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动物的分类: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

有万种,它们可以分成两大类

:(体内)

和(体内)。

2、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主要特点:一是能够靠来获取食物和敌害,二是能在水中。

3、鱼的运动和呼吸:鱼的运动器官是,呼吸器官是。

4、其他水生运动: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形

形色色,主要的还有动物、

(动物、动物等。

5、(1)鱼的鳃的颜色是,因为。(2)鱼的鳃丝又又,这有利于。观察鳃丝在水中和空气中的舒展状况,回答:在水中时,鱼的鳃丝,与水的接触面积;在空气中时,鳃丝,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空气又比

较,所以鱼离开水后会因为不能从空气中得到充足的而窒息死亡。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具有角

质或;昆虫具有。

2、由于陆地环境复杂多变,所以陆地生活的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

3、陆地生活的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1)有防止散失的结构;(2)有支持和的器官;(3)有能在中呼吸的,位于身体的呼吸器官;(4)有发达的器官

和系统。

4、蚯蚓:(1)、蚯蚓的生活习性:在富含的土壤。以

和为食。(2)、形态结构:蚯蚓身体由许多的构成。靠近前部有一个特别大,颜色较浅且光滑,称为环带。(3)、运动:①运动方式是。

②参与运动的结构:、体节、刚毛。

其中刚毛有运动的作用。(4)、呼吸:①蚯蚓靠、的体壁进行呼吸。②空气中的氧必须先溶解在它体壁的里,渗入体壁,再进入随运输到全身各处,体内产生的也由血液运输到体表再排出体外。(4)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棉花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是因为5、的动物成为环节动物。

6、家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家兔体表被毛,有作用,具有四肢,前肢,后肢,适于;家兔用呼吸;血液循环包括

和两条循环途径;家兔的牙齿分化为和;家兔是温动物。7、陆地生活的动物的生存条件是、和。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动物的受到了极大威胁。所以保护动物,重要的是保护它们的。

8、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改变,可以通

过自身的而维持体温的恒定,这样的动物称为动物。

9、哺乳动物的特征: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等特征。

三、空中飞行的动物

1、世界上的鸟有多种,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有利

于和。

2、无脊椎动物中的,脊椎动物中的,以及哺乳动物中的,它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3、鸟的形态结构特征:鸟类的体表被覆,前肢变成,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体温高而。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

的相适应的。

4、鸟适于飞行的特点:(1)体型:

呈—可减少飞行时的。(2)翼和羽毛:前肢变成——器官;翼成形——利于扇动空气增大飞行的;体表有正羽——用于;绒羽——用于。(3)肌肉:胸肌—

—为飞行提供。

(4)骨骼:长骨——体重;有的骨愈合在一起,更加牢固。(5)消化:①食量,消化能力—为飞行提供较多的;②直肠,粪便及时排出—。(6)循环:心脏腔,

有和两条循环路线,输送氧的能力——飞行需要较多的氧分解,以便为身体提供较多的。(7)呼吸:有,进行呼吸(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在内进行次气体交换),气囊储存气体,呼吸——飞行需要较多的分解有机物,以便为身体提供较多的能量。

5、昆虫的形态结构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运动器官是和,运动方式有

、和。其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有

和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蒸发的作用。

6、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中,

用呼吸,幼体要经过才能成为成体,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呼吸,同时用辅助呼吸。

7、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由很

多构成;体表有;

足和触角。

8、生物圈中的许多生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和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运动系统的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和组成。

3、关节的结构: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它是由、、、、组成。

4、骨骼肌的组成及特征:骨骼肌是

由和组成的,它有受刺激而的特征。

5、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屈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伸肘时,肱三头肌,肱二头肌。

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动物行为的类型:从动物行为的表现上,动物行为可分为:行为

、行为、行为、行为等。从行为获得的途径上,动物行为可分为(和行为。

2、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所决定的行为,如。

3、学习行为:在的基础上,通过的作用,由生活和而获得的行为,如。动物越高等,其学习行为越。

4、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实验说明:动物越,学习能力,学会某种行为中的次数。

三、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的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共同

