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雄-青年人人际关系管理的逻辑

作者简介:邹光剑(1982-),男,贵州黄平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HuazhongNormalUniversityJournalofPostgraduates

第15卷第2期

Vol.15No.22008年6月June2008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感叹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甚至有人认为当今的社会

“谋事在管理,成事在人际”[1](p7)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青

年人生活满意、学习进步、事业有成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要建立和管理好人际关系这张网,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在更多的时候,大多数人只是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社会交际,对人际关系的维护和管理没有概念,不知道如何去经营和管理这张人际关系网。故本文欲做如下一种尝试:把人际关系看作一个管理项目来看待,运用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对人际关系这一项目进行运营、维护和管理,使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青年人美好生活和顺利发展的铺垫石。

一、人际关系中管理理念的引入

人际关系学是一种微观上的知识学科,管理学则更多的指向组织、群体,是一种中观和宏观的学科,社会学则兼有两者的特点,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三者的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必定有利于人际关系的理性认识和实践。

人际关系场域中的管理是所有管理子学科的一种,它把人际关系作为管理的对象,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对人际关系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调控。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展开,很少有这方面的论文与专著,仅有的一些只言片语也只在管理心理学和其他一些学科种偶尔一现,且强调和分析的立足点更多的在于个体心理而非管理。因此我们认为把人际关系作为管理的对象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利于推动管理学和人际关系学的发展,甚至可以在一定研究量和质的基础上催生人际关系管理学的诞生。

人际关系管理指的是运用管理学中的理论和实

务知识分析、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人际交往,运营和维护人际交往形成的人际网络,最终达到个体生活愉悦、工作顺利,并有效的预测和控制自己的人际交往方向。人际关系管理的主体是现实中的个人或者组织,客体是已经建立的、

正在建立的人际关系,而联系人际关系管理主体和客体的手段便是人际关系管理的行为,这三者构成了人际关系管理的三要素。

二、人际关系管理的理论基础

人际关系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人际关系学、管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我们认为以下理论应该成为人际关系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符号互动论。美国学者米德为其创始人,其主要的观点有:第一,他把个体看作是相互作用的分析单位,强调人类意义上符号和语言的重要作用,强调以交往者在人际关系中所担当的角色来估计他人的反应和行为。第二,他认为每个交往者都有一套符号系统。第三,他从心理特点出发,提出了交往的公式,刺激-符号的意义-反应,反应的理解以符号的意义为前提。自米德以后,符号互动理论分为以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和库恩为代表的以阿华学派,以戈夫曼为代表的剧作派,但是他们都强调符号语言在交往中的作用,强调对他人行为的预测,要求人们按照自己担任的角色行事并注重行为的反馈。但他们都把社会关系简单的归结为符号,过分夸大了外部行为的影响,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场合交往论。它建立在A.W.Comb等学者的有关理论基础上。他们认为:1.交往中的个体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交往者怎样认识自己面对的交往情景,其次是交往者怎样认识自己的交往行为。2.强

青年人人际关系管理的逻辑

邹光剑,

李亚雄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本文试图运用管理学、社会学和人际关系学的理论探讨青年人人际关系在管理上的逻辑和

实践。在对人际关系相关理论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场景切入的管理,人际交往中的管理,人际关系网络的维护和管理三个方面探讨了年青人人际关系管理的逻辑,最后得出年轻人怎样管理其人际关系的实务。

关键词:人际关系;理论逻辑;管理实践中国分类号:C93-05

文献标识码:A

调特定的情景和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由此推演特定情况下的行动。

(三)自我呈现论。是戈夫曼的主要研究成果,其观点如下:1.每一个交往者都面对着把自己向他人呈现的问题,试图在社会情景中保持适当的印象,以求得肯定的评价。2.自我呈现更关注的是希望对方提出相应行为,以便于他的判断和决策。3.人们在交往中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4.这个理论笼罩着一种谋划的气氛,仅仅认为交往是为了谋求对方的报答,实现交往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置他人的利益于不顾,这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表现。

