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 Yourself the Basics of Aspen Plus》-Contents

《Teach Yourself the Basics of Aspen Plus》-Contents
《Teach Yourself the Basics of Aspen Plus》-Contents

CONTENTS PREFACE xiii 1INTRODUCTION TO ASPEN PLUS 1

1.1Starting Aspen Plus /21.2Graphic Users Interface /3

1.3Next Button /4

1.4Setup Speci?cations Display /5

1.5Simulation Options /6

1.6Units /6

1.7Components /8

1.8Properties /10

1.9Streams /12

1.10Blocks /14

1.11Viewing Results /14

1.12Object Manager /16

1.13Plotting Results /17

References /19

2PROPERTIES 21

2.1Pure Component Data Banks /21

2.2Property Analysis /24

2.3Property Estimation /25

vii

C O P Y R I

G H T E D

M A T

E

R

I

A

L

viii CONTENTS

2.4Workshops/34

References/35

3THE SIMPLE BLOCKS37

3.1Mixer/Splitter Blocks/37

3.1.1Mixer Block/37

3.1.2Fsplit Block/38

3.2Simple Separator Blocks/39

3.2.1Sep Block/40

3.2.2Sep2Block/41

3.3Some Manipulator Blocks/42

3.3.1Dupl Block/42

3.3.2Mult Block/44

3.4Workshops/45

4PROCESSES WITH RECYCLE49

4.1Blocks with Recycle/50

4.2Heuristics/53

4.3Workshops/54

References/58

5FLOWSHEETING AND MODEL ANALYSIS TOOLS59

5.1Introduction to Fortran in Aspen Plus/59

5.2Basic Interpreted Fortran Capabilities/60

5.2.1Primary Fortran Operators/61

5.2.2Precedence of Calculations/61

5.2.3Statement Format/62

5.2.4Program Logic Control/62

5.3Sensitivity Function/63

5.4Design Speci?cation/65

5.5Calculator Function/67

5.6Transfer Function/69

5.7Workshops/71

References/72

6THE DATA REGRESSION SYSTEM73

6.1Parameters of Equations of State/74

6.2Parameters of Activity Coef?cient Equations/76

6.3Basic Ideas of Regression/77

6.4Mathematics of Regression/80

CONTENTS ix

6.4.1Newton–Raphson Method for Solution of Nonlinear

Equations/80

6.4.2Direct Optimization of an Objective Function/81

6.5Practical Aspects of Regression of VLE or LLE Data/82

6.5.1Regression of VLE Data/82

6.5.2Regression of LLE Data/85

6.6Workshops/87

References/90

7FLASHES AND DECANTER93

7.1Flash2Block/93

7.2Flash3Block/96

7.3Decanter Block/99

7.4Workshops/101

References/103

8PRESSURE CHANGERS105

8.1Pump Block/105

8.2Compr Block/105

8.3MCompr Block/107

8.4Pipelines and Fittings/107

8.5Workshops/109

Reference/110

9HEAT EXCHANGERS111

9.1Heater Block/112

9.2Heatx Block/115

9.3Mheatx Block/118

9.4Workshops/118

References/121

10REACTORS123

10.1RStoic Block/123

10.2RYield Block/125

10.3REquil Block/126

10.4RGibbs Block/128

10.5Reactions for the Rigorous Models/129

10.5.1Equilibrium Class/130

10.5.2Powerlaw Class/130

10.5.3Langmuir–Hinshelwood–Hougen–Watson Class/133

x CONTENTS

10.5.4Generalized–Langmuir–Hinshelwood–Hougen–Watson

Class/134

10.6RCSTR Block/134

10.7RPlug Block/135

10.8RBatch Block/138

10.9Workshops/139

References/144

11MULTISTAGE EQUILIBRIUM SEPARATORS145

11.1Basic Equations/145

11.2The Design Problem/148

11.3A Three-Product Distillation Example/150

11.4Preliminary Design and Rating Models/154

11.4.1DSTWU/154

11.4.2Distl/156

11.5Rigorous Models/157

11.5.1RadFrac/158

11.5.2Extract/164

11.6BatchSep/167

11.7Workshops/170

References/173

12PROCESS FLOWSHEET DEVELOPMENT175

12.1Heuristics/175

12.2Example:The Production of Styrene/176

12.3A Model with Basic Blocks/177

12.4Properties/177

12.5Rigorous Flash and Decanter/178

12.6Analyzing the Rigorous Distillation/181

12.7Integrating the Rigorous Distillation Into the Flowsheet/181

12.7.1Selection of a Tear Stream/183

12.7.2Sequence of Calculations/183

12.8Reactor Feed/183

12.9Miscellaneous Considerations/185

12.10Workshops/185

Reference/189

13OPTIMIZATION191

13.1Optimization Example/192

13.2Workshops/195

References/198

CONTENTS xi 14COMPLEX EQUILIBRIUM STAGE SEPARATIONS199

14.1Energy Integration Applications/199

14.2Homogeneous Azeotropic Distillation/202

14.3Extractive Distillation/203

14.4Heterogeneous Operations/205

14.5Workshops/207

References/211

INDEX213

板式换热器选型参数表

