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当前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当前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当前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问题和对策(1)

【HC3i特稿】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些医院就开始研发并使用功能相对单一的收费管理系统。截至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虽然近些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开始转向医疗和管理的深度应用,但与电子商务、金融、税务等行业相比,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大部分三级医院和许多二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也很难明明白白消费,另一方面医疗流程复杂,医疗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导致医患矛盾非常突出,医院改革迫在眉间。

医疗行业是一个信息高度密集的行业,也是一个高度依赖信息处理的行业,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以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多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建设进程步履艰难。有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的因素,有应用软件厂商的因素,也有医院本身和医疗行为复杂性的因素。这里结合本人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和体会,围绕这些问题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和总结,以此引导医院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找到适合医院自身特点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1.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来自于医院的决策层

信息化建设之初,包括院长在内的所有人都想像着信息化建设的种种益处,而实际上由于多数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导致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缺少相应的人力、财力和管理的投入。而且由于信息化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巨大冲击,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许多不可回避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在绝大多数医院,信息化建设往往是一件“叫好不叫座”的事情,实际效果远远不及预期。

1.1. 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够

人们都说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而实际上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较长、投入巨大,短期效果不明显、又无显性的经济效益。所以对医院来讲,很难将其作为一项重点来抓,院长更是不能深入其中。这导致了在医院信息化进程中,需要调整医疗流程时无法做到彻底,需要配合管理措施时执行不力,需要不同岗位不同科室之间配合时无法很好地协同工作。其实不是医院不重视,而是院长的重视不够,如果医院的院长能够像对待财务和人事那样亲自主管,并深入到信息化建设当中,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许多事情,离开院长是无法完成或难以完成的,必须引起医院和院长和足够重视。

■信息化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工模式,它会带来思想意识的改变、业务流程的改变、管理模式的改变。所以医院信息化建设也是业务流程优化与重组的过程,也是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完善医院管理的过程,也是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过程,而这些又都是离开院长无法完成的事情。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项目,涉及医院管理和业务流程的方方面面,需要不同科室之间、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如果缺少了院长强有力的推行力度,很难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进度、深度和质量。

■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管理模式带来冲击,某些科室或某些人的工作职能随之有所改变,并且随着信息化应用程度的深入,一些在医疗活动中不正常的潜规则,如私自检查、坐车开药、私下调换药品等偷费漏费行为逐渐被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所禁止,许多人一下子很难适应这样的改变。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管钱、管帐或管物等个别关键岗位的一些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以工作为借口对信息化建设加以阻挠,此时只有院长站出来才能化解这些人的抵触情绪。

2009年的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讲过一番话“信息化是最难的一件事情,在医院有多个领导决策的委员会,我唯一主动请缨的就是信息化建设委员会。而且我明确跟所有人讲,谁要是挡信息化项目,不是你挪位置就是我挪位置!”。如果哪位院长有这样的决心和魄力,医院信息化建设其实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1.2. 院领导虽然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对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把握不够准确。

在信息化建设之初,院长往往想像着,坐在办公室能够随时了解到实时的业务和经营信息、能够随时提取到决策方面的支持信息、能够分析预测出医疗业务走向,更希望信息化能够节省运营成本、高效利用医疗资源、简化患者的就医流程。所以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很清楚,而实际上由于院领导都是医学方面的专家,他们的精力往往更多地集中于医疗业务和行政管理上,很难对信息化建设有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所以在进行决策时,对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的把握难免出现一些偏差。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项目,需要医疗业务人员和信息管理人员的密切沟通来保障医疗过程有效的融合于信息化建设当中,更需要院领导的直接和深入参与来保障信息化能够配合和承载更多的管理手段。这就要求院领导对信息化的基本环节能够有初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人们对信息化建设的误解和顾虑,保障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有效运用于主体医疗业务和医院的整体管理,下达及时、准确、有效的决策来推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1.3. 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

由于医院主体医疗业务的专业性强,又具复杂性和特殊性,导致了信息技术和医学的融合极其困难,再加上近些年来医疗体制改革的大力推进和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以及医院管理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决定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更多的在于过程。

在漫长的医院信息化进程中,各个阶段除了需要前期的大量硬件投入和软件投入,还必须保证相应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有的时候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或医疗体制的改革,也需要相应的软、硬件升级成本。然而,由于政策因素、管理因素、认识因素和信息技术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绝大多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预期效果往往不是很好,又很难见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所顾虑,很难保证足够的建设资金,更缺少了相应的跟进投入。

在发达国家,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5%~10%,而我国就是信息化建设搞的非常好的医院,也几乎没有超过年收入1%的。近年来,虽然卫生部要求医院按照总收入5%的比例投入信息化建设,但绝大多数医院仍然还是只进行一次性的前期投资,很少有哪家医院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跟进资金,这严重制约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源于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效益和医院管理软件的产品特性认识不够全面,必须加以纠正。

■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随着信息技术、医学的进步和医疗体制、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的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在相对静止中动态变化的和永无止境的。所以,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伴随相应的资金投入来支撑。

