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神垕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

禹州市神垕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
禹州市神垕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

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争当新型城镇化建设排头兵

——禹州市神垕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

神垕镇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20公里处,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全镇总面积49.1平方公里,辖8个社区居委会,12个行政村,总人口4.5 万人,镇区建成面积9平方公里。201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42.9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934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9351元,先后荣获了“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

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神垕镇作为许昌市和禹州市确定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镇,去年以来,按照许昌市委和禹州市委新型城镇化工作要求,以建设特色小城市为目标,不断加快推进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争当新型城镇化建设排头兵。

一、科学规划全域规划,高端定位神垕发展

规划是引领城市发展的总纲,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引导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以科学规划引

领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神垕的定位是建设特色小城市,就是要打造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文化旅游名镇,我们根据“两区两带,双向转移、镇村一体”的总体思路,采用“全域+重点”的规划理念,先后邀请全国重点院校和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神垕镇总体发展规划》、《神垕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策划规划》、《凤阳山新型社区规划》等各种策划规划共计15项,其中新型城镇化规划3项,钧陶瓷产业规划5项,文化旅游规划5项,规划体系逐步得到完善。成立镇规委会,出台《神垕镇城镇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对新编制规划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论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行性。

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文化旅游名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许昌市第六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发展繁荣大文化,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神垕作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名镇,充满了发展机遇。我们确立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打造“神垕古镇—体验之旅”的发展目标,将钧瓷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努力实现齐头并进,协调发展。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伯灵翁庙修缮和义兴公改造与招商,积极开展老街院落招商和租赁工作,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创出了古镇保护开发新模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大力宣传钧瓷文化,成功举

办欢乐中国行和第七届钧瓷文化节,钧瓷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神垕古玩城、华神钧窑渡假村、大龙山钧瓷文化村、晋佩章大师艺术馆等一大批文化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神垕旅游支撑力,2011年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

三、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镇村一体协调发展

新型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省九次党代会、许昌市第六次党代会都强调了新型城镇化是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将其作为调整城乡关系和区域经济布局、促进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采用“规划先行,房企进入,利益引导,就业为本”的工作方法,对于社区的安置,我们坚持“两优先”,即:能集中连片腾出可平整利用土地的优先安置,危房群众优先安置。去年,经过多方努力,凤阳山社区项目实现了年内立项年内开工,成为全市第一个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并被列为许昌市重点建设项目,迎接了许昌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观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凤阳山新型社区一期工程已基本封顶,正在按照“五化十有”的要求进行道路、桥梁等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翟村新型社区和郗庄新型社区的前期工作也正在同步开展,两个社区毗邻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北部陶瓷产业园和神垕行政文化新区,可有效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同时老镇区利用拆迁改造,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连片开发,建设中小型居民社区,南大灵泉花苑小区、北

大伴山庭院小区、锦绣天地小区已经正式启动。通过中心镇区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神垕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镇形象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一直以来,我们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既着眼于当前,又立足于长远,高质量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的档次和品味,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近3.5亿元用于城镇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先后完成了禹神快速通道、省道236线、东环路和大坡路重修、神彩路拓宽改造、乾鸣大道、神钧大道(解放路)复修等道路工程;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文化景观路打造、快速通道文化墙等文化项目;完成景观路灯设置、通道绿化、游园广场、公厕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加快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建设进度,有效缓解镇区用电紧张问题;完成水厂改制,加快纸坊水库工程扫尾,筹划开工南水北调神垕支线工程,彻底解决群众吃水用水问题;积极实施肖河治理工程,打造优美的穿镇景观水系。通过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一些制约神垕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民生工程得到彻底解决或正在解决,城镇功能得到不断完善,为神垕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打造产业支撑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只有把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实现产城融合,才能相互促进、更好发展。神垕镇是中国钧瓷之都和中国传统陶瓷产区,具有很好的钧陶瓷产业基础,目前,全镇共有钧瓷企业213家,年产钧瓷280万件,年销售收入12.5亿元;有陶瓷企业216多家,各类陶瓷产品年产量10.5亿件,年产值16亿元,年创汇达4000多万美元,是河南省重要的陶瓷工业出口基地。我们按照“产城融合、镇村一体”的发展思路,以解决群众就业为基础,坚持以产业支撑带动发展,不断加快推进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北部陶瓷工业园两个产业聚集区建设。目前,占地面积2000亩的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晋家钧窑、华神钧窑、神工钧窑、万迪钧窑等30余家钧瓷文化企业已经完成建设或正在建设;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的北部陶瓷工业园一期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工,已正式入驻陶瓷企业4家,其中两家已开工建设。规划和建设中的三个新型农村社区毗邻产业聚集区,可有效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吸纳了周边县市、乡镇群众1.5万多人到神垕工作。

