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平均住院日”是体现医院服务能力、医院管理效益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有效地解决目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切实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合理利用医院现有医疗资源,根据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措施。

一、将“缩短平均住院日”理念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通过将“床位周转率”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任务,对各科室均下达周转率指标,切实从杠杆上指导各临床科室落实缩短平均住院日。

二、规范诊疗流程,落实核心制度,加强三基三严培训。严格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疑难病例讨论制等十八项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提升医疗水平。

三、加强瓶颈环节管理。

1、完善预约检查。对特殊患者、特殊疾病进行预约检查,减少等待时间;分流门诊和住院患者检查时间,合理利用中午等下班时间。

2、落实院内会诊制度。科室之间加强协作,对疑难或涉及他科疾病者及时会诊、讨论,明确诊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

3、缩短检查结果等待,落实检查结果互认。明确规定各医

技科室检查结果出具时限,科室合理排班,下班时段及时出具结果;落实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不必要检查,减轻患者负担。

4、加强术前管理,减少手术前住院日。落实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术前及时完善检查,完成疾病评估,提高诊断率,及时术前讨论确定手术、麻醉方案;合并基础疾病,及时会诊;根据医院实际,经评估可逐步开展日间手术。

四、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督促各科室扩大病种,合理设计路径表单,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规范诊疗行为。

五、加强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管理。严格落实“住院超30天患者”评价和管理制度,及时填表上报,科室讨论分析原因,减少住院超30天患者数量。

六、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双向转诊。对疑难或确实诊疗能力范围外的疾病及时上转,对慢性疾病恢复期、康复患者及时下转乡镇或社区。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利用医院信息平台,如LIS、PACS系统,临床能及时查阅检查检验报告,减少时间等待;实时监控全院各科病人数量,合理分配床位,合理分流患者;积极建设远程会诊系统,利用上级医院优厚资源。

2017年4月9日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规定

巨野县人民医院;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为提高医院效率和;一、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一)加强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缩短平;1、在医院统一组织领导下,医务部直接负责对平均住;2、医院和科室对医护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缩短平均;3、各级管理工作者及医务人员必须明确缩短平均住院;(二)通过科学方法制定院、科平均住院日标准; 巨野县人民医院 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为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版)》及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经院长办公会研究,特制定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管理规定。 一、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 (一)加强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在医院统一组织领导下,医务部直接负责对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工作; 2、医院和科室对医护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知识培训,使相关管理人员与医师均知晓缩短平均住院日的要求,并落实各项措施;科室要有培训记录、有签到、有培训课件; 3、各级管理工作者及医务人员必须明确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二)通过科学方法制定院、科平均住院日标准。 根据科室临床工作实际,通过科学方法,制定各科室平均住院日标准及科室重点病种住院日标准,建立形成以科室为中心的逐级控制目标责任制。 1、制定各科室平均住院日标准(见附件1)。

(1)以《医院工作年报表》为依据,索引出2010-2012年各科室的年平均住院日; (2)取各专业科室三年内年平均住院日中的最低的数值作为本专业科室的标准住院日数值。 (3)新专业科室有肿瘤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两腺烧伤科,以2013年2-4月份的月平均住院日中的最低值作为本专业科室的标准住院日数值。 2、制定重点病种平均住院日标准(见附件2)。 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重点病种以规定的路径住院日为准,其余重点病种住院天数以诊疗规范为准。 3、制定标准应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前提。 (三)将平均住院日列入医院考核体系 1、将平均住院日作为一项对科室和医务人员的单独考核、奖惩指标,纳入各科室的岗位职责、医疗质量考核、绩效考核体系,科室平均住院日情况与科主任考核挂钩。 2、信息科于每月底,及时将医院工作月报表报医务科; 3、医务部根据月报表,相对于该科室平均住院日标准,对每个科室的平均住院日进行对比分析,以每增加1个0.2作为1个处罚点,增加数低于0.2的,忽略不计;平均住院日下降的科室,不奖不罚。 (1)科室平均住院日每上升1个0.2,罚科室500元,从 当月奖金中扣除; (2)科室每上升2个0.2,罚科室1000元,从当月奖金中扣除;

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制度与考核指标

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 制度与考核指标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制度与考核指标 为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要,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院效率及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科室平均住院日指标:根据本科室近三年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情况,建立科室平均住院日指标(见附件),为患者住院期间正确的诊治赢得时间。平均住院日指标,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二、实施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控制:严格执行临床路径、疾病诊疗规范,实施单病种质量控制,控制无效住院日。 三、缩短术前等待时间: 1、病人入院当天,经治医生必须医嘱术前该做的全部检查,以节省病人检查时间。 2、入院24小时内必须有上级医师查房,尽早明确诊断,充分评估病情,提前术前准备。 3、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风险评估制度等围术期医疗制度,确保手术安全与质量。 4、择期手术病人术前日一般不超过72小时。 5、延长手术室开放时间。在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理顺手术流程的各个环节,合理调配和利用手术室资源,延长手术室开放时间,保证择期手术的有序、高效地开展,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和病人术前等候时间。

