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片段《马关条约》

教学片段《马关条约》
教学片段《马关条约》

教学片段《马关条约》

教师:饶红萍1895年2月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没。清政府为结束甲午战争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到日本马关议和。

1895年4月17日在马关春帆楼,李鸿章与日方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马关也因此成为中国人的“伤心之地”。此图为当时签约情形。

《马关条约》到底如何苛刻,国人会如此伤心,我们一起来看下:

1.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辽东半岛因为俄国、德国、法国三国干涉,没有割让,由清政府花3000万“赎辽费”赎回。同学们,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吗?(对,不是。而是由于列强之间也存在矛盾和斗争)。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的消息传到台湾后,台湾人民鸣锣传檄“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掀起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但清政府害怕扩大事端,下令沿海地区不许援助。台湾人民坚持抗战5个月,打死打伤日军3万多人,后终因孤弱无援失败,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50年之久。台湾历史教科书称这段历史为日据时代,从1895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为止。即使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台湾人民也没有放弃过斗争。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值得今日台独分子学习。

2.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同学们看下这张地图,《马关条约》开放的江苏苏州、浙江杭州位于江浙富庶地区,而湖北沙市、四川重庆则位于内地。与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我们可以看出列强侵华在地域上有什么特点呢?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3.中国赔偿日本兵费2亿两(加上3000万“赎辽费”,共计2.3亿)。

清政府当时年财政收入约8000万两,不得不大举外债,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日本“一夜暴富”,进一步刺激其军国主义倾向,利用这笔巨款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扩充陆海军备,为第二次中日战争瞒下隐患。

4.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895年之前列强在华设厂实际上是不合法的,此后列强根据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在华建立企业便是合法的了。在通商口岸设厂便利列强直接掠夺廉价劳动力和原料,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反映列强要求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

《马关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和经济命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客观上促进民族真正觉醒。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的学习。)板书设计:

《马关条约》1895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a.三国干涉还辽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日占台湾50年:1895—1945

d.侵华势力深入到内地

e.投资设厂反映资本输出要求,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f.瓜分狂潮、民族觉醒

少年强则中国强原文

少年强则中国强原文 少年强则中国强!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清末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就已经提及到了,但它却是永恒地有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原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青年时期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变法失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主要作品:《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敬业与乐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王安石传》、《饮冰室合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 学术贡献 1918年与张君劢至欧洲游历,各处讲学。一生于目录学贡献卓越,代表著作有《西学书目表》在分类、著录上有创新,类分学、政、教,实有“西学”、“政学”两类,这个分类体系,突破了被订为“永制”的四部分类体系,为近代西方图书分类法的输入和我国新分类法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该目著录西学书籍400种,西政书籍168种,1896年成书。其他目录学著作有《西书提要》、《东籍月旦》、《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读书分月课程》、《东原著书纂校书目考》、《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佛经目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汉书艺文志渚子略考释》等10余种。为学无所不窥,对图书馆学有独到见识。他认为应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以现代西方的图书馆学理论施之于中国传统目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一马关条约》的内容,可概括为割领土、赔巨款、开四埠、设工厂四个方面。《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苛刻、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不仅使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防,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②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危机。为偿付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国家则通过附有苛刻条件的贷款,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使清政府更加依附于帝国主义。同时,这笔赔款,也增强了日本的侵略力量。 ③四个通商口岸的开辟,等于把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和江浙两省,向日本同时也向其他帝国主义开放,便于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就直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这条约规定也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要求。而资本输出必然导致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二1895年4月17日农历三月廿三,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1894年,日本在美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一味妥协退让,致使清军丧师失地先败于朝鲜,后败于辽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军全面溃败,京津危急。面对这种形势清政府惊恐万状,决意乞和。美国为扩大它的侵略利益,乘机出面调停,单独操纵中日之间的和谈,在美国的示意下,清政府于年底派遣户部侍郎张荫桓和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