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神垕镇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得到了诸多启示。

(一)科学编制规划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只有立足长远,科学编制规划,才能保证实现城镇可持

续发展。近年来,神垕镇先后邀请中科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上海江南建筑设计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豫建设计院等知名规划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各项规划,不断完善城镇规划体系,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打造富有个性特色的小城市。

(二)实行市场运作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要破除“等、靠、要”观念,大力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共同开发”发展战略,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房地产开发商,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安置与商业开发的最佳结合模式,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力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居住环境。

(三)完善城镇功能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措施。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逐步完善镇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努力提升城镇形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让居民真正享受到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实惠。

(四)产业积聚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集聚区是实现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结合点。一方面,新型农村社区为产业集聚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者和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从而推动新型城镇

化健康、持续发展。

面向未来,神垕镇将按照“文化兴镇、旅游立镇”的发展战略,突出钧瓷文化和生态旅游特色,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把神垕打造成实力雄厚、特色突出、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文化旅游名镇。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111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而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旗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吹响了新型城镇化的号角。充分利用县域地理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科左后旗城镇化建设以建设蒙古族生态旅游城镇为目标,坚持南移东扩的发展格局,抓规划、绘蓝图,抓建设、强基础,抓管理、上档次,抓美化、变面貌,各项基础工作整体上不断加强,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科左后旗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县域工业集群化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着力提升县城规划和建设水平,加大城中村、城边村的改造力度,做大县城、做精集镇,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甘旗卡镇建城区面积13.24

平方公里,城镇居民人口近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万人)。老城区三街六路总长29.12公里,新城区道路为九街五路,目前已完成铺设20公里。完成的重点工程有:(1)城市道路工程。重点建设了博王大街、潮海街、巴彦路延伸、团结路延伸、建设路延伸及南工业园区路网工程。(2)市政工程。通过实施亮化改造,镇区路灯总数已到3000盏,亮灯率达95%以上。新建、改造高标准公厕100余座,人行路彩砖硬化面积30万平方米,更新、扶正路边石8万延长米,新铺和改造雨水管网100公里。(3)园林绿化工程,每年自繁自育在各街路栽植各类花卉30万株。镇区绿化覆盖率26%,人均绿地达到24平方米。(4)集中供热工程,目前供热面积已经达到120万平方米。(5)垃圾处理场工程,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即将竣工。(6)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能力近期1.5万吨/日,远期3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已正式运行。此外建筑开发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五年来共完成各类房屋建设工程271项,面积146.83万平方米,投资14.73亿元。 (一)科学规划管理,拓展城镇空间。科左后旗投资135万元,聘请北京、沈阳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新一轮《甘旗卡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金宝屯镇城市总体规划》、《甘旗卡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甘旗卡镇区 5.44平方公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甘旗卡镇37平方公里和金宝屯镇18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绘工作,构筑了甘旗卡镇“东

乡镇度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年度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总结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XX县规建局的正确指导下,镇将城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紧密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切实确保城镇化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保障了城镇一体化的顺利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改变我镇的场镇面貌。现将我镇20XX年度城镇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落实 一是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文件精神,把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城镇综合实力的战略性目标摆在首要位置,成立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的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体制,具体负责全镇城镇建设的规划、发展和综合协调。 二是细化工作目标,建立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细化分解城镇化建设工作要点,进一步落实工作内容和实施方案,对集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任务逐个制定工程进展计划。 三是营造浓厚的城镇化建设氛围,通过政策宣传、积极引导,让城镇化建设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主动投身城镇化建设中。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投入

