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2008.1.15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2008.1.15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2008.1.15

2005级《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

(2008年1月16日)

一、名词解释(任选4个,每题5分,共20分)

1、新城市主义

2、城镇体系 3.、邻里

4.基本经济活动

5.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2、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异同;

3、美国郊区化的发生与发展的机制

三、论述题(50分,每题25分)

1、结合案例,说明分析CBD的演变过程与发展机制;

2、论述西方国家内城衰退的原因与市区重建的措施,并说明中国城市是否

会出现内城衰退并解释原因?

2005级《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

(2008年1月16日)

答案

一、名词解释(任选4个,每题5分,共20分)

1、新城市主义

针对北美传统的城市蔓延所出现的问题:低密度的居住郊区化、超宽的道路、建筑红线和大型的地块、依赖小汽车的交通、社会的单一、经济的隔离、非持续的环境等,新城市主义提出

在城市区域层面上应发展大运量的公共交通,通过交通节点来组织社区,减少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控制城市蔓延;在居住区层面上应以密度合理的邻里社区作为基本单元,在社区内部综合各种服务功能,构建适合步行的空间尺度,形成生活氛围浓厚的邻里关系;应该完善街道、公共空间和私人场所的设计,创造富于特色的城市景观效果。

2、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3.、邻里

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个人交往的大部分内容在邻里内进行,这种交往只需要步行即可完成,比需要交通工具才能完成的交往要频繁得多,其形式以面对面接触为主。

4.基本经济活动

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导致城市展的主要动力。

离心型的基本活动: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或城市发行的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销售;

向心型的基本活动:例如,外地人到这个城市来旅游、购物、求学或接受医疗等。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它被称

为非基本活动部分。

5.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①正统的城市化类型,

–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②假城市化、过度城市化:

–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也就是说,可能在城市中居住着

大批没有城市化的人,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假城市化(Pseudo—

Urbanisation),如非洲一些国家。

–另外有些发展中国家,如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地域集中和城市型景观地域推进的速度很快,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却缺少城市文

化的地域扩散,叫做过度城市化(Hyper Urbanization,或Over

—Urbanization)。

③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

中。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郊区城市化(Suburbanization)、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

乡村城镇化(Rural Urbanization):

2、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异同;

联系:

–①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

发展方向。

–②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区别:

–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

–①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里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

–②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职能强度和影响的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③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而城市性质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揉进了人的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

能不正确。

3、美国郊区化的发生与发展的机制

郊区化的实质就是城市的“离心力”超过“向心力”,推动城市人口及职能由市区向郊区扩散转移的过程。

①政治因素:战后大量复员军人返乡导致的人口剧增是郊区化的客观前提。

②土地因素:市中心区房租地价的迅速上涨是引起郊区化的直接原因之一。

③社会因素:中产阶级的郊迁带动整个社会的郊区化发展。

④经济因素:经济结构变化和经济高速增长是郊区化发生的根本原因。

⑤交通因素:交通工具的机动化为郊区化的兴起创造必要条件。

⑥政策因素:政府对郊区建设的干预政策是郊区化的重要保证。

⑦科技因素:新的通讯技术引发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进一步促进郊区化发展。

三、论述题(50分,每题25分)

1、结合案例,说明分析CBD的演变过程与发展机制;

①空间调整

同化作用圈层。CBD可以在某些方向向前推进,即同化作用圈层。典

型的同化圈层位于城市中、上层居民住宅区附近,以新颖别致的商店、

汽车展销厅、办公机构总部及新饭店的集中发展为特征。

退化作用圈层:CBD在其它方向则衰退,即退化作用圈层。退化圈层

常邻近工业和批发业,与铁路及下层居民住宅区靠近,且以当铺、廉

价服装店、廉价餐馆及汽车站密集为特征。这一理论比较切合实际。

②CBD增长方式

第一种“周边增长(peripheral accretion)”:是在人口增长缓慢的情况下

的增长方式。通过新增加功能圈层或已有圈层向外围的发展来实现。

第二种是“爆发增长(burst)”方式,即在城市快速增长时期,CBD在短

期内迅速扩张,这种扩张主要发生在同化圈层,其功能变化的典型过

程为:从金融区开始向服装业区扩展,再向旅馆业区扩展,如此循环

以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第三种是“分化(separation)”方式。若城市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较高增

长速度的话,在此情况下,每一主要功能将向市中心拥有其运作优势

的特定区位发展,零售业可能随着市场的扩展而变化,而商业和公共

管理机构及批发业留在原区位,从而造成不同功能圈层的更大的空间

分化。

发展机制

三大内部推动力

1、聚集力

→(1)工业化、城市化是形成CBD的原动力。

→(2)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CBD的发展。

→(3)服务业的汇集吸引了大量的跨国企业总部。

→(4)信息时代交通通讯业的发展使CBD成为可能。(5)高地价对土地用途转换的推动力。

2、2、排斥力。

→随着CBD的发展,功能内涵及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扩展空间,而原有CBD由于地价飞涨,交通拥挤、缺少人情味、基础设施落