选择板式换热器要注意以下三个事项 1、板式换热器板型的选择板片型式或波纹式应根据换热场合的实际需要而定。对流量大允许压降小的情况,应选用阻力小的板型,反之选用阻力大的板型。根据流体压力和温度的情况,确定选择可拆卸式,还是钎焊式。确定板型时不宜选择单板面积太小的板片,以免板片数量过多,板间流速偏小,传热系数过低,对较大的换热器更应注意这个问题。艾瑞德每种规格的板片,均具有至少两个板型,采用热混合技术,可以综合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使其运行在最佳工作点。内旁通,双流道技术和不等流通截面积装配为两侧介质流量相差较大的工况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ARD艾瑞德板式换热器(江阴)有限公司板式换热器有AB系列、AM系列、AL系列、AP系列、AS系列等几大系列百余种板型。各种型号都有深波纹、浅波纹、大角度、小角度等,完全确保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特殊工况可按用户需要专门设计制造。 2、流程和流道的选择流程指板式换热器内一种介质同一流动方向的一组并联流道,而流道指板式换热器内,相邻两板片组成的介质流动通道。一般情况下,将若干个流道按并联或串联的费那个是连接起来,以形成冷、热介质通道的不同组合。流程组合形式应根据换热和流体阻力计算,在满足工艺条件要求下确定。尽量使冷、热水流道内的对流换热系数相等或接近,从而得到最佳的传热效果。因为在传热表面两侧对流换热系数相等或接近时传热系数获得较大值。虽然板式换热器各板间流速不等,但在换热和流体阻力计算时,仍以平均流速进行计算。由于“U”形单流程的接管都固定在压紧板上,拆装方便。 3、压降校核在板式换热器的设计选型使,一般对压降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应对其进行校核。如果校核压降超过允许压降,需重新进行设计选型计算,直到满足工艺要求为止。 艾瑞德板式换热器(江阴)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可拆式板式换热器(PHE)、换热器密封垫(PHE GASKET)、换热器板片(PHE PLATE)并提供板式

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选型与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选型与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快捷、方便、准确。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 总传热量(单位:kW). 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 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 最高工作温度 最大工作压力 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 T1 = 热侧进口温度 T2 = 热侧出口温度 t1 = 冷侧进口温度 t2= 冷侧出口温度 热负荷 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 (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

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 式中 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mh,m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Cph,C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 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 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 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 一侧有相变化 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 式中 r,r1,r2--------物流相变热,J/kg; D,D1,D2--------相变物流量,kg/s。 对于过冷或过热物流发生相变时的热流量衡算,则应按以上方法分段进行加和计算。 对数平均温差(LMTD) 对数平均温差是换热器传热的动力,对数平均温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换热器传热难易程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计算对数平均温差,此时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介质在逆流情况和在并流情况下的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方式是不同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 逆流时: 并流时:

劳动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主题研讨活动学习活动一: 阅读与概括:光荣的劳动,杰出的贡献 通过“单元导语”和“学习提示”,我们了解到: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在人物通讯中,科学家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足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普通售货员张秉贵热情周到的服务温暖了几代顾客的心,科学家钟扬在“生命的高度与广度”上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所有这些,都展现了优秀的劳动者在不同岗位上以辛勤劳动与创造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作为新闻评论依据的新闻事实,新时代的劳动者坚守工匠精神,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通读本单元的课文,概括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通过怎样的不懈努力,做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可以用表格、演示文稿或纲要的形式整理,在班级汇报。 学习活动二: 梳理与探究:责任与奉献辛勤与创造 阅读本单元的文本,可以发现:优秀的劳动者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他们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坚守工匠精神的劳动者的高超技艺,体现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来自于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自古至今,劳作的辛勤,丰收的喜悦,劳动塑造了人的思想品格,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彰显了劳动的崇高与美丽。劳动者诚实地劳动,使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组织学习活动,可以在阅读概括单元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梳理单元各文本,分析其中体现的劳动者的精神品格,感受其中表现的劳动中的欢乐与情趣,从而探究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体会劳动的崇高与美丽。 在分析文本中表现的优秀劳动者内在精神动力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梳理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指导学生拓展阅读,查找资料,如探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关系等。可以指导学生就梳理与探究的成果,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短论谈谈自己的体会,在班级交流后再整理汇总。 学习活动三: 感悟与分析:报道典型人物,评论社会热点 阅读与概括,梳理与探究的学习过程,必然会导向对单元文本的深层阅读,阅读人物通讯,就自然会有新闻场景生动再现,先锋人物风范长存之感;分析新闻评论,自然会理解其针对性和指导性。这些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是如何实现这样的效果的?分析这些实用性文本的特点,学习并掌握其表达方式,感受其具有的表达的效果,需要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本单元的三篇通讯展现了三位杰出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在这三篇典范性的作品中,作者“以事写人”,运用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通过典型细节把人物形象表现得充实、立体;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多方采集材料表现人物的事迹和形象;运用标题揭示英雄模范人物的特点,或运用小标题及概括性的句子多角度分层地组织材料;记者直接以精当的议论表明观点,表达情感。这些新闻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三位英雄模范人物风范长存。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深层阅读,发现并分析这些特点,感受新闻中再现的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书

