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

《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
《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

《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

摘要:洪昇的文学作品《长生殿》,向世人描绘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洪昇的笔下,杨贵妃的文学形象得到了新的诠释,她漂亮、痴情、善良,最终得以永远和唐明皇相伴,二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获取了真正永恒的爱。

在文学作品《长生殿》里,杨贵妃和唐明皇最终得以天长地久。本文对杨贵妃这一文学形象展开系统分析,并且梳理了有关于杨贵妃形象描绘的古代文学作品。而且对于杨贵妃这一文学历史形象的诞生、发展、延续、变化,都一一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力求站在真实全面的立场中,对于杨贵妃这一文学历史形象做出相对比较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长生殿;杨贵妃;爱情;形象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

1、作品《长生殿》概述

《长生殿》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佼佼者,被誉为“近代曲家第一”。该剧以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他们的爱情在人间发生、发展、结局,又在仙界复活并获得长生的过程,歌颂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生死不变、忠贞不渝的爱情,写出了历史的兴衰、人性的忠奸和情感的曲折,真可谓是浓缩了天上人间、生离死别的真情百态。

《长生殿》可以说是对李杨爱情故事描写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是描写杨贵妃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它是一篇既讽刺又同情、既肯定又否定、具有双重属性的作品,这部作品一方面通过李隆基天天沉迷于酒色之中而误了朝政,最后导致国乱妃亡的惨痛结局,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告诫大家物极则反;另一方面通过对李杨爱情关系的描写肯定了他们对待爱情的忠贞,从而也寄托作者对爱情的理想。

2、众说纷纭的杨贵妃形象

杨玉环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甚高,不仅因她拥有沉鱼落雁的姿色,更由于她与历史著名皇帝唐玄宗以及“安史之乱”事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关杨玉环的形象,也可谓多姿多彩。自唐代以来,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一直就是文学创作的热门题材,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代白朴的《梧桐雨》,以及《新唐书》等史书巨著。

在史官笔下, 历史上的杨玉环被描述成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魅惑君王、引发安史之乱的红颜祸水,但在文学作品中,杨贵妃与唐明皇大多被描述成为爱情的牺牲品。历史上真实的杨玉环与艺术形象已混为一谈,杨玉环的形象大多都是红颜祸水等负面的。但在清代戏剧作家洪昇笔下,杨玉环却是一个才貌双全、性格温和、追求真情、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光彩形象。

与《长恨歌》和《梧桐雨》相比,《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更为丰满、更为鲜明动人、更具有艺术魅力。《长生殿》从多个角度,来反映了杨贵妃的美丽及善良的正面形象。她的聪明,温柔贤惠,勇敢坚定,美丽,智慧,展示了女子

柔美多情的一面。洪昇《长生殿》的问世,更是将李杨爱情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二)研究目的

在文学作品《长生殿》里,杨贵妃不再是所谓的“红颜祸水”,而是一位美丽的、善良的女子,她和唐明皇之间存在真挚的感情,在这个人物身上,女人的温和的正面形象得以体现。但是在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杨贵妃是以一种负面的描写,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魅惑君王、引发安史之乱的红颜祸水,她被描绘成“红颜祸水”,甚至是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大唐王朝动摇的灾祸。

在《长生殿》中洪昇有意剔除了杨玉环与寿王的关系,使其变得尽可能完美。身份定格为宫女,虽然卑微,却纯净,并且极富美貌与才情,深得唐明皇的喜爱。在诗人白居易的笔下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从诗歌描述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程度之深,但也有暗讽李隆基爱屋及乌重用杨国忠,耽误朝政,荒淫误国。在洪昇的笔下,《长生殿》里的杨贵妃不再是一个误国女子,相反她善解人意,心怀大义,戏剧中表现出她仅仅是一个为了爱情执着和追求一个女人。

本文尝试抛开传统的政治观点,作为将纯洁的爱情故事注入到杨贵妃的身上,挖掘李、杨二人间的恩怨情仇。只专注于写情,以情代国,以小爱代大情怀。《长生殿》全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它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作为情节线索,广泛地展开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描绘。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洪昇写“长生殿”的第一基础。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文学作品中杨贵妃这一形象的研究,学术界的争议是比较大的。1985年复旦大学王运熙的《略谈“长恨歌”内容的构成》一文中认为诗篇一方面对李、杨贵妃两人的生活荒淫、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另一方面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诚笃的相思赋予很大的同情。1982年《文学评论》第02期 ,黄天骥的《论洪昇的<长生殿>》将“爱情主题”巧妙地化为“情缘主题”,并在其文中着重论述了杨贵妃的文学及历史形象。

1998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5期,钟东的《论<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的塑造》指出,作为一个有生命有情感的女性,杨贵妃也并非没有丝毫的主动性,她也有心留恋安禄山,但仅仅是为了掩人耳目,无法改变依附的现状。她也曾向唐明皇邀盟固宠,但这种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也是在有限能力范围内做出的努力。

在她的生命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她也曾用“主上之恩不曾报得,数年恩爱怎生割舍的也”这种委婉的方式试图用感情打动明皇,也曾不顾一切地向明皇求救,但这不过是在死亡威胁面前无奈而又无效的挣扎。综观至今为止的李、杨题材,古今文学、戏剧的研究论著,虽然专题研究个别学者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视角日趋多样化,但依然没有脱离传统的政治视角的研究,更多地将杨玉环描述成祸国殃民的女性,很少有抛开这种观点去单纯研究杨、李爱情的论著。

二、《长生殿》中杨贵妃形象

《长生殿》从多个角度,来反映了杨贵妃的美丽及善良的正面的人物形象。她的聪明,温柔贤惠,勇敢坚定,美丽,智慧,展示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全剧正是以肯定和歌颂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为基调,通过他们“钗盒情缘”的情节描绘,回避了杨贵妃曾嫁寿王、与安禄山私通等“秽迹”,以求达到净化道德,“义取崇雅”的目的。

(一)玉环之美

1、倾国倾城,羞花惹怜

杨贵妃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在中国历史中可谓是享誉盛名。《长生殿》中第二出《定情》是这样描述杨贵妃的,“仙姿佚貌、绝代无双,百种娇娆;千般婀娜,德性温和,丰姿秀丽,恩波自喜从天降,浴罢妆成趋彩仗”。这几个词足以体现杨贵妃身上超脱凡俗,倾国倾城的外貌特征。也正是因为如此杨玉环被选为长生殿女,深得皇帝的喜爱。得到年轻姿美、品德端庄的杨贵妃之后,玄宗也非常高兴,认为找到了晚年的伴侣。

在第四出《春睡》是这样介绍的:“生有玉环在于左臂,上隐“太真”二字。因名玉环,小字太真。性格温柔,姿容艳丽。温揩罗袂,泪滴红冰;薄试霞绡,汗流香玉。荷蒙圣眷,拔自宫嫔。位列贵妃,礼同皇后。”如此闭月羞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令六宫的嫔妾都瞬间无法彰显个人的美貌,深受皇帝宠爱。杨玉

