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同济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生活

《他们,也生活在这里。》--------从维吾尔族看同济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现状

前言:曾经的少数民族,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导致其社会经济一般比汉族地区落后,由此,国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持并且鼓励少数民族接受教育,包括在汉族学校建立民族班,实施高考民族生加分制,并且创办了好几所高等民族院校,同时在高等院校中,民族生有着自己的奖学金以及助学金制度,然而在国家与学校大力满足民族生的物质需求时,则对少数其他需求则有了一定的忽视。在大学校园中,由于文化差异以及生活背景的不同,他们生活的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隔阂也屡见不鲜。尤其在维吾尔族等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上,这种现象尤为突出。那么我们在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物质基础的同时,是否应该加强其他方面的建设,比如精神文明,以及平时衣食住行等,来使得这个多元化的校园更加的和谐呢?

关键字:少数民族汉族同济大学课余生活大学生

一.从一位室友谈起

大一的时候,我与一位来自新疆维吾尔族的同学一起生活了一年,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与我们汉族学生之间的差异,诸如一些宗教信仰,生活习性等。但是在平时生活中,他的生活却不像我们汉族学生那样丰富多彩,他们很难和我们一起聚餐,因为饮食习惯的差别;他们很少和我们一起外出郊游,因为他不习惯我们的娱乐方式;他不能像我们那样可以吃遍整个校园,只能一次次的前往唯一一所清真食堂。当然我们做过很多努力,包括在聚餐烧烤的时候把所有猪肉换成牛羊肉,尽量买标有“清真”字样的零食。但是这还不够,因为我们无法为了满足个人而忽略群体。与此同时,学校给予了他许多的优惠,包括奖助学金,以及学习上的照顾。但他有时候还是会对学校有些抱怨,因为在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属于他们的还是太少了。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对他进行了一次小小的采访,希望能通过他的自身经历以及自身体会来确立调查方案,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看待他们少数民族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采访对象:XXXXXXX(维吾尔族)

1.你觉得学校的清真食堂平时能否满足你们的饮食要求?比如饭菜种类,开放时间等,而且在饭菜价格上,你能不能接受?

XXX:菜种类还可以,但是面食基本上没有,还有开放时间早饭,午饭,晚饭时只开一个小时左右啊.还有我们最喜欢的抓饭也没有呢,我们的特色饭基本上没有的,但是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比外面的要便宜。

2.你觉得学校中有关民族特色的活动数量质量你可以接受吗?

XXX:除了我们自己搞的活动基本上没有

3.嗯。你觉得上课的时候老师说的口音有没有影响到你的听课?

XXX:呵呵,听清是没问题的,但是像你们那样理解,消化方面问题还是多的,需要自己再看看啊,尤其是一些专用的东西啊

4.你觉得学校是否对你们足够重视吗?主要在什么方面很重视?

XXX:学校关心生活和学习方面的,还有就是一些助学金什么的,他们来找我们一般都是关于学习方面的

5.你觉得在平时在大学的生活中自己的宗教信仰得到了尊重吗?然后平时与同学相处是否足够融洽?

XXX:对我来说我们系的同学做的算是挺不错的,你们尊重我们的信仰风俗的。学校里面都还不错的,有时候偶尔还是会有,不过我都能理解。

6、你对毛概、马哲等中国特色主义政治课怎么看?

XXX:虽然这些我还没上过,但我还是比较喜欢政治课的,既然是中国人应该学学关于有关国家的一些内容啊

同时,我也在同济校园内展开了部分调查,由于维吾尔族在平时的生活习惯上具有典型的差异,而且借助同学关系维吾尔族学生易于接触,因此最终选定了维吾尔族为主要调查对象。但鉴于数量有限以及关系复杂的原因,最后共收回了13位来自新疆维吾尔族的同学的问卷调查,涵盖了物理,航力,经管,电信等专业,以及大一,大二,大三等三个年级。虽然13个同学数量有限,但是毕竟还是能反映出一些问题。其中发现产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饮食生活,课余活动,人际交往三个方面。

二.有什么?为什么?

