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适应性改造的两种策略_建筑功能更新与能耗技术创新

旧建筑适应性改造的两种策略_建筑功能更新与能耗技术创新
旧建筑适应性改造的两种策略_建筑功能更新与能耗技术创新

UTILIZATION OF OLD BUILDING

1 背景介绍

建筑生命周期(Building life cycle)和适应性改造(Adaptive reuse)的概念

在上世纪80年代即有学者提出建筑生命周期的概念[1],目前关于生命周期有不同的诠释,而有两点是基本的要素,即建筑过程中的物质流循环,和建筑活动中包含的

各个阶段。[2]就阶段而言,可分为起始,制

造、建造、使用、维护以及处理(disposition)在内的六个阶段,分别对应着从自然界提取建筑所需材料;制造构成建筑的建材或预制件;工地的建造;竣工后的日常运营;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更换(构件或设备)和翻新;直到其无法继续使用的处理,至此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处理过程可以是拆除旧建筑,这样拆除的材料重新进入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或者在新的建设中再利用;也可以是对旧建筑进行适应性的改造,使其重新“焕发青春”,这样实质上等同于新的一个生命周期的开始。由此,为保持逻辑的严谨性,有学者提出“设计生命周期”的概念,认为改造再利用代表该建筑第二个

设计生命周期的开始。

[2]

根据生命周期的定义和改造再利用的内涵,可以引申出适应性改造(或称改造性再利用)的定义:建筑在其生命周期内经常面临使用功能的转变。适应性改造即指在保留旧建筑历史特色的前提下使其适应新用途的过程(The Secretary of the Interior,U.S. 1995)。其目的在于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或者说给予一建筑多个设计生命周期,以应对建筑承载的社会、文化、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需求。

国内外旧建筑适应性改造再利用的研究与实践综述

对于历史建筑的适应性改造在世界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展了相当长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关的设计和管理规范和导则也在不断完善。例如美国的室内管

理局(The Secretary of the Interior)于

旧建筑适应性改造的两种策略:建筑功能更新与能耗技术创新

刘少瑜杨峰

作者单位:香港大学建筑系收稿日期:2007-01-09

摘要/ 文章探讨了建筑生命周期的定义;建筑功能和性能在生命周期中的变化;适应性改造的目的,意义;在肯定艺术改造这一传统处理手法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基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技术手段改造,由于其对于被动式能源利用和提高建筑能效设计的侧重,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结合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实例探讨了技术手段改造对于节约不可再生能源、提高室内环境舒适与健康性、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诸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建筑生命周期适应性改造技术手段改造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A g ain st th e g lo bal ba ck gro und o f s ustainab le developm ent and environm ental protection, the rem odeling of technical m edium is gaining m ore and m ore w ide atten-tion d ue to its e m pha sis on the pass ive use of ener gy r e-source and im provem ent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B ased on the discus sio n of bu ilding life cy cle and in w hich the change of buildin g perform anc e, the sign ificance an d pur-pose of adaptive rem odeling and the im portance of artistic rem odeling by treatm ent of traditional technique, and in light of tw o living exam ples and the new achievem ents from over-seas study, this paper m akes an account of the contribution of rem odeling technical m edium of old building in aspects of saving non-renew able source, im proving the am enity and healthfulness of indoor surroundings as w ell as reducing dis-charge of green house gases, etc.

KEY WORDS/ bu ild ing lif e c ycle, ada ptive rem o deling , r e-m odeling of technical m edium , sustainable developm ent

1977年拟订了指导历史建筑修复和适应性改造的修复标准(The Standards forRehabilitation),在1990年和1995年进行了修订。该标准对建筑可能的新功能作出一定约束,以使改造对原有建筑的历史特色的影响减至最小;规定加建、外部改造应与原有建筑兼容而又有所区别,且如果未来拆除新建部分,原有历史建筑应能保持其原有风貌;另外,对改建涉及的材料、结构、施工工艺以及技术等方面都作出严格规定。香港存在数量众多的旧城区,屋宇缺乏修缮,居住品质堪危,城市空间也缺乏趣味,以致逐渐失去活力和人气。香港的市区重建局(Urban Renewal Authority)旨在通过旧城区重建创造高品质、充满活力的都市生活环境,提出了其工作的4R原则[3](Redevelopment, Rehabilitation,Revitalization, Reservation),即重建、复原、复兴、保存。通过保存历史建筑,修复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和在旧城区合理地段与当地社区、商业机构合作,改善基础设施和商业娱乐休闲设施,以及室外环境,以恢复或提升城区活力。

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和政策规范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中开展得较早。例如北京的旧建筑被分为三类进行改造研究,明清遗留的传统建筑;解放前的近代建筑,以及解放后新建的工业及民用建筑[4];上海于2003年实施《上海市历史文

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5]

,其

中确定了12个历史风貌保护区,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并且把历史建筑划分为四类保

护要求。

[6]

2 第一种改造策略-重在保存场所精神的艺术改造2.1 定义

如果从改造的出发点和改造的手段分析,现有的适应性改造实践大部分是重在保存场所精神,维系城市文脉连续性,在这

个基础上更新功能,以适应时代需要。以此为指导的改造实践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2 实例研究

1) 巴西圣保罗市Pompeia工厂改造(图1-3,建筑师:Lina Bo Bardi)

该项目是将一处废弃的厂房改造成供原来的工人使用的体育文化休闲中心。建筑师Lina Bo Bardi是巴西著名的女建筑师,她决定保留原有厂房以及附属设施的特点,来延续人们对这里曾经的工业时代的回忆。而改造没有包含对工人辛苦生涯的喟叹或愁绪,而以巴西人特有的乐观与欢乐的精神,通过巧妙的构思,把曾经与愁苦、暴力、压抑、贫穷相连的片断提取转换,体现表达自由、想象力和感性的新生活。

2) 西班牙巴塞罗那当代艺术中心扩建改造(图4、5,建筑师:Viaplana / Pinon)待改造的原有建筑是半围合的U形西班牙传统庭院建筑,有着精美的立面雕刻装饰。新项目作为一个文化中心,需要加建一个入口门厅以及垂直交通枢纽。建筑师决定保留传统的庭院的围合感,并且通过加建来强化这一特征。

形体简洁的加建部分被插入原有院子开口处,面向院子的立面为两种不同光学特性的镜面玻璃幕墙,使院子在视觉上形成围合;不仅如此,高于墙面的幕墙向内微微倾斜,这一处理使院子里的观众可以通过幕墙的映射观看到老建筑的红瓦屋顶,这样,新建部分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巧妙融入原有的场所,并利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手段,丰富了原有庭院空间的感受,提升了

空间的品质。

3 第二种改造策略-重在提高环境表现的技术改造

随着建筑改造的趋向与可持续发展的并轨,另一类型的改造策略,即重在提高旧建筑环境表现的技术改造,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发展为适应性改造的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这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

3.1 定义

提高环境表现的技术手段改造是指凭借可持续的生态技术提升原有建筑物的性能使其适用于新用途。

这种改造策略着眼于减低建筑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对一栋现有建筑进行再利用,是目前最有效的可

持续发展策略之一。这不仅可以减少因为

新建活动产生的材料、能源需求和造成的

环境污染,同时也节约了新建筑开发用地

必须的基础设施投资”。[7]

3.2 生态技术适应性改造对可持续发展的

贡献

3.2.1 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

● 降低原有建筑使用能耗

提高环境表现的技术手段改造不仅在

结构、设备等技术层面上对旧建筑进行改

造,更重要的是在建筑层面使用被动式能

耗策略,打破旧式的封闭空调室内空间格

局,把自然引入室内,使改造后的建筑具备

新一代生态建筑的品质。德国柏林德意志

邮政银行总部大楼的改造研究(Deusche

Postbank Headquarter)说明了这一点。[8]原

建筑是一幢国际式风格的高层板楼,设计

者根据原有建筑的条件,将所有可能使用

的节能技术进行归纳,制订了包括供热、制

冷、照明改善、通风系统、以及被动式建筑

手段等五个节能策略在内的多个改造方案

(表1)。为便于比较,使用了能耗模拟软件

对各个节能策略的节能效果进行计算,并

计算了各个方案的投入成本和收回投资的

年数。

研究通过从投资、投资收回年限、节

能、室内环境改善、建筑整体素质提升等方

面,将方案一(结合策略1-4)、方案二(被动

式建筑手段A)和方案三(被动式建筑手段

B)进行比较,结论是:如果把节能作为唯一

标准,那么方案一和二节能量和投资相若,

3 巴西圣保罗Pompeia工厂改造后的室外空间

4 西班牙巴塞罗那当代艺术中心扩建改造后鸟瞰5 西班牙巴塞罗那当代艺术中心加建部分内景

1 巴西圣保罗Pompeia工厂改造鸟瞰 (上:改建前;下:

改建后)

2 巴西圣保罗Pompeia工厂改造室内 (上:原厂房改造

成展示空间;下:原厂房改造成图书阅览室)

UTILIZATION OF OLD BUILDING

表3 上海市主要年份各类房屋构成情况(单位:万m2)类别总计居住房屋非居住房屋

197886534117453619901725689018355200034206208651334120045931435211241032005

64198

37997

26201

来源:上海统计年鉴2006

间全日本CO2排放量会在1990年基础上增加15%,到2050年只能减排10%(图8)。而如果在日本未来应用以下措施:①将新建筑能耗减少30%;②旧建筑能耗减少15%;③延长现有建筑使用年限;④使用环保材料,至2008-2012年期间全日本CO2排放量将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6%,到2050年可以达到减排59%(图9)。为此,新建建筑量将从1990年的2.7亿m2/年减少至2千万m2/年,而旧建筑改造量将从相应的2.5亿m2/年增加至4亿m2/年(图10)。

● 

减少旧建筑拆除产生的固体废物

就自然界和生态圈而言,没有什么是废物。所有物质都被循环使用,成为物质链和能量链中的一环。可持续的生态建筑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对这种循环的模仿,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共存。理论上说旧建筑的拆除所产生的各种物料,应全部被再利用于新建筑中。但实际上在现阶段很难实现。大多数建筑垃圾由无机物构成,其重新进入自然的物质循环需要相当长时间,而某些成分更是对生态环境构成直接危害。直接填埋这些不可再用的废物的处理将不

可避免地对当地的生态圈造成负面的影响。旧建筑的技术改造提升其功能适用度,延长其使用年限,从而在一段时期内避免了建筑废物的产生,也是为最终实现建筑的完全循环利用争取了时间。3.3 技术改造对于我国发展的意义3.3.1 环境效益

伴随经济的腾飞,国内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新建建筑量快速增长(表3)。大量的建筑活动除要花费巨额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外,还会对环境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如国土资源的过度消耗,森林面积逐年减少,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使一些城市的生活环境逐渐恶化;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建造活动还释放出大量的CO2,这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

根据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的协定,众

但是方案一不能显著改善室内工作环境,所以应选择二;如果改造目标是把旧建筑转变成新型的生态节能型办公楼,则应选方案三。被动式的建筑改造策略把属于旧时代的全封闭空调建筑转变成适应新时代的,使用自然通风和采光的高品质现代办公建筑,这样改造后建筑完全符合现行的标准和规范,也有助于树立银行的新形象(表2)。

● 

使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

能等)

如罗马儿童博物馆,利用原罗马历史城区的一处车站厂房改造而来。在屋顶的改造中把天窗与光电板结合起来:总功率15KW的光电板被整合进标准化的天窗以及外遮阳系统的模块之中,大大方便了施工。太阳能发电设备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成为改造后建筑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同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展示作用(图6、7)。3.2.2 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与健康指标

如在香港大学艾略特堂改造中(详见案例研究),使用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室内环境品质,包括安装导光板改进室内照度;采用地板送风空调,其比传统头顶送风模式更符合人体热工学的舒适度要求;同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舒适度来调节风量或温度,从而避免了空调室内病(Sick Build-ing Syndrome)的发生。3.2.3 减少废物排放量

●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包括削减建筑使用能耗,直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率,以及延长建筑使用期限,间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率。这是旧建筑适应性改造对保护地球气候和环境的重要贡献。

根据日本建筑学会(AIJ)学者T.Ikaga等的研究,旧建筑通过技术改造所产生的节能效果以及改造带来的对新建筑需求的减少,将使日本在未来大幅度减少CO2排放量。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2008-2012年

7 儿童博物馆室内

表1 五个改造方案及其包括的节能措施

改善建筑围护构造(供热)被动式制冷制冷技术(制冷)照明改善

通风系统

被动式建筑手段(A)

被动式建筑手段(B)?增加外墙U值

?安装低辐射(low-E)玻璃?降低室内温度标准值?光感器控制室内人工光源照度

?使用热惰性材料(exposedthermal mass)?自然通风结合机械通风?使用外立面遮阳系统

?增加外墙U值?安装低辐射(low-E)玻璃?降低室内温度标准值?使用空气余热交换系统?增强门窗密封性

?安装外窗遮阳系统

?改善机械通风控制策略

?安装自动控制室内遮阳设施?光感器控制室内人工光源照度?安装高性能稳压器

?安装低辐射(low-E)玻璃?光感器控制室内人工光源照度

?安装高性能稳压器?降低夏季和冬季室内通风量

?改善机械通风控制策略

?安装高能效风扇

?增加外墙U值?安装低辐射(low-E)玻璃?降低室内温度标准值?光感器控制室内人工光源照度?使用热惰性材料(exposedthermal mass)

?自然通风替代机械通风?使用外立面遮阳系统

表2 三方案的比较

改造方案节能(与改造前相比)投资额投资回报年限

其他

方案一74%147欧元/m210年制冷量没有降低;室内环境没有改善;建筑整体品质没有提升

方案二75%147欧元/m210年由于缺乏主动制冷手段,热舒适度没有明显改善;但是体现了新生态办公建筑概念方案三

77%

250欧元/m2

15年

由于使用了制冷吊顶,与方案二比解决了过热问题;体现新生态办公建筑概念;投资较大

6 罗马儿童博物馆鸟瞰 (引自:www.iea-pvps.org

Copyright: Studio Abbate & Vigevano)

多发达国家已经对本国的释放量做出了控

制和减排的保证,到2010年工业化国家的CO

排放量将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5.2%。中国根据自身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暂时不受这一协定的约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不存在这一问题:根据国际能源组织(IEA)

的资料,1998年中国CO

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2.2%,预计该排放量将由2000年的33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57亿吨;在全球

由不可再生能源消耗产生的CO

排放量统计中,中国所占的份额预计将增长到2010年的15.6%,以及2020年的17.7%。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式,我们作为一个占世界总人口1/4,且正在飞速发展的大国,不可以不负责任的任由这一问题恶化而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而就建筑行业而言,减少新建筑量而延长现有建筑的使用周期,以及提高旧建筑的能耗效率,是一项应对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推广绿色建筑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我国新出台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中,对“尚可使用的旧建筑”进行充分利用,被纳入公共建筑的绿色评估体系中促进节地和改善室外环境部分的优选项,成为一条重要标准。[9]3.3.2 提高能效

不仅限于控制对新建筑的需求,技术手段的改造还通过技术手段改造提升自身的能耗表现和室内环境,减少建筑使用维护周期内所消耗的不可再生能源,和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等,从而进一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建筑日益显得难以应对新的舒适度要求、能耗要求和功能提升要求。例如,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在气候上被归为夏热冬冷地区,随着对舒适度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该类建筑装上了空调,而由于早期的多层民用建筑绝大多数缺乏保温和隔热的设计,造成该地区空调能耗浪费惊人。例如,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分析,单就住宅而言,为使夏热冬冷地区普遍达到热舒适,采暖空调用电负荷夏季为0.8亿KW,冬季为2亿KW,相当于11座三峡电厂的年发电量。[10]而其它如办公、旅馆、商业等数量巨大的民用建筑类型也存在同样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技术改造可以通过改善围护结构的保

8 不采取任何措施的CO2排放量趋势预计9 采取AIJ的应对措施的CO2排放量趋势预计

11 西班牙巴塞罗那斗牛场 (左:原貌;右:设计效果鸟瞰)温和隔热性,提高门窗的气密性,采用合理的遮阳设计,或使用新型玻璃等来减少室内夏季得热量和冬季失热量,从而有效减少使用期间的空调和采暖能耗。

另外,在改造过程中整合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设计和设施,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将进一步减少改造后建筑对城市能源网络的需求,在某些情况下,有的建筑可以实现能源的自足甚至将多余电力输入城市电网。这将被看作对环境和城市的巨大贡献,而产生广阔的示范效应和社会效益。

因此,通过技术手段的旧建筑适应性改造当前有必要在适合范围内得到更大力度的推广和应用。

4 技术型适应性改造的设计步骤

理论上说,任何在能耗、室内舒适度、环境负荷等方面表现欠佳的建筑都是技术型改造的对象。为切实达到对上述几方面的改进目标,技术性改造应遵循严谨的调查、设计和实施步骤。

4.1 原有建筑调研

1) 考察建筑所在城市的气候

包括所在地的温湿度、太阳辐射、降雨、主导风向等气候数据。以在改造中充分利用被动节能策略。

2) 考察基地周围因素

调查基地地形、周围建筑分布、绿化、水体等对建筑环境微气候的影响,为改造提供设计依据。

3) 现存建筑评估

包括建筑结构强度检测和环境性能评估。结构强度检测针对旧建筑的新用途,对其结构进行安全性和荷载强度检测,以确定其适用性。环境性能评估针对现存建筑在当地气候的典型年和典型日下的能耗表现、能耗、室内舒适度、空气质量等进行检测,对任何可能导致降低耗能表现的设计、结构或构造缺陷(如导致夏季室内过热的开

