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综述

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综述
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综述

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史学的发展,灾荒史作为社会史的重要方面也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分三部分进行论述,首先是此次灾荒研究的总述;其次是从灾荒的灾情描述、灾荒的形成原因、灾荒时的赈灾救荒和此次灾荒的影响方面,综合叙述历年来主要的研究成果和史学动态;最后是通过此次灾荒的研究给我们哪些灾荒史研究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河南;灾荒;研究综述

引言

1942-1943年河南灾荒指的是开始于1942年7月至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大旱之后,又遇蝗灾,导致大饥荒遍及全省111个县。据现有的资料显示,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据估计,在河南3000万受灾人口中,大约100至300万人死于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这场灾荒在河南灾荒史上是危害最严重的大灾荒。我们必须重视灾荒史的研究,因为“灾荒问题是研究社会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自然灾害不仅对千百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从灾荒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中,可以揭示出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许多本质内容来。”①

一、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总述

对1942-1943年河南灾荒的研究,前人学者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很少有研究综述进行过回顾与总结。灾荒指自然灾害给人造成的饥馑。灾与荒是概念不同的东西,二者间有密切关系,但这种关系并非必然联系。有灾不一定有荒,有荒也不一定必有灾。灾,多称为灾害。灾害形成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关于自然界,它是通过非正常、非一般方式释放破坏性自然力的主体;二是关于人类社会,它是指受这种破坏性自然力的受体。一般所说的灾害都是自然灾害,它是一种或数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力,通过非正常的、非一般的方式释放出来,在一定范围内危害和破坏了人类正常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自然现象。荒,多称为饥荒,

①李文海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它是指天灾人祸之后生产萎缩衰退,社会物资匮乏,特别是粮食紧缺,经济活动紊乱,人民生活资料极度匮乏,甚至因饥荒造成人口死亡的社会现象。因此,在对灾害和灾荒进行分析研究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两者可以通用,有时则需区别对待。灾荒史的研究范围不应该仅仅限于其本身,还应该包括防灾、备灾、救灾等相关思想与实践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等。本文主要从对1942-1943年河南灾荒的研究总述、此灾荒研究现状、对灾荒史研究方法的启示等方面来进行综述。

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大体上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灾荒的史料,关于1942-1943年河南灾荒的史料整理已取得一定的成果,这应该是研究这次河南大灾荒的主要史料来源,并且价值最大。如,1944年,河南省政府编辑的《河南省政府救灾工作总报告》①和伪河南救济分署编辑的《河南省民政厅一九四三年度民政统计》②,这些资料可以说是目前史学界有关1942-1943年河南灾荒史料较为完整的史料。此外,1976年河南省气象局编辑的《河南省西汉以来历史灾情资料》③;1982年王邱、王挺梅主编的《河南历代旱涝等水文气候史料》④;1985年,由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合编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⑤;1988年,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的《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⑥中第二辑文献部分;1989年,由星光、张扬主编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选辑》;1991年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河南省志·黄河志》;1991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⑦的第五辑《财政经济》篇;1993年,李文海等主编的《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⑧,这些资料虽不是专门记述1942-1943年河南灾荒,但都包含有当时的丰富灾荒情况。

第二类是1942-1943年河南灾荒的研究论著,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有1962

①河南省政府编印:《河南省政府救灾工作总报告》,河南省档案馆,1994年版。

②伪河南救济分署:《河南省民政厅一九四三年度民政统计》,河南省档案馆,1944年版。

③河南省气象局编:《河南省西汉以来历史灾情资料》,1976年版。

④河南省水文总站编:《河南省历代旱涝等水文气候史料》,1982年版。

⑤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合编:《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

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下册),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⑧李文海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年,肖迁奎著写的《河南历史时期干旱研究》;1990年,王天奖等主编的《近代河南大事记》①;1994年,温彦主编的《河南自然灾害》②;1994年李文海等著的《中国近代十大灾荒》③,其中的《兵荒交乘---1942至1943年的中原大旱荒》;1999年,河南省水利厅水旱灾害专著编辑委员会编纂的《河南水旱灾害》④;1999年,钱刚、耿国庆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⑤,描绘了一百个重大的自然灾害,其中收录了作家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1942年的河南大旱》;2000年,夏明方著的《民国时期的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⑥;2000年,刘仰东、夏明方合著的《中国百年灾荒史话》⑦一书,介绍了中国从1840年到1949年的自然灾害,其中的《灾荒发生在不同的区域》;2003年,苏新留著的《民国时期水旱灾害与河南乡村社会》⑧;2004年文芳主编的《天祸》⑨;2007年,雷颐著的《历史的裂缝》⑩一书,其中的《白修德与40年代中原大饥荒》;2012年,宋致新著的《1942:河南大饥荒》11。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灾荒本身的研究;二是关于灾荒的社会影响;三是关于赈灾救荒的研究。