怀虽然册封的位分是贵妃,但是享受的待遇却是皇后级别的,由此可见,皇帝对杨贵妃的宠爱之深,关爱之切。

2、聪慧灵秀,才艺双全

在佳丽如云的后宫中,杨贵妃要获得皇帝的宠爱,就需要用才艺、姿色、情感等将皇帝吸引到身边。在第十一出《闻乐》偶闻《霓裳羽衣曲》后,杨贵妃就立马在第十二出《制谱》谱出比天庭之乐更好听的曲子。如若不是杨贵妃从小就深受良好的教育,有深厚的诗词底蕴,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凭着一场梦,一首歌的基础上写好一曲流芳百世的《霓裳羽衣曲》。经过杨玉环精雕细琢的《霓裳羽衣曲》“反胜天上”这足以看出杨贵妃多才多艺,六艺精通。

皇帝也在《制谱》中毫不吝啬的夸奖杨贵妃:“妃子,妃子!美人韵事,被你都占尽也。妃子,不要说你娉婷绝世,只这一点灵心,有谁及得你来?凭聪明,也堪压倒上阳花。”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也曲曲折折,后宫斗争向来残酷,杨贵妃对此也有深切体会。但在洪昇笔下,玉环只是“怪使娇憨,寻瘢索绽,谜儿自逞心胸”。

后来,杨贵妃的一片真情打动了用情不专的李隆基,也使两人的爱情得以进一步升华。在《定情》中便有“昨见宫女杨玉环,德性温和,丰姿秀丽。卜兹吉日,册为贵妃。”此时的后宫可以说是群龙无首,而玉环年纪轻轻便能凭借着“德性温和,丰姿秀丽”而成为贵妃,统领后宫,可见其容貌与德性在当时是十分突出的。

(二)玉环之纯

1、海誓山盟,情比金坚

同样是在第二出《定情》,当玉环得知皇帝册封她被册封为贵妃后,唱到“臣妾寒门陋质,充选掖庭,忽闻宠命之加,不胜陨越之惧。”杨玉环深知出身寒门,有幸侍于皇家,再无限欢喜之余还带着受宠若惊的心情。不仅如此,在戏中她还反复唱到“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这几句话出现多次,道出了杨玉环的最初梦想,她希望玄宗能喜欢她,并且是一直到地久天长。

杨贵妃希望自己与玄宗的爱情可以“惟愿取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就像玄宗给她的盟誓:“朕与妃子偕老之盟,今夕伊始。特携得金钗、钿盒在此,与卿定情。”金钗赠与贵妃,钿盒朕早晚收于衣袖之中,这是我们的定情之物,

寓意同心同德,永不分离。在《长生殿》中杨玉环是善妒的,而这种善妒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对李隆基爱得深沉,她向往专一的爱情,向往平常夫妻的生活,因此面对李隆基的背叛,便表现得骄纵任性。

在《夜怨》中便有杨玉环的自白“唉,江采蘋,江采蘋,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梅妃富于才华,创制了惊鸿舞,深得李隆基的喜爱,对于杨玉环来说,梅妃是她与李隆基爱情道路上的一大情敌,让她不得不防。李隆基复召梅妃,又使她醋意大发,不能自己,甚至要将定情时的钗、盒交还给李隆基,两人若不能携手与共,还不如分离。杨玉环对爱情的专一、痴情也深深打动了李隆基,使其从不专一走向了专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为爱而痴,至死不渝的女子。贵妃与皇上的感情经过这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两人对彼此的感情还是一如既往,恩爱如初,情比金坚。

2、同心同德,琴瑟合鸣

在第二十二出《密誓》中,贵妃与玄宗一同在长生殿乞巧,贵妃觉得虽然牛郎织女一年才能见一次面,但是他们的情义却是永久的,虽然与玄宗日日一起,但是情义之深却不能与织女牛郎的相比,不禁泪流满面,她说道,妾蒙陛下宠眷,六宫无比。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想来两个人都是凡人,即使相爱也只能是一世的时光,并不能与神仙相比。

于是玄宗就与贵妃在长生殿趁此双星之下,乞赐盟约,以坚终始。在双星的见证下,许诺彼此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时绵绵无绝期。才子佳人,情意绵绵,双星伴月,信誓旦旦。此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对单纯为了爱情而痴狂的情侣。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之所以感人肺腑,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杨玉环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

在《定情》一出中曾反复唱到的“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在《补恨》一出中,天孙责备李隆基心如铁,负玉环时,玉环为其辩解“岂是他顿薄劣!想那日遭磨劫,兵刃纵横,社稷阽危,蒙难君王怎护臣妾?妾甘就死,死而无怨,与君何涉!”天孙便又劝她“只是你如今已证仙班,情缘宜断。若一念牵缠呵,怕无端又令从此堕尘劫。”而玉环却坚定自己的信念,大胆表白“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千回万转情难灭。”“倘得情丝再续,情愿谪下仙班。双飞若注鸳鸯牒,三生旧好缘重结。又何惜人间再受罚折!”可见杨玉环对李隆基爱的深沉

与执着,两人对彼此的思念分毫不减,并且对彼此的心从未改变,可以说杨李能够重续前缘,在天宫相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杨玉环对李隆基的专一不弃以及对他们爱情的执着。

(三)玉环之痴

1、因爱生妒,情感专一

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杨贵妃对玄宗忠贞不渝,她满怀理想地希望玄宗也可以同样对她用情专一。在第四出《春睡》中,从贵妃的两个贴身侍女的谈话中可以知道,贵妃的悍妒逼迫玄宗把梅妃迁置上阳楼东,甚至在第六出《傍讶》、第七出《幸恩》中,连自己的姐姐虢国夫人受宠她都要嫉妒,被玄宗送回国相府,这是贵妃和玄宗第一次闹别扭。但这是一个女子最真实的反应,她不能容忍玄宗对爱情的不专一,而且对象竟然会是自己的姐姐,怎么可能做到不怄气呢?

在杨李感情日益升温,情浓意浓之时,李隆基为讨好杨玉环而去曲江游玩,不想却看上了虢国夫人,爱上了她的“妆梳淡,天然无赛”,“三杯之后,便暗中筑座连环寨,哄结上同心罗带”,这使杨玉环十分不悦“先自回宫”。在《傍讶》一出中也提到杨贵妃“娇痴性,天生忒利害。前时逼得个梅娘娘,直迁置楼东无奈。如今这虢国夫人,是自家的妹子,须知道连枝同气情非外,怎这点儿也难分爱。”对于杨玉环来说爱情是不可替代的,即便是自家姐妹,也无法分享。

如果说杨玉环对虢国夫人是出于妒忌,那么对梅妃便是妒恨。梅妃先于玉环陪伴在明皇身边,她与明皇之间并无爱情,只是简单的帝妃关系,但必然会引起杨玉环之妒。在第八出《献发》中,杨贵妃回到国相府后,久久不见玄宗派人接她回宫,于是开始日夜思念,并且剪掉一缕青丝让高力士拿给玄宗,希望玄宗可以记起往日的情分,重修于好。贵妃起初对爱情的希冀是“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但是作为一位帝王,要对一位女子一心一意是不可能做到的。

