时,只有马车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才能前进 B .物体A 静止在B 上,A 的质量是B 的10倍,所以A 作用于B 的力大于B 作用于A 的力 C .轮船的螺旋浆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浆一个反作用力 D .发射火箭时,燃料点燃后,喷出的气体给空气一个作用力,空气施加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 4.如图所示,P 、Q 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有( ) A .P 所受的重力和Q 对P 的支持力 B .P 所受的重力和P 对Q 的压力 C .P 对Q 的压力和Q 对P 的支持力 D .Q 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 的支持力 5.静止悬挂在弹簧秤下的物体,受重力G 和弹簧对物体的拉力F ,则G 的反作用力是 ,F 的平衡力是 ,F 的反作用力是 . 6.图所示,物体A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试分析A 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指出每个力的反作用力? 【课后作业】 1.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D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作用力可能大于反作用力 2.甲、乙两队进行拨河比赛,若甲队胜(绳的质量不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 B .甲队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乙队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C .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甲、乙两队在相持阶段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如图所示,a 、b 、c 三块木块迭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 上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使其做加速运动,运动中三木块保持相对静止,则( ) A .c 对a 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 .b 对a 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C .b 受到的摩擦力比c 受到的摩擦力大 D .b 受到的摩擦力与c 受到的摩擦力反向 4.如图所示,物块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则物块对斜面的作用力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起重机用钢索加速吊起货物时,钢索对货物的拉力大于货物以钢索的拉力 B .子弹能射入木块是因为子弹对木块的力大于木块对子弹的阻力 C .大人和小孩相撞时,大人对小孩的撞击力大于小孩对大人的撞击力 D .将图钉揿入木板,图钉对木板的力和木板对图钉的阻力大小是相等的 6.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疗费.甲狡辩说:我打了一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那么 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在哪里? A .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判决甲付给乙的医疗费 B .甲打乙的力大小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但拳头的承受力大于胸口的承受力,所以乙受伤而甲未受伤, 甲又主动打乙,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疗费 C .甲打乙的力大小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甲的拳和乙的胸受伤的程度不同,甲轻而乙重,故判决甲支 付乙的医疗费 D .由于是甲用拳打乙的胸,所以甲对乙的力远大于乙胸对甲拳的作用力,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疗费 7.如图所示,五个木块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质量相同,它们与地面的摩擦不计,当用力F 推1, 使它们共同加速运动时,第3块木块对第2块的推力大小为多少? 8.置于水平面上的小车,有一弯折的细杆,弯折成角度θ,如图所示,其另一端固定了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问:当车子以加速度a 向左加速前进时,小球对细杆的作用力是多大? 【能力提升】 1.如图所示,带有直立杆的底座A 总质量为1Kg ,杆上套着质量为0.5Kg 的小环B ,小环B 在杆上由下 向上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2N ,那么底座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多大?(g 取10m/s 2) 2.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足够长的平板车的质量M =100Kg ,站在平板车上的人的质量m =50Kg ,当人向右以2m/s 2的加速度开始奔跑时,试求平板车能获得的加速度. B C D

牛顿第三定律 弹力 摩擦力

第二章 力与相互作用 合力与分 力 考 纲 要 求 高考频度 备 考 指 导 1.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Ⅰ ★★★★ 2.形变、弹性、胡克定律Ⅰ ★★★★ 3.矢量和标量Ⅰ ★ 4.力的合成和分 解Ⅱ ★★★★★ 5.共点力的平衡 Ⅱ ★★★★★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 关系 ★★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 则 ★★★ 1.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三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掌握弹力、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方法以及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 3.本章的重点是力与物体的平衡,尤其是摩擦力和物体的平衡两知识点,往往与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

能量守恒定律相结合,有时还与电场及磁场中的带电体的运动相结合,题目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也 较高. 第1讲 牛顿第三定律 弹力 摩擦力 (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 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表达式:F =-F ′. 3.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三同三不同”. (1)三同???? ? 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例:如果是弹力都是弹力) ③产生、存在、消失、变化,具有同时性 (2)三不同???? ? ①方向不同②作用的对象不同③作用的效果不同 【针对训练】 1.(2011·上海高考)在日常生活中,小巧美观的冰箱贴使用广泛.一磁性冰箱贴贴在冰箱的竖直表面上静止不动时,它受到的磁力( ) A .小于受到的弹力 B .大于受到的弹力 C .和受到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和受到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 因磁性冰箱贴静止不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磁力与弹力,应为平衡力,所以D 正确,A 、B 、C 错误. 【答案】 D 弹 力 1.产生条件 (1)两物体相互接触. (2)两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2.方向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几种典型的弹力的方向如下: (1)压力: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测试题

(三)牛顿运动定律测验卷 一.命题双向表 二. 期望值:65 三. 试卷 (三)牛顿运动定律测验卷 一.选择题(每道小题 4分共 40分 ) 1.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 B.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C.物体表现出惯性时,一定遵循惯性定律 D.惯性总是有害的,我们应设法防止其不利影响 2.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而保持静止,后来物体所受的各力中只有一个力逐渐减小到零后 又逐渐增大,其它力保持不变,直至物体恢复到开始的受力情况,则物体在这一过程中A.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后又逐渐减小到零 B.物体的速度从零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后又逐渐减小到另一数值 C.物体的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 D.以上说法均不对 3.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分别以v1和v2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且v1

图-1 图 3-3-7 A .力F 与v1、v2同向,且m1>m2 B .力F 与v1、v2同向,且m1m2 D .力F 与v1、v2反向,且m1 2a 1 D a 2 = 2a 1 9、质量为m 1和m 2的两个物体,由静止从同一高度下落,运动中所受的空气阻力分别是F 1和F2.如果发现质量为m 1的物体先落地,那么 A. m 1>m 2 B. F 1<F 2 C. F 1/m 1<F 2/m 2 D. F 1/m 1>F 2/m 2 10、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 =0.1kg 的物体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竖直轻弹簧固定在升降机内,当升降机和物体以4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上运动时,上面的弹簧对物体的拉力为0.4N ,当升降机和物体以8m/s 2的加速度向上运动 时,上面弹簧的拉力为 A 、0.6N B 、0.8N C 、1.0N D 、 1.2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