6、实行24小时急诊服务,需急救手术抢救的病人可经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手术室。 7、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推广微创手术,优化诊疗方案,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四、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要求大型设备检查项目≤24小时;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检查项目≤6小时;细菌学检查≤5天;术中冰冻病理≤30分钟;病理标本≤3-5天;急诊超声检查项目、影像常规检查项目≤30分钟。网上实时查询结果,指导医师及时确定诊治方案。 五、执行三级医疗机构临床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对于三级医疗机构有指导意义的辅助检查,在病历中留取报告单复印件,避免重复检查。 六、控制医院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应用抗菌素,控制术后并发症。 七、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三日未确诊病例要及时申请相关专科会诊,必要时提请全院会诊;加强危重病例管理、住院超过30天病例管理;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提高对患者诊治的及时性及效果。 八、对急、危重病人开设绿色通道,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 九、医务科、护理部、感染办负责对本制度的落实监控,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挂钩。 附件: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考核指标

关于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办法

关于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科室: “平均住院日”是体现医院服务能力、医院管理效益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有效地解决当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切实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合理利用医院现有医疗资源,根据《卫生部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卫医管发〔〕14号)和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卫医管发〔〕33号)的要求、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办法。 一、实行临床科室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 1、加强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教育和监管,提高其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医院统一组织领导下,医务科直接负责对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工作。各级管理工作者及医护人员必须明确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2、经过科学方法制订平均住院日标准。在我院平均住院日的基础上,根据科室临床工作实际,医院制定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具体目标。以全年全院年平均住院日≤9天为目标,对各临床科室设置具体平均住院日目标(见各临床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 3、将平均住院日列入医院考核体系。平均住院日作为一项单独考核、奖惩指标,纳入各科室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医疗质量考

核、绩效考核体系。 各临床科室在上年度年平均住院日基础上,以每年递降5%为本科室平均住院日目标,实行月度绩效考核,对平均住院日有明显改进科室给予奖励。 4、严禁以“压缩平均住院日为目的”的重复出入院现象。 二、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工作 1、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要求,所有临床科室均参与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2、各临床科室根据“住院年排名前5位病种”,至少选择2个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 3、各临床科室应严格执行“试点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完成情况纳入月度绩效考核。 4、按《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与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三、严格实行“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评价与管理 1、医务科、质量控制科负责对每月“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进行评价与监管。 2、各临床科室对“住院时间拟超过30天患者”要实行科主任“专项大查房”,组织全科进行病情讨论及长时间住院原因分析,分析结果病历中要有专门记录。 3、各临床科室在每月底前将本科室“住院时间拟超过30天患者”情况提前上报医务科、质量控制科审核。 4、医务科、质量控制科组织相关人员每月对科室上报的“住院时间拟超过30天患者”情况进行合理性审核,对于有不合理病

缩短平均住院日措施21

资阳市雁江区丹山中心卫生院 缩短平均住院日措施 “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不仅可有效利用卫生资源,也可为患者节省住院费用,让利于老百姓,特制定本措施。 1 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以院长陈兴林为组长,副院长周代友、王建彬为副组长,医务、护理、财务等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缩短平均住院日领导小组, 负责缩短平均住院日工作的有效实施。对医院收治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审核, 剔除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项目; 保留和完善各种必须的诊疗项目, 形成单病种规范的治疗方案, 减少无效住院日。按照现行医疗服务价格标准, 计算出依照此模式进行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单病种医疗费用限价, 做到医疗收费公开、透明。对单病种控制流程不仅具体到检查项目、次数、用药种类、剂量,甚至对病人的饮食指导、术后定时协助病人改变躺卧姿势、帮助病人进行恢复性训练、定时调节病人的心理状况等都有周详的治疗方案和操作流程。按照此流程管理, 可以缩短病人术前和术后平均住院日, 降低住院费用; 而医院则是通过增加收治病人数, 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并产生联动效应。 2 推广微创手术、伤口粘合处理等医疗技术 医院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选择使用先进的微创手术、伤口粘合处理等医疗技术, 制订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用药合理的医疗方案, 使病人尽可能在术后最短的时间内出院; 也可以采取分散治疗的方法, 对

