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染原因、趋势。

2、向学生传授预防手足口病的要点。

3、延伸到珍惜生命,使学生加强对生命的宝贵。

二、活动安排:

1、请同学发表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2、老师详细介绍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并让学生做到。

三、活动过程: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病吗?请告诉大家你对它的认识吧!

同学1: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同学2:它可引发发热,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溃疡。

同学3:好发于夏秋季节。主持人: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可是你们知道专业的专家是怎么说的吗?

手足口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

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教师:哦!原来这就是手足口病呀!看来我们先前了解的还不多呢。但是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有预防的行动,你们在生活中是怎么预防为主的呀?

同学1:都要做到勤洗手,这是最基本的。

同学2:在室内也要多通风。

教师:以上这些同学说的都对,但是还不全面,如果要做到正确预防手足口病的话还要听医院医生的建议!

医生: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家长如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患病后在家休息3周再来上课。

主持人:大家都了解了吗?我们都应该这样预防手足口病,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不可以松懈,时时刻刻都要警惕着。通过本次队会,我们读懂生命的

脆弱,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爱生命,相信,我们可以!

主持人2:祝我们的友谊校园越来越美丽,祝祖国妈妈越来越强大。祝同学们和爸爸妈妈过一个个康、干净的日子。最后请班主任讲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班会课。

活动小结:

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我用15字方针“常洗手、勤开窗、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概括了预防措施,同时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于劳累,增强免疫力。此外,建议学生少去拥挤的场所,尽量减少与家畜的直接接触等预防措施。最后,我还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这次班会再次让大家认识到了预防疾病,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A.120℃ B.100℃ C.90℃ 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态、液__态和__气__态。在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_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_氢气__。11.把①糖、②醋、③白雾、④碗、⑤勺子、⑥味精、⑦水蒸气、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_⑦⑧__;属于液态的是__②③_;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 ℃__,最低气温是-2 ℃__,一天的温差为_7 ℃__,平均气温是__1.25 ℃。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米,直径10-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乙_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38__℃和__38.6_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气体_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左_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0_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_会_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20 ℃_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40 ℃__。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霜、雾、白气.霜、露、白气.露、雾、白气.露、雾、冰.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_。.有下列物态变化:①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②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③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④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_③_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_①②_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春天,冰雪消融.夏天,积水干涸.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凝华_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液化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升华_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凝华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熔化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凝华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吸_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汽化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液化_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凝华_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内侧_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干冰升华吸热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水蒸气遇冷液化__形成的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水蒸气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凝华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空气湿润__和__气温在0 ℃以下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汽化和液.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给湿头发吹热风.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保持不变。第题图题图.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液化_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放__(选填“吸”或“放”)热。.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雾是水蒸气.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 C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图线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图线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B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视频及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2、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

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3、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秋季传染病预防主题班会word版本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预防秋季传染病主题活动班会 健康你我他 活动目的: 1、我能说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 2、我能说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二、提问学生秋冬季常会生一些什么病?(学生自由回答) 三、介绍常见的传染病以及特点 1、流行性感冒 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流行性腮腺炎 5、麻疹 6、猩红热 7、手足口病 四、传播途径 1. 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的传染 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2. 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 如菌痢、伤寒等 3. 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 4. 虫媒传播——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等 5. 血液/ 体液/ 血制品——见于乙肝、艾滋病等 6. 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 途径 五、讨论:我们应该怎样更有效的预防疾病的产生?采取哪些措施? 1、把好“病从口入关” ,做好“三管一灭” ,加强自身防护: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 2、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3、教儿歌:预防疾病15 字诀:“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衣被” 自主预防传染病儿歌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染原因、趋势。 2、向学生传授预防手足口病的要点。 3、延伸到珍惜生命,使学生加强对生命的宝贵。 二、活动安排: 1、请同学发表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2、老师详细介绍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并让学生做到。 三、活动过程: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病吗?请告诉大家你对它的认识吧! 同学1: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同学2:它可引发发热,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溃疡。 同学3:好发于夏秋季节。主持人: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可是你们知道专业的专家是怎么说的吗? 手足口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