UTILIZATION OF OLD BUILDING

口设计、围护结构的冷桥、内部冷凝等)进行详尽的调查分析,以全面了解建筑现状,为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4) 改造投入-收益的可行性分析将改造投资与改造后建筑性能提升的收益,以及将改造与新建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改造的总体可行性,为决策提供依据。4.2 选择生态改造技术,制订改造方案

1) 改善微气候的措施

可能的措施包括使用绿化、遮阳设施(可结合绿化手段)、改装地面铺装(渗水性、高反射率albedo材料的使用等)、水体等。

2) 改善建筑能耗性能

提高围护系统热工性能(提高屋顶、墙面、门窗的热阻;消除冷桥;提高门窗气密性等);使用先进的能耗监控系统。

3) 利用可再生能源

利用自然光[天光设计;立面采光优化设计——利用导光管和激光切割导光板(LCP)]、利用太阳能(光电板、热水装置)、风能(风力发电设备)。

4) 使用绿色建材,改善室内环境使用对环境和人体无害的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保护用户的身体健康。

5) 方案优化

针对改造目标,综合上述的各种改造技术,提出多个改造方案,并结合成本收益分析,确定最终实施方案(如前文德国柏林德意志邮政银行总部大楼改造研究)。4.3 实施改造4.4 改造后效果评估

1) 改造后环境数据测量分析

使用仪器进行各项环境数据的测读,与改造前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以得到改造对原有建筑环境性能改善的量化数据。

2) 后使用评价(POE)

对使用者满意度进行调查,以获得对改造效果的客观评价,也有助于使用者了解改造后建筑的运作,以改善建筑管理和使用。同时也为后续改造提供设计依据。5 技术型适应性改造案例研究

5.1 西班牙巴塞罗那斗牛场改造(图11-12),理查德罗杰斯事务所

改造原则:在尊重和保存建筑原有肌理基础上,运用最新建筑和工程科技,使其成为地标性建筑。

改造手段:保存并修复原有立面,新建部分成为强烈的视觉特征。

该项目是将巴塞罗那现有的一座斗牛场改造成一处大型商业性的娱乐休闲综合体。这一历史建筑建于1898年,由于斗牛运动在加泰罗尼亚地区逐渐衰败,从1990年开始已停止使用。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保存和修复原有建筑的穆德亚Mudéjar式立

面,1) 

同时创造一个开放式的与环境兼容的

新建筑。设计最引人注目的是悬浮于原历史建筑立面上的金属飞碟,这个被称为“空中广场”的空间将容纳观景平台和餐厅等服务设施,结构由可循环使用的木制梁柱构成,外表用镀锌金属板覆面。在底层与城市交汇的空间,设计了一系列小广场与地铁站,以及邻近的胡安.米罗公园形成方便的联系。从底层四个方向都可通过十字形

的交通系统通过新建筑的中庭进入各层和空中广场。

该改造项目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体现在多方面:除了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木结构外,改造立面和空中广场的穹顶使用了高性能的玻璃以进行日光照明;穹顶的设计结合被动式通风和太阳能热水装置,提供室内热水。

5.2 香港大学艾略特堂侧翼改造,刘少瑜(生态建筑顾问)

香港大学卢嘉德堂、艾略特堂和梅堂(Lugard Hall, Eliot Hall and May Hall)分别建于1913、1914和1915年,最初作为学生宿舍。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三座楼被改做临时的战时医院。直到1966年对由于暴雨造成的损伤的修复工作结束以后,又被重新改做宿舍用途。卢嘉德堂于1992年被拆除。

2001年夏艾略特堂的改造工程开始。计划投资300万港元将原学生宿舍改建成新闻和媒体研究中心供教学和研究使用。这是港大校园绿色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艾略特堂是钢混结构,坡屋顶覆黑色瓦,立面采用铁红色面砖,英爱德华式风格。香港大学建筑系刘少瑜教授及其团队在对其东翼的新闻媒体研究中心改造结合了历史建筑保护和绿色环保生态技术的运用,旨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以高效能耗建筑技术和设计策略提升其环境性能,以实现生态、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改造在对旧建筑和基地环境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具体的改造方案,确定了

16 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制冷效果示意17 艾略特堂改造地板送风空调系统

13 图示激光切割导光板(laser cut panel)工作原理14 图示激光切割导光板应用 (左:立面导光;右:屋顶天窗)15 激光切割导光板应用于艾略特堂改造实景

*Under-floor System

Under-floora/c System

Effective

Zone

ComfortZone

Conventional System(false ceiling)

适用的改造技术和设备。改造技术包括:运用导光管和激光切割导光板的自然采光设计;地板送风空调系统;用户对室内环境的控制系统;能耗监控系统;使用后评价。

1) 激光切割导光板的自然采光设计由于旧建筑的进深大相对开窗面积较小,导致室内自然采光不能满足要求,改造利用在原立面窗上设置激光切割导光板来将自然光导入室内深处。

激光切割导光板(Laser Cut Panel)的原理(图13-15)是:当光线穿过一透明体时,在入射面和出射面将发生折射。由于发生在底部表面的全反射,导致一部分折射fd,被改变出射方向,而剩余部分fu,则保持原来方向。由此,通过用激光在一块透明丙烯酸板上进行平行切割,就可以制造出包含一组导光元素阵列的薄板。该导光板的光学特性可以通过切割深度W,和切割间距D,进行调整。

具体实施:安装在原有的窗框上,电脑通过铰链自动调整导光板的倾角,以适应一年中和一天中不同的太阳入射角。同时还设计了手动操作系统作为补充控制手段。

2) 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图16、17)在这个项目中,地板送风空调系统被首次应用在香港的校园建筑中。其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这种送风模式相比较头顶送风更符合人体热工学的舒适度要求,并且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舒适度来调节风量或温度,从而避免了空调室内病的发生;其次,由于旧建筑层高较高,采用出风口在地面高度的设计使制冷范围控制在人体高

度以内,从而降低了对无用空间的制冷造成的电力浪费;这种新型的系统还有节省造价,占用室内空间少,便于维修等优点。

3) 能耗监控系统(图18、19)

实时的能耗监控系统对电力消耗进行计算和统计,可随时供管理和设计者参考,作为室内环境控制以及深入研究的依据。同时这也是一项可向公众展示的高效能耗的绿色建筑系统。

4) 使用后评价(图20、21)

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Evaluation)目的在于对改造后环境和舒适度的主观评估,以此作为评价改造效果的依据和进一步工作的参考。6 结语

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的主旋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包括有效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荷,以及在此基础上改善建成环境。

新城市中存在的数量和面积巨大的老建筑是我们实践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契机:通过提升其环境表现和功能的技术手段改造,不但由此减少新建筑量,而且提高其运营能耗表现,从而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也许大量的新建活动使得对旧建筑的改造难以受到重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50年后,今天的新建筑将变成旧建筑,当其品质和功

能不堪使用时,我们将面临巨大数量的旧建筑改造需求。我们认为现阶段实行这一措施的时机已经成熟,而目前最为重要的是以成功的改造项目向公众展示这种措施的功效,以将这项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8 监控记录的2003年8个月中的能耗量19 2004年3月12日记录的15分钟电灯照明耗能量

20 改造后使用情况

21 改造后平面使用以及问卷调查统计

注释

1) Mudéjar艺术于12世纪在西班牙北部Aragon地区发展。这一风格的建筑形式受到伊斯兰传统和当

代欧洲艺术,特别是哥特艺术形式的双重影响,以精细考究的砖工和釉面砖为特色。来源:http://whc.unesco.org参考文献

[1] Bekker, P.C.F. (1982).A Life Cycle Ap-proach in Building[J].in Building andEnvironment, Vol.17, No.1, 1982: 55-61.[2] Watson, Steve(2003).The Building LifeCycle: A Conceptual Aide for EnvironmentalDesign[J]. In Hayman, Simon, Eds. 37th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Architectural ScienceAssociation(ANZAScA) Conference, 1-4November, 2003(2), 642-652, Sydney, Australia.[3] 香港市区重建局(Urban Renewal Authority)网页http://www.ura.org.hk

[4] 邓雪娴. 旧建筑的改造和更新——北京城市建设的新课题[J]. 建筑学报,1996(3): 41-45.[5] 王安石.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J],住宅科技,2004(2):34.

[6] 侯建设.上海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J].时代建筑,2006(2):58.