慢性病人或术后病人待情况稳定后转至小医院或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还可以通过家庭病床或医生出诊等方式治疗病人; 对治愈无望的病人, 可转至社区医疗机构或临终关怀医院进行照顾。 3 改善医疗服务模式 适当延长门诊科室的服务时间, 化验室周末全部开放, 病人入院前尽可能在门诊做好必要的化验和检查, 入院后即可进行治疗和手术。规定检查科室普通常规检查取消预约,所有标本及时采集, 按承诺服务时间完成送检和接收, 网上实时查询结果, 便于临床医生下医嘱处理。进一步充实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数量, 手术室根据手术科室的需要, 实行弹性工作制,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 合理错开手术时间,必要时连台手术。术后加强护理, 争取病人早日康复出院。。通过双向转诊病人, 发挥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各自的优势, 起到平衡医疗资源的配给, 达到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 4 实行综合目标管理 实行以科室管理、医疗质量及效益指标、医疗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科主任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 要求责、权、利统一。医务科给科室下达平均住院日及病床周转次数、治愈好转率,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药品比例控制等指标, 由院长与科主任签订年度综合目标责任书, 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和奖惩。通过目标管理, 科主任把工作重心放在强化科室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增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等方面, 力争全面完成各项考核指标。 5 采用“日间手术”模式

控制平均住院日实施方案考核办法

控制平均住院日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平均住院日”是体现医院服务能力、管理效益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控制平均住院日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 一、实施方案 1、各级管理工作者及医护人员必须明确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在院领导统一组织下,医务科直接负责对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工作。 2、努力规范诊疗流程、提高病床周转率 (1)、各科加强计划收治,及时周转病床、控制加床。对全科病人的检查、手术计划安排,规范入院前检查,提高入院诊断正确率。 (2)、严格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核心制度。主管医师及时查看病人,上级医师及时查房,及时提出诊治意见。 (3)、严格执行医疗规范及操作规程,避免重复检查及过度检查。 (4)、尽量做到专科专治,减少和避免因非专科收治造成的诊治延误。 (5)、及时与手术室、麻醉科沟通,及时安排手术。 3、加强瓶颈环节管理 (1)、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人员之间加强协作沟通,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病人及时进行院内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方案,必要时请上级专家会诊或及时转诊。 (2)、对于一些特殊的或需要预约的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联系,并作好检查前准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3)、医技科室合理排程,在病人高峰期实行弹性工作制,通过早上班、晚下班、加班等措施缩短CT、MRI、超声等预约时间。 (4)、临床科室应加强对危急重症、围术期等重点患者管理,积极控制院感、防治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1)、加强三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术诊疗水平,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诊治水平。 (2)、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5、利用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管理缩短住院日 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管理,逐渐增加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及范围,提高入径率,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控制变异因素。 6、加强沟通、减少或避免医患纠纷 (1)、对诊断治疗效果不佳、服务不满意、或出现其它纠纷隐患的重点病人应重点管理,适时沟通交流,争取患方的理解、支持及配合,尽量避免因纠纷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加强科室、医务人员之间沟通,保证病人及时检查、及时治疗。 7、提升信息化建设 (1)、不断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程度,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使质量管理信息化、精细化。 (2)、与上级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加强与上级医院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相应病人可得到及时会诊指导。 (3)、与医联体所涉医院和卫生院形成长效转诊机制。 8、加强院科两级监管 (1)、科室每月对《控制平均住院日因素分析统计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原因,适时调整科室管理方案,找出改进措施。 (2)、医务科及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各科平均住院日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方案, 二、考评办法 1、将控制平均住院日列入医院考核体系,将平均住院日较上年度有明显改善(下降>5%)或明显延长(延长>5%)的科室计入二次质量绩效考核体系,特殊情况如出现收治病种的较大变化则书面说明交医务科。 2、临床路径管理按《临床路径管理考核办法》执行。

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

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 一、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 (一)加强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教育和监管,提高其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医院统一组织领导下,医务科直接负责对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工作。各级管理工作者及医护人员必须明确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二)通过科学方法制订院、科、病种平均住院日标准。在我院院平均住院日的基础上,根据科室临床工作实际,通过科学方法,制订各科室、代表性单病种、手术前的平均住院日标准,建立形成以科室为中心,以病种为重点的逐级控制目标责任制。制定标准应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前提。 (三)将平均住院日列入医院考核体系。平均住院日作为一项单独考核、奖惩指标,纳入各科室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医疗质量考核、绩效考核体系,科室平均住院日情况与科主任考核挂钩。 (四)定期召开临床、医技科室沟通会,病房组长访谈会等,进一步研讨相关对策,建立起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长效机制。 二、落实医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提高诊疗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 (一)完善和落实医疗工作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加大“三基三严”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三)鼓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尤其是微创技术。 (四)加强对护士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考核,提高业务水平。 (五)加强医患沟通,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三、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工作 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的开展,有利于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有利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执行我院制定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四、落实双向转诊制度 普通病例、慢性患者及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下级医疗机构。建立长期的社区帮扶机制,建立医院出院患者信息追踪和康复期医疗委托服务制度。 五、重点加强影响平均住院日关键环节的控制 (一)加强手术室、各手术科室、麻醉科的配合。手术室应合理安排手术,对手术患者接、送及接台手术制定规范的流程;设立麻醉恢复室,加速手术室的周转;手术医师必须提前进入手术室,与麻醉、手术室护士共同进行安全核查,保证第一台手术及时进行。