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教师:哦!原来这就是手足口病呀!看来我们先前了解的还不多呢。但是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有预防的行动,你们在生活中是怎么预防为主的呀? 同学1:都要做到勤洗手,这是最基本的。 同学2:在室内也要多通风。 教师:以上这些同学说的都对,但是还不全面,如果要做到正确预防手足口病的话还要听医院医生的建议! 医生: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家长如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患病后在家休息3周再来上课。 主持人:大家都了解了吗?我们都应该这样预防手足口病,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不可以松懈,时时刻刻都要警惕着。通过本次队会,我们读懂生命的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三年级“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方案活动内容:小学预防与应对手足口病的措施 活动地点:三年级教室 活动时间:4月23日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足口” 1、出示手足口病的患儿图片,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教师介绍全国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 广为流行。 ⑵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⑶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⑷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 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 率最高。 4、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 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二、预防“手足口” 1、预防措施: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⑶健康学生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注 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⑹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⑺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2、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活动总结: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我用15字方针“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概括了预防措施,同时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于劳累,增强免疫力。此外,建议学生少去拥挤的场所,尽量减少与家畜的直接接触等预防措施。最后,我还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这次班会再次让大家认识到了预防疾病,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主题班会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主题班会授课班级:一年级(1)班 授课时间:2014/4/18 授课教师:韦旦 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这个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关于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为你解答如下: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三、易感人群:幼儿多发,小于三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常拌咽痛。发热一至二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一至二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常见于手掌、足底,也可见与臀部。 五、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对被污染过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极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5、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中药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最近是幼儿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请各位家长留意、注意预防,以下是有关手足口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故面得此病名。它也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儿幼发病率最高。这种病具有周期流行的规律,一般2~3年流行一次。我国近10年来有过两次较大的浒。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站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按时工作对患儿预后至关重要。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本人辨证治疗本病多例,效果不错。

中班安全教案预防手足口病

精品文档 中班安全教案预防手足口病 设计意图:近期全国手足口病疫情开始上升,本市手足口病的发病较往年提前出现高峰。所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和卫生意思很有必要。于是我们设计了这节有关预防手足口病的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染方式、发病症状。 2、能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3、增强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 教学准备: 手足口病的教学挂图、收集有关此病的资料. 教学过程: 1、疾病概述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 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学校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 1 / 3 精品文档 流行。

2、预防措施讨论: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染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擦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3、延伸活动将所述的预防方法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并用简单文字写出图画内容,制成宣传品。 教学反思: 近期全国手足口病疫情开始上升,本市手足口病的发病较往年提前出现高峰。所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和卫生意思很有必要。 幼儿通过这次活动大致都能理解什么是手足口病,懂得了该病的传播方式。特别是在讨论的环节,幼儿都特别积极,基本都能说出要爱清洁卫生的方法。有的平时挑食的幼 2 / 3 精品文档 儿也变得爱吃水果了。幼儿通过巩固学习用洗手液洗手后,也更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对我们幼儿的身体健康提高了有效的保障。

六年级主题班会手足口病教案

六(3)班主题班会《手足口病预防常识》教案 目标: 1、认识手足口病,知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危害。 2、让学生学会加强自我保护,预防手足口病 3、明白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建立战手足口病的信心。 名词解释: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年存在的传染病,在欧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患者以婴幼儿为主,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少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当人感染了肠道病毒(含EV71),经过最短12-24小时、最长6天、一般2天的潜伏期后,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建议:每个同学高度重视,每天清晨做好记录检查。 二、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1、人群密切接触,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

引起感染。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建议:减少疾病传播,做好预防。 三、手足口病的预防常识: 1、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流动水或洗手液等给幼儿洗手;看护人接触幼儿前、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彻底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饮食卫生: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要与他人共用餐饮具。 3、食饮具清洗消毒:食饮具要彻底清洗定期煮沸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或煮沸消毒。 4、出行卫生: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幼儿。 5、家庭环境卫生: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开门窗通风,勤晒衣被毛巾等,定期清洗玩具。 6、家庭中幼儿出现手足口病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建议:预防手足口病要牢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五口诀。 四、演示正确洗手的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

