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体检报告(全面)

教您如何读懂体检报告

血 压

正常成人血压为90-130/60-90毫米汞柱(即12-17.3/8-12kpa)。男子比女子稍高。两侧肢体血压可差 10毫米 左右。
正常血压最高值:40岁以下,小于140/90毫米汞柱;40岁以上,每增加10岁,其收缩压正常标准可增高10毫米汞柱,而其舒张压正常标准不变。脉压差:正常成人为40-50毫米汞柱(1kpa=7.5毫米汞柱)
血压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肾炎、肾上腺髓质肿瘤、妊娠中毒、颅内压增高等;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仅为收缩压增高。
血压降低,常见于心包积液,休克、甲状腺机能降低、心衰等。
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动脉硬化、甲亢、贫血等。
脉压缩小,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心衰、严重二尖瓣狭窄等。
血液生物化学体检(一般包括肝功、肾功、血脂及血糖等)


肝功能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原名:谷丙转氨酶-GPT)
正常参考值:0-38 U/L
临床意义:
增高:急、慢性肝炎、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原名:谷草转氨酶-GOT)
正常参考值:0-38 U/L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急慢性肝炎、心功能不全。
(3)总胆红素(TBIL):
正常参考值:3.4-19.8 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溶血性黄疸及胰头癌等。
(4)直接胆红素(DBIL)
正常参考值:0-8.6 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5)间接胆红素(IBIL)
正常参考值:2-14 umoI/L
临床意义:
增高:溶血性黄疸、输错血型。
(6)总蛋白(TP)
正常参考值:63~85 g/L
临床意义:
增高:高度脱水(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等。
降低:营养不良、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甲亢、恶性肿瘤等。
(7)白蛋白(ALB)
正常参考值:37~50 g/L
临床意义:
增高: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
降低:同总蛋白、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8)球蛋白(GLB)
正常参考值:18~36 g/L
临床意义:
增高:肝硬化、红斑狼疮、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疟疾、血吸虫病、骨髓瘤、淋巴瘤等。
(9)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
正常参考值:1.5~2.5:1
临床意义:比值小于1者,称A/G比例倒置、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

2、肾功能
(1)尿素氮(BUN)
正常参考值:1.7~8.3 mmol/L >60岁2.8~7.8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各种原因的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
降低:肝功能严重损害。
(2)肌酐(Gr)
正常参考值:
男:53~97 umol/

L 女:44~80 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严重肾功能不全,各种肾疾病、肢端肥大症等。
降低:肌肉量减少(营养不良、高龄者),多尿。
(3)尿酸(UA URIC)
正常参考值:男:202-416 umol/L 女:142-339 umol/L
增高:痛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肾功能减退、子痫、中毒性肝病等。
减低:遗传性黄嘌呤尿症等。

3、血脂及脂蛋白
(1)总胆固醇(TC或CHOL)
正常参考值:〈5.17 mmol/L
临床意义: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类及危险因素的判断。TC增高或过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TC值在5.7~6.47mmol/L时,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沿;6.47~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平;>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度危险;<3.1mmol/L或<2.59mmol/L为低胆固醇血症。
(2)甘油三酯(TG)(TRIG)
正常参考值:〈1.71 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TG值2.26mmol/L以上为增高;>5.65mmol/L为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
降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正常参考值:〉1.15 mmol/L
临床意义:低下:脑血管病、冠心病、高甘油三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因其称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故增高时反有益。
偏低值:男<1.03mmol/L;女<1.16mmol/L。
明显偏低值:男<0.91mmOI/L;女<1.03mmol/L。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正常参考值:<3.36mmol/L
临床意义:同总胆固醇。当LDL-C值在3.36-4.14mmol/L时,为“危险边沿”;>4.14mmol/L为危险水平。增高: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因其称为致动脉硬化脂蛋白,故减低时反有益。

4、血糖
葡萄糖(GLU)
正常参考值:3.9~6.1 mmol/L
临床意义:
高血糖: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餐后2小时)及注射肾上腺素后。
病理性增高: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肥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颅内出血、颅外伤等。
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严重肝病及降糖药的不良反应。

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俗称澳抗)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如果出现阳性只能证明体内携带乙肝病毒,仅此一项尚不能确定乙肝患者病情程度,尚需进一步检测另五项乙肝指标。此项为体检过筛实验性质,只测乙肝表面抗原,若有异常,再测其他。
HBeAg和HBeAd(乙肝e抗原和抗体);HBcAb(乙肝核心抗体)。以上即为乙肝的“二对半”,正常均阴性。下列各种“组合”的阳性

,其意义如下:
①HBsAg、HBeAg、HBcAb均阳性:急性或慢性乙肝。
②HBsAg、HBcAb阳性: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急性HBV感染。
③HBsAg、HBeAb、HBcAb均阳性: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无症状HBV携带者。
④HBsAg、HBcAb阳性:表示有既往感染,已获得免疫力。
⑤HBsAb阳性:被动或主动免疫,对HBV有免疫力。
⑥HBeAb、HBcAb阳性:有既往感染史、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⑦HBcAb阳性:急性HBV感染核心窗口期(尚未发病但可传染)。各种检验数值,有些是直接的即特异性强的(如乙肝的检验)。有些则需全面考虑综合分析。

6、三大常规 即血、尿、粪常规检查:

