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11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限时训练

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11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限时训练
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11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限时训练

专题11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限时(60分钟)

1.(2016·广东梅州质检)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B.用聚氯乙烯代替聚乙烯作食品包装袋,有利于节约成本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解析:选D。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A错误;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作食品的包装袋,B错误;碳纤维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单质,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食用地沟油容易致癌,所以现已禁止使用,但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制肥皂,不会造成资源浪费,故D正确。2.(2016·江西八校联考)戊醇C5H11OH与下列物质发生反应时,所得产物可能结构种数最少(不考虑立体异构)的是( )

A.与浓氢溴酸卤代

B.与浓硫酸共热消去

C.铜催化氧化

D.与戊酸催化酯化

解析:选B。戊醇C5H11OH有8种结构,与氢溴酸卤代时,—OH被—Br取代,可生成8种溴代烃;与浓硫酸共热消去时,可生成含五个碳原子的烯烃,共有5种;与铜催化氧化时,只

有一种醇()不能被氧化,故氧化所得产物有7种;与戊酸酯化时,由于戊酸有4种结构,因此形成的酯有32种,所以选B。

3.在①丙烯②氯乙烯③苯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烯烃中与C===C键所连的原子、与苯环相连的原子,与CC键相连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丙烯、甲苯中的—CH3中的C原子与H原子、H原子与H原子之间不可能同在一平面上。

4.(2016·青岛一模改编)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1H12O2

B.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该有机物不能与热的碳酸钠溶液反应

D.该有机物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氧化、酯化反应

解析:选C。分子中有羧基,可以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不正确。

5.(2016·九江统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酯化反应、硝化反应、皂化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

B.由乙醇生成乙烯的反应与乙烯生成溴乙烷的反应类型相同

C.石油的裂解是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

D.蛋白质、淀粉、油脂均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选A。乙醇生成乙烯是消去反应,乙烯生成溴乙烷是加成反应,B项错误;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C项错误;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6.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水鉴别四氯化碳、苯和乙醇

B.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进行分离

C.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D.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已经开始水解

解析:选D。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乙醇能与水互溶,可以用水鉴别三种物质,A项正确;含有少量乙烯的乙烷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乙烯生成液态的1、2-二氯乙烷,而乙烷以气体的形式逸出,B项正确;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加足量生石灰,乙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水又与生石灰反应生成Ca(OH)2,蒸馏即可得到乙醇,C 项正确;碘水能够检验淀粉的存在,当淀粉没有水解和开始水解但没有水解完全时,淀粉遇碘水仍然变蓝,检验淀粉是否已经开始水解应通过检验葡萄糖进行确定,D项错误。7.(2016·川师大附中月考)关于某有机物

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该有机物可以与3 mol Na发生反应

B.1 mol该有机物可以与3 mol NaOH发生反应

C.1 mol该有机物可以与6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该有机物分别与足量Na或NaHCO3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等

解析:选D。A项,1 mol该有机物含有1 mol羟基和1 mol羧基,所以可与2 mol Na发生反应;B项,该物质中羧基和酯基能与NaOH反应,1 mol该物质可消耗2 mol NaOH;C项,该有机物中含有1个苯环和1个碳碳双键,所以1 mol该物质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项,1 mol该有机物含有1 mol羟基和1 mol羧基,所以与Na反应生成1 mol氢气,只有羧基与NaHCO3反应,故放出1 mol CO2。

8.下列有机物中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①甲苯②乙酸③乙醇④乙酸乙酯⑤油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选D。乙酸、乙酸乙酯、油脂均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9.如图是立方烷的球棍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B.其二氯代物有三种

C.在光照下,其能与氯水发生取代反应

D.它与苯乙烯(C6H5—CH===CH2)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C。整个分子结构是立方体型,且分子结构是对称的,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二氯代物有三种;苯乙烯的分子式与立方烷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所以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烃发生光取代反应时,使用的是卤素单质而不是溶液。

10. (2016·潍坊质检)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均能发生酯化反应

B.人体内的蛋白质不断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C.我国居民传统膳食以糖类为主,淀粉、脂肪都是糖类物质

D.由CH2===CH—COOCH3合成的聚合物为

2CHCOOCH3

解析:选A。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均能发生酯化反应,A正确;蛋白质由C、H、O、N等元素组成,人体内的蛋白质不断分解,最终生成尿素、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B错误;我国居民传统膳食以糖类为主,淀粉是糖类物质,而脂肪属于酯类,C错误;由