目录 1、目录 1 2、选型公式 2 3、选型实例一(水-水) 3 4、选型实例二(汽-水) 4 5、选型实例三(油-水) 5 6、选型实例四(麦芽汁-水) 6 7、附表一(空调采暖,水-水)7 8、附表二(空调采暖,汽-水)8 9、附表三(卫生热水,水-水)9 10、附表四(卫生热水,汽-水)10 11、附表五(散热片采暖,水-水)11 12、附表六(散热片采暖,汽-水)12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 1、选型公式 a 、热负荷计算公式:Q=cm Δt 其中:Q=热负荷(kcal/h )、c —介质比热(Kcal/ Kg.℃)、m —介质质量流量(Kg/h )、Δt —介质进出口温差(℃)(注:m 、Δt 、c 为同侧参数) ※水的比热为1.0 Kcal/ Kg.℃ b 、换热面积计算公式:A=Q/K.Δt m 其中:A —换热面积(m 2)、K —传热系数(Kcal/ m 2.℃) Δt m —对数平均温差 注:K值按经验取值(流速越大,K值越大。水侧板间流速一般在0.2~0.8m/s 时可按上表取值,汽侧 板间流速一般在15m/s 以时可按上表取值) Δt max - Δt min T1 Δt max Δt min Δt max 为(T1-T2’)和(T1’-T2)之较大值 Δt min 为(T1-T2’)和(T1’-T2)之较小值 T T1’ c 、板间流速计算公式: T2 其中V —板间流速(m/s )、q----体积流量(注意单位转换,m 3/h – m 3/s )、 A S —单通道截面积(具体见下表)、n —流道数 2、板式换热器整机技术参数表: 计压力1.0Mpa 、垫片材质EPDM 、总换热面积为9 m 2 板式换热器。 注:以上选型计算方法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板式换热器。 选型实例一(卫生热水用:水-水) Ln Δt m =