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切入点,努力改善镇容村貌。 一是突出灾后重建重点,即XX县镇市政基础设施灾后重建项目,加强项目建设审批资料办理,该项目“一书三证”报监、报建等前期手续已全部完成了办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升场镇风貌、道路、照明、供水、消防等场镇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推进我镇城镇化建设。目前,该项目已顺利完成竣工验收 二是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小、快、灵”项目。改造铺设人畜饮水管网15万余米,解决900余人的饮水难问题。新建村组公路15公里,硬化道路31.4公里,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村公共服务运行项目,安装维护路灯或安装自来水管道,整治各村卫生问题,保持街道清洁整齐。四是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目前,7个村活动室(卫生室)重建项目均已主体完工,装饰装修正在紧张推进,争取早日完工投入使用。绿洲幼儿园建成并投入使用,彻底解决我镇学前儿童入学难的问题。五是加强人居环境建设。改造提升绿化亮化,新种植树200余棵,新安装路灯60余盏,各村均摆放垃圾桶,实行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 三、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学习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各村结合实际情况,完善了《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通村道路养护、庭院保洁等制

钧瓷文化

河南禹州神垕古镇钧瓷旅游项目开发策划书 组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 设计组人员:石优优 编制时间:2016年12月8日 编号:201434005070

序文 设计的目的:钧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是具有千年文化传承的独特瓷种,不仅凝聚着非凡的科技成就和伟大的创新精神,彰显着地域文明的深厚底蕴。禹州是钧瓷的故乡,发展钧瓷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钧瓷文化内容丰富,内涵生动,传承文化是历史的责任,要更好的通过影坛、论坛、讲坛等平台来提升钧瓷文化,普及大众对钧瓷的了解,带动产业发展,起到惠民的作用,要把钧瓷文化和旅游相结合,在“吃、住、行、游、娱、购”上做文章,拉动经济,搞活产业,通过新媒体、高端媒体进行广泛和全覆盖的宣传。并强调:古镇保护要和旅游规划相结合,慢建设、高端规划,把文化和文物相结合,在老街规划建设上,坚持一点一特色,一户一特色,一院一特色的原则,保持原汁原味的古香古朴,高标准的完成神垕古镇规划建设。 主要构想:神垕镇以钧瓷和古镇出名,具有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和市场潜力,但其旅游开发时间晚、起点低,产品体系和空间体系尚未成形。根据文化旅游产品和市场的开发趋势,结合神垕镇钧瓷文化和古镇风貌的实际情况,神垕镇钧瓷文化旅游的市场开发,需做大低端市场,做强高端市场,开发钧瓷文化旅游系列产品,构建老街旅游中心,培育钧瓷文化旅游市场。 设计的主体层次:神垕镇钧瓷文化旅游开发的主体层次为以下四个方面: 1. 钧瓷文化旅游市场定位 2. 钧瓷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3. 构建老街钧瓷文化旅游中心 4. 培育钧瓷文化旅游市场

目录 一、背景分析 1.概况 (1) 2.旅游资源特征 (2) 二、神垕古镇区域优势/劣势 (3) 1.优势 (3) 2.劣势 (4) 三、神垕镇钧瓷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1. 钧瓷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5) 2. 钧瓷文化旅游得到初步开发 (5) 3.钧瓷文化旅游得到初步开发 (6) 4. 钧瓷文化旅游空间有待整合 (6) 四、神垕镇钧瓷文化旅游开发构想 1. 钧瓷文化旅游市场定位 (7) 2. 钧瓷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7) 3. 构建老街钧瓷文化旅游中心 (8) 4. 培育钧瓷文化旅游市场 (8) 五、项目预算 (9) 六、项目进度表 (9) 七、附录 (10)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xx,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xx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

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

2020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思路和推进情况汇报材料(仅供参考)

2020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思路和推进情况汇 报材料(仅供参考)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国家、省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我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我区城镇化发展的概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小,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关心下,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建管提品味,抓经营报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二、我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1、城镇缺乏集聚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断头路较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城市的需求。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明显,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和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区形成了出具规模的产业支柱,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影响力不强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的主导产业。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及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统一协调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我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思路是:发挥中心城区的带动左右,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到周边的聚集效应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归。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