(四)社会交换理论。主要以霍曼斯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1.人际交往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直接的随即发生的一种交换活动,不仅包括物质交换,而且包括情感等非物质的交换。2.各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者的报酬与代价。3.人际关系存在一种分配上的公平原则,这是与他人交往活动的心里体验,交往的各方都希望得到的利益与付出的代价成正比。这个理论把人们之间的复杂关系简化为赤裸裸的交换关系,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关系,以及无私的奉献行为,贬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五)T组理论。以勒温为代表,其主要观点如下:1.交往中的人是按照角色来行事的,只是大部分认没有感觉到罢了。2.交往的动机与目的对交往者而言是不为人知的,埋藏在我们的无意识之中。3.应该使交往双方藏于内心的感情表面化,让双方的情感在交往的过程中自然流露,并不断形成情感交流,引起情感的共鸣,形成好感,达到默契。4.广泛选取不同背景的释本,观察行为过程与反馈,同时创造一种紧张的情绪气氛,强调个人和组织变化的价值。

三、人际关系管理的逻辑分析

在对人际关系管理的行为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人际关系和人际关系网络形成的路径。一般而言,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人际沟通所形成的具有情感联系的纽带,多个人际关系在以自己为中心形成的网络,我们称这样的网络叫人际关系网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是以如下的路径展开人际交往,从而形成人际关系网络。

图一人际关系管理的逻辑图

这样的路径要求我们在对人际关系进行管理时,要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一)场景切入的管理

无论人际关系管理的主体是有意识的或者无意识的切入人际交往的场域,这种对陌生人人际关系的拓展都会遭到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打击和失意,但是如果在这样一种场景中,我们进行有意识的自我管理[2](p83),那么可以大大提高我们人际交往的成功率。

一种情况是在有意识参与的场域中,人际关系管理的主体要明白自己要交往的对象,并且明白自己交往要达成的目的,因此在这样的场域中人际关系管理的关键在于:1、认真了解交往对象的基本情况,如家庭背景,学历,工作,性格特征等,越详细越好;2、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找出自己与交往对象能产生情感交融和情感共鸣的地方;3在“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平衡下,设定出自己的行为计划;4、预测和设定彼此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并进行适度的心理调节。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管理,从而使人际关系管理主体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主动地位。

另一种情况是对无意识的人际关系管理。所谓无意识的人际交往指主体事先不知道、不清楚,或者偶尔闯入交往场景中,从而进行的人际交往,这样的交往往往缺乏对交往对象的了解,没有交往的心理准备,因而常常导致交往的被动局面。因此要改变“突现者”的被动地位,人际关系管理的主体就必须事先知道一些无意识场域人际关系管理的基本知识:1、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性格和交往能力,这是在任何无意识场域中,开始交往的前提,如果自己是一个外向的且交往能力相对比较高的人,那么在无意识场域中就可以很好的利于适当的话题,切入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自己是一个内向且交往能力相对有限的人,面带微笑,先在一旁坐下或站立,先看清楚场景,然后再确信自己是否需要参与交往;2、分析场景,在确定加入交往后,就需要把握场景的感情基调。场景的分析包括对场景中物的认识,人的感知(如品味、地位、素质等),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场景感情基调的把握,从而确定自己的切入和交往的方式[3](p216)。

(二)人际交往中的管理

在第一阶段的有效认知,有效管理的基础上,人际关系管理的主体进入了人际交往的行为管理之中。行为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交往过程中主体和客体互动行为的管理。当主体确定要进入交往场域时,首先面临的管理问题是印象的整饰问题。所谓印象整饰就是指根据场景中的人、物和气氛来行塑自己的外形和展现场景中所需要的素质和表现[4](p84)。它包括有意识的衣着选择,场景中的语言、语气、语调的选择和运用,隐饰和展现合适的体态动作。

