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约瑟难题”的再剖析

堡童塑堡苎兰量垒!堑堂垫童塾量些!!!!!兰二一一————————————————篁』坠查—:些

对“李约瑟难题”的再剖析

钱兆华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摘要:哲学是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文化的核心,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因此科学、哲学和文化是三位一俸的.由于哲学和文化是多元的,所以科学也是多元的;由于中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之间存在重大差异,所以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重大差异。这是正确理解“李约瑟难题”的一个前提和关键。国内外许多学者之所以在“李约瑟难题”的有关问题上产生了种种误解,使这一难题迟迟得不到正确解答,萁原因是由于他们混淆了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

关键词:科学}哲学}文化}技术;经验;李约瑟难题

中国分娄号:N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2359(2003)05一OOl0—04

作者筒介:钱兆华(1954一),男,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

一、“李约瑟难题”的误区

哲学是文化的核心,这一命题也许不需要再作论证。按照康德的观点,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形而上学基础,所以科学也应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科学、哲学和文化是相互匹配.相互吻合、相互协调一致的,它们是三位一体的。在不同的哲学基质上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模式,就会诞生出不同的科学形态。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有本质差异,因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也有本质差异,中国科学和西方科学也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科学形态。

既然如此,挛约瑟等人所渭的“在15、16世纪前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远远领先于西方世界”的说法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科学是一种文化,而文化是不可比的,所以也谈不上谁先进、谁落后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实在找不出哪怕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标准来评判说,在15、16世纪前中医学比西医学先进,浑天说、宣夜说、盖天说比地心说、日心说先进,《九章算术》比《几何原本》先进;我们更找不出什么标准来评判说,“元气说”比“原子说”先进,“阴阳五行说”比“四根说”先进,等等。

既然科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根植于其相应的哲学,并携带了相应的“哲学基因”或“文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02SJD720007)

收稿日期:2003—03—20

?10?化基因”,那么一个合乎逻辑的推论就是:在中国哲学的基质上,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上永远也不可能诞生出西方意义上的科学,这就好比一只鸡蛋永远也不可能孵出一只小鸭来一样。相反,如果西方意义上的近代科学真的诞生在15、16世纪的中国,那才真的叫难题呢!同样道理,西方意义上的近代科学诞生在文艺复兴后的西方,完垒是必然的事.这就好比一个受了精的鸡蛋在适宜的温度下孵出了一只小鸡,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至于西方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世纪的某一个时期,那完全是由于“温度不适宜”而已。所以说,“李约瑟难题”中的“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诞生在当时的中国,反而诞生在西方”的疑虑完全是“自寻烦恼”。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20世纪初期的任鸿隽、胡适、丁文江等人关于中国历来无科学的说法.与黑格尔、贾丰臻等人关于中国历史上无哲学的说法实际是一回事,更严格的表述是:中国历来无西方意义上的科学.就好像中国历来无西方意义上的哲学一样。

二、必须搞清楚四对重要概念

人们也许会问,“李约瑟难题”误区是如何产生的呢?而且为什么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呢?究其原因,是由于包括李约瑟在内的许多

人搞混了四对重要概念所致:中国科学和西方科学、科学和技术、科学与经验、科学技术与经验技术。我们只要弄清楚这凹对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李约瑟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真象大白”。

1.巾国科学和西方科学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由于中国哲学和文化与西方哲学和文化之间具有重大本质差异,因而中国科学和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明娃的本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包括:中围科学偏重于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和经验总结.而西方科学则热衷于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圉;中国科学偏重于实用的目的.而西方科学则热衷于为求知和摆脱愚昧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中国科学偏重于用整体、直觉、意会的方法去思考研究问题,而西方科学则注重于用分析、明晰的定义、逻辑推理研究和处理问题;中国科学满足于关于自然知识的获得,但不重视对知识的检验和论证,而西方科学则十分注重对知识的检验和论证。限于篇幅,恕笔者不能在此一一进行论证。