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

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

一定的,成员之间有

( 的,有的群体中还形

成。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有、等。

3、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的

、和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4、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是的。正是因为、(和的存在,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2.教材分析 2.1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与原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化,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抓住重点,借用多媒体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2.2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同动物的运动要依赖一定的结构的观点,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大意义,从而真正理解运动和行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③情感目标: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2.3 教学重难点①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运动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重大意义。②难点:运动是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 2.4 教具准备:①教具:多媒体课件、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条形木棍(一头钻洞)、小铁钉1个、玩具汽车、细绳。②学具:20 cm×2 cm纸板(或木板)2块、皮筋2根、小铁钉1个。 3.教学过程 3.1 复习提问①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②动物为什么能运动?教师稍作引导。 3.2 导入新课提供一组动物捕食、迁徙、求偶的视频材料。提问:①这些动物在做什么? ②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生存和繁殖)③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动物在取食?(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颈部)④所有动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样吗?(不一样)⑤简述动物捕食的过程。(动物捕食时需要观察、奔跑和扑咬等) 小结:同捕食有关的运动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同理动物也有繁殖行为等,所以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 3.3 运动系统的组成学生讨论得出:运动需要骨、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共同完成。3.3.1骨的外形和作用取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让学生观察骨的外形。多媒体课件提供常见杠杆作用的动画,让学生分析骨在运动中的作用。 3.3.2 关节的结构和功能①多媒体课件提供关节运动的动画,师生共同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关节炎对运动的影响,了解关节脱臼的原因和后果。②演示一根木条不能弯曲,两根木条连接后可以弯曲,连接处相当于关节,说明关节就是骨连接的方式。 3.3.3 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①多媒体课件演示骨骼肌的结构,观察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的特征。②多媒体课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缩的视频,说明骨骼肌有受刺激产生收缩的特性。③用木棍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附于不同骨的特点。④用玩具汽车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并且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特点。 3.4 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课件动画演示伸、屈肘运动,然后引导学生做伸、屈肘运动,感觉运动时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变化,最后用自制模型演示运动时骨骼肌(用弹簧代替)的变化。学生制作模型,观察模型运动时皮筋的变化情况。 小结:骨骼肌受到来自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引起躯体产生运动。3.5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多媒体给出人体骨骼标本,学生观察人体的上肢骨和下肢骨,认识与运动有关的重要关节的位置。

2017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XX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 动物的运动知识点: 一、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1.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运动 , 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陆生动物中的鸟类和昆虫能够飞行和滑翔。 2.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提高了生存能力。生物通过运动还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殖场 所,从而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殖。 二、动物运动的能量 1.动物的运动器官或结构 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运动,变形虫依靠伪足 运动。 蚂蚁等昆虫的足分节,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分节的足产生运动。运动时,一般是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 2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 word可编辑

肌组成。” 骨骼是动物形体的基础,为肌肉提供了附着点。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3.动物运动的能量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 > 细胞------- > ATP -------- >肌肉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知识点: 动物的行为: 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 生物社会行为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无脊椎动物类群: 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 脊椎骨 组成的 脊柱 的动物。 1.腔肠动物:——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1)常见的腔肠动物: 生活在海洋中(4个): 生活在淡水中(1个):水螅 (2)水螅形态结构 身体只能分出 上下 ,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 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 辐射对称 。 A.食物由 口 进入,在 消化腔 内消化,食物残渣由 口 排出。 B.水螅的口周围伸展着 触手 ,用于探寻和捕捉食物。 C.体壁由 内胚层 和 外胚层 两层细胞构成。 水螅的生殖方式是 出芽生殖 。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肝门 (4)与人类的关系 珊瑚虫分泌的 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 珊瑚礁,为海地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 栖息场所和 庇护地。 扁形动物 (1)常见的扁形动物(4种): (2)涡虫的形态结构 A.形态特征:身体扁平,呈 左右 对称,也称 两侧 对称。 B.两侧对称的特点:身体可以分出前后、左右和背腹,前端 感觉器官集中, 能够最先感受外界的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的两侧和腹 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这样的体形,使得运动更加准确有效,有利于动 物 运动 、 捕食 和 防御 。 涡虫是自由生活的,非寄生。 (3)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 有口无肝门 3.线形动物 (1)常见的线形动物(6: (2)蛔虫的形态特征: A.身体 细长 ,呈 圆柱 形,体表有 角质层 ,起到 保护 作用。 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秀丽隐杆线虫 涡虫、血吸虫、绦虫、华枝睾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虫