血常规
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 160g /L,女性为110- 150g /L;
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00000000000/L,女性为3.5-5.0×1000000000000/L,新生儿为6.0-7.0×1000000000000/L。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
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00000000/L,新生儿为15-20×1000000000/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00000000/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
到医院看病,如血、尿常规化验是常有的事。现将尿常规检查的主要项目及英文缩写介绍如下:
NTT是英文NITRITE的简写,代表尿中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多少常与食物的种类,气候寒冷有关,如含量经常超正常,往往提示结石的可能。
PH代表酸碱度,正常小便略偏酸,若过酸过碱都提示异常。
GLU代表糖,正常尿的糖为阴性。写做:GLU (-)
PRO代表蛋白,正常尿蛋白为阴性。写做:PRO (-)
BLD代表隐血,正常尿隐血为阴性。写做:BLD (-)
KET代表酮体,酮症酸中毒时常为阳性。写做:KET (-)
BIL代表胆红素;URO是URBILINOGEN的

简写,代表尿胆元。
BIL和URO是断定黄疸的二项指标,如果阳性提示黄疸,需要进一步查找黄疸的病因。
LEU代表白细胞,正常尿为阴性。

尿常规
化验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有无蛋白和糖,以及尿中段沉渣试验等。
一些疾病可以使尿色改变。例如出现尿深黄如浓茶样,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尿混浊、尿少淋漓,多见于急性尿路感染、蜜月性膀胱炎;尿色红呈血样,提示可能罹患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尿路或肾肿瘤和泌尿系外伤等。
在一张尿化验单上,如果一些项目后面写了“+”号(或“++”、“+++”,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做阳性结果;相反,“-”号就叫阴性结果。阳性结果通常是泌尿系统疾病的标志。
报告单上报告验出大量白血球(WBC++---+++)和上皮细胞,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尿中大量红血球(RBC+---+++),说明患有肾脏结石、肿瘤、急性肾炎、膀胱炎和泌尿外伤。如果尿中化验出有管型阳性,那就表示肾脏有一定损伤,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和肾病综合症等。如果尿糖试验是阳性,
那就很可能是糖尿病,因为正常人尿中只有微量的糖,一般化验不出来。大量吃糖或推注葡萄糖时,会有短暂的尿糖出现。糖尿病患者不但尿糖阳性,而且血糖明显增高。

大 便 常 规
包括肉眼检查及镜检,肉眼主要观察颜色、性状和硬度。显微镜检查主要要看有无红细胞、脓球、吞噬细胞、虫卵等。
其它血液化验
甲胎蛋白(AFP): 增高:肝癌、肝硬化、恶性畸胎瘤、肝母细胞瘤、卵黄囊肿瘤、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等。
癌胚抗原(CEA):增高:结肠癌、直肠癌、胰癌、胆管癌、胃癌及其他癌症,吸烟的老年男性有增高倾向。
阴道分泌物检查
一、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意义 Ⅲ~Ⅳ级为异常,多为阴道炎。
二、阴道分泌物滴虫检查意义 阳性见于滴虫性阴道炎。
三、阴道分泌物霉菌检查意义 阳性见于霉菌性阴道炎。
四、阴道分泌物其他病原体检查意义 阴道分泌物其他病原体检查包括嗜血杆菌、阿米巴滋养体等。阳性分别见于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及阿米巴性阴道炎。
怎样才能从血常规指标中判断自己健康与否?
红细胞的作用主要是在血红蛋白的协助下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中,因此红细胞数量的增减与血红蛋白的增减往往相一致。肺气肿、一氧化碳中毒以及肺原性心脏病等病,都会引起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红细胞压积、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浓度等则是在红

细胞和血红蛋白异常时,提示可能有哪类疾病。
白细胞的多少则反映了身体抵御、杀灭致病微生物能力的强弱。白细胞的减少,通常源于病毒引起的流感、麻疹、肝炎或伤寒等疾病,营养不良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造成白细胞减少。而白细胞增多则常见于各种化脓性球菌或杆菌的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和白血病等。
正常状态下,白细胞可分为5种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中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等,其组成有一定比例,有时白细胞计数正常,但比例发生变化,也可能预兆某些疾病。比如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是传染病或化脓性疾病的征兆。
血小板若低于正常值,必须加以重视,因为它可能提示很多疾病,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凝血障碍等;若高于正常值,则可能预示了化脓性感染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应该注意的是,有时指标与正常值稍有偏离属于正常现象,比如白细胞易受情绪、环境的影响;剧烈运动、饱餐,或服用某些药物,会导致血小板升高。只要复查后指标恢复正常即可,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有问题必须复查,医生会根据性别、年龄等因素,结合其他指标重新分析和诊断,若复查结果依然有问题就必须接受治疗。



血检

1.葡萄糖(血糖Glu):
增高:生理性增高见于餐后1~2小时、情绪紧张等;注射葡萄糖或肾上腺素后、胰岛素不足(糖尿病)、颅内压增高、脱水等。
减低:生理性减低见于饥饿、运动等;胰腺癌、注射或口服过量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严重肝病等。
2.尿素氮(BUN): 增高:各种原因引起脱水、休克、心功能衰竭的肾前性病理性增高、各种肾脏疾患所致的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尿路梗阻等。
减低:严重肝病、肝坏死等。
3. 尿酸 (UA URIC) :
增高:痛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肾功能减退、子痫、中毒性肝病等。
减低:遗传性黄嘌呤尿症等。
4. 总胆固醇 (Tch 、 CHOL) :
增高: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
减低:甲亢、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5. 甘油三酯 (TG 、 TRIC) : 增高: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蛋白酶缺陷、脂肪肝等。
减低:甲亢、肝功能严重衰竭等。
6.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
减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因其称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故增高时反有益。
7.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
增高: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因其称为致动脉硬化脂蛋白,故减低时反有益。
8. 甲胎蛋白 (AFP) :
增高:肝癌、肝硬化、恶性畸胎瘤、肝母细胞瘤、卵黄囊肿