■信息化发挥直接作用的是承载医院管理的应用软件,它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化。由于管理需求是在医院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所以信息化的应用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医院管理应用软件需要适时地调整。这决定了医院管理应用软件不同于其它软件产品,如果缺少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就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购买技术服务,所以医院管理应用软件的售后服务资金保障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医院信息化建设本身虽然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能够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能够高效处理业务、能够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够简化就医流程、能够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能够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所以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来自于“工作效率、医院管理水平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的间接效益。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来自于它所提供的“服务”功能,而不应以直接的经济效益来衡量。

2. 医院信息化建设缺少并承载有效的管理手段

信息化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科学、明晰的管理流程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然而在许多医院,由于管理职能部门未能充分认识到管理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信息化建设无法配合和承载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导致医院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与管理产生了隔离,使得大量的信息化数据资源得不到充分共享和有效利用,信息化在有意或无意中变成了“技术和信息”的孤岛。

2.1. 管理职能部门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参与不够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所有医院,恐怕都是出于加强管理需要的。而事实上,由于信息化建设被包括院领导在内的绝大多数人,认为是信息科的事情,行使医疗、护理、质控等管理职能的部门不能很好地深入其中,偶尔的参与也往往只是就事论事,缺少了管理方面的深入考虑。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上主要是由信息科和一线业务人员完成的,而信息科又缺少必要的行政管理职能和业务管理职能,使得医院信息化不仅缺少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来保障其高效运行,也不能很好地去承载有效的管理手段,导致信息化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信息化建设所能起到的管理作用十分有限。比如:

在一些医院,总有人抱怨信息化建设的预期效果差,而这些人主要来自行使管理的职能部门。事实上,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这些人往往认为信息化解决的只是一线业务问题,参与又明显不够。这导致了职能部门想要提取管理数据时没有办法从软件得到,想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施行某种管理手段时软件又无法承载。其实并不是软件的功能不完善,而是由于这些人对信息化建设的参与不够,而导致了其无法判断应用软件能否提供或承载管理上的需求,结果就造成了“以软件替代管理”的局面。

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配合行政管理手段,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或引导管理手段的实施。只有管理职能部门的有效参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手段才能被有效利用,才能达到以管理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医疗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提高的效果。

2.2. 管理因素限制了信息化技术堵漏手段的有效运用

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最直接好处,莫过于可堵住原来手工管理模式下的许多漏洞,然而技术手段总归是由人为因素来控制的,需要配合相应的行政管理手段才能逐渐显现出来。比如:

药品管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哪怕1分钱的1片药都能非常准确的计算出来,药品管理信息化是完全可以管理到具体的品种和数量。然而在许多医院,管理上就限制了信息化只能管理至品种,盘点时的药品数量和金额仍然取决于人为的因素。这直接导致,本来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发现的“药品发放过程中是否存在错发、漏发、多发、过期使用等等的药品管理问题”和“药品管理上是不是存在私

自拿药、调换药品等等的漏洞”被行政管理手段合理地回避掉了,给药品的管理、使用埋下了很深的隐患。

医院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虽然是由人为因素所控制的,但是如果配合了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还是能对人为因素加以限制的。

2.3. 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未能有效运用于主体医疗业务管理

医院最难于管理的,实际上就是占绝大多数的主体医务人员。在手工管理模式下,即便医院制定了再严格的行政管理制度,总有一些人不会去严格执行,所以医疗行为是否规范完全取决于一线医务人员的人为因素,而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可以对其中的一些不规范操作加以限制。但是在多数医院的信息化进程中,由于职能部门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意识较差,并且参与程度也不够,所以对医疗管理方面的需求很少,导致信息化技术手段未能很好起到规范医疗操作的作用,也使得信息化的数据资源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医疗业务管理。

医院信息化不仅可以应用于日常业务,合理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还可有效纠正不规范的医疗操作,也可统计和分析医疗和其它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行政管理手段来进一步规范和实施对主体医疗业务的管理。

2.4. 管理职能部门缺少必要的信息化管理意识

在信息化建设的早期,称医院管理的应用软件为“信息管理系统”,而随着信息化在医院应用程度的深入,又被称作是“管理信息系统”。几个字位置的变化,带来的其实就是突出管理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在多数医院,从院领导到职能部门,再至具体的使用部门的一些人,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意识,不是认为“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没有必要配合管理手段”,就是认为“信息化建设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与管理没有关系,按照业务流程完全可以一蹴而就”。结果造成信息化的技术不能很好配合和承载有效的管理手段,使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也导致了大量的信息化数据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而管理又是源于人们的思想意识,所以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和强化医院管理意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2.5. 信息化建设缺少严格、规范和有效的管理保障

医院信息化建设既包含有技术的因素,也包含有管理的因素,还存在着很多人为的医疗因素,是一项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环节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其它环节的使用。

伴随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这种保障机制就是“与医疗流程相适应的应用软件操作规程”和”与医院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制度“。只有

配合了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才能高效运用,反过来才能促进信息化承载更为有效的管理手段。

2.6. 管理手段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信息技术与管理工程和医学”的有机融合。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其实就是医疗过程的数字化,配合和承载管理手段的目的在于保障数字化的实现,所以管理手段在医院信息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

准确、及时、全面的决策数据可以有效促进医院的整体管理。信息化和管理是相互促进的,只有配合了必要的管理手段,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和高效运行,反过来信息化才能承载更为有效的管理手段来促进医疗水平的整体进步和医院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医院信息化的主导因素是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它所体现出来的却是医院整体管理水平。高水平的医院管理可以促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管理因素决定了医院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广度和效果。在一些医院,由于职能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参与不够,再加上管理意识较差,导致管理手段未能有效应用于信息化建设当中,使得医院信息化往往停留在业务流程的表面上,信息化的建设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是失败。比如:

在个别医院,由于管理混乱导致业务流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人为因素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与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对立的,管理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了信息化与实际业务偏离、信息化的数据逻辑关系混乱,实际上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管理虽然不能直接主导信息技术和医学、管理工程,但它可以促进三者的有机融合。管理因素决定了医院信息化的应用深度、使用广度和建设的成败。

3. 医学的复杂性、特殊性和管理的不确定性,导致信息技术与医学、管理工程的融合极其困难。

医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科学,复杂而严谨的医疗流程中又具特殊性,而针对不同患者的医疗过程又参杂着太多的病人主观因素,以及来自医院和医疗体制、政策导向等等的客观因素,使得医院信息化建设比在其它行业相比更加特殊和复杂,这决定了医学有效融合于信息化建设是非常困难的。

信息化技术与医学的融合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这往往又是不被医院重视或忽视的一个环节。表现为要么就是“只安排信息科独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大梁”,要么就是“将信息科看成是一个被动的执行机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所有事情完全由业务人员来决

定”,结果造成信息化的技术实现手段与医疗业务流程两张皮,不是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无法被有效利用,就是信息化的医疗流程还得辅助许多的手工操作过程才能完成。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范围极广、极具专业性的综合项目,需要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需要掌握专业的信息化技术,需要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而承担医院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主要职能的信息管理人员又很难集这些专业知识于一身,所以寻求医学和管理工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信息管理的专业人员要了解基本的医疗常规、熟悉医疗流程和相关的政策性医疗规范,要求医疗专业人员要熟悉软件操作流程、了解基本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基本环节,还要求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信息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

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来支撑。需要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直接参与,需要医疗专业人员的直接参与,需要管理专业人员的直接参与,并且还需要他们之间密切配合和院长的亲自统领来保障贯彻和执行的有效性,离开任何一方都是无法搞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

4. 缺少总体规划和建设原则与目标,导致医院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

对于多数医院,提起信息化建设,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会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成数字化的医院”。而具体到怎么做,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不是与医院自身的发展相吻合等问题时,恐怕就很少有人认真地考虑过。这造成了在实际的信息化进程中,由于缺少了科学的规划和明确的时间预期,结果往往就是能走多远算多远、走到哪里算哪里,等到一段时间过后才发现原来离空泛的想像越来越远了。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必须分阶段规划。尤其重要的是一定要根据医院的自身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做出科学判断,明确每个阶段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和时间期限。

缺少了明确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总体规划,还会带来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芝麻西瓜一起抓,应该深入下去的环节没有解决好,而解决了的又是一些表面问题,导致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信息化应用的实际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医院信息化还必须要有科学的建设原则,那就是“严格规范、抓住核心、突出重点、服务理念、注重挖掘、应用扩展”。

■严格规范:以医疗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为基础,以高水平的医院管理为前提,提供科学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有效的管理手段。

■抓住核心:以病人的医疗信息为核心,以财务信息为纽带,以决策支持信息为主导。

■突出重点:突出临床和管理两条主线,并做到两条主线在相互作用中能相互促进。

■服务理念:在信息化的数据流向中,要全面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注重挖掘:有效利用信息化的数据资源,深度挖掘用于决策支持的管理数据。以信息化促进管理,以管理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

■应用扩展:在应用软件的功能上,充分考虑信息化进程的延续。并能提供相应的接口,实现医保、农合、远程会诊等方面的数据交换。

5. 使用部门的配合不够主动和积极

凡是有过医院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部门,从科室负责人到工作人员都非常重视和支持信息化建设,他们积极参加岗前培训,加班加点学习软件使用,认真准备初始化数据,所以信息系统的上线比较顺利,使用过程中也很少存在问题,使用科室、信息科和院方都很满意。而有的科室正好相反,岗前培训时看一眼就走了,或者有的人干脆就不参加培训,也不认真准备初始化数据,等到信息系统上线后,不是不会操作,就是该录入的不录入、该执行的不执行,要么就是缺少了使用的项目,不仅导致应用软件在自己科室出现很多问题,还影响了其它相关联科室的使用。

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全院职工的积极努力与配合,而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一线的使用人员,因为他们能否主动配合、能否积极参加培训、能否熟练掌握应用软件是信息化良性和高效运行的基础。

6. 信息主管部门缺少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

信息科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中枢,它承担着信息化建设组织、实施和维护与管理的职能。而在绝大多数医院,由于信息科缺乏相应行政管理权限,导致其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职能受到了很大限制,使得信息化建设的许多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而反观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医院,信息科主任本身就是副院长或者兼任着院长助理的角色,也有的医院授予了信息科很大的行政管理权限。这样做的医院,信息化进程一般都比较顺利,建设的效果也很不错。

信息主管部门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中枢和纽带,如果缺少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就无法有效行使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职能。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好坏与信息主管部门是否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限有着很大的关系。

7.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比例严重失调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信息化建设除了软硬件投入外,在人员培训和管理咨询方面的费用也相当大,人员、硬件和软件的投资分配比例基本上是1:1:1。而在我国,多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费用大部分都用在了硬件上,软件投入很少,而在人力资源和管理方面的投