后、以及环境质量的低劣等原因,已不能满足CBD功能发展的要

求,成为阻碍CBD发展的排斥力,导致了CBD的分散化。

3、3、吸引力。

→主要是指郊区吸引力。郊区廉价的土地资源、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人口的外迁,部分中心商业职能随之外迁到郊区,另一方面,小汽

车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城市职能外迁成为可能。部分城市

CBD的商务活动向郊区转移,CBD呈现分散化、多中心化的现象,

城市中心区成了主要为外地游客服务的地区。

三种外部影响机制

1、自由式成长机制。

2、强制性开发机制。

3、调控式改造机制。

2、论述西方国家内城衰退的原因与市区重建的措施,并说明中国城市是否会出现内城衰退并解释原因?

内城衰退的原因

①、经济重构与经济结构调整是造成内城衰败的主要原因。

②、家庭经营式地方性公司减少而跨国大公司得到发展和增加,但这些大公司与所在地的地方城市并无太多联系,从而使地方经济衰退,且失业人口增多更加速了内城衰败。

③、电子、汽车、航空、生物化学等新工业的选址倾向于环境良好的郊区,工业的外迁加剧了内城衰败。

④、政府开发郊区的城市发展策略,如建设新城及卫星城,限制中心区新增写字楼数量,动员和鼓励工厂郊迁等,促进了内城衰败。

面对市区人口进一步减少而导致中心区的衰败,各个国家先后制定了相关的

政策,开展市区重建活动,主要包括重返大城市和振兴内部的旧城改造以及贫民窟的清理。这些措施是大城市中心区经济得以复苏,“中产阶级化”又使市区人口回升并重新繁华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更新改造运动。在不同的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从最初的城市重建(urban contribution)、城市振兴(urban revitalization)到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等。

“城市更新”运动的最初目的是为恢复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城市,特别是解决住宅匮乏的问题。

1950~1960年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诸如金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高营业额和高税收的产业来使土地增值。

1970年代以来,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人口、产业的不断外流造成市中心出现衰退,因此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更多地表现为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造内城,以重新恢复和振兴市中心。

中国是否会出现内城衰退,看答题情况给分

2005级《城市地理学》试题(B卷)

(2008年1月16日)

姓名学号分数

一、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

1.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关系(10分)。

2、土地利用的多核心模式

3.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

4、用经济发展阶段观点解释城市规模分布特点

三、论述题(60分,每题30分)

1、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六边行网络是怎样形成的

2、试用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和非基本理论来解释城市发展的机制

2005级《城市地理学》试题(B卷)

(2008年1月16日)

答案

一、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

1、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关系(10分)。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联系:

?①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②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区别: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

?①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里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②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职能强度和影响的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③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而城市性质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揉进了人的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2、土地利用的多核心模式

?模式假设城市内部结构除主要经济胞体(economic cells)——即中心商业区(CBD)外,尚有次要经济胞体散布在整个体系内。这些胞体包括未形成城市前,中心地系统内各低级中心地和在形成城市过程中的其它成长点。这些中心地和成长点皆随着整个城市的运输网、工业区或各种专业服务业,如大学、研究中心等的发展而发展。

其中交通位置最优越的最后成为中心商业区,其它中心则分别发展成次级或外围商业中心和重工业区。哈里斯及厄尔曼还考虑到,易达性所吸引的商业、工业或贫民,本身便有排斥高级住宅的倾向。因为后者的区位因素之一便是要远离这些有碍环境的土地利用。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中级住宅区。

3.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

城市化一词有四个含义: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城市化I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城市化Ⅱ则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用城市人口代表城市化水平比较简洁、方便,也反映主要的本质内容,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城市定义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城市人口数量的统计,进而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和比较。其次,城市人口的定义不同也将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第三,以城市人口比

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是测度了城市化的数量,不能反应城市化的质量。第四,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比重表示,只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相对水平,不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规模。

4、用经济发展阶段观点解释城市规模分布特点

埃尔。莎科斯(E。Shaks)于1972年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城市规模分布的动态模式,试图将城市规模分布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联系起来。

他认为位序-规模分布是与社会均衡发展相联系,这种均衡是在经济发展起飞前和发展后产生的。首位分布是社会不均衡发展造成的,这种不均衡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按此模式,-个国家或区域,在经济起飞前是属均衡状态,是位序规模分布,在经济大发展过程中,均衡状态被集中发展几个经过选择的大城市所动摇,城市规模呈首位分布。