瘤、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等。
9.EB 病毒壳抗体 (VcA-I-gA) :
阳性: EB 病毒感染、鼻咽癌。
10. 癌胚抗原 (CEA) :
增高:结肠癌、直肠癌、胰癌、胆管癌、胃癌及其他癌症,吸烟的老年男性有增高倾向。
1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增高:
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服用损肝药物、饮酒过量等。
12. 乙肝“二对半” HBsAg 和 HBsAd( 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 ) :
HBeAg 和 HBeAd( 乙肝 e 抗原和抗体 ) ; HBcAb( 乙肝核心抗体 ) 。以上即为乙肝的“二对半”,正常均阴性。下列各种“组合”的阳性,其意义如下
① HBsAg 、 HBeAg 、 HBcAb 均阳性:急性或慢性乙肝。
② HBsAg 、 HBcAb 阳性:无症状 HBV( 乙肝病毒 ) 携带、急性 HBV 感染。
③ HBsAg 、 HBeAb 、 HBcAb 均阳性: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无症状 HBV 携带者。
④ HBsAg 、 HBcAb 阳性:表示有既往感染,已获得免疫力。
⑤ HBsAb 阳性:被动或主动免疫,对 HBV 有免疫力。
⑥ HBeAb 、 HBcAb 阳性:有既往感染史、急性 HBV 感染恢复期。
⑦HBcAb阳性:急性HBV感染核心窗口期(尚未发病但可传染)。
各种检验数值,有些是直接的即特异性强的(如乙肝的检验)。有些则需全面考虑综合分析,不是1+1=2那么简单。因此,"对号入座"的结果,有时较明白,有时则需再请高明(做更多的检验和听取专科医生意见)。
▲ 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总胆固醇,英文缩写为 TC ,参考范围: <5.17mmol/L(<200mg/dl) 。影响 TC 水平的因素有:年龄与性别。 TC 水平中青年期女性低于男性, 50 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长期高脂饮食、高热量饮食可使 TC 升高;遗传因素;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等。高 TC 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 TC>6.47mmol/L(>250mg/dl) ,严重高胆固醇血症,TC>7.76mmol/L(>300mg/dl)。
总胆固醇增高见于以下病症。
( 1 ) 家族性高 TC 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家族性载脂蛋白 B 缺乏症、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
( 2 ) 肾病结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糖尿病等。
总胆固醇降低见于以下疾病:
( 1 ) 家族性无 β 或低 β 脂蛋白血症。
( 2 ) 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
▲ 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甘油三酯,英文缩写为 TG ,参考范围: <2.3mmol/L(<200mg/dl) 。正常人甘油三酯水平的高低受生活条件影响,其个体内差异及个体间差异均大于总胆固醇,且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当 TG>4.5mmol/L(>400mg/dl) 即可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TG 升高可见于

以下疾病:
( 1 ) 家庭性高 TG 血病,家庭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 2 ) 继发性疾病常见于:糖尿病、糖原累积症、甲状腺功能不足、肾病综合征、妊娠等。
( 3 ) 急性胰岛炎高危状态时, TG>11.3mmol/L(>1000mg/dl) 。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与高脂蛋白血症常有家庭性集聚现象。单纯的高 TG 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只有伴以高 TC 、高 LDL - C 、低 HDL - C 时才有病理意义。
TG 减低见于以下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肝功能严重低下。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为 HDL - C ,参考范围:男性 1.16 - 1.42mmol/L ;女性 1.29 - 1.55mmol/L 。 HDL - C 降低是临床冠心病的先兆,并能促进动脉样硬化的发展。血清中 HDL - C 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 HDL - C 或 HDL - C/TC 比值能更好地预测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HDL - C 降低见于以下疾病:
( 1 )脑血管粥样硬化,冠心病。
( 2 )急、慢性肝病,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损伤等应激反应,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低,慢性贫血。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为 LDL - C ,参考范围: 2.7 - 3.1mmol/L 。 LDL - C 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指标和危险因素。
因 TC 水平也受 HDL - C 的影响,所以仅用 TC 估计 LDL - C 还不够准确,应以 LDL - C 代替 TC 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临床意义参阅 TC 测定的临床意义。
“两对半意义参考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传染性
十一十一十有(急慢性乙肝)
十一一一十有(携带者)
十一一一一有(携带者)
一十一一一无(保护性抗体)
十一一一十有(发作期)
一一一十十无(恢复期)
一十一十一无(恢复期)
一一一一十无
一十一一十无(保护性抗体)
化验项目
1.葡萄糖/血糖 (Glucose)
血糖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亦是身体主要能量来源。肝脏是负责调节体内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如肝脏受损,则影响到血糖浓度。
参考值:3.9至6.1 mmol/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糖尿病、严重脱水、胰腺瘤、甲状腺功能亢进、服用利尿剂后等。
2.肌酐 (Creatinine)
肌酐是肌肉分解出来的代谢产物,能反映肾功能健全与否。
参考值:44至103 umol/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输尿管阻塞、肾功能衰退、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运动后肌肉强烈损伤、缺水、糖尿病、血压改变等