资则更少。这样的不均衡投资比例,使得信息化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实际上不仅没有节省投资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浪费。

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入是基础,软件投入是条件,人员投入是保障。这三方面的投入缺少了任何一个或者投入不均衡,都会对信息化建设产生严重的制约。

8. 医院外部因素影响所产生的问题

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绝大部分是由医院自身引发的,但来自于医院外部的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它们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影响也很大,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

8.1. 来自行业规范和政策导向的影响

1)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是2002年修订的,已近十年之久。在这期间,无论医院管理体制还是医学、信息技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规范已经明显不适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了。这要求医院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建设超前意识。

2) 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导向不明确。

行业主管部门缺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导向性文件,医院对信息建设存在许多认识上的问题,尤其是对信息化、医学和管理有机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特性和投入及分配比例的认识比较欠缺。

3) 医疗行业规范滞后,部分行业规范限制了信息化的应用。

部分医疗行业规范没有明确是否可以采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甚至明确限制了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给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一定的限制。比如:

■《处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电子处方必须打印出来,经手工签字或盖章后才有效。

■可信时间戳认证是医疗行为三要素“医疗行为内容、执行者和发生时间”中时间要素的权威保障,而卫生部下发的《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体系系列规范》却没有对时间戳的“法定、授时和守时”要素进行明确的规定。实际上,可信时间戳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的认知度很低,如果行业规范中缺少了时间戳认证的权威性保障,很容易将“普通时间戳”与“可信时间戳”混淆,对推广可信时间戳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十分不利。

4) 部分行业规范的可操作性较差,如《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规定“归档后的电子病历采用电子数据方式保存,必要时可打印纸质版本”。虽然明确了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可是却没有详尽的实施细则,这不可避免地给无纸化电子病历的使用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5) 个别医疗行业规范对所采用信息技术的描述或要求本身就欠规范,给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许多理解上的分歧或不确定因素。比如:

■《处方管理办法》中“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描述不够准确。从信息专业的技术角度分析,“利用计算机开具处方”还勉强说得过去,而“利用计算机传递处方”就无法理解了。

■《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规定“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很明显,这是从“功能”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定义了什么是电子病历,而“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却是电子病历系统的功能,“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的表现形式中又包含了医院信息系统生成的所有内容,显然将“电子病历与电子病历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混为一谈了,这给实际实施电子病历系统带来理解上的困惑。

8.2. 来自医院管理体制的影响

在我国,虽然国家制定了很多的医疗规范、管理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然存在着“有多少家医院,基本上就有多少种管理方式的差别”,这使得医院管理应用软件厂商很能遵循统一的开发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大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难度。

8.3. 来自应用软件厂商的影响

由于医院管理应用软件厂商的技术人员很难掌握足够专业的医学知识,对医院管理和医疗流程理解也不够全面和深入,导致应用软件流程复杂,人性化操作不足,可用于管理的数据提取深度不够,部分数字医疗行为不是严格符合相应的医疗行业规范等等,这些对医院信息化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要求医院与应用软件厂商密切配合。

8.4. 来自社会因素的影响

信息化的技术实现手段其实是在严格中参杂了一定的死板因素,有此事情本来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许多无法预知的困难,按照理想的做法很多时候是实现不了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还要充分考虑是否与社会的大环境相吻合,过份理想化的做法不一定适合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9. 总结

信息化是医院管理的手段,而管理又是无定式的,所以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因地区而异、因管理者而异、因时期而异、因政策而异的,也是因所采用信息技术不同和预期效果不同而异的,也是因医院工作人员思想意识、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别的。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应对策略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本人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和体会,医院信息化建设更多的在于过程,建设进程的不同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有所不同,而且是随着管理和应用需求的变化而在相对静止中改变的。所以医院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解决的方式和方法也是伴随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前进而动态改变的,怎样更好地结合医院自身特点才是最最重要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从认识和使用的角度,从医院管理体制和行业规范的角度,从医院,使用者和应用软件厂商的角度,从信息技术、医学和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力求能够给医院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对医院信息化建设重要环节和关键环节有一个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以便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能够产生一些思考或引导,从而使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地结合医院自身特点。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 考试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专用通关题库第01关 1\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说明我国_____。 A: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B: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 C:尊重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平等权 D:致力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解析]题目中强调了“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体现了我国尊重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现了我国尊重主权国家的平等发展权。A项说法不正确,我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不是“决定性力量”。B项的内容在题干中未体现。D项说法片面,“其他发展中国家”不等同于“周边国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根据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预算,2012年我国将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每人每年24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水平,补助1050亿元,增长37%。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安排资金358亿元。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支持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安排资金114.83亿元。上述财政安排所体现的政府职能是_____。 A:平均分配国民财富 B: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C:完善医疗卫生体制 D: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解析]题目中涉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等,看似繁杂,本质都属于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中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职能。故本题选D。 3\某县委2011年底试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以来,逐渐地从“组织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转变为“群众关注什么,组织