随着时间推移,经济发展渐渐从大城市转向中小城市,城市系统的均衡状态又逐渐恢复,在新的基础上,再现位序规模分布。

三、论述题(60分,每题30分)

1、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六边行网络是怎样形成的

克氏对理想形态提出如下假设条件:①这是一片没有明显起伏的、无边的大平原;②平原上的环境几乎一样,特别是土壤肥力和水份供应等方面;③平原上的初始人口分布是均匀的;④区域的运输条件完全一样,没有可供利用的水道,全部活动通过陆路,影响这种运输的唯一因素就是距离;⑤人们的活动都是有理智的。对消费者来说,符合距离最小化原则;对提供服务的经营者来说,他会寻找最佳位置,取得最大的市场,使其利润最大化。这些条件概括起来就是均质平原和经济人两条。

他又提出了构成市场原则的两个限制因素:一是各级供应点必须达到最低数量以使商人的利润最大化;二是一个地区的所有人口都应得到每一种货物的提供或服务。

为满足第一个条件,模式的概括中就必须采用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因为这可以使供

应点的数量达到最少化。于是。作为第一步,克里斯塔勒假设在理想地表上均匀分布着一系列的B级中心地,它们的最高级别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定为r。这样,B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为2r,如将所有的B级中心地联接,则可得到一张有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的网(图8—9)

但是,这样的一个系统将不能满足第二个限制因素。因为B级市场区都是圆形的,居住在三个圆形相切所形成的空角里的消费者将得不到供应(图8-9中的阴影地区)。因此,对上图必须作一些修改,这就是将所有的圆形市场区重叠起来。重叠后,B级中心地仍按有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网排列,只是间隔更紧凑,其距离为d。此外,由于重叠区被分割,圆形的市场区被六边形的市场区所替代,其理由是消费者应按“最近中心地购物”

的假设,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去得到货物或服务(图8-10)。

2、试用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和非基本理论来解释城市发展的机制

答案要点:

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市展的主要动力。非基本的活动: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称为非基本的活动。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

例关系叫做基本/非基本比率(简称B /N)。

? 城市发展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输出活动即基本部分的发展。由于城市基本活动的建

立和发展,从输出产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收入增加。收入的一部分导致基本部分的职工对本地消费和服务需求的扩大,也就导致子本地区非基本部分就业岗位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基本活动收入的另一部分则用于本身的扩大再生产,继续为城市从外部获得更多的收入……基本和非基本活动每一次的增加都要引起当地人口的进一步增加,这样反过来又增加本地区的需求和本地区的人口。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活动在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不断集聚的过程。

? 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

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人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

? 从城市就业职工的结构来看,城市总就业(E)等于基本部分就业(BE)和非基本就业

(NBE)之和,即:

?

公式 E=BE+NBE

? E=m BE

? 这里的m 就是乘数,它表示基本活动职工增加一个单位,引起城市总职工的增

加量是基本职工增加的m 倍。显然乘数大小和城市就业职工的基本/非基本比率是有关系的。 城市人口(P)与城市就业职工(E)和基本职工(BE)之间也有一种乘数关系,乘数大小也和B /N 比有关:

? 公式P= α E(α >1,也称带眷系数) BE BE NBE BE BE NBE BE E )1(+=+=m BE

NBE =+)1(

《作物栽培学》作业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是指 1.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 2.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3.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百分比 4.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中,下述属于形态指标的是 1.蛋白质 2.氨基酸 3.脂肪 4.颜色 3、作物生长的“营养三要素”是指 1. C、H、O 2. N、P、K 3. S、N、P 4. N、P、S 4、下列哪种根属于产品器官 1.气生根 2.须根 3.块根

4.不定根 5、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 1.水稻 2.玉米 3.马铃薯 4.小麦 多项选择题 6、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 1.热量 2.水分 3.地力与肥料 4.劳畜力与机械化等 7、下列哪些作物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1.大麦 2.小麦 3.黑麦 4.油菜 8、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 1.插播

2.条播 3.点播 4.重播 9、下面哪些材料可用于繁殖下一代 1.颖果 2.块茎 3.块根 4.鳞茎 10、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 1.砂土类 2.黑土类 3.壤土类 4.黏土类 11、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哪些作物属于C3作物 1.小麦 2.大豆 3.玉米 4.棉花 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 1.共生期长短不一样 2.熟制不一样 3.复种指数不一样

4.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 13、关于土壤质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沙质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 2.壤质土耐旱耐涝,适耕期长。 3.黏质土吸附作用强,保肥性好。 4.沙质土壤保水不保肥。 14、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1.小麦 2.烟草 3.大麦 4.油菜 15、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4.氧气 16、从引种角度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生育期缩短 2.生育期延长 3.生育期不变 4.营养生长期缩短 17、按照作物“S”生长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05年4月自考市场信息学试题