3.尿素
血液中蛋白质新陈代谢所制造出的含氮废物,有助评估肾功能。
参考值:2.8至8.2 mmol/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高蛋白饮食、充血性心衰竭、消化道大量出血、严重脱水、烧伤、心肌梗塞、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紧炎、肾病晚期、肾衰竭及中毒性肾炎、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瘤道致尿路受压等。
4.尿酸
尿酸是体内核酸嘌呤分解的最终产物。大部分经肾脏排出。肾功能受损时,尿酸易累积而导致血中含量升高。此项指标有助于较早期肾病的诊断。
参考值:0.15至0.42 mmol/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痛风症、肾脏疾病、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氯仿、四氯化碳及铅中毒等
5.胆红素—直接 (Bilirubin direct)
直接胆红素。
参考值:1.7至6.1 umol/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肝硬化、胆管阻塞、肝炎、中毒性肝障碍等。
6.总胆红素 (Bilirubin total)
总胆红素是血清中各种类型胆红素的总称。
参考值:5.1至19 umol/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 。
7.谷丙转氨酶 (ALT/SGPT)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其次为心肌细胞,只有极少量释放血中,只有肝脏、心肌病变、细胞坏死时,血中含量才会升高。增高值反映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程度等。
参考值:0至55 U/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活动型进行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胆道疾病如胆石症引起梗阻、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导致肝淤血、多发性肌炎、肌细胞营养不良、某些药物或毒物反应,如四氯化碳。
8.谷草转氨酶 (AST/SGOT)
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其次为肝脏,在血液含量极少,组织细胞病变时,血液含量上升。
参考值:0至55 U/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各种肝病如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胸膜炎、肾炎、服用某些药物、手术后、深层烧伤等。
9.碱性磷酸酶(AKP)
碱性磷酸酶在胆管,肝及骨细胞含量特高,测量血液当中的碱性磷酸酶浓度,可以估计该器官组织破坏程度。儿童处于成长阶段,碱性磷酸酶偏高则属正常。
参考值:40至150 IU/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骨伤、骨软化、软骨病、贫血、白血病、肝病、肝炎、甲状旁腺过度活跃等。
10.乳酸脱氢酶(LDH)
乳酸脱氢酶存在于心脏、肝、肾、肌肉、脑部、肺、这此器官细胞损伤,均会使血清LDH升高。表示可能有心肌梗塞、休克、缺氧、肺梗塞、白血病等可能性。
参考值:114

至240 U/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中风、心脏病发、溶血性贫血、单核细胞过多症、小肠缺血或组织坏死、肝炎或其他肝病、肌肉损伤、肌肉萎缩、胰脏炎、肺部梗塞等。
11.淀粉酶 (Amylase)
淀粉酶负责肝醣及淀粉的消化。胰脏发炎时淀粉酶会分泌到血中,用作诊断和监察胰脏病症。
参考值:80至180 U/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急性胰脏炎、流行性腮腺炎、胃溃疡、肺梗塞形成、大量酒精摄入等。
12.果糖胺 (Fructosamine)
用作糖尿病控制指标,因不易受饮食影响,因此较血糖测稳定。
参考值:2至2.8 mmol/L
13.总胆固醇 (Cholesterol toltal)
胆固醇是人体血液中的脂肪,帮助合成细胞膜,也是所有类固醇激素的主要成分。过高的胆固醇与冠心病有直接关系。胆固醇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饮食、季节、生活方式、年龄和性别。
参考值:3.1至5.7 mmol/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动脉粥样硬化、妊娠、家族性高胆固醇、脂肪肝、肾炎、肾病综合症、甲状腺机能减退、生活紧张、糖尿病、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
1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Cholesterol HDL)
高密度脂蛋白将肝外组织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防止游离胆固醇在肝外组织细胞上沉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冠心病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又称良好胆固醇。
参考值:0.8至2.2 mmol/L
低于参考值可能情况:冠心病先兆。
1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Cholesterol LDL)
低密度脂蛋白含大量胆固醇,主要功能是运送磷脂,会令动脉硬化,也是该病症的主要检定批标。又称坏胆固醇。
参考值:2.6至3.1 mmol/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高脂蛋白血症等。
16.载体蛋白AI (Apolipoprotein AI )
运送高密度脂蛋白(HDL,良好胆固醇),随血液运行,吸收或释放至身体各组织,或输送到肝脏进行代谢。
17.载体蛋白B (Apolipoprotein B)
运送低密度脂蛋白(LDL,坏胆固醇)及磷脂,可令动脉硬化,可测试有无患冠心病的因素 `。
18.载体蛋白AI/B (Apolipoprotein A1/B)
载体蛋白B高而载体蛋白AI低,是冠心病的先兆。
19.蛋白电泳分析
蛋白电泳分析用于确认各蛋白型式,如白蛋白和各种球蛋白。电泳分析透过电流正负极把不同蛋白分列出,然后观察每种含量多少。
参考值:总蛋白60至80 g/L、白蛋白35至55 g/L 、甲1(α1)球蛋白2至6 %、甲2(α2)球蛋白6至13 %、乙(β)球蛋白8至15 %、丙(γ)球蛋白10至20%。
急性肝炎:发病早期蛋白质电泳无变化,发病两周后白蛋白、α2及β球蛋白减少,

