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网络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89870.html,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季托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4年第11期

引言

通识教育有两层意义:其一是指通才教育;其二是指全人教育。通识教育作为近代开始普及一门学科,其概念可上溯至先秦时代的六艺教育思想,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博雅教育意念。近代高等学校中的通识教育思想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

1、文献综述

无论通过网络引擎还是纸质教育杂志,单纯检索“通识教育网络课程教学”关键字,很难查到相关的理论研究资料,所以本文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文献综述研究,其一,通识教育的国内、国外理论研究文献综述;其二,从远程网络教育理论着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美国通识教育主要理论流派及代表人物的思想。

(1)理想常经主义通识教育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纽曼和赫钦斯。纽曼认为永恒的普遍追求以及内省思辨的锻炼是大学教育最重要也是最为本质的,主要目标在于“心灵的扩展和启明”。通识教育的科目要以人文科学为主,以学问本身为目的,以人本身的精神心灵为依托,而不是职业科目的学习。(2)进步实用主义通识教育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和科尔。杜威对教育的论点,起始于教育为生活的一个历程,进步主义的通识教育观点是工具主义的,知识必须在概念和动作中同时得到证实,这就更增加了知识的工具性和实用性。科尔将大学看作是一种有机体,在环境的生长发展过程中不断的适应和更新改造,大学的原则除了教学、研究、服务的多功能之外,还包括各机构,各阶层人共管,包含校长、行政主管、教授、职员、学生、校友等各方面的人员,他认为通识科目要尽量的繁多,以适应和满足各类学生的各种需求,乱中有序,多种均衡。(3)精粹本质主义通识教育的代表人物是柯南特和罗索夫斯基。柯南特认为通识教育的争论主要在于选择何种西方世界的文学和哲学作为全国青少年的教育基础,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有效思考、沟通、做适当判断、对价值的认知的四种能力。罗索夫斯基认为大学的职能应该包含职业教育、文雅教育、专业教育,是职业技能和学术研究兼有的,其中大学部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实施通识教育为主,到研究所阶段,才是专业教育。

国内对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