浅谈基于大概念的课时教学与单元教学设计对接策略

大概念是处于生物学科中心位置,反映学科本质,对学习具有引领作用的核心内容。大概念 背后隐藏着的是“生命观念”的联结,是超出一般概念的思想或观念的载体。在“内容聚焦大概念”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需要教师有更高的教学站位和单元教学设计的视野,以突破“只 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课时思维,以整体筹划学科教学,注重学科整体组织化、结构化知识的建构[1]。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视野下,如何实现课时教学的有效对接?课时教学如何开展才能 有效对接单元大目标、大主题、大任务,发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引领作用?基于以上困惑,笔者就“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的课时教学进行了实践,并对单元教学设计对接的相应策 略进行介绍。 一、概念层级对接 2017年版生物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内容聚焦大概念”,其中必修课程的大概念3包含 3个重要概念(图1),大概念下每个重要概念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单位。重要概念 3.2“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中包含4个次位概念。“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主要解决的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以期对遗传信 息在传递时基因的分离与重组进行细胞学解释,涉及3.2.1和3.2.2两个次位概念,又是次位 概念3.3.3的细胞学水平的解释,为形成重要概念3.2建立依据,也为大概念的构成提供重要 支撑,进而形成生物学科独特的核心素养——生命观念(遗传与变异观)。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课时教学需要基于大量生物学事实为形成次位概念提供依据,如科学史料、显微资料、视频资料等,设计模拟活动建构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物理模 型和数学模型,有效驱动学生对“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这一次位 概念3.2.1的建立。而基于配子染色体组成种类的讨论,一方面可实现对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另一方面也支持了次位概念3.2.3。 二、学习目标对接 传统教学章节、课时教学更注重概念、知识的落实,难以将不同层级的概念统筹起来。 进行结构化教学,基于大概念,以重要概念作为一个学习单位后,可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统筹,从更高的教学站位上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单元学习目标定位。重要概念3.2旨在从分 子水平和细胞学水平两个维度解释遗传信息传递时的规律性变化导致的后代变异,帮助学生 形成遗传与变异的观念,也引导教师站在学科价值观念的高度思考教学目标。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围绕着细胞学水平上染色体规律性减半和受精作用实现“遗传”、染色体组合类型多样实现“变异”,以遗传与变异的观点统筹整个教学内容,在整体目标基础上设计3个进阶性课时目标,其层级关系如图2。 三、主题情境对接 在大单元设计中介入真实情境与任务,因为指向核心素养的评价必须要有恰当的情境, 离开真实的情境或任务是无法很好地评价核心素养的[2]。单元教学设计的情境设置,除了要 符合学生的认知感受、生活实际等,还要贯穿整个学习内容,通过大主题、大情境引领学生 进入沉浸式的系统思考和深度学习中。 本单元以“有性生殖是生物界主流生殖方式及普遍存在的变异现象”科普资料为大情境, 激发学生对“有性生殖成为主流的优势是什么?有性生殖对变异有何重要意义”的思考。基于 大主题、大情境,在课时教学中设置契合度更高的子情境,笔者选择“异卵双胞胎与同卵双胞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角的度量 学科领域(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所需时间共4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角的度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小数学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学习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它是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教材在编写上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就是希望学生能在动手操作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进行转变。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方法着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逐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过程与方法: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培养学生作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对应课标 1、知道直线、射线、线段间的区别与联系。 2、会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会用量角器画指定的角。 3、知道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关第。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直线、射线、线段间的区别是什么? 2、什么叫做角?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3、如何使用量角器? 4、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有什么关系? 专题划分专题一:直线、射线和角(1课时)专题二:角的度量(1课时)专题三:角的分类(1课时)专题四:画指定度数的角(1课时)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紧凑型热交换设备,它具有传热效率高、阻力损失小、结构紧凑、拆装方便、操作灵活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电力、石油、化工、制药、纺织、造纸、食品、城镇小区集中供热等各个行业和领域,因此掌握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对每个工程设计人员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一般分为手工简易算法、手工标准算法及计算机算法三种,以下就三种算法的特点进行简要的说明。 一、手工简易算法 计算公式:F=Wq/(K*△T) 式中F —换热面积m2 Wq—换热量W K —传热系数W/m2·℃ △T—平均对数温差℃ 根据选定换热系统的有关参数,计算换热量、平均对数温差,设定传热系数,求出换热面积。选定厂家及换热器型号,计算板间流速,通过厂家样本提供的传热特性曲线及流阻特性曲线,查出实际传热系数及压降。若实际传热系数小于设定传热系数,则应降低设定传热系数,重新计算。若实际传热系数大于设定传热系数,而实际压降大于设定压降,则应进一步降低设定传热系数,增大换热面积,重新计算。经过反复校核,直到计算结果满足换热系统的要求,最终确定换热器型号及换热面积大小。这种算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步骤少,时间短;缺点是结果不准确,应用范围窄。造成结果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是样本所提供的传热特性曲线及流阻特性曲线是一定工况条件下的曲线,而设计工况可能与之不符。此外样本所提供的传热特性曲线及流阻特性曲线仅为水―水换热系统,在使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热介质 进出口温度℃Th1 Th2 流量m3/h Qh 压力损失(允许值)MPa △Ph 冷介质 进出口温度℃Tc1 Tc2 流量m3/h Qc 压力损失(允许值)MPa △Pc (二)物性参数 物性温度℃Th=(Th1+Th2)/2 Tc=(Tc1+Tc2)/2 介质重度Kg/m3γh γc 介质比热KJ/kg·℃Cph Cpc 导热系数W/m·℃λh λc 运动粘度m2/s νh νc 普朗特数Prh Prc (三)平均对数温差(逆流) △T=((Th1-Tc2)-(Th2-Tc1))/ln((Th1-Tc2)/(Th2-Tc1)) 或△T=((Th1-Tc2)+(Th2-Tc1))/2 (分子等于零) (四)计算换热量 Wq=Qh*γh*Cph*(Th1-Th2)=Qc*γc*Cpc*(Tc2-Tc1) W (五)设备选型 根据样本提供的型号结合流量定型号,主要依据于角孔流速。即:

板式换热器原理图

板式换热器原理图 液体换热通用型板式换热器 用于液体之间热交换,平均温度差大于2℃的工况。 主要型号:BR10、BR20、BR30、BR31、BR35、BR50、BR64、BR80、BR100、BR140等。 空调系统专用型板式换热器 空调系统专用型的板式换热器才能实现。 主要型号:BR70C、BR170C等。