γ球蛋白增高。
慢性肝炎:γ球蛋白升高,白蛋白下降较急性肝炎显著。
肝硬化:白蛋白、α1、α2球蛋白均明显下降,γ球蛋白极度升高。
肝细胞癌:蛋白变化除α1和α2增高外,其他改变与肝硬化相同。但在α1和白蛋之间可出现甲胎蛋白的区带。
其他肝胆疾患和肝外疾患如淤血肝、多发性骨髓瘤和肾病综合征等可引起各种蛋白含量的变化。
20.钙 (Calcium)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也帮助调节心跳及肌肉收缩,维持正常神经感应。钙质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流失,骨质疏松、骨折和骨伤都会令钙流失加快。
参考值:2.08至2.6 mmol/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甲状腺亢进、肢端肥大症、大量维他命D治疗、恶性贫血、肉瘤等。
低于参考值可能情况:胰炎、肾衰竭、副甲状腺功能不足、吸收不良、骨质疏松、缺乏维他命D、胰脏发炎等。
21.钾
用作诊断肾脏或肾上腺失调病症,也用于评估身体水份的平衡。维持钾的体内平衡的机制有胰岛素、醛固酮、酸碱平衡缺氧等因素。
正常值为3.5至5.5 mmol/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急性或慢性肾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低醛固酮血症、应用氨苯喋啶、高钾饮食、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溶血、压伤、组织缺氧、胰岛素缺乏、毛地黄中毒等。
低于参考值可能情况:呕吐、腹泻、醛固酮增多症、服用利尿剂、碱中毒、低钾饮食、心功能不全、输入无钾液体后等。
22.氯离子 (Chloride)
人体细胞外围最主要的负离子,维持电离子中和,与体内的钠对冲。血清氯和钠很多时会同时增减。
参考值:96至108 mmol/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过度换气引起的硷中毒、库欣氏症候群、大量脱水、肾功能失调等。
低于参考值可能情况:烧伤、充血性心衰竭、过量出汗、肾上腺素分泌失调、呼吸衰竭等。
23.铁
铁质是形成血色素的主要成分,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矿物质。铁质在人体内参与运送氧气和制造红血球等功能。
参考值:11至30 umol/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肝硬化、铁中毒、血铁质沉降、溶血性贫血等。
低于参考值可能情况:吸收铁质功能不足、缺铁性贫血等。
24.钠
正常情况下,体内钠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应保持平衡。钠主要经肾脏由尿排出。临床上发生的电解质异常,通常都包括钠失调。血浆钠浓度只反映细胞外液钠离子与水的平衡,所以应随病情变化随时测定。
参考值:136至145 mmol/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醛固酮增多症、血液透析后等。
低于参考值可能情况

:呕吐、腹泻、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肾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抗利尿激素过多等。
25.总铁结合量
检查血中铁质结合能力,与贫血有关。
参考值:50至77 umol/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缺铁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怀孕后期等。
低于参考值可能情况:肝硬化、溶血性贫血、低蛋白血症、恶性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等。
26.三酸甘油脂
三酸甘油脂是血脂成分之一,在人体中处于动态平衡。血脂的含量随饮食改变,范围很大。另外其含量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尤其是体重超过标准的中老年人往往偏高。
参考值:0.56至1.7 mmol/L
高于参考值可能情况:原发性、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脂肪肝等。
27.甲胎蛋白
肝细胞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成人失去合成能力,因此血清中含量极微。但在肝细胞功能异常,特别在患原发性肝细胞癌时,血清中会再出现甲胎蛋白,所以常借助甲胎蛋白检查作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先天性总胆管闭锁性骨脊裂、生殖腺胚胎性肿瘤、怀孕3至5个月时会比平常为高。正常值<20Ug/ml;
28.癌抗原125—卵巢
女性在40岁以上,卵巢癌及大多数癌症初期会呈现高值。
29.癌抗原15.3—乳房
乳癌诊断参考指标。
30.癌抗原19.9—胰脏
可作为临床胰脏癌、大肠及直肠癌的诊断,并作为于药物治疗及手术后的观察。
31.癌胚抗原(CEA)
CEA是首先在结肠癌病人的血清中发现的一种球蛋白,在胎儿3至6个月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所以称作癌胚抗原。原发性结肠癌、腺胰癌、胆管癌、胃癌、食道癌、腺癌、肺癌、乳腺癌和泌尿系统的肿瘤会呈阳性反应。血清CEA动态观察有助于疗效观察及复发诊断等。正常值<20Ug/ml;
32.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主要存在于男性前列腺管壁细胞及前列腺的分泌物里。通常在前列腺癌、前列腺肿大、生殖系统发炎时PSA值会升高。
33.尿液血量
正常尿液每立方毫米应少于2个红血球。高于正常值可能是肾炎、肿瘤、膀胱炎、前列腺炎等。
34.小便常规试验
目测检查、生化试验、及尿液沉渣镜检。利用尿试纸上含有化学物质来检测尿中特异物质,其中包括尿沉渣检验,即利用显微镜观察尿中的白血球、红血球、上皮细胞等。
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
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

;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4.5克%。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
6.出血时间:1~5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法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钟。
8.蛋白质:总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克%。
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儿童80~100毫克%。
10.总胆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岁以上儿童130~200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当量/升或40~150毫克%。
12.谷丙转氨酶:定量法2~40卡门氏单位。
13.肝功能:黄疸指数2~6单位;总胆红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浊度0~6单位;硫酸锌浊度2~12单位。
肝功能化验单全面解读
肝功能在临床上检查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目前,肝功能在临床上开展的试验种类繁多,不下几十种,但是每一种肝功能试验只能探查肝脏的某一方面的某一种功能,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一种试验能反映肝脏的全部功能。因此,为了获得比较客观的肝功能结论,应当选择多种肝功能试验组合,必要时要多次复查。同时在对肝功能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肝功能,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由于每家医院的实验室条件、操作人员、检测方法的不同,因此不同医院提供的肝功能检验正常值参考范围一般也不相同。在这里我们不再罗列每个项目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只就每个项目的中文名称、英文代码及有何主要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
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同时AST也升高,但是AST升高程度不如ALT。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
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

