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钱乙_脾主困_思想及其临床运用

浅述钱乙_脾主困_思想及其临床运用
浅述钱乙_脾主困_思想及其临床运用

5 益气活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

“脾肾不足,气血两乏,气虚血滞,每多瘀阻”,“气主煦之,血主濡之”,“运血者即是气,守气者即是血”。症见面色少华,气短懒言,纳差便溏,肢体按如泥,肌肤甲错,女子月经不调,脉细涩,舌质淡胖紫色。宜用益气活血法,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味,使正气旺,而血自行,则水行自妙。

6 养肺益肾法,治疗肺肾气虚型

慢性肾炎,病程日久,并体质差而难康复者,往往表现为肺肾两虚之象。可见自汗倦乏,易感冒,腰膝酸软无力,尿检蛋白持续不能消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细。因病机为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主卫表。肺气不足,故以上焦症状明显;肾气不能升则水金不依。当养肺益肾法,常用玉屏风散合益肺汤加牛膝、杜仲、山萸肉等,既可固体御外,更能达到金水相生之目的,从而提高疗效。

7 滋养肝肾法,治疗水亏木旺型

慢性肾炎,多因肾阴受损,水亏不能涵木,则肝木独阳上越。症见头晕而痛,目眩耳鸣,咽干不思饮,口苦咽痛,腰膝酸软,偶而血压偏高,心悸烦躁,舌质红、两边明显,苔薄而少津,脉细弦。治以滋养肝肾,方用杞菊地黄汤加磁石、贝壳、牛膝等,以养阴熄风、平肝潜阳,确能改善症状,遏制病情发展。

8 扶正泄浊法,治疗尿浊潴留型

此型多为肾炎后期。现代医学曾尝试过多种疗法,都未取得满意的疗效。因后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此时氮质及其它代谢物潴留于体内,属中医水肿证之阴水证。多因肺、脾、肾三脏亏损,阴阳失衡,不能通调水道,导致水、湿、热、痰、瘀蕴结,使浊毒内生,正虚而邪实。症见面目延及肉身虚浮,少华少色泽光,腰膝酸软,皮肤瘙痒,泛恶呕吐,甚则神情烦躁,头重头痛头晕,不能平卧,尿少或者小便闭癃,口有尿臭,舌质淡苔腻,脉细数或虚大。方用桂附地黄汤合七味白术散加地肤子、红花、半夏、苏叶、大黄等,使阳复阴滋,气血畅行,扶正祛浊,得以改善机体的功能康复,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慢性肾炎症情复杂,病机病因皆错杂交结,邪正相争,脏腑气虚,功能不能升发则为本病之特点,水、浊、痰、瘀、湿、热是本病的产物。如果要正伸审证,分型列法治疗,皆能收到满意的疗效。所以,具体症情应辨别标本缓急,邪正虚实,可一法独施,或先后数法兼用,灵活掌握,皆能达到目的。

(2001年4月1日收稿)

浅述钱乙“脾主困”思想及其临床运用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二部(830002) 贾红娥 赵晓华

钱乙是一位祖国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医家,在脾胃学术思想方面,他独具卓识,对后世脾胃学说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创立“脾主困”理论,高度概括了脾胃的病理特点,为后世脾胃学说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脾主要的生理特点,《内经》中已高度概括,即“脾主运化”,然而,脾的病理特点《内经》中没有象生理特点那样予以概括。众所周知,脾主运化是脾最基本的生理机能,与此相对,它的病理就应是脾不健运,即脾困。再者,脾胃运化机能的正常与否,取决于脾胃的燥湿、升降、纳化等方面是否协调,倘若有一个环节产生失调,即可导致疾病,而出现脾不健运的病理现象。这种病理变化用“脾主困”来概括,显然是合适的。钱乙提出“脾主困”则是对脾胃病理特点的概述。“困”在《辞源》里的解释,有困堵,窘迫、贫乏、困倦等含义,就词义的虚实而论,困堵、窘迫属实,贫乏、困倦属虚,“脾主困”也同样包括了脾胃病理的虚实两方面,钱乙说:“脾主困,实则困睡,自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这简要地说明了“脾主困”的虚实内容。《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由此看出,钱乙提出“脾主困”是以此为据的。

笔者认为,以“脾主困”作为病理特点与“脾主运化”的生理特点相对而言,十分恰当。在临床上,脾失健运有虚实两方面,实证包括食滞内阻、脾为湿困、升降失常等,虚证包括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因此,“脾主困”作为脾胃主要病理特点应予肯定,它包括脾胃燥湿、升降、纳化诸方面的失调引起的虚实变化,但是钱乙对此论之过简,未引起后世医家的足够