2017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汇

XX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动物的运动知识点: 一、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⒈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陆生动物中的鸟类和昆虫能够飞行和滑翔。 ⒉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提高了生存能力。生物通过运动还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殖场所,从而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殖。 二、动物运动的能量 ⒈动物的运动器官或结构 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运动,变形虫依靠伪足运动。 蚂蚁等昆虫的足分节,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分节的足产生运动。运动时,一般是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 ⒉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骨骼是动物形体的基础,为肌肉提供了附着点。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⒊动物运动的能量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知识点: 动物的行为: 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 生物社会行为知识点: 一)营群生活的动物 白蚁、羊群、鸡群、牛群、马群、蜜蜂、羚羊群、狼群、黑猩猩等是群体生活的生物。 2这些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白蚁的社会行为。 二)、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 这些动物不是独居的,是很多动物生活在一起的。 2它们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 3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分工合作的。 4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八年级生物上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动物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所作出的适应活动,包括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动物的一切状态。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是十分重要的,与人类的生活也极为密切,动物的运动依赖与一定的身体结构,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所以课本首先以家兔为例讲述运动系统的组成,以人的屈伸时动作为例讲述骨,关节,肌肉的协调性,作为本章的铺垫。第二、三节分别举例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在学习本章时,要领会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 《动物的运动》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动物行为的基础。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肌肉、关节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3、根据素材分析推理,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用具】: 1.准备多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视频资料。 2.准备运动系统各成分模型或标本。 3.肌肉骨骼运动的课件。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复习提问 二、导入新课 三、运动系统的组成 1、骨的外形和作用 2 、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3 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看动物的运动方式图,回忆学 过的相关知识。 观看一些动物的一些行为。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 认识长骨的结构特点 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讨论得出:运动需要骨、 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共同 完成。 ①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②动物为什么能运动 ①这些动物在做什么? ②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生存 和繁殖)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多媒体给出人体 骨骼标本,学生观察人体的上肢骨和 下肢骨,认识与运动有关的重要关节 的位置。 多媒体课件提供关节运动的动画, ①多媒体课件演示骨骼肌的结构,观 察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的特 征。 ②多媒体课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缩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

生物圈中的动物 2.2.3 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理解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四、教学难点 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动物运动的录像片,并出示20XX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健儿的图片,督促学生仔细观看,思考以下问题: 1.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 2.动物的运动跟哪些结构有关? 观察、思考。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运动的方式

阅读教材90文字资料,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运动方式也不同,思考: 不同种类的动物运动方式有哪些? 探究二:运动的基础 阅读教材91——92页文字资料,了解关节的结构及骨骼肌的组成,思考: 1、运动的基础是什么? 2、运动系统的组成? 3、骨是通过什么来组合成骨骼的? 4、骨连接有哪三种方式? 5、关节的组成? 6、关节对运动的意义? 7、关节的特点? 8、骨骼肌的组成? 探究三:运动的实现 阅读教材93页文字资料,了解运动的产生,思考: 运动时如何产生的? (三)知识运用 1.运动系统完成运动,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不需要其它系统的参与.__________(判断对错). 2.人体肱三头肌受到刺激以后能收缩,它所受的刺激来自() A.肱三头肌血管里的血液 B.肱三头肌周围环境的组织液

