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目录

前言 (1)

导读 (3)

总述 (6)

赏析 (7)

总结 (14)

前言

百度一下,浏览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后,惊异的发现一个字数甚少的提纲居然可以成为流传后世的著作,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也确实说明了它是一份透露着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大纲。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

今天趁着小空,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给看完了,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仅一千两百余字,但是意义重大,其中包含的哲学在我看来甚至超过了当代的很多哲学书。在看这篇文章之前看了一下它的简单介绍:这篇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文章在1888年首次出版,恩格斯评价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于是带着辩证的思想看了这篇文章。看了之后感触颇深,文中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论述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并最终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家的历史使命。

导读

写作背景:

《提纲》旧译《费尔巴哈论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是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提纲》向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们从根本上揭露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根本缺陷。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质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它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在其中,马克思对实践作了科学的解释,批判了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也批判了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指明人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首先,《提纲》是对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和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的批判。在《提纲》中的第一条就简明扼要的提出了对这两种哲学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非实践性,称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

批判的”活动的意义。实践思维既是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思路,那也就是我们理解其整体思想的必由之路,是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一把唯一的钥匙。有鉴于此,实践思维之要略不可不首加辨识。在马克思看来,实践乃是唯一的存在或者实在。实践即是存在,实践之外别无存在。根据马克思的实践主义存在论,客观存在是实践的内在要素,相应地,客观规律是实践的内在联系。这是因为人的任何认识活动所面对的任何"客观对象"实际上都已经处在实践的"域内",因而都总是已经有人的"主体能动性"参与其中了。这不仅是一个认识受认识主体的意识主观性影响的问题,而且是认识的对象包括"规律"本身就是人的活动的问题。于是无论如何,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所寻求的客观规律就已经具有了某种"实践的规律"甚至"意识本身的规律"的意义了。

其次,《提纲》指明了人的本质世纪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提纲》第六条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是因为他撇开了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所以个人的活动应该且必然社会化。从现实的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每个个体的活动都具有社会性,这是它的本质属性,虽然我们依然还有相对孤立的生活。作为单一个人,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接触的人和事,相对来说是比较局促狭小的,这样的生活如果没有着意去拓宽就会变得僵化,人身处于社会当中,活动却局限于社会的一个微小的角落,显然人只是这沧海一粟,晦朔相比于春秋。在此,我们强调人的认识对象与人的存在的不可分离性,这并不会影响客体对象及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恰恰相反,我们是把“客观实在性”从旧哲学所想象的纯粹自在的领域归还于人的现实实践之中。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最根本的而且唯一的“实在”。既为“实在”,就有一个需要、也能够对之加以认识和把握的问题,也就有一个认识是否符合对象、正确地呈现对象的问题。因而作为“求是”对象的规律,也同样表现为本质特性、客观联系等等,也同样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但这里的“本质”,是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在特性;这里的必然性、规律性,是人的活动内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内在必然关联。中国哲学中有所谓“理在事中”,强调的就是规

律乃是人之“实事”中的“理”。

《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正是基于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在《提纲》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性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

《提纲》提出的科学实践观,从根本上揭露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根本缺陷。马克思提出,旧唯物主义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地解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更看不到主体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因而在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直观的唯物主义著作的观点。

《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在寥寥千言中,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实践观点。

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在这里,马克思扬弃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中把动实践归结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思想,克服了由于过于强调劳动的能动意义而导致的对人的抽象理解;同时也改变了先前对旧唯物主义的好感态度,认识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单纯受动性原则及其缺陷,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这种理解出发人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能动性存在,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性存在。自然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的对象,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自在的存在。人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从而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

其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

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指出,由于缺乏完备的实践的观点,旧唯物主义单纯从经验出发,把认识对象仅仅理解为外在于人的、感官直观的对象,而把人理解为单纯直观的、受动的存在,从而把人的认识活动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照镜子式的直接映现活动,完全否认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否认了认识的能动性、辩证性。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人绝非单纯消极被动的存在,对象、自然也绝非仅仅是外在于人的客体,直观的对象。人首先是作为能动感性活动的存在,对象首先、而且从根本上始终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对象,主体的对象。因而认识活动,第一,不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客体作用的、受自然必然性盲目支配的活动,而是主体以其实践理念(目的),即价值理念和理论理念对客体进行选择的主动活动;第二,不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映现、单纯的模写,而是主体以其先在的、在实践中形成的作为实践模式内化的认知结构对客体进行建构的能动活动;第三,不是一次完成的动作,而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其三,马克思进而立足于实践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

其四,马克思最后要求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强调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提纲》第一次建立起完备的实践概念,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综合,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确立了牢固的实践观点,从而为马克思在〈德遗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彻于历史观,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总述

第一条中马克思首先揭露了从前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认为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一样主张思维是存在的反映,但是两者在如何反映上存在根本的区别,旧唯物主义认为思维是对客体直观的反映,这种反映是被动的,没有认识到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对世界进行再创新和改造;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应该是对

客体实践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客观规律并对世界进行再创新,因而这种反映是革命性的。马克思还利用唯心论对人的影响来做出比较:唯心主义虽然懂得并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这是在脱离物质条件基础之上的,这会使得人的主观能动性抽象的发展,偏离现实世界的轨道,从而使得主观能动性失去实际意义。马克思认为这是因为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一样没有认识到实践活动的意义,而吧主观能动性抽象发展造成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基于想象,而是基于物质条件基础的,脱离了物质条件基础,人的主观能动性只能成为一种精神活动,从而无法改造世界。而实践就是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接着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观点进行分析,费尔巴哈认识到了实践的存在,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利用实践来实践,他所理解的实践仅仅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没有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和意义。这也就是我上面讲到的旧唯物主义的被动的性质,这个性质决定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即无法对世界进行革命性的改造。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认识是唯物论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里程碑,他不仅认识并解决了旧唯物论的局限性,还点明了唯心论的根本缺陷--纵使唯心论认识到了主观能动性的意义,其脱离物质条件基础的本质使得它无法对世界作出有影响的改造。

接着第二条马克思对第一条的分析作出一个小小的总结,明确提出思维的真理性应该并且只能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这个总结可以说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旧唯物论没有将思维的真理性和实践结合起来,没有完全认识实践的意义,只知道被动的实践。而唯心论则更是脱离了物质条件基础,脱离了实践而实践,其结果都是一样,无法真正解决思维真理性的问题。而马克思提出的利用实践来检验思维的真理性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至少在当前人类的思维高度范围内,马克思的这一结论使得人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赏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

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而写的。马克思在该提纲中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在此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

在该提纲中,马克思还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性论,特别是其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并给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界说,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此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故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他认为应从社会的、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及人的本质;不仅如此,对社会生活本身也应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在该提纲的最后一节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哲学与以往的哲学的根本的不同,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贯穿其中的主线。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只有1400多字,阅读该提纲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一)