颗粒纤维介质专用型板式换热器 在酒精酿造,造纸,纺织,及其他含颗粒或纤维介质的热交换中必须采用专用大间隙无阻碍的板式换热器。 主要型号:BPF40、BPF100、BPF170等。 低阻降冷凝专用型板式换热器 适用于各种工业气体的冷凝工艺需要,冷凝阻力非常小,又要有很高的传热系数,一般的板式换热器不能实现。 专用冷凝换热器有:BL80、BZL140。

各国替代板片及垫片 太平洋公司按照用户的要求开发了各国板片及垫片。可以满足各种规格进口板式换热器,板片,及垫片的替代要求。 实验室适用型板式换热器 BR3,BR6等型号小型板式换热器适用于小流量的场合使用。例如:实验室,药品生产,机器润滑配套冷却等。

箱形半焊板式换热器系列 适用于高温,高压,真空及要求无泄漏的场合。主要有冷凝型、自由流型、普通换热型

1. 板式换热器简介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半片进行热量交换。它与常规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在相同的流动阻力和泵功率消耗情况下,其传热系数要高出很多,在适用的范围内有取代管壳式换热器的趋势。 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主要有框架式(可拆卸式)和钎焊式两大类,板片形式主要有人字形波纹板、水平平直波纹板和瘤形板片三种。 1.1板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 板式换热器主要由框架和板片两大部分组成。 板片由各种材料的制成的薄板用各种不同形式的磨具压成形状各异的波纹,并在板片的四个角上开有角孔,用于介质的流道。板片的周边及角孔处用橡胶垫片加以密封。 框架由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上下导杆和夹紧螺栓等构

做好施工图深化设计步骤(精)

探讨如何做好施工图深化设计 引言: 随着建筑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 对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家知道以前在装修时凭一张效果图, 几张平面和立面就开始施工了, 边施工边修改, 有的根本就不按图施工,随意发挥。装修结束后和设计大相径庭,处处收不了头。但已经成为现实无法修改。到后来,装饰行业慢慢趋于成熟,设计的力量也成熟起来了, 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设计的时间相比也越来越短了, 这样就使得设计师在设计时根本没有时间去细细的思考, 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方案设计上, 先确保设计中标, 然后再考虑后面的施工图设计。还有就是以前对施工图设计整个市场都不够重视,只要效果图画的好就行,却忽视了很多细节上的问题, 现实效果还是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最近几年随着境外公司在国内大城市投资和管理的项目越来越多, 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工程管理模式也随之而来, 其实在国外设计和施工是分开来的, 设计又分为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这两个部分的设计一般也会有不同的部门或公司配合完成, 这样就会显得非常专业, 而且图纸也非常细致到为, 这样对施工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尤其是一些高档的项目, 甲方为了便于管理要求各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先进行施工图深化图纸, 待深化图纸审批好以后才能施工, 目的就是要求各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先理一边思路, 消化成熟后再施工, 避免出错, 而且可以统一做法确保效果。 施工图深化设计的含义:就是依原设计为依据, 结合工程现场, 对一些图纸和现场不相吻合的地方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 并且要求监督现场放线指导现场施工。 一、如何做好深化设计 : 一般做好深化设计需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1、平面尺寸定位 2、立面装饰定位3、节点深化修改 4、现场施工技术交底和监督指导 5、竣工图编制 1、平面尺寸定位:就是要求现场深化设计师按照图纸结合现场情况, 如实的反映到图纸上,并且要明确所有平面上所需装饰部位的尺寸,这个尺寸一定要对现场的每一个部位进行实

单元教学设计的流程

篇一:单元教学设计与流程的基本要素 单元教学设计与流程的基本要素 单元教学流程——即“教学单元”的课次序,教学的基本单位。在分科课程中,单元即一门学科(体育与健身)的教材中性质相同,相近或有内在联系的、可以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部分内容。一个单元一般安排在一段时间内连续进行教学。不同教学单元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单元的划分有助学生在一段连续的时间内系统完整地掌握一方面知识和技能,或形成关于某一实际问题的比较完整的经验和能力。 一、单元教学设计(文本部分) 1、主题名称(体现单元的设计主题) 2、指导思想(反映设计者的教育教学思想等) 3、教材分析(包括动作技术原理、主要知识点、健身价值、落实“两纲”关注点等) 4、教学策略(包括基本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学法指导等) 5、相关说明(包括划分单元的依据、教学评价的说明等) 二、单元教学流程(表格部分) 1、标题 /??学校体育与健身“”单元教学流程 2、年级、学期 3、单元学习目标(身体、知识技能、心理、社会) 4、课次(合计课次数) 5、执教(教师姓名) 6、单元教学重点 7、单元细化到每一课次:(一、二、三??) (1)课次序(如4-(2)) (2)教学内容 (3)学习目标 (4)重点、难点 (5)教与学的主要方法、手段 (6)安全保障 (7)评价内容与方法(内容与标准描述、主要方法) 1 格式 学校体育与健身单元教学流程 注:标题为小2号黑体;直表式5号宋体。 2 篇二: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搭建的一般步骤及意义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搭建的一般步骤及意义 1.搭建单元教学设计框架的意义 通过面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单元教学设计是什么,掌握了作单元教学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的主题式教学设计过程和方法。 有助于设计者整体把握一章或是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有助于设计者对一个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形成逻辑关系明晰的知识体系; 便于设计者在整个单元内确定主题式教学的选题及其活动设计;有利于确定各知识内容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 便于设计者预先确定教学环境和教学工具; 有利于学习者形成对整章或是整个单元较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避免知识点之间的孤立。