C.支配肱三头肌的神经传来的兴奋 D.以上三都均是 (四)归纳小结 1、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关节、肌肉 2、运动的产生 神经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 (五)随堂检测 1.当军人在行军礼时,相关肌肉的运动情况是()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2.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3.下列不是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A.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鲫鱼在水中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 A、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B、尾部和尾鳍的摆动 C、躯干部和尾鳍的摆动 D、胸鳍、腹鳍和尾鳍的摆动 2、鲫鱼的鳃属于() A、消化器官 B、呼吸器官 C、循环器官 D、运动器官 3、鱼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是() A、鱼离开了水就不能游泳 B、缺少水分会使鱼体表干燥 C、鱼要不断喝进和吐出水 D、鱼的鳃只能吸收溶解在水里的氧气 4、水由鱼的口流入,由鳃孔流出,水中成分的变化是() A、氧浓度上升,二氧化碳浓度下降 B、氧浓度上升,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C、氧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下降 D、氧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5、下列动物,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乌贼 B、扇贝 C、河蚌 D、海蜇 6、下列动物都生活在水中,其中属于鱼类的是() A、娃娃鱼 B、鳄鱼 C、中华鲟鱼 D、鲸鱼 7、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和模拟实验,下列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A、科学家在原始海洋条件下进行“原始生命的产生”实验 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C、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 D、调查某地植被状况的实验 8、蚯蚓的体表湿润粘滑,这主要与其()功能有关。 A、排泄 B、呼吸 C、取食 D、运动 9、蚯蚓生活环境是() A、湿润、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B、湿润、疏松、贫瘠的土壤中 C、干燥、疏松的土壤中 D、干燥、板结的土壤中 10、家兔的消化系统与狼相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家兔() A、有犬齿,盲肠发达 B、有犬齿、盲肠不发达 C、无犬齿、盲肠发达 D、无犬齿、盲肠不发达 11、为了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下列不属于该结构的是() A、蚯蚓的刚毛 B、蛇的鳞 C、蝗虫的外骨骼 D、蜥蜴的西鳞 12、下列不属于陆生动物一般特征的是() A、一般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B、绝大多数用气管或肺呼吸 C、用体壁呼吸 D、一般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13、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是() A、体表被毛 B、胎生、哺乳 C、用肺呼吸 D、体温不恒定 14、下列动物,属于昆虫的是() A、蜘蛛 B、蜈蚣 C、螳螂 D、虾 15、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 B、蛙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在水中用鳃呼吸 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生物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章测试(附答案)

第五单元第二章测试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关节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 A.连结作用B.杠杆作用 C.支点作用D.动力作用 2.在骨骼肌的两端较细的、乳白色的部分是() A.肌腱B.肌腹 C.神经D.脂肪 3.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产生运动的原因是() A.骨自身运动的结果 B.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C.骨骼肌位置变化的结果 D.关节位置变化的结果 4.铅球运动员手握铅球放在肩上,准备投掷时,手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A.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5.对人体的各种运动,起着控制和协调作用的系统是() A.循环系统B.神经系统 C.呼吸系统D.消化系统 6.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蜜蜂的群体B.蚂蚁的群体 C.白蚁的群体D.蝗虫的群体 7.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老虎钻火圈B.狗熊骑车 C.小狗算术D.母鸡育雏 8.白蚁群中专职“产卵机器”的是群体中的() A.兵蚁B.蚁后C.工蚁D.蚁王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哺乳动物才有学习行为 B.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具有学习行为 C.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也越复杂