《提纲》从总的方面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论述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第一条,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不能说明主观能动作用。分三层意思:第一,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

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理解,而不是当作实践去理解。第二,批判唯物主义片面的夸大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第三,批判费尔巴哈把实践偏狭地理解为犹太人的利已主义的日常生活行为 , 并加以否定。

第二条,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错误观点,阐明了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旧唯物主义不能从实践的观点去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去认识和理解事物现实、感性,也就是不能把作为认识的事物来源和基础的实践当作检验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此岸性”是借用康德用语,康德讲:“现象世界”为“此岸性”,马克思讲“思维的此岸性”指人能认识现实世界。在这理,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作为检验人的思维真理性的客观标准。

(二)

《提纲》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第一次提出了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等重要问题,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

第三条,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不了解革命实践的伟大作用,不能正确说明人和环境、人和教育的关系,导致唯心史观。在《提纲》中,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揭示了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现实基础。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重要论断: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是指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 19 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条,指出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局限性,阐明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分三层意思:第一,指出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唯物主义出发点及历史局限性。“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世界被二重化”是指宗教把世界分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两部分。第二,是揭示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宗教的本质。第三,指出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必须对“世俗家庭”在实践中进行革命改造。“神圣家族”是意大利一幅名画的题目,是由圣母玛丽亚、圣父约瑟和圣子耶稣等组成的家族。

第五条,指出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出发,而又陷入唯心史观的认识根源。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强调研究自然和人。但是他的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

的,他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脱离人的社会实践去理解、看待感性,实际上这样的感性只能是从抽象的人的感性,与黑格尔的抽象的“理念”在性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第六条,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抽象的理解,阐明了人的本质是实践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这是正确的。但是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却作了抽象的错误的理解。在他的哲学中,把人理解为自然的人,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一种自然共同性或自然本质。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本质时,明确地提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著名命题。这里讲的“类”是当时的术语,指的是人的理智、意志和感情等共同特性。

第七条,批判费尔巴哈对“宗教感情”和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进一步阐述了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费尔巴哈的错误观点的区别。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着的。费尔巴哈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却把人和人的本质说成是超阶级、超社会的东西,这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第八条,指出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论述了实践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阐明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实践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发展的动力。所以离开社会实践就无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理论来源于实践,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也都能在社会实践中找到它产生的根源和解决的途径。所以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第九条,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直观唯物主义不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直观的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在社会发展的意义和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因此它们对 [ 社会现象的认识就受到了根本的局限。这种“直观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和单个人的直观,不能看到人的社会本质,因而不能正确认识人和社会。

(三)

指出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阐明了新唯物主义的社会基础,基本特征和历史使命。

第十条,揭示了新旧唯物主义的不同阶级基础: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旧唯物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这里讲的“人类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化了的人类”指现代无产阶级。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第十一条,阐明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历史使命。由于以往的哲学家们不懂得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他们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只能停留在思想领域“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不可能指出将理论转变为革命实践的要求。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实践性的唯物主义,它服从和服务于无产阶级改造现实的斗争,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和彻底解放全人类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实践性,从而实现了哲学革命中的伟大变革。

《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献,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建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包含着新世界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提纲》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提纲》为系统地阐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制定了大纲,开辟了道路。《提纲》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它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雏形,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学习掌握《提纲》的基本原理。

(二)《提纲》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从根本上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贯穿整个《提纲》的一条主线。把实践引进了认识论,作为认识的基础标准和目的,从而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揭示了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这就从根本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界限。

(三)《提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提纲》中的实践观点,是指导我们进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武器。它要求我们在一切革命和建设中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开拓理论的新境界和建设事业的新阶段。

接下来是分论,包括第三、四、五、六、七、八、九条。

马克思首先从人和环境、教育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了旧唯物主义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即不懂得教育者本身也是受教育者,仅仅认为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这样就会得出唯心主义的结论,即有一部分人生来是教育者,即文中提到的高于社会之上的,而另一部分人生来就是受教育者。这是旧唯物主义论的缺陷,他们认为只有环境和教育能作用于人类,而人类不能反作用于环境和教育。而马克思认为,实际上环境是人类改变和发展的,在实践的过程中,人类得以改造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主观世界,然后人类再根据这种新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世界。这样的话人的活动和环境的改变可以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变可以是一致的,但是这种一致性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没有通过实践这种一致性就不存在。

解释了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性之后,马克思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宗教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马克思认为宗教产生是唯心主义使然,唯心主义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创造了神界,创造了上帝,而实际上神界和上帝并不存在。在这一点上,旧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不谋而合,马克思在第四条中赞扬了费尔巴哈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但是费尔巴哈仅仅是解释了宗教产生的浅层原因,却没有进一步地分析根源以及点出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即消灭宗教。马克思指出,世俗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是这一根源,社会阶级之间的贫富、教养等等的差距即自我分裂和阶级之间的对抗、碰撞等等即自我矛盾使得人们产生强烈的唯心主义观,此后产生了幻想中的神界和上帝的雏形,人们再对其进行美化推销,完美的宗教观念就形成了。

基于这一认识,马克思认为消灭宗教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实践使之革命化。不同的社会阶级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以及偶尔的强烈碰撞,与此同时必然存在一部分人获利而另一部分人遭受损失,在此之后正如我上面讲到的会产生强烈的

唯心主义观,要消灭宗教,就要避免人们产生较强的唯心世界,当然至少是较强的,小唯心主义不足以产生宗教观念。而要避之,则需要减少其原因的产生,即缩小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差距以及减少其矛盾,最理想的就是消灭社会阶级,建立共产主义。

对于费尔巴哈揭露宗教产生的原因,马克思对其表示肯定,费尔巴哈喜欢直观,从而能够看到宗教产生的浅层原因,但也从中再一次看到了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观的主要缺陷,即仅仅被动的接受看到的,而不会去主动的改变,这一点在下面的第六条中马克思着重指出。文章第五条深刻的指出费尔巴哈讨厌唯心主义,却无法改变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因为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的真正意义所在,即利用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

接着第六条,马克思继续对费尔巴哈的旧唯物观进行攻击,这一条重点指出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其意思就是说宗教的产生和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必然的,长存的,不可消灭的,人生来就会和宗教产生联系。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把宗教的产生归为合理的现象,认为不应消灭宗教,而应接受并完善它,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费尔巴哈不去主动改变这一现状的原因,其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再次凸显,只知道接受而不去改变。马克思对这一观念也再次进行了批判。