2.科学和技术人们通常之所以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是因为今灭的技术完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是西方科学的应用,所以科学与技术形影不离。这样一来,人们就很容易把科学与技术看做是一回事。然而事实上,科学与技术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尤其在古代,科学与技术完全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它们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科学的目的是认识自然界,提高人们洞察自然的能力,而技术的目的则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改造、利用自然界,提高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科学发展的动力是人类探索自然之谜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本性,而技术进步的动力则是人类在改造、利用自然界,创造人工自然的过程中试图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强烈愿望;科学的成果形式是新概念、新定律、新原理、新理论的出现.从本质上讲,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成果,属于精神产品,而技术的成果形式是新工具、新工艺、新设备、新仪器等的诞生,从本质上讲,这是人类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结果,因此,任何技术成果的形式都属于物质产品;科学的检验标准是理论内部在逻辑上是否自治,理论外部是否与事实相符,而技术的检验标准则是它是否有效,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科学的追求目标是正确性(即尽可能与事实相符),简单性(即用尽可能少的原理解释尽可能多的自然现象),自治性(即理论内部在逻辑上无矛盾),而技术的追求目标是有效、使用方便、安全、经济、使用寿命长等;科学奉行的原则是普遍主义(科学向一切人开放)和公有主义(科学家无权占有其发明权,他必须无条件地把他的发明向全世界公布),这就是说,像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狭义、广义相对论等是不能作为商品来卖钱的,也不能申请专利,而技术则具有排他性质(技术可以保密)和私有性质(技术可以申请专利),这就是说,技术可以作为商品来卖钱。除此之外,在从事人员、与文化模式的联系、与生产宴践的关系、所运用的主要方法等方面,科学和技术也有很大差异。

顺便指出,科学和技术也许是我们中国人当前误解最多的两个重要概念。事实上,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对我们制订有关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制订有关的政策、法规等产生丁明显的负面影响,也阻碍了我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这本身就说明了,我们尽管在不遗余力地学习西方的科学及其技术,但由于“文化基因”的不同,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西方科学的本质,并不知道西方科学从何而来,并不知道西方科学为什么能在西方世界迅猛发展,甚至也不知道西方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这是我们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的真正原因。

3.科学与经验这也是包括李约瑟在内的许多人经常搞混的一对重要概念。要搞清楚科学与经验之间的区别,我们首先就要搞清楚经验和科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更严格地讲,就是要搞清楚经验和西方科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通过对西方科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科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其一是通过观察、实验获得的科学事实或人们所记录并理解的自然现象,其二是对这些科学事实或自然现象产生原因的猜测或解释,其三是对这些猜测或解释的检验。这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而核心则是第二部分,即西方科学的本质或核心是对自然现象产生原因的猜测或解释。正是由于科学是猜测或解释,因此它必须依赖人的理性思维或逻辑推理。而经验的本质是人类对以前发生过的自然现象的记忆,这些自然现象是人类通过感官感知到的,因此,经验的获得必须依赖人类感官感知世界的能力和记忆能力。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不同民族的人感知世界的能力和记忆能力基本没有什么差异,所以不同民族的人获得的经验也基本相同。这样一来,我们终于弄明白了,仅知道苹果会掉到地上而不会飞到天上去,只是经验,知道苹果掉到地上的原因是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才算是科学;仅知道指南针一头指南一头指北,而且有一个磁偏角,仅是经验,知道这是由于地磁场与之相互作用的结果才算是科学;仅知道鱼在水中的视在位置在其实在位置的上方,只是经验,知道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定律所造成的

?】1?

才算是科学;仅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是经验,知道这是由于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才算是科学;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就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他明确指出:“凭经验的,知事物之所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应须求取原因的知识,因为我们只能在认明一事物的基本原因后才能说知道了这事物”。[11所以,经验和西方科学的撮本质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是知其然的知识,是凭感官就能获得的感性知识;而后者是知其所以然的知识,是凭思维才能得到的理性知识。

附带说一句,西方近代科学的诞生及其持续发展与西方人热衷于探索自然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以达到求知目的的这一传统直接相关。

‘1.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技术有两个来源:经验与科学。来源于经验的技术叫做经验技术,来源于科学的技术叫做科学技术。由于这两种技术的来源不同,因而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异,并呈现出十分不同的特征。然而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学术界并未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深八探讨。

从经验到技术。在古代社会,人类的科学知识相当贫乏,因而几乎一切实践活动只能凭经验行事。“从经验所得许多要点使人产生对一类事物的普遍判断,而技术就由此兴起”。口3古人经常看到木头会浮在水面上,后来就加以模仿,并挖空其中的一部分以便适合于载人或载东西,这就成了独木舟;古人看到被大火烧过后的泥土会变硬.而且放在水里也不会散架,能永远保持原状,这就逐渐诞生了制陶技术;在陶泥中由于混人了有色金属矿石,这样就出现了冶炼技术。而其他诸如饲养、种植、建筑、纺织等技术也无一不是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模仿、类比(推)而发明出来的。由于经验技术是对经验的模仿或类比(推),而作为感性知识的经验所有民族都基本相同,因而世界各民族的经验技术也基本相同,至少无本质差异。事实上,无论是古希腊人、巴比伦人、祖鲁人、阿兹台克人、玛雅人,还是印度人、中国人都独立发明了饲养技术、建筑技术、纺织技术、制陶技术,等等。

