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讲解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讲解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讲解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讲解词

秦兵马俑概况及一、二、三号坑讲解词

一、概况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在两千多年前秦兵马俑坑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中

国最大的遗址性专题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对外开放,黑色石碑上所书“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名由叶剑英元帅于开馆前亲笔题写。目前博物馆主要陈列展出有三座兵马俑坑、秦陵彩绘铜车马及秦陵出土的精品文物。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帝陵园的一处大型陪葬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园东侧1.5公里处。从1974年3月几位农民打井时意外发现一些破碎的陶俑和古代青铜兵器开始,再经考古工作者的钻探、发掘,目前共发现三座兵马俑坑,我们按照发现的先后顺序编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前方拱形建筑为规模最大、展出最早的一号坑,它是一个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估计可出土陶制兵马俑6000余件。一号坑拱形的建筑外观已成为兵马俑博物馆的标志,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徽和兵马俑博物馆的馆徽上,大家都可以看到这道弧线。一号坑北侧灰色覆斗形外观建筑为二号坑,是一个由车兵、步兵、骑兵、弩兵混合编组的多兵种军阵,可出土陶俑、陶马1300余件,木质战车89辆。三号坑位于二号坑后方,面积最小,出土陶俑68件、驷马战车1辆。据专家推测,它很可能是整个地下大军的指挥机关。三个坑总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估计共可出土陶制兵马俑7000余件,

战车百余乘,兵器数十万件。三个兵马俑坑呈“品”字状分布,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组成一个庞大的军事营垒,象征着保卫秦始皇帝陵园的卫戍部队。

广场东北侧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内,主要陈列展出秦陵彩绘铜车马。秦陵铜车马是秦始皇帝的又一重要陪葬品,象征着皇帝銮驾的一部分。它们是1980年12月出土于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20米处,分前后两乘,是按照秦始皇帝御用车队中属车的真实尺寸缩小二分之一,全部用青铜制作而成,并配有约14千克的金银饰件,同时施以彩绘,经过多种工艺加工而成,是我国考古史上截止目前出土的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的古代青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此外,秦陵出土的一些精品文物及与秦文化相关的临时陈列等都在文物陈列厅内展出。

除博物馆基本陈列,观众朋友还可以在广场南侧的秦俑环幕影馆内观看360 度放映的环形电影,再现秦始皇帝登基、统一六国、修建秦陵、构筑俑坑、制作秦俑以及秦俑发现、发掘等情况,使您能够详细了解秦俑坑的背景及现状。

我们的参观从兵马俑一号坑开始。

◆小篆

博物馆展厅的匾额,都是用秦统一的文字——小篆所书写,如“兵马俑一号坑大厅”、“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等。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过程。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在当时秦国通用文字大篆(称籀文,传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形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小篆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秦王朝用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除了各地文字异形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二、沙盘模型

这个沙盘模型主要是对秦始皇帝陵及周围陪葬的说明,刚才我们在参观秦始皇帝陵时,已经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这里不再重复,我们只来看一下各类陪葬坑、陪葬墓以及地面建筑遗址在陵园中的位置。(根据其大小及内涵情况未按编号顺序说明)

沙盘上突起的高大土丘就是秦始皇陵,陵的周围,我们可以看到南北向长方形、呈“回”字形状的内外城桓,内城周长4公里,外城周长6公里。以秦陵封土为中心四周分布着大量文化遗存,目前已发现大型地面建筑遗址10多处,陪葬坑、陪葬墓600余座,出土文物

5万余件。这组灰色建筑群即我们当前所处的位置——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三座兵马俑坑位于陵墓东司马道的北侧,距陵墓封土直线距离1.5公里。

沙盘编号03为铜车马坑,位于陵墓封土西侧20米处,出土的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在博物馆展出。它象征墓主人灵魂出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沙盘编号23为寝殿、21号为便殿遗址,它们是陵园的礼制性建筑之一。寝殿为陵园的正殿,是墓主人灵魂的主要居所;便殿是寝殿的附属部分,是供墓主人灵魂休息、闲晏之所。20号是园寺吏舍建筑遗址,即就是管理陵园各类事务的官员住所。17号是飤官遗址。发现刻有“丽山飤官”铭文的陶罐多件,飤官是掌管墓主人饮食的官员。古人认为,人死后到另一个世界依然要生活,他们仍要向对待活着的皇帝一样每天进献食物,这里正是掌管墓主人灵魂饮食的飤官住所。

10号是石铠甲坑。在试掘的153平方米中已出土石甲87领,石胄43领,马甲1副,以及石马缰构件等随葬品,该坑类似于象征性的武库。11号是百戏俑坑,出土了青铜大鼎1件、与真人大小相仿的陶俑11件以及兵器、车马器等遗物。这些陶俑均赤裸上身和四肢,仅在腰部系短裙,他们很可能是秦代宫廷娱乐生活中表演杂技、角力、舞蹈等的“百戏”艺人的形象。

24号是珍禽异兽坑及跽坐俑坑,共31座,出土有动物骨骼和饲养禽兽的囿人,这里象征宫廷的苑囿。

13号是水禽坑,出土青铜天鹅、仙鹤、鸿雁46件,坐姿、跪姿陶俑15件,以及与乐器有关的小件器物,他们可能执掌一定的乐器,以音乐来驯化水禽。

04号是位于陵园西侧内外城垣之间的曲尺形马厩坑遗址;05号是发现的窑址,06号是修陵人墓地,09号是鱼池遗址,16号是位于陵东侧上焦村的马厩坑遗址。所谓厩,是专门用来养马的场所。两处马厩反映了秦代京城以内和城外都有厩苑的情况。18号是防洪堤遗址,为防止骊山洪水冲垮陵园而建。12号是文官俑坑,等等。

秦始皇陵园规模宏大、内涵丰富,仅城桓以内的核心区域面积就超过2平方公里,同时它也是保存较好的一座陵园。陵园布局和礼制上的设施,在继承前代传统葬制的基础上,又有许多创新,对后代帝王陵园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参观兵马俑一号坑。

◆世界遗产的标志(加世界遗产照片)

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要进行保护。

截止2009年底,全世界共有890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其中中国有38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于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首批世界遗产地之一。

三、一号兵马俑坑

观众朋友,展现在您面前的就是兵马俑一号坑。它是三个俑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呈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

面积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大小。根据已修复好的陶俑、陶马密度推算,一号坑全部发掘估计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战车50余乘,是一个战车、步兵混合编组的长方形军阵。

军阵,是古代军队在作战或驻守中采取的队列形式。对于古代军阵如何排列,我们并不完全清楚。秦兵马俑坑的发现,则真实再现了第一次统一中国的秦国大军的风貌。一号坑由前锋、后卫、侧翼、主体组成,整个大军基本面东而立。俑坑最东端有一长廊,站立着三排武士,他们大多身穿战袍,手执兵器。从出土兵器来看他们是手持弓弩的前锋武士;俑坑的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一排武士面外而立,他们是军阵的两翼和后卫,起到防止敌人从左右两侧和后方袭击的作用;俑坑中部是战车和步兵组成的38路纵队,他们构成军阵的主体。可以看到,一号坑中绝大部分武士俑都是步兵俑,因而可以推断步兵是秦代军队中的主体。步兵灵活性大,能适应各种地形、气候和战斗形式,尤其利于在复杂环境下行动,因而其分类和装备都较其他兵种复杂,其主要分类有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两种。一号坑身穿铠甲的重装步兵大多伫立在军阵主体之中,从出土兵器看,大多手持矛、戈等长柄兵器,担负着同敌军重兵格斗的任务;轻装步兵一般不穿铠甲,多持弓、弩等远射武器,立于军阵前锋及阵表,既方便配合重装步兵杀伤格斗距离较远的敌军,又行动轻捷利于奇袭。《孙膑兵法》曾讲到古代军阵布阵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前锋必锐”、“阵体必鸿”。他曾用剑比喻军阵,如果一个军阵没有精锐的前锋,就像无锋的剑;只有锋而无强大的后续部队,犹如有剑而无柄,失去了杀伤力,只有