2005年4月自考市场信息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9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是要求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 ) A.传 递 B.全面 C.及 时 D.共享 2.某类信息是指物质以存在方式、运动形式、状态等经人脑形成的映象,没有人为的加工和主观意识的痕迹。这类信息称为 ( ) A.原始信息 B.社会信息 C.自然信息 D.静态信息 3.从原始信息中提炼出有用的知识称为( ) A.信息的获取 B.信

息的加工 C.信息的存储 D.信息的使用 4.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过程称为( ) A.信息的实践作用 B.信息的管理作用 C.信息的控制作用 D.信息的组织作用 5.产品质量、借款人的信用度、以及雇员的勤奋度等信息属于 ( ) A.技术信息 B.市场信息 C.有关属性的信息 D.市场营销信息 6.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是( ) A.不完全竞争 B.社会分工和专业化 C.信息鸿沟 D.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 7.市场参加者在签订合同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问题属于

( ) A.不利选择问题 B.道德风险问题 C.隐藏信息问题 D.隐藏行动问题 8.按照关键词进行组织排序的方法被称为( ) A.分类组织法 B.主题组织法 C.号码组织法 D.标识法 9.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模型中,传播、存储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被称为( ) A.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 B.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 C.信息资源的流转能力 D.信息资源的增值能力 10.信息化的涵义是( ) A.信息的利用非常广泛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环境 C.社会经济结构重心向信息和知识转变的过程 D.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高度发达

作物栽培学_复习题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瓦维络夫(1935年)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分为() A 8个 B 3个 C 13个 D 12个 2.以下为日照长度变长时开花的作物是() A 水稻 B 玉米 C 大麦 D 烟草 3.薯芋类作物的产品器官是() A 籽实 B 生殖器官 C 营养器官 D 种子 4.种子萌发过程中,无活力的死种子也能完成的过程是() A 萌动 B 萌发 C 出苗 D 吸胀 5.干燥环境下形成的绿豆种子,其休眠的原因是() A 胚的后熟 B 硬实 C 发芽的抑制物质 D 种子小 6.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根冠比是() A 土壤水分充足 B 干旱 C 增施氮肥 D 剪根 7.玉米的需水临界期为() A 拔节至孕穗 B 孕穗至开花 C 开花至乳熟 D 乳熟至完熟 8.以下属喜氮作物的是() A 棉花 B 大豆 C 小麦 D 油菜 9.油菜的收获指数大致为() A、0.15 B、0.28 C、0.47 D、0.66 10.间套复种模式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表示()。 A、一年四熟 B、四熟四作 C、三熟四作 D、二年三熟 11.四川等区域稻田的最主要轮作方式是() A 冬季作物年间轮换,夏季连作水稻 B 夏季水旱轮作 C 冬季作物和夏季作物均轮换 D 冬季和夏季均不轮换 12.作为播种材料的种子,一般发芽率不低于() A 60% B 70% C 90% D 100% 13.水稻群体叶面积系数在以下哪个生育时期最大() A 拔节期 B 抽穗期 C 成熟期 D 移栽期