CH2===CH—COOCH3合成的聚合物为,D错误。

11.(2016·邯郸模拟)有如图转化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为乙酸

B.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5种

C.过程①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停止反应,待冷却后补加

D.可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来除掉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

解析:选B。采用逆推法,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N为乙酸,A正确;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属于酸的有2种,属于酯的有4种,还有羟醛类别的同分异构体,B 错误;过程①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停止反应,待冷却后补加,C正确;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可通过分液法除去,D正确。

12.下列对检验方法或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乙烷中是否混有乙烯,可用通过溴水是否褪色进行检验

B.乙醇中是否混有水,可用加硫酸铜粉末是否变蓝进行检验

C.乙酸中是否混有乙醇,可用加入金属钠是否产生气体进行检验

D.乙酸乙酯是否混有乙酸,可用加石蕊试液是否变红进行检验

解析:选C。乙烯能使溴水褪色而乙烷不能,A正确;硫酸铜粉末遇水生成蓝色硫酸铜晶体,B正确;乙酸和乙醇都能和金属钠反应产生H2,C不正确;乙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乙酸乙酯不能,D正确。

13.(2016·湖南五市十校3月模拟)乙酸橙花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分子式为C12H20O2

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④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可能有芳香族化合物,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

⑤1 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 mol NaOH

⑥1 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反应,共消耗H2 3 mol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⑥

解析:选B。根据乙酸橙花酯的结构简式可判断其分子式为C12H20O2,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酯基、甲基,能发生取代反应,故①、②正确,③错误;根据其结构简式可知其不饱和度是3,而苯环的不饱和度是4,所以它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有芳香族化合物,④错误;一个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一个酯基,则1 mol 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 mol NaOH,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则1 mol该有机物能与2 mol H2加成,⑤正确,⑥错误。

14.(2016·甘肃部分普通高中联考)关于三种有机物叙述错误的是(—SH的性质类似于—OH)( )

A.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B.都能与NaOH反应

C.甲的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

D.丙的分子式为C10H15ON,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

解析:选B。A项,甲、乙中含有羧基,丙中含有羟基,所以都能发生酯化反应;B项,丙中的醇羟基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项,甲的苯环上有4种H原子,所以甲的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D项,丙的分子式是C10H15ON,其苯环上有3种H原子,所以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

15.下列关于有机物因果关系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解析:选D。苯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A错误;乙酸乙酯与水发生的是水解反应(取代反应),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乙酸分子中没有醛基,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两者与Cu(OH)2反应的实质不同,C错误。

16.(2016·福建泉州高三质检)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和乙酸均可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B.乙烯和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

C.丙烷(C3H8)和乙醇(C2H5OH)均存在同分异构体

D.糖类、油脂、蛋白质均为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选A。乙醇含有羟基,乙酸含有羧基,因此乙醇和乙酸均可与钠反应放出氢气,A正确;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苯与溴水发生的是萃取,二者的褪色原理不同,B不正确;丙烷不存在同分异构体,乙醇与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C 不正确;糖类中的单糖与二糖以及油脂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不正确。17.(2016·福建龙岩质检)化合物X(分子式为C2H6O)具有如下性质:X+Na―→慢慢产生气泡;X+乙―→有香味产物Y。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X的结构简式为CH3OCH3

B.香味产物分子式为C4H10O3

C.X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得

D.X、Y和乙均能与烧碱反应

解析:选C。化合物X(分子式为C2H6O)具有如下性质:X+Na―→慢慢产生气泡;X+乙―→有香味产物Y,这说明X应该是乙醇,乙是羧酸,Y是酯类。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A 不正确;有香味的产物属于酯类,其分子式不可能为C4H10O3,B不正确;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C正确;乙醇与氢氧化钠不反应,D不正确。

18.(2016·天津河北质检)下述转化关系可用于合成解痉药奥昔布宁的前体(化合物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甲的分子式为C10H10O3,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有醛基和酯基

B.化合物乙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的有机物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

C.化合物乙与NaOH水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丙

D.化合物丙能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解析:选B。化合物甲中的含氧官能团是羰基和酯基,A错误;化合物乙中含有醇羟基,且