河南省禹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项目名称:禹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设计资质:旅游规划甲级 编制时间:2006年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性质:规划是禹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规划依据: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制定本规划。规划依据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河南省颁布的地方性旅游管理条例和相关规划、禹州市相关规划和其它相关依据。 第三条规划范围:包括禹州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面积1472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时限:规划为时限2005~2020年。其中近期2005~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第五条规划目标:制定2005—2020年期间禹州市旅游业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战略、布局、策略和行动方案。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旅游经济的思想和论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河南省及禹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旅游业发展战略;建设部、环保局等相关部门的法规;跳出旅游看旅游,顺应大产业、大系统,新阶段、新思路,高标准、可操作的现代旅游业发展思路;可持续发展思想。具体来讲,要突出十六字方针:“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第七条规划原则:突出资源特色;生态保护原则;立足当地“文脉”,弘扬历史文化;持续发展原则;系统协调原则;远近结合,有序开发原则;合理布局、分区开发原则;综合效益原则。 第二章规划背景 第八条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在东经113°03′—113°39′和北纬33°59′—34°24′之间。全市总面积1472平方公里,辖乡镇26个,人口115.9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93人。1992年被确定为河南省18个改革发展特别试点县(市)之一。 第九条禹州市地处河南省会郑州、牡丹花城洛阳、煤城平顶山三市之间中心地带,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郑州薛店国际机场40公里,境内有平禹铁路,禹郸地方铁路,可东接京汉线,西连焦枝线。省道郑州至南阳、许昌至洛阳两条公路干线,纵横贯穿全境,并交会于市区南部,交通十分方便。 第十条禹州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以煤为最,储量约在90亿吨以上,年产原煤600万吨。名优特产多,禹州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盛誉。禹州属暖温带季

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创新措施

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创新措施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履行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使城镇化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过程。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主要任务:到2020年实现城镇化率60%,解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保障问题。实施该项计划涉及诸多领域的改革创新,尤其涉及到障碍新型城镇化的住房体机制机的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福利陷阱的关系。只有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需求。 满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需要,不可能由政府包揽,住房保障不能走福利分房的老路,政府只能“补好位”对社会上及少数丧失劳动能力的、吃低保的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保障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市场化是以货币来调节商品供给的经济法则,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基本住房保障的土地也必须执行有偿使用,应该与当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相匹配,定性为政策性商品房,处理好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把基本住房发展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 一、政策性商品房的建设用地从哪里来? 城市以“就业人口”数量来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以人均100㎡划定城市边界,鼓励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在划定的城区内加快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由政府统一规划,提高容积率、增加人口密度,把新建的住房全部纳入政策性商品房的建设。在满足原地居民基本住保障后,将多余房屋向当地符合购买基本住房人群出售,解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建设用地问题。

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

XXX城镇土地使用现状及建议 政协XXX经环委 2013年4月25日 一、我县城镇土地使用现状 我县总面积2927平方公里,辖6个镇,19个乡,总人口37.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2.5万人,城镇人口5万人。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城镇土地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城镇土地开发的规模日益扩大。目前县城面积2.76平方公里,从2008年年供应土地56.78亩,实现土地出让收入入库649万元,到2012年年供应土地400.44亩,实现土地出让收入入库4775万元。五年来,共供应土地1669.98亩,实现土地收入入库15007万元。 二是城乡规划逐步完善和细化。多年来县委县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多次对县城和各乡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完善,目前,县城的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各镇总体规划已基本修编完善,城镇建设将更加有章可循。 三是城镇土地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我县建立了县土地储备中心,实现了县政府有效控制全县一级土地市场,通过直

接征地、开发、拍卖的方式,避免了由房地产开发商控制开发土地,一级土地利润由房地产开发商获取的现象出现;实行了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逐步规范了土地开发管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多头开发土地,低价出让土地现象。 四是城镇建设步伐继续加快。XX小区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检察大楼、劳动大楼、地税大楼、教育新村、卫生新村、经济适用房和部分居民建房拔地而起。XX、XX等小区投入使用。完成了XX大道、XX路、XX路、XX大桥路灯改造,XX路和工业路工程已经建成,XX路改造已全线拉通。XX公园、中心城区防洪堤景观工程业已竣工。城镇品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社会效益显著。 五是工业园区建设效益初显。我县创办工业园以来,从统计的园区11家企业来看,2010年到2012年共缴纳国税2311.8万元(其中增值税1973.2万元,企业所得税338.6万元)。2010年为355.8万元,2011年为434万元。同比增加78.2万元,增长22%,2012年为1522万元,同比增加1088万元,增长251%,从税收增长的速度来看,工业园占用城镇土地使用效益还是较好的。非园区的工业企业产销不理想,个别规模企业年缴税量还停留在个位数上。 二、制约我县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1.城镇体系布局不合理。我县经过多方努力编制了各类规划十多项,但这些规划大多是方向性、理论性的总体规划,大部分建制镇没有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十大经典案例目录 1.辽宁省铁岭市: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案例1 以人为本绿色低碳 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铁岭市人民政府 凡河新城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铁岭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机遇。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以凡河新城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在建设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绿色低碳、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背景与起因