14.属于自花授粉的作物有() A 水稻 B 玉米 C 棉花 D 高粱 15.以下器官是“库”的为() A 功能期内的叶 B 开花前作物的茎鞘 C 根系 D 开花后作物的茎鞘 16.作物群体内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部位为() A 近地面层 B 中层 C 上层 D 顶层 17.以下属喜磷作物的是() A 水稻 B 高粱 C 花生 D 烟草 18.薯类作物的收获指数为() A、0.15 B、0.28 C、0.7-0.85 D、0.9 19.积温为3500-5000℃可() A 一年一熟 B 一年二熟 C 一年三熟 D 一年四熟 20.以下种植模式属于一年三熟的模式是() A小麦+蚕豆-玉米B油菜+马铃薯-水稻C小麦/玉米-水稻 D 小麦-玉米玉米 21.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的种植方式是() A 连作 B 复种连作 C 单作 D 轮作 22.甘蔗适宜收获期在() A 工艺成熟期 B 生理成熟期 C 叶片成熟期 D 开花期 23.大麦的花序属于() A 圆锥花序 B 穗状花序 C 总状花序 D 聚伞花序 24.小麦的需水临界期为() A 拔节至孕穗 B 孕穗至抽穗 C 开花至乳熟 D 乳孰至完熟 25.禾谷类作物稻、麦的收获指数大致为()左右。 A 0.1 B 0.5 C 0.9 D 0.8 26.千粒重25-30克的农作物为()。 A 玉米 B 小麦 C 水稻 D 油菜 27.二氧化碳补偿点较低的作物为()。 A 水稻 B 玉米 C 小麦 D 大麦 28.玉米起源于()起源中心。 A 印度 B 中亚 C 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 D 南美 29.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 A 白菜型油菜 B 棉花 C 小麦 D 大豆 30.玉米的种植密度一般为()株/亩。 A 1千左右 B 2万左右 C 1万左右 D 4千左右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 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__问题。 2.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是需求_________,向右移动是需求____________。 3.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_____________。 4.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__________边际收益;而在其他市场上,一般是平均收益________边际收益。 6.分配理论是__________理论在分配问题上的应用。 7.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 8.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_____________。 9.M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____________。 11.货币供给是指_______________。 12.周期性失业又称为___________的失业,是由于_________而引起的短期失业。13.在开放经济中,出口的增加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________,贸易收支状况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则会引起:() 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 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 2.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A。60 B。45 C。150 D。75 3.内在经济是指:() A。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B。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减少 C。一个行业的扩大对其中每个企业带来的产量或收益的增加 D。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一个企业所带来的产量或收益的增加 4.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A。MR=MC B。MR=MC,AR=AC C。AR=AC D。MR=AC 5.当劳伦斯曲线和绝对平均线所夹面积为零时,基尼系数:() A。等于零B。等于一C。等于无穷大D。无法确定 6.最全面反映经济中物价水平变动的物价指数:() A。消费物价指数B。生产物价指数 C。GDP平减指数D。遗憾指数 7.假如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储蓄率为20%的条件下,根据哈罗德模型,资本—产量比率应该是:() A。4 B。2。5 C。6 D。5 8.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C。政府需求D。国外的需求 9.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会引起:() 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温度三基点 2、冻害 3、作物需水临界期 4、复种 5、间作 6、基本耕作 7、杂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2、()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3、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A.转化率 B.经济产量 C.经济系数 D.产量构成 4、()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 B.单穗粒数 C.种子千粒重 D.颖花数 5、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是()。 A.水稻 B.马铃薯 C.甜菜 D.大豆 6、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A.光合作用 B.补偿能力 C.相互抑制 D.相互促进 7、谷类作物小穗和小花的发育除受遗传影响外,最大影响因素是()。 A.种植密度 B.水肥供给 C.病虫危害 D.环境条件 8、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9、作物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10、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称为()。 A.相对生长率 B.净同化率 C.叶面积比率 D.比叶面积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有()。 A.影响土壤肥力 B.影响农田小气候 C.改良土壤 D.固定流沙 E.保持水土 2、影响植物蒸腾速度的因素有()。 A.植物的形态结构 B.植物的生理类型 C.温度 D.气流 E.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3、作物通过春化,其低温诱导的时期一般在作物感光前进行,可在()。 A.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时期 B.苗期 C.花芽分化期 D.开花期 E.授粉期 4、冷害造成作物死亡的原因有()。 A.细胞间隙结冰 B.水分代谢失调 C.酶促反应平衡被破坏 D.原生质被撕裂 E.物质代谢平衡被打乱 5、土壤污染的类型有()。 A.固体废弃物污染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D.生物污染 E.农业污染 6、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 A.喷灌技术 B.微灌技术 C.膜上灌技术 D.地下灌技术 E.作物调亏灌溉技术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含有答案

《微观经济学》试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共30 ) 1、若其他条件不变,某商品价格上升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4%,则这种情况下商品 的需求价格弹性:(B) A. 大于1; B. 等于; C. 小于1; D. 等于 2、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 C)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3、已知消费者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 7单位X和10单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增加X购买,同时减少Y的购买; B. 同时增加X和Y的购买; C.减少X购买,同时增加Y的购买; D. 同时减少X和Y的购买 4、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B)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5、完全竞争条件下,在达到行业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D) A. 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B. 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C. 可能会亏损;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6、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A.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MC?A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D.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7、在垄断竞争市场中: A.只有数目很少的几个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 B.有许多厂商生产同质产品; C. 只有数目很少的厂商生产同质的产品; D. 有许多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 8、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工资率提高,替代效应将使单个居民: A.同时减少劳动和休闲; B.增加劳动,减少休闲; C.增加休闲,减少劳动; D.同时增加劳动和休闲。 9、右图是一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假设要素同比例变化, BC段表示规模报酬: 10 A 11、要获得同样的产出量,如果厂商增加第5单位资本使用量的同时需要减少5单位劳动 使用量,则增加第6单位资本可替代的劳动数量: A. 等于1; B. 小于5; C. 小于1; D. 大于5。 12、某企业使用劳动一种可变要素,如果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上升(完全竞争的产品市 场),将引起: A.该企业每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增加 B.企业所用的劳动投入量减少 C.该企业每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减少 D.企业产量减少 13、下列哪种情况企业正好有正常利润? A. 总收益大于总成本; B. 总收益等于总成本; C. 总收益小于总成本; D.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14、微观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A.时间长短; B. 企业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C.企业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企业可否调整产量。 15、属于垄断企业实行三级价格差别的情况是: A.将产品定三种不同的价格; B. 按产品使用量多少收取不同价格; C.在分割的市场上分别实行不同的价格; D.同样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 二、名词解释(共15分)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市场信息学120道选择题14页word文档