广岛议和。日本方面认为张、邵两人官位太低,拒绝谈判,要求清政府派北洋大臣李鸿章去日本。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带着儿子李经方和美国顾问科士达等随员100多人,以头等全权大臣的名义抵达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商订和约。马关议和从3月24日正式开始,在谈判桌上,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对李鸿章进行讹诈、恐吓,威逼李鸿章在一份早已拟好的条款上签字。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在条约上画了押。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朝鲜完全自主,实际上即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我国辽东半岛、台湾省、澎湖列岛等地后辽东半岛由中国以3000万两白银的代价赎回;赔款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各种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付出了数目空前的赔款。它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这种侵略的特点是资本输出与领土掠夺。这个条约的许多条款都体现了这些特征。《马关条约》签订后,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人们痛骂李鸿章是卖国贼,要求清政府严办李鸿章。台湾人民更是义愤填膺。他们纷纷组织义民军,推举台南守将刘永福任军统,共同抗日。台湾军民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坚持战斗。最后,义军大部分战死。台湾军民4个多月的抗战,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杀伤敌人3万多。在这以后漫长的半个世纪中,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

论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011-2012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科目考查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电10-3 任课老师:赵芳姓名:张艺缤学号:10024040345 成绩:论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冲突中,中方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但朝鲜甲申政变之后十年时间,情况就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段时间,日本一直关注着中国。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莱发展海军、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总排水量72000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还出动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中国,加紧对中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 而在此期间的清政府,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初见成效,开始得意轻敌。又在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过程中,认为西方人“并不利我土地人民”,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而已,于是就更加放松了军备意识。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1891年以后,甚至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这是因为此时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

为了准备她在1894年的六十寿诞,将这些费用来修建颐和园,供自己“颐养天年”了。中日两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了中国失败的命运。 在甲午战争的过程中,虽然北洋舰队的将士拼死抵抗,但是各种不利的因素阻碍着北洋舰队的作战。比如:北洋舰队用的舰船比日本的老式,烧的燃煤质量很差,冒出很大的浓烟,好的煤都给达官贵人用了。导致北洋舰队很远就被日本舰队发现,让日本舰队有了充足的时间准备战斗,给了北洋舰队一个措手不及。还有北洋舰队上的各种炮弹参差不齐,北洋舰队建好后由于后期投入越来越少,各种设备维护不及时,弹药也是几乎没有更新。在战斗过程中,不时有一些炮弹不能射出去或者炸膛的事情发生。真的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说,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失败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洋务派的固步自封、自大是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内部原因。 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第一,甲午战败直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在自强的口号下,洋务运动从军事工业开始,建立了一批军事工业,比如说1861年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1965年李鸿章创立的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1867年崇厚的天津机器局等,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编练新式海陆军,整顿海防,整顿编制,筹建新式海军等。在求富的口号下,兴办了一系列的民用企业,包括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以及航运、铁路、邮电等交通运输事业,比如说1872年的轮船招商局,1878年的开平矿务局等。在当时相对和平的环境下,洋务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说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但是洋务运动只是单纯地应用西方的先进科技和创办新式企业,局限在器物的层面上,并没有触动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