医院信息化现状与问题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我国医院已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大型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在医院中使用,各种医疗收费系统、管理系统和医疗信息处理系统正在普及。医院信息化使医院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和创新,并使医院得到了全面发展。 我国医院信息化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医院信息化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医院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代医学进展,无论是分子生物学、临床诊疗技术、预防医学以及医院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学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我国的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对医院的发展与生存都提出了挑战,医院信息化是医院适应改革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是实现医院科学管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代医学发展需要信息化,医疗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呼唤信息化,医院要在信息化进程中提高与发展”。[1] 1.医院信息化的概念 1.1医院信息化的概念 医院信息化不是医院管理流程计算机化,而是以病人信息的共享为核心,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方便病人就医、方便医院一线医护人员工作、方便各类管理人员分析决策。 医院信息化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的购置和安装,而是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建设、维护运营、人员培训、信息分析利用等。医院信息化是涉及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的系统工程,需要医院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按照美国Morris?F.?Collen?教授 所给的定义: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Patient??Care?Information)和行政管理信息(Administration?Information)的收集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最新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最新调查报告 1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最新调查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国企业发展中的必然过程,信息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全面掌握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是研究和推进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是IT企业制定发展策略和政 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前提。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启动了<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项目,并于底公布了调查结果。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分布于各个行业的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838家企业。本次调查全面客观地反映了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 1.硬件装备状况 (1)硬件平均拥有量 PC机的平均拥有量为265.2台,最多拥有2万台;笔记本电脑的平均拥有量为33.5台,最多拥有台;服务器的平均拥有量为33.5台,最多拥有2万台;集线器的平均拥有量为18.8台,最多拥有900台;各项设备的最低拥有量都是0台。 2

硬件的平均拥有量与企业规模相关。规模较大的企业硬件的拥有量较多。但服务器的情况有些特殊,大型企业的平均拥有量高于特大型企业。 硬件平均拥有量与行业的交叉分析显示:采矿企业PC拥有量遥遥领先,可能与此类企业的较大规模有关。交通运输邮政企业的笔记本电脑拥有量略高,可能与其工作移动性较高有关。(见表1) (2)PC百人拥有量 每百人PC平均拥有量为7.79台。分行业每百人PC拥有量,制造业中的电子和其它行业超过了平均值,分别为13.48台和8.97台,其中电子行业百人PC拥有量在所有行业中最高。拥有量超过了平均水平的还有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采矿业的拥有量最低,只有3.7台,这可能与采矿业的职工结构有关。低于平均水平的行业还有机械、化工、医药、批发零售和社会服务业。还有,随着企业规模的减小每百人PC拥有量随之减少。 3

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

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 “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在部分中心城市建设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开展公众网上查询档案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到“十五”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部门要努力建设并投入使用一批内部局域网,基本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依托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建立为各级党政机关服务的档案目录信息中心,为逐步构建中国档案文献数据库创造条件;依托公众信息网,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网站,逐步构建全国档案工作信息网。

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到“十五”末,全国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力争东部地区省级机关档案部门达到90%,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达到70%;中西部地区省级机关档案部门达到80%,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达到50%。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馆都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并且与当地政务网联通。到“十五”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主要中心城市档案局馆力争全部建立局域网;省以下档案局馆的局域网建设以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为试点,80%的区县市档案局馆建立局域网并与当地政务网联通。 3、西部地区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范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逐步推进西部地区档案部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当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路子。 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当代中国政府与制度第1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当代中国政府与制度》第一章至第三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2、在我国,立法体制就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制度 D、人民民专政制度。 3、自1979年至今,国家出台了()法律。 A、300多部 B、600多部 C、800多部 D、1000多部。 4、现行法律对全国人大代表的总名额作了最高限额的规定,即总人数不超过() A、2000人 B、2500人 C、3000人 D、4000人 5、()年10月“四人帮”失败后,“文化大革命并没有彻底结束。 A、1976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79年 6. 我国第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80年 B.1981年 C.1982年 D.1983年 7.国家公务员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申请终止其与国家行政机关的任用、录用关系、它指的是:() A、辞职 B、辞退 C.退休 D.开除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 A. 重要政治制度 B.根本政治制度 C.基本政治制度 D.一般政治制度 9、决定国家机构性质和形式的是该社会的() A.阶级结构 B.经济基础 C.文化意识 D.国家职能 10、我国现行宪法规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国家机关是() A.国务院 B.国防部 C.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03-22 14:54中国国家企业网

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十五”规划情况,以指导和推动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于对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638份有效问卷(以下简称638户)。这些企业户数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虽然不高,但其资产、销售、利润却占有相当比重,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十五”趋势。现将本次调查结果和我们所做的分析报告如下: 一、638户企业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企业中,分别有国家重点企业231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10户。 1.企业行业分布 被调查企业分布在机械、化工、纺织、电子、煤炭、汽车等33个行业(包括”未知”行业,凡未填报”隶属行业”一栏的企业归入此类,下同。)

2.企业地区分布 被调查企业覆盖除西藏、海南、新疆建设兵团以外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如表1-2所示: 3.企业经济类型分布 被调查企业经济类型分布情况如表1-3所示:

4.企业规模分布 被调查企业规模分布情况如表1-4所示: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 1.大多数企业设有信息机构和信息主管 据调查统计:有488户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占调查企业总数的76.5%;443户企业设有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经理、副厂长,占69.4%。在231户国家重点企业 中,85.7%的企业建立了专门信息管理机构,81%的企业设有信息主管。由此可见,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家重点企业对信息化工作是比较重视的,是有组织保证的。 2.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情况 据调查统计:638户企业信息技术人员达到3929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666人,占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202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20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9年12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政务信息系统应用绩效考核,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的国家政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实施的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信息资源库、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机房等)、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等符合《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规定的系统。 第三条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编制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对各部门审批的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进行备案管理。财政部负责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预算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批、建设、运行和安全监管等相关工作,并按照“以统为主、统分结合、注重实效”的要求,加强对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并联管理。 第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建立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协商机制,做好统筹协调,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评价,推广经验成果,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章规划和审批管理 第六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律和政务信息化建设特点,统筹考虑并充分论证各部门建设需求,编制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如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适时组织评估论证,提出调整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各有关部门编制规划涉及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应当与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衔接。

我国电信未来五年内信息化发展规划

中国电信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规划1.0版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1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概述 1.1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WT0后电信行业开放步伐的加快,电信南北拆分后“5+l”竞争格局 的形成,国电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 性化服务需求,运营商必须从原有面向产品和业务的经营模式向面向市场和客户的经营模式转变。集团公司由此提出了“全面创新,求真务实,努力奋斗,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电信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现代电信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并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新型企业运营模式。 中国电信业务种类多、用户规模大,具有运营实时性要求高、数据处理量大、业务流程复杂等特点,对信息化高度依赖,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周德强总经理在2003年集团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中国电信能不能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无论是五项机制创新、五项集中管理,还是流程重组都需要企业信息化做支撑,没有企业信息化,就谈不上管理现代化。”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完善企业信息化体系,提高运营支撑和企业管理水平”,是中国电信面对竞争和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形成的“谁使用、谁建设、谁管理”的工T系统建设和管理模式,曾支撑了企业的高速发展,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改革的推进,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年来,由于电信行业的高速发展和不断的改革重组,中国电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未能进行统一规划,及时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导致了应用系统孤立、数据分散、投资效益低、专业工T人员分散和供应商管理不足,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要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整体规划,制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信息化战略,打破信息孤岛,有效支撑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全面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2018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电大复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C. 工农联盟) 3.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D. 《选举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5.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全国人大)。6.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 中央委员会)。8.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 11.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 邦联制)。 12.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13.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C. 主权在民)。 14.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政治体制)。 16.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C.人民民主专政)。 1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民定宪法)。 19.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全国人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D.五部宪法)。 21.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单一制)。 22.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公民)。 23.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的是(C.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2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是(A.人民代表大会)。 25.负责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会议的准备工 作的主要是(B.全国人大常委会)。 26.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 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B.大会主席 团)提名。 27.按照修宪通常的程序,首先提出修宪 建议的是(B.中共中央)。 28.我国拥有最高的监督权的机构是(B. 全国人大)。 29.在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 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人大代表 是(A.县级以上代表) 30.凡直接选举产生的县、自治县、不设 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 代表大会,每届任期(B.三年)。 3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民 主集中制)。 3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 每届任期(D.五年)。 3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 具备党龄(A.5年以上)。 34.除中共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 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35.中国最大的参政党是:( C. 中国民 主同盟) 36.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 的民主党派是( D.中国致公党) 37.宪政的前提是(B民主) 38.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除了宪法和少 量的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以外, 大量的法律的制定者是( C.全国人大常 委会) 39.我国的宪法解释属于( D. 专门机 关解释制) 40.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省、自治区、 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C.人大及其常 委会) 41.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 席候选人名单的是(B. 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主席团) 42.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 (C. 45周岁) 43.国家主席、副主席连选连任不得超过 (A. 不得超过10年) 44.国家主席第二顺位补缺候选人是(B. 全国人大委员长)。 45.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的是(A. 国家主席)。 46.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 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D. 国家主 席)。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D. 1954年)。 48.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B.国务院)。 49.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 限为(B.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5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 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的是(C. 全国人大常委会)。 5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D. 不定期召 开)。 5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B. 国 务院直属机构)。 53.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 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 的,应当由(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5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所 编制和汇编的本级年度总预算草案,经本 级政府审定后,报财政部的时间是(B. 下 一年1月10日前) 55.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D. 五级) 56.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 国城市的主体是(C.地级市) 57.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 本成形于(C. 元代) 58.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15个) 59.最晚设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最 早设立的则是(D. 内蒙古自治区)。 60.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 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 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 川) 61.自治县(旗)可以设立在一般行政地 方,也可以设立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 治县最多的省是(C. 云南) 62.我国政府机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 其中地级市、行署一般有(C. 40-50个左 右) 63.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 数民族有(C. 55个) 6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

