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

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
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

大班数学:《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活动名称: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

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礼物盒、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块若干、由积木搭成的蛋糕。

用手工纸剪成六张正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的大小与正方

体积木的面一样大)、

用手工纸剪成六张长方形卡片、(长方形卡片的大小分别

与厂房体积木的每个面一样大)固体胶、笔、小熊玩具

活动重点:

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活动难点:

区分正方体、长方体的外形特征。

一、导入活动

1、Hello!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的朋友,他就是小

熊,今天是小熊的的生日,我们小朋友一起来为他过生日

好吗?对了,老师准备送礼物给他,老师这有两种不同的

礼物盒。

2、先来认识一种,小朋友看这个盒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3、比较这几个面是否一样大?

4、那我们数数他有几个面,并标上数字。

5、小结。有六个面,六个面都是是正方形并且是一样大的这就

是正方体。

6、认识另外种礼物盒,小朋友看这个盒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7、有几个长方形、他们是一样大的吗?比较这几个面是否一样

大?有几个正方形?在观察他们是否一样大?那我们来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并标上数字。

小结:有四个面是一样大的长方形,两个面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的叫长方体。。

8、出示牙膏盒、酸奶盒,让小朋友来观察并告诉幼儿这也叫长

方体,我们在下一节活动中来比较这两种长方体的特征。二、幼儿分组操作:装饰礼物盒

第一组:进行粘贴

第二组:进行标数字

请幼儿将装饰好的礼物盒进行分类。

三、吃蛋糕

1、唱生日歌

2、分蛋糕,并请个别幼儿讲一讲自己拿的是什么体的蛋糕。

(完整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的面积相等。有()条棱,()的棱的长度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的面积都相等,有()条棱,它们的长度() 3、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 =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5、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a、b、h,那么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二、判断: 1、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 三.看图,并填空单位:厘米 1、 5 3 3 (1)这个长方体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 (2)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厘米。 (3)棱长总和是()厘米。(4)上下两个面是()形。 2、 5 (1)这是一个()体(2)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 (3)棱长之和是()厘米(4)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三、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2、用72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3、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4、有一根长52厘米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接成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多少厘米的长方体? 5、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4厘米,求正方体的棱长。 6、用一根铁丝刚好焊成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焊成一个长10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它的高应该是多少厘米? 7、一个面的面积是36平方米的正方体,它所有的棱长的和是多少厘米? 8、一个长方体的水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占地多少平方米? 9、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8厘米,最大的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最小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0、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和高都是8厘米,这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后面呢?下面呢?(请画出长方体立体草图,标出相应数据后再计算)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一年级学生 2.学科:数学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各种形状的积木,信封(里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预习课本16~18页。 二、设计理念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思维的火花。“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生活数学的观念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积极引导学生以生活经验来充实和丰富数学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新课标》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从活动中感受到数学,让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 三、教学课题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形体的面画图形的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正确辨认几种图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初步感受形与形、形与体之间的联系。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设计画图形、围图形、拼图形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动手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感知“形”与“体”的联系。 【教学难点】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信封(里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录音,钉子板。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百度搜索】 https://www.360docs.net/doc/1c156446.html,/p?word=%D0%A1%D0%A1%B7%DB%CB%A2%BD%B3&pos=4&s= 3 1.师:小朋友们,知道它是谁吗? 【百度搜索】 https://www.360docs.net/doc/1c156446.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 6%E6%CB%BC%C3%EE%CF%EB%CF%B2%D1%F2%D1%F2&in=27037&cl=2&lm=-1&st=&pn=0 &rn=1&di=88083969975&ln=899&fr=&fm=rs10&fmq=1136071201125_R&ic=&s=&se =&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 今天能干的喜羊羊要给我们表演精彩的魔术。 【百度搜索】 https://www.360docs.net/doc/1c156446.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 =%BB%FD%C4%BE%B7%BF%D7%D3&in=19075&cl=2&lm=-1&st=&pn=11&rn=1&di=11175 0085815&ln=1932&fr=&fm=&fmq=1331792683912_R&ic=&s=&se=&sme=0&tab=&wid th=&height=&face=&is=&istype=#pn12&-1&di45889171560&o 【百度搜索】 https://www.360docs.net/doc/1c156446.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 =%BB%FD%C4%BE%C8%CB&in=32337&cl=2&lm=-1&st=-1&pn=10&rn=1&di=762321132