(一).他们也要吃的好

现象概述:1.学生对学校清真食堂饭菜兴趣不大,同时吃饭不易,特别是早晨上课前夕,经常要绕路,耽误了上课时间,而且平时的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点的时候很难吃上饭菜。

问题小结:种类偏少,时间偏短,位置较偏(四平路校区),不太正宗。

民以食为天,少数民族学生也不例外,饮食方面的问题也是首当其冲。调查中,13位维吾尔族同学中有7位对学校的饮食条件并不满足,5位觉得一般,还有1位觉得比较满意,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同学对学校的饮食情况并不满足,同时,7位同学不满足的原因有“饭

菜种类过少或者与平时口味不符”以及“食堂位置过偏”,因此,学校方面在“吃”的方面还是做的不够,作为“吃在同济”,我们有理由在这个方面做的更好。

同时,我专门调查了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和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清真食堂基本情况。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共有一所清真食堂,坐落在西苑食堂地上二楼。开放时间从早上7:00到8:00,中午从10:30到13:00,晚上从16:00到19:00。,饭菜种类主要有米饭,蛋炒饭,大盘鸡,蘑菇,羊肉,牛肉,豆腐等。然而,由于西苑食堂坐落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的西南角,离教学区较远,而且清真食堂位于西苑食堂顶楼,调查也显示,表示食堂相对较为偏僻的5位同学均来自四平路校区。这无疑会对少数民族的日常饮食造成不便。我在本部生活的时候就经常看到维吾尔族同学每天都起得很早,先去清真食堂吃完早饭再去上课,这样的话则很可能导致同学为了赶着上课甚至不吃早餐。同时,由于只在特定时间开放,导致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在其他的时段就无法在校内吃上饭菜。不像普通学生能在白天任意时刻在学苑食堂一楼东边的餐厅就餐。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也共有清真食堂一所,坐落在老食堂二楼西侧。开放时间与四平路校区一样,饭菜种类也类似,在地理位置方面相对与四平路校区稍微好些,与生活区和教学起相隔较近,但是由于它位于二楼,或多或少还是带来了些许不便。而在开放时间问题上与本部则一样。对于饭菜种类口味方面,据调查还是以大众口味为主,缺少民族特色口味,而且调查中,13位同学有10位表示“趋向于选择校外就餐”。

(二).他们也想更丰富

现象概述:在周末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没有特别的课余活动,而且在平时的社团活动,以及社团联、学生会中很难看到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的身影。同时很少看到学校中有任何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活动,他们有时候也会对此抱怨。

问题小结:课余生活不够丰富,相关社团太少,相应的特色活动不够。

课余生活的丰富是大学生平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那么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又能发现什么问题呢?

由表可见大部分维吾尔族同学选择了自习、外出游玩或者体育活动,其他方面的活动相对较少。也许他们的课余生活没什么特别,但是当对照普通学生的一个课余生活调查结果时,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下表是一份重庆大学的学生课余生活调查统计表(100

人): 可以发现,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在课余生活中参加社团班级活动的占的比例明显少于总体学生比例。同时,下图是学生参与社团个数的对比:(右图数据来自同济某学长的调查统计,摘取了本科生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在维吾尔族学生群体中,参加社团的人数与个数明显少于全体学生参加社团的人数与个数.而就我而言,我参加了嘉定校区社团联合会以及嘉定校区网球协会,然而,在这两个学生组织中却几乎没有维吾尔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身影,而在其他的社团以及学生会中,也是如出一辙。同时,调查表明,即使参加了社团,社团类型也显得很单一,大部分都是体育类的社团,其他方面的屈指可数。同时,询问过社团联合会相关组织人员,发现同济大学目前并未成立有关少数民族学生的特色社团,而对于其他的部分社团,由于文化差异,以及生活背景等,少数民族学生很少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也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在班级活动上,之前提到过,由于饮食上的差异,以及生活习性上,大部分同学所认同的方式也许并不适合维吾尔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同学,有时候甚至不仅不能让他们感到轻松愉悦,反而造成了一定的隔阂,因此班级活动上少数民族同学的参与度也是明显偏低。 与此同时,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包括之前采访的XXX 同学都表示,平时学校中很少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即使是在一些传统的维吾尔族节日,比如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其中以古尔邦节最为重要,相当于汉族中的农历新年。所以,在这样一个重大的节日下,他们这群身在异地他乡的学生无法与亲人一起庆祝,如果同时在学校也不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那么平时生活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想象一下,当一个汉族人在国外过春节的时候,