1.信息的质的问题即( A )。 A、消除不确定的程度 B、提供信息的服务方式的好坏 C、信息的好坏 D、信息的可靠程度 2.未经加工的、零散的不系统的信息被称为(A ) A、零次信息 B、一次信息 C、二次信息 D、三次信息 3.市场信息是一种重要的( C )。 A、自然信息 B、科学技术信息 C、经济信息 D、社会生活信息4.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对信息非对称的划分角度是(D ) A、非对称信息的内容 B、非对称发生的地点 C、非对称信息的载体 D、非对称发生的时间 5.下面那种方法不属于社会调查(A ) A、文献调查 B、样品调查 C、问卷调查 D、访问调查 6.揭示是内容整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不是其常采用方式的是( D )。A、剪辑B、贴标签C、摘记D、观摩 7.下列不是“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法所选择的信息资源基本要素的是()A、数据库资源B、专利和商标资源 C、高等教育资源 D、图书报刊资源 8.数据库技术属于() A、信息获取技术 B、信息传送技术 C、信息存取技术 D、信息处理技术 9.概念模型设计的时候,不同实体、实体集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下面不属于这三种形式的是()

A、1:1 B、1:2 C、1:N D、M:N 10.数据流程图是在生命周期法的哪个阶段产生的() A、需求分析 B、设计 C、开发 D、运行维护 11.道德因素在不同程度上进入了每一个() A、文件 B、合同 C、质量保证书 D、广告12.定性信息处理方法侧重于经验和人的分析判断能力的运用,()和创造性思维是其主要手段。 A、逻辑思维 B、时效性思维 C、连续性思维 D、针对性思维 13.题目的4个构成部分中,哪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A、标题 B、内容简介 C、目录 D、前言或摘要14.企业控制系统职能组关于非人事方面的信息有()报告。 A、招工 B、训练 C、销售定额 D、人员配备15.狭义的通信就是人与机器或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按此定义,以下不属于通信的是()。 A、讲演 B、广播 C、电报 D、电话 16.信息生产较困难,复制较容易,没有尺寸和() A、价值 B、价格 C、重量 D、质量17.市场信息资源最重要的生成者是() A、企业 B、政府 C、中介组织 D、消费者18.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商品并不能赢得市场。 A、好的 B、优的 C、次的 D、真的

作物栽培学试卷A及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作物栽培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感光性: 2.离乳期: 3.晒田: 4.无效分蘖: 5.垩白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棉籽合点端的种皮结构,由于不具有()细胞,在种子萌发时成为水气的主要通道。 A.海绵 B.栅栏 C.砖形 D. 叶肉 2.小麦籽粒在植物学上叫颖果,由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A.种皮 B.皮层 C.果皮 D.糊粉层 3.棉籽出苗温度比发芽高,温度在()时,有利于下胚轴的伸长而出苗。 A.12—14℃ B.14—16℃ C.16℃以上 D.5—10℃ 4.小麦籽粒体积在()达最大值。 A.乳熟期 B.乳熟未期 C.蜡熟期 D.蜡熟未期 5.适宜制作面包类食品的小麦籽粒胚乳一般为()。 A.粉质 B.角质 C.半粉质 D.半角质 6.马铃薯的收获期在()。 A. 蜡熟期 B. 膨大期 C. 生理成熟期 D.工艺成熟期 7.甘蔗的收获适期为()。 A.蔗茎伸长期 B. 蜡熟期 C. 生理成熟期 D. 工艺成熟期 8.玉米籽粒用的最适收获期为()。 A.蜡熟初期 B. 完熟期 C.灌浆期 D.过熟期 9.水稻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A. 18% B. 15% C. 13% D. 5%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10.小麦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A. 18% B. 15% C. 13% D. 5%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穗数 B.分蘖数 C.每穗实粒数 D.有效颖花数 E.粒重。 2.豆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有()。 A.株数 B.每株有效分枝数 C.每分枝荚数 D.每荚实粒数 E.粒重 3.薯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株数 B.每株薯块数 C.单薯重 D.分枝数 E.衣分 4.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株数 B.每株有效铃数 C.分枝数 D.每铃籽棉重 E.衣分 5.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穗数 B.分蘖数 C.每穗实粒数 D.有效颖花数 E.粒重 四、正误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玉米的最早播种期要求温度稳定通过℃。 ()2.豆科作物接种的根瘤菌属于微生物肥料。 ()3.种肥的作用是供给作物幼苗期作物生长的养分。 ()4.多数作物只有开花期是需水临界期。 ()5.甘蔗的适宜收获期为工艺成熟期。 ()6.马铃薯的适宜收获期为生理成熟期。 ()7.作物生育期间施用的肥料称之为追肥。 ()8.将速效化肥按一定浓度溶解于水中,通过机械喷洒于叶面,养分经叶面吸收施肥方法称谓根外追肥。 ()9.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促进或抑制称为作物化控。 ()10.红麻施肥方法应为: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长杆肥。 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叙述促花肥、保花肥各自的优缺点及施用技术? 2、水稻湿润育秧中,为什么强调培育壮秧?壮秧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有哪些?