马关条约全文

马关条约 订立双方:大清帝国、大日本帝国 1895年4月17日 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为订立和约,俾两国及其臣民重修平和,共享幸福,且杜绝将来纷纭之端,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特简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李鸿章、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大臣二品顶戴前出使大臣李经方、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特简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从二位勋一等伯爵伊藤博文、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外务大臣从二位勋一等子爵陆奥宗光为全权大臣,彼此校阅所奉谕旨,认明均属妥善无阙。会同议定各条款,开列于左: 第一款 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第二款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以抵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画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划界线内。 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后,即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分界。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省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境内。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第三款 前款所载及粘附本约之地图所划疆界,俟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应各选派官员二名以上为公同划定疆界委员,就地踏勘确定划界。若遇本约所订疆界于地形或治理所关有碍难不便等情,各该委员等当妥为参酌更定。各该委员等当从速办理界务,以期奉委之后限一年竣事。但遇各该委员等有所更定画界,两国政府未经认准以前,应据本约所定划界为正。 第四款 中国约将库平银贰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伍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后六个月内交清;第二次伍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后十二个月内交清; 余款平分六次,递年交纳;其法列下:第一次平分递年之款于两年内交清,第二次于三年内交清,第三次于四年内交清,第四次于五年内交清,第五次于六年内交清,第六次于七年内交清;其年分均以本约批准互换之后起算。又第一次赔款交清后,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无论何时将应赔之款或全数或几分先期交清,均听中国之便。如从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三年之内能全数清还,除将已付利息或两年半或不及两年半于应付本银扣还外,余仍全数免息。 第五款 本约批准互换之后限二年之内,日本准中国让与地方人民愿迁居让与地方之外者,任便变卖所有产业,退去界外。但限满之后尚未迁徙者,酌宜视为日本臣民。又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国立即各派大员至台湾限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 第六款 中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中国约俟本约批准互换之后,速派全权大臣与日本所派全权大臣会同订立通商行船条约及陆路通商章程;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中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全文)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 订立双方:清政府、日本 1896年7月21日 大清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国大皇帝陛下,因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即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马关所订条约第六条,声明商订通商行船条约,是以大清国大皇帝陛下特派钦差全权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尚书衔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大日本国大皇帝陛下特派钦差驻扎北京全权大臣正四位勋一等男林董;为全权大臣,彼此将所奉全权文凭较阅,均属妥善,会同议定各条款,开列于左: 一、大清国大皇帝陛下与大日本大皇帝陛下及两国臣民,均永远和好,友谊敦睦。彼此臣民侨居,其身家财产皆全获保护,无所稍缺。 二、大清国大皇帝陛下可任便派一秉权大员驻扎日本东京,大日本大皇帝陛下可任便派一秉权大员驻扎中国北京。两国所派秉权大员,应照各国公法,得享一切权利并优例及应豁免利益,均照相待最优之国所派相等大员,一体接待享受。其本员及眷属随员人等并公署住处及来往公文书信等件,均不得扰犯擅动。凡欲选用役员、使丁、通译人及仆婢随从等,均准随意雇募,毫无阻挡。 三、大日本国大皇帝陛下酌视日本国利益相关情形,可设立总领事、领事、副领事及代理领事,往中国已开及日后约开通商各口岸城镇。各领事等官,中国官员应以相当礼貌接待,并各员应得分位、职权、裁判管辖权及优例、豁免利益,均照现时或日后相待最优之国相等之官,一律享受。大清国大皇帝亦可设立总领事、领事、副领事及代理领事,驻扎日本国现准及日后准别国领事驻扎之处,除管辖在日本之中国人民及财产归日本衙署审判外,各领事等官应得权利及优例,悉照通例,给予相等之官一律享受。 四、日本臣民准带家属、员役、仆婢等,在中国已开及日后约开通商各口岸城镇来往居住,从事商业、工艺制作及别项合例事业。又准其于通商各口任意往返,随带货物、家具。凡通商各口岸城镇,无论现在已定及将来所定外国人居住地界之内,均准赁买房屋,租地起造礼拜堂、医院、坟茔,其一切优例、豁除利益,均照现在及将来给与最优待之国臣民,一律无异。 五、中国现已准作停泊之港,如安庆、大通、湖口、武穴、陆溪口、吴淞等处及将来所准停泊之港,均准日本船卸载货物、客商,悉照现行各国 通商章程办理。