右边相邻的C原子上有H原子,所以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该有机物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化合物乙与NaOH水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丙的钠盐,C错误;化合物丙中不含酚羟基,不能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错误。

高三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复习教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复习教 案 【总体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山东科技版的高中化学系列教材《有机化学基础》为授课用教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是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有机化学选修模块中较为重要的一节,是为了帮学生树立一些学习有机化学必备的观念而设置的,这些观念的树立有助于学生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系统而有序的认识及研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指导。学生在初中化学及《化学2(必修)》中学习过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但其认识的方式是一个个独立的典型代表物,主要是从应用的角度掌握这些代表物的性质,对它们结构的认识也比较浅显,还没有意识到有机化合物性质与结构的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官能团的结构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不同基团间的相互作用会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产生影响”等观念,知道官能团中键的极性、碳原子的饱和程度与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有关系。 本节教材属于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的内容,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比较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增强互动,避免枯燥的讲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键能、键长等数据,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对比双键和三键的相似与区别,进而推断性质的相似与差异;组织学生回顾并讨论乙酸、乙醇的化学性质,结合球棍模型分析二者的结构,归纳官能团的结构与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关系;利用画概念图的方式启发学生讨论本节学习心得,总结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的多样性,能以此解释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现象。理解单键、双键和叁键的概念,知道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知道共价键的极性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共价键的类型及性质等方面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 引导学生看投影,启发提问: 甲烷、乙烯和苯是你认识的有机化合物,你还记得它们有哪些化学性质吗?它们性质上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怎样分析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它们的结构是如何决定性质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 联想质疑:观察各物质 的球棍模型,联想其化学性 质,思考怎样分析有机化合 物分子的结构,它们的结构 是怎样决定性质的。 从学生已知的几种 有机物的分子模型和主 要化学反应入手,引发学 生思考有机化合物结构 与性质的关系的问题。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HSO3,不是由SO 2、NH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不涉及原子核,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核聚变、核裂变都不属于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胶体及其性质的知识点 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高三化学专题直击(一)

高三化学专题直击(一) 1 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5.6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5N A B. 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1N A 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D. 5NH4NO3==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56g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 A 2.工业上电解法处理含镍酸性废水并得到单质Ni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 ①Ni2+在弱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② 氧化性:Ni2+ (高浓度) > H+ > Ni2+(低浓度) A . 碳棒上发生氧化 B.为了提高Ni的产率,电解过程中需保证电解质为合适的PH C. 电解过程中,B中需要不断补充NaCl D.若将图中阳离子膜去掉,将A、B两室合并,总方程式随之改变 3.已知:2FeSO4Fe2O3+SO2↑+SO3↑,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甲乙丙丁中的试剂是 足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加热;再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 B. 乙、丙、丁中依次盛装BaCl2溶液、品红溶液、NaOH溶液 C. 若乙中盛装BaCl2溶液,可检验产物SO2 D. 取实验后甲中残留固体,加稀盐酸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证明产物为Fe2O3 4.一种香豆素的衍生物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9H8O3 B.该有机物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C.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时最多消耗3mol D.1mol该有机物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2mol 5.在25℃时,将 1.0 L wmoI/L CH3COOH 溶液与 0.1 mol NaOH固体混合,充分反应。然后向混合液中 加入CH3COOH或CH3COONa固体(忽略体积和温度变化),引起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a、b、c对应的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B.b点混合液中 c(Na+) >c(CH3COO-) C.加入CH3COOH过程中,增大 D.25℃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 a=mol/L 6.化学探究小组拟用铜片制取Cu(NO3)2并探究其化学性质. (一)同学把铜粉放在空气中灼烧,在与稀反应制取硝酸铜. (1)如果直接用铜屑与HNO3反应来制取硝酸铜,可能导致的两个不利因素是 (2)欲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得到硝酸铜晶体,实验操作步骤按顺序分别 过滤 (二)为了探究Cu(NO3)2热稳定性,探究小组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铁夹和加热设备均 略去) 往左试管中放入研细的无水Cu(NO3)2晶体并加热,观察到左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用U型管除去红 棕色气体,在右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1)红棕色气体是 (2)当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反应,这时在操作上应注意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17-2018年高三化学复习详细计划安排