“有锋”、“有后”才能“相倍不动”,“敌人必走”。一号坑军阵正是这样一个有锋、有后,两侧有翼,四方如绳,组织严密的长阵编列,是一部与兵法布阵原则相符合的立体秦代兵书。

从秦俑坑中陶俑的服饰和装备看,他们一般身穿长襦、腰束长带,下穿短裤或长裤,同时按不同兵种和级别来决定是否披挂铠甲和铠甲防护部位的大小,其防护装备的特点是仅有絮衣和铠甲,而没有头盔和盾牌。史书记载:六国军队作战时,头戴头盔,身披铠甲,显得极其臃肿、笨重。而秦国军队,当时的著名外交家张仪是这样评价的:秦国的铠甲武士百余万,军车千乘,战马万匹,舍生忘死的战士在战场上脱去衣甲,甩掉头盔冲入敌阵勇猛杀敌,得胜后,一手提人头,一手捉俘虏。兵马俑坑中的陶俑装束,正反映了秦军将士英勇善战的精神风貌!秦军的勇猛与秦严明的军功褒奖制度密切相关,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推行二十等军功爵制,形成了“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社会风尚。秦法规定:凡在战场上斩获一甲首,赐爵一级、赏田一顷、住宅九亩;如果全军将士斩获的敌首达到朝廷规定的标准,将士们都将受赏,但对违反军纪者,以军法给以判罪或处斩。秦始皇正是凭借这支强大军队先后灭掉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帝国。

秦俑坑是一部以军事为主题的立体兵书,同时也是一座辉煌的艺术殿堂,它以精湛的技艺完美诠释主题,又以写实的风格让每位观众感受到生活的气息。秦俑给人的第一个强烈印象首先是“大”。一是场面大,三个坑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这样巨大而又围绕一个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二是陶俑、陶马形体高大,

陶俑最低1.72米,最高近2米,平均身高1.8米左右,这样高大的陶制兵马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其次是数量“多”,三个坑共可出土陶俑7000余件,陶马500多匹,世界雕塑史上还没有出现过数量如此众多的群体组雕。又大又多的陶俑军阵气势磅礴,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震撼!

秦俑雕塑不光做到了“大”和“多”,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庞大的群体“千人千面”,没有两个长得一模一样。人物形象也各不相同。陶俑中大多头挽发髻,他们应是一般的士兵;有的头戴双版或单版冠,他们是军队中的中、下级军吏;还有头戴双卷尾鹖冠的高级军吏,俗称“将军俑”,不同等级的人物形象反映出秦国军队的构成情况。这些陶俑有的面带微笑,似心满意足;有的愁眉苦脸,似有难言之隐;有的年轻稚气,像新入伍的新兵;有的老练深沉,像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有的眉清目秀,表情幽默;有的面阔体胖,稳重随和,生动地反映出当时军队中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秦俑的雕塑是写实的,他们被精雕细刻,细微末节都栩栩如生。比如头上的发髻,远远看去似乎有点形式化,但仔细观察,变化多样,有单环髻、双环髻、三环髻、四环髻等并不雷同;发髻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但大多绾于头顶右侧,就连每个人头发多少不同而发髻大小也不会相同这样的细节也表现出来。发辫也分三股的、四股的、六股的,盘曲扭结,走向清楚,丝丝头发,清晰可见。头上的束发带,带头有呈扇面的,有折波形的,有的则表现出发带的飘摆翻卷。再向下看,铠甲上的甲丁疏密有致,丝毫不差;腰间的革带和带钩,腿部扎的行滕,以及靴、履

等细部,还有手指上的骨节和指甲,都一丝不苟地刻画出来。再看陶马,鬃毛整齐,张嘴呲鼻,就连马口中的牙齿这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秦代雕塑家也颇费匠心地塑出六至八颗,以表示马正处于青壮时期。这些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参观时曾风趣地问:“它会不会踢我?”

秦俑艺术形象之所以富于感染力,不仅在于它既有细部的精雕细刻,又有宏观场面和总体效果上的雄浑博大。从总的构图上看,它塑造了庞大的军阵编列,却没有塑造军人战场厮杀的场面,也没有塑出行军中的艰难,而是选择了三军集结待命、跃跃欲战的瞬间,寓静于动,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多的是留下了想象力充分驰骋的空间,仿佛一声令下,整个军阵便风驰电掣般冲杀而来。因此,秦俑的塑造把整体与个体、宏观与细部有机结合,使秦俑具有经久的感人魅力,成为一部以黄土塑就的秦之史诗!

然而,两千多年后当我们看到这支军队时,它呈现给我们的是像俑坑中部所展示的样子,陶俑、陶马是破损的,这与兵马俑坑半地下的土木结构建筑和曾被人为地焚烧破坏不无关系。大家现在看到俑坑中的10条夯土隔墙就是原始的建筑组成。作为秦始皇帝的陪葬,这支大军是被整齐地摆放在距地表约5米深的地下。我们模拟当时的修建:首先根据规划和俑坑的规模挖一个深5米左右的长方形大土坑,再将地基夯实,夯土层厚50厘米。夯平后根据俑坑建筑要求,用10道土墙将俑坑分为11条过洞,过洞底部用青砖墁铺,土隔墙的底部有栿木,栿木上有立柱,立柱上有东西向的枋木,在枋木和土隔墙上

密排着棚木。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清晰看到土隔墙上呈波浪状的棚木结构痕迹。棚木搭好后,再在其上方铺席,席上盖土,从而形成坑顶。此外,在俑坑的四周各有5条斜坡门道,当陶俑、陶马由门道放入俑坑后,门道即被封死,从而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地下空间。这种建筑,在满足实际功能需要的同时把平面布局和立体处理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整个俑坑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然而,从俑坑建筑上的黑色焚烧痕迹和兵马俑的毁坏情况来看,俑坑在秦代末年曾遭人为焚毁,加之年代久远木质腐朽,致使俑坑塌陷,兵马俑残破严重。

这些数量众多、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是如何制作成的呢?所谓陶俑,是用泥土烧制而成,这些体量如真人般大小的陶俑,轻者不到110公斤,重者将近300公斤。根据对其出土残片的观察和研究,陶俑的制作是以泥土为原料,采用模塑结合、以塑为主的方法,并辅之以堆、捏、贴、刻、画等多种技法制作而成。具体地说:陶俑的脚、腿用堆塑的方法做成粗胎,表面经刮削而成;躯干部分用泥条盘筑成型,再用贴、捏、刻等方法做出衣服和铠甲的不同质感。俑头的塑法比较复杂,一般是先借助模具做出粗胎,堆塑出后脑勺,粘贴上耳朵,捏塑或模制的发髻贴于头的一侧,再精工刻画眼、眉、口等细部;胡须是用泥条片贴上后再刻画。总之,每件陶俑的塑造,都是多种技法综合运用的结果。造型完成后入窑烧制,出窑后再精心彩绘。事实上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陶俑、陶马已经比原来暗淡了许多,正是因为俑坑在建成后不久,遭受过大火的焚烧,加之埋藏地下两千多年的水土侵