相对于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宗教的产生是人造成的,而不是必然产生的,更不是人所必须联系的。对宗教产生的解释不能撇开历史,上面提到过,因为宗教不是一夜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不断的完善才形成的,重点是宗教是人创造的,按照费尔巴哈的观点,人人都应该是宗教的教徒,那么创造宗教的人呢?显然按照费尔巴哈的观点将陷入唯心观的陷阱,即想象人人都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人人都要按照这个创造者的想法活着。而且实际上社会存在阶级差别,费尔巴哈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说到这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再次显现,他没有站在人的角度去解释宗教,而是以宗教产生的必然性来说明人和宗教的联系。费尔巴哈脱离了人的欲望、需求,脱离了人的社会本质,即想象出抽象的人,然后要求现实中的人按照想象出来的人的生活方式来生活,这种滑稽的、幼稚的思维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

看来是多么可笑,马克思在文中第七条对此进行了阐述,他认为费尔巴哈不懂得跳出这一诡异逻辑,并继续按照这一逻辑得出更深层次的想法,导致结论越走越偏,这也是旧唯物主义缺陷的一个表现。

文章第八条对社会生活的本质进行了阐述。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而实践也并非是费尔巴哈式的被动的接受,而是对其进行有选择的吸收然后利用其改造世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如果人只会按照既定的思维生活,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本质,如果人们不仅能够吸收有利的,还能将其利用出来并改造世界的话,那么这个社会才有活力,才有创新。这是我对第八条中实践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一段的解释。

接下来的第九条马克思对上面的分论做了一个总结,因为我觉得这个小小的总结并未升华其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意义,所以把它归到第二部分--分论里面来。马克思认为旧唯物主义只会被动的消极的接受他们所感知的,而不会对其进一步的发展,故称其为直观的唯物主义。根据上面讲到的,直观唯物主义不能分辨人、环境、教育的关系,不能深层次的揭露宗教的神秘,不能从历史的角度解释人的本质等等,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直观唯物主义虽然懂得接受感知的事物,即消极的实践,却不懂得利用其改造世界,即积极的实践,这就是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

总结

总结部分在我看来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升华部分,指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任务。马克思首先点出辩证唯物主义的阶级性质,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费尔巴哈的唯物观中存在天生的教育者即资本家这种思想,说白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观是为资本家服务的。第十条中马克思所说的市民社会即是指资本主义社会。接着马克思说明新唯物主义即辩证的唯物主义是建立在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的基础之上的,即共产社会。也就是说从旧唯物主义到新唯物主义的转变,需要改变这个社会的阶级性质,并且这种改变是革命性的。

最后一条,马克思指出了哲学家的历史使命。新唯物主义即辩证的唯物主义和以前的哲学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不仅要解释世界,还要改造世界,

马克思认为以前的哲学都只是对世界的现象进行解释,并且盲目地接受这一切,不懂得去改变。而辩证的唯物主义将彻底颠覆这一传统,因为他不仅仅解释,还提出要改造世界,因为这是我们对其作出解释的根本目的。

正如我上面提到的我们对世界作出解释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我阅读这篇文章也是为了吸取其中精华,从而以改造世界一份子的身份更好地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所以我想就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谈谈我的观点。首先我赞同恩格斯对这篇文章的评价,这是包含着新世界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这篇文章包含了马克思哲学的雏形,为马克思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马克思描绘了新唯物主义的世界,并指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进行革命,为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点出的很多观点如利用实践来检验真理性等等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探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最后,《提纲》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认为《提纲》第十一条也是最后一条是本文的精粹之一,虽然只有简短的十多个字,但是却引人深思,纵览各种哲学书籍,不难发现更多的哲学家致力与解释这个世界的各种规律及其存在性,而马克思提出了现在的问题是在于如何改变世界。改变世界,即马克思的实践原理。因此,一切认识与思考都必须围绕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实践而展开。“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很早就用这句话明确地表示了他对“离开实践的思维”不感兴趣。这是一个肩负“改变世界”使命的人自然而必然的思维倾向。我认为我们的实践应该以“致用”为终极目标和最后归宿,即必须以能作用于原有的实践结果为目标,对现实的人生和全人类从物质或精神两个方面有益处为衡量标准,“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任何无助于现实生活向前、向上的改变不应看作有效的实践,比如“永动机”只是天才的幼稚的火花,终于会在现实面前破灭。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认识关系在改造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又作用于改造关系。我们从外界择取种种信息,先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思维甚至理论,然后知道我们自身的行为实践,反馈、反作用于活生生的现实环境中。前者是自身思维、精神部分的革命,也就是“解释世界”,后者是非自身思维方面的现实行动,我把它理解为改变世界;只有把“主观

能动性”和“现实操作性”两者结合,实践才可以说是完整的,具有真正改变现实的革命意义。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也应该重视实践而不是一味的死学苦读。马克思提出的时间理论是改变世界的必经途径,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追寻马克思的脚步,朝着未来前进!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笔记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笔记 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 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 一、文学和文学研究 1、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可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2、文学创作的经验对于一个文学研究者来说固然是有的,但他的职责与作者完全不同,研究者必须将他的文学经验转化成知性的形式,并且只有将它同化成首尾一贯的合理的体系,它才能成为一种知识。 3、文学研究者研究的材料可能是非理性的,或者包含大量的非理性因素,但他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因此便与绘画史家和音乐世家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说与社会学家和解剖学家没有什么不同。 二、创造性的批评 “创造性的批评”通常只是一种不必要的复述,充其量也只是一件艺术作品翻译成另一件,一般来说都要比原件低劣一些。 三、对艺术的探讨 将自然科学运用的那些方法移用到文学研究上。 1、移用的方法 (1)效仿一般科学的客观性、无我性和确定性诸优点。 (2)因袭自然科学的方法,探究文学作品的前因和起源,即“起因研究法”。

(3)把某些科学上通用的定量方法,如统计学、图表、坐标图等,引进文学研究的领域。 (4)用生物学的概念讨论文学的进化问题。 2、评价 单纯的移用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科学方法仅就十分有限的文学研究范围或者某些特殊的文学研究手段而言,有时是有价值的。 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方法和目的上存在的差异 1、历史上不同学者的探讨 (1)早在1883年,狄尔泰就以“解释”和“理解”这两种认识范畴的对比来说明自然科学方法和历史学方法的不同。狄尔泰认为,科学家以事物的始末缘由来解释它的本质,而历史学家则致力于理解事件的意义。 (2)1884年,著名的哲学史家文德尔班也对历史学必然因袭自然科学的方法这一观点加以抨击。他认为自然科学家旨在建立普遍的法则,而历史学家则试图领会独一无二、无法重演的事实。 (3)后来、李凯尔特又对这观点做了精心的研究,并稍加修正和补充,他不太注重概括和个性化的探讨两种方法的分野,而是更多地关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差别。他认为人文科学的研究重心在与具体和个别的事实,而个别的事实只有参照某种价值体系才能被发现和理解。 (4)在法国色诺波提出这样的界说: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重复的事实”,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延续的事实”。