施工图深化设计要求标准

施工设计提交成果 Deliverables of Construction Drawings 灯光照明 Lighting 对于灯光照明专业施工图设计深度标准及技术深度文件现规定如下: The design depth and technical scope of special lighting working drawing are specified as follows: 一.各区域,各房间的照度计算书及灯具选型、灯位布置; I.Illumination calculation sheet and type selection and positioning of lights each in room in all areas; 二.照明控制系统中所采用设备的说明书; II.I nstructions of equipment used in the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三.灯具资料表(用EXCEL表格做出,格式如下,第一行内容为示范); III.Data sheet of lighting (in EXCEL, with the format as follows; contents in the first row are filled in as an example);

四. 对施工图纸的要求如下: IV. Requirements for Construction Drawings 用于设计方案阶段的一套完整的图纸至少应包括封面、图纸目录、工程设计说明及图例、设备材料清单、系统图、平面图。 A complete set of drawings used in the design stage shall at least include the cover, drawing content, engineering design instructions and graphic symbols, list of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system diagram, and plan view. 用于施工阶段的图纸至少应包括封面、图纸目录、工程设计说明及图例、设备材料清单、系统图、平面图及设备的安装大样图。 A complete set of drawings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stage shall at least include the cover, drawing content, engineering design instructions and graphic symbols, list of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system diagram, plan view, and the detail drawing of equipment installation. 照明专业图纸范围如下: Scope of drawings for lighting is as follows: 必须包括封面、图纸目录、工程设计说明及图例、设备材料清单、系统图、平面图、机房设备布置图、安装大样图。安装详图根据项目情况,应由设计师根据项目的可实现性和各专业分项工程的配合决定绘图深度,设计出满足项目需求的可实施的拓展性安装详图。 It shall include the cover sheet, drawing content, engineering design instructions and graphic symbols, list of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system diagram, plan view, layout of equipment in equipment room, and detail drawing of equipment installation. Feasible and extendable detail drawing for equipment installation shall b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project situations by the designer who shall decide the depth of drawing according to the project feasibility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all subdivisional works of each discipline to satisfy the project requirements. 4.1封面Cover 封面应包含项目名称、图纸性质(初步设计、施工图、竣工图等)、公司名称、日期。 -可编辑修改-

《函数概念与性质》大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 【主要内容】 1.观察函数图象 2.提出问题 3.探究函数奇偶性的定义 【评价方式】 1. 能够在熟悉的情景中,抽象出偶函数的概念;能用归纳或类比的方法,得到奇函数的 概念; 2. 能够明确所讨论问题的内涵及意义,论述有逻辑; 【主要内容】 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口答) (1) f (x )=x 2 ,x ∈[?1,1] (2) f (x )=x 2 ,x ∈[?1,1) 2.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奇函数?(口答) (3) f (x )=x 3 ,x ∈[?1,1] (4) f (x )=x 3 ,x ∈[?1,1) (5) f (x )=x 3 ,x ∈[?2,?1)∪(1,?2] 3.已知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5,5],且在区间[0,5]上的图象如图所示. 画出函数f (x )在区间[-5,0]上的图象; 4.函数f (x )=2 x 2+11是偶函数吗? 5. 利用定义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 (x )=x 5 (2) f (x )=1 x +x (3)f (x )= 1x 2 6.利用定义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f (x )=√x (2)f (x )=x +1 (3)f (x )=0 【评价方式】 1. 采取限时训练,及时反馈,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修正; 2. 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定义域对判定函数奇偶性的影响; 【主要内容】 1.下列函数是偶函数的是( ) A.y =x B.y =2x 2-3C.y =x D.y =x 2,x ∈(-1,1] 2.下列图象表示的函数具有奇偶性的是( ) 课后评测 课堂练测 课前检测