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目标

定襄县人民医院 2015年缩短平均住院日反馈及整改 2013年到2015年报表数据如下: 平均住院日(天数) 临床科室 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指标骨科11.25 15 11 ≤13 普外科 6.448 4.9 7 ≤8.5 妇产科 3.45 3.5 3 ≤3.5 儿科 6.424 8.6 7 ≤6.0 神内科8.346 7.6 8 ≤9.0 心内科8.964 8.4 8 ≤9.5 急诊五官科7.414 9.5 9 ≤9.0 皮肤科 6.4 未设定 理疗科7.5 未设定 感染科16 未设定全院平均日(天) 6.23 6.7 7 ≤9 从报表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平均住院日水平2014年骨科、急诊五官科超出了医院标准设定,全院平均住院日符合二甲医院评审细则要求,二甲评审细则中A的评价要点为评审前三年平均住院天数、患者住院等候时间呈逐年降低趋势。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患者住院基本无需等待,床位周转及运行均在负荷范围,需要住院患者均能及时得到收治,对于科室床位紧缺时期,

也能通过医务科及总值班及时调节,使得需要住院患者及时得到医治。我院平均住院日从6.23、6.7、7(天),持续三年的统计数据,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均在合理的范围,与全院指标9天还有2天的差距,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医务科平时的督导检查发现,我院平均住院时间延长的主要因素与骨科、急诊科外伤患者、存在纠纷患者有巨大的关系,其中骨科压床、欠费患者、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问题明显,对此,院务会要求医务科重新修订《在院患者外出请假制度》,要求各科室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同时对每位新入院患者下发《入院须知》,告知患者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定制度,不得治疗期间随意离开病区,医院对无故不在院患者有权利为其办理出院手续,并制定了相关的流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社会的大环境,目前医院医患关系日益突出的矛盾冲突,执行有一定的困难。 本年度第我院重新修订了对各科室平均住院日指标,各科室及时组织学习,要求各科室及时对本科室医疗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对照质控指标,查找科室自身问题,并及时反馈。同时,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科室质控员定期组织考核学习,对科室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反馈,相信我院对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将得到持续的改进和发展。 医务科 2015年12月29日

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意义和措施

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意义和措施 平均住院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一个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它是评价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衡量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由于病床紧张,病人住院难,有可能延误病情及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对医院则减少了收治病人的容量,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如果为了追求病床使用率,并选择压床,代价则是医务人员满负荷工作,医疗质量难以保证,并且以提高每出院人次费用和增加病人住院天数为代价。 有研究把病人住院日分为高效,低效,无效三类。高效住院日指病人的有效诊断,手术,治疗时期,其医疗费用发生颇高,与摊销医疗成本后结余成正比,低效住院日和无效住院日一般指病人的准备期和治愈康复后期,医疗费用发生颇高,与摊销医疗成本后结余成反比。外科手术治疗的高峰期通常集中在第3-4天,属高效住院日;而第1-2天为术前准备日,属低效住院日;第5-7天或以后,住院费用递减回落,一般是术后抗感染期或其延长期,属低效住院日和无效住院日。外科疾病的住院期间平均为7天,如果充分利用医技支持,努力缩短住院第1-3天时间,则可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内科疾病高峰期通常集中在化验检查期,治疗期间的费用回落不太明显,在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改进性策略中不优先考虑。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和方法: 1.实施单病种管理:筛选适当的病种,复习病历资料,剔除不必

要的检查,治疗项目,保留必要的诊疗项目,形成单病种规范的治疗方案,减少无效住院日。计算出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费用。实施流程管理,包括检查项目,次数,用药种类,剂量,饮食指导,术后体位,术前准备,术后康复性训练,心理调节等每一个医疗,护理行为都规范成患者须知,医师诊治流程,护士操作流程。规范单病种治疗方案。此外,还有利用疾病诊断相关组,制定平均住院日指标的方法,避免了一切的不公平性。 2.采用微创手术,伤口粘合处理等医疗技术。制定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用药合理的医疗技术,使病人尽可能在术后最短时间内出院。 3.日间手术模式:有医院采取对于手术风险较小的成熟性手术,如单纯性阑尾炎,白内障,子宫肌瘤等病种,术前检查,术前准备上午完成,下午安排手术,术后观察数小时,如恢复情况良好,第2日出院。可以减少病人院内感染的风险,减轻住院费用负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4.根据医改政策,充分实行双向转诊或家庭病床。 5.改进服务模式:适当延长门诊服务时间;医技部门实时采集标本,及时报告;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检查安排在门诊完成,住院后直接进入治疗,手术流程。 6.加强手术室管理:手术室决策和高效管理师医院发展和竞争的重要手段。临床科室对手术空间和时间的竞争也变的激烈,手术需求的增长速度已经超出常规手术室基础设施,麻醉设备和护理相匹配的承受能力。手术室使用效率的提高,能增加外科患者的周转,减少无