那么对方做不到,女子就会很容易失落,还会嫉妒比自己受宠的女子,这样也就自然而然过渡到了第二次悍妒,玉环想起昨日还恩爱无比,今日却寂寞空房。她伤心,她不知君心,霎时更变。她无法容忍,没等天亮,贵妃就急急忙忙跑去翠华西阁,质问玄宗。洪昇抛弃了传统观念对妇女之“妒”的指斥,而是去审视和描绘贵妃的焊妒。杨贵妃首先是一个女人、其次才是一位贵妃,杨贵妃其个人的爱恨情仇、其动机是单纯的。

2、为爱献身,马嵬断魂

安史之乱,安禄山的军队攻破潼关,直逼长安,唐明皇李隆基率官员逃往西蜀。第二十五出《埋玉》中写道,六军至马嵬坡时,哗变杀死杨国忠,并逼杀杨贵妃,军士大喊“杨国忠虽罚,皇家依旧,不杀皇家,誓死护卫。”杨贵妃也知道形势严峻,如果她不死,六军就不会护送皇帝西行,爱她的丈夫和大唐都会灭亡。

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贵妃并没有央求皇上救命,反而劝说皇上:“事出非常惊诧,已痛兄遭戮,奈臣妾又受波查。“玄宗仍然无法割爱,玉环劝道:“臣妾受皇帝深恩,杀身难报,妾虽死犹生也。“玄宗还是无法让玉环死,他说“你若捐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宁可国破家忘,决不肯抛舍你也!”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玉环知道自己如果选择死亡,情况可能会改变,她忧愁的说:“陛下恩虽深,但事已至此,无路求生,若再留恋,倘玉石俱焚,益增妾罪。望陛下舍妾之身,以保宗社”。玉环求唐明皇下旨处死自己,她深怕再继续拖延下去会给这个国家和皇帝最终带来致命的灾难。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深明大义,为了自己深爱的人宁愿牺牲自我的烈女子的形象。杨贵妃的纯洁爱情上升到了为国捐躯,实在是可敬可佩。

3、至死不渝,痴情不减

在千军万马的乱军之中,玉环并没有怪罪玄宗在危难之际,抛弃了她,相反她在死后则是日日夜夜思念着如何再见皇上一面。在第三十七出《尸解》中写道玉环内心的思念:“我想生受深恩,死亦何悔。只是一段情缘,未能终始。此心耿耿,万劫难忘耳”。贵妃在马嵬坡临死之时,还想着玄宗,她交代高力士,在她死后,皇帝身边唯留下他一个“老人”并再三嘱咐高力士照顾好玄宗。如此痴情女郎,怎不叫人心生怜悯?

在第四十七出《补恨》中当织女问“你共他两边既恁疼热,况盟言曾共设,怎生他徒地心如铁,马嵬坡便忍将伊负也?”杨贵妃则是处处维护玄宗形象,并且站在玄宗的角度上对他辩护,当日情形危及,并不是玄宗薄情无义,他一介君王怎么可能为了我一宠妃而置整个大唐于不顾呢?是我甘心为了心爱的人赴死的,并不是他的选择,我无怨无悔啊!

后来,李隆基命道士杨通幽寻觅杨贵妃,终于在蓬莱仙山上见到杨贵妃,杨

贵妃请杨通幽转告皇上,“只要两情能坚,自可前盟不负”,并且约定在乞巧节这一天两人在月宫进行相会,在这一天,玉皇大帝知道真相后,让一对至死不渝的情侣在天堂再续前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惊天动地的感人爱情故事。

杨贵妃虽然经历了人,鬼,仙三个转变,但她对爱情执着的追求却从未改变。在《长生殿》这部作品之中,洪昇通过描述,塑造了一个新的玉环,她不再只是史官笔下的红颜祸水的角色,而是一个才貌双全、性格温和、追求真情、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纯情女子。

三、杨贵妃形象在《长生殿》中的发展变化

杨贵妃这一文学和历史形象,在作品《长生殿》中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由于《长生殿》前一部分是写实,是爱情的悲剧,后一部分是写幻,是鼓吹真情。从结构上说,而且两者是对立的,但又是互相依存的。没有前半部分现实的悲剧,后半部分鼓吹至真之情便无从生发,没有后半部分唐明皇杨贵妃的忏悔、重圆,则成了《梧桐雨》式的悲剧,只是留下了一份历史的遗憾。

这种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虽然中间转换得有些勉强,但却正构成了《长生殿》的结构特征和思想特色:杨贵妃在这部作品里形象变化极大,她由一位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级别的贵妃、变成了一位为爱情而痴狂的女子。写唐明皇杨贵妃之情事,幷不限于言二人之情,而是含而不露地拓宽了“情”的内涵,充分地表现出剧作第一出《传概》里所申述的命意:“古今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子孝臣忠,总由情至。

(一)传统人物形象塑造的一种突破

洪昇创造的杨贵妃是个以情为重的女子,她深爱着李隆基,甚至已经到了痴迷的状态。她希望自己一心一意的爱也可以得到君主的专一,但李隆基的爱情则是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他喜爱杨贵妃,但初始他对爱情并不专一,时常移情别恋。杨贵妃更希望李隆基尊重她们的感情和性格,但这些在传统社会的一夫多妻制情况下,完全就是一种奢望。他是君王,背负着整个国家,她不能独占这份爱。

因此,杨贵妃常常处于矛盾与痛苦之中,在争宠与嫉妒中两者之间不断游走,但是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因为她出自于对李隆基的爱。当杨贵妃听说六军将士要诛杀自己时又惊又怕,心中转过千般念头、百感交集,作家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

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杨贵妃矛盾的性格得以充分体现。

这种艺术创作方式无疑是对传统文学中人物形象塑造的一种突破,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饱满、真实。这种表现手法使得杨贵妃在爱情与政治之间,甚至在生与死之间,必须做出一个选择,剧中人物心理变化,活动内容骤然提升了文学高度。

(二)为国捐躯、舍身报国的爱国女性

《长生殿》这部文学作品中,杨贵妃是现实与虚构经典的完美结合。作家对这些历史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李隆基是文武双全、才略无双的帝王,而杨贵妃也是德容兼备、丰姿秀丽的奇女子,李隆基称赞她“笼灯就月细端详,庭花不及娇模样”。

两人一见钟情、相爱终生。李隆基工诗词,长音律,擅丹青,而杨贵妃也是才艺绝伦,在《长生殿》中《闻乐》《制谱》《舞盘》等部分都有着充分展现。在《长生殿》这部文学作品中,杨贵妃于翠盘中表演《霓裳羽衣曲》时,李隆基赞道:“宛如栾风回雪,恍如飞燕游龙”,杨贵妃的能歌善舞、才情过人也使唐明皇“三千宠爱在一身”。同时,《长生殿》中对安史之乱进行了重新评价,并为杨贵妃翻案,杨贵妃在《长生殿》这部文学作品中,被塑造成为国捐躯、舍身报国的爱国女性。

