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数据的分析所有知识点和常考题与提高练习难题(含解析)

初二数学数据的分析所有知识点和常考题与提高练习难题(含解析)
初二数学数据的分析所有知识点和常考题与提高练习难题(含解析)

初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常考题与提高练习与压轴难题(含解析)

【相似题练习】

a

=

解析:

1.(2016?冷水江市校级模拟)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的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

A.﹣3.5 B.3 C.0.5 D.﹣3

【解答】解:∵(105﹣15)÷30=90÷30=3,

∴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3,

故选D.

2.(2016春?宁城县期末)8个数的平均数12,4个数的平均为18,则这12个数的平均数为()A.12 B.13 C.14 D.15

【解答】解:8个数的平均数12,4个数的平均为18,则这12个数的总和为8×12+4×18=168,故其平均数为=14.

故选C.

3.(2016秋?临城县期末)已知5个数a1、a2、a3、a4、a5的平均数是a,则数据a1+1,a2+2,a3+3,a4+4,a5+5的平均数为()

A.a B.a+3 C. a D.a+15

【解答】解:a+[(a1+1+a2+2+a3+3+a4+4+a5+5)﹣(a1+a2+a3+a4+a5)]÷5

=a+[1+2+3+4+5]÷5

=a+15÷5

=a+3

故选:B.

4.(2017?宝应县一模)调查某一路口某时段的汽车流量,记录了30天同一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其中有2天是256辆,2天是285辆,23天是899辆,3天是447辆.那么这30天在该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平均辆数为()

A.125辆B.320辆C.770辆D.900辆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

这30天在该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平均辆数是:=770,

故选C.

5.(2016?呼伦贝尔)从一组数据中取出a个x1,b个x2,c个x3,组成一个样本,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是()

A.B.

C.D.

【解答】解:由题意知,a个x1的和为ax1,b个x2的和为bx2,c个x3的和为cx3,数据总共有a+b+c个,

∴这个样本的平均数=,

故选:B.

6.(2016?龙岩模拟)成成在满分为100分的期中、期末数学测试中,两次的平均分为90分,若按期中数学成绩占30%,期末数学成绩占70%计算学期数学成绩,则成成的学期数学成绩可能是()

A.85 B.88 C.95 D.100

【解答】解:设期中的成绩是x分,期末的成绩是y分,

则=90,即x+y=180,

则3x+3y=540…①;

若学期成绩是z,则30%x+70%y=z,即3x+7y=10z…②,

②﹣①得4y=10z﹣540,

则y=,

当z=85时,y=77.5,则x=180﹣72.5=102.5>100(分),不满足条件,则A错误;

当z=88时,y=85,则x=180﹣85=95(分),满足条件,则B正确;

当z=95时,y=102.5>0,则不满足条件,故C错误;

当=z=100时,y=115>0,不满足条件,故D错误.

故选B.

1.(2017春?沙坪坝区校级月考)重庆市主城区2016年8月10日至8月19日连续10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如

A.39.5,39.6 B.40,41 C.41,40 D.39,41

【解答】解:由表格可知,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平均数是:=39.6,

故选A.

2.(2016?德州)某校为了解全校同学五一假期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抽查了100名同学,统计它们假期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绘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则参加社团活动时间的中位数所在的范围是()

A.4﹣6小时 B.6﹣8小时 C.8﹣10小时D.不能确定

【解答】解:100个数据,中间的两个数为第50个数和第51个数,

而第50个数和第51个数都落在第三组,

所以参加社团活动时间的中位数所在的范围为6﹣8(小时).

故选B.