没有参

46%一个38%两个或三个15%三个以

0%

少数民族学生没有参加15%一个

14%

两个或

三个

34%三个以上37%全体学生

9

21

212

16

2

28

当然也会迫切的需要真正过节的气氛。

(三)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

现象概述: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表示平时同学能尊重他们的习俗,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学校中还是或多或少会碰到一些“冲突”,同时很多汉族同学对少数民族文化与宗教也很不了解。

问题总结:部分普通学生对少数民族了解不够,学校文化教育不足。

正如前面采访的一样,调查结果也显示,13位同学中,有8位同学表示很满意学校中的同学之间的关系,而其他5位同学也表示基本满意。因此,在同济大学这个大环境,小社会中,同学们的道德素养以及民族意识还是很好的的。然而,依然会有一部分同学对少数民族学生不太了解。包括在我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寝室里几个同学都对维吾尔族同学每天雷打不动的礼拜表示不解以及好奇,同时,我们也经常错误的判别他所信仰的宗教。调查中,13位同学有8位同学表示曾经在大学校园中碰到过有不尊重自己宗教以及习俗的现象,但是他们都表示能理解。但是,为什么还是会产生这些问题呢,主要原因还是学生们对少数民族文化、宗教、习性还是不够了解。同时,由于同济大学校园中少数民族学生毕竟还是少数,很少有同学会像我一样能与少数民族同学长时间居住一段时间,因此很少能接触并理解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一定的冲突和误解也就在所难免。同时,据观察,在学校中很难看到有关的文化展示以及教育等,当然学校开有例如“宗教文化”,“宗教学”等共五门课,但是对于上万人的庞大学生群体,这点教育还是明显不够的。

有关汉族学生的调查

问题综述:大部分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就出较少,对少数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了解不够,同时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不足

鉴于以上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存在的人际关系问题,与我们汉族学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因此同时我也在汉族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随机选取了30位来自不同校区、不同学院的同学,进行了调查。

在人际关系方面,只有30%的同学表示曾经与少数民族学生有过接触,同时,在30位同学中,只有6.7%的同学表示较为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或者宗教信仰,40%的同学表示基本了解。由此可见,在同济大学中,大部分同学对少数民族同学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因此之前维吾尔族同学表示遇到过不尊重现象出现的情况也就理所应当了。同时通过调查发现,30位同学中只有2位同学表是曾经选修或者旁听过“宗教学”、“宗教与文化”等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的选修课。这也间接反映了学校在少数民族文化宣传教育方面的不足。同时在学生方面,只有23%的同学表示对少数民族文化较为感兴趣,剩下的同学则选择了“一般”或者“不感兴趣”。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民族文化的接受和教导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过令人感到较为欣喜的是,在所选取的30个汉族学生,他们都表示愿意与少数民族学生交往。而且有57%的同学表示会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剩下的同学则表示会“视情况和困难程度而定”,由此说明同济大学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还是比较良好的。

调查总结

通过调查总体来看,在同济大学校园中,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状况还算良好。学校以及政府也花了很多的物力财力来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当然也是卓有成效。调查以及采访的14位同学中,均表示学校的确很重视他们,并且在他们身上投入了很多,包括奖学金,以及在成绩上面的关照等等。同时,对于他们自己本身,他们也很乐意并且愿意在这里生活学习,也很乐意接受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政治课的思想。但是在和谐的背后,依然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正如XXX同学表示的,学校把重点放在了学习与物质基础(奖学金,助学金等),而对平时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则有所忽略,包括基本的饮食方面以及精神需求。同时在一些校园文化建设上,属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天空还是有些狭隘。而且对于我们汉族学生,我们自己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了解是最大的问题,而且在不了解上面,我们还存在接受和教导上面的问题。在现在这个急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的交通不断打开,以及文化的不断交流,边远地区的孩子开始走进大学,走进城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可能暴露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因此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三.怎么办?如何做?