从科学到技术。如果说经验技术是通过对经验的模仿或类比得到的。那么科学技术就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创造而得到的。奥托、狄塞尔等人以成熟的热力学理论为指导,发明了以燃油为动力的内燃机,大大地提高了热机的效率;惠斯通、西门子等人以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为指导,发明了发电机,使人类迈进了电气时代;马可尼、渡波夫以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为指导。发明了无线电通讯技术,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信息交流方式;等等。纵观18、?12?19世纪以来的技术发展史,人们不难看出,几乎所有重大的技术发明都是对科学的应用,都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这就是说,如果没有科学,技术戟会成为空中楼阁;如果没有科学的突破,就不会有技术的突破;科学作为技术的基础,与技术形影不离。这也许正是我们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的主要原因。

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区别。由于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是在不同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它们之间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征。不过,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前若是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技术,是一种模仿技术,即这种技术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从客观世界中找到其“原型”或根据。如船是对木头浮在水面上的模仿,锯子是对带刺的草叶的模仿,而像制陶、纺织、冶炼等比较复杂的技术则是对有关“原型”(即自然现象)的J可接模仿或类比。后者是一种知其所以然的技术,是一种创造技术,即这种技术在客观世界中没有“原型”可以模仿或类比,它本质上是人类思维的创造物.是从“无”中创造出“有”。比如说,客观世界中绝没有类似于发电机的事物,绝没有类似于无线电通讯、激光、计算机之类的“原型”,它们是人类通过思维创造出来的。换句话说,凭经验可以制造出风筝,织出漂亮的布,烧出精美的陶器,建成宏伟的宫殿;但是凭经验绝不可能制造出飞机、原子弹、人造心脏、激光器和电视机。

三、消解“李约瑟难题”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现在可以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一个全面的剖析了。

因为科学是一种文化.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而文化是不可比的,是多元的。所以说中国科学在15、16世纪前领先于西方世界是不成立的。那么李约瑟等人为什么会产生误解呢?这是因为他们误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科学,不知道中国科学和西方科学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科学,而且还把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和经验总结都算在科学的账上。纵观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书中列举出的“科学”成就实际上几乎全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或经验总结,而根本没有对自然现象产生原因的猜测及其对猜测的严格检验(逻辑的或经验的)。

“李约瑟难题”中所说的15、16世纪前中国在技术方面领先于西方世界,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因为技术有共同的比较标准,那就是实用性、有效性.况且在16世纪前世界所有文明的技术都属于经验技术,所以它们完全可以比较。不过,从实际情况看.中国当时的技术水平并不见得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几乎所有重要技术,如建筑、制陶、冶炼、饲养、种植、纺织、造船等,西方世界当时

也都有。中国之所以在某砦具体技术方面略微领先于西方世界,在很大程度上足因为西方世界在中世纪的约一千年时问里实行了“政教合一”的政体,这种体制“包含着古代奴隶制的许多成分”,口1在这种体制下,农民除了不被封建主任意杀害之外,其地位基本与农奴相似,这样,西方中世纪的农民发明和使用技术的热情就受到很大抑制。

有一点是必须指出的,中国在唐、宋、明初的几百年时间里经济上比较发达,周力也比较强盛,这主要应归功于国家政治上的统,社会在总体上比较安定,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而技术进步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极有限的,至少不起决定性作用。从历史的实际情况看,古代经济的发达与否与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并不大。

那么,“李约瑟难题”中的核心部分一一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为什么突然落后了(这种落后倒是确确实实的),应当如何解释呢?这是因为19世纪以来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以及在与西方人的各种交往中,中国老是处于下风,这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十的深刻反思,反思的结果导致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洋务运动”。通过这场运动以及后来的“五凹”运动,中国人在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可以说是基本“全盘西化”了。中医学是一个例外,这主要是因为它作为治病的技术仍然有散,所以,我们就像没有抛弃锯子、斧子一样没有抛弃它。因此,说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了,倒不如说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抛弃了自己传统的科学、技术,并在主要领域完全向西方科学及其技术看齐了。但这不是中国人主动这样做的,而是被追的。那么,西方近代以来技术的发展速度为什么如此迅速.并能在短时间内远远领先于中国,从而迫使中国人不得不向西方学习呢?这是因为西方的近代技术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突变的,加速的特点;而中国古代技术是经验技术,经验技术的发展是渐进的,缓慢的。01这样,西方的科学技术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我们中国人也就只好学习这种技术。但由于这种技术来源于西方科学,我们要想使用这种技术就必须懂得西方科学,因而我们又不得不全面地学习西方科学。