如日本船违章,到中国别口,非系准停泊之港,亦非准通商口岸,或在沿海、沿江各处地方私做买卖,即将船货一并由中国罚充入官。 六、日本臣民准听持照前往中国内地各处游历、通商,执照由日本领事官发给,由中国地方官盖印,经过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随时呈验无讹放行,所有雇用车、船、人夫、牲口,装运行李、货物,不得拦阻。如查无执照或有不法情事,就近送交领事官惩办。沿途止可拘禁,不可凌虐。执照自发给之日起,以华十三个月为限。若无执照进内地者,罚银不过三百两之数。惟在通商各口岸,有出外游玩地不过华百里、期不过五日者,无庸请照,船上水手人,不在此列。 七、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各口岸,可雇用中国人民办理合例事务,中国政府及官吏不得阻碍禁止。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 1.辛酉政变 答:1860年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不久病死,年仅6岁的载淳继位,由肃顺等八大臣辅佐,1861年慈禧太后勾结恭亲王发动政变,派肃顺等八大臣护送咸丰灵柩起程,自己先期4天于11月1日回到北京。次日,突然发动袭击,逮捕载垣、端华、肃顺,并以“不能尽心议和”、阻止回銮及抗旨反对垂帘等罪名,处以极刑,其余肃顺一派亲信分别革职、遣戍。奕被任命为议政王,桂良、文祥、沈兆霖等为军机大臣,奕兼管军机处,并将载垣等拟定的祺祥年号改为同治(1862—1874),两宫皇太后共同垂帘听政,政权实际落入慈禧之手。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2.马关条约 答: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直接后果,就是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是: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等。《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最苛刻的卖国条约。它不但规定中国割地、赔款、增开商埠,还使中国为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敞开大门。从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辛丑条约 答: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901年(辛丑年)9月7日,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个国家的代表,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为:中国赔款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折合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管理,中国人概不准居住;拆毁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重要地区;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各种组织,违者处死;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各部之前。这个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二章 1.天京事变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主要事件包括:杨秀清逼封“万岁”、韦昌辉滥杀无辜、洪秀全任用石达开心存疑忌、石达开负气出走。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太平天国运动从此由盛转衰。 2.洋务运动 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打击下,清朝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为维护清朝统治,御侮自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起点,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历时30余年,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签订而告终。洋务运动虽然最终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但是,它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马关条约》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摘要: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并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为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情,为日本带来巨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利益,并为以后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可能性。《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和标志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中国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关键字:割地赔款设厂后患 签订《马关条约》的原因: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朝鲜要求派兵进入朝鲜镇压起义军。日本为了开展侵略战争,以保护在朝鲜的日本公民为名,派兵进驻朝鲜。同年7月,日本偷袭北洋舰队,甲午中日战争开始。1845年初,清政府战败,并在同年4月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对近代中国的冲击: 《马关条约》的内容极为苛刻,除了要求清政府赔偿巨额赔款和割让土地等传统的条款之外,还规定日本人可以在中国设厂经商这一新的种类,这就为日本以后掠夺中国资源提供方便之门,其危害极大。 《马关条约》第一款规定清政府必须承认朝鲜是独立国,而不是中国的附属国;第二款规定清政府必须要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第一款规定迫使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性,这就等于