第三类是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的论文。就笔者查到的相关论文,按时间顺序排列有,1991年陈传海、杨自然的《1942和1943年河南严重灾荒》12;1993年,孙子文的《1942-1943年国民党政府救济豫灾述评》13;1998年,夏明方的《1942-1943年的中原大饥荒》14;2002年,夏明方在《抗战时期中国的灾荒与人口迁移》15;2005年,方一戈的《一个美国记者的正义揭证——<时代>周

①王天奖等主编:《近代河南大事记》,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②温彦主编:《河南自然灾害》,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③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④吴天镛主编:《河南水旱灾害》,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年版。

⑤钱刚、耿国庆:《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⑥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⑦刘仰东、夏明方:《中国百年灾荒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⑧苏新留:《民国时期水旱灾害与河南乡村社会》,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⑨文芳:《天祸》,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⑩雷颐:《历史的裂缝》,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宋致新:《1942:河南大饥荒》,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2陈传海、杨自然:《1942-1943年的河南严重灾荒》,《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10期。

13孙子文:《1942-1943年国民党政府救济豫灾述评》,《许昌师专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2期。.

14夏明方:《1942-1943年的中原大饥荒》,《纵横》,1998年第5期。.

15夏明方:《抗战时期中国的灾荒与人口迁移》,《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第2期。

刊特派员白修德与1942年河南大灾》①;2005年、2006年、2008年,王小静分别写的《1942和1943年的河南灾荒与人口变迁》②、《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③和《浅析20世纪40年代初河南灾荒的成因》④;2008年,肖宁的硕士论文《政权分立中的灾荒救济》⑤;2009年,范彬、郭朝辉在《论国民政府对20世纪40年代初期河南灾荒的消极态度》⑥;2010年,郑琴琴的《抗日战争时期白修德在华的新闻报道研究(1939-1945)》⑦;2012年,马健辉的《白修德与1942-1943年河南大灾荒研究》⑧。2013年,赵元、何艳的《民间力量在1942年河南大饥荒中的行动与角色分析》⑨。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关于灾情的描述;二是关于灾荒形成的原因的研究;三是关于赈灾救荒和评价的研究;四是关于灾荒的影响的研究。

二、1942-1943年河南灾荒的研究现状

(一)1942-1943年河南灾荒的灾情描述研究

灾情是自然灾害的情况,包括受灾的区域范围、受灾人口数量。李文海、夏明方在《中国近代十大灾荒》⑩中记述了近代史上灾情严重,影响巨大的十次灾害,其中详细记载了1942-1943年的中原大旱荒,该书后所附的《中国近代灾荒年表》勾勒了近代灾荒的轮廓。夏明方在《1942-1943年的中原大饥荒》11一文中,把灾区分为国统区、根据地、沦陷区三个区域,分别按时间演进叙述灾情。王小静的《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12一文,指出此次河南灾荒受灾范围广,灾荒多灾并发,灾荒时间具有连续性,灾情具有积累性,随着时间的延续,灾情

①方一戈:《一个美国记者的正义揭证——<时代>周刊特派员白修德与1942年河南大灾》,《文史春秋》,2005年第5期。

②王小静:《1942-1943年的河南灾荒与人口变迁》,《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6期。

③王小静:《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④王小静:《浅析20世纪40年代初河南灾荒的成因》,《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5期。

⑤肖宁:《政权分立中的灾荒救济》,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⑥范彬、郭朝辉:《论国民政府对20世纪40年代初期河南灾荒消极态度》,《新乡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4期。

⑦郑琴琴:《抗日战争时期白修德在华的新闻报道研究(1939-1945)》,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⑧马健辉:《白修德与1942-1943年河南大灾荒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⑨赵元、何艳:《民间力量在1942年河南大饥荒中的行动与角色分析》,《兰台世界》,2013年第28期。

⑩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44年版。

11夏明方:《1942-1943年的中原大饥荒》,《纵横》,1998年第5期。.