硬质景观施工图的设计和深化

硬质景观施工图的设计和深化 在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中,硬质景观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包括地面铺装、照明、建筑小品、休闲设施、标识等。硬质景观作为户外空间设施,以应用功能和艺术效果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环境和美的享受。为了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图纸的设计思想,并满足其使用功能,对硬质景观图进行深化设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目前,许多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公司受到国内众多业主的欢迎,这与他们新颖的创意和丰富的经验分不开。这些公司在项目设计中起着整体景观的主导作用。他们受委托设计的硬质景观图通常分为方案阶段和拓初阶段。其中拓初阶段的图纸是对方案阶段图纸进行完善的过程及初步深化,但并不是施工图,还不能直接用于施工。这需要国内结构师或景观设计师对拓初设计完成的图纸深化设计,即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的设计要考虑尽量采用工程所在地的地方材料和适用技术。适当应用有特色的饰面石料,对于景观工程的地方特色的弘扬和节省投资是十分重要的;适用技术也十分重要,如在成都,配制混凝土使用的是原始卵石,而在其他地方则使用机制碎石。 施工图的完成意味着给硬质景观图进行了第一次深化。但是,结构师或景观设计师在第一次深化时景观场地尚未交付,甚至整体工程尚未开工,所以,此时的深化设计大多是从方案设计空间概念考虑。因此,第一次深化设计的施工图往往在施工时令人颇感棘手。不少事例告诉我们,有些业主不明白景观工程的客观规律,仓促地采用这种第一次深化的施工图施工后,虽然基本是按图施工,有些单位甚至也聘有监理公司,但完工后的遗憾数不胜数。 施工单位按第一次深化的施工图进入施工程序时,景观现场的情况往往已发生变化。这时就需要补充图纸或修改图纸,即更进一步地深化图纸,叫做二次深化。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1.补图。设计单位觉得图纸不完整是自己的责任,故由设计单位主动补图。2.现场与图纸不符,需修改图纸。3.建设单位提出的修改。如有些建设单位考虑到造价的因素,提出对部分材料进行更改。这时,很多建设单位都会找回原设计单位,而设计单位也惟有遵照建设单位的意见修改设计。但这种修改一般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因此,也容易造成工期延误。要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提前发现问题,但由谁来发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在现场的技术人员较少,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很难做到事事都早期发现;设计单位更不可能由始至终在现场跟踪施工,那就只能指望施工单位了。这样,就需要园林工程施工单位拥有雄厚技术力量和丰富经验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了。 有经验的施工单位在项目管理的前期,通常会邀请设计单位及有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观察,并对整套硬质景观图纸进行审图,最大限度地发现原施工图纸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与设计单位和业主进行沟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图纸与现场不符的情况,他们会向业主、设计单位及时反映情况,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尽可能帮助设计单位缩短深化(修改)图纸的时间;对于建设单位提出的材料更改要求,他们会提交效果接近的材料样品以供选择。

【配套K12】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导入新 讨论:如何写好作文? 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分组讨论。交流.小结。 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 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 怎样才能写好日记? 要持之以恒。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日记的书写及格式 讨论交流。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按照写日记的要求、格式练习写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 二、指导看图,投影出示。 讲明爱护图书的意义

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 指名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位同学 讲解怎样爱护图书 为什么要爱护图书呢? 怎样爱护图书 说说该怎么翻看图书、怎样摆放、怎样整理图书? 同学们,听了这些破书的哭诉,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如何修补图书呢?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图书的意义,该怎样保护图书,希望在你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从爱护课本做起,爱护书、读好书。 四、作业: 给新课本包上封皮。 做书签。 把图书角图书分类整理好。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类整理 保持整洁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的学习与思考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的学习与思考内容提要: 1.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 2.为什么要提倡单元教学设计 3.怎样才能做好单元教学设计 4.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模型 5.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1.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 单元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从是一个单元(一章)的角度出发,根据单元(章)中不同的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而不是一个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 在教学内容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适合在一个课时内实施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而单元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教材中的一章或一个单元等知识结构相对完整和综合的学习内容进行设计。 在课时安排量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指利用一个课时就能完成的,而单元教学设计一般需要多课时完成。 在教学形式上,一节课教学设计一般只有一种,而单元教学设计则根据单元或是章节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一般会包括有种多教学形式。 2.为什么要提倡单元教学设计? 做任何事情我们都需要一个设计,这样我们会做得更好一些。教学设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否,也对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帮