迫使中国以后都不能插手朝鲜的事务;第二款规定使台湾等地划为日本国土,为日本侵略的扩张提供了方便。这两款条约都为日本带来巨大的军事利益,因为日本是岛国,想进攻大陆就必须有着陆点,而以上两条条款就为日本提供了两个绝佳的着陆点。日本思想家吉田松阴说过:“现应加紧军备,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指北海道),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货,割满洲之地,收台湾、吕宋诸岛,占领整个中国”。那时的日本已经达到了“责难朝鲜”和“收台湾”的目标,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侵略整个中国。 《马关条约》第四款规定清政府要赔偿“二万万两”给日本。《南京条约》的赔款数字是2100万银元,《中英北京条约》的赔款数字是“八百万两”,而《马关条约》却远远超过前者,使人民的负担增加。日本方面利用这笔巨额的赔款,进一步扩充军备和用于国家的教育发展,为以后侵略的扩张做准备。 《马关条约》第五款规定,在清政府割让土地内的居民必须在两年内迁居完毕,否则就自动视为日本居民。热爱祖国的人民岂会自动离乡别井,他们只会死守故乡,当时《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抗敌。他在临终前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有一句话说:“要灭亡一个国家,要先灭掉它的文化”,日本方面在清政府割让地内实行奴化教育,将奴化知识灌输在下一代人民身上,使之进一步分裂中国。 《马关条约》第六款规定清政府必须准许日本商人可以在中国设厂。清政府以前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仅限于开放通商口岸,但《马关条约》就使列强由产品输出进一步变为资本输出,使中国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而且,列强由产品输出进一步变为资本输出,不仅使中国的自然资源受到列强的掠夺,而且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除此之外,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还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之前,中国有识之士一直都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的背景,战争的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分析此战后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3、情感及价值观 学习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反抗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封建制度腐的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被侵略、被侮辱的重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清政府战败原因, 2、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教科书、教案、地图、教材插图、史料 五、讲授新课: 导入: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民族,可是她却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第一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大片领土的丧失,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会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板书)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急于扩张,制定大陆政策――必然性 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还是偶然?是蓄意已久还是随机发生?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国力逐渐增强。但是,由于改革不彻底,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广大工人,农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侵略扩张,企图从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实质上是日本旨在侵略中国和世界的政策。大陆政策分五步走:中国台湾——中国东北——中国——亚洲——世界。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就已迈出了实施“大陆政策”的第一步,虽未得逞,却尝到了甜头。日本从台湾撤军,却向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 1885年起,日本进行十年扩军计划,到1892年提前建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 1892年,日本外务相大木在议会中演讲,公开说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作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由此可见,日本人早已经野心勃勃。 2.中国:清政府统治腐败,避战求和――可能性 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到中法战争,中国一败再败,清政府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虽然一致主张抗战,但当时掌握清政府全部实权的慈禧太后却是主张避战,加上掌握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为了保持他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政治地位,保存北洋陆海军实力,长期以来也推行“避战求和”的军事方针,并且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战前李鸿章在军事上极力避战求和,在外交上则推行“以