预防手足口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教育宣传》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简单认识手足口病,并了解其传播途径。 2、让幼儿知道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3、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2、活动准备:PPT 自制水龙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晨检时的图片导入 师:孩子们,看看大屏幕上这些照片,知道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吗?(幼儿回答,老师们检查手、口、量体温) 师:对,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有的还需要量体温,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基本部分 1.认识手足口病,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多少都有些了解,前段时间,我们幼儿园的一位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也有一些小朋友被怀疑得了手足口病,那我们在座的小朋友认识手足口病吗?得了手足口病哪里会不舒再 介绍看谁懂得最多,服?把你知道的先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给大家。(发烧、头疼、嗓子疼,在嘴里、手上、脚上、屁股上长疱疹,) 师小结:得了手足口病发现不及时往往会先出现发烧症状,有的还头疼、嗓子疼,手上、脚上、屁股上长疱疹,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病重的还会引起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医生给得了手足口病的小朋友拍的照片(出示图片,让幼儿讲述) 3.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师:看来得了手足口病的小朋友肯定浑身不舒服,那他们是怎么得的这种病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饭前不洗手、玩了玩具不洗手就东西,抠鼻子等坏习惯) 师小结:大家说的对,其实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病毒,大家听听这个小故事就知道为什么有小朋友得手足口病了! (故事:其实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病毒,它特别喜欢待在幼儿园,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多,年龄也小,看来这种病毒喜欢凑热闹。它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有最喜欢的人和最害怕的人,它最喜欢的人是那些不讲卫生的人,最害怕的人就是爱干净的人。于让所有不讲卫生的人听它的指挥,它每天都梦想着自己能当大王,

最新预防传染病教案

预防传染病教案 教学目标:1.流感的预防 2.食原性疾病预防 3.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4.手足口病的预防 教学重点:手足口病的预防,流感的预防。 教学难点:食原性疾病预防,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寒冷的冬季,由于天气和饮食的原因很容易发生一些冬季流行的疾病,比如流感、急性胃肠炎、水痘等,因此,安全过冬做好保健尤为重要。气候的变化是对肌体免疫力的一次考验,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封闭的室内空气不经常与外面流通,那么疾病很可能会频频光顾。 二、流感的预防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预防: 1、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同时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3、净化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尽量不要拉上窗帘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4、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5、冬季干燥,应多喝热开水。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还具有一定的搞感冒的作用。同时豆制品,鱼虾蛋类等能够提供优质的蛋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6、免疫预防。可到防疫站或正规医院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 三、食原性疾病预防

天气转凉,许多人在吃东西时就不像夏天那么注意了。而冬季依然是食原性疾病多发季节,人们应该提高警惕。时值冬季,更应该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方方面面的食品卫生问题,防患于未然。人们所说的肠道传染病,医学上是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一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是该类疾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传播。特别是现在长时间不下、雪,气候干燥,空气中的细菌较多,如预防措施不力,极易引起急性肠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腹泻、呕吐、腹痛、腹胀是很多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共同症状,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的发生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进人体抵抗力着手,严格把好“病从口入”关。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2)加工菜品必须煮熟烧透,尤其是海产品、水产品更要煮熟烧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比如说诺瓦克病毒,主要就是通过粪口传播。这种病毒在冬季隐藏在贝类海鲜等食物中,人吃进去后可通过人体的排泄物和呕吐物进行空气传播,所以一定不要吃生的或者是半生的海产品。加工好的菜品要妥善保存,避免熟食品与生食品接触,用于加工生、熟食品的刀具、餐具、案板等要分开,所有置备食品的用具表面必须干净,抹布应该每天清洗,以防止食品制作过程中的相互污染。 (3)不要食用腐败变质的禽、蛋、肉、水产品以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要食用发芽的土豆及霉变玉米面。不要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包括一些野生植物、野果等)和水。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饮用安全卫生的水,不要喝来历不明的水,避免喝生水,尽量饮用开水。 (5)加强个人体质锻炼,做到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有麻疹、流行性感冒、水痘、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这些均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因此常见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避免受凉这段时间白天的气温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早晚的气温较低,那么我们就要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冬季参加锻炼时,更要注意及时增