蚀,使得他们身上原有的色彩脱落殆尽,今天我们只能凭残存的颜色去想象当年的盛况了。

陶俑、陶马的烧制也绝非易事。根据对陶俑、陶马陶片的检测,烧制时窑内温度在950℃—1050℃之间。通过残缺的兵马俑我们可以看到,陶俑、陶马的体腔都是空心的,就一个陶俑来说,最薄的地方不足1厘米,最厚的部位却达10余厘米。在烧制过程中,如果火候不足,就会出现陶制疏松、色泽不一的现象;反之,如果火候过高,又会出现裂纹、变形,甚至爆裂。而俑坑中的绝大多数陶俑、陶马都色泽纯、密度大,可谓炉火纯青。说明秦代在焙烧大件陶器时,不仅火候把握适度,而且对由泥坯到干胎、干胎到烧结这两个环节的收缩比都掌握得比较准确。即使我们今天进行模拟烧制试验,也是很难的,这就不能不令人叹服古代高超娴熟的陶塑工艺和烧制技术。

为了让观众充分了解铜车马的制作工艺,增强观众的参与兴趣,我们特别复制了一号铜车伞杆与伞座,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寻找一下固定它们的两道机关。

古代实用车多为木质,无减震装置,且道路颠簸,加之实际中的伞盖尺寸比铜车马的伞盖再大一倍,行驶中阻力大,所以就要保证车在驾驶途中伞杠的绝对稳定。伞座古名俾倪,青铜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底座,呈“十”字拱形,四条腿末端各有一方形足,起到固定和支撑伞杠的作用;上部为座杆,与底座铸接成一体,起夹持和固定伞杠的作用。两道机关就分别置于底座和座杆上。

在底座的十字形台面上,有一长方形凹槽,凹槽内侧一端呈半圆形,此凹槽是用以放置伞杠和伞足的。在底座的右拱腿正侧面,开有一个与上述凹槽方向垂直的长形孔槽,其一半明槽,一半暗槽。孔槽内装有一个可以左右移动的曲柄销,销的外端带一圆形帽,方便手握持。整个装置很像今天使用的插销。当曲形销从暗槽中伸出,插入左拱腿的暗槽内时就把伞杠下端固定;当曲形销收回,伞杠下端即可取出。(画图说明)

另一个机关位于座杆的上部内侧面。拉动侧面纽鼻内的铜环,机关不能打开!只有先将顶端纽鼻内的铜环拉起,侧面铜环才能带动拉开半圆形构件,伞杠上部即被取出。其实,这是采用了一对互相垂直的楔(xie)形配合自锁机构。夹持伞杠的是两个半圆形构件扣合的铜环,其中一个半环一端与座杆铸接在一起,形成固定的半环;另一个半环为活动半环,与固定半环的一端形成活铰连接。活动半环的另一端为楔形,即斜坡形,类似今天用的锁舌;活动半环上棱面还开有一槽口,是供垂直销落入的槽口。垂直销的下部也呈斜坡状,当关闭活动半环时,活动半环末端的斜面先通过垂直销的斜面将其顶起,待活动半环的末端完全插入座杆内的相对应制作的形坡卯合口后,垂直销依靠重力作用自动落入事先预留好的凹形槽口中,将活动半环锁住。这样,伞杠上端被固定。此外,在活动半环外侧面和垂直销的上部设有纽鼻,套接着便于手捉的铜环。

这两个机关设计巧妙,机构简单,操作方便,即使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震动和冲击,也非常平稳牢固。这个青铜伞座以小见大,说明

秦代在机械学、工艺学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多发展,机械制造技术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有人说,秦陵铜车马可以被称为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顶尖代表作!

被誉为“青铜之冠”的秦陵铜车马,以其巨大的青铜造型创造了古代冶金铸造史的奇迹,它不仅再现了秦始皇帝銮驾的风采,而且展示了古代车马的系驾关系和古人巧夺天工的工艺技巧,是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后,科学技术更加熟练进步的集中表现。前联合国秘书长德里·德拉·达雅马先生曾激动地说:“铜车马不仅是高艺术的,而且是高科技的结晶。”如果说秦兵马俑是以雄伟的军阵和千军万马的气势取胜,那么铜车马则以高超的冶铸技术和豪华的装饰、彩绘感人。两者各具特色、交相辉映,是秦代艺术家们智慧和才能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具有光辉灿烂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它们都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辉煌瑰宝。

◆铜车马发掘情况

发现铜车马的车马坑是秦俑考古队于1978年6月21日进行田野考古勘探时发现的,平面呈“巾”字形,面积为3025平方米。出土铜车马的试掘方只是整个车马坑的一部分。车马坑没有全部发掘,在发掘的其它几个试掘方内,还发现配有金银饰件的木质车马。

铜车马出土后,如果按照发掘常规将零件一一分解,绘图、照相、记录,然后分别提取,不但费事,而且长时间野外提取清理也不利于文物安全保护,所以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决定采取整体搬迁的办法转移铜车马。这样将两乘铜车马在不改变出土现状的前提下全部移入室

内进行修复,不仅确保了文物安全,而且便于更细致地清理文物和在清理过程中反复观察研究,为修复工作提出更详细的科学资料。具体操作办法是:分别迁移两乘车。用两个5吨级的千斤顶将一块一端磨成刀刃状的钢板缓慢打压至目标位置即荷载遗迹土台的底部,在铜车马底部穿上一块大钢板,再用钢板将四周固定成箱盒状,然后顶部封盖。这样就将铜车马整体加固封闭起来,最后用吊车整体吊装,通过吊车的牵引力把文物箱拉起,运送到博物馆内。

◆青铜器的保护

秦陵铜车马历经数千年的埋藏,出土时已破碎成数千片,部分地方也出现斑斑铜锈。文物修复、保护科研人员不顾土垢铜锈的污染,不顾化学药品及有害气体的侵蚀,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两乘铜车马的结构、主要部件的质材成分、各部件的形态和相互关系;经过理论研究和模拟试验,筛选出科学的粘结、焊接等修复材料及工艺,花费近八年的时间,一点一点、一片一片地把破碎铜片完整地修复、科学地组装、稳妥地保护,才使秦陵铜车马恢复了往日的风貌,为观众展示了一套完美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向全世界提供了中国古代高度文明的证据。

整个秦始皇陵区,出土了包括兵马俑坑的青铜兵器在内的大量青铜器,如青铜大鼎、青铜水禽等等。古代青铜器是我国金属质地文物中的精品,反映出远在几千年前我国的青铜冶炼技术、生产规模和铸造工艺均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但由于埋藏环境的不同,青铜器的腐蚀原因及锈蚀产物就会有所不同,其中有些成分极具破坏性,它们能够

通过青铜器的小孔或缝隙,由局部逐渐蔓延,深入到青铜基体的内部,形成点状锈蚀、疱状锈蚀,造成器物体积膨胀,分层以至酥解,最终导致器形分崩离析,所以青铜器的保护研究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关于安车车盖

秦陵铜车马二号车安车的车盖呈椭圆形,出土时被压成199块碎片,修复后的整个车盖看起来像一个龟背,所以被有些人误认为是秦始皇为了表示长寿而做成乌龟形状。其实椭圆形的车盖造型仅仅是由于长方形的车舆所决定,与圆形车盖的道理是一样的!做成拱形是为了增强稳定性。再说,秦代尚无乌龟代表长寿之说。此说法起源于西汉初期,汉文帝时开始崇尚“黄老”学说后,才逐渐把物与人结合起来联想。又如左青龙、右白虎等。