D.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10.下列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蜜蜂采蜜B.公鸡啼鸣 C.母鸡产卵D.狗认识主人 11.所有的动物行为都是由下列什么作为基础的?() A.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B.动物的遗传因素 C.动物的生活环境 D.动物个体的所作所为 12.动物园里的海豚正在表演馆里做顶气球表演,海豚的这种行为属于()A.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 C.经验行为D.适应行为 13.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A.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B.找到配偶 C.找到食物 D.逃避敌害 14.下列与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无关的是()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 C.生活经验D.通讯方式 15.蚂蚁外出寻找食物时能利用它的分泌物标志路线,这是在() A.进行防御B.进行求偶 C.贮藏食物D.通讯以传递信息 16.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A.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 B.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C.成群的雄孔雀见到雌孔雀开屏炫耀 D.悬挂在洞顶的数百只蝙蝠,各有各的位置 17.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的行为都是先天性行为 B.动物的行为都是学习行为 C.海洋馆中的海豚能表演节目属于学习行为 D.动物的学习行为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关系 18.下列哪项不是动物行为的特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测试题word版本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们说鲫鱼比蝗虫高等主要表现在() A.生活在水中 B.能在水中游泳 C.体内有脊柱 D.能用鳃呼吸 2、下列不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海蛰 B.珊瑚虫 C.虾 D.海马 3、将一鱼的某鳍捆绑发现该鱼游泳速度明显减慢,由此推断捆绑的是它的() A.胸鳍 B.腹鳍 C.尾鳍 D.臀鳍 4、鱼不停的吞水和吐水,吐出水与吸入水相比() A.氧气增多 B.二氧化碳增多 C.尿酸尿素等废物 D.二氧化碳减少 5、下列哪项不是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A.体表有鳞片 B.用鳃呼吸 C.鳍的协调作用 D. 6、下列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虾 B.梭子蟹 C.章鱼 D.海蛰 7、有一种动物有口无肛门,它可能是下列的哪种动物() A.水蚤 B.乌贼 C.海葵 D.蜘蛛蟹 8、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A.气囊 B.气管 C.肺 D.体壁 9、关于蚯蚓的刚毛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刚毛与蚯蚓的防御敌害有关 B.刚毛与蚯蚓的运动有关 C.刚毛与蚯蚓的呼吸有关 D.刚毛与蚯蚓掘土穴居有关 10、在观察蚯蚓运动的过程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样做的意义是() A.维持蚯蚓体内的水分的平衡 B.维持蚯蚓正常的呼吸 C.因为蚯蚓通过体表吸收水分 D.有利于蚯蚓自由蠕动 11、与家兔保持恒定体温无关的一项是() A.体表有光滑柔软的毛 B.心脏分为四腔 C.身体有发达的四肢 D.两条循环路线,输送氧气能力强 12、家鸽最发达的肌肉是() A.两翼上的肌肉 B.胸肌 C.后肢的肌肉 D.颈部的肌肉 13、关于家鸽的气囊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 B.有的突入到骨的气囊里 C.与肺相通 D.空气进入气囊不经过肺 14、将蚯蚓放到干燥的草木灰中,不久便会死亡,原因是() A.无法呼吸 B.无法取食 C.无法运动 D.无法感受刺激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鸟类才能飞翔 B.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专门的呼吸器官 C.陆地生活的动物一定比水中生活的动物高等 D.蝗虫体内没有脊柱 16、除下列哪项外都是家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A.体形呈流线型 B.前肢变成翼并生有几排大型正羽 C.胸肌发达 D.用肺呼吸 17、下列关于把青蛙、蟾蜍等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XX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XX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骨骼 骨 运动系统 不活动的连接(颅骨之间) 骨连接 半活动的连接(脊椎骨之间) 肌肉 活动的连接,又叫关节(四肢骨之间)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

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 、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明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举例说明运动器官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说明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观察关于运动系统的图片和模型、观察自身相应的运动系统结构,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体验运动过程自身运动系统的变化和其它系统的参与情况,认识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系。尝试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运动系统的健康。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骨、骨骼肌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节的结构;骨骼肌与骨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3.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设计 温故知新:播放“动物的运动”视频,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概括动物的运动,过渡到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1.骨:形态结构、分布、功能 小活动 请你摇摇头或抬抬手,想一想,人的运动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引导学生答出:骨、骨骼肌、(骨连结)关节 观察与思考一(展示家兔骨骼标本和人体骨骼模型) 1). 对照 P29家兔的骨骼图,观察家兔的骨骼标本和人的骨骼模型,重点观察四肢的骨组成。思考:骨具有哪些功能? 2).对照自己的四肢,找出相应骨的位置 上肢: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下肢:股骨、腓骨、胫骨、跗骨、蹠骨、趾骨 3).家兔和人的四肢骨的形态结构具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骨的功能的关系? 点评学生的回答。 展示小资料“长骨的解剖结构”、“骨折” 归纳:骨的形态多样,坚固而轻便,主要具有支持、保护的作用。 2.关节:结构、分布、功能 观察与思考二 1).观看有关“”的视频;填出关节各部分结构名称 2).活动活动你的四肢关节, 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 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动物与植物的显著区别: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来获得现成的有机物,而维持生存和繁衍。 2.常见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在淡水中,如水螅(xī)。 3.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p5水螅示意图) 4.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称为辐射对称。 5.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其中的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水螅的繁衍方式:出芽生殖。 7.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呈辐射对称;②体表有刺细胞;③有口无肛门。 8.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可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珊瑚礁 9.涡虫的生活环境:清澈溪流的石块下面。(p6涡虫结构示意图) 10.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背面有两个可感光的黑色眼点。 11.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2.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 13.其他寄生类扁形动物: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猪肉绦虫)。 14.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15.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p8蛔虫结构示意图)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 4.蛔虫的生殖:蛔虫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缓慢地蠕动。 6.蛔虫病的预防: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7.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蛲(náo)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8.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9.蚯蚓的形态结构: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见蚯蚓结构示意图) 10.蚯蚓的运动: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 11.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2.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体壁能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 13.常见的其他环节动物有:沙蚕,水蛭等。 1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15.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蛭素,可生产抗血栓药物。蚯蚓能疏松土壤,能提高土壤肥力,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扇贝、文蛤(gé)、缢蛏(yìchēng)等。 2.软体动物的结构: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3.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鰓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完成摄食。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