产生问题是一个平常的现象,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而对于同济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问题,只有提出问题,加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真正的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帮助,才能真正的解决他们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

对于以上几个问题,分析缘由,可以提出下面的解决方案:

(1)民以食为天

问题一:种类偏少,不合口味;

解决方案:增加学校清真食堂的饭菜种类,同时在饭菜口味这一方面,可以参考维吾尔族、回族等本族人的饮食口味,适当改变饭菜口味,同时调查显示清真食堂的大部分厨师都是汉族人,他们固然很难透彻的掌握少数民族学生们的口味。因此学校可加派几名原民族的厨师,改变饭菜口味。

可行性:一般

由于学校中的少数民族人数毕竟还是少数,如果贸然的增加饭菜种类很可能会带来较大的浪费,也不一定会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同时也会增加厨师的工作量。而在加派厨师方面,这个提议可行性较高,人员的调动在学校的人事部并不算什么大工作量的工作,但由于第二个问题的方案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因此总体来看可行性一般。

综上所述,在种类与口味方面,这不是一个能短期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时间的不断改变,才有可能真正达到目标。

问题二:时间不够

解决方案:1.最直接的方法,延长开放时间,使得少数民族学生时刻都能吃上饭菜

2.在本部学院食堂一楼面点餐厅增设一个清真面点的窗口,对所有学生开放

可行性:方案一可行性较低,方案二可行性较高。

对于方案一,如果简单的延长开放时间,由于位置偏僻,肯定会导致某一些时间段就餐人数相对较低,这不仅会影响到饭菜质量,还会导致潜在的浪费。同时这也增加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可能会带来更多问题。而方案二,由于学院一楼面点餐厅靠近教学区,方便了同学的就餐,同时,如果对所有学生开放的话,浪费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这样既可以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就餐问题,也可以避免潜在的浪费问题。而且非就餐区比较清静,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就餐。

综上所述,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得到合理高效的解决,希望少数民族学生能早日满足这个需求。问题三:位置偏僻(四平路校区)

解决方案:在学院食堂增设清真食品窗口,保证少数民族学生能在下课后第一时间吃上饭菜可行性:一般

由于学校中的西苑食堂,西北食堂,南校区食堂过于分散,所以学苑食堂成了最佳的选择。但是由于学苑食堂中的各个分食堂比较紧凑,而且本部学生人数众多,所以增设窗口也就是最简便的方法,但是在可行性方面还是有两方面的障碍:

1.由于学苑食堂在下课高峰时候人满为患,而清真食品在食材选择上与普通食品有这一定区别,由于学苑食堂比较杂乱,所以在高峰期的时候很可能会造成食品用料的错误,假使少数民族学生无意中吃了含有“禁食”的饭菜,比如猪油,猪肉等,那么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责任上的问题。

2.据观察,少数民族学生趋向于选择与本民族的同学一起用餐,而在用餐高峰期,大部分学生往往都是“随遇而坐”,所以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增设窗口的话,就意味这他们要与其他汉族学生在同一个嘈杂的大厅里吃饭,这样刚好与原本关怀民族生的想法背道而驰。

在这个问题上,或许四平路校区可以效仿嘉定校区,单独在中心食堂中划分出清真食堂,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解决他们平时的就餐问题。

(2)玩乐也是生活

在课余生活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学生组织参与度较低,相应社团以及相应活动过少。而这两个问题也一直根深蒂固的存在各大学校中,真正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性还不大。目前只能积极促进。