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16-18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操作的活动中,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感受形与体、形与形之间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3.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发展空间观念。 4.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树立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主动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中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积木、水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08年5月21日,我参加了我校的“红花绿叶赛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的基础上,教学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对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操作的活动中,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通过实践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感受形与体、形与形之间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发展空间观念。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树立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主动与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难点是在方格纸中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有一点不准确。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节课只能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而我在制定时却表述的是“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总的来说,本次教学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纵观整节课,我认为做的较好的有:1.从实际生活中,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亲切。2.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考虑学生认知的程度由易到难,层层递进。3.在教学过程中,对突发事件有意识去处理。 做的不好的有:1.设问不准确,引导时指向不明确,追问不够。2.有序观察不够,教学资源的使用上充分。3.引导学生对图形的想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设计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设计者】郑州航空港区第十六小学王永胜 【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景和实物认识长方体。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首先呈现四幅情景图,图中分别有长城、高楼大厦、冰箱、柜子、电视机纸箱。这些情景都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如,垒长城的砖是长方体,电视机纸箱是正方体等等。教材把这些物体都用红色箭头标示出来,由此引出长方体,让学生了解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材通过例1,从身边实物开始观察,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观察认识长方体。在此基础上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一些直观的认识。 教材通过例2,教师指导学生用小棒做长方体,认识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1)一年级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可以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2)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能简单归纳出几何图形的特征。 2、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 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3、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出现的困难: 学生空间观念较差,观察立体图形有困难。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评价任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学生说) 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新授 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 (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学生说)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顶点) (课件出示)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 (学生读要求) 现在每排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教师板书) 好、停,哪个组派一名同学来汇报长方体的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汇报的真棒!你们同意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吗?同意的请举手。看来其他小组也和他们的讨论结果一样。(不同意的小组请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六个面。 你怎么知道是六个面,用的什么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10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几何特征还是第一次。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探索图形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数学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宽、高的价值,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确定研究视角 1.引入:出示长方体直观图,并在长方体上剥离一个长方形。 2.谈话: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3.过渡:研究长方形时我们研究了它的边和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引出:面、棱、顶点

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研究方法的迁移和积累至关重要,通过唤醒学生研究二维平面图形的研究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三维立体图形的研究视角。】 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发现长方体“面”的特征 (1)借助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长方体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四人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方法,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相对的两个面为正方形时,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发现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 (1)同桌两人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边操作边思考: ①支架点需要几个?为什么? ②小棒选几种?每种几根?为什么? (2)集体汇报:搭成功的小组介绍成功经验,没搭成功的说说失败的原因,在搭的过程中感悟到了长方体棱有什么特征? (3)小结:通过搭一搭,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共有12条棱,将12条棱按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可分成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出示长方体直观图,想象看不见的三条棱在哪儿? ②想一想,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追问: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 ③相机教学:长方体相较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变化长方体摆放方向,请学生指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变化长、宽、高,感受长方体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机械记忆,通过想象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确定原来长方体的样子和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长、宽、高的价值,即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4教案 苏教版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底面的观察,及摸一摸、画一画等体验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现实有趣的学习情境中,经历“面”从“体”上剥离下来的过程,提高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识别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难点 理解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水彩笔、纸张、橡皮泥、印泥等工具,钉子板,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作好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愿意到王老师家去做客吗?那今天先参观一下我的家,这是我家的儿童房。 (课件演示儿童房,最后定格在第16页例题中积木搭成的物体) 2.提问: (1)看一看,搭的是什么?