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备课组 一:高三现状分析 (1):学生现状 (2):教师现状 二:复习思路 第一轮(9月~2月)共分四大块 (1)必修1:共2个月(9_10.15) (2)选修3(涵盖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共2周时间;(10.16~10.31) (3)选修4(涵盖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共2个月(11.1 ~12.31) (4) 选修5(涵盖必修2):有机化学基础: 共2个月(1.1 ~2.28) 第二轮:专题复习(2个月) 1:大专题(3月份)(1)化学计算(11课时) (2) 综合实验(9课时) (3):有机合成题(6课时) (4):无机推断题(6课时) 2:小专题(4月份):约10个小专题 第三轮:纠错和综合练习(5月份) 第四轮:回归课本(6.1~6.6) 三:具体复习计划 第一轮[共约6月时间] 必修一[共60课时] 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共17课时)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共8课时) ①化学实验常见化学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3课时) ②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课时) ③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方法(2课时) ④常见气体的制备(2课时) 第二节:物质的量(6课时) (1)基本概念和以物质量为中心的计算(1课时) (2)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2课时)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课时) (4)以N A 为题的选择题(2课时) [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 2: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3课时)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课时) 第二节:离子反应(4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4课时) [小结] 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含必修2第四章)[共12课时]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课时)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1:钠单质及其氧化物(1课时) 2:钠的碳酸盐(2课时) 3:铝及其化合物(2课时) 4:铁及其化合物(2课时) [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共11课时] 第一节:硅(1课时) 第二节:氯(1课时) 第三节:硫及其化合物(2课时)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2课时) 第五节:过氧化氢(1课时) [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 模块检测:[4课时] 机动课: [共2课时]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共14课时]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1课时) 第二节: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2课时)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3课时) 化学键(?课时)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4课时) 模块检测:[4课时]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共52课时]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共5课时]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课时)

2019高三化学专题复习 常考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09·常考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及用途2019-5 (一)常见有机物的俗名 聚异 CH≡CH H N—CH—COOH

(二 )常考有机物的用途 1.乙烯——果实催熟剂、有机合成基础原料 2.乙二醇用于内燃机抗冻 3.甘油用于制硝化甘油,溶剂,润滑油 4.维生素C 、E 等——抗氧化剂 5.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6.葡萄糖——用于制镜业、糖果业、医药工业等 7.消毒杀菌:氯气,漂白粉(水消毒);高锰酸钾(稀溶液皮肤消毒),酒精(皮肤,75%)碘酒;苯酚(粗品用于环境消毒,制洗剂,软膏用于皮肤消毒);甲醛(福尔马林用于环境消毒)等;ClO 2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三)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几种烃的结构、性质的比较 2.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的比较

油脂 (— 植物油还含碳碳双键 3.常考的官能团【常见】【苯环不是官能团】 ①四键:名称【结构简式】 碳碳双键【_____________】,碳碳叁键【_____________】醚键【_____________】,肽键【_____________】 ②八基:__________【-OH】,羰基【_____________】,醛基【_____________】,羧基【_____________】, 酯基【_____________】;氨基【_____________】,硝基【_____________】,磺酸基【_____________】 ③一卤素:如__________【-Br】 4.有机反应类型: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加聚反应⑤缩聚反应⑥氧化反应⑦还原反应 5.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1)有机物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②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③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④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⑤含醛基的化合物⑥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1.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考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抓点、连线、建网,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抓点是从具体代表物入手,掌握其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可按色、态、味、水溶性、密度、熔沸点及特性来划分;化学性质可按与非金属、金属、水、酸(或酸性氧化物)、碱(或碱性氧化物)、盐等反应来划分。在注意共性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特性。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在与金属的反应中还表现出特性--强氧化性,即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与铁发生钝化、与不活泼金属也可发生反应等;需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暗处保存,则又反映出了硝酸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连线是将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连成一条线,即以元素价态变化为主线,这样在主线中该元素的各种价态及对应代表物的关系就会十分清晰。 建网是通过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梳理将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有机化学复习中,要重点把握几组关系: ①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

②取代关系; ③氧化还原关系; ④消去加成关系;⑤结合重组关系等。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二轮复习的方法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实验,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①紧扣课本,深挖实验材料内涵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多源于教材,实验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师生都有??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