◆飞軨

一、二号铜车的车轴末端都系结一类似箭尾形的小旛(fan),称之为飞軨。因軨与“铃”同音,又为青铜质地的三片薄片,因此有人误以为是能发出声响的器物。飞軨实用物为帛质织物,这与铜车飞軨作箭尾的飘带形是一致的,其长度不触地。作用一为装饰,二为缇油(吸收车轴余油),还有等级的标志。飞軨在汉代画像上已发现多例,如成都扬子山出土的画像砖上,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上等,车轴末均有双歧形随车行而飘动的飞軨。但秦陵铜车马上的飞軨,是目前考古资料中所见最早的实物例证。轴末饰飞軨之制,似始于秦,盛行于汉,汉时等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画及画纹的不同。

◆来源于古代车部件的一些汉语词汇

镳“分道扬镳”中的“镳”是车马器中操控马匹的一个小部件,位于马口两侧的衔环内,是连接勒和衔的构件,和勒的颔革部位的金银链条连接为一体,形如弯月。当御手拉动手中的辔绳时令车马转向时,辔绳牵引插有镳的衔连动,人们会比较明显先看到镳的运动,所以后来有了分道扬镳之说。镳质地多样,多见铜镳,其向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以质地和纹饰的不同表示尊卑。一、二号铜车马的勒上均饰银镳、金银勒,显示了车主的尊贵。

辄(zhe) 弩辄,一号铜车放置弩的两件弯曲作昂首鹅颈状的银质构件。一是用以承托弩弓;二为张弩用。用辄则弩发。今天我们常说“动辄就……”的“辄”就来源于此。

绥“车中靶也”。是人上车时的攀抓物。位于高车车体内,车轼背面中部的上端靠近顶部位置。两根绥并列,为条带形,通体彩绘。实用原物应是由一组彩色的组带扭结而成。“绥”后来引申为安抚之意。如我们后来说的“绥靖政策”,靖与绥都有安稳、安定的意思。

恵(hui)、辖恵,制约轮毂使其定位和保护轴末的构件。辖,是固定恵于轴端的键。一、二号铜车的恵、辖都为银质。由于起到限制的作用,今天我们说的“管辖”就有这层含义在其中。

軔屈原《离骚》中有“朝发軔于苍吴兮”。軔,是车停下后防止车轮滚动的止车器具。如果车要继续前进,首先要做的就是拿掉“軔”。我们今天说的“发軔者”,也是指做某事的第一人。

观众朋友们,秦俑博物馆的参观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从1974年春天震惊世界的秦兵马俑破土而出,1975年8月国务院决定在俑坑遗址上建立博物馆,到 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成开放,经过30多年的建设,我馆已经形成以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历史研究、科学展示与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2007年,秦俑博物馆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目前正在建设的以秦始皇陵、秦俑博物馆及其周围大型陪葬坑为一体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将于2010年10月1日对外开放,它将以新的姿态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展示秦始皇陵的丰富文化内涵。相信随着发掘保护的不断深入,观众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秦陵精品文物,希望您有机会再来博物馆参观。谢谢!

博物馆解说词

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公园 博物馆解说词 (2015年1月10日) 大家好,欢迎来到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参观指导工作。 (站在博物馆院内副碑前解说金山省级地质公园概况)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金山西坡山脚下,我的左手边就是俗称泰山、驿山娣妹山的菏泽大地平原孤峰—金山。金山本名神农山,五千年前炎帝之居,周武克商,封炎帝后于焦,神农山为焦国之镇山,后因汉隶校尉鲁俊凿石得金,神农山更名为金山。金山现有两个山峰,南峰和北峰,北峰为最高点,海拔133.2米。 金山虽小,资源丰富,集自然景色、人文景观与众多地质遗迹为一体,除独具特色的金山圣水、野牡丹等自然景观外,还有久远而动人的秦王李世民东巡避暑、金牛拉金砘子的神话传说,众多的历代碑碣、石壁诗文情名扬古今,盛大的金山古庙会等人气旺盛;山上地质遗迹点(群)多达28处,其中属于省级保护等级的5处。 金山省级地质公园于2012年9月开始规划建设,2014年10月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同年12月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揭碑开园。公园占地总面积0.54平方公里,含概金山和红土山两个园区。我们现在所在的是金山园区,红土山园区位于金山南500米处,两山南北对望,从北到南,金山北峰、金山南峰、红土山天桥和红土山主峰连成一条中轴线。 (站在博物馆门前牌扁下解说博物馆概况) 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始建于2014年6月,2014年10月建成,占地总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20平方米,影视厅面积16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120平方米。是目前我市唯一一处,矿石标本、生物化石标本陈列室,地

学科普教育基地。 (原地不动,简介博物馆参观路线及参观内容).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进馆参观路线及注意事项。进入馆门右转逆时针走,参观矿石和生物化石标本及展板说明,绕一周后观看展厅中间的金山地质公园电子沙盘演示,然后上二楼操控室,参观金山省级地质公园网站和数据库演示,最后在二楼影视厅观看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影视片及地学科普教育片。进馆后希望大家不要喧哗、不要抽烟。下面请大家排队有序进馆。 (进馆逆时针绕展示厅一周,边走边解说) 2012年9月,经过巨野县人民政府申请,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巨野金山正式获得第八批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资格,标志着菏泽第一个省级地质公园开始规划建设。按照《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质公园规划(2013—2025)》总体目标,截止目前,省、市、县三级总投资1000余万元,保证了金山近期目标的全面完成,下一步即将进入中期目标建设阶段。 5.2亿年前的这里,曾是汪洋一片,金山地区被浅海侵没,属陆缘海范畴,之后,又被较深海域覆盖,属陆表海范畴,这样经过了数次海进海退过程,形成了集构造、沉积、古生物及岩溶为一体的地貌景观。依次沉积的九龙群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岩层及红土山崮山组中大量的三叶虫化石的发现,为这一时期金山地区曾处于海洋环境提供了佐证。 4.1亿--2.5亿前间,金山沉积又形成了海相煤层和陆相煤层,隆起的金山遭受冲刷剥蚀,煤层没有得到保留。 248万年前,进入了第四纪,羊河栏组、山前组、平原组的冲积地层逐渐形成,金山地区才变得生机盎然。 今天,金山地区是菏泽冲积平原区唯一有岩石出露地区,大地构造位于鲁西地块“菏泽—兖州隆起带”“嘉祥凸起”的西部边缘,深部基底为18亿年前形成的变质岩群,即“泰山群山草峪组”岩群,出露岩层东部为寒武世岩层,西部山顶部为奥陶纪