甲午战争为什么失败以及失败带来的思考和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甲午战争为什么失败以及失败带来的思考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组 调查目的: 甲午战争失败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表面的失败却反映出了内在的腐朽,那么到底是什么内因和外因一同促进了这场战争的失败呢?而之后一系列的革命战争以及国家不断发展,这场失败的战争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调查对象: 针对中国近现代史以及网上资料知乎上分析,并且结合上课所学知识,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背景事件介绍: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 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调查分析: 1、根本原因:中国没有彻底地改变封建制度,而落后的制度无法与

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对抗 2、现实原因:指挥不力、作战不灵活、准备不充分、装备不好、战略上的失误、外国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等等。而且中国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清政府统治腐败,国民无心抗战。中国的北洋水师当时虽号称亚洲第一,但是,由于经费缺乏(海军军费被挪用给慈禧过寿),训练、养护跟不上,甚至打仗的炮弹都有假,战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更细致地从战争的参与双方来分析: 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原因细化: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由此衍生出的一点思考是,据称,北洋水师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舰队,就算是日本的联合舰队与其实力相等,也不应该全军覆没。轻敌和缺乏预见性是致命的弱点之一。 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一直处于弱势被动的地位,不从自身实力出发考虑,一味地委曲求全。 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近代史题库 第一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近代中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C)。 A、英国 B、日本 C、沙俄 D、法国 2、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C),割去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在近代,通过战争向中国勒索赔款最多的国家是( D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日本 5、在近代中国,规定中国向列强支付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火烧圆明园发生在( B)期间。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规定外国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 B )。 A、《南京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8、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10、被称为“中国不败而败的战争是(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1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C)后达到高潮。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C )。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国际舆论的谴责 C、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 D、清政府的妥协 1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A)。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14、被誉而“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A )。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康有为 15、“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B)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盛世危言》 16、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B )。 A、帝国主义的强大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经济技术的落后 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低下 17、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是在(C)。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18、1895年,响亮喊出“救亡”口号是( C)。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孙中山 19、( C )翻译的《天演论》中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中国人民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孙中山 20、“振兴中华”的口号的提出者是(A)。 A、孙中山 B、周恩来 C、鲁迅 D、梁启超