微观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1、钻石用处小而价格极其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 解释。 2、答: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从钻石中得到的总效用,但商品的价格是 由P=MU/入决定,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意付非常低的价格,钻石用途不大,但数量小,边际效用高,因此价格昂贵。 3、吉芬商品与劣质商品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相同之处,替代效果和收入效果的作用方向相反,两者互相抵消。不同之处,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用,是劣质商品中的特殊情况。 4、根据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在MRS12>P1/P2或MRS12P1/P2,则消费者减少对商品2的消费,增加对商品1的消费,反之,则相反调整 5、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K)的TPL曲线、APL曲线和MPL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 的关系。 答:图略,由图可见,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L曲线呈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A以后又下降的趋势。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MPL曲线出发,可以方便地推导出TPL曲线和APL曲线,并掌握他们各自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关于TPL 曲线。由于MPL=DTPL/DL,所以,当MPL>0时,TPL曲线是上升的,当MPL<0时,TPL 曲线是下降的,而当MPL=0时,TPL曲线达到最高点。换言之,在L=L3时,MPL曲线达到零值的B点与TPL曲线达到最大值的B’点是相互对应的。此外,在L0的范围内,当MP’L>0时,TPL曲线的斜率递增,即TPL曲线以递增的速率上升,当MP’L<0时,TPL曲线的斜率递减,即TPL曲线以递减的速率上升,而当MP’=0时,TPL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换言之,在L=L1时,MPL曲线斜率为零的A点与TPL曲线的拐点A’是相互对应的。关于APL曲线。由于APL=TPL/L,所以,在L=L2时,TPL曲线有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切线,其切点为C。该切点是由原点出发与TPL曲线上所有的点的连线中斜率最大的一条连线,故该切点对应的是APL的最大值点。再考虑到APL曲线和MPL曲线一定会相交在APL曲线的最高点。因此,在图中,在L=L4时,APL曲线与MPL曲线相交于APL曲线的最高点C’,而且与C’点相应的是TPL曲线上的切点C。 6、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问(1)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II阶段(2)厂商将使用什 么样的要素组合(3)如果PL=0或PK=0或PL=PK,厂商应在何处经营 答:(1)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I阶段经营,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意味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总产量的增加会使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III 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第II阶段,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2)厂商在生产的第二阶段,由MPL/PL=MPK/PK决定的使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点上进行生产。(3)如果PK=0,厂商将在使劳动有最大平均效率的点上进行生产(即在劳动第II阶段开始出处,此时APL为最大且MPK=0),如果PL=0,厂商将在资本第II阶段开始处进行生产(此时APK为最大且MPL=0),如果PL=PK,厂商将在第II阶段内MPL和MPK相等的组合点上进行生产(有均衡条件MPL/PL=MPK/PK,当PL=PK时,MPL=MPK。 7、为什么扩展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生产者均衡点 答:扩展线是不同的等产量线和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所形成的一系列切点的轨迹。根据对厂商生产均衡的分析可知,扩展线上任何一点都是生产者在相应(不同的)产量水平或相应(不同的)成本水平上的最优要素组合(均衡点)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2018年10月自考00893市场信息学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市场信息学试卷 (课程代码00893)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近年来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海量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量级别不断跃升,这体现的信息特征是 A.时效性 B.层次性 C.无限性 D.抽象性 2.下列关于信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B.信息具有无限性和普遍性 C.信息与观察主体的目的密切相关 D.信息在空间的传递称为信息存储 3.超市经理根据啤酒与尿不湿的销售量同时增长的信息,做出了改变销售策略的决定,结果销售量大增,这说明信息具有 A.管理作用 B.控制作用 C.决策作用 D.组织作用 4.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7年第l8号台风“泰利”将于9月l4曰晚至l5日早晨登陆闽浙的消息帮助该地医及时做好了防御台风的工作。这表明信息具有 A.时效性 B.竞争性 C.层次性 D.整体性 5.微型计算机属于 A. 第l代计算机 B.第2代计算机 C.第3代计算机 D.第4代计算机 6.关于操作系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应用软件 B.操作系统管理控制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 C.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一个计算机的接口界面 D.操作系统将用户的操作转变为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控制