四、推论

西方科学这棵大树的基质是西方哲学,这棵大树所需的土壤和养料是西方文化。我们把这棵大树移植过来,但它得不到与之相适应的土壤和养料,所以长得枝枯叶黄。由于我们几乎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哲学基础,所以这棵大树没有在我们这里生长出来。我们土生土长的科学家不但没有创立出能与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囡斯坦的相对论,伽奠夫的大爆炸宇宙论,维纳的控制论,贝塔朗菲的系统论,罗巴切夫斯坦、黎曼的非欧几何相提并论的学说,甚至至今连一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也未获得过,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我们如果真的要想把“我们的科学”(其实是西方科学)搞上去,从而作出重大的技术创新。首先就必须在哲学和文化上和西方全面接轨,就好像在加入WTO之后,经济上必须与西方全面接轨一样。否则,我们就甭想在科学上与西方人并驾齐驱。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J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64.

[3]钱兆华.科学?技术?经验[】].大自然探索.1999.(2):109.

Reanalysingof“N.JosephPuzzle’’

Q1ANZhaohua

(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JiangsuUniversity,Zhenjiang2120】3,China)Abstract:Philosophyisthemetaphysicalbaseofscience,thecoreofculture,andseleneeisacultureprocess,therefore.,。,cience、philosophyandcultureareoftrinity.Becausephikxsophiesandculturesareplural,sciencesareplural;becausethereisagreat

differencebetweentheWesternandChinesephilosophiesandcultures,thereis8greatdifferencehetweerttheWestemndChinesesciences.Andthisisapremiseorakeyforexplaining“N.JosephPuzzle”correctly.Whydomanyinternalandexternalschotarsmisunderstandtheproblemsrelativeto“N.JosephPuzzle’’?PmCallsetheyconfusetheessentialdifferenceshetweenChl—ne.Rescienceand

Westernscience+betweenscienceandtechnology,betweenscienceandexperience,betweenscientificteehnolo-RY

andexperientialtechnology.

Keywords:sci…。;PhnoRopjly}cuhllre;techn‘)k,gY;exp㈣iIl(e;N.Jc,sephPuzzle

[责任编辑张家鹿]

?13?

对“李约瑟难题”的再剖析

作者:钱兆华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刊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3,30(5)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3条)

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195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1

3.钱兆华科学·技术·经验 1999(0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刘冠军论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何以可能--兼论科学问题哲学解的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2)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何以可能的问题及与此相关的二者的中介问题,长期以来被我国哲学界所忽视.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在其经典著作中是非常关注这些问题的.蕴涵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问题的哲学解便是将哲学和科学沟通起来的中介.科学问题的哲学解是指科学主体在一定时代的科技知识背景条件下对某个科学问题不能从科学角度用科学方法作出准确的解答时,而从哲学的角度用哲学思维的方法解答的结果,其实质是哲学科学化和科学哲学化双向运动的结晶.这为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成为可能奠定了基础,一方面,科学问题的哲学解是哲学通向科学的中介,使哲学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科学问题的哲学解是科学通向哲学的桥梁,使科学作为哲学的基础成为可能.该研究对于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充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科学的发展,以及对于深化哲学和科学的关系的理论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期刊论文刘冠军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新论--科学与哲学关系的一种历史的唯象考察-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25(4)

从历时态时间维度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进行唯象考察发现,科学和哲学在古代呈现出一体化特征,在近代前期开始分化、独立,在近代后期又出现了相互渗透的迹象,而在现代则表现出高度的综合发展趋势--哲学的科学化和科学的哲学化双向运动现象.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进行这种历史的唯象描述、考察,对人们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原理具有重大意义.

3.期刊论文韩秋红.高扬论"哲学是哲学"的哲学观真相--从西方近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说起-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4)

自然科学在学科上的分化,西方近代哲学隐含着一个哲学与全部科学之间的论题,它表现为哲学面对科学的自我思考,这种思考在近代之末使哲学成了"科学之科学".哲学不是科学,也不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只是哲学."无定性"的哲学使其关于自身的观点处于恒久的变化中,并与科学观有着根本的区别.哲学使命不在于使哲学站在科学面前为自己的当代生存权辩护,而在于通过对人以及与人有关的世界的反思,通过哲学与科学的对话"改造世界".