工作感悟及心得

[标签:标题] 篇一:工作感悟心得范文 感悟X X 转眼来XXX工作已经快XX年了,在这里收获的要比我想象的还要多的多。从开始面试时的紧张到得到录取通知时的喜悦,每次想到我成为一名XXX员工就会觉得异常的兴奋与自豪。这里的工作对于我来说,似乎是在生命里注入了另一股新鲜的血液,以新的一种生命去面对生活。似脱胎换骨般,积极努力的为生活努力,为生活奋斗。从第一天对《XXXXXXX》的学习,到后面着手跟进卖场基础的管理任务,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那是另一个学习旅程的开始。从它那里,让我可以了解到我所走进并即将为之努力奋斗的世界是如何一个结构严谨,体系严密的整体。各单位分工负责,却又紧密配合,努力以最高的效率达到最大的效力。 在现在各大商场的商战中,我觉得一线品牌和知名品牌的有机组合,定位上一致;高档的购物环境;超越顾客满意的服务,是每个XXX公司的基本经营理念,但在这里面最基本得就是让顾客满意,对顾客的心理,主要是指能够迎合顾客的心理,使顾客满意。所以在员工的管理上,就要做得更加细致,我们要做的是让我们的工导购员适应并且服从我们的制度,让她要从内心去认同制度的合理性,然后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顾客。例如:导购员不能在商场里吃东西,更不能端一碗热腾腾的泡面,在商场里转一圈,员工必须走员工通道。而且不可以穿着脏兮兮的工作服在商场里转悠,影响商场的形象等细节性的东西,都是我们应该在管理细节上加以考虑的。做为直接面对顾客的 服务人员,其实他们一线员工最能代表一个公司的服务理念,她们对顾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顾客来自五湖四海,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可能让我们碰到,而服务人员就是用自已微笑与热情以及熟练的工作技巧来获得顾客的认可,顾客认可了我们的服务,才会再次选择天和,成为我们忠实的上帝.我也会继续加强自己的学习累积,让自己在基层管理上能够让员工舒心,让自己开心,让领导放心而加倍努力。有时候,我会想,我们面对的环境不会发生太多的变化,可以变化的是我们自己。“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你首先要改变你自己;如果你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会是正确的”。身为楼层主管每天在楼层巡视,人员、货品、陈列、卫生……看了又看,还是觉得不踏实。每天都难免有不完美呈献给顾客,不知道哪次领导就不点名批评了你所管理的楼层某个细节疏忽的瞬间。于是整改、培训、批评、纠正、取得改进……不知过了多久又重新出现。做好基础工作,以及各项营运及营运支持工作的一个关键要靠执行力。需要眼中有活儿,心中有数。分配的任务,艺术性地执行,基础的工作,有艺术地执行。执行、执行,有艺术地执行,微笑着执行。 人生需要的不是高强度的工作,不是怎么赚也不够花也赚不完的钱,而是对自己、对家人的珍惜与可以分享的感情和欢乐。所以我感谢万千百货能够给我这个舞台,能让我在这里展现我的人生魅力,我会继续为XXXXX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篇二:个人工作体会与感悟 个人工作体会与感悟 看着日历又掀过一页,感叹时间过的真快,这一个月又在手指间不经意的溜走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积极参与部里的活动,更努力的工作。 3月这个朝气蓬勃的日子里,我充满活力,有激情,有动力,参与了部里的很多活动。如开心辞典的推广活动,初赛活动和有关校报刊的调查问卷等各种活动。 转眼之间回想过去,我的感悟、感想、感受都非常的深刻,许多工作生活的场景都依然深记在我的脑海之中。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这段时间内,我感悟到作为生活部干事一种幸福感。

《我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

《我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在学习之暇通读了一遍《我的生活与工作》,感触良多。应该说亨利·福特先生彻底改变了全世界千百万人们的生活,是他赋予了人们前所未有的个人交通便利。亨利·福特的一生无疑是传奇而令人瞩目的。《福布斯》杂志2005年公布的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20位企业家,亨利·福特名列榜首。其推选理由为:“亨利·福特推出的廉价、高度统一的T型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以及美国的城市面貌。他所创立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方式则为现代商业带来革命。” 也有人这样评价:当他来到人世时,这个世界还是马车的时代,当他离开人世时,这个世界已经成了汽车世界。----这个人就是享利·福特。 而我通过阅读此书,发现生活与生活手段之间的矛盾,生活与工作的平衡问题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在那个年代福特已经认识到产品服务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对于产品服务,“除非尽最大努力地听取抱怨和建议,否则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取得进步。如果服务中有什么缺陷的话,必须马上进行认真调查。”对于社会责任,“如果一个工业组织要履行它的全部职能的话,它应该是一般社会的缩影,对它的雇员尽到自己的责任。”“一家企业意味着很多人的生活来源,不能够随意践踏。‘杀死’一家企业是犯罪,因为很多的人把自己的劳动投入到这家企业,他们把它当作是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是他们生活的来源。” 对于员工工资,“很多公司老板认为……尽可能少地给工人工资……。这种标准和习惯完全一无是处,它们必须被废除。总有一天它们会被彻底废除的,否则,我们就无法消灭贫穷。我们进行改革,并不只是因为我们想支付更高的工资和认为我们能支付更高的工资。我们支付这些工资是希望企业能奠立在一个更长久的基础之上。我们不是在分发什么东西,我们是在为未来而建设。一家支付低工资的企业总是不稳固的”联系到我国一些地区近几年出现的民工荒、招工难现象,确实有产业结构提升的原因,另一方面“血汗工厂”通过靠低工资维持企业运转的运营办法已难以为继,劳动者用脚投票,显示了福特的话早已言之在先。而且“降低工资只能意味着降低购买力和抑制国内市场。如果工业管理如此糟糕,以致无法给予与它相关的人们一份好生活,那工业有什么好处?再没有比工资更重要的问题了,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

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其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提纲》在马克思生前未曾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他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实践观点。 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马克思克服了由于过于强调劳动的能动意义而导致的对人的抽象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单纯受动性原则及其缺陷,强调指出实践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人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从而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 其二,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单纯从经验出发,人的认识活动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照镜子式的直接映现活动,完全否认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否认了认识的能动性、辩证性。马克思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认识活动,第一,是主体以其实践理念(目的),即价值理念和理论理念对客体进行选择的主动活动,不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客体作用的、受自然必然性盲目支配的活动;第二,是主体对客体进行建构的能动活动,不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映现、单纯的模写;第三,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动作。 其三,马克思立足于实践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 其四,马克思最后要求,理解人类历史应立足于社会实践来,强调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提纲》提出的科学实践观,从根本上揭露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根本缺陷,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提纲》第一次建立起完备的实践概念,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综合,马克思在《德遗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彻于历史观,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一)篇名与出版情况简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写的。原题名为:关于费尔巴哈。原文写在1844~1847年的笔记中。马克思生前没有公开发表。 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发现了这篇手稿。恩格斯指出,“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打算付印。但是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件文件,是非常宝贵的。”他称这些笔记是“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新修订版)(复习笔记+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 文学的评价)【圣才出品】