3.(2016?朝阳)若一组数据2,3,4,5,x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同,则实数x的值不可能的是()A.6 B.3.5 C.2.5 D.1

【解答】解:(1)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3,4,5,x,

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4,

∴中位数是4,

平均数为(2+3+4+5+x)÷5,

∴4=(2+3+4+5+x)÷5,

解得x=6;符合排列顺序;

(2)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2,3,4,x,5,

中位数是4,

此时平均数是(2+3+4+5+x)÷5=4,

解得x=6,不符合排列顺序;

(3)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2,3,x,4,5,

中位数是x,

平均数(2+3+4+5+x)÷5=x,

解得x=3.5,符合排列顺序;

(4)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2,x,3,4,5,

中位数是3,

平均数(2+3+4+5+x)÷5=3,

解得x=1,不符合排列顺序;

(5)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x,2,3,4,5,

中位数是3,

平均数(2+3+4+5+x)÷5=3,

解得x=1,符合排列顺序;

∴x的值为6、3.5或1.

故选C.

A.1.70,1.65 B.1.70,1.70 C.1.65,1.70 D.3,3

【解答】解:第8和第9位同学的成绩是1.70,1.70,故中位数是1.70;

数据1.70出现的次数最多,故众数是1.70.

故选B.

则该班去年6﹣12月去孔子学堂听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的人数的众数是()

A.46 B.42 C.32 D.27

【解答】解:观察表格发现:人数为32人的次数为3次,最多,

故众数为32,

故选C.

6.(2016?毕节市)为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我市抽查了某校七年级8个班的班额人数,抽查数据统计如下:52,49,56,54,52,51,55,54,这四组数据的众数是()

A.52和54 B.52 C.53 D.54

【解答】解:∵数据中52和54均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52和54,

故选:A.

1.(2017?宜兴市一模)某工厂分发年终奖金,具体金额和人数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对这组数据的说法中不

C.众数是15000 D.平均数是15000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极差为200000﹣5000=195000(元),故本选项正确,

B.总人数为1+3+5+70+10+8+3=100(人),则中位数为第50、51个数的平均数,即中位数为15000,故本选项正确,

C.15000出现了70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15000,故本选项正确,

D.平均数=×(200000+150000×3+80000×5+15000×70+10000×10+8000×8+5000×3)=22790,故

本选项错误,

故选D.

2.(2017?贵港一模)在一次设计比赛中,小军10次射击的成绩是:6环1次,7环3次,8环2次,9环3次,10环1次,关于他的射击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差是2环B.中位数是8环C.众数是9环D.平均数是9环

【解答】解:根据射击成绩知极差是10﹣6=4环,故A错误;

中位数是=8环,故B正确;

众数是9环,故C错误;

平均数为=8环,故D错误;

故选:B.

3.(2016?百色)为了了解某班同学一周的课外阅读量,任选班上15名同学进行调查,统计如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位数是2 B.平均数是2 C.众数是2 D.极差是2

【解答】解:15名同学一周的课外阅读量为0,1,1,1,1,2,2,2,2,2,2,3,3,4,4,

中位数为2;

平均数为(0×1+1×4+2×6+3×2+4×2)÷15=2;

众数为2;

极差为4﹣0=4;

所以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4.(2017?江干区一模)某赛季甲、乙两面运动员各参加10场比赛,各场得分情况如图,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得分的平均数小于乙得分的平均数

B.甲得分的中位数小于乙得分的中位数

C.甲得分的方差大于乙得分的方差

D.甲得分的最小值大于乙得分的最小值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运动员10场得分大于乙运动员得分,所以甲运动员的得分平均数大于乙运动员的得分平均数,此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甲运动员10场得分大于乙运动员得分,所以甲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此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甲运动员得分数据波动性较大,乙运动员得分数据波动性较小,乙运动员的成绩比甲运动员的成绩稳定,甲运动员得分的方差大于乙运动员得分的方差,此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甲运动员得分最小值是5分以下,乙运动员得分的最小值是5分以上,甲运动员得分的最小值小于乙运动员得分的最小值,此选项错误;

故选C.

5.(2017?合肥模拟)某校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知识竞赛中,通过激烈角逐,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胜出,

A.丁B.丙C.乙D.甲

【解答】解:因为甲、丙的平均数比乙、丁大,而丙的方差比甲的小,

所以丙的成绩比较稳定,

所以丙的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应选的是丙,

故选:B.