第三节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知道运动的意义; 2.掌握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重点); 3.掌握关节的结构(重点); 4.理解运动的实现过程(难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动物运动的方式、运动的基础和运动的实现三部分内容。对于这些内容,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许多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不会太多。课堂上,我采用图片、模型、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尽量提供观察材料,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概括。 课前准备:《动物的运动》教学课件、人体关节的模型、挂图、新鲜的羊的关节、解剖刀、解剖盘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分钟)同学们,毛泽东在《沁 园春.长沙》中写道 “鹰击长空,鱼翔浅 底,万类霜天竟自 由”,其中前两句说的 就是动物的运动。 (图片展示“鹰击长 空,鱼翔浅底”的优美 画面) 设疑:不同的动物,运 动方式不同,你还知道 哪些运动方式呢?动 欣赏诗词,观看图片 通过欣赏诗词,观察 图片,激发学生兴 趣。 通过教师的提问,引 发学生的思考,让学 生带着问题走入课 堂。

物的运动又是通过哪 些结构来完成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要得到答案。(板书课题)思考:动物还有哪些运动方式?是通过哪些结构来完成的? 带着问题走入课堂 启迪思维导学新知(5分钟)知识点一:运动的方式 过渡:不同的动物其运 动方式不一样。请同学 们说说以下几种动物 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投影展示) 讲:所有的动物包括人 类在内,都能通过一定 的方式进行运动,这是 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 要特征。 设疑:动物的运动有何 意义呢? (投影总结) 观察图片,说出不同动 物的运动方式 结合课本P90第一段, 总结: 动物运动的意义: 图片展示不同动物 的运动方式,既能激 发生趣,又能增强学 生的理解能力,还能 活跃课堂气氛,收到 一举多得的教学效 果。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2.教材分析2.1 教材分 析本节内容与原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化,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抓住重点,借用多媒体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2.2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同动物的运动要依赖一定的结构的观点,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大意义,从而真正理解运动和行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③情感目标: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2.3 教学重难点①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运动需要 身体各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重大意义。②难点:运动是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2.4 教具准备:①教具:多媒体课件、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条形木棍(一头钻洞)、小铁钉1个、玩具汽车、细绳。②学具:20 cm×2 cm纸板(或木板)2块、皮筋2根、小铁钉1个。3.教学过程3.1 复习提问①动物 的运动方式有哪些?②动物为什么能运动?教师稍作引导。 3.2 导入新课提供一组动物捕食、迁徙、求偶的视频材料。提问:①这些动物在做什么?②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生存和繁殖)③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动物在取食?(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颈部)④所有动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样吗?(不一样)⑤简述动物捕食的过程。(动物捕食时需要观察、奔跑和扑咬等)小结:同捕食有关的运动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同理动物也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无脊椎动物类群: 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 脊椎骨 组成的 脊柱 的动物。 1.腔肠动物:——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1)常见的腔肠动物: 生活在海洋中(4个): 生活在淡水中(1个):水螅 (2)水螅形态结构 身体只能分出 上下 ,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 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 辐射对称 。 A.食物由 口 进入,在 消化腔 内消化,食物残渣由 口 排出。 B.水螅的口周围伸展着 触手 ,用于探寻和捕捉食物。 C.体壁由 内胚层 和 外胚层 两层细胞构成。 D.水螅的生殖方式是 出芽生殖 。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肝门 (4)与人类的关系 珊瑚虫分泌的 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 珊瑚礁,为海地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 栖息场所和 庇护地。 2.扁形动物 (1)常见的扁形动物(4种): (2)涡虫的形态结构 A.形态特征:身体扁平,呈 左右 对称,也称 两侧 对称。 B.两侧对称的特点:身体可以分出前后、左右和背腹,前端 感觉器官集中, 能够最先感受外界的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的两侧和腹 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这样的体形,使得运动更加准确有效,有利于动 物 运动 、 捕食 和 防御 。 C.涡虫是自由生活的,非寄生。 (3)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 有口无肝门 3.线形动物 (1)常见的线形动物(6个): (2)蛔虫的形态特征: A.身体 细长 ,呈 圆柱 形,体表有 角质层 ,起到 保护 作用。 B.蛔虫寄生在人体 小肠 中,靠吸收小肠中的 半消化的食糜 生活。 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秀丽隐杆线虫 涡虫、血吸虫、绦虫、华枝睾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虫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满分:6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动物与其对应的结构,不匹配的是( ) A.蛔虫——角质层 B.蚯蚓——皮肤 C.缢蛏——外套膜 D.瓢虫——外骨骼 2.下列动物都属于腔肠动物的一组是( ) A.水螅,珊瑚虫,缢蛏 B.