揭西县大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解说词分析

揭西县大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解说词 重要地理位置及光辉革命历史: 地处大北山区的揭西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大北山属莲花山脉的中段,位于韩江上游的梅江、琴江之南,处在揭阳、丰顺、兴宁、五华、陆丰的边界。纵横约60公里,西北方向和梅县的九龙嶂、铜鼓嶂连绵相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早在1922年彭湃在海陆丰开展农民运动,对揭西地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广东区委、军委书记周恩来带领东征军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五华县委书记古大存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到大北山开辟革命根据地,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和建立农会,组织赤卫队,建立苏维埃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潮汕地下组织在这里建立广泛的秘密活动据点,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活动基地; 解放战争时期,潮汕地委把大北山作为潮汕军事斗争的中心战略据点,以大南山、凤凰山为战略支点,以南阳山、五房山为转动点,建立梅花形革命根据地,潮汕人民抗征队司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二支队司令部、潮揭丰行委、潮梅行委(辖揭阳、南山局、潮安、汕头、梅县等地十七个县市局)、中共潮汕地委、中共揭阳县委、揭阳人民行委会等党政军机关都设在揭西地域,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汕头地委机关报《汕头日报》的前身《团结报》社在大北山创刊,后方医院等机关也都设在大北山。 布局: 大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根据场地和资料实际需要划分为四大篇章: 第一篇章:昔日大北山;(分布在第1~8展厅) 领导、揭西籍将军、名人题词(分布在第9展厅) 第二篇章:今日揭西;(分布在第10、11展厅) 第三篇章:翰墨雅韵颂北山。(分布在第13、14展厅) 第四篇章:廉洁揭西(分布在第12展厅) 第一展厅起: 昔日大北山:主要展出自辛亥革命以来有关大北山的辉煌革命历史。 按时间分四个时期: 1、大革命时期(1919.5——1927.7);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3、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4、解放战争时期(1945.9—1949.9)及解放后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修订稿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亿元人民币,兴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 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协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博物馆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万件(组)展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11个朝代在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特点:陕西省博物馆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典雅凝重,古朴大方,布局协调,气势宏伟,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馆内设有中央空调、多功能照明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和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镶金玉镯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造型继承唐代博大雄浑、典雅凝重的风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瓦,显得华贵庄重,古朴大方,墙面材料为仿石棉砖,门窗则采用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框架,馆内配备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中央空调系统,多功能的照明系统,自动防火防盗系统,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设有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具有先进的化验、测试技术和文物保护修复手段。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建有电脑控制并拥有3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和6国语言同声传译的国际学术报告厅。此外,还有设施完善的文物库、资料室、购物中心等。

陕西历史博物馆英文讲解词

Introduction of Shaanxi History Museum Hello,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Shaanxi History Museum. First, I want to give you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is museum. Shaanxi History Museum is a sizable national museum with a wide range of artifacts, about 375,000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which were all excavated in Shaanxi Province. It covers an area of 70,000 square meters, with a floor space of over 50,000 square meters. Shaanxi Province had been the cradl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people often say that the ancient history of Shaanxi is a microcosm of Chinese history. The museum shows a great deal of elegance and originality in style. It was designed by Zhang Jinqiu, a very famous female architect in China, and assumes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ancient Chinese palaces and courtyards of Tang Dynasty. PREFACE HALL Now we are in the hall. The giant stone walking lion was originally erected in front of Shunling Mausoleum, the tomb of Empress Wu Zetian’s mother of the Tang Dynasty. With its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and imposing appearance, the lion is believed to rank the first in Asia. Since lion and their carving skills were introduced to China from Afghanistan through the Silk Road in ancient times, so this lion also represents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MAP OF SHAANXI PROVINCE Lying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China, Shaanxi Province serves as the gateway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country, and offers a link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outhwest, Northwest and East China. Shaanxi Province covers the area of about 205,800 square kilometer, and has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37 million. Topographically, Shaanxi Provi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natural regions. The top part is the Loess Plateau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middle part is Guanzhong Plain, and here is Xi’an city where 13 dynasties set their capitals during 1,100 years in Chinese history.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haanxi Province is mainly about some mountainous regions. This is Qingling mountainous region, which is not only the natural boundary in separating the northern and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but also the watershed of the two greatest water systems in China—the Yellow River system and the Yangtze River system. THE PREHISTORIC AGE

博物馆导游词

博物馆导游词 今天我将陪同大家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它位于武昌东湖之滨,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其中陈列大楼面积3000平方米,实际展览面积1600平方米.馆内藏有历史文物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00余件,国家级文物16件.陈列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盛楚时的漆、木器具,大批秦始皇时竹简,历史名人字画,陨县猿人,长阳人齿化石,尤以曾侯乙青铜编钟,越王勾践青铜剑,吴王夫差矛,二十八星宿天文图等珍品举世瞩目.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市建筑规模最大,馆藏最多的博物馆.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省博的入口处,湖北省博物馆这几个馏金大字是董必武同志于1960年题写的.大家请看那边那幢建筑是于1999年才竣工的编钟陈列馆,它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古乐器陈列馆.想必大家都非常想听一听这天外来音.我们不妨先去参观其他文物,最后有足够的时间再来欣赏编钟音乐.大家请随我往这边走,现在我们来到了今天主要参观的一个展厅,曾侯乙墓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曾侯乙墓的椁(guǒ)室模型,它分为东中西北四室,每室的低部都有一个门洞是用来连接各室的,其形制有点象我们现在住房的三室一厅.东室放有墓主棺和八具陪葬棺,中室置青铜礼器,著名的曾侯乙青铜编钟就是

从这里出土的.西室放有13具陪葬馆,北室放有兵器,车马器,竹简等. 曾侯乙墓是凿石为穴的竖穴式墓葬.整个墓室东西长21米,南北宽米,总面积220平方米,据残存的封土推算其下葬深度约为13米,这与同时期的墓葬相比规模是较大的. 如此规模宏大的墓葬,其墓主人是谁呢我们在出土的青铜器上共发现了‘曾候乙’三个字208次。所以我们断定墓主就是曾候乙。大家请看这个,它是根据墓内头骨制作的墓主复原像,我们可以看出墓主是大约4243岁的男性,其颅骨特征与中原商代人种特征最为接近。 接下来这件造型奇特的物品叫鹿角立鹤。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鹿角鹤身和鸟翅膀组合而成的是人们想像中的一种仙鸟。它出土时在主馆的东面,头向着南方,可能是意在引领墓主人的灵魂升天或祈求神灵保佑吧。它的铸造工艺考究,头颅和鹿角镀金装饰,脊背和双翅周边镶嵌绿松石,但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已经不能再见它的光彩了,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它独特的造型想像出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了。 请大家随我继续往前走。这里陈列有许多当时贵族们吃饭用的食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九鼎八簋。鼎是古代食器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它不仅仅是食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礼器。先秦时期人们对鼎是特别重视,在祭祀天神、地邸

张闻天陈列馆讲解词(简版)

张闻天陈列馆讲解词(简版) 尊敬的各位来宾,你们好!欢迎各位参观张闻天陈列馆。 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简单介绍这座张闻天陈列馆。1985年,中央宣传部批准在我校设立“张闻天生平陈列室”。1995年,经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及刘英同志首肯,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的“张闻天生平图片展”全部展板赠母校。2015年集其精粹建成新馆。 映入大家眼帘的是张闻天先生的半身铜像,其后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回忆张闻天”五个大字。在我的左手边,是张闻天的生平年表和他早期的文摘目录。而在我的右手边,大家请看,是中央的重要领导人为张闻天的题词。张闻天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1917年至1919年期间,张闻天求学于我校前身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这里是其伟大一生的光辉起点。我将以时间为线索,带大家领略张闻天伟大而精彩的一生。 首先我们来到第一个部分,这里介绍了张闻天同志从出生到踏入革命道路的阶段。张闻天1900年出生于江苏省南汇县,取名“应皋”字“闻天”,寓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这是他的故居照片)。他小时很有天分,六岁入私塾,十岁时就能写文章,十一岁进入南汇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接受当时先进的新式小学教育。一九一五年考入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一九一七年,年仅十七岁的张闻天,因觉得自己的身体不适合海上作业且所学知识浅显而离开该校,以同等学历考入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是我国第一所水利高等学校,将养成