微观经济学考试题答案--终极

1. 论述你对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理解?答: 第一,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 的问题,即要确认事实本身,及其客观规律与内在逻辑。规范经济学要解决“它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事物本身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判断,或者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第三,实证经济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的内容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阶值观的影响。不同阶级地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好坏会作出绝对相反的评价,谁是谁非没有什么绝对标准,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检验。 第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规范经济学要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也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指导。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实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的研究方法.。侧重研究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后果及向 什么方向发展,而不考虑运行的结果是否可取。实证分析法在一定的假定及考虑有关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前提下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客观事实是检验由实证分析法得出结论的标准。 规范分析法是研究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来探讨达 到这种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的步骤。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具体的经济分析都不可能离开人的行为。在实证分析法中,关于人的行为的社会认识是其分析的基础,完全的客观主义是不存在的。从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 除少数 经济学家主张经济学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纯实证分析以外,基本一致认为经济学既是实证的科学,又是规范的科学,因为提 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突出强调那些因素,实际上涉及到个人的价值判断问题” 。 例如: 1、“ 70 年代世界油价暴涨主要是由垄断力量达成的。” 这句话就是比较客观的,是一个人通过经济模型得出来的结果,你无可辩驳,这就是实证分析 2、“效率比平等更重要” 。世界上没有一个经济定理这样说,有的人会认为效率重要,而平均主义者会认为平等更重要。这就带有主观评价,这就是规范分析。 5. 综述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答: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用图形表示为: 对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具体解释如下: 1. 消费者行为理论: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GDP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投资; B、储蓄; C、净税收; D、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 B、边际储蓄倾向为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100亿元; B、减少100亿元; C、增加500亿元; D、减少500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IS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10万亿元,总需求为8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6%,通货膨胀率为12%,那么实际利率是 A、6%; B、18%; C、12%; D、-6%。 17、自发投资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10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10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19、如果某人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20、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 A、累积性扩张 B、累积性萧条 C、均衡增长

2018年4月自考00893市场信息学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市场信息学试卷 (课程代码00893)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信息有一个信源及多个信宿,它体现的信息特征是 A.抽象性 B.层次性 C.时效性 D.共享性 2.“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说明信息的传递应 A.准确 B.及时 C.安全 D.全面 3.市场信息可为人们带来程度不同的效益,或是经济效益,或是社会效益,或者同时带来两种效益,这体现了市场信息具有 A.价值性 B.时效性 C.竞争性 D.可变换性 4.在信息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以信息流控制为核心的阶段是 A.传统管理阶段 B.技术管理阶段 C.资源管理阶段 D.知识管理阶段 5.微型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 A.逻辑运算 B.算术运算 C.发布控制指令 D.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6.按照使用范围来划分,操作系统可分为 A.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 B.单任务操作系统和多任务操作系统 C.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 D.字符命令界面操作系统和视窗图形界面操作系统 7.企业通过网络寻找合格的供货商和物品,并在线购买。这个过程属于 A.电子采购 B.电子拍卖

《微观经济学》试题库(附答案)

注意:请以《微观经济学指导书》为主,以此为辅。 《微观经济学》试题库 一、单选题 1、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倾斜的曲线。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2、一种行为的机会成本是指() A.为这种行为所花费的钱 B. 为这种行为所花费的时间的价值 C. 当你不必为这种行为付钱时就等于零 D. 投入这种行为的全部资源的其它可能的用途 3、收益是指()。 A.成本加利润 B.成本 C.利润 D.利润减成本 4、垄断势力来源于() A. 规模经济性; B. 专利权; C. 对资源的控制; D. 以上都是。 5、同一条无差异曲线的不同点表示() A. 对不同消费者具有相同效用水平; B. 对同一消费者具有相同效用水平; C. 具有相同支出水平; D. 具有相同收入水平。 6、如果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没有切点和交点,要生产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应该() A. 增加投入; B. 减少投入; C. 保持投入不变;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导致需求量的变动?() A. 消费者的偏好发生变化; B. 该物品价格发生变化; C. 其他物品价格发生变化; D. 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化; 8、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水平的关系叫( )。 A. 生产函数 B. 生产可能性曲线 C.平均成本曲线 D. 总成本曲线 9、竞争性厂商的供给曲线是它的()。 A. 平均成本曲线 B. 平均不变成本曲线 C.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D. 停止生产点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10、已知消费可能性线的方程为2X+5Y=10,则该消费可能性曲线是()。 A B C D 11、已知物品X和Y的需求交叉弹性为-1.2,则()。 A. X和Y是正常品; B. X和Y是替代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