之于我们———努力接纳和推崇:首先在学校各个社团中,应该以“平等对待”为准则,比如舞团,星空等,可以努力招入一些在舞蹈,歌唱等演艺方面有着特殊才能的学生,就个人观察来看,大部分的维吾尔族学生都具有很好的舞蹈天分。因此这样不仅可以在校园中更好的宣传少数民族文化,还能真正地发觉他们的潜力。对于其他社团,同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丰富的社团文化。当然仅仅依靠已有社团的努力还是不够,因为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排斥社团的原因是“不感兴趣”。

之于学校———加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方面的建设力度。在大学中,一个社团的成功建设意味着一种文化在大学生中得到了推崇与认可,因此我认为建立一个民族特色的社团是目前推崇民族文化,改善少数民族学生课余生活的最好方式。同时,在课余活动方面,特别是在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中,学校在该方面的工作还有待提高,对于普通学生,学校办有艺术节,以及各类晚会等。但是很少能看到具有民族特色的专场表演,学校作为一个大家庭,就应当关心、关爱的角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不再觉得寂寞孤单。

之于他们———努力适应,学会接纳。当然在他们自己本身,也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在新的社会、新的环境下。学会适应、学会接纳,才能真正体会到新地方,新气象,也同样能找到美好。

(3)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当然,民族学生融入学校的最大障碍还是文化差异。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唯一的解决方法,也只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更多的同学认识到有这样一个群体,生活在这里,学习在这里。他们需要我们的理解,需要我们的尊重。所以解决方案有三:

一.增加民族文化讲座,同时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加入新生教育以及形势与政策课程,这样的话可以保证有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他们的习性,他们的宗教信仰。

二.增加相应的选修课,选修课是大学中学生们接触更多丰富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将有关民族文化的特俗选修课加入到平时的学习中,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方式和途径了解认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同时在选修课上,应该增加教课的模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的取得普及文化的作用。

三.鉴于很多汉族学生表示少数民族学生“可见不可触”,因此可以在之前开办活动的同时加入一些“交流会”的元素,增加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联系与接触,促进之间的关系,朋友才能成为最好的教导者。所以这样不仅对少数民族学生有益,也能高效的让汉族学生接触到少数民族这个群体。

文化作为相互融合的催化剂,在校园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也只有这样加强文化建设以及互相的了解,才能让他们与我们真正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四.由此引发的思考

学校与政府勿轻小重大

在同济大学少数民族的生活问题上,以维吾尔族同学为代表。学校与政府的确付出了很多努力,国家为少数民族教育制定了优先发展的政策,对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更是给予重点扶持,在资金投入、招生、毕业分配、干部培训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但是这些方面往往只集中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群体发展,将重点放在了受教育数量,升学率等方面。这些都是大的方面,然而在小的方面,诸如平时的衣食住行等,则明显的忽略了很多,因此真正的工作还应当从基层做起,否则可能只能是空中楼阁。大学不仅仅是个学习的地方,还是个积累生活经验的小社会,不仅有知识的积累,还有人格的塑造与培养,共产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注是希望能将少数民族与汉族团结起来,而对于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更在意的是平时的生活质量,而不是单纯的成绩或是钱。所以勿轻小重大,从基本着手,从实际出发,以免到头来“因小失大”。

大学生应当民族之间友爱互助,加强民族团结胡锦涛主席说过: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在集体中是这样,而在一个民族大家庭中亦是这样。民族团结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具有这样的思想。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一个小群体,我们大群体应当努力让小群体融合进来。在大学生活与学习中,我们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帮助,共同提高民族整体素质。民族素质影响着民族的综合实力,只有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互相团结,才能真正的提高整体民族素质,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应当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不同民族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宗教背景,作为一个民主的大学生,应当尊重不同文化与宗教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少数民族学生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同一个国家,我们应当学会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权利,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他们和我们之间也需要迫切的互相了解。只有在对方的文化上予以肯定和尊重,才能真正的互相成为朋友,成为能互相信赖的对象。也就能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让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和睦相处,同舟共济。