第18章文学的评价 18.1复习笔记 一、“价值”和“评价”的区分 1.从历史上看,人类已经把口头的和刊印的文学视为“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对文学感兴趣,并认为文学具有一种正面的价值。 2.人们是先有了感兴趣的经验然后才去进行评价的。人们在估计某一事物或某一种兴趣的等级时,要参照某种规范,要运用一套标准,要把被评价的事物或兴趣与其他的事物或兴趣加以比较。 二、人类和文学的关系 试图对人类和文学的关系作任何详细的描述将遇到许多定义上的困难:从现代的意义上说来,文学只是非常缓慢地从歌谣、舞蹈和宗教仪式等这些看来孕育它的文化群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三、文学评价的标准的探讨 1.假如人们要寻求某种标准,关于人应该如何视文学为有价值和应该如何去评价文学,人们就必须得通过某些定义去回答。人认为文学有价值应该以文学本身是什么为标准,人要评价文学必须根据文学的文学价值高低做标准。文学的本质、功能和评价必然是密切地互相关联的。

2.人们在评价文学时应该依据文学自身性质的等级。这样一种纯粹性概念是文学分析的因素之一。人们要研究的不是这些因素是什么,而是研究它们如何组织在一起,有什么功能,从而决定了一个特定的作品是或者不是文学作品。按照现代的定义来看,文学的“纯”是指它没有实用的目的(宣传、有目的的煽动和直接的行动等),也没有科学的目的(提供情报、事实,积累知识等)。 3.在某种意义上说,整个美学上的问题可以说是两种观点的争论:一种观点断言有独立的、不可再分解的“审美经验”(一个艺术的自律领域)的存在,而另一种观点则把艺术认作科学和社会的工具,否认“审美价值”这样的“中间物”的存在,即否认它是“知识”与“行动”之间,科学、哲学与道德、政治之间的中介物。 4.自康德以来的大多数哲学家以及大多数以严肃态度关心艺术的人们都赞成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具有独特的性质和价值。 5.文学作品是一种审美对象,它能激起审美经验。人们不应该把文学作品划分为“形式-内容”两部分,而应该首先想到素材,然后是“形式”,是“形式”把它的“素材”审美地组织在一起的。一部文学作品的“材料”,在一个层次上是语言,在另一个层次上是人类的行为经验,在又一个层次上是人类的思想和态度。 6.人们对平常所熟悉的语言组合或陈词滥调往往不会立即做出知觉反应,他们不再把文字看作文字,也不去确切地理解文字联合所指的意义。只有当人们把文字以新鲜的方式令

生活部相关工作经历与心得体会

生活部相关工作经历与心得体会 光阴似箭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不知不觉我加入学院生活部已经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真正意识到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 初到这个学校,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觉得新鲜,哪里招新哪里就有我的身影,是同学们和老师给了我做班上生活委员的机会,让我加入了院生活部,我十分感谢他们为我提供这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这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部门做过了许多事:每周星期四,我们学院都会大检查。我们作为生活委员,我个人觉得就是检查卫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坏境。虽然不是我们生活委员去打扫,但我觉得每周四的大检查起了一个督策作用,我们有奖励与惩罚制度,为的就是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为自己造就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后来我们部门在部长的带领下,本着对同学们负责的信念,做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就是把原来的每周一次检查变成了一大一小两次检查,周一小检查,周四大检查。但我发现每次检查,大部分的同学清洁做得很好,少部分,尤其是男生这边做得很马虎,完全是应付检查,我每次回寝室都会发现寝室很乱,也许是我没有做好表率作用的原因吧,我在想什么时候能再一次的改革,争取将男生这边的清洁抓起来。

因为种种原因,我并没有当我们年级的小组长,而是把机会让给了别人,我想以后我也没有这个机会了,这是一个遗憾。虽然如此,我还是坚持做好每一次检查,绝对公正,没有偏袒任何人。也从来没有无故迟到,或者不去检查卫生,每次检查都早早到场,即使自己还有重大事情。生活部开会从来没有不到场的情况,记录是全勤,这点我想还是值得骄傲的。记得上次临时检查清洁,我是从床上跳下来取参加检查的,摔得我腿那天隐隐作痛,但我也 毫无怨言。每次检查的时候,我都是及时通知我们班上的同学做清洁,偶尔没通知到也上门通知。我坚持的信条就是为同学们服务,为整个学院服务。 上学期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寝室文化周”的活动,我记得我在班上宣传了三次,还帮几个寝室做了小招贴,为的就是我们的良好生活环境能更好的展现在全校同学面前,虽然后来我们班就只有两个宿舍获奖,我任然觉得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最后统计数据的时候,我们学院的获奖率比上届增长了许多,我想,这是同学们努力的结果,我只是起个穿针引线的作用,但我觉得这也是一份值得骄傲的成绩。在我看来每一次活动不只是自己一个人,在我们的背后有部门同事的支持,在我们部门的背后又有整个团委学生会的坚实臂膀。在这近一年的活动中,我看到了团委学生会各个部门互相帮助,我看到了是犹如一个大家庭的团结友爱。学生会

关于工作的读后感

关于工作的读后感 关于工作的读后感一 《优秀员工这样工作》读后感 胡海杰 在学院组织的读书主题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邢桂平所著的《优秀员 工这样工作》。 该书分为三部分,从职业理念、职业策略、职业精神三个方面给予现 代职场人士最实用且全面的指导, 主要分为三方面第一, 正确的工作理念, 可树立正确的职场心态,开创一种高效、乐业工作的新局面;第二,高效 工作的途径,可获取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做事策略,从而打破身心疲惫的工 作状态,以最短的时间创造最高的效率;第三,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可 拥有乐业精神,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该书每个章节均从实例展示、 点评分析、 行动指南三个板块进行讲述, 使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获取更便捷、更实用的工作指南,让我受益匪浅。 以前,我有时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同在一个单位、同样的学历,为什么 有的人总是业绩更好、进步更快、更能够获得领导的信任?为什么总有一 部分人比别人优秀?优秀有什么特质?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乃 至领导者?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发现无