6.(2016?新市区三模)若a,b,c这三个数的平均数为2,方差为s2,则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

分别是()

A.2,s2 B.4,s2 C.2,s2+2 D.4,s2+4

【解答】解:由题意知,原来的平均数为2,每个数据都加上2,则平均数变为4,

原来的方差S2=[(a﹣2)2+(b﹣2)2+(c﹣2)2],

现在的方差S12=[(a+2﹣4)2+(b+2﹣4)2+(c+2﹣4)2]

=[(a﹣2)2+(b﹣2)2+(c﹣2)2]=S2,

方差不变.

故选B.

7.(2016?思明区模拟)已知第1组数据:1,3,5,7的方差为S12,第2组数据:52,54,56,58的方差为S22,第3组数据:2016,2015,2014,2013的方差为S32,则S12,S22,S32的大小关系是()A.S32>S22>S12B.S12=S22<S32C.S12=S22>S32D.S12=S22=S32

【解答】解:观察第1组和第二2数据发现,发现两组数据一样稳定,

则S12=S22,

∵第3组数据比1、2组数据更稳定,

∴S12=S22>S32;

故选C.

1.(2017?禹州市一模)小明因流感在医院观察,要掌握他在一周内的体温是否稳定,则医生需了解小明7天体温的()

A.众数B.方差C.平均数D.频数

【解答】解:小明因流感在医院观察,要掌握他在一周内的体温是否稳定,则医生需了解小明7天体温的方差.

故选:B.

2.(2016?内江)某校有25名同学参加某比赛,预赛成绩各不相同,取前13名参加决赛,其中一名同学已经知道自己的成绩,能否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25名同学成绩的()

A.最高分B.中位数C.方差D.平均数

【解答】解:某校有25名同学参加某比赛,预赛成绩各不相同,取前13名参加决赛,其中一名同学已经知道自己的成绩,能否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25名同学成绩的中位数.

故选:B.

3.(2016?齐齐哈尔)九年级一班和二班每班选8名同学进行投篮比赛,每名同学投篮10次,对每名同学投中的次数进行统计,甲说:“一班同学投中次数为6个的最多”乙说:“二班同学投中次数最多与最少的相差6个.”上面两名同学的议论能反映出的统计量是()

A.平均数和众数B.众数和极差C.众数和方差D.中位数和极差

【解答】解:一班同学投中次数为6个的最多反映出的统计量是众数,

二班同学投中次数最多与最少的相差6个能反映出的统计量极差,

故选:B.

4.(2016?淄博)下列特征量不能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是()

A.众数B.中位数C.方差D.平均数

【解答】解: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量,极差、方差是衡量一组数据偏离其平均数的大小(即波动大小)的特征数.

故选C.

5.(2016?深圳校级二模)某品牌运动鞋销售商在进行市场占有率的调查时,他最关注的是()

A.运动鞋型号的平均数B.运动鞋型号的众数

C.运动鞋型号的中位数D.运动鞋型号的极差

【解答】解:销售商应该关注的各种鞋型号的销售量,特别是销售量最大的鞋型号,由于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故最应该关注的是众数.

故选B.

6.(2016?盘龙区一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数据0、1、2、3、4、5的平均数是3

B.选举中,人们通常最关心的数据是众数

C.数据3、5、4、1、2的中位数是3

D.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方差分别是S甲2=0.1,S乙2=0.11,则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更稳定

【解答】解:A、数据0、1、2、3、4、5的平均数是×(0+1+2+3+4+5)=2.5,此选项错误;

B、选举中,人们通常最关心的数据是得票数最多的,即众数,此选项正确;

C、数据3、5、4、1、2从小到大排列后为1、2、3、4、5,其中位数为3,此选项正确;

D、∵S甲2<S乙2,

∴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更稳定,此选项正确;

故选:A.

名学生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统计表:

(1)若这2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分数为82分,求x和y的值.

(2)在(1)的条件下,设这2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为a,中位数为b,求a﹣b的值.

(2)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出a,b,再求代数式a﹣b的值.