水螅,蚯蚓,蝗虫 C.水螅,珊瑚虫,水母 D.水螅,海葵,水蛭 3.关于水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身体呈辐射对称 B. 背腹扁平 C. 有口有肛门 D. 营寄生生活 4.以下四种身体细长的动物,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 B C D 5.下列关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蛔虫体表的角质层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结构 B. 沙蚕身体两侧的疣足可用于爬行或游泳 C. 从蛭的唾液中提取的蛭素可以用来生产抗血栓的药物 D. 身体分节可以使环节动物运动灵活 6.下列动物的名字中都带有“虫”字,其中属于线形动物的是() A. 蛔 虫 B. 面 包虫 C. 蝗虫 D. 萤火虫 7.蚯蚓是常见的环节动物,下列关于蚯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活在潮湿、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 B. 体表湿润,有助于进行呼吸 C. 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D. 运动仅靠刚毛完成 8. 有关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鱼、鱿鱼、带鱼用鳃呼吸,都是鱼类 B.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 C.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不能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D.鸟和哺乳动物并不都是恒温动物 9.下列各组动物全部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 对虾、苍蝇、蚂蚁、蜈蚣 B. 扬子鳄、娃娃鱼、鱿鱼、鲸鱼 C. 家鸽、丹顶鹤、蝙蝠、蝴蝶 D. 青蛙、青鱼、鸡、乌鸦 10.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这种动物是() A. 腔肠动物 B. 节肢动物 C. 环节动物 D. 软体动物 11.下列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 B. C. D. 12.鱼的呼吸器官是() A. 鳃裂 B. 肺 C. 鳃 D. 口 13.下列叙述中与鱼类适合水中生活无关的是( ) A. 身体是流线型 B. 能在水中用鳃呼吸 C. 能在水中游泳 D. 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14.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最重要原因是()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C.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D.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15.“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与鸟类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 ①前肢变成翼②长骨中空③胸肌发达④体温恒定⑤有气囊⑥有繁殖行为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⑤⑥ D. ②③④⑤ 16.下列关于爬行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B. 在水中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 C. 用肺呼吸,必须皮肤辅助呼吸 D. 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域环境 17.蛇比青蛙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不包括() A. 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 B. 生殖过程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C. 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起保护作用 D. 用肺呼吸就能满足对氧气的需求 18.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相似之处是( ) A.体表有外骨骼 B.身体分部 C.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D.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19. 下列有关昆虫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B. 有三对足,能爬行或飞行 C. 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D. 运动能力不强 20. 许多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的歇后语都与动物有关。如“地里的蚯蚓---能屈能伸”,“长颈鹿的脖子丹顶鹤的腿---各有所长”,“春蚕结茧---一丝不苟”,“蚂蚁搬家---大家动口”,“瓮中捉鳖---十拿九稳”等。老师将这些动物分成了两大类,其归类的依据最可能是 ( )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昆虫通过(分泌挥发性物质)或(鸣叫)等不同方式来吸引异性,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 2、昆虫的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例如:蟋蟀蚱蜢蝉蝼蛄。不完全变态的发育的农业害虫幼虫和成虫都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3、昆虫的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例如:蚊蝇蝶蚕蜜蜂。完全变态的发育的农业害虫主要在幼虫期对农作物造成危害。(作茧自缚是进入蛹期) 4.昆虫的幼虫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因为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幼虫的身体的长大而生长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行为:鸣叫(雄蛙)属于求偶行为、抱对(体外、水中受精)提高受精机率 【点拨】受精卵上面颜色深,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 2.青蛙的发育 ①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体)、幼蛙、成蛙(成体)四个阶段 ②变态发育: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其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外部形态上有许多差异,而且其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像青蛙这样,发育过程经过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这样的发育称为变态发育。 ③两栖动物的概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这样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举例:蝾螈、大鲵、青蛙、蟾蜍。 