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一 个重要分项指标体系。这是我国推出的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 为了从效能上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指导企业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经 过长时间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数十个方案的优长,提出了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企业信息化指标 体系。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综述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分项指标体系。这是我国推出的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 为了从效能上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指导企业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经过长时间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数十个方案的优长,提出了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其中《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业经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印发全国试行。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南。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为了正确和客观地评价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它从宏观上指导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微观上,使企业更准确地认识信息化的内涵,明确信息化的目的,制定正确的信息化战略,为企业信息化具体实施提供切实的帮助。同时也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状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 企业信息化指标的作用 ·评测信息化水平 ·咨询、校验 ·避免浪费和错误 ·为企业信息化保驾护航 ·规避风险 ·引导IT服务商的行为 ·为评级提供依据企业信息化指标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指标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 ·符合中国国情 ·承认企业的特别的、个性化的信息化需求特点 ·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 目的性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题及答案汇总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单题及答案汇总 1.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 制度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体系,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映和体现。(2分)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2分)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社会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2分) 按照传统的看法,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2分)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2分) 2.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少1项扣1分) 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特色? 第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2分) 第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分) 第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 第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2分) 第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能够实现自身的改革和完善。(2分) 4.何谓“依法治国”?如何“依法治国”?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 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制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实行法治。(4分) 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分) 依法治国突出表现在依法行政方面。(2分)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必须以司法公正为目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分)。 5.电子政务有哪些优点? 第一,电子政务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组织的高度整合(2分) 第二,电子政务具有良好的交互性。(2分) 第三,电子政务可以促进政务公开。(2分) 第四,电子政务可以提高行政效率。(2分) 第五,电子政务有利于提高政治参与的水平。(2分) 10.什么是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和管理的职能,按照一定原则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称。 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等。(4分) 具体内容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机关;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国家最高军事机关,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6分)

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政务信息系统应用绩效考核,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的国家政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实施的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信息资源库、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机房等)、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等符合《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规定的系统。 第三条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编制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对各部门审批的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进行备案管理。财政部负责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预算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批、建设、运行和安全监管等相关工作,并按照“以统为主、统分结合、注重实效”的要求,加强对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并联管理。

第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建立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协商机制,做好统筹协调,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评价,推广经验成果,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章规划和审批管理 第六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律和政务信息化建设特点,统筹考虑并充分论证各部门建设需求,编制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如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适时组织评估论证,提出调整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各有关部门编制规划涉及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应当与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衔接。 第七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的政务信息化项目,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项目审批管理的政务信息化项目,原则上包括编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等环节。 对于已经纳入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项目,可以直接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于党中央、国务院有明确要求,或者涉及国家重大战略、国家安全等特殊原因,情况紧急,且前期工作深度达到规定要求的项目,可以直接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浅谈中国政府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题目浅谈中国政府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目录 绪论 (1) 一、中国政府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 (一)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的发展 (1) (二)发展信息产业,奠定物质基础 (1) (三)互联网的安全管理与规范使用 (2) 二、中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 (一)政府信息化要发展,必须解决安全问题 (2) (二)信息产业发展落后制约政府信息化的发展 (2) (三)中国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政府站点建设现状 (3) 三、如何解决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仍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 (3) (一)信息公开统一协调,引入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3) (二)科学地界定公开与保密的关系 (3) (三)政务公开多渠道,让民众能更好的享有知情权 (4) (四)利用因特网,实现政府信息公开 (4) 总结 (4) 参考文献 (4)

浅谈中国政府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将信息化技术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近年来,为了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程度相适应,中国政府对国民经济信息化与政府信息化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重视,将信息化建设与建设服务型政府联系起来,以此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一举措给中国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体制带来了新的方向及目标,同时也将中国政府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凸显出来。本文主要从政府推进信息化的举措以及目前政府信息化面临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简单叙述和总结中国政府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状况以及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政府信息公开 绪论 信息化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手段。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然而在面临人口劳动力的大量流动、资源环境日益趋紧等方面的挑战的同时,同时也面临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带来的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为复杂。一方面,政府在城市综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均亟待利用信息化手段加以解决;另一方面,中国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且存在区域和领域信息化发展的双重不均衡,信息化自身建设发展亟待加强。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信息化已成为政府变革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政府部门作为国家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其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发展将对社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政府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自电子政务问世以后,其特有的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新的途径,特别是在促进政务信息公开,提高日常办公效率,规范简化行政审批,增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协作,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最佳方式,它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政府对全球性的信息化革命始终给予高度关注,并针对我国国情作出了一系列的详细部署,以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实现从传统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这些改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的发展 在政府信息化的浪潮中,各地方和部门纷纷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电子政务在某些方面初具雏形。以网上办公为突破口,力促提升政府办公效率。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我们已深深地感到,政府行政的社会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推行电子政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政务管理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支持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全球化的经济要求每一个政府都必须作出有效而灵活的反应,产生并依赖于工业化时代的传统政府运转方式,因其程序繁琐、效率低下、成本较高而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政府行政方式、创新政务流程势在必行。[1] 电子政务建设西方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列。据调查显示,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电子政务系统比较完善。这些城市的政府行政效率普遍较高。遵循统一规划,共同建设,加强协调,讲求实效,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原则,以建设远程及移动办公系统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网上办公“覆盖延伸”工程,实现了从一般工作人员到政府领导网上办公的闭合运行;政府与所属各地区和各部门之间的公文办理网络化闭合运行;利用无线移动网络技术,将政府办公桌面从固定的模式,实现了可移动办公,取得了的良好好效果,提升了办公效率。 (二)发展信息产业,奠定物质基础 信息产业发展对政府信息化的促进作用信息作为一种智力型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行政管理)作业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作业一、名词解释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行政区划 3、国家行政制度 4、国家结构形式 5、特别行政区制度 6、政治协商制度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选举制度 9、国家行政组织 10、行政监督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参政议政 13、宪法 14、行政首长负责制 15、民主集中制 16、国家结构形式 17、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 18、首长负责制 19、党组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遵循的主要原则。 2、我国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3、什么是国家行政组织?国家行政组织设置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有哪些优点? 5、简述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6、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特色。 7、我国的行政区划主要遵循哪些原则? 8、简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设置的基本原则。 9、简述特别行政区制度的主要内容。 10、简述我国政协制度的特点。 11、简述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12、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有哪些职权?