死的前兆。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出现ALT正常而γ-GT持续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患慢性肝炎时如果γ-GT持续超过正常参考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
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
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等的测定。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新生儿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是指经过肝脏处理后,总胆红素中与葡萄糖醛酸基结合的部分。直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后的排出发生障碍,即发生胆道梗阻。如果同时测定TBil和DBil,可以鉴别诊断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一般TBil<85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20%;肝细胞性黄疸:一般TBil<200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35%;阻塞性黄疸:一般TBil>340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60%。
另外γ-GT、ALP、5'-核苷酸(5'-NT)也是很敏感的反映胆汁淤积的酶类,它们的升高主要提示可能出现了胆道阻塞方面的疾病。
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项目
包括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它们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前白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减弱。当患各种肝病时,病情越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越低。如果胆碱酯酶活性持续降低且无回升迹象,多提示预后不良。肝胆疾病时ALT和GGT均升高,如果同时CHE降低者为肝脏疾患,而正常者多为胆道疾病。另外CHE增高可见于甲亢、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及脂肪肝。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揭示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
反映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项目
包括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单胺氧化酶(MAO)、血清蛋白电泳等。当病人患有肝脏纤维化或肝硬化时,会出现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降低,同时伴有单胺氧化酶升高。血清蛋白电泳中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
此外,最近几年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和Ⅳ型胶原。测定它们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如果它们的血清水平升高常常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反映肝脏肿瘤的血清标志物
目前可以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生化检验指标只有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

最初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它在肝癌患者出现症状之前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这些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得到明显改善。现在甲胎蛋白还广泛地用于肝癌手术疗效的监测、术后的随访以及高危人群的随访。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原发性肝癌那样高。另外,有些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值可以正常,故应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以此增加诊断的可靠性。
值得提出的是α-L-岩藻糖苷酶(AFU),血清AFU测定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在64%~84%之间,特异性在90%左右。AFU以其对检出小肝癌的高敏感性,对预报肝硬变并发肝癌的高特异性,和与AFP测定的良好互补性,而越来越被公认为是肝癌诊断、随访和肝硬变监护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另外血清AFU活惟测定在某些转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或子宫癌之间有一些重叠,甚至在某些非肿瘤性疾患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轻度升高,因此要注意鉴别。
另外在患有肝脏肿瘤时γ-GT、ALP、亮氨酸氨基转肽酶(LAP)、5'-NT等也常常出现升高。
肝功能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由于肝脏代偿能力很强,加上目前尚无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包括范围广的肝功能检测方法,因而即使肝功能正常也不能排除肝脏病变。特别是在肝脏损害早期,许多患者肝功能试验结果正常,只有当肝脏损害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才会出现肝功能试验结果的异常。同时肝功能试验结果也会受实验技术、实验条件、试剂质量以及操作人员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肝功能试验结果应当由临床医生结合临床症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再确定是否存在疾病,是否需要进行治疗和监测。
慢性肝病尤其是慢性乙肝多有肝功能异常,需要长期调养,保肝至关重要。近年来,自由基在肝病中的作用已经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自由基清除剂与保肝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肝病的康复方法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怎样看体检报告?
体检进行的一些化验,项目主要包括:葡萄糖、肌酐、尿酸、谷丙转氨酸、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很多人想知道化验单上的指标代表了什么?该怎样看化验报告?为此专门编辑这份专辑,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者
尿酸

认识尿酸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细胞,细胞中又包含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核三个部份;每个细胞质、细胞核中均含有核酸,我们所吃的食物中也含有一些核酸,

这些核酸经过新陈代谢,分解、合成之后,留在血液或体液中的老废物(普林),就是「尿酸」。
简单来说,尿酸就是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老废物,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人体内大约含有一千到一千二百毫克尿酸,每天大约有六百毫克产生及排出体外,所以体内的尿酸量会达到一种平衡的状况;但万一有某些原因破坏了这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这些老废物若在血液中因某些原因异常增多现象,就形成了所谓的「高尿酸血症」。

依据统计学来讲,男性血中尿酸值在7.0mg/dl以上算有高尿酸血症,而女性血中尿酸值在6.0mg/dl以上就算高尿酸血症,而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将来有十分之一的人会发展成痛风。通常来说,痛风病患的尿酸存量可高达2000亳克-4000毫克,由于人体内的尿酸来源有三,部份来自身体各种细胞正常的代谢(老的破坏死去代之以新生的),部份来自身体中直接的生化合成,部份则来自膳食;如果人们只想透过饮食的调整来改善体内尿酸总值,作用相当有限。

高尿酸血症

所谓的「高尿酸血症」,指的是血中尿酸浓度过高,其定义分二种,依流行病学的定义来说,是血中尿酸浓度比正常人之平均值加上二个标准误差还高;另外依生理化学的定义,则是血中尿酸浓度约大于7 mg/dl以上。但严格来讲,血中尿酸浓度的正常值,应依生理化学的定义为准,因为在流行病学的定义中,所谓的「正常人」事实上已包含一些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的病人。
人体内的血中尿酸浓度会受性别、年龄的影响,如女性在停经前尿酸值较男性低,但停经后则尿酸会慢慢增高;青春期前血中尿酸浓度较低,但青春期后则会逐渐增加接近成年人。

造成高尿酸血症的原因有下列可能因素有:摄取富含或导致普林合成增加的食物、尿酸的合成增加、肾脏排除尿酸受阻、肠道排除尿酸受阻、体内酵素异常、疾病或化学治疗、遗传基因、药物(利尿剂)的使用等。 事实上,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的元凶,我们可以说高达九成七以上的痛风病人均有高尿酸血症,但是必须经一段时间的高尿酸血症后,痛风才会发作;相对的,并非所有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均会发生痛风,多数人终其一生只有持续高尿酸血症而已,会出现痛风的大约占三分之一。

至于长期高尿酸血症可能引起的症状则有痛风性关节炎、肾脏病、尿路结石,并且常并有高脂血一般认为,血中尿酸超过360微摩尔/升,视为高尿酸血症。临床上,当血尿酸超过390微摩尔/升,才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超过420微摩尔/升时,高尿酸血症已十分明确。大多数痛风病人的血尿酸值均超过420