因此,大学生应当加强民族意识

正如一再强调中的,大学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像社会一样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群体与民族。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下,大学生也应当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民族政策,加强民族意识。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同时应当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和民族意识。在大学校园中,少数民族学生与我们是同学,更是朋友,互相扶持、互帮互助才是真正能够为祖国的团结和繁荣做出自己的基础贡献。同时,大学生是即将走入社会的预备军,增强民族意识,才能在往后的社会打拼中正确面对和处理潜在的问题。加强平等互助观念,增强民族意识,必须也应

当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五.结束语

在同济大学这个美好的校园中,少数民族学生也是不可忽略的活力来源。只有让他们生活的好,学习的好,才能真正贯彻了党的民族政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根本解决问题,而不是片面的将目光集中在浅显的方面。也只有从基础的生活方面着手,才能让他们在同济大学中健康成长。而作为我们这个大学生群体,友爱互助,加强团结。只有从各个方面一起对待,才能真正的做到同舟共济,自强不息。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修订版、

2.《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谭敏谢作栩《高教探索》2009.第2期

3.《大学生参与社团的现状思考》

王成凯《毛泽东思想概论优秀论文集》

同时感谢XXX同学的采访以及问卷发放。

附录1:问卷调查及统计结果(少数民族)

关于同济大学维吾尔族同学的生活调查

打扰了,作为一个维吾尔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相信你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一定会有深刻的感触和体会,因此希望能占用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来完成这份问卷。同时希望能真正帮助您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1.你觉得在饮食方面,学校的环境条件()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1人) C.一般(5人) D.不太满意(7人)

如果您选择了不满意,那么原因是__________

2.你所在的校区是_____,你认为学校清真食堂的位置()四平路校区7人,嘉定校区6人

A.合适(5人) B.一般(3人) C.较为偏僻(5人)

3 .如果你有充分的时间,你会趋向于选择()

A.校内食堂就餐 B.无所谓(3人) C.校外就餐(10人)

4. 在你的课余生活中,你一般会()(多选)

A.自习(6人) B.上网或者游戏(2人) C.外出游玩(4人)

D.班级和社团活动(1人)

E.体育锻炼(5人)

5. 在大学校园中,你认为你的朋友圈主要集中在()

A.本民族同学(4人) B.汉族 C.各种民族的都有(9人)

6. 你对你与学校中其他同学的关系怎么看?()

A.很满意(8人) B.基本满意(5人) C.一般 D.不太满意

7. 你在大学中平时有没有遇到过不尊重自己宗教以及习俗的现象?()

A.有(8人)

B.没有(5人)

8. 你认为学校对你们的重视程度怎么样?()

A.很重视(13人)

B.比较重视

C.一般

D.不重视

9. 作为一个中国的大学生,你们不可避免的要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列宁哲学”

等一系列政治课,你对这些课的看法是()

A.非常喜欢(2人)

B.比较喜欢(8人)

C.可以接受,并不排斥(3人)

D.不喜欢

再次感谢您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完成这份问卷,最后祝生活愉快!

附录2.:问卷调查及统计结果(汉族学生)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卷

打扰了,在同济大学中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学生,他们与我们息息相关,因此希望能占用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来完成这份问卷,来帮助他们解决一下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1.你平时是否与少数民族学生有过接触?()

A.有过接触(9人)

B.不太接触(21人)

2.你对某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了解吗?比如维吾尔族,藏族等?()

A.了解(2人)

B.较为了解(12人)

C.不太了解(16人)

3.你在大学中有没有选修过旁听过例如“宗教与文化”的有关民族文化的选修课?()

A.有(2人)

B.没有(28人)

4.你对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否感兴趣?

A.感兴趣(7人)

B.一般(6人)

C.不太感兴趣(17人)

5.你愿意与少数民族同学交往吗?

A.愿意(30)

B.很犹豫

C.不愿意

6.当少数民族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你愿意给予帮助吗?()

A.愿意(17)

B.视情况和困难程度而定(13)

C.不愿意

再次感谢您的参与,祝您学习生活愉快!

声明:除部分概念知识以及部分参考数据在文中标出外,其余均为本人原创,绝无抄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