科室缩短平均住院日措施

儿科缩短平均住院日措施 “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不仅可有效利用卫生资源,也可为患者节省住院费用,特制定本措施。 1、组织机构科室主任负责缩短平均住院日工作的有效实施。对收治病人病历资料进行审核, 剔除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项目; 保留和完善各种必须的诊疗项目, 按照单病种规范治疗方案, 减少无效住院日。按照现行医疗服务价格标准, 计算出依照此模式进行检查、治疗、护理等单病种医疗费用限价, 做到医疗收费公开、透明。对单病种控制流程不仅具体到检查项目、次数、用药种类、剂量,甚至对病人的饮食指导、帮助病人进行恢复性训练、定时调节病人的心理状况等都有周详的治疗方案和操作流程。按照此流程管理, 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 降低住院费用;通过增加收治病人数, 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并产生联动效应。 2、改善医疗服务模式。适当延长科室门诊服务时间,周末全部开放, 病人入院前尽可能在门诊做好必要的化验和检查, 入院后即可进行治疗。规定检查科室普通常规检查取消预约,所有标本及时采集, 按承诺服务时间完成送检和接收, 网上实时查询结果, 便于临床医生下医嘱处理。通过双向转诊病人, 发挥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各自的优势, 起到平衡

医疗资源的配给, 达到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 3、实行综合目标管理。实行以科室管理、医疗质量及效益指标、医疗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科主任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 要求责、权、利统一。医教科给科室下达的平均住院日及病床周转次数、治愈好转率,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药品比例控制等指标, 定期进行考核和奖惩。通过目标管理, 科主任把工作重心放在强化科室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增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等方面, 力争全面完成各项考核指标。

缩短平均住院日措施

缩短平均住院日措施 一、医技科室配合 强化与检查、检验科室的联系,保证检查申请、预约和结果回报做好及时、准确。通过加强医技科室的时效性,缩短辅助检查等待时间,促进平均住院日缩短。 二、建立预警机制 通过医院信息化管理每核算月向各级医护人员提供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的情况,科内考核与平均住院日挂钩。 三、加强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 严格执行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缩短平均住院日。 四、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科室需要定期检查,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通过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五、规范门急诊管理 院前检查可能成为影响平均住院日的重要的因素。通过提高主治医师以上专业人员出门诊的比例,确保门诊入院诊断正确率的提高,规范入院前检查,做到专科专病专治,有利于平均住院日的缩短。加强急诊管理,提高急诊收治患者的准确性。 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严格72小时内三级查房制度,保证诊疗的及时性。病人入院后及早安排各项检查,检查出的新问题随时调整治疗,主管医师不在时值班医师查看所有病人的检查回报,及时调整治疗。每周对科内病人进行梳理,对于住院时间长的患者,科内及时查找原因,若反复仍无好转,科内及时组织讨论、会诊,病情复杂的全院多科会诊。 七、提高床位有效使用率

出院前复查有计划进行,避免延误诊查,延长住院日。出院患者主管医师提前一天将信息提供给医嘱护士,做好出院准备,压缩当天办理出院手续时间。 八、实行绩效指标考核 落实科内绩效考核,对病床周转率、平均住院日、药占比等执行好的医师,予奖励,对执行不好的,予以处罚。 九、改善医疗服务模式 适当延长门诊的服务时间,病人入院前尽可能在门诊做好必要的化验和检查,入院后即可进行治疗。或者电话预约病人住院,在住院当天完善常规化验检查及部分彩超和影像学检查。 内科病人大部分无法治愈,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即安排病人出院,不压床。

缩短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的整改措施.