2015年高考重庆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2015年高考重庆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粘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D 解析:考察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打磨磁石制指南针,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择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 B.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 C.Al2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D.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 B 解析:考察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A,稳定性:HBr>HI;B,P、Si同周期,酸性:H3PO4>H2SiO3;C,MgO不与NaOH溶液反应;D,考虑,硝酸氧化二氧化硫,只产生BaSO4沉淀。选择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 C.25℃时,0.1mo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D.0. 1mol AgCl和0.1mol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C 解析:考察离子平衡。A,醋酸属于弱酸,加入少量醋酸钠抑制了醋酸的电离,错误;B,恰好反应生成硝酸铵,属于强酸弱碱盐,溶液PH<7,错误;C,硫化氢属于弱酸,硫化钠属于强电解质,等浓度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正确;D,AgCl和AgI的K sp不相等,c(Cl-)不等于c(I-),错误;选择C。 4.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二、三轮复习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搞好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工作,针对高三教学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考纲、考题为向导,围绕重点、考点抓主干,贯通“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综合,强化落实教育能力。 二、主要任务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承上启下,巩固一轮复习成果,提高应试实战能力。 1、构建知识网络。由一轮复习侧重于点转变为重连线和结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就是使零碎知识结网成片,构建立体的知识大厦。 2、更加注重能力培养。通过专题复习,总结解题方法,指点解题技巧,敲打注意问题,指明应用方向。归类总结,搭桥过渡,形成有机整体,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 三、基本要求 二轮复习的基本要求是:专题切入,辐射全书。宏观把握,微观深入;穿针引线,上串下联;整理体系,构筑框架;错题再现,归类总结;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1、坚持“六要六不要”。要创设高质量问题情景,不要照本宣科、机械罗列;要温故重在知新,不要机械重复;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要死记硬背;要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不要奉送现成答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独角戏”、“满堂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要“放羊式”教学。 2、坚持“两抓两重”。 (1)设置专题抓重点。对照20XX年考试大纲及安徽《考试说明》,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和20XX年安徽《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及题型示例,根据学情实际,设置专题训练,突出重点,强化薄弱环节。 (2)精讲结构抓联系。二轮复习应避免繁杂图表的知识罗列,防止空洞分析知识结构着重通过例题分析抓住前串后联,对知识进行穿插综合。 (3)分析例题重能力。要选择新颖性、典型性、知识规律含量高,能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题目为例题,同时要兼顾各种题型。讲评要深刻透彻,做到五抓,即抓联系、抓变化、抓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抓思路分析、抓方法技巧的总结,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跟踪补偿重落实。课堂和课后的跟踪练习要限时限量,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单元检测要全部及时批阅,同时做好考情分析,要舍得花时间,认真搞好试卷讲评,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跟踪补偿,真正把二轮复习的“练、批、测、评、补”几个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 四、教学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1.时间上,要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一般是从3月初始至4月底第二轮复习,5月初左右至5月底为第三轮复习时间,最后几天为回归考试说明、回扣课本和考前辅导时间; 2.内容上,复习时不能平均用力,必须向重点专题倾斜,如:①基本概念中的氧化还原、物质的量; ②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平衡、电化学、电离平衡;③物质结构;④无机推断;⑤有机推断以及⑥化学实验等。 3.教学上,应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补差,特别是要抓好边缘生的工作,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4.计划上,要注意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当然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还要适当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 5.测练上,要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二、三轮复习中的考试要根据学校总体计划合理安排,化学单元考试根据复习专题进行。 <二>研究考情,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 ·