第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需要。2005年初,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铁岭调研时指出,铁岭30万人口的城市太小了,要向大城市发展,建设自己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以城带乡。按照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一个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应该占全地区的30%左右,打造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才能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而当时,铁岭中心城区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只占全市的10%左右,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强。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铁岭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对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提出通过建设凡河新城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正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具体举措。 第二,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实现沈铁同城化发展的需要。铁岭南部地区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毗邻,可以充分接受沈阳的辐射。尤其是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铁岭作为沈阳经济区八个成员市之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城市向南发展、向沈阳靠拢,是实施沈阳经济区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沈铁一体化、实现沈铁同城化的必然选择。 第三,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让更多农民过上城里人生活的需要。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将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措施。2005年,铁岭的城镇化率只有30%左右,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市区东部受山地限制,加之高速公路、输油管线分割零乱,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西部由于靠近辽河,地势低洼,城市防洪、排污问题很难解决。北部受交通干线、河流和城市防洪的制约,发展空间非常狭窄。如果按照传统“摊大饼”式的发展思路,势必重蹈交叉污染、交通拥堵等弊端。我们秉承组团式的先进发展理念,规划建设凡河新城,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实践证明,正是由于规划建设了凡河新城,极大地推进了全市的城镇化进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城镇化率可提高到52%。 第四,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为沈铁工业走廊提供城市支撑、实现产城互动的需要。2003年开始,我市顺应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趋势,主动承接沈阳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沿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交通大动脉,规划建设了南起沈阳与铁岭交界、北到吉林省界、总面积3313平方公里的沈铁工业走廊。目前,沈铁工业走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837家,产业工人发展到15.1万人,成为铁岭最大、最靓的一张经济名片,被写入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沈铁工业走廊特别是铁岭南部先导区的快速崛起,迫切需要有一个新的城市作为支撑,以实现产城互动、一体发展。规划建设的凡河新城,正处在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核心地带,区域位置适中,能够为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发展提供城市支撑与配套,有利于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第五,凡河新城选址在凡河镇,具有优越的区位和生态优势,有利于打造特色城市。一是交通便捷。京哈铁路、哈大高速公路、102国道、哈大高速铁路和沈环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同时,与老城区距离适中,有利于组团式发展。二是环境优美。北有莲花湖湿地,东有蟠龙山森林公园,辽河从西侧环绕,凡河从镇区穿过,山水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良。三是水资源丰富。上游有榛子岭水库,下游是辽河,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十分丰富,有利于打造“中国北方水城”。 二、做法与经过 2006年初,铁岭市在“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建设凡河新城的构想。2007年1月16日,铁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凡河新城总体规划,使凡河新城规划建设上升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凡河新城总体规划由同济大学规划院、复旦大学共同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景观规划由清华大学规划院完成;城市设计由美国RRM建筑事务所等4家著名规划设计机构完成。2007年1月,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准了包括凡河新城在内的《铁岭市城市总体规划》,从此拉开了凡河新城建设的序幕。主要在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 第一,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所谓单户城镇化,就是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户以户为单位,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保留原有耕地承包经营权,用农村住宅和宅基地置换凡河新城的楼房,同时,通过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制度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进城农民真正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让他们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生活得更好,避免农民“被上楼”。做到“五个相结合”:1、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制定好规划、政策和标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百姓得实惠,充分让利于民,使农民真正变为市民。2、产城一体、城乡一体、建管一体相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协调推进。3、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方式,加快土地流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城的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留下来的农民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4、单户城镇化和整村、整屯城镇化相结合,按照单户为主、整村优先的原则,强化制度设计,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优惠政策。5、期房和现房安置相结合,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启动期房建设,同时组织现有房源,为农民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2013年9月25日,在铁岭县3个乡镇率先启动了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欢迎。10月14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铁岭县全域14个乡镇范围内启动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有6257户农户报名,1588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各方关注的 焦点。下面是为大家搜索的一篇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供参考阅读,希望您喜欢!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处于社会经济转 型的关键时段。我们要牢牢把握住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妥善应对种种挑战。城镇化的成功将大力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以及构建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扬州地区城镇化建 设经历了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低速起步阶段和90年代中后期 的高速发展阶段。然而,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在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如城乡差距明显,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弊端;近 年来,为了积极响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号召,扬州开始步入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早在“十一五”期间,扬州就已经认真贯彻城镇化发展纲要,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扬州市“十二五”发展更是制定了关于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它是“创新扬州、精致扬州、 幸福扬州”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我们要肯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同时也要分清形势,勇于发现不足,善于抓住机遇,沉着迎接挑战。 本调研报告将分析解读中央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划文件, 全面分析扬州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挖掘现