马关条约政治影响讲稿

第一款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抵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画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划界线内。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后,即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分界。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界内。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第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第三款前款所载及黏附本约之地图所划疆界,俟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应各选派官员二名以上为公同划定疆界委员,就地踏勘确定划界。若遇本约所约疆界于地形或地理所关有碍难不便等情,各该委员等当妥为参酌更定。各该委员等当从速办理界务,以期奉委之后限一年竣事。 但遇各该委员等有所更定画界,两国政府未经认准以前,应据本约所定画界为正。 另约 第二款 在威海卫应将刘公岛及威海卫口湾沿岸,照日本国里法五里以内地方,约合中国四十里以内,为日本国军队驻守之区。 在距上开划界,照日本国里法五里以内地方,无论其为何处,中国军队不宜逼近或驻扎,以杜生衅之端。 第三款 日本国军队所驻地方治理之务,仍归中国官员管理。但遇有日本国军队司令官为军队卫养、安宁、军纪及分布、管理等事必须施行之处,一经出示颁行,则于中国官员亦当责守。 在日本国军队驻守之地,凡有犯关涉军务之罪,均归日本国军务官审断办理。 此另约所定条款,与载入和约其效悉为相同。为此两国全权大臣署名盖印,以昭信守。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原本(现藏于台北故宫)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马关条约亚洲影响 ①从中国方面看,第一,《马关条约》的签订(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第二,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第三,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马关条约》其历史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帝国的覆亡、民国军阀的形成和中国急待解决的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等都与之息息相关。

《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

《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两个条约都涉及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内容,为了便于区分这两个不平等条约和更加全面的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下面我从内容、影响等方面对比一下这两个不平等条约。 1、割地范围《南京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即使单纯从面积上看割给日本的领土也比英国大的多,况且日本割占的都是战略要地。其中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2、赔款数额《南京条约》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加上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是《南京条约》赔款的十几倍。这样的赔款数额是空前的,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外债。帝国主义列强争作中国的债主,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3、开放的通商口岸《南京条约》开放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地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虽然从数量上看比《南京条约》要少,但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从江浙到四川全部向帝国主义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最远到达西南的重庆。 4、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满足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南京条约》后列强获得在协定关税权,但在中国设立工厂还不算“合法”,现在却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先后享有这项新的特权。他们在中国“合法”地经营许多轻工业,剥削廉价的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直接增强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严重阻碍了中国初步形

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战争的爆发;战争的两个阶段-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战争的性质及结果。《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通过学习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到:通过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落后、清政府腐败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通过学习中国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地位分析 中日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列强获得了在华建厂权,而且,大额的战争赔款和“赎辽费”迫使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具有很强政治奴役性的借款协定。由此,列强不仅实现了对华资本输出的愿望,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和中国的惨败,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各列强都想在中国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和利益。因此,他们为了各自的侵略目的,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的态度。他们的态度与目的不仅有利于日本实施其侵略计划,而且,也影响了《马关条约》内容的执行。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重点。《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付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极严重的

中外历史上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影响

中外历史上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 ⑴时间和地点:1842年8月,南京 ⑵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⑶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⑷影响 ①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②加剧了人民的贫困,加剧了阶级矛盾③清政府被迫打开大门,便于西方掠夺原材料、经销商品④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⑸附件 影响:①破坏了司法主权②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利益均沾 中美《望厦条约》 ⑴时间:1844年 ⑵性质:美国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 ⑶内容 除《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外。还包括: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破坏了领海权);准许美国人在五口自行租地建屋,设立医院、教堂等。 中法《黄埔条约》 ⑴时间:1844年冬 ⑵内容:《望厦条约》外的一切特权,还包括: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⑶影响:为外国侵略者利用传教权利进行公开的侵华活动埋下了第一块基石。 《天津条约》 ⑴时间:1858年 ⑵内容: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⑤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⑶影响: ①便利干涉中国内政②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③深入内河 《北京条约》 ⑴时间:1860年 ⑵内容: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近代史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近代史上中外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进入近代,是从西方列强用大炮强迫清政府接受不平等条约开始的。它以打破传统中外关系格局为起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方向,使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了解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四个意义重大的中外不平等条约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致使无能的清政府与英国被迫签下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个不平等条约不但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而且使它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基地;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无耻掠夺,而且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五口的开放,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了,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世界的侵入;协定关税的规定,使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的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英国和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擭取的在华利益,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下《北京条约》,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