4.期刊论文杨帆.Yang Fan哲学的科学化和科学的哲学化--略论科学与哲学的相互渗透及其后果-沈阳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2)

科学构造和形成知识,而哲学反思和澄清知识;科学研究的前提是假定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而哲学研究正是对这一前提假设进行反思、质疑和批判;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科学成为权威之后,哲学因其无法提供科学性质的知识而被迫按照科学的标准改造自己,哲学科学化的趋势随之出现.然而,科学哲学中范式理论的出现与流行最终促生了另一个相反的趋势,即科学哲学化的趋势.

5.期刊论文李娟哲学抑或科学?——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科学二重性"-社会科学家

2008,""(1)

当前学术界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学科定位问题的讨论可以归结为三类观点:第一类观点是在哲学和科学"之中"为历史唯物主义找寻"归宿",即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要么属于哲学,要么属于科学;第二类观点是在哲学和科学"之外"为历史唯物主义另寻"归宿",即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既不属于哲学,也不属于 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世界现,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历史的方法;第三类观点是在哲学和科学"之间"为历史唯物主义找寻"归宿",即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介于哲学和科学之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定位问题上之所以存在诸多争论,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历史唯物主义中既有哲学思辨又有科学实证,历史唯物主义既不同于思辩哲学又不同于实证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哲学-科学二重性"特征.

6.期刊论文王晓红.WANG Xiao-hong西方哲学中哲学与科学之关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4(4)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西方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论题.文章通过对古代直到近代关于这一问题的梳理指出:传统哲学发展到康德、黑格尔时代,虽然放弃了哲学就是各种科学知识的总体的看法,但并没有放弃哲学是科学的科学这一根本观念.随着近现代科学地不断发展,哲学与科学分化的完成,哲学不可避免地又陷入了科学危机之中.如何将哲学从危机中拯救出来是现当代哲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以胡塞尔和维特根斯坦为例介绍和评价了现代西方哲学家为拯救哲学危机所作的种种努力,认为放弃对哲学科学性的追求才是哲学的出路所在.

7.期刊论文龚时中哲学是科学吗--兼论哲学是什么和什么是哲学-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2)

哲学不是科学,把哲学科学化或实证化、实用化实际上是用科学来消解哲学,而哲学作为人类自觉的理性是不可能"终结"的.哲学是介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东西,是人类追问意义世界的思想,是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内心信念或信仰,是真正的精神支柱.科学不可能取代哲学正如哲学不可能取代科学一样.哲学和科学都是人类理性的艳丽花朵.

8.期刊论文宋羽雅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历史反思-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2)

哲学和科学都是人类凭借其形而上学的天性构建起来的思想体系.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两者的混沌统一到中世纪的简单分化,从近代科学引领了哲学的方向到现代两者保持了适当的距离,哲学与科学都曾经傲视群雄,但最终都发现自身有无法克服的局限.人类社会离不开哲学思维的追问、解释和反思,也离不开科学的实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哲学和科学统一于自身展开存在的过程中.用哲学去思考,用科学去改造,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与自身的存在

本性和谐的社会.

9.期刊论文范莉.魏屹东西方科学思想史哲学建构的成功范例——柯瓦雷的哲学化科学思想史研究-科学技术与

辩证法2007,24(2)

由柯瓦雷开创的西方科学思想史流派在科学史发展中具有上承"内史"、下接"外史"的瓦雷以现象学、历史语境方法和科学、哲学与宗教相结合的整体主义认识论为基础,对西方科学思想史进行了成功的哲学建构,形成了科学思想史研究的柯瓦雷范式.

10.期刊论文赵玉英论科学进步对哲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山东社会科学2006,""(12)

科学是哲学生存的土壤和根基,科学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动力.本文着重从现代科学发展引起哲学对象、哲学内容、哲学研究方式等几个方面的变化,论述了现代科学对哲学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引证文献(1条)

1.钱兆华再论"李约瑟难题"--兼评《对‘李约瑟难题'质疑的再反思》[期刊论文]-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64227012.html,/Periodical_hnsfdxxb-zxshkxb200305003.aspx

授权使用: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授权号:f4dc6ddc-415b-4c94-8a21-9e570146cb69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