(三)善良、柔美的女子形象

历史上和文学上的男人往往因为政治利益最终走向灭亡,其中也有很多夹杂着关于“红颜祸水”的描写,加重社会的混乱,加快国家的衰败。比如妲己,褒姒,杨贵妃等人,很多文人骚客口诛笔伐这些深陷深宫的妇女,试图用女性的责任来维护男权社会的尊严。但是洪昇的《长生殿》是一个大胆的文学作品,在《长生殿》之中,杨贵妃不仅才貌双全,聪明,贤惠,情感细腻,忠贞不渝的爱情,具有鲜明的个性,这是对传统的“红颜祸水论”的反拨。杨贵妃被描绘成一位善良、柔美的女子形象,而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红颜祸水”。

四、结语

《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丰满、鲜明动人、具有艺术魅力。此外,作者还对杨玉环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独特的诠释,从而使杨贵妃形象表现出鲜明而进步的时代

特征。

《长生殿》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佼佼者,被誉为“近代曲家第一”。该剧以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他们的爱情在人间发生、发展、消亡,又在仙界复活并获得长生的过程,写出了历史的兴衰、人性的忠奸和情感的曲折,真可谓是浓缩了天上人间、生离死别的真情百态,歌颂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生死不变、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杨玉环生平详细介绍

杨玉环生平详细介绍 杨玉环 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 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杨贵妃(719 年-756 年), 号太真, 先世唐朝弘农杨氏(出自华阴, 或称灵宝), 籍贯蒲州永乐(治所在今山西永济),是唐玄宗之宠妃。身材丰满,肤如凝脂,乃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羞花”。 正史载其号为太真,未载其名,故士大夫、诗家多唤为杨太真。一说其小字 玉环,另说小字“玉奴”,世人多称以杨玉环。 早年 杨氏家族出于弘农杨氏,家族徒籍蒲州,逐为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具体出 生地点和出生日期没有记载。据逝世时 38 岁,倒推为 719 年。 传奇小说 《杨太真外传》称其生日为六月一日,生于蜀地,地方志更一进步指出杨氏 生于蜀导江县(在今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境)。清朝嘉庆年间编撰的《全唐文》 中,收录的《容州曾宁县杨妃碑记》称她为“容州杨卫人”,故地方 志称生于容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 但有认为此文为后世伪作。 杨氏为唐初 被杀的隋朝官员杨汪之五世孙, 高祖杨令本任金州刺史。 父亲杨玄琰曾任蜀州司 户,十岁时[来源请求]丧父,被叔父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璬收养。 寿王妃时期 开元二十三年(735 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杨氏以“杨玄璬长女” 的身份受封为寿王妃, 成为寿王李瑁的妻子。 李瑁的母亲武惠妃是唐玄宗最为宠 爱的妃子,在宫中的礼遇等同于皇后。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武惠妃逝世,玄宗 悼惜良久, 当时后宫数千, 无可意者。 《旧唐书·后妃传》 的记载: “ 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同时回 避了杨氏是李瑁妻子的事实。古代中国社会,杨氏先后嫁父子二人,被认为是乱 伦。《新唐书·后妃传》的记载:有人进言杨氏“姿质天挺,宜充 掖廷”,于是唐玄宗打算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根据《新唐书》的记载, 在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十月,以为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寿王妃杨

《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

《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 摘要:洪昇的文学作品《长生殿》,向世人描绘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洪昇的笔下,杨贵妃的文学形象得到了新的诠释,她漂亮、痴情、善良,最终得以永远和唐明皇相伴,二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获取了真正永恒的爱。 在文学作品《长生殿》里,杨贵妃和唐明皇最终得以天长地久。本文对杨贵妃这一文学形象展开系统分析,并且梳理了有关于杨贵妃形象描绘的古代文学作品。而且对于杨贵妃这一文学历史形象的诞生、发展、延续、变化,都一一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力求站在真实全面的立场中,对于杨贵妃这一文学历史形象做出相对比较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长生殿;杨贵妃;爱情;形象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 1、作品《长生殿》概述 《长生殿》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佼佼者,被誉为“近代曲家第一”。该剧以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他们的爱情在人间发生、发展、结局,又在仙界复活并获得长生的过程,歌颂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生死不变、忠贞不渝的爱情,写出了历史的兴衰、人性的忠奸和情感的曲折,真可谓是浓缩了天上人间、生离死别的真情百态。 《长生殿》可以说是对李杨爱情故事描写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是描写杨贵妃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它是一篇既讽刺又同情、既肯定又否定、具有双重属性的作品,这部作品一方面通过李隆基天天沉迷于酒色之中而误了朝政,最后导致国乱妃亡的惨痛结局,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告诫大家物极则反;另一方面通过对李杨爱情关系的描写肯定了他们对待爱情的忠贞,从而也寄托作者对爱情的理想。 2、众说纷纭的杨贵妃形象 杨玉环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甚高,不仅因她拥有沉鱼落雁的姿色,更由于她与历史著名皇帝唐玄宗以及“安史之乱”事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关杨玉环的形象,也可谓多姿多彩。自唐代以来,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一直就是文学创作的热门题材,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代白朴的《梧桐雨》,以及《新唐书》等史书巨著。 在史官笔下, 历史上的杨玉环被描述成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魅惑君王、引发安史之乱的红颜祸水,但在文学作品中,杨贵妃与唐明皇大多被描述成为爱情的牺牲品。历史上真实的杨玉环与艺术形象已混为一谈,杨玉环的形象大多都是红颜祸水等负面的。但在清代戏剧作家洪昇笔下,杨玉环却是一个才貌双全、性格温和、追求真情、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光彩形象。 与《长恨歌》和《梧桐雨》相比,《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更为丰满、更为鲜明动人、更具有艺术魅力。《长生殿》从多个角度,来反映了杨贵妃的美丽及善良的正面形象。她的聪明,温柔贤惠,勇敢坚定,美丽,智慧,展示了女子

杨玉环本名叫什么呢

杨玉环本名叫什么呢 据历史资料显示,杨贵妃是中国唐代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和舞蹈高手。她表现出强大的音乐才华获得了唐玄宗的专宠,这在后宫中妃嫔们都是很少见的。她还和貂蝉,西施,王昭君被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那么杨贵妃的本名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杨贵妃本名叫什么? 杨玉环,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虽说在我们印象中,杨玉环是丰腴的体型,但是史书上也记载着她是一位舞蹈高手,还精通胡旋舞,身段飘摇,翻跃如风,令人眼花缭乱。试问如果太胖的人,能跳出好看的舞么,没有确切证据,我们也不知道她到底多丰腴。反正现在很多瘦得跟条竹竿儿似的女孩子,还说自己很胖,要减肥,小编表示,真的很不解。 杨玉环自入宫以后,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所以说,综上所述,杨贵妃未像韦后一样专权,从不插手政治。而且,一开始她进宫其实并非自愿。 只能说怪只怪你生得太美,关于杨玉环的美,美到了哪种地步呢?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美人,三千宠爱集于一生,衣袂飘动,暗影浮光,《霓掌羽衣曲》,歌声婉转若凤鸣鸟啼,舞姿翩跹如天女散花,使观者仿佛身临众仙齐舞、飘渺神奇的瑶池之会。真可谓: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再美的霓裳羽衣曲,也渐渐淹没于历史的钟鼓。 杨贵妃简介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