(2)仔细观察,用到了哪些积木,你能把这些积木按形状分一分吗? 教师呈现用积木搭成的实物,指定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分一分。分完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种形状的名称。(三棱柱不要求说出名称,只要能区分开来就行) 3.小结:这些积木按形状可以分成四类。下面一起来重点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引导: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木。请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先看一看、摸一摸它的表面,再跟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积木,摸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主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交流:让学生拿着积木,先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一说感受。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的面长长的、平平的;正方体的面方方的、平平的;圆柱的底面圆圆的、平平的,侧面是弯弯的。 2.谈话: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平平的面画下来呢?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白纸、橡皮泥和印泥等工具。请小朋友先在小组内议一议,用什么方法画下这些面,再分工画一画。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学生在画图形时,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或圆柱的底面放在纸上,沿着它的边画下来,得到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2)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或圆柱的底面用力按在橡皮泥上,在橡皮泥上留下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3)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或圆柱的底面先在印泥上沾一下,然后印在纸上,得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

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反思范文

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反思范文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反思范文 在教学这一课时后,我对教学预设和课堂教学实际生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我的教学预设是: 1、通过“摸”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让学生亲身体验体会平面和曲面。 2、通过“画”表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体会“面”是从“体”上剥离出来的。 3、通过“找”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进一步识别新认识的图形,体会“形”和“体”紧密联系。 4、通过“找”图中、教室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培养学生识别图形的能力,同时体会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5、通过“围”图形,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区别。

6、通过“数”图形,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7、通过再次用长方体、正方体“拼”图形,加深对“体”表面的认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总之,是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感受形与体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比较理想的,能基本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环节: (一)是学生在“摸”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时,能够一下子体会“平”的和“弯曲”的面的不同,因为在设计问题时,注意了有目的性地问,如“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弯曲的?”而不是问:“这个面是什么感觉?”以免学生的思考、回答没有方向性。 (二)是在长方体上“找”长方形时,长方体保持不动,学生能根据方位说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因为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如果长方体转动,就很难数清一共有几个长方形了。

(三)在“找”图中、教室中的长方形时,学生能发现“隐藏”的图形,如:书签中的小孔是圆的,手绢中有许多正方形的图案;能发现教室前面墙上的国旗是长方形的,教室门上的锁眼是圆,田字格是正方形的。。。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当然,这是在共同研究了其他老师的教学,发现问题后加以改进的,我觉得这种“一课多上”形式非常好,能使教师通过共同的讨论发现问题,并研究怎样解决问题,对提高教学水平有有很大的帮助。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是通过“围”图形,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区别时,有同学在钉子板上围出了个多边形,说围出了圆。看上去挺像圆的,这时,不应教师告诉学生这不是圆,应利用实物投影仪把那个多边形放大,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个图形的边是直的,所以不是圆。除了在钉子板上围图形,还可以提供小棒“搭一搭”,通过更多的动手实践方式使学生加深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区别。相信通过自己动手搭图形,学生可以体验到用四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搭成正方形,用两根长的两根短的小棒可以搭成长方形,搭不成圆。 (二)由于语言不够精简,课堂节奏调控不当,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导致再次用长方体、正方体“画”图形,加深对“体”表

科学《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数学)

