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双导师培养模式探究——以五邑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为例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8年2月

第8期Feb.2018

NO.8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双导师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以课程为主,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育模式,

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及对学位论文的双重指导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期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双师型”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126-02

收稿日期:2017-07-27

基金项目:2014年五邑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YJS-JGXM-14-05)

作者简介:张昕(1965-),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工学博士,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通信技术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一、

引言美国高等院校开展工程研究生教育,

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培训模式,

为美国的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程应用人才,

促进了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大学提出

“回归工程”的概念,一些大学发展、改进或扩大项目总体规划,

工程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出现了多种模式,

显示出不同的生产规格,深受各行业的欢迎。美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

中具有“五年本硕贯通制”

、“单独设置一年制”、“远程教育三年制”、“M.Eng /MBA 双学位制”等四种人才培养模式,从招生、学制、课程、学分要求等方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这一中心,在工程硕士学位教育的改革与培养模式完善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自2010年起开始招收和

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研究生,

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信号与

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同时拥有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研究以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

结合五邑大学服务珠三角及广东省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提出并实施“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及对学位论文方面

的改革,探索了实践培养工作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

供了参考与借鉴。

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扩招,

部分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已经存在有心无力的现象,

部分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包括生活、

学习、科研工作、论文选题和学生自身素养等方面不够了解。随着全日制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增加,

导师更应注重其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的异同点。大部分校内导师都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普遍在工程实践应用方面的能力弱于企业的工程师。故而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可以采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的方法,

在提高研究生理论素养的同时,

注重于实践的结合。针对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性学位教育的实际情况,根据调查研究存在的主

要问题如下:(1)课程设置与学术型重叠过多,

应用性特色不明显,理论课程与实践比例失调;(2)教学内容

陈旧,前瞻性知识过少,与企业现实需求脱节;(3)实

践环节中,主要是单一技能练习,

跨学科融合性训练不足;

(4)研究生导师尤其是年轻导师本身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偏重基础理论研究和论文发表,

对工程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5)专业学位论文标准不清晰,简

单复制学术型论文模式,缺少实践应用性选题;(6)校

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的规模有待扩大,

合作的深度不够。三、双导师分工合作共同指导

采用“双师型”的培养模式,首先要做到双导师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共同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1.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导师和教学师资的工程背景和质量是提高专业学位工程实践能

力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素质,

必须加强对“教师工程师”双师培训队伍的建设。我们要

张昕,黄文敏,

石军霞(五邑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江门

529020)

——

—以五邑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为例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