其次是对交往过程的管理:1、交流中的语言管理。语言包括了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两者的合理搭配是促成人际吸引的基础,因此要注意语言的选择、语调的运用和适当的身体语言的配合;2、对交流进程的控制。无论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交往场景,交流都要有的放矢,如果交流过程中离题太远,甚至完全脱离主题,人际关系管理的主体应该通过巧妙的语言或者适宜的动作使话题重新回归主题。

再次是对第一印象的管理。第一印象又称为初次印象,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第一次见面后彼此留给对方的形象,第一印象的获取主要通过对方的表情、姿态、外貌、年龄和谈吐等方面综合判断而形成,这种印象对个人的认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往往成为是否交往和以后交往的基础,并且难以改变。因此对第一印象的管理包括:1、适度表现自己的才华,才华的展现可以为自己在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加分不少。在与对方交流的过程中,对对方比较感兴趣或者对方需要的才能和品质表现出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2、管理好双方传达的信息,并及时的给予肯定的,及时的反馈。人际交往是双方的互动,因此交往双方都应积极储存、分析对方传达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给予信息相应的回应。记住在传达信息时,要把握好肯定和否定信息的传递先后顺序,科学研究表明,先传递积极肯定的信息往往能形成正面的印象,而消极否定的信息往往形成负面的印象;3、初次交谈,切记要热情。在形成对他人第一印象时,个人好恶评价最为重要。C?E?奥斯古德等人采用语义差别法对个人的好恶评估作了最早的研究,结果表明:好恶评价是第一印象形成的重要依据,在好恶评价中,对热情和冷淡的评价又是形成对他人印象的关键因素。因此如果想给别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你就必须表现出你的热情来![5](三)人际关系网络的维护和管理

人际关系网络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以人际关系管理主体为核心的情感纽带往,它是一种成熟的双向或者多为的稳定关系。在中国,个体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网包括了同学关系网、同事关系网、朋友关系网和亲戚关系网等,其中亲戚关系网和同学关系网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关系的网络世界中,在这张关系网络中,它提够给我们情感支撑,物质支持,信息交流和成功机会等生活中的必需品和稀有品。那么怎么维护和管理这张重要的人际关系网络呢?

首先,开列出自己的人际关系清单。开列人际关系清单的目的是使自己更加清楚自己要沟通、维护和管理的范围和对象,以便全面的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保持和加深已有的人际关系网络,并动态的对其中的重点和非重点关系进行梳理和管理。其方法是找出一支笔和纸来,在白纸的中间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以你的名字为圆心,取不同的半径画圆,最后把与自己关系亲密的,认为重要的人或者组织的名字写在内圈,把关系次一点的,不是那么重要的放在中圈,把正在建立的或者不重要的放在外圈,从而形成自己人际关系的圈层清单。

其次,在管理时,把重点放在内圈层,当然也要投入必要的精力去经营其它圈层的人际关系。对内圈层的管理也要明确每一个关系在地位和亲密度坐标的位置,要有区别地加以管理和对待。

再次,制定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关系网络维护计划。主要是按照圈层清单,按由内到外的顺序安排好定期的和随机的平日问候、信息交流、节假日相互拜访等活动,并严格按照计划实行。在这里我们常出现的问题是制定了自己的计划,却总是忘记或者以种种借口不去实施。

第四,对不同的圈层关系进行反思和监督。没有反思的个人是不可能有进步的,同样没有监督的存在,一切计划就会浮于形式。对人际关系网络的反思与监督要求我们:一是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关系网的维护和开拓工作,另一方面是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管理过程进行总结,找出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管理和维护铺路。这里可以采用日记法,图表分析法等。

四、结束语

这是一个新的尝试——

—把人际关系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嫁接,我渴望这样的嫁接能生长出一棵茁壮的人际管理大树。人际关系在中国这样一个“既非社会本位,又非个人本位,而是关系本位的社会”[6](p18),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做好人际关系的管理不仅对个人的生活、成长、工作具有重要的帮助意义,并且对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如果本文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的话,我希望的是,它能够给你一些有关怎么管理你的人际关系的理念,并且在你的现实生活中萌生和执行这样的理念。同时,切记,管理好你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深刻的反思和行动过程。

参考文献

[1]曾仕强.圆通的人际关系管理[M].上海:东方音像电子出版社,2007.