方给英国;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堂资产,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赔款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实质是要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完全控制;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上述各口;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任意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马关条约》是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也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使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给中国社会造成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署内幕:李鸿章拒签光绪卖国 【提要】在118年前,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群岛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该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甲午一战,李鸿章苦心经营20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对于李鸿章而言,甲午战败是他的耻辱,签订《马关条约》更是他一生最大的耻辱。此前,大清内部对日议和讨论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同不同意割地。李鸿章声称,他坚决反对割地。“割地不可行,议不成则归耳。”如果日本人必要割地,“鸿虽死不能画诺…… 甲午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太后还不以为意。她每天游湖照相,养西洋狗,读《红楼梦》,甚至自制化妆品,把退休生活安排得十分充实。然而她做梦也没有料到,当她把眼光又一次投到政治上来的时候,战火已经燎掉了辽东半岛,日军海陆两路,随时有能力直指北京。 太后再也坐不住了。她悄悄伸出手,暗地里调整了战船的航向。在光绪帝手忙脚乱地指挥战争之际,慈禧却开始秘密召见大臣,谋划讲和。她已经看出,这场战争清朝毫无取胜希望。 是战还是和,朝廷上下相持不下。主战派官员却坚决不同意议和。他们认为,以中国之大,如果血战到底,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他们提出,迁都西安,以举国之力和日本周旋。 在两难选择中,皇帝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经受着地狱般的折磨。有生以来,皇帝从来没有经受过这样大的压力。他的意志品质难以适应这样一场意想不到规模的战争。继续这样一场战争需要的是超人的意志力。而结束这场战争更是需要超乎寻常的现实感和判断力,这些皇帝都没有。 皇帝选择了逃避。他把所有的兵书战策都扔到一边,前线的战报也任由它堆积如山。他不再废寝忘食了,不再聚精会神了,不再连续不断地召见、会议、指示了。皇帝躲在后宫,长时间地翻阅诗词、戏本,或者躺在床上昏睡。他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他恨不得一觉不再醒来。 当皇帝再一次被战报催迫着出现在大臣们面前的时候,人们发现,皇帝已经由一个坚定的主战派变成了急切的主和派,甚至比太后还要急切。对日议和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同不同意割地。李鸿章声称,他坚决反对割地。“割地不可行,议不成则归耳。”如果日本人必要割地,“鸿虽死不能画诺。”连积极策划议和的太后也反对割地。 然而,皇帝却很快力排众议,下定了同意割地的决心。他面召李鸿章,痛快地授予割地之权。皇帝说,如果不割地,那么“都城之危即在指顾,以今日情势而论,宗社为重,边徼为轻。” 然而,日本提出的条件之巨,还是大大出乎举朝的心理预期。不但割地要割辽南,还要割台湾全岛,并且军费竟然达三亿元。李鸿章一阅之下,立刻愕然,他急电北京:“日本所要军费过高,并且辽南为满洲腹地,无论如何不能割让。这两条中国万不能从,和约不成,唯有苦战到底。” 几乎全体朝臣都同意李鸿章的意见。太后甚至说:“两地皆不可弃,即使撤使再战,亦不恤也。” 只有“光绪之意,颇在速成。”皇帝现在只有一个心思,那就是快快结束战争。只要能结束战争,什么条件他都打算答应。 通过这场战争,我们可以发现,皇帝的意志品质不适合承担治理国家的重任。 那些经常接触皇帝的大臣们发现,亲政以来,皇帝的表现一直是两极式的。一段时间内非常振作,诸事用心,精力十足。另一段时间又无精打采,意志消沉。现存故宫中国历史档案馆的光绪朝奏折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情况:出现在奏折之上的皇帝朱批,一段时间内字体异常宏大、端正、有力,神彩飞扬。比如皇帝亲政的头几个月、甲午战争开始阶段以及后来的戊戌变法之中。而另一段时间则细小、倾斜、无力,经常带着虚白,看上去软弱松懈。比如甲午战争后期。特别明显的是,后一种字体只有前一种字体的四分之一大。如果不事先说明,任何人也不会相信这两种字体出自同一人之手。在清代皇帝之中,这种情况是绝无仅有的。这说明皇帝的情绪经常处于从天堂到地狱般的大起大落之中。 国势衰微的大清帝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者,就像一艘暴风雨中的大船迫切需要一个好船长。在清帝国初期,从努尔哈赤到乾隆,六位皇帝都保持了非常出色的意志水平。然而,从乾隆中期以后,天下承平已久,锦衣玉食终日,爱新觉罗们骨骼中的钙质不可避免地开始流失。皇帝们的身体素质不断降低,武功骑射水平一个比一个差,精神和意志一个比一个软弱。到了晚清,皇族们已经退化到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寄生虫水平。溥仪回忆自己的王府生活说:“四岁断乳,一直到十七岁,每天早晨一醒来,老妈子给穿衣服,自己一动不动,连洗脚剪指甲自己也不干,倘若自己拿起剪刀,老妈便大呼大叫,怕我剪了肉。平时老妈带着,不许跑,不许爬高,不许出大门,不给吃鱼怕卡嗓子,不给……”(引自溥仪《我的前半生》),到了光绪皇帝,身体里的爱新觉罗氏血液几乎已经淡到似有若无了。深宫中长大的他对社会的复杂、人情的冷暖、生存的艰难一无所知。在锦衣玉食和万人呵护中长大的光绪,从小没有经历过任何艰苦,也没有经历过大事的磨练,这使得他的意志素质不但远逊于他的列祖列宗,甚至不及一般人。 巨大的压力和自己过于软弱的天赋,使小皇帝的日常表现越来越两极化发展。有的时候,他能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动到最佳状态,把意志水平调动到极高程度,一丝不苟地“学做圣人”,表现得非常振作进取。然而由于身体素质以及先天缺乏刚毅气质,他难以长时间地克制自己,振作状态很难持久。一旦受挫,他又会对自己极度失望,心气因此一扫而光,陷入萎靡不振状态。师傅翁同和也注意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他在日记里记到,小皇帝有的时候精神振作,学习起来势如破竹,“读甚奋”,作文也“极敏捷”。让师傅很是欣慰。然而,过了一段时间,皇帝又会莫名其妙地陷入“不能用心”、“精神涣散”、“勉强敷衍”、“倦怠迁延”的状态。翁同和焦虑、忧愁、叹息甚至无可奈何。 在“甲午战争”和后来的“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时刻,我们能清楚看到这种不成熟的心理模式给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带来的致命影响。 在中国千年的传承体制里,领导一直是一个全民族的核心。所谓领导强则国强,领导弱则国衰。 清朝末年,国家积弱积贫,列强无不欺凌,时至孙公“三民主义”才使得国家见到一丝阳光,经历了无数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得已成立。革命前辈更是披荆斩棘,一路走来,现在中国虽然仍有无数的问题,但是,现在没有一个列强敢占我国土,欺我国民,不可不说是一大进步,现在我们成功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更应该牢记历史勇往直前。 我们要用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赢得我们民族的永存。我们要用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带领我们国人走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奋斗不只是为了自己儿时的梦想,也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的万世太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