论在什么岗位,也不管是什么单位和专业,优秀的工作者总是有着某些共 同的特质,这些特质与他们从事的工作无关,完全体现在个人的工作态度 上。 因此,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工作者,必须做到以下八个方面 一、要乐于承担更多的责任 工作就是责任。 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上天赋予的使命,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应该做到最 好。 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即使是辛苦枯燥的工作,也能 从中感受到价值。 当你对自己的工作和单位负责的时候,你就会认真对待工作,努力做 到最好。 当你完成使命的同时,就会发现成功之芽正在萌发。 一个优秀的员工,总是主动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或自动承担责任。 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没有被正式告知要对某事负责,也会努力做好。 事情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坏;可以高高兴兴骄傲地做,也可以愁眉苦 脸和厌恶地作。 但如何去做,完全在于自己,这是一个选择问题。 有一位名人说过,世上没有鄙微的工作,只有鄙微的态度。 而工作态度完全取决于自己。 一个人的工作,是他亲手制作成的雕像,是美是丑、可爱还可憎,都 由他自己决定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於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

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 王连功 美国文艺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的著作《文学理论》,作为新批评派的重要理论代表作品,在国内的传播却经历了两个阶段。80年代曾经在国内流传甚广,但是随后却难觅踪影,2005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再版,终于让这本文学理论的经典著作在国内重新被众多学者认识。我也是经过多年期盼才一睹为快。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初读这本书的一点感受。 在这本书的第一版序中作者称“我们力图把‘诗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学的评价)和‘研究’(“探索”)、‘文学史’(文学的“动态”与文学理论与批评的“静态”相对照)这四个范围统一成一体。”1 而他们采取的方法是首先区别文学和文学研究:“我们必须首先区别文学和文学研究。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情: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如果称为科学不太确切的话,也应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2由此发现了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并且指出传统的文学研究“都是从语义分析的角度重申一些古老的美学术语……其中每一术语都只能描述文学作品的一个方面,或表示它在语义上的一个特征;没有单独一个术语本身就能令人满意。由此至少得出一个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3 韦勒克由此在对传统文学研究的各种观点的批评中提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模式:将文学区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他们把外部研究分为四种:第一,文学与作者。韦勒克认为“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来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4“(虽然如此),作家的传记和作品之间,仍然存在不少平行的、隐约相似的、曲折的反映的关系。……从这些界说的意义来说,传记式的文学研究法是有用的。”但是韦勒克同时指出“不论传记在这些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但如果认为它具有特殊的文学批评价值,则似乎是危险的观点。任何传记上的材料都不可能改变和影响文学批评中对作品的评价。” 第二,文学和心理学。“‘文学心理学’(psychology of literature)的含1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以下同 2同上书,第3页。 3同上书,第18页。 4同上书,第75页。

学生会生活部工作总结结尾

学生会生活部工作总结结尾 导读:本文是关于学生会生活部工作总结结尾,希望能帮助到您! 学生会生活部工作总结结尾 生活部,在院学生会的正确领导和院学生会以及上届老干部的大力支持下,新一届生活部运转已经将近几个月了,在我们接任生活部这几个月中,无论是获得或是付出真的很多,获得的是更多的是自己潜力得到提高,付出的是我们心力和汗水,充分发挥全体干部的用心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勤勤恳恳工作。 从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们本着为全院师生带给服务为宗旨,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我们主要负责餐厅秩序和礼貌监督及甲流的防控工作,透过生活部成员的共同努力,生活部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现将本学期生活部开展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的完善 本学期的常规工作主要负责餐厅秩序和礼貌监督及甲流的防控工作现将工作分开总结。 首先为餐厅秩序的维持和监督工作: 1、建立“生活部餐厅值勤安排”制度,大家各司其能,明确职责分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2、我生活主要负责餐厅的执勤工作,由于餐厅场地和环境限制,给我们生活部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个性是在同学们排队打饭方面,效果很不好,但在我们的部长和干事的共同商量下,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刻食堂的排队基本让我们满意。

3、由于原有生活部的干事缺乏,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使我生活更加完善,我们还在10月底招进了5名新的干事。新干事上任后,表现出较高的工作用心性,为每个人安排的任务,大家基本都能出色的完成。 4、为了能让我们生活部的成员执勤得到合理的分配,我们结合各位的课程表安排了食堂执勤,并根据个人潜力安排工作,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并印制了人员分配表,并将表格的形式发放到每一位成员手中。 5、为了生活部的每一位成员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生活部先后建立了QQ群和网站,并及时发布最新消息,还将生活部每位成员的联系方式打印后发放给每一位成员。 6、经过一段时间的食堂执勤,我们发现生活部的干事没有以前那样的认真,达不到我们所要的效果,在12月14日晚上召集生活所有的成员开了生活部会议――各干事的自评总结会议。透过此次会议,干事已经没有了思想问题,工作由开始的不想干、怕苦、觉得丢脸变成了此刻的愿意去干、不怕苦、不怕丢脸了,并且想去把它干好,干得漂亮。生活部的干事有了明显的进步,当然效果也十分明显,并超出我们所想象的效果。 7、除了每日两次的餐厅秩序维持与监督,生活部每周还要会同学生处及饮食管理服务中心的领导对各个餐厅的内部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保护师生的利益免受侵害。 8、每月一次的餐厅满意度调查,将同学们们反映的问题上报饮食管理服务中心及学生处,并带给《满意度调查报告》。实时掌握餐厅的卫生状况。 9、在学院“双评”期间,为了保证双评工作的顺利进行,生活部特制订了“’双评’期间工作安排”每日早、中、午三餐期间在餐厅值勤,并安排专人负责,出色的完成任务,并受到领导好评。

《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读后感

《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读后感 法国作家蒙田曾说过,“要是你懂得如伺思考和安排你的生活,你就完成了一项最伟大的工作。”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工作与生活,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以前因为“没有时间”而一直推迟的计划和梦想呢? 阿拉?拉金的《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用的建议。书中对为什么要掌握时间,掌握时间所得到的回报以及掌握时间的方法做出了一个较系统、明确的讲述,使读者懂得要珍惜生命赋予我们的两件最伟大的礼物:时间以及如何利用时间的能力。看完这本书,主要体会如下: 一、合理的规划至关重要。我们经常会感到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经常感到还有很多事情没做,每天都在忙碌的状态里。这是因为没有把一天的事情好好地安排妥当,没有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好。如何能做到事半功倍而非事倍功半,就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和规划,从每一天开始,每个月开始,每年开始。从而珍惜生命赋予我们的时间,同时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二、掌握好时间就能够轻松的掌控自己的生活。掌握好时间可以不必让你总是神经紧绷,好像总觉得有事要做,但不知道如何开展,也不会让你总是精神松懈,就好像对什么事漠不关心,抱无谓的态度,甚至是过于懒惰。这种掌控感不仅可以使你更好地完成手头的工作,还可以让你在处理问题时更加灵活,更加富有主动性,从而可以更合理的安排