[7] McNicholl, Ann and J Owen Lewis, (eds.).Green Design: sustainable building for Ireland,Dublin, Stationery Office, 1996.

[8] Burton, Simon. Energy Efficient OfficeRefurbishment, London, James & James, U.K, 200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10] 傅祥钊.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2000

Location

LABLIBAverage temperature(℃)23.023.6Average R.H(%)56.7514.4Average illuminance(lux)

908660Time started14:4515:10Duration(minutes)

25

25

100%

80%60%

40%

20%

0%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73%

69%

72%

69%

66%

59%

12%13%12%15%14%19%

15%

18%

17%

16%

20%

22%

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04000

8000

2003

11228985406

1387997

5360

175012447547

1799

172679062018141865761719

1501

4546

LightingGeneralA/C

Lighting

General

A/C

Energy Consumption(KWh)

11:30

12:3013:3014:3015:30

A uto-diming disabledA uto-diming enabled

0.4

0.7

Bectncal LightingEnergyConsumption(KWh)

2004-3-12

Lib

Lab

对城市更新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思考

对城市更新中沿街建筑立 面改造的思考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对城市更新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思考 摘要:本文城市特色在沿街建筑立面改造中反应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造设计原则与方法,以期对城市更新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 设计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更新;建筑立面;改造设计;西安随着城市的发展,随着街道充满了生活,沿街建筑立面的独立语言体系和街道的期望似乎产生了矛盾,沿街建筑立面难以呈现出本身的风貌,整个街道面貌也发生着秩序的改变。因此,处理好沿街建筑的立面问题,就成为城市街景 整治改造中关注的一个重点。 一、文化背景分析 城市文化决定着一个城市市民的行为方式与城市建设特色。但这并不是说城市建设中必须一味的复古,而是要创造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充满活力的国际化、现代化文明古都。城市规划建设中也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交融的特征,城市空间格局的确定也贯彻了保护古城传统形态,向新区疏解功能及人口的理念,将老城人口的疏解与新区功能的完善相结合,彰显城市文 化特色。 二、沿街建筑现状问题分析 (一)沿街建筑外立面广告杂乱无章 无序的广告会给人们视觉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烦躁。在现今充满商业竞争的时代,任何商品都想突出地表现自己,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争取更多的利益。于是,铺天盖地的广告纷至沓来,不断地侵占着街道空间,也侵占着精心设计的沿街建筑立面。同时,由于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之间的“松散性”,大量的广告设计与沿街建筑的造型语言不能很好地和谐出现。店小招大、多层多招、设施重叠、密度过大。这些广告的随意无序存在,无形中在改变着或破坏着原有的沿街建筑立面形象,更影响着城市街道空间印象。 (二)沿街建筑立面本身设计缺乏整体规划设计 尤其是墙面,缺乏色彩规划、文化特色设计等。我们知道,色彩是所有造型中最容易创造气氛和表达感情的要素之一,利用色彩可以打破单调、呆板的格局,产生体量、体块的对比,丰富建筑造型的效果。同时,利用本地文化元素更是传递历史信息和展现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城市的街道正是因为沿街建筑立面有了文化特色设计而让人们难以忘怀的。然而,在许多的沿街建筑立面中,虽然说已经开始注重沿街建筑夜景的设计,多少可以弥补色彩设计的不足,但面对白天的沿街建筑立面,相关的色彩规划设计却是很少,至于说文化特色设 计,在沿街建筑墙面更是不足。

旧建筑改造案例欣赏

旧建筑改造案例欣赏-起死回生变废为美 【导读】随着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大规模城市建设在国内的大中小城市轰轰进行,为避免千人一面的城市样貌和令人遗憾的城市记忆断层,对旧建筑改造再利用势在必行。本专题期望通过对国内外旧建筑改造案例的探索与讨论,为旧建筑改造寻找灵感和思路。 旧建筑改造已成为当下建筑界的新主流,设计师们起死回生,将废弃的、破旧的建筑改造换新貌,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用地的利用率,还往往能够创造出很多更新潮、更前卫的地标性建筑。北京的798艺术区、广州的红砖厂就是由废旧工厂改造成为文化艺术地标的经典案例。世界上此类旧建筑改造案例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旧建筑改造案例1、荷兰旧军事掩体改造别墅(别墅装修效果图) 建筑局B-ILD重新设计荷兰的军事掩体,将其设计为一处户外休闲的地方。掩体还有一个11平方米的破旧沙坑面积。把它恢复成适于用作乡间别墅的两个居住空间。整个掩体半伸展到地面,它是被一个美丽的绿地所包围。使它更努力地接近自然。 沙坑作为一间客厅和一间卧室(卧室装修效果图)。所有的家具都是专门为了这个项目而设计地。所有的项目都设计为最佳的空间填充、折叠或去除。厨房(厨房装修效果图)和货架存放在混凝土墙的凹槽设置。为了扩大沙坑,在旁边设计一个木制露台,适合烹饪、娱乐或临时存放的区域。它的形式如几何形状的露台,在一个这么小的空间,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它是这个设计地重点。

旧建筑改造案例2、比利时水塔改造住宅设计 这座16米宽、20米长、30米高的水塔位于比利时斯泰诺克泽尔的城郊,始建于1938~1941年,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停用。由Bham Design Studio设计团队将其打造为舒适的住宅空间。

住宅建筑细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浅谈中国城市更新大条件下的重要建筑改造设计与实践应用

住宅建筑细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浅谈中国城市更新大条件下 的重要建筑改造设计与实践应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城市的变革,城市更新现已成为了一种改造老旧建筑 的普遍活动。在大型城市建设饱和的大环境与倡导绿色节能的大前提下,建筑改 造已经越来越被提倡和发展,并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外立面改造内部空间重组建筑细部延续城市印象 正文 1.城市更新环境背景下的建筑前景 “城市更新”的概念在90年代初期还几乎没有被提出过,在90年代末至2010 年这建筑业城镇化高速蓬勃发展的十余年内,也鲜被提起。据资料记载,第一次 城市更新研讨会是在荷兰召开的。会上提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和不满: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对于道路、公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 环境的改善要求及施行,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包括所有这些内容的城市建设活动都是城市更新。 在目前的中国,大型城市建设饱和的大环境与倡导绿色节能的大前提下,建 筑改造已经越来越被提倡和发展,当然,这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城市更新正成 为现阶段乃至未来中国大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希望通过具体项目的实际经历分 享经验。 2.案例分享与改造重点难点解析 2.1项目背景 中国民航营业大厦办公楼改造工程,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长安街西延线西单商 业区。南临长安街,西邻西单图书大厦;东侧为电报大楼、中南海;南隔长安街 与组织部大楼、电力大楼相望。建设用地内的现状基本成长方形。场地内由A 座、B 座及其围绕的内院组成。本次改造的范围为A、B座办公楼及室外工程。建筑面积共2.8万平方米,其中A座为一类高层民用公建,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B 座为多层民用公建,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耐火等级均为一级。 由于项目位置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规划条件也十分严格,除了必要的规划条件,还严格要求了本次改造设计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原规划控制要点均不得突破。 2.2设计原则 在充分研究了项目背景、业主需求、各类批文条件、各种资料文献后,项目 设计团队针对该项目做出了设计的三项原则:不变原则、前瞻性原则、个性化原 则及历史性原则。不变原则指的是:A、B 南北两座楼整体改造以维持原有结构不变为第一原则。改造中维持结构形式不动、拆除工程不得对原有结构造成损坏、 翻建中新增荷载轻于拆除的同位置原有荷载;前瞻性原则指的是:设计具有一定 超前性的办公楼,塑造网络化的办公模式,体现高起点、高标准,力求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三者完美结合;个性化原则指的是:本着超前和实用的 原则,运行新理念和新手法,使其成为具有鲜明中国航空企业个性和时代气息的 大楼,展现二十一世纪国航集团的建筑新面貌;历史性原则指的是:根据长安街 的文化积淀,使新设计凸现传统与现代兼具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宏大雄伟气势,在