高三化学复习有机化学--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高三化学复习有机化学----结构与性质 一、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及性质 ㈠烃类有机物的性质 1.烷烃: ⑴饱和烃---特征反应为与X2发生取代反应,条件光照,得到各种卤代烃的混合物。 ⑵氧化反应---燃烧(单不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⑶高温分解(如甲烷高温分解得到碳黑和氢气,其它烷烃可以发生裂解反应)。 2.烯烃:官能团为 --- C═C ⑴不饱和烃---特征反应是与(H2、X2、HX、H2O)等的加成反应。 ⑵氧化反应---燃烧、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⑶聚合反应---加成聚合反应。 3.炔烃:官能团为 --- C≡C ⑴不饱和烃---特征反应是与(H2、X2、HX、H2O)等的加成反应。注意加成时与烯烃比较。 ⑵氧化反应---燃烧(与乙烯燃烧的比较)、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4.芳香烃:以苯为例。 ⑴取代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 ⑵加成反应---与氢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加成得到环己烷。 ⑶氧化反应---燃烧。 ㈡烃的衍生物的性质 1.卤代烃:以一溴乙烷为例(CH3CH2Br)官能团为 ---卤原子─X。 ⑴水解反应---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是取代反应。 ⑵消去反应---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是消去反应。规律略。 2.醇:以乙醇为例(C2H5OH)官能团为---羟基─OH ⑴与活泼金属的反应(如K、Na、Ca等)⑵与氢卤酸的反应---取代反应 ⑶催化氧化反应---条件、反应规律、断键位置等 ⑷分子间脱水反应---条件、取代反应、断键位置 ⑸分子内脱水反应---条件、消去反应、断键位置、反应规律 ⑹酯化反应---条件、取代反应、断键位置、酯的种类、书写、名称等 3.酚:以苯酚为例,官能团---酚羟基─OH ⑴酸性(与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的反应)俗名石炭酸 ⑵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比苯容易,由于羟基的影响)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应用) ⑶与铁盐的显色反应—用于检验苯酚 (─CHO) 4.醛和酮:官能团:羰基、醛基 ⑴醛、酮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⑵银镜反应(检验醛基的反应、氧化反应、银氨溶液的制备方法) ⑶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5.羧酸和酯:羧酸的官能团是羧基─COOH ⑴酸性(有酸的通性,弱酸,比碳酸的酸性强

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专题 电化学知识

电化学知识专题 高考重要考点 1、原电池、电解池的原理; 2、电化学的应用(电镀池、氯碱工业、粗铜精炼、金属的电化学防护等) 一、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由组成原电池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如果两极是由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作电极时,一般情况下相对活泼 的金属是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是正极(注:此判定为默许规则,一定要注意实际情况,如:Mg—Al—NaOH,Al才是负极;Al—Cu—浓硝酸,Cu才是负极);如果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导体(或金属氧化物导体)作电极,金属是负极,非金属导体(或金属氧化物导体)是正极。 2、根据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发生的位置判定,发生氧化反应的极(或在该极处失电子)为负极,即(负失氧); 发生还原反应的极(或在该极处得电子)为正极,即(正得还)。 3、根据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电极为负极,相反为正极。 4、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流动方向判断:阳离子移向的极为正极,阴离子移向的极为负极。 5、根据原电池的两极发生的现象判断。溶解或质量减轻的电极为负极,有气体或金属析出的电极为正极。 三、常见的几类电池 1、锌—锰干电池,以NH4Cl为电解质溶液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Zn —2e- =Zn2+正极:2MnO2 +2NH4+ +2e- =Mn2O3+2NH3↑+H2O 总反应:Zn +2MnO2 +2NH4+ =Zn2+ +Mn2O3 +2NH3 ↑+H2O 2、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 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Zn +2OH-—2e- =Zn(OH)2(s)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 +H2O(l) +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 g

2017届高三化学有机化学专题复习

2017届高三化学有机化学专题复习 考点1:通过计算推出分子式或结构式 例题1:A的蒸气密度为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77倍,有机物A中氧的质量分数约为41.6%,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 例题2:某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90到100之间,1molA完全燃烧可以产生4molH2O,则A的分子式为。例题3: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方法小结:1.看清组成元素2、先确定原子量较大的原子数目 3.分子式中:C:H>=n:2n+2 强化训练1: 1、已知有机物B中含有C,H,O元素,其与H2的相对密度为23,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 3 有机物B的分子式为。 2、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4,1 mol A与足量NaHCO3反应生成2 mol气体,其结构式为________。 3、1mol丁二酸和1mol丙二醇反应生成环酯类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 考点2:分子式和耗氧量、核磁共振氢谱、官能团名称和性质判断 例题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molO2。 例题2: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mol该有机物

可以消耗______molBr2,________mol NaOH。 例题3: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其核磁共 振氢谱有组峰,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强化训练: 1、化合物A结构如下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1mol该有机物燃烧需要 消耗______molO2, 最多可以消耗______mol H2和_________mol Br2。 2、香兰素()除了醚键之外,还含有的官能团名称 .. 是,1mol香兰素最多可与molH2发生加成反应。 3、化合物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1mo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_____molNaOH, _____mol Ag(NH3)2OH, ______mol H2.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有机物性质及反应类型