《长生殿》中杨贵妃的形象

《长生殿》中杨贵妃的形象 本文是关于杨玉环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洪升的《长生殿》主要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爱情故事。那么《长生殿》中杨贵妃的形象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洪升,清初戏曲家,《长生殿》的创作过程长达十多年,一共改稿三次。洪升在《长生殿例言》中所说,第一稿写于杭州,剧名《沉香亭》,中心是写李白的遭遇,大概在康熙十二年(1673)前完成。第二稿写于举家迁居北京之后,删去了李白的情节,改写为李泌辅佐肃宗中兴,更名《舞霓裳》,写成于康熙十八年(1679)。最后一稿,改为“专写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完成。关于《长生殿》,有人认为作者借用唐代以来脍炙人口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来抒写历史兴亡。有人认为是单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洪升在《长生殿自序》中说:“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剧,辄作数日恶”。由此可见,他深为这些作品所感动,不满意前人给予李、杨的最后结局,他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使之有所发展。 《长生殿》全剧一共50出,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它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作为主线,并对当时社会、政治进行了全方面的描绘。我不去解析《长生殿》的主题意义,就杨贵妃这一形象进行分析。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洪升写作《长生殿》的最早依据。当时白

居易正在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白居易的笔下他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白居易的情感趋向,他把唐明皇荒于政务归结于杨贵妃的专宠,认为玉环红颜祸国。而在洪升的笔下,杨贵妃不再是一个“具有祸水的红颜女子,她只是一个对真爱那么的执着,并一生追求的女子。 一、玉环的真 杨贵妃在《长生殿》的初次露面是在第二出《定情》中。(丑扮高力士,二宫女执扇引旦扮杨贵妃上)。“恩波自喜从天降,浴罢妆成趋彩仗”,当玉环知道玄宗册封她为贵妃,无限欢喜,她和玄宗见面,反复唱到: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这句话出现了四次,道出了玉环的最初梦想,他希望玄宗能一天喜欢她,就像玄宗给她的盟誓:朕与妃子偕老之盟,今夕伊始。(袖出钗、盒)特携得金钗、钿盒在此,与卿定情。 玉环希望自己的爱情“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但是作为古之帝王,要皇帝专一爱一个人是很难的。如果一个男子无法专一对待一个女子,那么女子会很失落,会嫉妒别的受宠的女子。洪升第一次写玉环的妒是在第六出《傍讶》中:前日万岁爷同杨娘娘游幸曲江,欢天喜地。不想昨日娘娘先自回宫,万岁爷今日才回,圣情十分不悦。这是李、杨的第一次闹别扭。而这一切都是一个真实女子的反应,她

杨玉环介绍

杨玉环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广西容县)说。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人物生平 贵妃得宠 杨玉环于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杨玉环 宦门世家,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蜀州度过的。 开元十七年,10岁左右的杨玉环因父亲去世,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在白居易的《》中描述其为: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李瑁的母亲武惠妃是玄宗最为宠爱的妃子,在宫中的礼遇等同于皇后。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当时后宫数千,玉环与李瑁

中日古典戏剧中杨贵妃形象的比较研究

中日古典戏剧中杨贵妃形象的比较研究 中国元杂剧与日本能乐都具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如今并列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中。杂剧兴起于唐代,宋代时随着市民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表演形式。及至元代杂剧发展到鼎盛时期,在融合了唐宋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伎艺的基础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戏剧表演形式,因而被称为元杂剧。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之一,自14一15世纪开始盛行。能剧是一种融合舞蹈、戏剧、音乐和诗歌的舞台表演艺术,在日本传统戏剧艺术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今,仍被日本人视为“国艺”之一。杨贵妃是中日传统戏剧中共有的人物,在两国戏剧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从白居易《长恨歌》到元杂剧《梧桐雨》,再到日本能乐《杨贵妃》,两国文化的异同之处,尤其是相异之处,在杨贵妃这一共有的艺术人物的身上体现得较为充分。而对两国戏剧中“杨贵妃”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元杂剧《梧桐雨》和能乐《杨贵妃》可以作为最典型的两大实例。基于中日不同的文化背景,本文通过情节结构差异、形象演变过程等方面,对中古典戏剧与日本能乐在人物塑造的美学特征上相同之处与深刻差异进行详细分析。从情节结构上看,与元杂剧《梧桐雨》中歌颂李杨生死相依的爱情不同的是,日本能乐《杨贵妃》只展示“死恋”,即死后还“绵绵无绝期”的爱;不以“李杨恋”为叙述主体,而以“杨贵妃”为主。从人物形象上看,经过复杂的演变过程,元杂剧《梧桐雨》中的杨贵妃是全剧的配角,同时也是被观众谴责的对象,而在日本能乐《杨贵妃》中,杨贵妃却是以“魂贵妃”和“病贵妃”形象示

人,是观众同情和怜爱的对象。杨贵妃形象在中日两国戏剧中存在很大的差异,与两国不同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心理有关。从文化观念上来看,中国古典文学强调“文以载道”,讲究文学与政治、伦理结合,因此杨贵妃历来被视作红颜祸水而饱受谴责;而日本的文学观念恰恰是将文学与政治、伦理相离,因此杨贵妃在日本能乐中就成了值得观众同情的“纯爱”的人物。而不同的文化心理,也导致了中日两国观众的观剧心理存在很大的差别:中国观众的观剧心理往往是“重生轻死”,因而白朴在《梧桐雨》中增加了马践杨妃的悲惨场面,写死者之痛,然后又极写生者之悲,将杨贵妃塑造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有为人不齿却又有引人悲悯的复杂的艺术形象。比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日本文化中往往要求人们被动地接受和尊重生死无常的客观规律。观众往往带着“超越生死”的心理观赏戏剧,因而杨贵妃也就成为了美丽、脱俗、深情、忠贞的爱情典范形象。

西施简介

西施简介 篇一:中国四大美女貂蝉,杨贵妃,王昭君,西施简介 四大美女是指中国古代的貂蝉,西施,王昭君和杨贵妃。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婵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后来人们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貂蝉】 小耳朵 貂蝉,山西并州(今忻州)人。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

服吕布,铲除了董卓。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闭月说的是貂禅,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杨贵妃】 狐臭 (719~756)唐代蒲州永乐人(陜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唐朝开元年间,唐明皇骄奢淫逸,派出人马,四处搜寻美女。当时寿邸县的宏农杨元琰,有一美貌女儿