旧建筑改造概述

旧建筑改造概述 在西方国家,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一直是建筑界讨论的一个热门问题,1979 年澳大利亚编制了《保护具有文化意义地方的宪章》,简称《巴拉宪章》,其中针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明确提出了“改造性再利用”的概念,即对某一场所进行调整使其容纳新的功能。这种做法因为没有实质上削弱场所的文化意义而受到鼓励和推广。改造性再利用的关键是为历史建筑寻找适当的用途。在发达国家,利用废弃建筑物(如厂房、仓库) 进行改建,使其转换为有用的另类空间(如商业、娱乐、居住建筑) 的实例大量存在。澳地利威尔海姆·霍兹鲍耶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Flakurm 防空炮塔改建,利用了二战时遗存在维也纳6 座防空炮塔分别设计成水族馆、展室、博物馆和咖啡屋。九十年代初,英国大量建于战后六十年代的居住区因不合时宜而面临拆除,弗洛里安·贝热尔成功地对哈洛地区的住宅进行了改造。内容包括了建筑物的空间完善,新型构件和材料的应用以及适应该地地形的幕墙式正立面,在提供新功能的同时,赋予了该地区的传统地标,对建筑改建这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我国,对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在节约造价、缩短工期以及保存城市肌理方面的益处已逐渐受到建筑界的重视,突出表现在利用废厂房(库房) 和学校公寓改建方面,涌现了一些优秀的工程实例。 旧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历程 城市更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对城市旧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是城市更新的具体方式之一。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国家城市建设大体都经历3 个发展阶段,即大规模和新建阶段、新建与维修改造并重阶段以及主要对旧建筑更新改造再利用阶段。西方发达国家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为了改善城市生存环境,让旧城区重赋活力,开始在大城市及城市中心区对大量一般性旧建筑进行改造与更新,把城市中的一般性旧建筑同样看作社会生产、生活和历史发展的载体,重视此类旧建筑在经济、文化和生态层面的价值,通过合理地改造,充分挖掘旧建筑的潜能,避免了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浪费,使旧建筑及其所在的城市区域再现生机。 旧建筑改造的原因与优势 旧建筑的改造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1) 经济因素。一幢建筑结构造价约占其总造价的1/ 3, 改建比新建可省主体结构所花的大部分资金。同时, 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可减少开发商初期投资( 包括拆迁、土建费用等) , 基地内原有的基础设施

学校既有建筑改造设计实践——以北师大燕化附中新校区装修改造工程为例

学校既有建筑改造设计实践——以北师大燕化附中新校区装修改造工程为例 发表时间:2019-06-05T15:49:59.2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作者:张春子王玉波 [导读] 本文结合北师大燕化附中新校区建设工程设计,分析了影响教育建筑改造设计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因素,探讨教育建筑改造更新设计中的一体化策略。 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62 摘要:本文结合北师大燕化附中新校区建设工程设计,分析了影响教育建筑改造设计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因素,探讨教育建筑改造更新设计中的一体化策略。 关键词:改造更新一体化策略集约化设计 近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学位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许多教育建筑正面临着更新改造的任务。这些既有建筑年久失修,结构体系不稳定,设备设施缺乏完善。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实现对校园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次设计实践中的北师大燕化附中有四栋建筑需要改造,建筑的结构形式全部为砖混结构,设计范围涉及建筑外立面改造、建筑主体结构加固改造以及设备设施的系统化更新。 一、学校改造的设计原则 (一)建筑安全性原则 应考虑待改造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否与当地最新的抗震设防标准一致。改造设计前需具有专业资质的建筑工程检测中心进行抗震鉴定,根据鉴定报告的结论进行必要的加固设计。 (二)经济适用性原则 既有建筑改造需要将改造建设的投入成本与改造后产生的使用效益、社会效益进行比较。在改造成本大于新建成本,且建筑本身不具备特殊意义,重大社会历史价值的情况下,应该进行拆除新建。如果改造成本小于新建成本,或在使用后能够收回成本,就应该进行改造升级。 (三)设计合理性原则 设计前应反复到现场进行实地测量和分析,对现场进行充分了解,考虑新旧建筑设计之间的施工衔接,提出最合理的设计解决方案。 (四)历史文化性原则 对于一些具有标志性,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改造,应突出其视觉识别力和文化基因的传承影响力,赋予建筑文脉传承的价值[1]。 二、学校既有建筑改造设计实践分析 (一)项目概况 北师大燕化附中基地西临向阳路,南临工体路,其中工体路为城市支路。建设用地面积为17997.03㎡,建筑面积(地上)为 7917.22㎡,设计总规模为10班的中学(高中)。改建建筑包括教学综合楼、礼堂、宿舍、食堂。学校主入口设置在场地西南部,教学区以西;次要入口置于东侧。 (二)设计原则 贯彻“经济、实用、美观”设计方针,遵循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在优先考虑经济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改造设计使其与新建建筑在功能上、空间布局上、交通流线上相互关联,方便使用。内部布局力求联系紧凑,将空间利用最大化。采用成熟的节能技术,营造生态、节能、低碳环保绿色校园。 (二)既有建筑存在问题 整个校园为八九十年代建筑,结构安全隐患大,屋面局部出现裂缝,需专业鉴定,抗震加固。校园整体环境差,缺少运动场,仅有两个篮球场地和乒乓球场地。 外墙立面空调机位凌乱,未设保温,整体不满足节能标准。墙砖、吊顶脱落损坏、室内局部墙皮脱落、地上电线凌乱、供暖设备老化或损坏、教具设备陈旧,不满足现代化教育实践。 (三)主体结构改造 原有建筑屋顶破损,漏水严重故将原有屋顶挑檐凿除,将平屋面改坡屋面。外墙增加钢架,内部布置空调板。局部增加门洞及门洞移位,拆除部分内部隔墙。外檐悬挑坡面采用钢结构三角架加轻质材料,局部设阳光屋顶钢架柱,外墙装饰钢架单独设条基。新增隔墙采用轻钢龙骨隔墙,墙下预制板采用碳纤维加固。 (四)建筑外立面改造 在外立面的改造上,考虑到改造选用材料的阻燃性、环保性、经济性与安全性,既要实现焕然一新的改造目标,又要立足原有校园建筑风格,让改造建筑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具有高度的标识性。 本次建筑设计中,建筑表皮的改造方式包括更换墙体饰面材料、外包建筑表皮和完全更换建筑表皮三种。在建筑外立面改造同时进行节能改造,美化外立面的同时改善外墙热工性能。单体建筑造型的处理上力求端庄大气,外观统一采用坡屋顶,采用新古典设计手法,局部造型中采用GRC外墙装饰材料加以细节处理,强调建筑体量感,让整体校园焕发出典雅、舒展的建筑文化底蕴。 (五)主体建筑室内空间的集约化设计 在教学楼内部整合了行政用房、录课室及教学辅助用房,进行了集约化设计[2]。在教学综合楼的改造上,考虑到教室用水和化学污染的因素,将化学实验室布置在建筑首层。此外,由于书籍荷载较大,将图书阅览室放置于首层,教学楼东侧设置运书专用出入口。教学综合楼西侧设置教师及行政办公,普通教室均位于南侧,保证教学综合楼普通教室全部南向采光。方案集约了用地,在紧张的用地中,为学生创造更多宜人的教学空间。 将原有礼堂进行改造,在室外增设风雨走廊,走廊上加设天窗,使室内外建筑空间融为一体,同时增加礼堂人数,在原有建筑南侧增设控制室和准备室,完善原有报告厅功能。将原有信息楼改造为宿舍,在屋顶设晒衣区,为学生晾晒衣服提供便利。将原有健身房改为食

既有建筑

上海既有建筑置业有限公司WELCOME to OUR COMPANY 更新城市缔造者 Inventor of Rebuilding for the new city

我们是做什么的? 已建成使用的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既有建筑改造,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实施综合改造的活动 我国住宅建设和住房保障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其中包括了城市旧区改造、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等方面

“十三五”期间我国既有建筑改造任务将造就海量市场!!!?宏观层面讲,今年乃至“十三五”期间城市综合性改造为我国住宅建设和住房保障的重点工作 ?中观层面考虑,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老旧住宅楼适老性差的现实已经摆在眼前,大量多层住宅没有安装电梯,老人上下楼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安全和质量 ?微观层面观察,放我功能不完善,居住环境差、停车难等问题突出,难于实现现代物业管理,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难以保障 ?上海既有建筑置业有限公司为一家以满足既有建筑符合国家目前各项强制性标准,提高建筑使用舒适度为己任,为客户提供“提高容积率”为目标的专业市场化公司

01既有建筑绿色节能 改造的主要内容

“十二五”期间我国既有建筑节能生态改造任务: "十二五"期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

?外墙、屋面、外门窗等围护结构的保温改造 ?采暖系统分户供热计量及分室温度调控的改造 ?热源(锅炉房或热力站)和供热管网的节能改造 ?涉及建筑物修缮、功能改善和采用可再生能源等的综合节能改造?既有建筑能效评估、绿色改造评价体系和权重研究