2008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有机物性质及反应类型 考纲要求: 1. 了解加成、取代、消去、加聚和缩聚等有机反应的特点,能以此判断有机反应的类型。 2. 了解烃(烷、烯、炔和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性质。 3. 了解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专题剖析: 一. 重要的有机反应及类型 1.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 (C 17H 33COO )3C 3H 5+3H 2加热、加压 ?→? Ni (C 17H 35COO )3C 3H 5 3.氧化反应 2C 2H 2+5O 2??→?点燃 4CO 2+2H 2O

2CH 3CH 2OH+O 2℃ 网550?? →?Ag 2CH 3CHO+2H 2O 2CH 3CHO+O 2℃ ~锰盐 7565?? →? CH 3CHO+2Ag(NH 3)2OH ?→? ? +2Ag ↓+3NH 3+H 2O 4.还原反应 5.消去反应 C 2H 5OH ℃ 浓1704 2 ???→?SO H CH 2═CH 2↑+H 2O CH 3—CH 2—CH 2Br+KOH ? ?? →?乙醇 CH 3—CH ═CH 2+KBr+H 2O 6.酯化反应 7.水解反应 C 2H 5Cl+H 2O ? ?? →?NaOH C 2H 5OH+HCl CH 3COOC 2H 5+H 2O ???→?无机酸或碱 CH 3COOH+C 2H 5OH (C 6H 10O 5)n +nH 2O ???→?酸和酶 nC 6H 12O 6

淀粉 葡萄糖 8.聚合反应 9.热裂 C 16H 34? ?→? C 8H 16+C 8H 16 10.烷基化反应 11.显色反应 6C 6H 5OH+Fe 3+?→? [Fe(C 6H 5O)6]3-+6H + (紫色)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金属 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单质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根据酸根分为含氧酸、无氧酸 根据电离出H +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根据电离程度分为强酸、弱酸 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根据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碱、弱碱 根据电离出OH — 数目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等酸 碱 根据阳离子可分为钠盐、钾盐等根据酸根分为硫酸盐、硝酸盐等 根据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复盐等 根据成盐的酸碱性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等盐 化合物 无机物 有机物 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醛、酮羧酸、酯卤代烃 烃 烃的衍生 物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 、H 2SO 4等,因为液态HCl 、H 2SO 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 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 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 +、HSO 3—、NH 4+、OH —,不是由SO 2、NH 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 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化 学 2015.1.22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 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Ag 108 第I 卷(选择题,共42分) 本卷共14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请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 要求的1个选项。 1.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钢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属于电化学腐蚀 B .电化学腐蚀一般可分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C .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 D .铝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是因为其不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2.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导纤维是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有机合成材料 B .棉布、羊毛和涤纶燃烧后都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航天飞机上的陶瓷防护片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 .食品保鲜膜、塑料水杯等生活用品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甲基丙烷的一氯取代物有两种 B .OH 和CH 2OH 互为同系物 C .顺-2-丁烯与反-2-丁烯与氢气加成的产物不相同 D .CH 3CH CH CH 332H 5的名称为2-甲基-3-乙基丁烷 4.下列变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Cr 2O 72- → CrO 42- B .HNO 3 → NO 2 C .SiO 2 → Si D .CH 3CH 2OH → CH 3CHO 5.下列事实对应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金属钠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Na + 2H 2O === Na + + 2OH - + H 2↑ B .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Cl 2 + 2OH - === Cl - + ClO -+ H 2O C .将NaHCO 3溶液和过量Ca(OH)2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 2HCO 3- + Ca 2+ + 2OH - === CaCO 3↓ + 2H 2O + CO 32- D .将醋酸溶液滴到大理石上有气泡产生:2H + + CaCO 3 === CO 2↑+ Ca 2+ + H 2O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专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母题题文】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 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 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 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 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化学二轮复习计划https://www.360docs.net/doc/1a418295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水冶一中王会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加强知识的融合与应用,提高学生综合辩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2.使大部分学生达到知识的点面结合,基础与能力融合,能灵活运用知识,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3. 力求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有所突破,力求在知识整合程度上、在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能力难度上有所提高。以专题复习,紧密收集信息,系统培养学生专项解题的能力。 二、专题确定 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专题内容: 1.从中考热点找专题。 2.从教材的重难点找专题。 3.从学生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找专题。 三、专题划分及安排共分8个专题(各1课时):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专题二气体的制取、净化和干燥专题三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专题五化学用语专题六化学计算(分层设计)专题七实验探究专题八身边的化学物质 四、复习要求