活动内容:科学《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数学)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感知其主要特征。 2.能比较并表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点。 3.能找出与正方体、长方体相似的物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 材料准备:(1)幼儿每人两块积木(一块正方体积木、一块长方体积木)。(2)每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各一张(正方形的纸与正方体积木的一个面一样大,长方形的纸与长方体积木的一个面一样大)、剪刀、胶棒。 材料配套:数字资源《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复习、巩固正方形与长方形。 播放数字资源《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第2页,引导幼儿分辨哪个是正方形、哪个是长方形,说一说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二、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正方体、长方体的主要特征。 1.提供给幼儿人手两块积木(一块正方体、一块长方体)、一张正方形的纸、一张长方形的纸,引导幼儿使用正方形的纸与正方体积木的每个面重叠比较,使用长方形的纸与长方体积木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发现正方体、长方体积木的特征,并记录。 引导语:每个小朋友有两块积木、一张正方形的纸和一张长方形的纸,你们比一比,数一数,每块积木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几个面一样大吗?最后,把你们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比较长方体积木。 3.分享交流。 教师出示正方体积木并提间:这块积木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一样大吗?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表回答,如: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一样大。 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用同样的方法交流长方体的特征。 小结: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 三、引导幼儿找一找像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物品。 引导语:请你们找一找活动室里和幼儿园里哪些物品像正方体、哪些物品像长方体? 小结:瞧,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像正方体或者长方体,请你们回家再去找一找还有哪些像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物品,用笔画下来;想一想这些物品的形状为什么设计成正方体或长方体,这样设计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在数学区引导幼儿用硬纸制作正方体,长方体,并会试将几个正方体变成个长方体。 家国共育:以励幼儿在生话中继线寻找像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物品,用笔画下来。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底面的观察,及摸一摸、画一画等体验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多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现实风趣的学习情境中,经历“面”从“体”上剥离下来的过程,提高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3、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撤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水彩笔、纸张,钉子板,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若干。 预习作业: 1.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 2.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情调查 1.通过预习,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

2.说一说在预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今天要学习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可以掌握学生预习的效果如何,在下面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教学,使课堂更有用,学生会的不教,要教不懂的。】 二、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一)搭一搭 (1)看一看,搭的是什么? (2)仔细观察,用到了哪些积木,你能把这些积木按形状分一分吗?分完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种形状的名称。(三棱柱不要求说出名称,只要能区分开来就行) 小结:这些积木按形状可以分成四类。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是一种直观的认识,是基于已有生活经验基础的感知并形成初步表象的过程。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学生而言,正确地区分“体”与“面”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先让学生说说一些物体的形状,既唤醒已有的认知经验,又为学生感受“体”与“面”的联系提供素材。】 学习引导(二)摸一摸,画一画 1.引导:你们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木中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先看一看、摸一摸它的表面,再跟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积木,摸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主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2.谈话:刚才我们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面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小朋友先在小组内议一议,用什么方法画下这些面,再分工画一画。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练习题(二) 一、填空 1、一个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里最多有( )个正方形,最多有( )个面完全相同,最多有( )条棱的长度相等。 2、因为正方体的长、宽、高都( ),所以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a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一个火柴盒的外匣和內匣一共有( )个面。 4、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 、b 、h ,那么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 5、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8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最大的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最小的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如右图(单位: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 高是( )厘米,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和是 ( )厘米,棱长总和是( )厘米,它的占地面积是( )平方厘米。 7、如右图(单位:厘米) 这是个( )体,它的棱长是( )厘米,棱长和是( ) 厘米,每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判断 1、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 ) 2、在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度相等的最少有4条 。 ( ) 3、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 ( ) 4、如果一个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则其它的四个面的面积一定相等。 ( ) 5、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 6、长方体的长、宽、高一定都不相等。 ( ) 三、解决问题 5

1、如图(单位:厘米) (1)这个鞋盒的上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 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面? (2)它的左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面? (3)哪个面的长是36厘米,宽是10厘米? 2、用72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框架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3、用丝带捆扎一个长25cm 、宽20cm 、8cm 的长方体 礼品盒(如有图)。接头处的丝带长40cm ,捆扎这个盒子 至少需要多长的丝带? 4、有一根长52厘米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接成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这个框架的高是多少厘米? 5、用一根铁丝恰好可以焊接成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若这根铁丝也恰好能焊接成一个正方体框架,则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36 28 10

一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一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图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都能看到物体的面。学生在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等形体的积木来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和圆的表象。根据这些相同的画面画出图形,给出名称,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就蕴含了面与体的关系,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三种平面图形。这样安排,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几种最常见的平面图形,没有深入研究这些图形的特征。但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安排了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围出的图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位置。还有用一块长方

体积木可以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等。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和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设想 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课题实验研究,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路搭桥,是让学生真正在探索中发展。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的全过程。具体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索活动: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形”与“体”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发展其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大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一张,小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数张。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一个,钉子板,每个四人小组一张吹塑纸,印泥(有需要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吧!今天第三只小猪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更漂亮的房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房子)