城市更新中的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城市更新中的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7-09-28T11:16:29.2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作者:沈辉 [导读] 本文通过对实践和现有理论进行分析总结,把科学性、合理性作为设计原则,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实现建筑物改造设计的内容和各要素,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改造理念与方法。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自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我国的城市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建筑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我国的建筑物要求不断提升,城市建设也逐渐迈入了再开发阶段,需要相关部门通过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改造从而实现城市的更新。本文通过对实践和现有理论进行分析总结,把科学性、合理性作为设计原则,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实现建筑物改造设计的内容和各要素,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改造理念与方法。 关键词:城市更新;建筑改造;设计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由于城市中心区域能够符合再次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不足,而已建成区域内的建筑设施过于老旧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城市更新成为必然结果。采用完全拆后重建的方式进行城市更新,虽然可以根本性的解决城市老旧化问题,但是该方法一方面会造成过度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抹除了老城区承载的文明底蕴,因此该方式的可行性不大。目前我国的城市更新理念是以自然和历史文化发展为基础,对城市进行整体的持续有机更新,避免大范围的拆建给人们生活带来影响,坚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城市更新中的建筑改造 对原有建筑改造是我国城市更新过程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主要是将城市中不能满足人们现代化生活需求的区域进行相应的改建,通过对建筑物、生态环境、文化环境、游憩设施等部分进行优化和延续,使该区域重新得到发展[1]。目前国内外对旧城改造都作了很多探索,提出了新陈代谢理论和有机更新理论。 二.城市更新的理论和要求 有机更新理论 有机更新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末吴良镛先生针对北京旧城的规划建设问题提出的,该理论充分研究了中西方的城市发展历史和相关的理论研究,根据北京的实际改造情况逐渐发展而来。有机更新的主旨是根据房屋现状将改造区域内原有建筑的处理方式进行区分,顺应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完成更新,使更新后的区域形成一种有机的秩序。有机更新是采用合适的规模和尺度,将目前和将来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通过规划设计质量的提升使城区的每一片都能发展地相对完整,进而改善改造区域的整体环境。有机更新的理念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之后的苏州和济南等旧城区的改造中也得到了了广泛应用。 (二)新陈代谢理论 新陈代谢理论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该理论是将城市的建筑改造设计和技术类比为人的生命的外延,认为城市本身也具有像人一样的新陈代谢的过程,该理论通过在城市的建筑中引入时间对城市各个要素进行区分,将可以移动的周期短的因素配置到周期长的因素上,使得建筑单体在老旧情况便于更换。该理论重点研究的是城市内短期性的可动要素,希望在该方面入手实现建筑与人共同成长,该理论在1971年构想的夏威夷海上城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三)改造的要求 城市更新要求建筑师正确处理建筑物功能与美观、现代化与历史、保留与改造的关系,保证改造后的建筑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此外,居民作为城市改造的参与者与受益者,要明确以人为本的概念。改造单位在维护城市居民利益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解决改造中出现的问题。 三.我国城市更新中建筑的改造方法 我国的建筑改造具有时间短、任务重、建筑的色彩和形式不统一以及居民协调工作开展困难等问题,因此有机更新理论符合我国的城市改造实践。有关部门应根据改造的要求,尊重城市的文化底蕴,顺应城市肌理完成改造,要对不同状态的建筑物进行分类别控制,避免资源浪费。现阶段,我国根据各个改造区域的改造力度以及建筑物现状城市改造方式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保留维护、整建和重建。 (一)保留维护 保留维护适用于可以继续使用的建筑物,这种类型的建筑造型和颜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可以对其进行立面清洗或局部性的粉刷处理。上海浦东南路在世博会期间的改造项目采用了保留维护的方法,该区段的交通便利,属于商业化用地,其中第一八佰伴建筑的商业功能依旧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其建筑里面具有典型的现代化特征,且该建筑的灰白色彩和建筑造型与周围环境协调,在实际改造过程中采用的是立面清洗方式,建筑改造十分成功。保留维护的改造方法对建筑物变动很小,需要的资金投入也相对较小,极大保护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2]。 (二)整建 整建方式是指对建筑物进行部分或全部的扩建,使其满足使用的需要,该方式适用于建筑功能相对完备,但是因为维护问题出现一定的破损的建筑物。整建方式的施工工期比较短,对资金投入的要求不高,并且可以极大程度的减小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整建方式根据建筑的使用和功能在具体执行时有着一定的区别,具体可分为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保持建筑的功能性不变,仅对建筑物立面的局部进行调整,该方式适用于整体结构相对完备,具备一定提升空间的建筑物。该方式保留了建筑物现状比较好的部分,对局部进行改造使其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建筑物的特色,提升其立面的效果。主要工作内容是根据需要翻新部分或全部的墙面,更换暴露在外的管道线路、遮阳棚、防盗窗等老旧部件,增加一定的灯饰等,选材方面尽量保证其符合长期维护的特性,使建筑的层次更加丰富。 第二种方式是保持建筑的功能性不变,对立面进行全部的调整,该方式适用于颜色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效果陈旧的建筑物。该方式保留了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对建筑的色彩进行调整,对一些老旧的材质进行替换。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墙面石材、构筑物等进行大面积的更

浅谈民用建筑改造设计的原则与设计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c4406189.html, 浅谈民用建筑改造设计的原则与设计要点 作者:范海君 来源:《建筑与装饰》2018年第14期 摘要民用建筑改造是加快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既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更是顺应建筑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对民用建筑进行改造设计时,需要从功能性、安全性、效益性和整体性入手,以结构、门窗、色彩及环保四方面为设计要点,对民用建筑进行科学、合理改造,才能改善民用建筑使用性能,以顺应时代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民用建筑改造设计的原则与设计要点。 关键词民用建筑;改造设计;原则 1 民用建筑改造设计原则 1.1 功能性原则 确保民用建筑基础功能的有效发挥,是需要遵循的首要改造设计原则。民用建筑的价值的体现是满足人们居住及公众活动需求,在设计改造方案的时候,应该结合民用建筑的功能要求和特殊使用需求,从隔热、保温、隔声、防潮等多方面建筑功能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采用最为合理的施工工艺,以保证民用建筑改造质量为前提,保证其使用功能的完善性,充分发挥民用建筑的实用价值,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及活动需求。 1.2 安全性原则 在对民用建筑进行改造设计时,必须将建筑安全考虑在内,避免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在设计改造方案时,应先依据建筑结构形式,对其荷载能力进行计算,确定建筑构件的大小;然后还需要对民用建筑的抗震等级进行计算,结合所处地理位置,对建筑结构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同时,在装修民用建筑时,应优选选用强度和硬度较高、经久耐用的门窗、栏杆、顶棚等材料,并对这些部件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稳定性,保证民用建筑的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1.3 效益性原则 从民用建筑整体改造设计效益进行考虑,是尤为重要的一项原则,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等几方面。首先,需要严格控制改造工程成本,通过加强改造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杜绝质量隐患的出现,来减少民用建筑投入使用后的维护费用。其次,应该结合城市整体规划,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协调民用建筑改造工程与其他工程项目之间的关系[1]。 1.4 整体性原则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原属于城市中心的旧工业区出现了被搁置和被拆除的情况,而那些曾经属于郊区的旧工业区却逐渐成为城市商业中心,具有良好的商业开发潜力。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发展,各个旧工业的位置优势也凸显出来,并占据有利地位,因此,具有一定的再利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了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与方法。 标签: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方法 旧工业建筑,属于非传统的城市景观,它是城市组成的重要一部分,在工业时代拔地而起的时代见证了一个地区工业文明的发展,拥有多种复合资源及价值,毫无疑问,成为中潜在的可再生空间资源。旧工业建筑不仅具有以上众多的历史价值和物质价值,对历史物证资料的保留也是难得可贵。因此,保护、改造与在利用旧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设计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1、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意义 1.1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经济意义 对于每一个项目而言,经济价值往往决定了项目的可行程度,对于旧建筑的改造也是一样。工业建筑的主体结构能够长期使用,然而其功能却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改造并再利用旧的工业建筑是充分发掘其适应性潜力,使其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的二次设计。相比较推倒重建,其具有工期短,投资少,效益高的三大优点。其次,保留旧工业建筑周边的基础设施,并稍加改善和维修,可以为政府节约大量的公共成本。旧厂房常常蕴含着更大的经济存活力。一方面保存和维护旧厂房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再现其作为生活场所的本质。旧厂房这种融入生活,浸含着历史与文化记忆的教育价值是一个城市源源不断的商业财富。 1.2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环境意义 建筑作为一项重大的经济活动,在其建造、使用、维护的过程中,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旧的工业建筑作为一种潜在的资源,储存着能源,盲目的拆除,不仅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是对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相反,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3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社会意义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可以激活经济衰落的城市空间,通过节约城市的投资成本、提供租金低廉的使用空间,开发旅游观光资源等方式,以点带面地带动衰落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改造的策略对于城市的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施工方案