《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形象美

《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形象美 本文是关于杨玉环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杨玉环作为一个祸国殃民的丑的历史人物,但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却是一个内在美和外在美完美结合的美的形象。 杨玉环作为一个祸国殃民的丑的历史人物,世人皆唾而骂之。然而她在白居易美化了的宫廷爱情悲剧《长恨歌》中,却是一个玲珑剔透,完美无缺,外在美和内在美完美结合的美的艺术典型。 从外表看,杨玉环和赵飞燕一样,是人们公认的“倾城倾国”之美女,在白居易笔下更无例外。“天生丽质难自弃”,从全身角度描述了她出落非凡,天生的美丽的姿质光彩照人,令人称羡,就是她自己也“难自弃”。不少人认为“难自弃”乃画龙点睛之笔,成功地发掘了杨玉环“恃色而骄的心理”。但我以为不甘心埋没自弃“天生丽质”也不为过,有谁愿在自己本来很漂亮的脸蛋上涂沫脏物而使之变丑呢?其实,从诗语上也看不出“恃色而骄”的心理。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宜受历史真人的局限,因为他已经是在作家、诗人头脑中“打过转”的东西。“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前句写她回头微微一笑,便生出百般妩媚。眸能传情,令人心动;后句用衬托手法极写她的美貌压倒群芳,绝世超群。历来“重色”求“倾国”的唐玄宗选杨为妃就顺理成章了。“温泉水滑洗凝脂”写她皮肤洁白细嫩,滑腻可感。“云鬓花颜金步摇”写她有乌云般的头发,鲜

花般的容貌,鬓边戴着金的首饰一步一摇,雍容华美,楚楚动人。唐玄宗让她“侍宴”、“侍夜” 是自然的事了。“玉楼宴罢醉和春”写杨玉环在玉楼酒宴之后。醉态更加娇艳动人,可说是无时无刻都让唐玄宗心醉。于是出现“君王不早朝”、“三干宠爱在一身”,乃至“姊妹弟兄皆列土”杨家权倾天下的结果,造成“安史之乱”。对此,有人谴责杨玉环“以色邀宠”、“恃色争宠”等等。笔者认为似有不妥。责任不在杨玉环,而在于唐玄宗沉缅女色,滥赐恩宠,“爱屋及乌”罢了。掩卷而思,一个你曾见过的最美的美人就活脱脱站在你面前,让你唏嘘不止。她死后成仙。美貌不减当年。“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写她长袖飘扬,风姿绰约,犹如当年跳霓裳羽衣舞时一样美丽。“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写她的美丽好像春天带着雨滴的白色的梨花,美中透着悲凉,但依旧“含情凝睇”眉目传神,不论是天上还是人间的杨玉环,都是外表美的极致。 杨玉环对唐玄宗的爱情忠贞不渝,心灵美极。“侍浴”、“侍夜”、“侍宴”等是她生前对唐玄宗爱的奉献,临死时对唐玄宗仍是情意缠绵,不忍离开自己心爱的人,诗人写道:“宛转蛾眉马前死。”她死后成仙,凡心不改,仍惦记着长安。身居仙境,听到汉朝使者到来,她“九华帐里梦魂惊”,心情如此激动,充分表现了她虽处人世之外的仙境,但心仍与李隆基连在一起。“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细致地刻画了她无比激动的心绪。一听到天子使者来了,迅速地揽衣、起床,云鬓半偏,来不及整妆就匆匆忙忙地出来迎接。杨玉环一连串的动作是何等的利索,

浅析古代诗词中的美人杨玉环

浅析古代诗词中的美人杨玉环 发表时间:2017-10-31T15:36:26.97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6期作者:韩潇敏 [导读] 杨玉环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瞩目人物,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甘肃省平凉职业技术学院韩潇敏 744000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人。杨玉环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有“羞花”之貌,传说玉环在御花园观赏牡丹时,百花失色,羞愧不及玉环美貌,遂闭上花瓣。“羞花”一词由此而来。734年(唐开元二十二年),纳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时年16岁。740年,玄宗使高力士至寿王宫召杨氏,令其出家,号太真。745年,玄宗册封杨氏为贵妃,世称杨贵妃。10年后,举世震骇的安史之乱爆发了,于是有了唐玄宗的仓皇出逃,杨贵妃的缢杀马嵬,开元盛世彻底破灭,从此大唐帝国从强盛的巅峰跌落下来,蹒跚地迈入了多灾多难的中唐时期。杨玉环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瞩目人物,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一、祸国妖姬,骄奢淫逸的祸水形象。 视女人为祸水,是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时代的老调子。早在《诗经》中就有言“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的说法。唐诗中,杜甫是较早论述贵妃之死的。其诗《北征》中写道:“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从此诗中可以看出杜甫是把杨玉环视为“祸国妖姬”来加以鞭挞的。陈鸿的《长恨歌传》明确提出:“惩尤物,窒乱阶”,即把杨玉环作为万恶之源。刘禹锡的《马嵬行》中有:“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直接称其为兴乱作怪、祸国殃民的妖姬。可见这种观点代表了唐代官方的正统观点。与“祸国妖姬”相接近的是刻画她的“骄奢淫逸”的形象。杜甫《哀江头》:“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班婕妤是“让辇”,杨贵妃是“同辇”。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全诗描写了杨氏种种奢华生活,体现出其家族的“炙手可热”。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写到杨家的显赫令天下人羡慕。最典型的是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弟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爱吃荔枝,为了使南方的热带水果荔枝运到长安时尚且保持新鲜,遂命快马驰送,不惜劳民伤财。玄宗与杨贵妃对于歌舞的偏爱引来不少诗人的指责,称其因纵情声色而导致了安史之乱,《霓裳羽衣曲》往往和《玉树后庭花》一并被作为亡国之音。 二、无辜弱者,值得同情的可怜形象。 有些诗人认为,杨贵妃只是唐玄宗的一个玩物,她死于马嵬坡就足以看出她是一个无辜受害的弱女子,她不应对政治担负重大责任。李益《过马嵬》:“汉将如云不直言,寇来翻罪绮罗恩。托君休洗莲花血,留记千年妾泪痕。”诗人认为杨贵妃是无辜的,需要追究那些尸位素餐不敢直言的朝廷大臣。李商隐更是直接地批驳了“祸国妖姬”的观念,《马嵬》一诗写道:“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同样可以看出李商隐指斥的对象是荒淫失国的唐玄宗而不是杨贵妃。郑畋《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诗对玄宗婉讽。其他还有罗隐的《帝幸蜀》、韦庄的《立春日作》都是为杨贵妃洗刷污垢的,伸冤鸣屈的。清代袁枚的《马嵬》一诗广为流传。他写道:“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 三、美貌多艺,专情可爱的女子形象。 还有一部分诗人另辟蹊径,把杨玉环写成是一个“美貌多艺,专情可爱的女子”的形象。最典型的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表明他们的爱情是何等的忠贞如磐。在《长恨歌》中还写道:“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关于杨贵妃的美貌,李白有《清平乐词三首》为证,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这组诗把杨贵妃的容貌与盛开的牡丹花作比,而且赞美其风韵不凡,恍如相见于仙境。楚襄王为之断肠的巫山神女比不得贵妃的香艳,汉成帝宠爱的赵飞燕经过打扮差可比拟。杨贵妃的才艺主要体现在音乐舞蹈方面。唐诗中还多次提到提到杨贵妃与多种舞蹈的关系。张祜《春莺啭》:“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妃醉中舞《霓裳羽衣》一曲,天颜大悦。”又载杨妃语:“《霓裳羽衣》一曲,可掩前古。”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冬雪飘飖锦袍暖,春风荡漾霓裳翻。”善跳霓裳羽衣舞的杨贵妃身体柔弱到连首饰都觉得沉重,可见其轻盈体态。《长恨歌》:“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裙裾飘摇,走路都像是跳霓裳舞,其轻盈之态毕现。杨贵妃除了擅长霓裳羽衣舞,还善于表演胡旋等舞。胡旋舞是著名的西北少数民族舞蹈,跳起来左旋右转,急速如风,在八世纪传到长安。杨贵妃和安禄山善跳此舞。白居易《胡旋女》:“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此外,杨贵妃还精通多种乐器。 诗歌是唐人最擅长的倾诉方式,在唐诗里,杨玉环的故事也是被诗人特别偏爱的题材之一。“马嵬”、“荔枝”、“霓裳羽衣舞”、“胡旋舞”、“《雨霖铃》”等,无不是诗人歌咏的意象,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

