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第十二章《第一节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苏教版生物第十二章《第一节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作者:杨华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二十五中学 广西柳州 545005

刊名: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英文刊名:Science Fans

年,卷(期):2013(2)

引用本文格式:杨华苏教版生物第十二章《第一节激素调节》教学设计[期刊论文]-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3(2)

苏教初中生物八上《生命的诞生》教案

生命的诞生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3、说出米勒实验及其说明的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描述米勒的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培养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通过归纳生命起源的顺序,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归纳生命起源的进化顺序的过程,逐步形成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 变的辩证观点。 2、通过举例说出我国探索生命起源所取得的成就,培养爱国主义。 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单元章节的要求、教学的任务制定教学重点为: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教学难点: 依据学生情况知识与技能,从同学们熟悉内容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延伸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难点为:描述米勒的设计原理及结果。 教学方法:资料收集、调查法、讨论交流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命起源的过程有难度,用视频资料和动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延伸了教学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资料和有关化学进化的过程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出示大量的图片,看看我们可爱的朋友

当我们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的时候,当我们在森林,草原和田间漫步的时候,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异和浩瀚。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万类霜天竞自由。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种类繁多的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呢?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二)、新课教学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 1.神创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由上帝设计创造的。 2.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物质可随时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迅速产生出来(如:腐肉生 蛆)。 3.宇宙发生说:认为生命来自其他星球,某些微生物的孢子可以附着在星际尘埃颗粒上而到达地球,从而使地球具有初始的生命。 4.化学进化说:生命在历史早期特殊环境中,由非生命物质经历长期的化学进化过程而产生的。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分析这四种假说,说说你同意哪种说法,看看哪一种假说发生的可能性最大? 学生活动:自由发表看法,经过议论,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化学进化说。其他三种说法都不成立。 教师小结:地球生命的诞生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之一,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大部分学者还是同意“化学进化说”。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40亿年前的地球状况,并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思考题。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了解原始地球的状况。 思考题(课件): 1.地球产生的年代? 2.原始地球的状况如何? 3.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一个很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炙日炎炎、火山喷发、熔岩横溢、电闪雷鸣、烟尘滚滚。原始大气中只有甲烷、二氧化碳、氨、水蒸气、硫化氢等简单物质。于是,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便开始了。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课件展示:思考题 1.米勒实验提出的问题? 2.米勒实验提出的假设? 3.米勒采用了什么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 4.米勒在实验中输入什么气体? 5.实验的结果产生了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上述问题。教师点评并予以指导。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米勒实验的flash动画 思考与讨论 1.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米勒的实验引起同行的注意?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 第8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第1课时) 教学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 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 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王琨2011/10/17 16:20:31彭阳县第二中学200 题目:第21章第2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彭阳县第二中学 姓名:董霞 第21章遗传信息的延续性 彭阳县二中生物组董霞 第2节生物的变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全班同学间个体差异的比较活动,使学生对变异现象有初步认识。 2)知道变异有能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3)初步了解变异的意义。 4)初步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生物变异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生物变异的意义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念。 2)通过学习“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变异的类型及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2、难点:能遗传的变异。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调查法、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言: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讨论学习。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又叫做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引出课题,补充介绍: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新课: (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 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提问:1、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 2、根据这些现象分析什么叫做变异?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教师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总结: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但是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与祖先一样。后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主要特点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所以,我们所说的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变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小猫与大猫的样子有所不同,但是小猫仍旧是猫,并没有变为其他生物。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 (二)变异的原因 1.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我们观察到的变异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的。 教师提问: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不同的田里,小麦的麦穗有大穗、小穗,产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证明这些差异是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将大穗和小穗上的种子收获后分别种到田里,它们的后代会如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组织讨论、汇总结果,全班达成共识。 小结:田中小麦的大穗和小穗的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教师提问:什么因素引起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 2.遗传物质的变化: 教师:一个孩子单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双眼皮,这种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这种变异是否可以传递给后代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我们从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知道,若这个孩子是单眼皮,他的双眼皮的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Aa。孩子与父母的性状不同,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父母传给了他决定单眼皮的基因。也就是说,他的遗传物质组成与父母有了差异,因此产生了与父母不同的性状。他的这种性状可以是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他的后代。 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片,进一步区别两种变异。 小结: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根据以上变异的原因,我们将变异分为两类:遗传的变异: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不遗传的变异: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 (三)变异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利、还是不利?这要看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看两个例子:小麦要获得高产,人们采取的办法往往是多施肥、多浇水。肥多水多,小麦的茎秆会长高,茎秆高,小麦成熟时容易倒伏,又会造成粮食减产。在这种小麦中,出现矮秆小麦,可以抗倒伏,但不会影响小麦在肥多水多的情况下长大穗。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参考教案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 实验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亲手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 兴趣。 2、使学生初步学会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和技能。 3、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简图。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热爱科学实验的情感。 教学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成功制作临时装片。 教学手段: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新鲜的黄瓜、显微镜、清水、稀碘液、 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出新课: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使我们可以看 到微观的世界,那么对于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的生物材料有什么特 别要求吗?(学生答)上节课我们用显微镜观察过哪些永久装片?那么 你想亲自制作一个装片进行观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临时装片的制作 并通过显微镜对植物细胞进行观察。(板书:实验观察植物细胞) 二、探究新知 1、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媒体出示并让学生读出来。 A:目标要求