[2]C?库利.人性与社会秩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3]孙键,纪建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4]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季颖.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策略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3):23.

[6]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下转第170页)

TheManagementLogicofYoungPeople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

ZHONGGuang-jian,LIYa-xiong

(CollegeofSociology,Huazhong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Abstract:ThispaperattemptstousethetheoriesofManagement,SociologyandInterpersonalrelationsshipstudiestostudythelogicandpracticetheyoungpeoplemanagetheir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s.Onthebasisofliteraturereviewabouttheoryofinterpersonalrelation,thepaperanalysesthreedimensionsofyoungpeople's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asfollows:themanagementofenteringscenes,themanagementof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andthemanagementandmaintenanceofinterpersonalnetwork.Finallythepaperdrawsouthowyoungpeoplemanagetheirrelationships.

Keywords: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theoreticallogic;managementpractices

指导教师

李亚雄

责任编辑

涂阳军

(上接第161页)

[7]TasicI,MilojkovicM,Sunder-PlassmannR.etal.TheassociationofPC-1(ENPP1)K121Qpolymorphismwithmetabolicsyndromein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J].ClinChimActa,2007,377:237-242.

[8]WeedonMN,ShieldsB,HitmanG.etal.NoevidenceofassociationofENPP1variantswithtype2diabetesorobesityinastudyof8,089U.K.Caucasians[J].Diabetes,2006,55:3175-3179.

[9]LyonHN,FlorezJC,BersaglieriT.etal.CommonvariantsintheENPP1genearenotreproduciblyassociatedwithdiabetesorobesity[J].Diabetes,2006,55:3180-3184.

[10]KeshavarzP,InoueH,SakamotoY.etal.Noevidencefor

associationoftheENPP1(PC-1)K121Qvariantwithriskoftype2diabetesinaJapanesepopulation[J].JHumGenet,2006,51:559-566.

[11]AbateN,ChandaliaM,SatijaP.etal.ENPP1/PC-1K121Q

polymorphismandgeneticsusceptibilitytotype2diabetes[J].Diabetes,2005,54:1207-1213.

[12]BochenskiJ,PlachaG,WanicK.Newpolymorphismof

ENPP1(PC-1)isassociatedwithincreasedriskoftype2diabetesamongobeseindividuals[J].Diabetes,2006,55:2626-2630.

AssociationStudybetweenENPP1GeneK121QPolymorphism

andType2Diabetes

PENGChan1,HUANGQing-yang1n ,HUANGHan-tao2

(1CollegeofLifeSciences,Huazhong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2YilingHospitalofYichang,Yichang,443100,China)

Abstract:Toinvestig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K121Qvariantsofpyrophosphatase/phosphodiesterase1(ENPP1)geneand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inHubeiHanpopula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methodwasusedtogenotype322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and188controlsforENPP1K121Qpolymorphism.Clinicalcharacterisiticswerealsodetermined.

X2andLogisticregressionwereemployedtotesttheassociationbetweenthepolymorphismofENPP1K121Qallelesandtype2diabetesmellitus.ConclusionIntheHannationalityofHuBei,ENPP1isasusceptiblegeneoftype2diabetesmellitus,TheXQgenotypeandQallelemightbeanhigherriskfactorofT2DMamongChineseHanpopulation.

Keywords:ENPP1gene;type2diabetes;polymorphism

指导教师

黄青阳

责任编辑

孙忠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