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苏南和浙江等地城镇化建设的优秀案例,最后得出关于扬州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1.1新型城镇化的含义 新型城镇化是我党十八大制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我国面临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重要的改革发展引擎。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1.2新型城镇化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镇化,我党正确分析传统城镇化的不足,进而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其“新”的内涵在于强调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调四化同步,就是要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调优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强调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本次新型城镇化提出了7大原则,即: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将人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四化同步,统筹城乡: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同步发展;优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83491211.html,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作者:何鑫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5年第19期 摘要:建设新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我国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作出一系列方案部署和规划,在统筹城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构建了与人口、资源等和谐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试点省市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经济建设;公共服务;市场运作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https://www.360docs.net/doc/183491211.html,ki.kjycx.2015.19.023 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在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仅1978—2011年这33年间,城镇化率从17.92%提高到了51.27%.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和规模的扩大让我们坚信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比较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矛盾,所以,城镇化过程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遵循城镇化建设原则,有序推进人口转移、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因地制宜生态和谐一体化发展。 1 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人口转移和面积扩展,是从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新转变。建设新型城镇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进产城互动、集约高效、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础,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进程,营造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局面。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在生态环保、人文和谐的基础上,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共同富裕。 1.1 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将人作为核心建设内容,以提高建设质量为动机,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城市化转移,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2 “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城镇化的建设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展现了一个区域的整体水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是以科技促进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吸引人口、以人口聚集带动城乡统筹发展,是“四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总结范文

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总结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今年,XX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城镇化道路,以体制机制为保障、以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壮大产业为支撑,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成绩斐然。 一、措施有力 (一)完善组织体系,合力协同推进。今年3月,市政府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年共召开3次全市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座谈会,及时研究解决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工作运行模式,8个四川省“百镇建设”试点镇在原有规划建设机构和人员基础上成立了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确保各项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二)完善配套政策,提供有力保障。市委、市政府印发了《2013—2017年全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方案》,明确了小城镇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制定《XX市小城市建设标准》和《XX市特色镇建设标准》,将小城市和特色镇建设的各项任务进行了量化,将概念化的任务变成便于考核的具象化指标。市级部门先后共出台20多个政策性文件支持小城镇建设工作,实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巩固城乡基层治理机制,健全包容性小城镇建设政策体系,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卫星城、小城市、特色镇

和新农村综合体梯度转移,加快推进重点镇向小城市、一般乡镇向特色镇转型升级。 (三)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完善技术规定。制定了《XX市城镇及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编了《XX市小城镇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市小城镇办会同国土、规划、统筹、经信等相关部门及行业专家,对新启动的34个小城镇改造规划进行评审,完成了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修编工作,加快推进小城镇主导产业的发展。XX县完成了五凤镇、白果镇、赵家镇3个特色镇专项规划。 (四)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立了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今年市城建资金安排2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小城镇建设;安排0.6亿元专项支持小城镇改造工作。区(市)县财政配套小城镇改造资金11.2亿元、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40.3亿元,占小城镇改造实际完成投资60.3亿元的66.8% (五)注重总结创新,夯实工作基础。今年,市政府牵头编撰了《XX市特色小城镇建设案例分析》,分析了我市平原、丘陵、山区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建设异同,为其他小城镇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市统筹委牵头收集并编印了《XX市园区外传统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典型案例选编》,起草了《关于支持夹关镇住户自主自愿参与场镇改造的若干政策(试行)》,不断探索小城镇建设的方法、路径。创建了“一问一答”工作机制,各乡镇及时提出发展建设中的各类问题,由市小城镇办成员单位进行解答,一对一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同时,在完成小城镇范围内土地房屋确权颁证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小城镇建设政策宣传,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互帮互助,形成了良好的小城

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看法与观点1.