(1)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3)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2、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步骤并讨论回答问题: A:实验操作步骤 (1)擦拭载玻片、盖玻片(2)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3)在洋葱内表皮用刀片划出一个约1cm2的正方形(在使用刀片时注意 安全),用镊子撕取洋葱内表皮 (4)将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并使之展平 (5)用镊子从一侧开始慢慢盖上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洋葱表皮上。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 B:实验步骤中的问题讨论 (1)为什么要擦玻片? (2)滴多少水合适? (3)怎样取洋葱鳞片叶表皮?黄瓜表层果肉呢?(撕取;刮取) (4)为什么要把材料展平?(力求最薄) (5)为什么盖盖玻片要这样小心?(避免产生气泡) (6)为什么要染色?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需要染色?(染色便于观察无色的结构,有色的材料无须染色) 3、媒体展示制作方法 4、学生动手练习制作临时装片(教师巡视、指导) 5、观察临时装片 6、组间互看用不同材料制成的装片 7、教师评价肯定学生成果并推选较好的作品展示给学生 8、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细胞基本结构 9、画图并总结出生物图的科学画法(教师媒体出示)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2课《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材分析: 生物的变异与生物的遗传都是生物体繁殖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变异比遗传稍难理解。所以在教学的建构模式上,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从而使学生了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观察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2、技能目标: (1)学会调查及进行统计。(2)学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3、情感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知道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变异玉米实物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给学生提出问题: 1.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能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但是有的为什么就很难被认出来呢?(容易认出来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像,难被认出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不像)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不同的地方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揭示课题) (设计目的: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产生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调查探究,初识变异

1.游戏“找不同” (1)找一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进行汇报 2、汇报在课前调查的“自己与父母特征的异同”。 3、通过游戏“找不同”和课前调查“自己与父母的异同”,你发现了什么? (每人都和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即使是双胞胎也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4.班级同学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头发是否能卷”等。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调查。 (3)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5、小结: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种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6、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 7、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学生之间进行着不同见解的交流) 8、了解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课件出示金鱼、康乃馨、玉米图片,并请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几种玉米,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原来动植物之间也存在着变异现象,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目的:观察、调查、统计、假设等都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探究什么是变异现象。) 三、继续探究,拓展变异 课外知识补充: 1、交流有关变异现象的谚语。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等。(说明人们早已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 2、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3、了解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4、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苏教版初中生物《水中的动物》教案

课题:水中的动物 班级:初一(9)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 2、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展示“多姿多彩地水中动物”,(图片和简单介绍),建立水中动物多样性的概念,激发对水中生命的喜爱之情,为增强保护水中生物的意识设下伏笔。 2、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的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活鲫鱼、水槽、固定鱼鳍的材料(三角板、橡皮圈、纱布、细线)、滴瓶(红墨水) 学生准备:收集“千姿百态的水生动物”图片、资料;分组; 教学重点:制定探究计划并实施计划 教学难点:探究活动如何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在进入今天的学习之前,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诵一段话,就请咱们班朗诵最好的同学吧? 生: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过:“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从来都不会觉得厌倦。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不息的小生命在生生不息。” 师:同学们说,她朗诵的好不好?鼓掌状。生:好,鼓掌。 师:是啊,在自然界里,有许多的动物就选择在水中安家。他们有的生活在池塘小溪里,有的徜徉在江河湖泊里,还有的畅游在辽阔神秘的大海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潜入水中,拜访一下我们水中生活的朋友吧!(板书:水中的动物)同学们有没有兴趣?生:有。 2.认识水中动物(5分钟) 师:好,下面就请欣赏一段精彩的海底世界的影像!同学们不妨拿出笔和纸来记一记,看完之后我们要来比一比,看哪一组认识的水中动物最多哦!好不好?生:好。 师:播放录像,板书: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 师:在湛蓝的大海里生活着那么多千奇百怪的动物,其中有些是我们非常熟悉