【解答】解:(1)由题意得,,

解得:,

即x的值为5,y的值为7;

(2)由(1)得,90分的人数最多,故众数为90,

中位数为:80,

即a=90,b=80,

则a﹣b=90﹣80=10.

2.(2016秋?乳山市期末)小明调查了学校50名同学本学期购买课外书的花费情况,并将结果绘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由于不小心滴上了墨水,导致花费为100元的人数看不清楚了.求出这50名学生本学期购买课外书花费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解答】解:花费100元的人数为:50﹣5﹣7﹣12﹣8=18人,

所以花费100元的人数最多,众数为100元;

中位数为100元;

平均数为[20×5+50×7+60×12+100×18+120×8]=78.6元.

3.(2016秋?普宁市期末)甲、乙两位同学5次数学成绩统计如表,他们的5次总成绩相同,小明根据他们

甲、乙两人的数学成绩统计表

(1)a=40,=60;

(2)请完成图中表示乙成绩变化情况的折线;

(3)S甲2=360,乙成绩的方差是160,可看出乙的成绩比较稳定(填“甲”或“乙”).从平均数和方差的角度分析,乙将被选中.

【解答】解:(1)∵他们的5次总成绩相同,

∴90+40+70+40+60=70+50+70+a+70,

解得a=40,

(70+50+70+40+70)=60,

故答案为:40;60;

(2)如图所示:

(3)S2乙=[(70﹣60)2+(50﹣60)2+(70﹣60)2+(40﹣60)2+(70﹣60)2]=160.

∵S2乙<S甲2,

∴乙的成绩稳定,

从平均数和方差的角度分析,乙将被选中,

故答案为:160;乙;乙.

初二数学试题及答案(免费)

初二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4分,共56分,错选、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次数是0 B. y 1是单项式 C. 2 1 是单项式 D. a 5 的系数是5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B.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C.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D.多项式中含字母的单项式的次数即为多项式的次数 3、下列四个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都标上了颜色. 若要求一个正方体两个相对面上的颜色都一样,那么不可能是这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 A . B . C .

4、只含有z y x ,,的三次多项式中,不可能含有的项是 ( ) A.32x B.xyz 5 C.37y - D.yz x 24 1 5、与方程12x x -=的解相同的方程是( ) A 、212x x -=+ B 、21x x =+ C 、21x x =- D 、1 2 x x += 6、把方程112 3 x x --=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 A 、32(1)1x x --= B 、32(1)6x x --= C 、3226x x --= D 、3226x x +-= 7、某商人在一次买卖中均以120元卖出两件衣服,一件赚25%,一件赔25%,在这次交易中,该商人( ) A 、赚16元 B 、赔16元 C 、不赚不赔 D 、无法确定 8、已知线段长3.现延长到点C ,使3.取线段的中点D , 线段的长为( ) A 、4.5 B 、6 C 、7 D 、7.5. 9、在下列单项式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 A . 2 12 y 和2 B .-3和0 C .2和2 c D .和-8 10、若都是4次多项式, 则多项式的次数为( ) A.一定是4 B.不超过4. C.不低于4. D.一定是8. 11、方程042=-+a x 的解是2-=x ,则a 等于( )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就是自变量,y就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与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k,b就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一次函数中的b为0时,(k为常数,k0)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就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的图像就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就是经过原点 (0,0)的直线。(如下图) 4、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一次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和性质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DEF,读作“三角形ABC 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1.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点(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 点(x,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 2.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五、(等边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 。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数学家也研究纯数学,也就是数学本身,而不以任何实际应用为目标.虽然有许多工作以 研究纯数学为开端,但之后也许会发现合适的应用.下面是我整理的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欢迎大家参考! 第一章分式 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 不变 2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 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 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五章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初二数学经典难题(带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经典难题 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100分) 1.(10分)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 2.(10分)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于E、F. 求证:∠DEN=∠F. 》 3.(10分)如图,分别以△ABC的边AC、BC为一边,在△ABC外作正方形ACDE和CBFG,点P是EF的中点,求证:点P到AB的距离是AB的一半. 4.(10分)设P是平行四边形ABCD内部的一点,且∠PBA=∠PDA. 求证:∠PAB=∠PCB. 5.(10分)P为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并且PA=a,PB=2a,PC=3a,求正方形的边长.