13、我国选举制度中规定的选举委员会的职责有哪些? 14、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 1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体现在哪些方面? 16、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 17、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三、论述题 1、试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与优点。 2、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应如何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人大制度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试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及其优点? 5、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各民主党派的参政方式主要有哪些? 6、试述我国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举措? 7、比较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限。 8、试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内容。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我国医院已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大型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在医院中使用,各种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医疗临床信息系统正在普及。医院信息化使医院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和创新,并使医院得到了全面发展。我国医院信息化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医院信息化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社会信息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是医院适应改革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是实现医院科学管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代医学发展需要信息化,医疗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呼唤信息化,医院要在信息化进程中提高与发展”。 四大发展阶段 我国医院信息化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首先是单机单用户应用阶段。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这一阶段开始是以小型机为主,采用分时终端方式,当时只有少数几家大型的综合医院和教学医院拥有。80年代初期,随着苹果PC机的出现和BASIC语言的普及,一些医院开始开发一些小型的管理软件,如工资软件、门诊收费、住院病人费用管理、药库管理等,这一应用阶段的工作异常艰苦,在技术上能在屏幕显示汉字也是比较非常困难的事情。 其次是部门级系统应用阶段。八十年代中期,随着XT286的出现和国产化,以及DBASEIII 和UNIX网络操作系统的出现,一些医院开始建立小型的局域网络,并开发出基于部门管理的小型网络管理系统,如住院管理、药房管理、门诊计价及收费发药系统等。 然后是全院级系统应用阶段。进入90年代,快速以太网和大型关系型数据库日益盛行,完整的医院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已经成为可能,于是一些有计算机技术力量的医院开始开发适合自己医院的医院管理系统。一些计算机公司也不失时机加入进来开发HIS。这一阶段的HIS在设计理念上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在实现上注重以医疗、经济和物资三条线贯穿整个系统,在应用面上坚持管理系统和临床系统并重,力争覆盖医院各个部门。这一阶段,开发出了全院数据充分共享的门诊、住院、药品、卫生经济、物资、固定资产、LIS、PACS等系统。 最后是区域医疗探索阶段。近几年,国内一些大医院和一些有实力的机构开始探索区域医疗信息化,以实现在一定区域内实现医疗机构间医疗信息交换和共享。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建立跨医院的信息交换平台,在此平台上,才能开发呼叫中心、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分级医疗、人才培养、信息发布等应用系统。 在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医院使用的HIS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得到。其一是购买。目前在国内市场,有国内企业开发的HIS和国外企业开发的HIS产品。国内HIS企业开发的HIS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好的技术服务,价格比较低,设计思想与国内医院管

国内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开始起步,八十年代进行铺垫,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意识上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2.需求上 1)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高,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后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些企业无论在信息化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都比传统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2)企业效益好、外向型企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 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3.应用深度上 1)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2)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也即是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是相当薄弱的,也是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点。 3)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

政府信息化建设思路

电子政府信息化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1. 前言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综合实力的基础。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出了"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专项结合"的十六字指导方针。同时,国务院下发的"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规划纲要"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政府机关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重要环节?quot;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基地根据多年来在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的丰富经验,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理论指导下,根据政府管理、办公、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先进成熟的信息系统技术,编制本政府信息化建设工程解决方案,争取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2. 背景 2.1. 政府信息化现状 当前各国的信息技术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都在争夺信息技术的制高点。为此,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信息产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来看,我们要进一步认识信息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构筑政府网络平台,形成连接中央到地方的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实现政府网上信息交换、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是我国信息化建设重点发展十大领域之一。"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构,承担着大量的公众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其信息化建设是社会的需要。我国已经把信息化作为非常重要的战略提出来。我国信息化的工作首先从电子政务入手,带动其他领域信息化的工作。而电子政务就是建立电子政务的平台,通过电子政务更好地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可以说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 从世界范围来看,推进政府部门办公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全面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把推进发展中国家政府信息化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而在世界各国积极倡导?quot;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被列为第一位。 我国政府部门掌握社会信息资源的80%的有价值的信息,3000多个数据库,急需采取有效手段让这部分信息进入市场进行流动,产生增值。各省有关部门对于启动省内政府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手段开发利用作了一定的工作,但在全国范围内还未形成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态势,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和办法。我们的企业和个人常常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统计资料等信息,不可避免地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电子政务是完善现代政府管理,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管理措施,是政府运作管理机制的范式转变。政府管理作为上层建筑,必须服务于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新经济形势要求政府必须削减旧经济时期膨胀起来的许多不必要的权力,把政府包揽的社会事务大部分还给社会,由社会组织自行管理。这样,政府部门就可以把握全局,进行宏观管理,有利于大幅节约政府管理成本,转变政府作风,防止腐败现象。这是进一步协调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由于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电子政务的主要目的是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