(一)围护结构保温改造 1、工艺流程 1)基层检查处理→配专用粘结剂,预贴翻包网格布→贴聚苯保温板→钻孔及安装固定件→保温板面打磨、找平→配聚合物砂浆→抹底层聚合物砂浆→埋贴网格布→抹面层聚合物砂浆→涂料粉刷→质量验收(墙面节能)。 2)基层清理→配板→铺订金属板材→检查验收→淋水试验(金属板材屋面) 3)拆除既有窗→校正框扇→弹线找中心→门窗框就位→找正暂固定→框与墙连接→塞周边缝隙→安装门窗→固定玻璃→安装门窗扇→装五金配件→打胶与擦拭清理 2、施工工艺 (1)基层处理 1)首先清除所有附墙管线、改装阳台、防护网等障碍。对原基层上由于拆除、冻害、析盐或侵蚀所产生的损害予以修复。 2)彻底清除墙面基层空鼓、开裂部位,局部清理后,表面用适宜强度的水泥砂浆找平。 3)清理油渍和灰尘。 4)不平的表面用适宜强度的水泥砂浆抹平。 5)将墙面上的缺损和孔洞填补密实。 6)将墙面及屋面上的雨水管卡、预埋铁件、设备穿过管道、空调支架及新门窗等重新安装完毕,并预留出保温层的厚度。 7)拆除改装墙外侧的管道和线路。 8)外保温层在外墙以下部分,施工时剔除散水,以完成保温和防水后恢复。 9)根据与墙面结合牢固程序决定是否清除既有外墙面装饰层并通过检测确认其基层与所用胶粘剂是否具有良好的附着力,粘接强度不低于0.3Mpa,并且粘贴面胶开面积不得大于50%。 10)当外墙原有饰面保留时,应对基层墙面进行涂抹界面剂处理。 11)如果基层墙体的附着力不能满足要求,应会同设计、监理等研究制定基层处理方案。

12)若原有墙面为扒拉灰或水刷石饰面,如墙面结合牢固,可保留原墙面,并对墙面饰面层进行彻底清洗后按相应规定进行。 13)如原墙面为涂料饰面,必须对其进行凿毛处理,凿毛率不小于50%,刷涂界面剂后粘结保温板。 14)当原墙面为干粘石饰面,应对基层与胶粘剂粘接强度进行检测,如检测结果不满足要求,应将饰面层清楚至结合牢固基层。 15)当原墙面为瓷砖或马塞克饰面,首先应检验瓷砖或马塞克与基层拉拔力是否能满足要求,如达不到要求应将瓷砖或马塞克饰面层清楚,如满足要求,应对饰面层进行清洗后满涂界面剂,然后粘贴保温板。 (2)配制专用粘结剂 1)施工使用的粘结剂分为专用粘结砂浆机面层聚合物抗裂砂浆。 2)施工时用手持式搅拌机搅拌,拌制的粘结砂浆应根据使用说明按重量比进行配制。搅拌时间不少于5min,搅拌必须充分、均匀,稠度适中,并具有一定的黏度。 3)砂浆调制完毕后,静等5min,使用前再次进行搅拌,拌制好的砂浆应在1小时内用完。 (3)粘贴苯板 1)施工前,根据建筑物外墙立面的设计尺寸编制排版图,已达到节省材料。提高施工速度的目的。苯板以长向水平铺贴,保证连续结合,上下两排版竖向错缝1/2板长,局部做小错缝不小于200㎜。 2)弹控制线:根据建筑立面设计和外墙外保温技术要求,在墙面弹出外门窗水平线、垂直控制线及伸缩缝线、装饰缝线等。挂基准线:在建筑外墙大角(阴阳角)及其他必要处挂垂直基准钢线,每个楼层适当位置挂水平线,用以控制苯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3)粘贴苯板时,板缝应挤进,施工时控制板间隙不大于2㎜,板间高差不大于1.5㎜。当板间缝隙大于2㎜时,须用苯板调填塞满,不得用砂浆或胶结剂粘贴。板间平整度高差大于1.5㎜的部分应在施工面层前用木锉、粗砂纸或砂轮打磨平整。 4)按照事先排好的尺寸切割苯板,从拐角处垂直错缝连接,要求拐角处沿建筑物全高顺直、完整。 5)用抹子在每块苯板周边涂50㎜宽专用聚合物粘结砂浆,从边沿向中间逐渐加厚;

城市更新中的建筑改造

城市更新中的建筑改造 前言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空间形态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城市的动态既受制于城市外部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受制于城市内部增长衰退的影响。城市自我改造是上述经济、社会、环境和空间动态发展的直观表现,也是城市政府对这些动态发展在不同时间、地点形成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所采取的政策行动。这种策略我们称之为——城市更新及旧城改造。 旧城改造就是将老化了的都市区域和建筑景观作有计划、有效性改善,使其成为现代化都市实体。旧城改造的实质表现既有a. 以重建为主的城市更新;b . 即对旧城结构(经济、社会等)进行调整,达到改善城市功能目的的城市更新。 中国选择了以土地出让为主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带来的弊端越来越凸显。以拆除重建为基本手段的更新模式即背负着“毁灭城市多样性”的恶名也要支付越来越高昂的拆迁赔偿费用越来越不会被使用。所以基于现有建筑景观改造为主旨的城市改造逐渐,也必将成为以后发展的主导模式。 城市的兴起可以说也就是建筑的兴起历史,建筑改造在整个旧城更新中占据了很大的一个部分。所以说城市改造离不开建筑改造,但它却是一个系统而联系在一起的问题。建筑改造不完全只是建筑,需要牵涉到与周边景观的配合协调甚至于与权属规划也得发生关系。它属于一个边缘学科,交叉各个学科,远远区别于传统认为的单纯的建筑改造。在这个课题上景观设计师与规划师应作为项目牵头人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的 生活于都市的人,对于自己所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与不满;对于自己所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对于街路、公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这都是建筑更新的目的,这一点在世界各地都是共通的。 中国城市更新中的建筑改造还具有一些规划上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腾笼换鸟。这也是城市及经济发展带来的产物,厂房改造为商业区或者修理厂改造为办公楼。798、红坊、LOFT就是这种改造的产物。 简单归纳城市更新中的建筑改造可以分类为: 1、以使用功能改造为主的建筑改造。(这一类的改造需要有上层的城市设计,明确片区改造的权属地块性质。更为改造后的片区形象提供城市指引。例如水贝珠宝产业聚集地市政综合改造。达到某种目的改善城市片区功能)

推进既有建筑改造、提升既有建筑品质

一、论文选编推进既有建筑改造 提升既有建筑品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筑业发展迅速,既有建筑存量巨大。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所限,设计标准偏低,大多数既有建筑都存在着能耗高、使用功能差、抗灾能力弱等问题。把存在问题的既有建筑全部拆除是不现实的,拆除使用年限较短的建筑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也将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大多数既有建筑存在的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对既有建筑进行合理改造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之一。 一、我国既有建筑现状 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城乡既有建筑面积总计436.5亿平方米,其中城镇既有建筑面积约200亿平方米。由于受设计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的制约,大部分既有建筑面临着如下的问题: (一)既有建筑安全性问题较多。表现在很多既有建筑不符合国家现行抗震和防火设计标准要求,接近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建筑大量增加等。此外,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广泛使用海砂,海砂中氯离子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导致大面积的建筑物出现不同程度的钢筋锈蚀情况。 (二)既有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较差。既有建筑热工性能大多不能符合现行的建筑设计标准,室内的空气品质和声、光、热环境达不到设计标准。 (三)既有建筑的节能性较差。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中央空调系统能效较低,建筑综合能耗约是发达国家的2~3倍。 (四)生态建筑材料的使用较少。过去墙体冬期施工时采用尿素防冻剂,长期释放出大量氨气污染室内空气,至今得不到有效解决,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既有建筑存在放射性氡超标的问题。 我国既有建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对待和处理既有建筑是关系到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我国在“十一五”期间专门启动了与既有建筑改造有关的国家科

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建筑形象不断涌现。同时,对旧建筑加以改造也引起广泛的关注,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其予以改造和再利用,可以使得旧建筑重新发挥其价值,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旧建筑进行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设计方法的创新和实践,打造出集个性化和实用性于一身的旧建筑新形象。 【关键词】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法创新 一、旧建筑的类型及其改造策略 旧建筑是城市化推进的产物,是指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那些被废弃的、与新建筑风格迥异但仍具有某些价值的建筑。旧建筑包括两大类,一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遗址,比如故宫、颐和园等著名旧建筑;二是大量非历史保护性的一般旧建筑,这些建筑尚处于设计寿命期,但是功能、设施和外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要,而且没有对其进行保护的专项法规条例,[1]其中包括工厂厂房、仓库、学校旧公寓楼、私人住宅等。 在改造策略上,对前一类旧建筑一般采用保护为主,适当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或是增加新的使用功能为辅的策略,以此来达到带动建筑保护行动的目的。 一般可分为改建、扩建和新建三种类型,其中改建是指保留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对其他部分则根据新的功能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更新,包括设备、材料及空间的重新组合;扩建是指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或与之密切相关的空间范围内,对原有建筑的功能进行补充或扩建,包括垂直扩建和水平扩建等多种扩建方式;新建与扩建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新建的部分跟原有建筑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扩建与原建筑是属于一个整体的。[2]对后一类建筑的改造,则一般处于经济和生态价值的考虑,充分挖掘其再利用的价值,其中现实中大量的旧工业建筑被改造成娱乐休闲场地、艺术创作空间等,较好地运用了其空间优势,而学校旧公寓楼的改造倾向于增加其新功能使其更具人性化。 目前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的旧建筑改造项目,集中在历史遗产保护性建筑和旧工业建筑部分,国内外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工程实例。本文将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旧建筑改造的宝贵经验,侧重于对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的创新进行探究。 二、国内外旧建筑改造的发展历程 对旧建筑特别是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一直是国外建筑业关注的热点。随着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步入后工业时代,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传统工业逐渐衰退,而第三产业迅速和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大量的旧工业建筑闲置下来,在随后的30多年里,各国都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进行规定,1979年澳大利亚编制的《保护具有文化意义的地方的宪