; 6.(10分)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t分.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 7.(10分)(2009?郴州)如图1,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M(﹣2,﹣1),且P(﹣1,﹣2)为双曲线上的一点,Q为坐标平面上一动点,PA垂直于x轴,QB垂直于y轴,垂足分别是A、B. (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当点Q在直线MO上运动时,直线MO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OBQ与△OAP面积相等如果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当点Q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运动时,作以OP、OQ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PCQ,求平行四边形 OPCQ周长的最小值. 8.(10分)(2008?海南)如图,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动点(P与A、C不重合),点E在线段BC上,且PE=PB. (1)求证:①PE=PD;②PE⊥PD; (2)设AP=x,△PBE的面积为y. 、 ①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②当x取何值时,y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二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若0a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a 不是二次根式;(2)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 ≥0. 2.重要公式:(1))0a (a )a (2≥=,(2)? ??<-≥==)0a (a )0a (a a a 2 ; 注意使用)0a ()a (a 2≥=. 3.积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ab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注意:本章中的公式,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都有要求.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0b ,0a (ab b a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b a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 )0b ,0a (b a b a >≥= ; (2))0b ,0a (b a b a >≥÷=÷; (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叫做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 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常用分母有理化因式: a a 与,b a b a +-与, b n a m b n a m -+与,它 们也叫互为有理化因式. 9.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初二数学上上册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4)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5)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初二数学上上册知识点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初二数学上下册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材料

初二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 ; a-b=-(b-a); (a-b)2=(b-a)2; (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2-b2=(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组、四 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 )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2+px+q , 有“ x2+px+q 是完全平方式 ? q 2p 2 =??? ??”. 分式 1.分式:一般地,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为B A 的形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B A 叫做分式. 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 ?? ?分式整式 有理式.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 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

初二数学试题及答案免费

初二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4分,共56分,错选、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次数是0 B. y 1 是单项式 C. 2 1 是单项式 D. a 5- 的系数是5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B .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C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D .多项式中含字母的单项式的次数即为多项式的次数 3、下列四个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都标上了颜色. 若要求一个正方体两个相对面上的颜色都一样,那么不可能是这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 4 A . D 5A 、、21x =- D 、2 x x += 6、把方程 1 123 x x --=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 A 、32(1)1x x --= B 、32(1)6x x --= C 、3226x x --= D 、3226x x +-= 7、某商人在一次买卖中均以120元卖出两件衣服,一件赚25%,一件赔25%,在这次交易中,该商人( ) A 、赚16元 B 、赔16元 C 、不赚不赔 D 、无法确定 8、已知线段AB 长3cm.现延长AB 到点C ,使BC=3AB.取线段BC 的中点D , 线段AD 的长为( ) A 、4.5cm B 、6cm C 、7cm D 、7.5cm. 9、在下列单项式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 A .-2 1 x 2y 和-yx 2 B .-3和0 C .-a 2bc 和ab 2c D .-mnt 和-8mnt 10、若M,N 都是4次多项式, 则多项式M+N 的次数为( ) A . B . C . D .

初二数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数学期末知识点回顾 分式 知识要点 1.分式的有关概念 设A 、B 表示两个整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 B A 就叫做分式.注意分母B 的值不能为零,否则分式没有意义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要进行约分化简 2、分式的基本性质 ,M B M A B A ??= M B M A B A ÷÷=(M 为不等于零的整式) 3.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 bd bc ad d c b a ±=± (异分母相加,先通分); ;;bc ad c d b a d c b a b d ac d c b a =? =÷=? .)(n n n b a b a = 4.零指数)0(10 ≠=a a 5.负整数指数 ).,0(1 为正整数p a a a p p ≠= - 注意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 n n n mn n m n m n m n m n m b a ab a a a a a a a a a ==≠=÷=?-+)(,)(),0(, 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也就是上述等式中的m 、 n 可以是O 或负整数. 6、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解这个整式方程..验根,即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若结果不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根;若结果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7、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清题意;(2)设未知数(要有单位);(3)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并验根,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5)写出答案(要有单位)。 1. (-5)0 =_____; 2. 3-2 =________;3. 当x_________时,分式 1x+1 有 意义;