微摩尔/升。病理生理学上,血尿酸的溶解度在420微摩尔/升以上,已达到了超饱和状态,此时血尿酸极易在组织内沉积而造成痛风。因此,从临床诊断的角度出发,目前一般认为,当血尿酸值超过420微摩尔/升时,即可肯定为高尿酸血症;血尿酸为390微摩尔/升虽然也属高尿酸血症,但尚未达超饱和状态。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血脂

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指体内脂肪在血液中脂质的总称,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

胆固醇是一种必须的身体脂肪,它不仅存于血液中,还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包括在肝脏中合成。胆固醇经常存在于血流中。正常血清总胆固醇为1.83一5.20mmol/L。

甘油三脂,又称脂肪。是由食物脂肪与肝脏合成的,正常血清的甘油三脂是0.45-1.70mmol/L。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结合而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它的水平越高,动脉硬化的可能性越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常被称为“坏”胆固醇。

正常值:2.07-3.12mmol/L。高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结合形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如同血管内的清道夫,将胆固醇从组织转移到肝脏中去,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也称为“好”胆固醇。正常值为0.94-2.0mmol/L。

什么是高血脂症?

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的任何一项增高均可诊断为高血脂症,单纯的胆固醇增高称为高胆固醇血症,单纯的甘油三脂增高称为高甘油三脂血症,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均增高称为混合型高脂血症。发生高脂血症时,高密度脂蛋白往往下降。

血液中理想的甘油三酯水平是多少?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的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冠心病死亡或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塞)之间直接相关,或者在伴有低HDL-胆固醇水平时直接相关,或者在伴有低HDL一胆固醇水平时使这一相关性加强。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脂蛋白代谢异常的一种反映,往往伴有HDL水平下降和小的致密的LDL水平升高。小的致密的LDL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此外,高甘油三酯血症时,往往还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高凝状态。Stockholm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氯贝丁酯和烟酸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后,冠心病死亡率的降低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的下降呈显着相关。另一项降低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也表明,用考来替泊和烟酸治疗三年后,血管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延缓,仅见于甘油三酯显着降低的

高甘油三酯血症治疗组。

甘油三酯水平分为四级:正常水平,低于2.3毫摩尔/升;临界高水平,2.3~4.5毫摩尔/升;高水平,45~11.3毫摩尔/升;极高水平,超过11.3毫摩尔/升。甘油三酯处于临界高水平和高水平的患者,常常伴有导致冠心病危险性增加的脂质紊乱,如家族性复合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性脂质紊乱血症。甘油三酯水平超过11.3毫摩尔/升的患者急性胰腺炎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我国正常人血脂水平比相应年龄、性别的欧美人为低。理想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是0.34~1.7毫摩尔/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1.7毫摩尔/升为高血甘油三酯水平。

为啥要测血清甘油三酯

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主要从食物中,通过肠道摄取,同时肝脏也是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器官。甘油三酯主要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中。脂肪组织中贮存大量油,既有保温防震作用,又可作为能源储备。维生素A、D、E、K、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都与甘油三酯的代谢有关。此外,血液中的甘油三酯直接参与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形成,其与血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对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作用。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清甘油三酯的正常值为20-110毫克/分升。血清甘油三酯升高,可见于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糖尿病、脂肪肝、严重贫血等。如血清甘油三酯降低,可能是爆发性肝炎。

总胆固醇

【参考值】

男性:3.2~7mmol/L

女性:3.2~6.3mmol/L

与传统单位换算公式为:

mg/dL×0.0258=mmol/L

mmol/L×38.7=mg/dL

胆 固 醇又称胆甾醇。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
中国正常人血清的总胆固醇量约为182.5±4.3毫克%。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表示胆固醇代谢可能发生障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胆固醇含量往往偏高。因此临床化验上测定血清胆固醇含量将有助于诊断某些疾病。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是预防冠心病的有效途径。

什么是好胆固醇、坏胆固醇?

胆固醇在血管的强化和维持上担任重要的任务,也是制造副肾皮质荷尔蒙、性荷尔蒙、消化酵素的胆汁酸的材料,是人体不可缺

少的物质,但是如果太多,就会造成动脉硬化等疾病。

胆固醇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物质,因此由脂肪酸和蛋白质将胆固醇包起来成酯蛋白,将胆固醇咚椭馏w内各处,而血中酯蛋白又以5种型态出现,较值得密切注意的有两种,一种叫LDL(低密度胆固醇)又可称之为坏的胆固醇(bad-cholesterol);另一种酯蛋白叫做HDL(高密度酯蛋白),又称为好的胆固醇(good-cholesterol)。

LDL(低密度胆固醇)这种酯蛋白将胆固醇咚椭寥砀鞑课唬绻窟^高,容易产血管栓,往往是造成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至于HDL(高密度酯蛋白)是将全身的胆固醇呋馗闻K代谢,会去除附着在动脉内壁的LDL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

检查心肌梗塞和脑血痊症的患者,可发现大都是LDL胆固醇较高、HDL胆固醇较低。从事粗重工作的加拿大樵夫,或经常打猎的格陵兰岛爱斯摩人,就很少有动脉硬化性疾病,显示HDL胆固醇较高。

要维持身体健康,必须要有较多的HDL和较低的LDL。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要多邉雍妥⒁鈭绦芯巨I养,避免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

谷丙转氨酶

血清谷丙转氨酶测定

一种临床化验检查项目,化验标本为静脉血的血清、参考值:reitman法4 ̄50为单位。增高可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期、肝脓肿、肝癌、胆道疾病、药物中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疟疾、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症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胰腺炎、急性风湿热、伤寒、败血症、肾病等、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谷转氨酶的比值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谷丙转氨酶的符号为GPT。