师:小猪的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起来的?你会分分类吗? (学生把积木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类)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1、自主操作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学具袋里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跟旁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感觉到的,看到的。 生1:我拿的是长方体,这个面是长长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2:我拿的是正方体,它的面都是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3:我拿的是圆柱,(手指圆柱底面)这里是圆的,摸起来平平的;(手指侧面)这里摸起来弯弯的。 师:大家刚才看到的这些面都在物体上,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它们记在纸上呢? 生:(考虑后回答)有! 师:请小朋友先独立想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最后用你们准备的工具试一试,比一比,哪个小组办法多。 (学生开始活动,每组学生把记下的面贴在吹塑纸上,展示在大黑板上) 师: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一种办法,注意听仔细,说过的办法就不再说了。 生1:我们是把长方体放在纸上,照样子剪下来。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教案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资源: 情境图、小组准备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

方体和正方体的长认识 1.填空题。 ⑴长方体有()个面,都是()形(其中可能有一个或两个相对的面是相同的() 形,相对的面面积()。 ⑵长方体有()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 ⑶长方体有()个顶点。 ⑷正方体有()个面,都是()形,它们的面积()。 ⑸正方体有()条棱,它们的长度()。 ⑹正方体有()个顶点。 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是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⑻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用下图表示出来。 2.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⑴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面、12条棱、6个顶点。() ⑵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⑶一个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⑷一张长方形的纸是一个长方体。() ⑸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立方体。() ⑹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3.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 ⑴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A.20 B.40 C.60 D.80 ⑵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 A.48 B.64 C.32 D.96 ⑶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a厘米,它的棱长是()厘米。 A.6a B. C. D.12a ⑷一个长方体的长是4厘米,宽是3.5厘米,高是1.5厘米,它的底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6 B.14 C.5.25 D.21 4.解决问题 ⑴一个长方体棱长的和是36厘米,它的长和宽都是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厘 米? ⑵把一个长2分米,宽1分米,高1分米的长方体,切割成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分米?它的底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⑶下面是几块硬纸,每一块硬纸按着虚线折叠,哪一块能围成一个正方体?

认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设计 江苏省泰兴市鼓楼小学曹娟 (原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页的内容,第41~42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都能看到物体的面。学生在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等形体的积木来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和圆的表象。根据这些相同的画面画出图形,给出名称,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就蕴含了面与体的关系,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三种平面图形。这样安排,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几种最常见的平面图形,没有深入研究这些图形的特征。但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安排了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围出的图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位置。还有用一块长方体积木可以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等。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和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设计思路: “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课题实验研究,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路搭桥,是让学生真正在探索中发展。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听课笔记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听课笔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听课笔记 一、启发谈话,激趣引入 同学们,最近你们发现的城市有哪些变化呢在城市里为什么要建这么多高楼大厦呢如果建平房,会怎么样? 老师带来一件衣服,谁想试一试(点名让一胖一瘦上来)问:同样一件衣服,为什么有的宽松,有的紧(因为他们体型不一样,也就是占的空间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空间有关的内容。板书课题:体积 二、学习“体积”、“体积单位”的概念 1、出示大、小苹果,问:哪只苹果占的空间大你能从自己的身边选两件物体,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2、出示差不多大的土豆和一个长方体石块,你知道它们哪个大吗那你有什么办法? 演示书上的实验,得出:土豆占的空间小,石块占的空间大。 3、师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

积。土豆和石块相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4、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到什么呢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同学们自学14页中间部分。 5、学生汇报 (1)常用的体积单位 (2)拿出课前做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说说哪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3)立方米是怎么规定的老师用3根1米长的木条搭成一个互相垂直的架子,放在墙角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跟1立方米差不多大。 6、摆一摆:用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下图中不同形状的模型,你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见教材) 得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三、自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 1、猜一猜: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跟什么可能有关? 2、实践:拼摆长方体,四人一组,用不少于16块小正方体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