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90例疗效观察

149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8 年 3月 B 第 6 卷第 8 期Mar. B 2018 V ol. 6 No. 8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90例疗效观察

张 莉,崔 琳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目的 观察9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的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3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血压水平、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中医辩证治疗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疗效;辩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8.149.02

高血压是一组以动脉压升高为典型特征的慢性心血管病变,好发于肥胖、老年人群。因家族遗传、不良饮食习惯或精神因素导致体循环动脉血压超出正常水平,引发头晕、记忆力减退、耳鸣、头痛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学习、工作,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高血压病程漫长,长期高血压状态易引发冠心病、脑梗死、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本文高血压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0~79岁,平均(56.3±8.1)岁;病症分型:血瘀气滞型8例,阴虚阳亢型16例,阴阳两虚型8例,肝阳上亢型13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1~78岁,平均(56.1±7.8)岁;病症分型:血瘀气滞型7例,阴虚阳亢型15例,阴阳两虚型9例,肝阳上亢型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次,2次/d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症治疗,治疗3月。

研究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血瘀气滞型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组成:生地黄、川牛膝、当归各15 g ,红花、枳壳、桃仁各10 g ;阴虚阳亢型采用牛膝汤治疗,组成:生地黄15 g ,怀牛膝30 g ,钩藤、丹参各20 g ;阴阳两虚型采用复方仙麦汤治疗,组成:淮小麦30 g ,仙灵脾12 g ,黄柏、知母各10 g ,香附子5 g ;肝阳上亢型采用黄芩汤治疗,组成:黄芩15 g ,地龙30 g ,夜交藤、珍珠母、钩藤各20 g ;1剂/d ,分2次服用,治疗3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血压恢复正常或舒张压下降≥20 mmHg ;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舒张压下降10~19 mmHg ;无效:血压水平及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不良反应包括头晕、面部潮红、乏力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0处理,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计 量资料用“x ±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总有效率

研究组中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00,P <0.05)。

2.2 血压水平

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舒张压水平分别为(83.0±6.8)mmHg 、(91.9±8.5)mm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4847,P <0.05);研究组、对照组收缩压水平分别为(118.2±7.8)mmHg 、(129.1±12.0)mm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1089,P <0.05)。

2.3 不良反应

研究组有1例出现乏力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有8例出现并发症(17.78%),其中头晕4例,面部潮红1例,乏力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44,P <0.05)。

3 讨 论

近年来高血压发病人数直线上升,目前高血压患者已逾2亿,容易并发冠心病、肾脏病变等严重并发症。西医主要采用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但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多,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中医将高血压称为“眩晕”、“头痛”,主要因禀赋不足、饮食肥厚、情志不舒引起。中医辨证论治主张明确患者病机,根据病机、临床症状选择治疗方法[2]。血瘀气滞型患者有舌苔暗、头痛、脉细涩等症状,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养阴润燥、行气止痛的功效。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扩张冠脉,降低血压。阴虚阳亢型患者有五心烦躁、舌淡苔少、四肢酸痛等症状,牛膝汤具有清热平肝、补益肝肾、熄风止痉、利尿通淋的功效,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头晕头痛症状。阴阳两虚型患者有苔薄、心浮气躁、脉细、出汗等症状,复方仙麦汤具有祛风除湿、泻火解毒、强健筋骨的功效,能够清除病邪,使气血运行通畅[3]。肝阳上亢型患者有脾气暴躁、舌苔黄、脉弦、头疼眩晕等症状,黄芩汤具有平肝息风、清热燥湿、祛风止痛、平肝潜阳的功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达到93.33%,且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P <0.05),疗效更为突出。中医辨证治疗

(下转第152页)

152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8 年 3月 B 第 6 卷第 8 期

Mar. B 2018 V ol. 6 No. 8

能迅速、安全的降低血压水平,改善眩晕、头痛等症状,增加机体免疫力,疗效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梁新民.中医辩证治疗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

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4):166.[2] 朱康.中医辨证疗法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及临床评估[J].中

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3):7-8.

[3] 张甲臣,朱玉凤.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分析与疗效评估报

道[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2):88-89.

本文编辑:吴宏艳

2.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水平

研究组治疗后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的改善水平均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2。

3讨论

心血管神经症作为心内科临床常见疾病,有着易于复发和病情迁延难愈的特点,患病者容易出现复杂的心理症状,比如易于焦虑、抑郁及产生睡眠障碍等。该病并无客观证据判定,多从病人主观感受诉求中判断,且各症状间无明显内在联系,经检查难以发现相应的病理特征,但该病发生多容易伴随内分泌失调与神经紊乱,使交感神经亢进,肾上腺素明显比正常人多,对运动、心理及疼痛上的刺激有异常应激表现等。研究认为,该病的起因可能和病人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或者在长期无规律的生活习惯相关。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工作生活压力也不断加大,精神容易受到刺激,从而加大了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且患病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大多数病人对该病的认知不清,当疑似有心脏疾病时容易出现焦虑情绪,长期如此便可引起心血管神经症的发生。

本组研究两组疗效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参照组的疗效总有效率是78.57%,研究组则是92.86%,证明对心血管神经症病人采用中医调安汤与针灸配合治疗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病人心悸及焦虑等症状。考虑到针灸在神门及三阴交等穴位时可发挥起补益心脾、宁心安神之效,让病人全身实现阴阳平衡,保持气血的旺盛,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而调安汤组方当中的香附可疏肝理气,麦冬有除烦之效,党参有生津养血、补中益气之效,五味子能安神定心,夜交藤有催眠镇静之功,煅龙骨能镇心安神等,将诸药与栀子、枣仁等联用,共起安神镇静之效,可使病人睡眠质量显著提高。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水平(x±s)

组别n心率(次/min)舒张压(mmHg)收缩压(mmHg)参照组42治疗前85.67±9.23107.78±12.39168.74±18.06

治疗后71.44±7.2897.52±15.23152.78±15.67研究组42治疗前85.10±9.25107.56±13.02168.55±17.25

治疗后82.42±8.6685.69±11.24132.73±15.27

参考文献

[1] 顾永文.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学术版),2016,(12):84-85.

[2] 卢海燕,陈志彪.调安汤配合针灸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效果

[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0):140-142.

[3] 程刚,张克忠,董春花,朱秀莲,吴朔.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

心血管神经症78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5):50-

51.

本文编辑:吴宏艳

(上接第14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