“高尚之人格”、“勤勉耐劳之习惯”、“切实应用之知识”作为办学方针,刻意培养学生注重实证的习惯和科学理性的精神,对张闻天追求真理、求真务实的一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河海”重视国文和英文的教学也为张闻天日后学习马克思原著和进行文学翻译、创作打下了基础。在这里,他认识了他的学长沈泽民并成为挚友,这对他走向革命道路影响较大。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成为南京地区革命运动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坚力量之一。年仅十九岁的张闻天同志,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五四”运动的滚滚洪流。《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创刊,张闻天同志是编辑科的成员、重要撰稿人,在近三分之一的“日刊”上有张闻天同志的文章。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八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在《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上连载的《社会问题》一文,提出按“马克思唯物的历史观”观察社会的变迁,是南京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这与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几乎同时。 这时,一个刚刚诞生的进步青年组织强烈的吸引着张闻天同志,这就是李大钊、王光祈等人发起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1919年11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成立,张闻天同志的挚友、“河海”的高班同学沈泽民是最早的会员和南京分会负责人之一。经左舜生、黄仲苏等人介绍,张闻天同志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同期加入的还有毛泽东同志。 1920年至1924年,张闻天先后到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学习和

地质博物馆讲解词 三

地质博物馆讲解词三 地质博物馆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当您进入华蓥山地质博物馆,首先就必须要穿过一条长7`2米的遂洞,这个遂洞将会带给位走进神气的地质时代,在遂洞中我们还设置了6个圆形的凸摸,分别展示了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经典景色。上面设置有3束灯光,形似天窗。 而本馆共设置了前言、交通区位、区域概况、公园简介、典型的岩溶地貌、构造地质遗迹、地质剖面、水体景观、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古生物、建设历程、结束语等12个展区;触摸查询系统、动画播放、断裂褶皱互动。 一、通展区 本展区主要介绍了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网状关系,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周边地质公园中离高速路最近的一个,距离高速公路只有17公里。 二、域概况展区 本展区主要对公园内径、纬情况、地质、地层水文、气象、社会经济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地层概况:公园地层区划属于扬子台地、出露地层单位,主要有寒武----奥陶系娄山关组、二叠下统梁山关组、三叠系飞仙关组等。区域岩性主要为碳酸盐间夹碎屑岩。岩层总体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特殊的岩石是区内地质遗迹景观形成的基础。而华蓥山复式背斜及华蓥大断裂对区域地质演化历史中有决定性作用,是园区地质遗迹形成的主要地质构造背景,其科学研究价值极高。 三、园见简介展区 共设置了5快凹形等位展板,其中一块展板就是对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概况进行了介绍。 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四川盆地东缘,华蓥山脉中段,面积116平方公里。共包括了石林景区、天池湖景区、小山坝景区、岩溶洞穴景区。 1、景区位于公园东部华蓥市和邻水县交界的高登山,面积21平方公里,以富集的生态资源和石林景观为主。 2、池湖景区位于公园北部天池镇境内,面积约20平方公里,是公园内重要的导性地质景观之一。 3、山坝景区位于公园中西部双河街道办事处境内,面积约24平方公里。 4、溶洞穴景区主要露出二叠系石灰岩地层,岩石节理、断裂发育。在构造、气候等影响下,石灰岩溶蚀作用强烈裂隙,不断增大并演化成底下洞穴。 四、型岩溶地貌展区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陕西历史博物馆可以看待古代人们生活的模样和文化。下面是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欢迎参考!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篇一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西安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有一句话这么说,“秦中自古帝王都,陕西文物甲天下”。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具有“古都名珠,华夏宝库”之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的西北侧,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于1991年6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它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遗愿作为国家715重点工程而建,由张锦秋女士设计,是一座仿唐建筑,再现了大唐时期恢弘大气的时代特征。在建筑布局上,体现了“中央殿堂、四隅重楼、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特点,整体给人以古朴凝重、典雅大气之美。 陕西历史博物馆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大部分。馆藏各类文物37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59件,国宝级文物18组,主要有青铜器、历代陶俑、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四大主题。 我们今日参观的是它的基本陈列。基本陈列以时间为序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展段。系统地展示了陕西自蓝田猿人到鸦片战争的发展历程。

进入序言大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唐代的走狮和一组黄河、黄土高原的巨型雕塑。眼前这座走狮,既有东方的雄浑厚重,又有西方的瑰丽神奇之美,堪称东方第一狮。衬托狮子背景的是奔腾不息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黄土高原则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它们是陕西人和陕西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这个序言大厅以无言之序实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陕西古代史陈列的第一个展段—史前史。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头骨化石。它是1964年科学工作者在蓝田公主岭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距今约有115万年,蓝田猿人是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人类就是由此蹒跚站立起来,书写了属于人类的文明。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距今约50006000年,人类进入了仰韶文化时期,属于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遗址中最为典型和较完整的一处遗址,半坡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是彩陶器,这些器皿的形状、色彩和用途各异,著名的有人面鱼纹盆、尖底瓶等。人面鱼纹盆是半坡彩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史前史展段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以农兴国、以礼定邦的周文化展段,这里的周包括周民族、周方国和西周王朝。 周人的先祖姓姬,名弃,他曾在关中大地上教民稼穑,数艺五谷,开创了中国的原始农业。公元1046年,西周定都陕西,由此开创了陕西作为中国14个王朝都城的序幕。周人依托富饶的关中平原和改良的政治制度创造了奴隶社会最鼎盛的时代。琳琅满目的青铜器是这

关于陕西的导游词范文6篇

关于陕西的导游词范文6篇On the model of tour guide words in Shaanxi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陕西的导游词范文6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陕西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关于陕西的导游词范文 2、篇章2:陕西天台山的导游词范文 3、篇章3:陕西天台山的导游词范文 4、篇章4:陕西天台山的导游词范文 5、篇章5:陕西天台山的导游词范文 6、篇章6:陕西天台山的导游词范文 篇章1:关于陕西的导游词范文 陕西的导游词无从下笔?先看看小泰为你们准备的范文吧,是关于陕西的导游词哦,欢迎阅读观赏。

西安碑林导游词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 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 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 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碑林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是碑林最 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篡,专门讲孝道的。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序。玄宗为孝经写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后面是孝经原文。小字是玄宗为孝经作的注释。底座由3层石台组成,上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蔓草、狮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云瑞兽。此碑由4块石头组成,底下有石台,因而称石台孝经”。