浅谈某既有建筑增层改造方案设计

浅谈某既有建筑增层改造方案设计 摘要结合广州某酒店建筑结构增层改造工程的设计与实践,重点对既有建筑增层改造常用方法特点和改造加固方案设计进行分析,对粘贴碳纤维加固关键施工流程进行探讨,最后并指出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方法的主要技术要求和规定,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既有建筑结构;增曾改造处理;结构加固 1 工程概况 广州某酒店建筑由三星级标准调整为四星级标准酒店需进行增层改造处理,增层改造后总建筑面积约为18860m2,其中地上面积约15660m2,地下面积约3200m2。酒店原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改造前设计为5层(局部6层),改造处理后整体为6层(局部7层)。该建筑工程于2006年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中途停建后因新业主单位对酒店的建筑平面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决定对该建筑已施工完成的主体框架结构进行增层改造处理,并于2009年已完成了建筑工程的后期装修施工,现已投入使用。 2 既有建筑增层改造常用方法特点分析 既有建筑结构增层改造处理,目前常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有直接增层法、改变荷载传递法、外套框架增层改造法、碳纤维材料加固法等。 1)直接增层改造法。在既有建筑结构上,不改变原有结构承重体系受力特点和建筑平面布置直接增层改造时,新增的建筑结构荷载直接作用在原有结构上,因此既有结构体系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储备,所以有时也称直接增层改造法为“挖潜法”。由于“潜力”的限制,也就严格限制了新增楼层的层数,同时也直接限制了增层改造法的使用范围。 2)改变荷载传力途径法。当既有建筑结构的基础及承重结构受力体系不能满足增层改造处理后的承载力要求时,则需要改变原有结构的建筑平面布置及结构体系的荷载传递途径,该增层改造的方法适用于原有结构本身具有足够的承载潜力,或经局部加固处理后即能满足增层改造后结构受力要求的建筑。 3)外套框架增层改造法。在既有建筑结构外围增设外套框架结构,使得新增楼层的荷载重量通过外套框架结构传递至底部基础,可以使既有建筑结构与新增楼层结构之间不存在承重受力关系,原有建筑结构被包围在外套框架内,外套框架结构的柱基可充分利用原有结构经相应的加固处理后的基础,或在原有基础外围重新设置基础,这样就有效避免了新增楼层结构的荷载传递至原有建筑结构时的不利影响。 4)碳纤维材料加固法。近年来,碳纤维因其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施工方

农村旧建筑改造方案

历史保护与生态节能双重视野下的上海里弄更新改造 0引言 上海里弄住宅,兴起于租界出现之后,停止在解放前夕,集中建造在上海市中心区,是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江南民居,先后建设了一个世纪…,反映了建筑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是一种中西合璧的建筑类型,是保护历史的珍贵遗产。其规划布局紧凑而又灵活,平面设计功能明确,空间组织流畅合理,并形成了宁静又方便的居住环境。但由于城市化进度的1高速发展带来的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原有的一户居住的里再民居单元变成当今的“七十二家”房客现象。众多住户挤入其中,居住环境甚差,已无法满足当代的居住要求,从而形成了现阶段高密度、低品质的居住状况。日常使用能耗巨大,远多于多高层住宅,居民改造要求日益迫切。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如果仅仅从历史保护与经济效益等角度出发的历史建筑改造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在尊重上海里弄住宅历史特征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进行生态节能改造(图1)。 1传统生态元素 上海里弄继承了江浙民居的传统,借鉴了欧洲毗邻式住宅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图2)里弄中有许多传统生态元素是历史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延续至今。我们须将这些生态元素给予延续和发展。归纳起来,上海里弄中的传统生态空间形态主要包括弄堂、骑楼、天井、老虎窗等。 1.1弄堂 早期的里弄民居均采用行列式紧凑布局方式,弄堂分总弄和支弄,由住宅山墙或住宅前门与对面住宅的后门的间距形成(图3)。弄堂路面往往由青石或花岗石铺设而成,有良好的渗水性。在环境控制方面,弄堂间形成了“冷巷效应”,通过紧凑的建筑排列产生阴影,使建筑之间的巷道形成阴凉区域。 由于上海地区夏季的炎热气候,这对阻止过多太阳辐射进入里弄,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弄堂多呈南北和东西向,通道狭长,这为巷道的导风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弄堂内形成良好的风环境。 1.2骑楼 骑楼底层架空,二层设房间连接两侧,是集交通、遮阳、通风、避雨、隔音为一体的有效功能要素(图4)。它在夏季形成的阴影区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开放空间,而且往往通风顺畅,是乘凉的好去处。在雨季,又为人们提供避雨和储物等功能。在与外部道路连接处的骑楼能较好的阻隔外部噪音,达到闹中取静的效果。 1.3天井 里弄住宅由于进深大,设有前天井和后天进(图5)。天井是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区,同时也是气候的缓冲区。面积虽然不大,只有10-1 5m2,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室内的通风采光条件,增加了绿化面积,为封闭的天井增添了生气。另外天井的围墙高度对日照也有一定的考虑,以满足夏季遮阳、冬季日晒的双重作用。 1.4老虎天窗

旧建筑改造调研报告

调研题目:城市旧建筑改造模式 2006年5月20日,位于杭州市中心区块的杭州汽车发动机厂主厂区整体搬迁协议正式签署,这意味着这家有着近50年历史,毗邻古运河畔的大型工业企业将在未来两年内完成搬迁,而其占地两百余亩的老厂区将被作为房地产用地进行拍卖。 一些曾经位于城市边缘的工业厂区随着城市的扩展逐渐被围合在城市中心,不仅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对城市的更新及环境治理造成了不利影响;还有更多仍位于城郊的工厂由于主导产业的更替而处于衰败的边缘,难免不被湮没在城市发展的轨迹下。以搬迁的形式调整城市的产业布局是较为理想的模式,应该正确认识其中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对原地段、原建筑以整体拆除再整体新建的单一模式进行大规模的更新开发却值得商榷。 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一直是建筑学界的关注对象。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不断地拓展和完善下,旧城改造中以合理的更新、改建过程替代大拆大建的方式,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性选择。近两年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中出现的工业(产业)建筑改造,即称之为“LOFT”的一些旧厂房改造项目,应该说在一定意义上为城市旧建筑改造性利用提供了较为成功的范本,如杭州的杭印路49号、上海建国中路“8号桥”、北京的798艺术工场等。但是,由于这些旧厂房改造项目的形成机制或建设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对于城市旧建筑改造性利用这一课题而言也就意味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差异性。 目前在城市旧建筑改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对象,大部分是“五四”以后建造的。许多在建国后不同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造的民用公共建筑,由于渐渐地被岁月抹去了昔日的光芒,成为新一轮城市改造的目标。这类建筑建成时间短则一、二十年,长也不过六、七十年,尽管大部分未达到其自身的使用年限,但眼前的命运却不尽相同——拆毁、改造、保护、闲置等等。这种随意的处置方式既缺少政策法规的依据,更缺乏学术上的理论体系支撑。 这些旧建筑不管是古典折中主义风格还是现代主义建筑,往往在建筑学上的成就并不显赫,但都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它们与中国传统建筑之间,也很难有多少“文脉”的传承关系。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而辛亥革命后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短暂繁荣,更多的是外因使然,而非遗传变异。就像上海外滩建筑群,在建造之初,建筑师难道考虑了建设区域内的“建筑文脉”了吗?可能它们更容易被理解为一种西方文明的舶来品。今天对这些建筑进行的改造利用,尽管不能全面否定这段历史,但有必要背负“文脉”的重荷吗?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如上海外滩18号,9号等改造项目),由于特殊的背景限制了改造性利用的范畴和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