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案

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案 【篇一: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1 2 3 4 5 【篇二: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教案】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描述无性生殖的概念。 2.体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实验。 3.列举无性生殖的类型。 4.描述营 养生殖的概念。 5.列举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生殖的类型(根、茎、叶)。 6.说出营养 生殖的优点。7.列举常见营养生殖的方法。8.列举植物嫁接的类型。 9.尝试植物嫁接:说出植物嫁接的步骤、说出植物嫁接原理。 10.说 明嫁接的优点。 11.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过程。 12.举例说出植物组织培养 的应用。(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 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 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 培养科学素养。 3、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的讨论,领悟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工 农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意义。二、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举例说出植物的嫁接过程和意义。 3、嫁接的关键步骤。三、教学难点 1、理解植物的组织培养原理。 2、尝试植物的嫁接。四、教学步骤: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了有性生殖的概念以及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同时介绍果实和种子 的传播。在让学生了解植物传粉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观察植物 的有性生殖和发育图、果实和种子的发育图,并且以学生分工自主

学习、汇报展示并主要学习形式,运用“友善用脑理念、x三二模式、信息技术多媒体、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和方法” 等四种元素,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对抽象的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和果实以及 种子的形成这方面的知识,能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2)说出花的结 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图理解、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交流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识图,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小组合作、分工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中培养探究精神和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体会与他人合作、共享探究成果的乐趣。 (2)通过欣赏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感受生命的意义与珍贵。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人的生殖与发育,并且已经学习过生物 的无性生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并 对植物的营养生殖和植物的有性生殖的区别感兴趣,教学过程以解 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生物学问题”为线索,以“问题解决式”基本教学模式,以小组互助合作为学习形式,以获得植物有性生殖 知识为目标,通过生活中学生所接触的种子和果实它们的形成来激 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利用学生要急于了解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教材所提供的活动,把知识性教学与技能性教学进行整合。 教学重点: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难点: 1.描述植物的受精过程。 2.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篇三: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 第8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 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

2019生物的变异教案设计(一)语文

生物的变异教案设计(一) 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在了解遗传现象的基础上,了解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其普遍性。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1.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生物的遗传”一节中,教材花了相当的篇幅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为什么会遗传,决定遗传的物质到底是什么。所以,学生初步了解了核酸(DNA)、基因以及染色体在性状遗传中所起的作用。遗传物质不仅与遗传有关,同样是生物变异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应在本节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到。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连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实际例证向学生介绍环境因素对遗传物质变化的影响,为以后《生物的进化》和《生物与环境》两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变异在农业中的应用是本小节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接触选种、育种工作,所以,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易理解。教材介绍了有关选育种的三种途径,人工选种、杂交育种以及辐射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建议授课教师多举例,特别是可能涉及到学生身边生活的例证,从感性知识开始,去理解有关的育种选种知识和意义,并且了解不同育种。选种方法的特点。 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新品种已经应用于农业育种工作,学生可能从各种媒体的介绍中接受过这方面的信息,但不一定能够理解。若有时间,教师也可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做些介绍,引起学生对科学新技术的兴趣。 3.关于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的两个实例。遗传的变异的选用的例于是色盲遗传。色盲遗传为伴性遗传,教材中未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学生也不易理解。所以,我以为以人的上眼睑单双眼皮为例进行分析比较合适。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言: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的上眼脸是双眼皮。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

2017-2018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

第8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 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 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物千 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么, 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 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的内容。本节课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 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为以后生物的进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生物 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 1.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教学难点】 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学生准备: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教师准备:1.许多大小两种花生的果实;