12王小静:《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越来越严重,而且最大特点是兵荒交乘。此外,对于白修德在中国活动的研究,也描述了河南受灾的情况。如郑琴琴的《抗日战争时期白修德在华的新闻报道研究(1939-1945)》①,此文主要梳理了白修德在华期间的新闻报道,并对这一时期不同时间段白修德对华新闻报道的特点加以分析,其中记载了白修德对河南灾荒的报道内容。方一戈的《一个美国记者的正义揭证——<时代>周刊特派员白修德与1942年河南大灾》②,此文主要论述了白修德在采访河南灾荒途中的所见所闻,只是一般性的史实介绍。马建辉的《白修德与1942-1943年河南大灾荒研究》③一文,分三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1942-1943年河南灾荒简况,分别从干旱情形、饥民情形、社会情形、死亡情形、逃亡情形五个方面对此次灾荒进行描述。

(二)1942-1943年河南灾荒形成原因的研究

对灾荒形成原因的研究,除了自然因素之外,还有一些人为原因在起作用。1942-1943年河南灾荒的形成原因就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原因交替作用的结果。如陈传海在《1942和1943年河南严重灾荒》④一文中,总结了河南灾荒的三个灾因,一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侵略,二是国民党在河南的腐败统治,三是河南自然灾害的连续发生。王小静在《浅析20世纪40年代初河南灾荒的成因》⑤和《1942-1943河南灾荒研究》⑥一文中,认为此次灾荒有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自然原因包括降水不均匀、季风性气候、高落差地形、怕旱又怕涝的农作物和连年的自然灾害,这其中又包括先期连年遭灾和1938年花园口决口的后患。社会原因包括日本的军事进攻及扫荡,利用“毒、赌、娼”、病毒、决堤等手腕杀戮,还有残酷的经济掠夺和榨取;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河南省当局贪功好名,不察民情,隐瞒灾情,避不上报,不恤民艰,拼命征粮,贪污肥己,大发难财,另外还包括河南省驻军的劫掠和重庆国民政府的漠视。

(三)1942-1943年河南灾荒时赈灾救荒的研究

如孙子文在《1942-1943年国民党政府救济豫灾述评》⑦一文中,简要论述

①郑琴琴:《抗日战争时期白修德在华的新闻报道研究(1939-1945)》,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②方一戈:《一个美国记者的正义揭证——<时代>周刊特派员白修德与1942年河南大灾》,《文史春秋》,2005年第5期。

③马健辉:《白修德与1942-1943年河南大灾荒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④陈传海、杨自然:《1942-1943年的河南严重灾荒》,《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10期。

⑤王小静:《浅析20世纪40年代初河南灾荒的成因》,《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5期。

⑥王小静:《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⑦孙子文:《1942-1943年国民党政府救济豫灾述评》,《许昌师专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2期。

了河南省政府对此次灾荒的救济,并对其救灾效果进行了考察。王小静的《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①,此文对国统区、根据地、沦陷区政府的三种救灾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并揭示其不同救灾效果的政治意义。另外,王小静的《20世纪4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在河南的赈灾救荒》②一文中,对国民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救灾措施,诸如减征、急赈、散放仓谷、移垦、施粥、收容、扶植生产以及提倡社会互济等,但由于国民政府腐败、救灾资金缺乏、救济模式的缺陷等原因,救济效果极不理想。范彬、郭朝辉在《论国民政府对20世纪40年代初期河南灾荒的消极态度》③一文中,论述了灾荒发生后,国民党政府对灾荒的所持消极态度,并对其原因加以了分析。肖宁的硕士论文《政权分立中的灾荒救济》④论述了国统区、抗日根据地、沦陷区三个政权对此次灾荒的救灾措施及救灾效果,并对三个政权救济成败的原因作了详细分析。