初中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主要包括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和分式五个章节的内容。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6.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7.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9.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0.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1.公式与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初二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归纳练习

初二数学上下册知 识点总结及其练习第一章一次函数 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 2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包括他们的表达式、增减性、图像 3 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 第二章数据的描述 1 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复合条形图、直方图,了解各种图表的特点 条形图特点: (1)能够显示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2)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 扇形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来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与总数的大小 折线图的特点; 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直方图的特点: (1)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 (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2 会用各种统计图表示出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三章全等三角形 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直角三角形的HL定理 3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第四章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 2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4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初二数学经典难题及答案

A P C D B 初二数学经典题型 1.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 证明如下。 首先,PA=PD ,∠PAD=∠PDA=(180°-150°)÷2=15°,∠PAB=90°-15°=75°。 在正方形ABCD 之外以AD 为底边作正三角形ADQ , 连接PQ , 则 ∠PDQ=60°+15°=75°,同样∠PAQ=75°,又AQ=DQ,,PA=PD ,所以△PAQ ≌△PDQ , 那么∠PQA=∠PQD=60°÷2=30°,在△PQA 中, ∠APQ=180°-30°-75°=75°=∠PAQ=∠PAB ,于是PQ=AQ=AB , 显然△PAQ ≌△PAB ,得∠PBA=∠PQA=30°, PB=PQ=AB=BC ,∠PBC=90°-30°=60°,所以△ABC 是正三角形。 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 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 证明:连接AC,并取AC 的中点G,连接GF,GM. 又点N 为CD 的中点,则GN=AD/2;GN ∥AD,∠GNM=∠DEM;(1) 同理:GM=BC/2;GM ∥BC,∠GMN=∠CFN;(2) 又AD=BC,则:GN=GM,∠GNM=∠GMN.故:∠DEM=∠CFN. 3、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证明:分别过E 、C 、F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O 、N , 在梯形MEFN 中,WE 平行NF 因为P 为EF 中点,PQ 平行于两底 所以PQ 为梯形MEFN 中位线, 所以PQ =(ME +NF )/2 又因为,角0CB +角OBC =90°=角NBF +角CBO 所以角OCB=角NBF 而角C0B =角Rt =角BNF CB=BF 所以△OCB 全等于△NBF △MEA 全等于△OAC (同理) 所以EM =AO ,0B =NF 所以PQ=AB/2. 4、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求证:∠PAB =∠PCB . 过点P 作DA 的平行线,过点A 作DP 的平行线,两者相交于点E ;连接 BE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超经典!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超经典!

初二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

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b =(k,b是常数,k≠0),那么 kx y+ y叫做x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一次函数b = y+ kx 中的b为0时,kx y=(k为常数,k≠0)这时,y 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b =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 kx y+ 正比例函数kx y=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如下图) 4.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kx y=有下列性质: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 2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4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第二章勾股定理、平方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a 2+ b 2= c 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B C a b c 弦股 勾 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下面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勾股数:满足a 2+b 2=c 2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注意:若a ,b ,c 、为勾股数,那么 ka ,kb ,kc 同样也是勾股数组。) *附:常见勾股数:3,4,5; 6,8,10; 9,12,15; 5,12,13 3. 判断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 +b 2 =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 其他方法:(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 (2)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三角形;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4.注意:(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勾股定理和 平方根 勾股定理 平方根 立方根 实数 近似数、 有效数字 判定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验证 定义、性质 开平方运算 开立方运算 定义、性质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二数学下册知识梳理(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清单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一、全等三角形判定、性质: 1.判定(SSS) (SAS) (ASA) (AAS) (HL直角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定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 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四、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判定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

初二数学提高题[附答案]

初二数学提高题[附答案]