昆曲名作赏析——《长生殿》

昆曲名作赏析——《长生殿》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长恨歌》白居易 简介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长生殿》的洪昇原作有五十折,此本由顾笃璜精选其中二十八折,围绕着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上、中、下三本,需7个半小时才能演完。上本,集中于唐明皇、杨贵妃的钗钿情缘;中本,叙说杨

贵妃由极宠至极悲;下本则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月宫重会,圆满终场。由台湾方面投资500万人民币,苏州昆剧院等单位挑梁主演的舞台大戏,由于恪守了传统,将中国历史上昆剧最鼎盛时期的模样原汁原味呈现在舞台上,这部糅合了历史、文学和超现实想象的宫廷罗曼史感动了到场的每一位观众。 剧情简介 唐明皇心爱的宠妃杨玉环,不但娇羞动人,更娴熟音律,入宫即得三千宠爱在一身。玉环不仅得宠,杨氏一门也尽得提拔。兄长杨国忠位列丞相,却穷奢极欲纳贿专权。神仙嫦娥知明皇通识乐理,将梦中的玉环召唤至月宫,传授她“霓裳羽衣”仙乐,玉环依照梦中记忆谱曲,与明皇合制了传世之作《霓裳羽衣曲》。玉环喜嗜荔枝,明皇特命从中国南方以快马进献,递送的驿吏踏死了无数百姓的良田,民怨四起。 七夕之夜,玉环与明皇相携盟誓,银河上,牛郎织女也见证了他们的爱情。而大唐宫中的甜蜜时光却因一场暴乱而成镜花水月,面对暴乱,明皇亦挽救不了玉环的命运。平乱后,明皇命人用檀木塑了玉环的座像,将思念与忏悔之情赋予雕像。死后的玉环,不但受到土地神的眷顾,而且受到织女的同情,助其重新列入仙班。在嫦娥、织女等众神的帮助下,二人终于在中秋夜月宫重圆,永不分离。 艺术特点 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

杨玉环的故事英文

杨玉环的故事英文 荔枝最著名的故事 与美女有关。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 其中之一就是唐代皇帝李隆基的爱妃 ——杨贵妃。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It was told that there were four most famous beauties in ancient China, one of which was the Tang Dynasty Emperor Longji Lee’s (685-762) favorite concubine Yang Guifei (her child name was Yuhuan=Jade-ring). Most people know her romantic love in China’s history. 杨贵妃出生于 719 年, 今山西永济人。 她身材丰满 , 天生丽质 , 性格温柔, 善解人意 ,从小就精通音乐 和舞蹈 ,17 岁的时候成为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的 王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后,十分悲伤 ,见到倾国倾城 的杨贵妃后,便 将她纳入宫中。有了杨贵妃的陪伴,唐玄宗渐渐疏于朝政。 Yang Guifei was born in today’s Yongji County, Shanxi Province, in 719. The girl was a little bit fat but extremely beautiful in appearance of bearing. She behaved in polite and lovely manner. From her childhood, she was good at singing and dancing, especially at pandering and catering in public or private surrounding. At first she was selected as a concubine of the Emperor’s son at her age of 17. However, the old emperor’s original concubine Wu Hui died and substituted by Yang years later. Actually, Yang became the first wife of the Emperor falling in love with her all day long. Although he was at the age of 61, still his mind and heart were full of the 27-year-old beauty. The Emperor had been lazy to manage public affairs every day since his favorite beauty joined his life. 唐玄宗整天沉迷于酒色,杨贵妃家族一时权力显赫 ,政治越来越腐败 ,边 地将领势力逐渐增强,最后爆发 了“安史之乱”。756 年,杨贵妃 被士兵陕西兴平市西马嵬坡缢死。“安史之乱”时间持续 7 年之久, 唐朝由强盛开始走向衰败。 As a Chinese saying goes, "An old husband married a young wife." the Emperor was deeply intoxicated in debauchery. The "new bridegroom" spent much more time in leading his life of indulgence in sensual pleasures; therefore he neglected his

唐诗中杨贵妃形象再解读-精选文档

唐诗中杨贵妃形象再解读 杨贵妃,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史料记载寥寥数笔。当今人们认识的杨贵妃是千百年来文学艺术家们塑造出来并使之不断丰满的人物。而在这一文学形象形成的过程中,唐代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初创阶段,有必要对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歌中提到的杨贵妃加以关注。 唐代诗人对杨贵妃的吟咏几成一种风尚,陈寅恪先生就曾指出:“唐人竟以太真遗事唯一通常练习诗文之题目,此观于唐人诗文集即可了然”。唐代涉及杨贵妃的诗歌有180多首,数量相当可观,相对于同类题材小说戏剧,研究者对唐诗中杨贵妃形象关注得很少。经检索查阅《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其中涉及讨论本课题的论文大致有十几篇,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篇零散的论文多,大多数是对某个作家,某篇作品中的杨贵妃形象进行具体分析,且多与白居易《长恨歌》有联系。综合性地谈到这个问题的论文目前仅有两篇:1.吴晶《论唐诗对李杨爱情及杨贵妃形象的评价》(《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2.何钟东《唐代文学中的杨玉环形象》(《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两文思路大致相同,都是按照时间的推移,纵向梳理了杨贵妃题材诗歌的流变,分析了杨贵妃形象的演变过程。论文认为唐代杨贵妃题材的诗歌演变过程隐含着这样