市博物馆 解说稿(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展览馆(讲解词) 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泸州市博物馆。泸州市博物馆始建于1984年,本馆的各类藏品达4000余件,在同级博物馆中处于领先地位,是泸州市精神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工程。泸州博物馆展厅包括:一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展览馆;二楼,中国蒋兆和艺术馆;三楼,泸州历史文化陈列馆。我们首先餐馆一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展览馆。它是全国10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唯一的名城专题性博物馆。 2走进大厅,大家首先看到的是我身后的这个比原件放大25倍的明代麒麟温酒器仿制品,它高1.2米,长1.5米,质地为青铜,在我国出土的酒具中尚属孤品,也就是说我国的温酒器中以麒麟为造型的温酒器仅此一件,它是我们泸州酒魂的代表。 3在大厅的左右两侧是漆板描金图,是以中国传统白描的手法,用流畅的线条勾画出我们酒城泸州从宋代到清代经济繁荣的盛景。我们首先来看这幅《酒城图》。它是酒文化的缩影,它描绘的是在南门外“商务街”繁荣的盛景,我们从这口龙泉井就可以看出这幅图所画的位置就是我们现在的“国窖广场”营沟头一带,这幅图展现的是我们泸州商贸的壮丽观图。 4右面这幅《城下人家水上城图》是号称清乾隆年间“巴蜀第一才子”,四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张船山(问陶)的一幅诗意画,从这图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中的意境:“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旗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泸州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上游、沱江下游重要的水码头,自宋以来商贾(gu)云集,经贸繁荣,也使我们看到了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泸州经济繁荣盛况。 5接下来我们将步入历史古城厅。历史古城厅是以泸州的历史沿革和境内名胜为主题设计的。这四块展板可以说是我们泸州两千多年历史的一个缩影。从夏商时巴子国的割地,西汉景帝六年建江阳县,到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升为泸州府。在历史大事记里,有这几件是值得一提的。东汉时,泸州是著名的产盐地。唐代制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宋代,泸州酒业兴旺,泸州酒业兴旺,宋神宗熙宁十年,全国每年征收商税10万贯以上的城市就只有26个,其中就有泸州。当时泸州城内就设置6个“务”负责征收商税,其中就有两个是“酒务”,当时泸州缴纳酒税与成都、重庆鼎足而三了。元代,泸州已酿制成功了第一代老窖大曲酒,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曲酒。清代,川南经纬学堂的创办,使泸州成为川南革命的发祥地。1949年12月1日——3日,;泸州全境解放,1950年7月15日,;泸州市政府正式成立。泸州的城市建设就从这里开始突飞猛进。 6这是泸州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神臂城。它建立在海拔250米——300米的神臂山上,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800米,它就象一只强有力的手臂伸入江中。至今这里仍保留了比较完整的东城门,全国最大的玄武造像。7大家转一下身在这里展柜里大家所看到的是一棵摇钱树。摇钱树又被称为“神树”,在四川这类文物出土得比较多,最典型的就是三星推的神树。我们这课神树是在1987年修建长江大桥时在南岸的东汉墓中出土的,由于原件残损的已十分厉害,我们根据原件制作了复制品。它高有1.52米,质地为青铜,顶上为朱雀造型,象征着太阳神,阳光普照大地。树枝和树叶由东汉时期的五铢钱币组成,底座为两只怪兽交替重叠,象征着守护和生育繁殖的意思。摇钱树只有在东汉时期才出现,它表明在东汉时期,;泸州的商业经济已比较发达,人们相信“钱能通神”的信仰了。东汉以后,这类陪葬品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8后面这个展柜中展出的是近年来在我们泸州出土的汉代陶俑,这个说唱俑,面带微笑,它的出土表明在汉代,; 泸州已出现说唱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这些陶俑中最为珍贵的就是这个对吻的情态。它表明,接吻不是“舶来品”,汉代的泸州,人们的思想是比较自由开放的。 9现在要为大家特别介绍的就是这块江阳汉阙,它是我们泸州唯一保存下来的汉代石阙。比雅安的高颐阙还要早114年。这块石阙的正面和背面都刻有文字,左右两边为青龙和白虎的造像。我们来看看它正面所纂(zuan)刻的文字是:“永元九年七月己丑,犍为江阳长,王君平君,字伯鱼”这是江阳名称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的一件实物。在我国,有字的石阙是非常少见的,而我们这块石阙文字就达到了129余字之多,这在全国都是十分罕见的。 10我们泸州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宋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内有我市境内最大的一尊道教神仙摩崖石刻造像。 11福宝古镇是我市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川南民居式古镇建筑。 12泸县玉蟾山上的大型摩崖石刻造像是全川最大的摩崖石刻像群。在山上还有另外一道风景,那就是水墨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大型浮雕。 13叙永春秋祠的木雕艺术极为精美,是在南方保存最为完好的宫廷式建筑,它的雕刻艺术被王朝闻先生誉为“川南木雕石刻艺术上的桂冠”。 14在我们泸州有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一处是龙脑桥。它修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它的八个桥墩中间四头是四头龙,分别往两边是青狮和白象,再往两边是麒麟。龙口中衔着石珠可以自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精选.doc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精选 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欢迎参考!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1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市内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 大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大多为汉唐文物,对于看惯了明清文物的爱好者来说,是一大特色。比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青铜器、唐代墓葬壁画、历代陶俑、历代陶瓷器、历代建材、汉唐铜镜、金银玉器、历代货币。 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五祀卫鼎。比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 青铜器 已登录注册的有39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汉。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其中最为典型的商

周青铜器,许多器物(如多友鼎、师献鼎等)上铸有史料价值很高的铭文。造型较为典型的有先周凤柱受、西周牛尊、它较、战国鸟盖部壶和汉彩绘雁鱼灯等。 唐代墓葬壁画 400多幅,画面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后从陕西关中地区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画面内容有四神、仪卫、建筑、狩猎、生活及唐与四邻的友好来往等。是反映唐代社会的重要形象资料。 历代陶俑 已注册的有20xx多件。藏品时代包括秦、汉、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质地有陶、彩绘陶、釉陶和三彩。艺术形象有文武官员、甲士侍卫、男仆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镇墓兽和马、骆驼等各种动物。 历代陶瓷器 已注册的有5000多件。有史前仰韶文化彩陶、西周原始青瓷、汉代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窑青瓷等。器物种类包括生活用品、文具和殉葬明器等。 历代建材 已注册的有10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两周秦汉,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种类有陶制的瓦、瓦当、砖、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属建筑构件。 竹节熏炉汉唐铜镜 已注册的有800多件。造形多样,图案精美。有些还铸刻着吉祥语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中国有四大碑林,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北边有两个半圆形的水池,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泮池。泮池以北的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棂星门。中门刻有文庙东门刻着德配天地西门道冠古今。在当时,进棂星门有严格的规定,祭孔活动时,只有主祭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门内有4根华表相向而立,在第2道门戢门的东侧的钟亭里陈列的是景云钟。它铸造于唐睿宗景云年间而得名。它用青铜制成,上面有唐睿宗书写的铭文。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们在除夕之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以景云钟录制的。与钟亭位置对应的马亭里有另一文化瑰宝——大夏石马。大家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6年。。大将军等字样,它和景云钟都属于国宝级文物。 大家抬头远远可以看见正前方的碑亭上方刻有碑林两个大字的烫金匾额,匾额出自清代爱国志士林则徐之手,是他在鸦片战争之后,被革职戍边新疆伊利时,路径西安时所写的。 接下来我们看见的这块石碑是博物馆内形制最大、最华丽的《石台孝经》。《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此碑高近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下来请大家跟我到碑林的第一陈列室参观,这里展示的是《开成石经》。开成是因刻成于唐文宗开成年号,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包括孝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尔雅,孟子)这些书都是古代文人学士必读之书,由于古代印刷术不发达,所以将经文刻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88面,650152字,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中国历史上曾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于是,人们称其为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参观完了开成石经之后,我们就来到了第二展室,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以及和书法毫无关系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这通碑是唐朝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一个见证,。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景教是基督教中斯脱里派的中国称呼。此碑记载了景教的教规,教义,教旨。更难能可贵的是用古叙利亚文记载了景教徒再中国的活动和一些教徒的名字。为研究中国古代同欧洲,中亚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在它的拓片传入国外后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据说现在已经有了好几块景教碑的复制品,但真品还是在我们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博物馆讲解词原始

延庆地质博物馆讲解词 欢迎各位来到延庆地质博物馆参观,我是博物馆讲解员**,很荣幸给各位提供讲解服务,希望各位在此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延庆地质博物馆是一座集地质科普、延庆地质遗迹、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于一体的综合性、公益性博物馆。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展品300余件。正如这边平面导览图所示,全馆分为六个展厅,一层的序厅、地球科学厅、地质遗迹厅;二层同样有三个展厅,地质遗迹和文化遗产厅、地质遗迹国际对比厅、今日延庆厅。 第一展厅——序厅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序厅。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幅大型水幕浮雕,流动的水帘和浮雕相结合,展现了延庆山水动人、风景如画的景象。它以龙庆峡为背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为衬托,恐龙身影隐现其中,展现了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的三大亮点,同时也突出了博物馆的布展主题——燕山之魂。 这边是信息服务台。地质博物馆是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的浓缩。通过这个电子沙盘,大家可以直观地了解延庆地貌特征和地质公园园区范围。 延庆位于北京市西北部,距市区74公里。它东邻怀柔,南接昌平,西部和北部与河北省的怀来县、赤城县接壤,是一个北东南三面环山,西临官厅水库的小盆地。全境平均海拔500米左右,海坨山为境内最高峰,海拔2241米,是北京市第二高峰(第一高峰是位于门头沟区的灵山:2303米)。县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辖4乡11镇,人口约31.7万。这里气候冬冷夏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比市区低约4℃,是著名的消夏避暑和冰雪旅游胜地。