助。 对教师来说,做好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整体更好的把握教材,解读教材,把握章和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会让你知道在什么时候讲到什么程度,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会让学生对一个模块或一个单元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让学生能够知道本单元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以及与前边学过的章节和后续章节的联系。 对学生来说,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势在于打破了个别知识点之间的壁垒,不但关注如何让学习者掌握个别的知识点,同时也重视让学习者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加坚固的知识结构。 3.怎样才能做好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及分类 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教与学的行为进行设计,它是一个分析教与学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并在实施中加以评价和修改,使之达到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设计的四个原则:目标性原则;程序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教学目标由《数学课程标准》所决定。由学科课程目标到学段目标到单元、章节目标到课时目标,形成系统的教学目标序列。课的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 程序性原则:课的设计,必须依循学生的认识水平、认识过程,有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 曲线估算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 快捷、方便、准确。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 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 总传热量(单位:kW). 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 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 最高工作温度 最大工作压力 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 T1 = 热侧进口温度* A3 F7 y& G7 S+ Q T2 = 热侧出口温度3 s' _% s5 s. T" D0 q4 b t1 = 冷侧进口温度& L8 ~: |; B: t2 M2 w$ z t2= 冷侧出口温度 热负荷 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0 B N/ I" A+ m0 z' H9 ~ (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 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 式中 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Q/ p3 p: I4 ~0 N' I) W mh,m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Z: I9 b- h9 h" r3 P) {/ ^ Cph,C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6 L8 t6 b3 o& m/ n 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 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 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 算式为:& w3 v) j4 I4 R 一侧有相变化1 Y# e$ B6 c& z% C3 W- W* J 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 式中

板式换热器的优化选型

板式换热器的优化选型 1 平均温差△tm 从公式Q=K△tmA,△tm=1/A∫A(t1-t2)dA中可知,平均温差△tm是传热的驱动力,对于各种流动形式,如能求出平均温差,即板面两侧流体间温差对面积的平均值,就能计算出换热器的传热量。平均温差是一个较为直观的概念,也是评价板式换热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1.1 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 当换热器传热量为dQ,温度上升为dt时,则C=dQ/dt,将C定义为热容量,它表示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交换的热量,即dQ=K(th-tc)dA=K△tdA,两种流体产生的温度变化分别为 dth=-dQ/Ch,dtc=-dQ/Cc,d△t=d(th -tc)=dQ(1/Cc-1/Ch),则dA=[1/k(1/Cc-1/Ch)]· (d△t/△t),当从A=0积分至A=A0时,A0=[1/k(1/Cc-1/Ch)]·㏑[(tho-tci)/(thi-tco)],由于两种流体间交换的热量相等,即Q=Ch(thi-tho)=Cc (tco-tci),经简化后可知,Q=KA0{[(tho-tci)-(thi-tco)]/㏑ [(tho -tci)/(thi-tco)]},若△t1=thi-tco,△t2=tho-tci,则Q=KA0[(△t1-△t2)/㏑(△t1/△t2)]=KA0△tm,式中的△tm=(△t1-△t2)/㏑(△t1/△t2)。 顺流△tm=[(thi-tci)-(tho-tco)] /㏑[(thi-tci)/(tho -tci)] 逆流△tm=[(thi-tco)-(tho-tci)] /㏑[(thi-tco)/(tho -tci)] 对于各种流动型式,在相同的进口、出口温度条件下,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 当板式换热器入口和出口两流体的温差△t1和△t2之间的差不大时,可采用算术平均温差(△t1+△t2)/2,一般△t1/△t2小于1.5时,可采用,若△t/△t2为3时,则误差约为10%。 1.2 传热单元数法 在传热单元数法中引入一个无量纲参数NTU,称为传热单元数,它表示板式换热器的总热导(即换热器传热热阻的倒数)与流体热容量的比值 NTU=KA/MC,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材分析教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 材分析教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金清小学梁海鸿 一、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我们原来的老教材大致相通,可以先来看一下内容安排: 上面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2、教材的编写特点 (1)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本单元一些内容与前面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教材在编排这些内容时,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如小数的读、写,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初步认识小数时已学习过,这里只是小数的数位增加了,读、写方法没有变。因此,教材先

出示一些小数,如:53页;例2、例3,让学生试着读、写,在读、写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小数读、写的方法。 (2)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十进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如教科书第55页第4题“用手势比划下面的长度”,第57页第10题。

(3)、加强实践与生活的应用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教材单设一小节“生活中的小数”将生活中的小数、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其中,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还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编排,使学生体会到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4)、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 倍”“缩小……倍”的说法。 “扩大……倍”与“缩小……倍”在小学数学阶段约定俗成的理解是: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但是一些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数a扩大n倍,应是a+na倍,而不是na。也有人认为:“倍”只适用于数的扩大,不适用于数的缩小。考虑到上述问题以及与中学的衔接,教材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将“扩大……倍”“缩小……倍”修改为“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二、课时划分 本单元设想用14课时来完成。具体划分如下: 第一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P50~51、例1及练习九第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