2.将学生分成2人一组; 3.准备几种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图片资料。 一情境导入 教师:中国有句谚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你从这句话中能悟出什么? 学生:这说的是变异现象。 教师: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生物变异的知识。(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二新知探究 (一)探究活动:测量和获取实验数据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变异现象? 学生:比如金鱼有许多种,菊花有许多颜色和形态,狗有很多品种。 教师:说得很好。不同种类的生物固然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变异。 教师:我们前面学过的各种相对性状,其实也是通过变异产生的。下面我们对一种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地探究。(板书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大小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应尽量减少误差。与学生一起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教师:按照课前分好的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份大花生,一份小花生,请你选择适当的工具,来测量每个花生的长度。注意怎样测才能使误差降到最小?同时作好记录。 学生:讨论使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两人合作完成测量工作,并做好记录。 教师:把你数据进行整理,画出曲线图,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并计算出平均数。 教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看着差不多的花生却有大有小。 教师:是的,这下你就认识到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板书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 引导学生分析性状是受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差异可以由基因不同引起,也可以由环境不同引起。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变异的原因和类型.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有关。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变异。 教师:为什么都是花生却有大有小?大花生中有的个大有的个小,是什么原因?小花生也一样有长有短,为什么?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4.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及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 爸妈妈眼睛的性状都是双眼皮, 而两个孩子中,一个孩子是双眼 皮,另一个孩子是单眼皮。这说明 了什么? 思考: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 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 叫遗传。另一个孩子的性状 与双亲不同,是发生了变异

2.探究一种变异现象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 之间总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 是生物的变异现象。引导学生阅读 课本P43内容,仔细观察图7-18 和图7-19各种变异现象,展示变 异现象的视频及图片,使学生认识 到变异的普遍性。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4-P45探究 一种变异现象活动内容,指导学生 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教师对学生 的讨论进行适当引导,并对讨论结 果进行小结。讨论以下问题: 1.根据两个品种花生种子在不同 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你能 得出什么结论? 2.把大花生种子种在贫瘠土壤里, 或者小花生种子种在肥沃土壤里, 结出的种子会怎样?你做出推测 的依据是什么? 3.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 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 都是大的吗?为什么? 小结: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 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变异可分 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自主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 图片,认识到生物变异的普 遍性。 阅读课本,设计探究活动, 完成探究活动,小组讨论得 出结论,思考回答老师问 题。 3.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6-P47应用 遗传变异培育新品种内容,播放遗 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相关视 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 件,了解依据遗传变异原理 培育出的新品种。对课本中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上5.16.1 生命的诞生 教案

第十六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生命的诞生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 2、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能力目标: 1、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的进化顺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实事求是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通过了解我国探索生命起源所取得的成就,培养爱国主义。 二、教学重点 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 解释米勒实验和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过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的视频、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呢? 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生命。 中国的远古传说是女娲造人。 探究一: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过程 自生论 ?17世纪初,范?海尔蒙特把小麦苗、被人汗水浸湿的衬衣放入一个容器,经过21天,老鼠“自生”出来。他提出了生命起源的“自生论”。 ?我国也有“腐草为萤”“腐肉生蛆”的说法。 雷迪否认“腐肉生蛆”:17世纪中叶,意大利医生弗朗西斯科?雷迪用实验证明“腐肉生蛆”是不可能的。只要肉不接触蝇,即使腐烂了也不会生蛆。蛆是由蝇产在肉上的卵发育来的。 巴斯德否认“微生物自生论”: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肉汤腐败是由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引起的,从而彻底否认了微生物可以“自生”的说法。

探究二:生命起源的过程 (1)生命到底是怎样起源的呢? ?科学研究发现:构成生物体的每一种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体所特有的。 ?据此推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即:化学演化学说,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化学演化学说: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环境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里,经过十分复杂的化学演化过程,一步一步演变而成的。 (2)阅读课文第55~56页,并观看视频,了解原始地球的环境,回答问题: 1、原始地球的环境如何? ?40亿年前地的球,火山频繁爆发、地壳不断运动,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等自然现象。 2、原始大气是怎样形成的? 火山爆发形成原始大气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氢气、氨、水蒸气等。 ?没有氧气 (3)思考:在原始地球环境中有哪些条件利于生命的诞生? ?物质:原始大气 ?能量: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等 ?场所:原始海洋 (4)观看米勒实验视频,并回答问题。 1、米勒实验提出的问题? ?原始地球能产生生命吗? 2、米勒实验作出的假设? ?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3、米勒实验火花放电的作用是什么? ?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 4、米勒在实验中输入什么气体? ?输入原始大气中可能具有的水蒸气、氨、氢气和甲烷等 5、实验的结果产生了什么? ?得到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5)米勒的实验说明: ?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 分子 ?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6)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是如何进行的呢? 在原始海洋中,有机小分子长期积累逐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 科学家进行的一些实验表明,这一过程是有可能发生的。 ?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含有51个氨基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人类的生命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人与生物圈关系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意识到生物圈中的人对生物圈应尽的责任。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好,学习态度也很好,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学生在个人展示阶段需要加强管理指导,需要在新的学期加强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要做到严管理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相结合,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使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图表、实验工具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进一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展示能力。是半学期工作重点。