第二轮复习要求突出重点,牢固掌握。在总揽教材,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基础上,相应地提高要求,进行系统整理消化,抓住重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要求同学们对那些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和辅导教材中一再提及、反复强调部分,应视为重点,格外加以注意。同时有针对性地总结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 第二轮复习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效果。这要求教师在这一阶段复习过程中防止简单的重复,反对面面俱到,而是遵循精讲多综的原则,做到讲——练——评相结合。既要教学生解题要领,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同时又针对历年中考题型强化训练,使学生在答题时做到灵活运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虽然第二轮是专项复习,但是时间已经很紧了,考生不能单纯地做专项练习题,要通过做综合性试题提高自己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这时候,考生也没有必要再自己找题做,只要做好老师指定的练习就已经足够了。在做试卷时,考生要把自己不会的题标注出来,不同的错误要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发现问题后,及时回到课本找相应知识点,解决之后也标注出来,增强自己的成就感。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1. 下图是某同学用500 mL 容量瓶配制0.10 mol·L - 1 NaOH 溶液的过程: 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2. 若20 g 密度为ρ g·cm - 3的Ca(NO 3)2溶液中含有2 g Ca(NO 3)2,则溶液中NO -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ρ400 mol·L - 1 B.20ρ mol·L -1 C. 50ρ41 mol·L - 1 D. 25ρ41 mol·L - 1 3. 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 ) 好使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溶液中c (Na + )=2c (SO 2- 4) B.a 2 mol >沉淀的物质的量>0 C .沉淀的物质的量=a 2 mol D .原浓硫酸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a 2 mol 5. 3 g 镁铝合金与100 mL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无水硫酸盐17.4 g ,则 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1 mol·L-1B.1.5 mol·L-1 C.2 mol·L-1D.2.5 mol·L-1 6.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完全溶解,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 A.a=b B.a=2b C.2a=b D.a=5b 7.300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0.1 mol·L-1 Ba(OH)2溶液300 mL,反应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4 mol·L-1B.0.3 mol·L-1 C.0.2 mol·L-1D.0.1 mol·L-1 8.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w= 35a 22.4Vρ×100%②c= 1 000a 22.4V③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0.5w④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0.5V mL同浓度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NH+4)>c(Cl-)>c(OH-)>c(H+)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9.右图是NaCl、MgSO 4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2℃,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 出 10.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1 B.所得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 C.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36.5 c/(1 000ρ) 11.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4 g A和4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4 mol C和32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把1 mol Na和1 mol Mg分别投入到等量且过量的盐酸中,分别得到溶液a和b,则溶液a和b的 质量关系为m a________m b。 (3)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完整版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实验专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学习Na 2O 2 与CO 2 的反应时,就提出SO 2 与 Na 2O 2 反应的问题。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SO 2 与Na 2 O 2 的反应。 (1)甲同学认为Na 2O 2 和SO 2 的反应与Na 2 O 2 和CO 2 的反应类同,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并将 带火星的木条伸到导管口,预期现象与结果相反,如果甲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完毕后,综合大家的观点,认为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成分有多种可能: 可能Ⅰ:全部为Na 2SO 3 ;可能Ⅱ:为Na 2 SO 3 和Na 2 O 2 的混合物;可能Ⅲ:________ 可能Ⅳ:为Na 2SO 3 和Na 2 SO 4 的混合物;可能Ⅴ:为Na 2 O 2 和Na 2 SO 4 的混合物; 可能Ⅵ:为Na 2O 2 、Na 2 SO 3 和Na 2 SO 4 的混合物。 (3)乙同学认为,无论哪种观点正确,甲同学设计的装置都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对可能Ⅳ持怀疑的态度。现有下列实验用品:几支试管、带胶塞的导管(单 孔)、滴管、药匙、品红溶液、蒸馏水、Ba(NO 3) 2 溶液、BaCl 2 溶液、稀硫酸、稀盐酸、稀 硝酸、请你帮助丙同学从中选出合适的用品对“可能Ⅳ”进行验证,完成下表(可以不填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