6新疆中医药 2002年 第20卷 第2期(总第78期)

重视,自张洁古倡导“脾主湿”后,逐渐取代“脾主困”,只有少数医家加以引用。但就病理特点而言,无论邪实或正虚影响到脾,就会脾运失健,脾气疲惫,而呈现脾困之象,所以“脾主湿”是不能代替“脾主困”的,故将此推出,以抛砖引玉,引起同仁注意,并对此理论加以讨论,从而恢复其价值和本义。

钱乙基于脾主困的现实,在治疗脾胃上特别强调助其运化,并创立了有效的补脾方剂,如易黄散、异功散、白术散等,其中以白术散为代表,用之甚广。《小儿药证直诀》载“白术散,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精液若竭,烦渴,但欲饮水,乳食不进,羸瘦困劣,因而失治,不论阴阳虚实,并宜服”,方有人参、茯苓、白术、藿香叶、木香、甘草。方中以白术为主帅,辅茯苓、藿香,甘淡芳香,健运而不壅滞,用量较重;人参、甘草,功专补益,助白术补脾,但有甘厚之虞,用量亦轻,是取其长而避其短也;木香量少,以避辛燥;葛根量大,意在鼓舞。合而观之,方中四君补益脾胃而滋化源,藿香、木香、葛根,芳香条达,轻清鼓舞,悦脾助胃,能理气化湿而行其津液。全方甘辛微温,助阳气而无刚燥之弊,滋化源又无腻滞之害,寓消于补,意在扶脾助运。

钱乙“脾主困”的学术思想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

论基础,后世脾胃大家李东垣论脾胃就重视脾胃升降,从调整气机的角度来健运脾胃,解除脾困,创立了有名的补中益气汤、清胃散等,至今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叶天士主张“脾宜化则健,胃宜降则和”,万密斋在《育婴家秘》说“脾属土,其体静,故脾病喜困”,在《幼科发挥》中说,脾主困,谓疲惫也,吐泻主同生风,饮食伤则成疲,易重疲惫,这些后世名医在“脾主困”思想的指导下,各自发挥,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理论,因此,在研究脾胃学说时,钱乙“脾主困”的思想是不容忽视的。

脾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又互相为用。胃为燥土、喜润而主司受纳,脾为湿土、喜温而主运化,脾胃为五脏六腑之枢,最忌困滞。故脾宜升,胃宜降。脾胃调和,气机条达,则运化有力而生津液化气血,以充养全身。因此,脾贵健运,健脾以助运为要。钱乙对脾胃论述相当精僻,强调脾胃在病因病机及治疗中的重大意义,为后世脾胃学说开创了先声,尤其是“脾主困”之论,功不可没。由于他对此论述过简,加之张洁古倡导“脾主湿”之后,而被埋没,现在看来,“脾主困”的理论还在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值得我们继续发扬光大。

(2001年4月11日收稿)

实验研究

鹿胎八珍晶的质量标准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检验所(830002) 刘晓方 马新玉 周 钢

摘 要 目的:制定鹿胎八珍晶的质量标准。方法:用T LC鉴别制剂中人参、川芎、白芍;采用HP LC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结果:T LC色谱中均能检出人参、川芎、白芍;用HP LC法测得芍药苷含量0.17~01025mgΠg,平均回收率99.3%,RS D为114%(n=9)。定性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结论:制定的标准能有效地控制鹿胎八珍晶的质量。

关键词 鹿胎八珍晶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芍药苷

鹿胎八珍晶是由鹿胎、熟地黄、人参、白芍、川芎等十味中药组成,主要用于气血两亏、精血不调或久不受孕等妇女病症以及病后失调或出血过多而致气血亏虚、头晕目眩、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病症。为了控制该制剂的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人参、川芎、白芍进行了鉴别,用HP LC法测定了该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该方法能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1 仪器与材料

111 仪器与色谱条件 SSI500液相色谱仪,SSI500紫外可见检测器,Z irchrom C18柱;流动相:甲醇-0.05%磷酸二氢钾-醋酸-异丙醇(67∶173∶4∶4);检测波长:230nm;柱温:40;流速:1.2m LΠmin。sartori2 us BP211D电子天平。Mettler AE200电子天平。112 材料 人参、川芎、对照药材和芍药苷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样品批号:010528,

7

新疆中医药 2002年 第20卷 第2期(总第78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