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教案

篇一: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 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 一(1)班潘能莹活动地点:一(1)班教室 活动目的: 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染原因、趋势。 2、向学生传授预防手足口病的要点。 3、延伸到珍惜生命,使学生加强对生命的宝贵。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足口病: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 1、急性起病,发热; 2、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 3、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 4、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5、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 三、手足口病的预防: 1、饭前便后要洗手,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勤洗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多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早晨和下午上课前,教室要开窗通风换气。要保持教室、房 间充分通风。 4、注意家庭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5、减少自己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6、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保证充裕的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7、不买、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和街边小店“三无”或过期食品。 8、在流行期间,不去人群集中场所,不去医院探望病人。 四、正确的洗手方法 五、活动小结: 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 篇二:手足口病的预防主题班会教案147 主题班会教案 时间:2011年12月12日 地点:本班教室 参加人员:六(2)班全体学生 主题:手足口病的预防 活动目的: 使学生对手足口病有深入地了解,从而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积极预防,并加以宣传。 活动过程: 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情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手足口病安全教案

《手足口病》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准备:手足口病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量体温、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请幼儿讲述) 二、基本部分 1、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 (1)幼儿讨论 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2、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师: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 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

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3、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师: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 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用84泡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4、开展比赛活动。 (1)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现在,咱们就来比一比谁洗的小手最干净。以小组为单位洗手,选出洗手最认真的小朋友。 (2)比比谁的衣服最干净。 由幼儿当裁判,选出衣着最干净的小朋友。 (3)预防手足口知识竞赛。

热门-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

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 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范文(精选5篇) 一、活动目标: 1、春季传染病相关类型与相关知识了解。 2、学会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进行相关知识的了解。 二、活动方法: 讲解和讨论 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让我们认识和学习一下内容吧! 四、具体病例及预防措施: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 感的最有效的武器。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 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等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 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 痛明显。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小学生春季传染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

春季预防传染病主题班会 六年级四班 活动目的: 为了增强全体学生对春季常见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和预防,以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学生进行春季传染病主题班队会。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预防春季传染病 二、讲解春季常见传染病知识: 1、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疼、无力、食欲不振等前期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2、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3、水痘 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诊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疼、全身倦怠等前期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病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三、预防春季传染病措施 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公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物、被褥等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 7、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四、鼓励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锻炼身体。 五、学生谈自己今后的打算。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 六、预防疾病谚语。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吃米带点糠,老少身体壮。 冬吃萝卜夏吃姜,体强力壮病不生。

手足口等传染病的防治 班会主题班会

手足口等传染病的防治班会主题班会手足口等传染病的防治 三年级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手足口病有深入地了解,从而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积极预防,宣传卫生的习惯 活动准备:有关手足口病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出示课件)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情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 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V71及COXA16型最为常见。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病毒在外环境中可以长期存活。 流行概况: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例致瘫,44例死

亡。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多为1—4岁婴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 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29例病人死亡。 2.学生讨论:你了解了解手足口病的知识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讨论各组派代表汇报 3.如何预防: 应注意班级的换气通风,特别是玩具、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对定诊学生要隔离治疗满21天方可复课。 4 还有那些传染病:水痘,腮腺炎,,,,,, 讨论今后,你打算怎样做,( 学生汇报) 活动小结: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学生对手足口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都决心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活动小结: 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 反思;我用15字方针“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概括了预防措施,同时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于劳累,增强免疫力。此外,建议学生少去拥挤的场所,尽量减少与家畜的直接接触等预防措施。最后,我还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这次班会再次让大家认识到了预防疾病,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中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1

中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设计意图:近期全国手足口病疫情开始上升,本市手足口病的发病较往年提前出现高峰。所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和卫生意思很有必要。于是我们设计了这节有关预防手足口病的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染方式、发病症状。 2、能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3、增强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 教学准备: 手足口病的教学挂图、收集有关此病的资料. 教学过程: 1、疾病概述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学校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2、预防措施讨论: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染(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多吃蔬菜和新鲜的水果多运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了解洗手的正确顺序: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把好“手”关,教会学生正确洗手方法。