自己的生活。 三、掌控时间首先要学会进行规划。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能会经常感觉到“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总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烦,觉得工作负担过重,让自己疲惫不堪,精神紧张,感觉永远不能放松一样。”其实控制始于规划,规划的本质是将未来带到现在,这样你就可以通过现在的行为对未来产生控制,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优先次序,再确立工作次序。 四、要想合理的应用时间首先要学会放松。如果你可以利用工作排序把工作安排得好,你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放松自己,理清头绪从而取得更好的结果并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乐趣,避免了对工作所产生的厌倦情绪。总之就是要学会平衡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使之在一个良好的轨道内循环。 五、什么时候应该追求完美,什么时候不?在处理那些具有重要价值或是对自己的目标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时,确实应该追求完美,但如果在一些细微的事情上太过于追求完美,显然是在浪费时间,这些事情会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你大量的时间,并使你脱离原来的计划,甚至没有时间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才可能有更好的收获,所以一定要反复提醒自己,要集中精力处理那些重要而复杂的事情,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价值不高的活动上。当然,这并不是做事不讲究细节,而是说要将有限的工作时间放在相对重要的工作上,不要舍本求末,抓小放大,选择得不偿失。 当然在这本书中所罗列的远远不止以上所概括的这几条,里面还讲

个人工作心得6篇_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个人工作心得6篇_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个人工作心得一:xxxx年xx月xx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高新生态花园项目部。就在那一天,我的职业生涯真正意义上拉开了帷幕。初到单位,这里的一切让我觉得陌生而新鲜,因此内心不免有些忐忑和激动。当看到前辈们脸上的笑容时,那种亲切感让我揪在一起的心也稍稍地得到了缓解和释然。我暗暗告诉自己要尽快适应这个新环境,尽快融入这个大集体。尽快在环境中转换角色,展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个集体添砖加瓦。 经过一个礼拜的学习和工作,我对于这个团队的认识从最初的一头雾水到现在的初步了解。而且还发现自己渐渐喜欢上了这个人际关系和谐,工作气氛活跃的集体。这里从领导到员工每一个人都并不像那些职场人说的那样“可怕”,相反倒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在工作和生活中,那种来自于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同事细致入微的帮助让我感动不已,在这里我要发自内心地说一声谢谢。 以前,我因为经常在外兼职,有一丁点儿所谓的社会经验的缘故,所以信心十足,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可是事实上,我把所有的一切想象得过于简单。首先,对工作内容的陌生是我最大的障碍。我不清楚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部长分担任务,减轻部长的工作压力;其次,没有必备的社会经验。我觉得自己空 白得像一张纸,有些事情不能很好地处理,不能恰当地把握;最

后是态度问题,这是最重要和最核心的一点。部长说的一点儿都没错,我的身上学生气十足,要想快速成长,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就必须得褪掉这身学生气,改掉学生的不良习惯。而我最重要的毛病恰恰就在这里,总是感觉自己跳不出那个既定的无形的潜在思维模式,结果达不到部长的要求,让部长失望。 通过部长的教导,我深深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出了社会,优胜劣汰是自然生存法则,没有人替你担着扛着,不行就退出,就被淘汰,这个舞台拼的是真正的实力。因此谦逊认真的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成长,要想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就得认真学习,虚心向前辈请教。可是在这一点上我很惭愧,因为我确实做得不够到位。对于一个刚出社会的学生而言,这样的工作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如何处理各种业务,如何进行人际交流而且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事实上在这几天的工作学习中,我并没有主动积极地寻找学习工作的机会,而是被动接受,一拨一转,所以没有很快的进入工作状态,适应工作环境。 在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中,我会努力端正工作态度,转变思想,尽快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尽快投身到工作中去。因此我会从以下几点严格要求自己:1.对于不懂的问题和事情,虚心地向前辈请教。主动学习单位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2.尽快改变学生的依赖思想,学会独立,勇于承受压力,明确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遇事不推卸责任;3.不怕犯错,勤于反思,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在错误和反思中充实和完善自己。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 我们到底在为谁工作呢这是职场中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的。如果不能首先弄清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很可能永远与成功无缘。 公司如战场,职场如战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要想纵横职场,“驾驭”工作,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在自己对工作产生消极应付的时候,请务必冷静下来,认真反问一下自己:“我在为谁工作”,然后努力去做。上述中心思想是《我在为谁工作》此书提出的,这是一本反思性职员自助自励的书刊,本人非常有幸的读到此书,感想颇多,欲与大家共分享。 一、为薪水工作还是为自己工作看一个人对待薪水的态度,就可知道他的心放在何处。一个人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挣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 如果我们把工作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当做混碗饭吃的一件差事,我们肯定不去重视、喜欢它。如果我们将之视作深化、拓宽我们自身阅历的一种途径,工作在我们眼中就会成为最愉快的事情。事物往往从它的反面达成,今天,我们若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果没有为他人、为事业彻底付出的心态,如果不想让别人得到好结果,那么,我们自己也不会得到任何好结果的。现代社会,单凭几个人无法成功。成功源于团队力量,成功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别人的力量也许是促进我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力量,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帮助老板的事业成功,老板也为我们创造成功舞台的机遇。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即使你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你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当我们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金钱就会尾随而至。我们也将成为人们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为此获得更丰厚的酬劳。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无论薪水高低,工作中尽心尽力、积极进取,能使自己得到内心的平静。工作过分轻松随意的人,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二、回顾我们的工作,在拔打和接收电话时,应该特别注意语气,体现出我们的素质与水平。微笑着平心静气地接打电话,会使对方感到温暖亲切。尤其是使用敬语、谦语收到的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不要认为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表情,其实,从电话中的语调己经传递出了我们是否友好、礼貌、尊重他人等信息了。也许自己一个不经意的冷淡和鲁莽,就会吓走了一个潜在的客户。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 读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了解了虽然费尔巴哈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思想是第二性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认得思维、意识是客观物质的反应,但这一唯物主义是旧唯物主义,从两者对比中加深了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知。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思维而付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时间的人的感性活动,他在宗教上自我异化,世俗基础使他从自身分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王国。这种直观和自我异化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旧的唯物主义。结合课本内容,我认为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审视,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从认识的本质看,“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物体能动的反映”,首先认识的主体肯定是客观事物,其次认识 离不开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实践问题。19世纪初西欧的“乌托邦社会主义”,主张建立一个没有资 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但放在当时的社会这根本是个空想的社会主义。再看“能动”两个字课件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需要不断地去调整,好比资源,我们一开始不会利用,到发现其对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开始不断地开发资源,到现在随着资源的不断稀缺,人类意识到对于资源要合理开发,生产上开源节流,这个认识

的过程是不断延续的。因此,费尔巴哈直观、孤立的认识是消极的反映论,不是科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具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这确定了反映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木头取自树林,通过人类的能动认识,木头可以加工编程精美的雕饰,做成桌子椅子供食用…..正因如此,人的认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表象,也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学习马哲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让我学着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制定计划,用实践的精神检验成果。