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有何临床意义?
由于整个肝脏内转氨酶含量约为血中含量的100倍,如果释放的酶全部保持活性,只要1%的肝细胞坏死,便足以使血清中的酶活性增加1倍。又由于肝细胞内转氨酶浓度比血清高1000 ~5000倍,肝细胞内转氨酶也可由于此种浓度差而泄漏入血中。因此,血清转氨酶活性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正常值:赖氏法(Reitman)为男<40μ/L,女<35μ/L。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当肝细胞受损、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即可逸出细胞外。轻微的肝细胞受损,ALT活性可增高一倍,是肝功能受损害最灵敏的试验之一。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及酒精、药物和化学毒物等各种原因致肝损害时,ALT均可增高。急性肝炎早期ALT首先升高,4-8周恢复正常,此时预后较好;若持续增高6个月至1年以上则易转为慢性肝炎。
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时ALT反而下降,说明肝细胞被大量破坏而无酶释放,提示预后不良。原发性肝癌者ALT持续增高可能并有

肝坏死存在。胆道疾病如胆石症、胆道梗阻,ALT可有轻中度升高,梗阻解除,黄疸消退1-2周后即可恢复正常,若ALT增高持续不退提示合并病毒性肝炎。

肌酐
血清肌酐
什么是血肌酐,检查血肌酐有什么临床意义?
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生成肌酐,再释放到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基本上不受饮食、高分解代谢等肾外因素影响,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体内生成量恒定(每日20mg/kg)的情况下,血肌酐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但是血肌酐与肌酐清除率并不完全一致,肌酐清除率较血肌酐更为敏感。在肾功能减退早期(代偿期),肌酐清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却正常。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上时,血肌酐才开始迅速上升,因此当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时,常表示肾功能已严重损害。由于肌酐清除率还受到肾小球浓缩功能的影响,在肾浓缩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血肌酐就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最可靠指标。正常男性血肌酐为53—106gmol/L,女性为44.2—97.2gmol/L。

临床意义:
(1)当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肌酐可升高。同时应在已知内生肌酐清降率的基础上穿插着测定血肌酐作为追踪观察的指标。
(2)尿素氮与肌酐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二者同时升高,说明肾脏有严重损害。
异常结果分析,增高:

1.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损害,急、慢性肾功能不全。

2.心功能不全时血液流经肾脏减少,引起肌酐排出减少,造成血肌酐升高。

3.血肌酐与尿素氮同时测定,两者都升高,表示肾功能严重受损,若仅有尿素氮升高,而血肌酐在正常范围内,则可能为肾外因素引起。

降低:肌肉萎缩时血肌酐降低。

血肌酐测定

一种临床化验检查项目、化验标本为静脉血、参考值为88.4 ̄176.8微摩尔/升、用于肾脏病的诊断与预后。

尿肌酐测定

一种临床化验检查项目、化验标本为24小时尿,取其中100毫升送栓,记录总尿量、参考值为6。19 ̄13.26毫摩尔/24小时尿、增高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尿病、伤寒、斑疹伤寒、破伤风、甲状腺机能减退等、减低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瘫痪、肌萎缩、活动性皮肤炎、进行性肾病及肾功能衰竭末期、白血病等。

血糖

低血糖与高血糖

血糖的正常范围是空腹在3.9~6.1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小于7.8mmol/L。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调整其血糖水平,使其不超过上述范围。但在疾病情况下,血

糖超出(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就会引起高血糖或低血糖。

高血糖:血糖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低血糖:血糖过低超过正常范围。

当血糖明显升高到某种程度(如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 mmol/L),既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就称之为糖尿病。

如果血糖轻度升高,虽已超过正常范围,但仍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空腹血糖在6.2-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时,即为一种过度状态,称之为糖耐量减低(IGT),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糖尿病的危险信号。及早重视,可防止其发展为糖尿病。

需要提醒患者注意的是:低血糖与高血糖一样对人体是有害的,血糖过低则可引起各种低血糖不适反应,甚至昏迷,将危害生命。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防止血糖升高的危害以外,同时千万要注意低血糖的危害性。

高血糖症

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上限7.3mmol/L(130mg/dl),血糖高于肾糖阈值9.0mmol/L(160mg/dl),则出现尿糖。在某些生理情况下,如情绪激动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促使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出现尿糖,称为情感性糖尿;一次性食入大量糖,血糖急剧升高,出现糖尿,称为饮食性尿糖。上述两种暂时性高血糖及尿糖均为生理性高血糖及尿糖,受试者空腹血糖浓度均在正常水平,且无临床症状和意义。

数的80%-90%(与Ⅰ型比较)。

(一)血糖的测定

血糖的测定是糖尿病生物化学检测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

测定血糖的标本以血浆最为方便,测得结果最可靠。一般情况下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低10%-15%,毛细血管血样与静脉血样二者的测定值在空腹时无区别,但餐后1小时血样,二者血浆血糖水平可相差2.27±0.66mmol/L。测血糖的血浆中取空腹、进食一小时或随机取血,一般采用空腹血样本。抗凝剂用草酸钾氧化钠(2mg/ml可在24小时内阻止葡萄糖酵解)。正常人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的参考范围为3.9-6.7mmol/L。若空腹静脉血糖浓度大于8mmol/L,且有临床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若小于6mmol/L,则可除外糖尿病;若在6.0-7.0mmol/L之间,应复查做进一步检查。进餐后1小时,血糖浓度可一时性升高,并伴有胰岛素分泌增多。若餐后1小时血糖明显增高,而血浆胰岛素为低水平,则可论断为糖尿病;若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7mmol/L,可怀疑为糖尿病。因为正常人餐后,葡萄糖的来源增加,血中葡萄糖浓度会反应性的一时升高,但多不超过肾糖阈,故尿病试验为阴性。高糖的刺激使胰岛素分泌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