(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4)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5)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6)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3、延伸活动将所述的预防方法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并用简单文字写出图画内容,制成宣传品。 教学反思: 近期全国手足口病疫情开始上升,本市手足口病的发病较往年提前出现高峰。所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和卫生意思很有必要。 幼儿通过这次活动大致都能理解什么是手足口病,懂得了该病的传播方式。特别是在讨论的环节,幼儿都特别积极,基本都能说出要爱清洁卫生的方法。有的平时挑食的幼儿也变得爱吃水果了。幼儿通过巩固学习用洗手液洗手后,也更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对我们幼儿的身体健康提高了有效的保障。

《从我做起,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

《从我做起,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染原因、趋势。 2、向学生传授预防手足口病的要点。 3、延伸到珍惜生命,使学生加强对生命的宝贵。 二、活动安排: 1、请同学发表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2、教师介绍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并让学生做到。 三、活动过程: 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病吗?请告诉大家你对它的认识吧! (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可引发发热,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好发于夏秋季节。) 给学生发放《手足口病知识卡》,认真学习,交流认识。 请看投影,形象直观地了解手足口病(HFMD)。 教师:哦!原来这就是手足口病呀!看来我们先前了解的还不多呢.但是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有预防的行动,你们在生活中是怎么预防为主的呀? (都要做到勤洗手,这是最基本的. 在室内也要多通风. 主持人:以上这些同学说的都对,但是还不全面,如果要做到正确预防手足口病的话还要听医院医生的建议! )

教师补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家长如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教师小结:大家都了解了吗?我们都应该这样预防手足口病,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不可以松懈,时时刻刻都要警惕着.通过本次班队会,我们读懂生命的脆弱,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爱生命,相信,我们可以! 活动小结: 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我用15字方针“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概括了预防措施,同时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于劳累,增强免疫力。此外,

流感手足口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

流感手足口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时间:2016年9月27日 地点:本班教室 参加人员:一(2)班全体学生 主题:手足口病的预防 活动目的: 使学生对手足口病有深入地了解,从而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积极预防,并加以宣传。 活动过程: 1、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患儿咽喉、唾液中的病毒以飞沫形式传播,疱疹液及粪便中的病毒经手感染及排泄物污染水源传播,潜伏期2—7天,多发于夏秋季节,3—6岁发病率较高,病程为7天左右,年长儿及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可自愈;极少数感染者可引起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 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1—3天,可有喷嚏、咳嗽等感冒样症状及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口腔及咽部多有米粒大小的疱疹,周围绕有红晕,1—2天后因疱疹溃破形成溃疡可出现口痛、咽痛、拒食、厌食等;皮疹多与口腔黏膜疱疹同时出现,先为玫瑰色红斑、斑丘疹,可变成疱疹;大多数患儿在发病期内斑丘疹多于疱疹,疱疹一般不溃破,多在2—4天后吸收;皮疹有离心性分布的特征,主要发生在手掌、足跖部,有的患儿在臀、膝、踝、肘、腕等部位也可见到。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的

食物;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或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二、流感: 流感病毒通常由打喷嚏或咳嗽的飞沫传播。人得了流感后,症状会突然发生且在数小时内恶化,发高烧,体温可达39℃以上。两眼胀痛,四肢疼痛,疲乏,有时眼结膜充血,鼻塞、流鼻涕,咽喉干痛。儿童常有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甚至发生惊厥。流感的症状对婴幼儿、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者的生命更是威胁。儿童一旦患上流感,转成肺炎的速度比较快,而且也比较隐蔽。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流感流行期间,减少大型聚会或集体活动,凡是与流感病人接触的要戴口罩。避免儿童到公共场所,室内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洁及有一定的湿度,勤洗手,平时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学生讨论: 你了解了解手足口病的知识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讨论)各组派代表汇报 3、如何预防: 应注意班级的换气通风,特别是玩具、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 4、点拨:今后,你打算怎样做?(学生汇报) 5、活动小结: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学生对手足口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都决心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大班下学期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

大班下学期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手足口病例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量体温、检查小手 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 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 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 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

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3、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 讨论)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教案出自:教案网)手足口 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 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 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 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 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 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三、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大班健康教案 /daban/jiankang/】)小结:预防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