(四)1942-1943年河南灾荒影响的研究

历史上每次重大自然灾害都会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对当时甚至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生活、人口等等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夏明方在《抗战时期中国的灾荒与人口迁移》⑤一文中,略加探讨了此次灾荒与人口迁移的关系。王小静在《1942和1943年的河南灾荒与人口变迁》⑥一文中,重点论述了此次灾荒对于河南人口的影响,认为此次灾荒不仅引起了河南人口数量的变迁,还导致了河南人口素质的下降和人口结构的变动。并且王小静在其《1942-1943河南灾荒研究》⑦对此次灾荒对乡村社会的影响有具体的描述,灾荒使全省人口锐减、人口向外大量迁移;灾荒对河南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都有所影响;灾荒使河南人口身体素质、人口思想素质、人口文化素质都有所影响;经济方面,灾荒使粮价物价上升,土地兼并严重,高利贷盛行;灾荒还加重了社会冲突,各地抢劫富户,进行抗粮斗争,甚至发生民变。

①王小静:《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②王小静:《20世纪4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在河南的赈灾救荒》,《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③范彬、郭朝辉:《论国民政府对20世纪40年代初期河南灾荒的消极态度》,《新乡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4期。

④肖宁:《政权分立中的灾荒救济》,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⑤夏明方:《抗战时期中国的灾荒与人口迁移》,《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第2期。

⑥王小静:《1942-1943年的河南灾荒与人口变迁》,《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

第6期。

⑦王小静:《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三、余论

(一)对灾荒史研究方法的启示

我国的灾荒史研究起步并不早,目前对灾荒史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研究方法,创新的研究方法还只是停留在辅导性上面。通过对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的考察,笔者意识到只有传统的研究方法而没有新方法的引导,灾荒史研究必将缺乏生机与活力;只有新方法而完全舍弃传统研究方法,灾荒史研究也走不长远。最正确的态度是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并且进行综合研究。所以应建构灾荒史研究的理论体系,加强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力度。还应注意到,目前灾荒史研究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而灾荒又是一种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它的发生具有不以人们的思想为转移的根本属性,但灾荒的形成与危害程度却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一方面,我们不可能用一些直接的历史现象的分析模式来套灾荒史的研究;另一方面,又要把它纳入一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历史现象的分析中去,从而理性地认识灾荒对社会历史进程的作用和影响。

我们运用的传统的灾荒史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文献整理法、历史资料收集法、历史学的实证考察、综合运用计量、归纳、考证、演绎等分析方法等。比如,在资料来源方面,注重利用灾荒史资料集、档案资料、报刊、地方志、杂志等资料。在对1942-1943年河南灾荒的研究中,就有很多学者运用了当时的报刊,如《大公报》、《申报》、《前锋报》、《新华日报》、《晋察冀日报》、《新民报》、《河南民报》、《善后救济总署河南分署周报》、《新河南日报》、伪《河南省公报》。新的灾荒史研究方法就是在历史学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比如借鉴气候地理学、灾害学、生态环境学、人类学、物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还包括重视相关的碑刻、私人的日记、口述史资料、田野调查资料、外文资料的整理研究。这些新方法对灾荒史研究、对拓展研究者的思路和理论视野肯定大有裨益。

(二)对灾荒史研究的展望

当前自然灾害仍是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敌,河南省的抗灾减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通过研究1942-1943年河南灾荒,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河南省情,而且可以从中汲取与自然作斗争、抵御和抗击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及教训,为今天的防灾减灾及社会保障提供重要的借鉴。通过对1942-1943年河南灾荒的研究,我们在救灾方面可以得到一些启示:首先,政府应在救灾中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也必须充分调动民间救济,尤其灾民自救的作用,使之成为政府救灾的重要补充。其次,和平的社会环境和充足的财力物力,是防灾救灾的根本保证。第三,灾荒时期是社会动乱的易发期,也是各种疾病高发的时期,政府必须及时、全面的组织有效的救灾,才能将一切不稳定的因素限制住。

虽然,我国灾荒史研究逐渐受到史学家的重视,但是,从研究的具体问题来看,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表面,分析的深度不够。拿对灾荒成因的研究来说,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导致灾荒因素的分析上,这点是不容忽视,但是对这些致灾因素是如何致使灾荒发生的过程的讨论还未曾涉及或涉及较少。另外,目前的灾荒史研究主要集中在水、旱等灾害,对雪灾、火灾等灾害的研究还有待展开。总之,灾荒史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李文海等.近代中国灾荒史纪年[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2]河南省政府编印.河南省政府救灾工作总报告[Z].河南省档案馆,1994.