3.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征: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点拨】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从而要保护它们生存的水域环境,因此两栖动物还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②不能将两栖动物简单理解为既能水生又能陆生的动物,如乌龟、鸭子、鹅等都不是两栖动物。 4青蛙发育过程中呼吸器官变化先外鳃再内鳃最后用肺皮肤辅助。运动器官变化先用尾再长后肢,出现前肢最后尾消失。 第三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的生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筑巢后,雄鸟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求偶) 行为,然后,雌雄交配,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体内)结合成受精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1-3节)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一到三节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 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其中无 脊椎动物约占 95%, 脊椎动物约占 5%。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 1、腔肠动物的代表——水螅 . 2、水螅生活在淡水中,通常会附着在水草上,身体几乎透明,顶端有多条细 长的触手(触细胞大多分布在口和触手),呈辐射对称。(辐射对称的意义)3、水螅的体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 (和胶状物质 ),中间的空腔叫消化腔。 4、水螅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进行生殖。(利用芽体进行出芽生殖 ) 扁形动物 1、涡虫背面呈褐色。背腹扁平,体形象一片柳叶。身体呈左右(两侧)对称。 涡虫身体前端呈三角形,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眼点。(感光) 2、大多数扁形动物消化器官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他们的生殖器 官却特别发达。 3、扁形动物的代表——涡虫 4、大多数扁形动物是营寄生生活的。蛔虫和秀丽隐杆线虫属于营自由生活的. 5、比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水螅涡虫 身体的对称性辐射对称两侧对称 身体的胚层数两胚层三胚层 运动能力较弱较强 相同点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 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圆柱 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具有角质层它可以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食糜。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雄性蛔虫尾部钩状,雌性尾部尖直。(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 4条) 2、线形动物的代表——蛔虫 3、如何预防蛔虫病? 首先 , 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不喝不清洁的生水 , 蔬菜、水果要洗干净 , 饭前便后要洗手 ; 其次 , 要管理好粪便 , 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 再作肥料使用。 环节动物 1、蚯蚓的运动:蚯蚓通过刚毛和肌肉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分节可以增强 运动的灵活性。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蚯蚓前端到环带一共13 节,环带可辨别蚯蚓的前后端,具有生殖的作用。(刚毛位于腹面,作用是支持和固定身体并 协助运动) 2、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环境 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黏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 呼吸。(实验时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维持正常呼吸) 3、蛭也叫水蛭,它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的物质叫蛭素,可以生产抗血栓的药 物。蚯蚓的作用: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饲料4、环节动物的代表——蚯蚓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 万种以上 , 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2、河蚌、扇贝、文蛤等软体动物 , 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 , 因而称为双壳类 ,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它们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3、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双壳类动物用足运动, 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完成摄食。(河蚌的运动器官是斧足) 4、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 鲍的壳 ( 石决明 ) 、乌贼的壳 ( 海螵蛸 ) 、珍珠粉可入药,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如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 , 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节肢动物 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3个单 眼, 1 对复眼,一对触角,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 翅;腹部和呼吸有关,体表有气门,蝗虫用气管呼吸。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外骨骼不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因此会出现蜕皮现象。金蝉脱壳的“壳” 指的是外 骨骼。 3、昆虫的基本特征:有1对触角,一般有 2 对翅, 3 对足。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 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原因是具有翅。(如蝗虫、七星瓢虫、蜜蜂等)昆虫是节肢动物中 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的外骨骼不仅是能保护自己的“盔甲” , 还能起到防止体 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