缩短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的整改措施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和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的综合指标, 集中体现了医院管理、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减少患者的直接和间接费用,提高医院整体运行效率。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流程, 对 2013年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情况实施了调研, 发现了一些导致平均住院日延长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优化改进措施,以期逐渐缩短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建议改进的措施: 1、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管理责任制 (1 加强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教育和监管, 提高其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各级管理工作者及医护人员必须明确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2 通过科学方法制定合理的院、科、病种平均住院日标准。在我院平均住院日的基础上,根据科室临床工作实际,通过科学方法,制订各科室、代表性病种、手术前的平均住院日标准,建立形成以科室为中心,以病种为重点的逐级控制目标责任制。制定标准应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前提。 (3 将平均住院日列入医院考核体系。平均住院日作为一项单独考核、奖惩指标,纳入各科室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医疗质量考核、绩效考核体系。科室平均住院日情况与科主任考核挂钩。 (4定期召开临床、医技科室沟通会、病房组长访谈会等, 进一步研讨相关对策,建立起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长效机构。 2、落实医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提高诊疗质量, 缩短平均年住院日。 (1 完善和落实核心医疗工作制度,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科室缩短平均住院日PDCA管理

消化内科二病区平均住院日(PDCA管理)Plan——计划一、1、改进项目名称:加快床位周转率,缩短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持续改进计划项目提出的背景:连续3月平均住院日超标,科室绩效考核扣分。 3、计划完成时间(从2014年5月1日—2014年6月31日)。 4、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近年来消化道病人逐年增加,疾病谱发生变化。我科室受床位限制,规模无法在近期内得到扩大,加快病床周转率,缩短病员平均住院日。 5、实施部门:消化内科二病区的四个医疗组。 6、负责人: 7、制定预期目标:平均住院日达到医院规定标准:小于12天。 8、影响平均住院日的主要原因: ①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无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指征,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家属要求住院治疗;延长了住院时间。 ②食管癌放疗,疗程长。 ③重症肝炎、重症胰腺炎、肝硬化晚期合并顽固性腹水患者恢复较慢 ④部分检查出报告时间长,丙肝病毒定量、分型、自免肝系列等,延长抗病毒前准备时间。

9、我科采取的措施: ①对科室平均住院日进行一级监控,将平均住院日纳入科室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纳入各小组绩效考核指标。 ②及时周转病床、控制加床。能在门诊先做的检查尽量避免患者收入院后再做,严格执行首诊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核心制度。主管医师及时查看病人,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查房,及时提出诊治意见。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病人及时进行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方案。 ③严格执行医疗规范及操作规程,合理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及过度检查。对于一些特殊的或需要预约的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联系。如检查前需要患者做相应准备的,应及时告知患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④尽量做到专科专治。减少和避免因非专科收治造成的诊治检查延误。 ⑤加强三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术诊疗水平,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⑥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⑦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人员之间加强协作沟通。会诊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尽快会诊。 ⑧医技科室缩短入院后检查时间。呼吁院领导加强医技科室管理。急诊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30分钟;急诊CT检查结果≤

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

XXXX医院 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 为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根据《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及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管理规定。 一、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 (一)加强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在医院统一组织领导下,质控科直接负责对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工作; 2.医院和科室对医护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知识培训,使相关管理人员与医师均知晓缩短平均住院日的要求,并落实各项措施; 3.各级管理工作者及医务人员必须明确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二)通过科学方法制定院、科平均住院日标准。 根据科室临床工作实际,通过科学方法,制定各科室平均住院日标准及科室重点病种住院日标准,建立形成以科室为中心的逐级控制目标责任制。

1.制定各科室平均住院日标准。 (1)以《医院管理信息》为依据,索引出2010-2012年各科室的年平均住院日; (2)取各专业科室三年内年平均住院日中的最低的数值作为本专业科室的标准住院日数值。 (3)新专业科室心脏外科以2013年7-9月份的月平均住院日中的最低值作为本专业科室的标准住院日数值。 2.制定重点病种平均住院日标准。 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重点病种以规定的路径住院日为准,其余重点病种住院天数以诊疗规范为准。 3.制定标准应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前提。 (三)将平均住院日列入医院考核体系 1.将平均住院日作为一项对科室和医务人员的单独考核、奖惩指标,纳入各科室的岗位职责、医疗质量考核、绩效考核体系,科室平均住院日情况与科主任考核挂钩。 2.信息科于每月底,及时将医院工作月报表汇总,在《医院管理信息》上通报; 3.质控科根据月报表,相对于该科室平均住院日标准,对每个科室的平均住院日进行对比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处罚,结果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和科主任考核。 4.科主任及科室人员要充分认识缩短平均住院日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加大平均住院日的考核与奖惩力度,

2020年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意义和措施

作者:败转头 作品编号44122544:GL568877444633106633215458 时间:2020.12.13 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意义和措施 平均住院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一个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它是评价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衡量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由于病床紧张,病人住院难,有可能延误病情及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对医院则减少了收治病人的容量,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如果为了追求病床使用率,并选择压床,代价则是医务人员满负荷工作,医疗质量难以保证,并且以提高每出院人次费用和增加病人住院天数为代价。 有研究把病人住院日分为高效,低效,无效三类。高效住院日指病人的有效诊断,手术,治疗时期,其医疗费用发生颇高,与摊销医疗成本后结余成正比,低效住院日和无效住院日一般指病人的准备期和治愈康复后期,医疗费用发生颇高,与摊销医疗成本后结余成反比。外科手术治疗的高峰期通常集中在第3-4天,属高效住院日;而第1-2天为术前准备日,属低效住院日;第5-7天或以后,住院费用递减回落,一般是术后抗感染期或其延长期,属低效住院日和无效