四、具体措施: 1、强化管理,针对个别学生要真正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个别找来谈心,上课随时关注他们的反应,及时鼓励,多和班主任沟通,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学习态度的转变。 2、组织好学生的阅读、合作交流、展示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要强化小组长的管理,提高组内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精心备课设计好学案、导案、写好教学反思。不断反思教学中得与失,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4、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第8章人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20200719082350)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天秀中学叶健儿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设计思路概述 《生物的变异》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 全面,为以后《生物的进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有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 学掌握的内容。而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 数据的能力.要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必须在之前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落实清楚。其实这里涉及的问题无非就是环境改变和遗传物质改变对 生物遗传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分析比较多的实例来理解其中的关系。 本课课题虽然是讲变异,但是决不能脱离了遗传,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地融入遗 传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变异是在遗传过程中变,遗传又在变异的过程中传,二者不可分离。而且,不能遗传的变异对于生物来说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 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4、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 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上5.14.4 生物的分类 教案

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四节生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并描述种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 能力目标 1.增强把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的能力。 2.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生物分类学的兴趣。 2.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感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 2.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 【教学难点】 描述种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一段含有许多有趣动物的视频。 设疑: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说出其中一些动物的名字。 2.观察课本36页右上角的昆虫标本插图。 设疑:你们认识这些昆虫吗? 认识到生物家族庞大,为了认识和研究生物,必须要进行生物分类。 引入课题:生物的分类。 二、初识分类现象 给事物分类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比方说图书馆内对藏书的分类,商店里对商品的分类等等。(展示图书馆的图片和超市图片) 问: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生活中对事物进行分类的例子?(学生议论后回答)

问:我们为什么要对事物进行分类?请以同桌为单位讨论后回答。(便于查找、寻找、利用等) 三、生物分类的依据 1.出示一些动物、植物、细菌和病毒、真菌的图片。 要求学生观察、讨论。 设疑:将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分成几类?依据是什么? 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分析。 将这些生物大可分成植物、动物、细菌和病毒、真菌这几大类。 4.最后总结生物分类的依据。 生物分类依据: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四、生物的分类等级 1.学生先阅读生物分类等级示意图,教师同时加以引导。 2.讨论分析:猫、虎、豹、狼和狗这五种动物之间有什么共同特征?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把猫和虎放在一类?狼和狗放在一类? 学生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得出结论。 根据这些动物之间特征的不同之处加以区分,特征之间的相同之处加以合并。 3..根据刚才分类活动,总结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 思考、回答:分类等级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4..有了生物分类等级单位,明确生物在自然界的位置。 设置:游戏“报户口”(猫、豹)。 根据分类等级单位,分析、回答猫和豹的“户口”。 5.最后完成生物分类等级示意图中人和黑猩猩的分类等级,同时教师提供参考资料。 学生根据参考资料,根据两种生物之间的不同之处,对人和黑猩猩进行分类。 6.由刚才的实例分析,认识到种的一些特点。 设疑:在7个分类等级单位中,最小分类单位是什么?种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回答种的概念。 7.根据生物分类示意图,找出猫的亲戚。 设置游戏:找”亲戚”. 要求判断动物间的亲缘远近关系,思考依据是什么? 学生交流、总结、回答。 结论:生物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少,相互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生物的变异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的《生物的变异》 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后,对基因决定生物性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知识的延伸。并为下一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答案,并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课标》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明遗传变异的在实践中的运用。 难点:探究花生两个品种的变异实验。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探索精神。(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对生物的生殖发育,生物的性状以及决定性状的因素有所了解。但对生物变异方面还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变异的存在,并进一步探究变异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里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变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了解遗传变异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变异的存在及变异的普遍性。 2.以花生果实大小变异为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探究答案、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生物的变异及原因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奇妙力量,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