一条线索:距离安史之乱的时空距离不同,诗人与杨贵妃之间的 心理距离不同,诗歌中的感情、评价相应地不同。近年来有两篇学位论文涉及到这个问题,2003年广西师范大学叶丹菲硕士论文《唐诗贵妃题材研究》,2007年复旦大学博士论文《唐宋时期杨贵妃题材文学研究》,在谈到杨贵妃形象时基本沿袭了以上观点。不可否认,这样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但这些研究在努力探讨各 个时期诗人对杨贵妃共性评价的同时,无疑会忽略杨贵妃形象的矛盾复杂性,从而给本文留下了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一 下面我们将通过梳理、分析,进一步揭示杨贵妃在唐诗中的形象。盛唐时期,描写杨贵妃生前美貌和得宠生涯的《清平调》三首可能是最早描写杨妃的作品,目前就这首作品是否为李白作品存在争议的同时,人们也疑惑李白是否语含讥讽。而杜甫在安史之乱前的作品《丽人行》已有了明显的暗讽,《咏怀五百字》更是明白指出杨妃的美是骄奢淫逸的渊薮、罪恶的源头。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杜甫较早对马嵬事变作出反应,于757年春,即杨贵妃死后不到一年,写下名篇《哀江头》,对杨玉环的死给予了一定的同情。“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作者怀着极大的同情把马嵬事变描写为“两不相顾、一死一生”的悲剧,在谴责哀怨之中寄以深沉的怜惜。仅过了半年,杜甫在《北征》诗中却道:“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杨玉环个人简历.doc

杨玉环个人简历 想具体了解一下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吗?以下是由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杨玉环个人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大家参考。。 杨玉环个人简历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广西容县)说。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人物经历 选为寿王妃 杨玉环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在她17岁时,武惠妃洛阳选寿王妃,挑中了她。她有倾城倾国之美,天生丽质,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贵妃得宠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已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杨家得势

分析《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形象特点

分析《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形象特点 《长恨歌》描绘出了一个回旋曲折、婉转动人的爱情悲剧,用更多缠绵悱恻的笔触淋漓尽致的描写杨玉环生前的无尽欢乐和李、杨生死相隔后双方的无尽思念,写出了人物的悲欢离合。 杨玉环,这一人物形象在众多的文章及诗句中皆有提及。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李隆基为满足杨玉环的要求,不惜动用驿马由广州向长安千里奔驰送荔枝,强烈抨击李隆基与杨玉环的骄奢淫侈及荒淫无度;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描绘的杨玉环貌若天人。笔者此前同样接触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透露出来的批判李隆基“重色误国”的主题鲜明强烈,批判性的思维居多,现再次品读,分析作者情节安排,对诗中重笔着色的杨玉环的形象又有了一些感性的新的看法。 一些史书或影视剧中,关于杨贵妃的形象,描写的很复杂,大都以负面刻画居多。她出身不高,能歌善舞,美艳聪慧,至于她和李隆基的爱情,也表现的并没有那么专一,是一美色误国的“红颜祸水”。而在《长恨歌》中,白居易用了更多缠绵悱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回旋曲折、婉转动人的爱情悲剧,写尽了杨玉环生前的无尽欢乐和李、杨生死相隔后双方的苦苦思念,写尽了人物的悲欢离合,可以说,白居易对杨玉环流露出一丝同情的态度。《长恨歌传》(陈鸿)中,谈到了白居易创作此诗的背景,“暇日相携游仙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感其事”而作,用浓重的笔墨润色“李、杨”的爱情,供后人评阅并彰闻于世。 整四段的详述,都在围绕一个中心人物“杨玉环”展开,细细读来,一立体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一、美丽得宠的杨玉环 “回眸一笑百媚生,后宫粉黛无颜色”,可算是写尽杨玉环美貌的名句,只是微微一笑的回眸,便妩媚至极,艳压群芳,“后宫佳丽三千”都失去光彩,“温泉水滑洗凝脂”的皮肤滑腻,“云鬓花颜金步摇”展现的如鲜花般的面容,配以鬓边步摇一步一摇

杨玉环的籍贯及生平简介

杨玉环的籍贯及生平简介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杨花花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杨玉环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此外,杨玉环在宫中与安禄山有染,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

杨贵妃与王昭君人物形象分析

杨贵妃与王昭君人物形象分析 本文是关于杨玉环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杨贵妃与王昭君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她们都曾得到帝王的宠爱,但是她们的结局却让人们感叹。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杨贵妃与王昭君人物形象分析,欢迎阅读! 白朴的《梧桐雨》和马致远的的《汉宫秋》,都面面写了一位倾城倾国的女人,她们是被称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中的“杨贵妃和王昭君”。她们在人物性格和形象上有着众多的相似,但也有一部分的不同。她们两个有什么相同点呢? 首先,她们有着对爱情的憧憬。对于十六七岁来说,正是花季雨季的年龄。她们都有着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闺阁里她们一定坐着一个有一个的春梦,不管是飞上枝头做凤凰还是过平民老百姓的生活,幸福就好。就这样她们进入了皇宫去寻求自己的幸福。都说“宫门一入深似海,不知萧郎是路人“,有没有“萧郎”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她们一脚踩进了皇宫,就是他们“憧憬”幸福的开始,不管好也罢坏也罢就只能认命了。只是她们都是幸运的得到了皇上的宠幸,历程也是艰辛的。就这样一夜之间麻雀变凤凰。 其次,是以色乞宠的真实。“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白居易对杨贵妃的真实写照,体态丰腴肥美,于是有了“环肥燕瘦”一说,北辰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是美的化身。杨贵妃“集三千

宠爱于一身”不得不说她是美得。正是她的美得到唐明皇的宠幸,并一直宠爱着知道马嵬坡兵变。 王昭君也是一位美得惊人的女子。坐拥三千后宫佳丽的汉元帝命毛延寿到民间为其挑选美女画成画像以供筛选。毛延寿藉此机会敛财,见到王昭君“生得光彩照人,十分艳丽,真乃天下绝色。”便向她索要百两黄金,将她选为第一。昭君“一则说家道贫穷,二则倚着容貌出众,全然不肯”。王昭君说这些话是有底气的。或许她家里真的很穷掏不起百两黄金,但我觉得她更自信自己的容貌。只是她不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容貌再美,也是要走点弯路的。最终毛延寿便点破美人图,令昭君退居永巷。三年之后,再一次昭君夜弹琵琶抒怀时遇到了汉元帝,元帝惊其美貌,将昭君宠幸,爱护有加。三年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是个多么久远的数字,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期盼。不过遇见就好。 她们两个最终受到君王的宠幸,不管从中走了多少弯路。美貌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是接近君王的一种契机。所以美貌成了那个时代接近君王的通行证。 最后,她们的命运是相同的。“自古红颜多薄命”,她们最终香消玉殒,留给后人的是叹息和无奈。 在马嵬兵变,唐明皇不得不杀杨国忠和杨贵妃以平民愤,唐明皇自身难保,只好将她赐死,她虽然说“妾死不足惜,但主上之恩,不曾报得,数年恩爱,教妾息生割舍?”却希冀唐明皇能救她,但唐明皇狼狈不堪,根本救她不得,她最终在马嵬坡自缢,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