住院日。外科疾病的住院期间平均为7天,如果充分利用医技支持,努力缩短住院第1-3天时间,则可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内科疾病高峰期通常集中在化验检查期,治疗期间的费用回落不太明显,在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改进性策略中不优先考虑。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和方法: 1.实施单病种管理:筛选适当的病种,复习病历资料,剔除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项目,保留必要的诊疗项目,形成单病种规范的治疗方案,减少无效住院日。计算出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费用。实施流程管理,包括检查项目,次数,用药种类,剂量,饮食指导,术后体位,术前准备,术后康复性训练,心理调节等每一个医疗,护理行为都规范成患者须知,医师诊治流程,护士操作流程。规范单病种治疗方案。此外,还有利用疾病诊断相关组,制定平均住院日指标的方法,避免了一切的不公平性。 2.采用微创手术,伤口粘合处理等医疗技术。制定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用药合理的医疗技术,使病人尽可能在术后最短时间内出院。 3.日间手术模式:有医院采取对于手术风险较小的成熟性手术,如单纯性阑尾炎,白内障,子宫肌瘤等病种,术前

2017年骨科缩短平均住院日措施及效果分析

2017年骨科缩短平均住院日措施及效果分析 根据我科具体情况,经全科讨论决定采用如下措施: 一、对我科平均住院日进行统计,将平均住院日纳入科室质量监控指标体系。 二、加强计划收治。及时周转病床,控制加床,对全科病人的检查、手术计划安排;规范入院前检查,确保门诊入院诊断正确率的提高,能在门诊先做的检查尽量避免患者收入院后再做;严格执行首诊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核心制度,主管医师及时查看病人,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查房,及时提出诊治意见;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病人及时进行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方案。 三、严格执行医疗规范及操作规程,合理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及过度检查。对于一些特殊的或需要预约的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联系,如检查前需要患者做相应准备的,应及时告知患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四、及时与手术室、麻醉科沟通,及时安排手术。 五、合理安排科内医师的工作,保证治疗、手术及时安全。 六、加强三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诊疗水平,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等造成术前住院日的增加。 七、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八、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人员之间加强协作沟通。 九、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完善服务流程。 十、及时与患方进行沟通,使患方及时认可诊治方案并及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十一、医技科室缩短入院后检查时间。 十二、临床科室应加强对住院病人,尤其是危急重症、诊断治疗效果不佳、对服务不满意、或出现医疗纠纷隐患等重点病人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保证病人及时检查、及时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 十三、每周对科内现有住院病人进行清理,对于患者住院时间超长,科内要及时查找原因。若反复诊治病情仍无好转时,科里应及时组织讨论、会诊,及时

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

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的管理规定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 一、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 (一)加强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教育和监管,提高其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医院统一组织领导下,医务科直接负责对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工作。各级管理工作者及医护人员必须明确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二)通过科学方法制订院、科、病种平均住院日标准。在我院院平均住院日的基础上,根据科室临床工作实际,通过科学方法,制订各科室、代表性单病种、手术前的平均住院日标准,建立形成以科室为中心,以病种为重点的逐级控制目标责任制。制定标准应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前提。 (三)将平均住院日列入医院考核体系。平均住院日作为一项单独考核、奖惩指标,纳入各科室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医疗质量考核、绩效考核体系,科室平均住院日情况与科主任考核挂钩。 (四)定期召开临床、医技科室沟通会,病房组长访谈会等,进一步研讨相关对策,建立起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长效机制。 二、落实医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提高诊疗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 (一)完善和落实医疗工作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加大“三基三严”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三)鼓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尤其是微创技术。 (四)加强对护士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考核,提高业务水平。 (五)加强医患沟通,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三、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工作 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的开展,有利于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有利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执行我院制定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四、落实双向转诊制度 普通病例、慢性患者及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下级医疗机构。建立长期的社区帮扶机制,建立医院出院患者信息追踪和康复期医疗委托服务制度。 五、重点加强影响平均住院日关键环节的控制

icu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卢氏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一、努力规范诊疗流程、提高病床周转率 1、加强计划收治,及时周转病床、控制加床。对全科病人的检查、手术计划安排,规范入院前检查,提高入院诊断正确率。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核心制度。主管医师及时查看病人,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查房,及时提出诊治意见。 3、严格执行医疗规范及操作规程,合理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及过度检查。 4、合理安排科内医师的工作,保证治疗、检查及手术及时安全。 二、加强瓶颈环节管理 1、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人员之间加强协作沟通,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病人及时进行院内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方案,必要时请上级专家会诊或及时转诊。 2、对于一些特殊的或需要预约的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联系、并作好检查前准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3、临床科室应加强对危急重症、围术期等重点患者管理,积极防治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1、加强三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术诊疗水平,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诊治水平。