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看法与观点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发展的现状要求我们不断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单一发展路径,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的一条新型的发展路径。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历史意义 我认为简介一下城镇化的基本涵义有助于对它的理解。所谓城镇化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以及城市的数量的地曾加,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简言之,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第二,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第三,农业劳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反映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的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 新型城镇化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乡互促共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单纯从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镇化,就是指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到大至都市,小到农户的产销、合作、互动、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我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科学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多,地域辽阔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中国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走自己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关键在于资源节约和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 那城镇化建设是怎么提出的呢?城镇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性潮流。想要了解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要了解它的提出过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我国实施城镇化战略,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也称为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或城镇转移的过程。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存在差异。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规模扩大,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重大意义 城镇化的推进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保证。以往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具有明显的“三高一低”的特点,且经济增长方式过于单一,片面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从而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均衡。未来我国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必须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全面刺激内需,而扩大内需的潜力在于城镇化。2013年,我国常住城市人口比率达到了53.72%,而其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却只有36%,这远远低于与我国人均收入接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会有更多的农民转移到城镇就业,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同时,也将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的巨大投资需求,这将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城镇化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居高,而忽视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46.1%,远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3%的平均水平。城镇化的推进与服务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不断集聚,将会扩大居民的消费服务需求,带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行动计划和工作推进机制及考核评估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县以“十大行动”为重点,围绕8项牵头任务60项配合任务,制定了《全县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计划和工作推进机制及考核评估办法》,精心组织实施,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6年工作总结 (一)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全面放开市县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督促企业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率先在×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试点基础性工作。出台了烟花爆竹禁燃、秸杆禁烧、取缔小锅炉、城市街道除尘等4个大气污染防治具体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了城乡环境一体化,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和农村各方面环境监管治理。财政支持农业发展资武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进一步发展农村产业分工模式,完成了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万亩,总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制定了《×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工作方案》,稳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工作开展。 (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改建农村公路**公里,改建各类渠道**多公里,完成宅前铺装**平方米,农村宅前铺装率达**%。建成和提升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总数达**个,占全县

的**。深入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完成景观带绿化水源改造项目和上海路、延安路等道路树池下沉式改造。制定了《×高标准公厕建设及改造方案(2015-2017年)》,在武水湖、武川公园、紫武苑、×镇等地新建旅游厕所**座。大力推进×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建设工作,完成下双路、陈武路部分路段太阳能路灯架设、绿化灌溉管道铺设工程,集中供热升级改造工程建成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中心村便民服务中心、小城镇便民农贸市场等项目开工建设。 (三)公共服务进一步均衡。深入推进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改薄”工程,完成双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双中学室外运动场、东四沟小学水厕改造建设工程,建成并运行教育“四通两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健全校长和教师交流任职机制,严格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各项政策,推进各类教育规范健康发展。完成了全县27个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实现乡村舞台100%全覆盖。县中医院迁建项目动工建设。出台全县城乡全面推进社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施方案,将社县服务管理延伸至村。全面实施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现社会保险“五险合一”信息系统全覆盖,全县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过**%。 (四)产业支撑进一步强化。制定了《×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考核评选办法》及《×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截至2016年底,全县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新增**家,认证家庭农场**家、新增**家,申报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个,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小县)**个。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新型城镇化概念 城镇化概念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伴随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以及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逐渐转移这一结构性变动。城镇化也包括既有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城镇化的每一步都凝聚了人的智慧和劳动。城市的形成、扩张和形态塑造,人的活动始终贯穿其中。另一方面,城市从它开始形成的那一刻起,就对人进行了重新塑造,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新型城镇化概念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二、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简列) 1,以人为核心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2,新的观念、体制、技术下的新型产业模式 著名城市生态专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院士:李克强总理曾经指出,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新型城镇化的“新”,是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新,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生态发育过程。“型”指转型,包括产业经济、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等方面的转型,环境保护也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应该贯彻到城镇化的生态文明过程与行动上,首先要改变的是人的观念、体制和行为。强化城市和区域生态规划,处理好城市建设中眼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效率与公平、分割与整合的生态关系,强化和完善生态物业管理、生态占用补偿、生态绩效问责、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控制性详规等法规政策。 推进产业生态的转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将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这需要以城市带农村、工业融农业、公司带农户、生产促生态。要在弄清资源和市场、机会和风险的前提下策划、规划、孵化新兴园区、新兴产业、新型社区和新型城镇,将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改变为招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