文学理论韦勒克笔记摘录

文学理论韦勒克笔记摘录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文学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文学所做的理论探索,它包括了文学的定义、本质、功用、结构以及文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根本性问题,既有本体论上的意义,也有方法论上的意义。它与传统的《文学理论》、《文学概论》一类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两位作者深信“文学研究应该是绝对的‘文学的’”,因而他们区分了文学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并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了文学的内部研究上。对文学研究做这样的区分是《文学理论》的第一个重大贡献。 所谓文学的“外部研究”侧重的是文学与时代、社会、历史的关系,其理论预设是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延续了数千年的“模仿说”与“再现说”,即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再现。自浪漫主义文论兴起之后,“表现说”更多地进入了理论家与批评家的视野,但这种强调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作用的观点,依然是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的。 西方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从古希腊罗马中经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直到现实主义的各种文论,始终是围绕着模仿——再现——表现这条主线发展的,批评家的眼光总是围绕着文学的外部问题绕来绕去,唯独不太重视文学本身。 这种在古今中外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侧重外部研究的文学理论自然有它的道理,因为文学艺术不可能脱离与现实、生活、历史、时代的紧密联系,文学艺术也不可能没有教化作用。但问题的关键是过分强调这类关系却掩盖和忽略了对文学艺术本身的理论研究,这就使文学丧失了文学性、艺术丧失了艺术性。 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象征主义文论与唯美主义文论,把传统的文论带入了现代主义阶段,进入20世纪之后相继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以及结构主义等不同流派的文论成为现代主义文论的主流,它们一反传统文论强调文学外部研究的思路,把研究的重心置于文学本身,它们要求高度重视作品的语言、形式、结构、技巧、方法等属于文学自身的因素。

学生会生活部工作心得体会

学生会生活部工作心得体会 参考。 学生会生活部工作心得体会(一)作为院里的一个特殊部门——生活部,各项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在这半年当中,在各位成员的紧密配合下,我们生活部在院里各位老师的带领下,本着“为同学服务,为老师分忧”的宗旨,用心地配合学生会其他部门的各项活动,并且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我们部门应尽的职责,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现将本期工作进行总结: 一、后勤工作 生活部为学院组织的活动后勤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的后勤工作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如学院主持人大赛、文化艺术节、各部门篮球友谊赛等活动。良好的后勤工作为我们经管学院学生带给了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在学院举行的每一次活动中,生活部都用心的配合各部门搞好每次活动的后勤服务工作。 二、日常工作的开展 每周二例会,每次点名签到。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是我们生活部最基本的工作,我们有义务做好这些工作。因为这是我们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 三、捐款工作 大家都明白在4月14日凌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强震。为了支援他们,我校师生纷纷捐款。送去一份爱心、。我们部也组织了捐款。

同学们都表示要献一份爱心、送一份温暖(有的甚至捐了两次),捐款也已送至灾区。4月21日,院学生会又组织全体成员在一教门前举行默哀仪式。由于用心配合,这次项工作开展十分顺利。 四、运动会 在本学期举办的春季运会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创历史新高,所以我们在其中所做的努力也是值得的。在春季运会期间,我们部依然按照惯例做后勤保障工作,我们成立后勤保障组,会场、运动员休息室由我们负责。虽然繁琐,但是能为运动员带给方便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和光荣使命。 五、优秀礼貌寝室评比 为我构成我院独特的寝室文化,营造温馨、舒适的寝室环境,规范我们生活作风建设,促进和谐校园建设、配合校里的工作需要,改变学生的风貌,持续环境卫生意识淡薄的局面,我部门主办这次优秀礼貌寝室评比活动,对20xx――20xx年度第二学期寝室卫生优异的寝室加以奖励,期望他们能够持续他们的良好传统,同时也期望其他没有入选的寝室再接再厉争取下次的入选。 六、卫生检查 每周有一次定期不定时的卫生检查。我们有完善的学生宿舍卫生检查参考评分标准和宿舍卫生评分评比规定,在必须程度上极大地调动了我们大学生讲究卫生,争做礼貌大学生的用心性。首先,在宿舍卫生检查的过程中,我们礼貌待人,将他们的不足提出并要求其完善。同时,向他们耐心介绍了我们部的职能,真诚地欢迎他们提出宝贵意

《我的岗位我负责 我的工作请放心》读后感

“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读后感 昨天,我曾羡慕那些有着自己的岗位的成功人士,也曾努力寻找过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如鱼得的秘诀,可唯一能够找出的只有他们坚定的目光中透出的那份自信。而今天,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身体力行,自然心里多了一份牵挂,肩上也多了一份责任。带着这份牵挂,带着这份责任,我努力寻找自己想要的那份自信。 “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我会在不经意间默念上几遍,而每念过一遍,心里的那份牵挂,肩上的那份责任都会变得沉重一点。尤其是我所在的行业和岗位,既要注重项目的日常管理,也要提高申报的质量,还要做好日常的科技管理,也就意味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立足本职工作,勇于创新,积极优化工作方法。精益求精的责任感和顽强拼搏的使命感,是支撑我做好工作点点滴滴的信念,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使得我不懈追求。 面对成功,面对明天,我们每个人无需美丽动听的语言,无需任何自喜的动作去表现。不求我们皆功名利禄,只需我们尽心尽责,做到无愧于那份鞠躬尽瘁,因为成功也只是一种伟大的平凡,也只是一种成熟的见证。对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 在工作、生活中,我始终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两学一做”,坚决执行党在新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始终与技术中心党小组保持一致,自觉抵制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我尤其对自己的工作应具备的素质,应履行的义务,应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有了进一步的明了和定位,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提高自身政治素质,自己的思想理念也得到了新的激发和升华。 二、立足本职工作,勇于创新,积极优化工作方法 紧密结合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知识等,学习当今世界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水平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工作中,切实增强学习的实效性,进一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为开创工作新局面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不断总结学习各级政府的资助文件,并结合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积极完成省科技厅、省工信委、区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目录 前言 (1) 导读 (3) 总述 (6) 赏析 (7) 总结 (14)

前言 百度一下,浏览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后,惊异的发现一个字数甚少的提纲居然可以成为流传后世的著作,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也确实说明了它是一份透露着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大纲。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 今天趁着小空,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给看完了,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仅一千两百余字,但是意义重大,其中包含的哲学在我看来甚至超过了当代的很多哲学书。在看这篇文章之前看了一下它的简单介绍:这篇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文章在1888年首次出版,恩格斯评价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于是带着辩证的思想看了这篇文章。看了之后感触颇深,文中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论述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并最终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家的历史使命。

导读 写作背景: 《提纲》旧译《费尔巴哈论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是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提纲》向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们从根本上揭露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根本缺陷。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质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它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在其中,马克思对实践作了科学的解释,批判了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也批判了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指明人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首先,《提纲》是对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和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的批判。在《提纲》中的第一条就简明扼要的提出了对这两种哲学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非实践性,称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