2、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四、利用临床路径管理缩短住院日 逐渐增加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及范围,提高入径率,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控制变异因素。 五、加强沟通、减少或避免医患纠纷 1、对诊断治疗效果不佳、服务不满意、或出现其它纠纷隐患的重点病人应重点管理,适时沟通交流,争取患方的理解、支持及配合,尽量避免因纠纷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加强科室之间、医务人员之间沟通,保证病人及时检查、及时治疗。 六、提升信息化建设 与上级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加强与上级医院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相应病人可得到及时会诊指导。 七、加强院科两级监管 1、科室每月对科内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积极组织讨论、会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分析原因、找出改进措施。 2、定期对科室平均住院日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方案,不断改进服务流程,缩短科室平均住院日。

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制度与考核指标

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制度与考核指标 为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要,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院效率及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科室平均住院日指标:根据本科室近三年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情况,建立科室平均住院日指标(见附件),为患者住院期间正确的诊治赢得时间。平均住院日指标,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二、实施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控制:严格执行临床路径、疾病诊疗规范,实施单病种质量控制,控制无效住院日。 三、缩短术前等待时间: 1、病人入院当天,经治医生必须医嘱术前该做的全部检查,以节省病人检查时间。 2、入院24小时内必须有上级医师查房,尽早明确诊断,充分评估病情,提前术前准备。 3、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风险评估制度等围术期医疗制度,确保手术安全与质量。 4、择期手术病人术前日一般不超过72小时。 5、延长手术室开放时间。在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理顺手术流程的各个环节,合理调配和利用手术室资源,延长手术室开放时间,保证择期手术的有序、高效地开展,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和病人术前等候时间。 6、实行24小时急诊服务,需急救手术抢救的病人可经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手术室。

7、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推广微创手术,优化诊疗方案,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四、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要求大型设备检查项目≤24小时;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检查项目≤6小时;细菌学检查≤5天;术中冰冻病理≤30分钟;病理标本≤3-5天;急诊超声检查项目、影像常规检查项目≤30分钟。网上实时查询结果,指导医师及时确定诊治方案。 五、执行三级医疗机构临床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对于三级医疗机构有指导意义的辅助检查,在病历中留取报告单复印件,避免重复检查。 六、控制医院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应用抗菌素,控制术后并发症。 七、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三日未确诊病例要及时申请相关专科会诊,必要时提请全院会诊;加强危重病例管理、住院超过30天病例管理;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提高对患者诊治的及时性及效果。 八、对急、危重病人开设绿色通道,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 九、医务科、护理部、感染办负责对本制度的落实监控,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挂钩。 附件: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考核指标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日

平均住院日管理办法

武汉市第一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反映医院内涵建设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如下: 1.入院前能做的或能够预约的检查、检验项目全部在门诊完成,提高门诊诊断的确诊符合率。 2.规范诊疗行为,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诊疗模式。 3.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4.在住院诊疗过程中,实施不同阶段的病情评估制,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保证诊疗的及时性。 5.提高科间会诊质量及效率,严禁出现推诿、推责和以大量辅助检查代替会诊意见的现象。 6.提高床位有效使用率。出院前复查有计划进行,避免盲目性。 7.医院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提高信息处理技术水平, 在诊疗过程中尽量通过网络传递信息,确保临床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准确。职能、后勤管理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与工 作流程,确保临床日常诊疗工作高效运转,出现突发事件能反 应敏捷、处理到位。 8.医院制定相关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核心制度,组织学习考核, 在工作中监督管理落实,根据落实情况,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 9.开展日间手术及择期手术预约管理等,可以通过医疗流程优

化、合理配备人员及手术设备,充分发挥麻醉复苏室的作用,延长手术室的开放时间,缩短连台手术衔接时间和休息日开展择期手术。 10.护理人员要转变服务观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确保“以病 人为中心”的措施落到实处。医院要加强护士“三基”培训,提高业务和技术水平,确保护理安全。加强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保证病人得到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医院感染和并发症发生。 11.充分挖掘医技科室内部的潜力,提高辅助诊断的时效性。医 技科室要重视人员配备与人才培养,改善内部运行机制,合理排班,确保临床科室能够及时预约、检查和领取报告单。12.执行院间检验检查互认制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