综合题 1.如图(1),直角梯形OABC 中,∠A= 90°,AB ∥CO, 且AB=2,OA=2,∠BCO= 60°。 (1)求证:OBC 为等边三角形;(2)如图(2),OH ⊥BC 于点H ,动点P 从点H 出发,沿线 段HO 向点O 运动,动点Q 从点O 出发,沿线段OA 向 点A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1/秒。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ΔO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 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t 的取值范围; (3)设PQ 与OB 交于点M ,当OM=PM 时,求t 的值。3?图(1)60?B C A o 图(2)60?M P Q H B A (备用图)H 60? B C A

333 33333解:1)根据勾股定理,AB=2,OA=2,则BO=4=2AB ,所以△ABO 是一个30°60°90°的三角形。 ∵AB//CO ,∠A=90°∴∠AOC=180°-90°=90° ∵∠AOB=30°,∴∠BOC=90°-30°=60°=∠C ∴△OBC 为等边三角形 2)∵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OQ=PH=t ∵OH ⊥BC ,∴∠CHO=90°, ∴∠COH=30°,OH=( /2)BC=2 ∴∠QOP=60°,OP=2 -t ∴S=1/2t(2 -t)× /2=3/2t- /4t 2,且(0

2. 如图,正比例函数图像直线l经过点A(3,5),点B 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ABO=45°。AH⊥OB,垂足为点H。 (1)求直线l所对应的正比例函数解析式;  (2)求线段AH和OB的长度;  (3)如果点P是线段OB上一点,设OP=x,△APB的面积为S,写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解:1)设y=kx为正比例解析式,当x=3,y=5时,3k=5,k=5/3 2)AH即A的纵坐标,∴AH=5 ∵AH⊥BH,∠ABH=45°,∴∠HAB=∠ABH=45°,∴AH=BH=5 OH即A的横坐标,∴OH=3 ∵OB=OH+BH,∴OB=5+3=8 3)∵OB=8,OP=x,∴BP=8-x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平移与旋转 旋转 1.旋转的定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 2.旋转的性质: 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角相等。 中心对称 1.中心对称的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 2.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绕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3.中心对称的性质: 在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连结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轴对称 1.轴对称的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①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图形变换 图形变换的定义: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统称为图形变换。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2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及其表达式、增减性、图像3 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形如y=kx+b(k,b 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一、、常量、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3)用奇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1)列表法(2)图像法(3)解析式法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 (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称之为直线y= kx 。 性质:当k>0时,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经过二,四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 二数 学(下) 应知应会点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 一 般地,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注意 :(1)若a 0这个条件不成a 不 是二次根式;(2)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 ≥0. 2.重要公式:(1)(a)2a(a0),(2) a(a0) 2;注意使用a(a)2(a0). aa a(a0) 3.积的算术平方根:abab(a0,b0),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注意:本章中的公式,对 字 母的围一般都有要求. 4.二次根式的乘:abab(a0,b0). 5.二次根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平方,然后比大小. aa 6.商的算术平方根:(a0,b0) b b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 平方根. 7.二次 根式的除: aa ( 1)(a0,b0) b b ; (2)abab(a0,b0); (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叫做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 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常用分母有理化因式:a 与a ,ab 与ab ,manb 与manb ,它们 也叫互为有理化因式. 9.最简二次根式: (1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 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算的-1-

10.二次根式化简题的几种类型:(1)明显条件题;(2)隐含条件题;(3)讨论条件题. 11.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四边形几何A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 1.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A 几何表达式举例: D (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1)∵∠A+∠B+∠C+∠D=360° (2)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BC (2)∵∠1+∠2+∠3+∠4=360°A4 D ∴,,,,, 3 12 BC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几何表达式举例: (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略 (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几何表达式举例: (1)∵ABCD是平行四边形 (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AB∥CDAD∥BC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因为ABCD是平行四边形 (3(2)∵ABCD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4 )对角线互相平分; ∴AB=CDAD=BC (5. )邻角互补 (3)∵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ADC ∠DAB∠=BCD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