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素养视阈下的“细节”关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6978772.html,

史学素养视阈下的“细节”关照

作者:秦晓鸥

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年第11期

[摘要] 拓宽历史视界与凸显人文立意,可以视为历史细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过程

中呈现的两张面孔,这两张面孔统一于学生史学素养的提升。从拓宽历史视界这张面孔看去,历史细节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坐标与诠释轨迹;从凸显人文立意的面孔看去,历史细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感受人文情怀的情景。为了有效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历史细节,其应用若遵循着忠实性、适度性、品位性这三把尺度,应该会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历史视界;人文立意;历史细节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补充些历史细节,同学们听得很有趣味,有的时候还有恍然大悟的神情。毕竟,好的历史课,离不开历史细节的在场,因为,从学生史学素养培养与提升的视角看去,历史细节与史学素养有着紧密的联系,关乎史实的梳理与记忆、史料的铺陈与研读、史感的培育与升华。

一、历史细节教学应用的两张面孔

拓宽历史视界与凸显人文立意,可以视为历史细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过程中呈现的两张面孔,这两张面孔统一于学生史学素养的提升。

从拓宽历史视界这张面孔看去,将历史细节融入教学中,有一种逻辑回归之感。这里的“逻辑”,主要是基于两个维度:一个是历史的逻辑,历史演进的因果逻辑主要是置于历史时序性特征的视域内,“时序性、一度性是历史发展的重要特点,历史原因始终在历史事件发生以前发生,后发生的历史现象不可能成为先前发生的历史现象的原因”;一个是学生认知的逻辑,历史教师把历史细节纳入历史课程资源的视野之内,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坐标与诠释轨迹。诠释的坐标与理解的轨迹,其意义,说白了,就是让教科书上的内容不至于太突兀。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路的通达,理得顺畅。就史实梳理而言,历史细节可以作为史实与史实之间的桥梁,起到连接和贯通的作用,可以加强史实表述的一贯性和逻辑性;就解读史料而言,就是要将史料中涉及到的某些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加一段历史细节,增强史料的可读性与生动性。如学生在复习必修一的第三专题的第一、二课,《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时候,为了使两节课自然地衔接起来,整合在一起复习,笔者展示了有关孙中山的两个历史细节。这两则材料是这样的: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出生于1866年,距太平天国失败仅仅两年,余波未息。他的家乡(广东香山)离洪秀全的家乡(广东花县)也相去不远,少时听过洪秀全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反清的种子丝毫也不奇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