那么,坐落在其中的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由四个园区构成,分别是西部的古崖居园区、龙庆峡园区,东部的千家店园区,以及南部的八达岭园区。整个园区面积620.38平方千米,几乎占了延庆县域面积的三分之一。 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特点突出,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的多样性。古崖居和八达岭长城园区是地质遗迹和文化遗产完美结合的典范,龙庆峡园区是北方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千家店园区有恐龙足迹和硅化木化石,它们都具有国际对比意义。总体而言,延庆世界地质公园是一座集构造、沉积、古生物、岩浆活动及北方岩溶地貌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这边播放的是地质公园的宣传片。 第二个展厅——地球科学厅 这个展厅主要讲述了宇宙的起源、银河系的形成、太阳系和地球的相关知识。 宇宙的起源,科学家比较认可的是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这次大爆炸之后,出现了恒星、行星和生命。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它是一个包括大约1000亿个恒星和大量星云的漩涡星系,其直径约10万光年,以低速旋转。 这边有陨石的标本,大家可以看一下,陨石是来自星际空间的物体飞进大气层后没有完全被烧毁的部分落到地面形成的固体颗粒,所以说它是天外来客。陨石按含铁量分为三大类: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至今发现最大的陨石是1920年在南非发现的,重约50吨。 为了使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宇宙大爆炸和星系的形成过程,这边播放的是宇宙大爆炸和星系形成的影像资料,大家可以观看下。

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讲解词

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皖西烈士陵园)解说词 导游指南:概况介绍,旅游线路: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园——大别山革命文化馆——辉煌历史——将军摇蓝——浩气长存——红韵流长。 各位来宾,欢迎你们来六安参观考察,在进入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之前,请允许我将纪念馆所在地——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园作一简单介绍。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园总面积为135000平方米,其中陆地面积约90000平方米,水面面积约45000平方米。陆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北侧的30000平方米地均为六安市人民政府旧址,经改造后建为人民广场;南侧的60000平方米地块为原皖西纪念馆区,现已改造成集纪念、休闲、健身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公园。公园分为纪念活动区和休闲区两个功能区。纪念活动区包括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广场和纪念像(许继慎)广场;休闲区包括环园道路、景观道路及12个小广场,园内绿化覆盖率达85.5%。如今,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园已成为我市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处处欢歌笑语,尽展兴兴向荣之气象。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国家AAA级景区——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前身为皖西烈士陵园)。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六安市中心风光旖旎的九墩塘畔,是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园的核心景点。始建于1952年,是安徽省建国后兴建的第一所陈列全省各地著名烈士褒扬场所。陵园占地108亩(水面40亩),三面环水,风景秀丽。原建有烈士纪念

塔,烈士铜像,烈士纪念馆,皖西籍108位将军事迹陈列馆,悼念广场,纪念亭等设施。建国后征集、收藏有大量的革命文物和史料。中央领导和国际友人,国内名流也曾先后在此瞻仰和题词。198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烈士纪念馆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1991年以来,先后被民政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南京军区政治部、总参合肥炮兵学院、武警安徽省总队、皖西学院等单位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中央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以上。 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50多年来为“三个文明”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由于陈列馆年久失修已成危房,2004年,六安市委、市政府把纪念馆改造扩建列为城市重点工程,改造扩建后面积达208亩。拆除旧馆、新建综合纪念馆,采用多媒体、声、光、电高科技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布置大别山革命简史、烈士事迹和将军事迹展览。修缮了纪念塔及护栏花墙、悼念广场等纪念性设施,新建了8处纪念亭、阁、长廊和万余平方米的将军广场。在广场三面建设三座凸现大别山红色旅游主题“千里跃进、将军故乡”大型雕塑。即一座高10米,长30米汉白玉材质浮雕。内容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走出去徐海东、王树生、许世友、洪学智、陈锡联、李德生等14位大将、上将全身像,皮定均等39位中将半身像及96位少将头像镌刻姓名,分四层排列其中。两座纪念雕塑,各长20米,高5米。第一座主题《八月桂花遍地开》具体内容为大别山三大起义。黄麻起义成立的红11军31师,立夏起义成立的红11军32师,六霍起义成立的红11军33师。军旗各一面,军旗下显示各大起义场景。第二座主题是“千里跃进大别山”场面缩影。兴建纪念碑林,主要内容是将中央领导人邓小平、刘伯承等题词,洪学智等将军墨宝,朱蕴山、

陕西历史博物馆英文导游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 Hello,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Shaanxi History Museum. First, I want to give you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is museum. Shaanxi History Museum is a sizable national museum with a wide range of artifacts. The museum shows a great deal of elegance and originality in style. It was designed by Zhang Jinqiu, a very famous female architect in China. Now we are in the Preface Hall. Here we can see a giant lion and three big pictures. The giant stone walking lion was originally erected in front of Shunling Mausoleum. It represents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massive picture shows the surging and roaring Yellow River and the vast Loess Plateau, the habit of Shanxi residents and the candle of their ancient civilization. //序言大厅 Ok, we are going to rhe first gallery. The first section focuses on the history of the Prehistoric Age. Here is the Liantian Ape-man, the fossil of a human skull in Liantian. It was the earliest known Homo erectus in North Asia. And this is the painted pottery. There are a lot of symbols on the edge of it.//史前时代 Ok, we are going to the Zhou Dynasty which was a slave society. The bronze casting technology was in the high period, so we also call it the Bronze Age in Chinese history. The “ding” or tripo d, which is a cooking utensilof ancient times, is the symbol of power and rank (and were things used by royal family members). Divination had to be practiced for all major activities at that time. A record of the divination results was carved onto the tortoise-shell or animal bone, which formed China’s earliest written script, known as “oracle bone inscription”.Here we can also see some other artifacts, like the Chime Bell, wine vessels.//周代 And next, let’s come to the Qin Dynasty. Agriculture was integral to the economy of the Qin state. The iron implements unearthed from the site indecate that iron wares widely used instead of bronze wares. Here we see a tiger tally(虎符). The body of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halves. The left was held by the general while the right was held by the Emperor. When both pieces were matched together, the general was allowed to move the army. We can also see a bronze sword which retains its sharpness and glitter without a sign of rust after being buried for 2000 years. Well, then, we come to the Han Dynasty. This is a very important historical stage in China’s history. The Han nationality was officially formed during this period. So did the languages. The Han city of chang’an wa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metroplis in Chinese history. The Han Dynasty also paid great attentions to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Here, we can see a national treasure- a Jade Seal(皇后玉玺). This one belonged to a queen in Han Dynasty. Called LuZhi, she was a very powerful woman at that time. And the gold and silver censer is another national treasure. Well, This lamp was very famous in Han Dynasty. At that time people lit an oil light on the round part. The smoke would collect in the stem and then would be filtered in the water filled body.//秦汉时代Next, we come to the Wei, the Jin, the South and North Dynasties. It was the most turbulent period in ancirnt times. There were wars of unification and national divid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