[3]伪河南救济分署.河南省民政厅一九四三年度民政统计[Z].河南省档案馆,1944.

[4]河南省气象局.河南省西汉以来历史灾情资料[M].郑州:河南省气象局出版社,1976.

[5]河南省水文总站.河南省历代旱涝等水文气候史料[M].郑州:河南水文总站出版社,1982.

[6]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M].档案出版社,1985.

[7]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下册),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9]李文海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10]王天奖等.近代河南大事记[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11]温彦.河南自然灾害[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

[12]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近代十大灾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3]吴天镛.河南水旱灾害[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

[14]钱刚、耿国庆.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5]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6]刘仰东、夏明方.中国百年灾荒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7]苏新留.民国时期水旱灾害与河南乡村社会[D].[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3.

[18]文芳.天祸[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19]雷颐.历史的裂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0]宋致新.1942:河南大饥荒[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21]孙子文.1942-1943年国民党政府救济豫灾述评[J].许昌师专学报(社科版),1993,(2).

[22]夏明方.1942-1943年的中原大饥荒[J].纵横,1998,(5).

[23]夏明方.抗战时期中国的灾荒与人口迁移[J].抗日战争研究,2002,(2).

[24]方一戈.一个美国记者的正义揭证——<时代>周刊特派员白修德与1942年河南大灾[J].文史春秋,2005,(5).

[25]王小静.1942-1943年的河南灾荒与人口变迁[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6).

[26]肖宁.政权分立中的灾荒救济[D].[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8.

[27]范彬、郭朝辉.论国民政府对20世纪40年代初期河南灾荒消极态度[J].新乡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4).

[28]郑琴琴.抗日战争时期白修德在华的新闻报道研究(1939-1945)[D].[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大学,2010.

[29]马健辉.白修德与1942-1943年河南大灾荒研究[D].[硕士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12.

[30]赵元、何艳.民间力量在1942年河南大饥荒中的行动与角色分析[J].兰台世界,2013,(28).

[31]陈传海、杨自然.1942-1943年的河南严重灾荒[J].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10).

[32]王小静.浅析20世纪40年代初河南灾荒的成因[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5)

[33]王小静.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6.

[34]孙子文.1942-1943年国民党政府救济豫灾述评[J].许昌师专学报(社科版),

1993,(2).

[35]王小静.20世纪4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在河南的赈灾救荒[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4).

河南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近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根据河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和河南省工业产业集群专项调查资料,对全省范围内年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的工业产业集群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亿元产值工业产业集群已达388个,在河南工业经济中占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 工业产业集群是指在以一个工业主导产业为核心的某一特定领域和特定地区中,一定数量产业联系密切的工业企业(单位)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群体。根据河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省现有年工业总产值1亿元以上的工业产业集群388个,涉及全省1399个乡(镇、街道)的6909个村(居)委会,共有企业单位12.9万个,实现工业总产值4501.6亿元,吸纳从业人员303.2万人,上缴税金257.6亿元,产品出口131.6亿元,产业集群已成“燎原发展之势”。 从河南工业产业集群在河南经济中的地位看,单位数虽然只占全部工业的18.0%,但工业总产值占37.1%,从业人数占35.0%,上缴税金占42.1%,产品出口额占37.3%,在河南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2、工业产业集群以资源开发型、传统产业型、大企业带动型和市场带动型为主。 工业产业集群是一个群的概念,是由多种因素作用发展形成的。为大致了解河南工业产业集群的形成类型,我们从河南工业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纳分析,按形成因素的作用大小主要归纳为传统产业型、资源开发型、大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政府规划型、科技驱动型、自发成长型、能人带动型等八种形成类型。 一是传统产业型产业集群。河南省传统产业型工业产业集群最多,达83个,占全省的21.4%。其中农副食品加工类29个,占34.9%;机电类16个,占19.3%;纺织服装类13个,占15.7%;冶金建材类和工艺品加工类各有8个,均占9.6%;化工医药类和木材加工类分别有6个和3个。 二是大企业带动型产业集群。河南省大企业带动型工业产业集群73个,占全省的18.8%。其中机电类19个,占26.0%;冶金建材类17个,占23.3%;农副食品加工类14个,占19.2%;纺织服装类11个,占15.1%;化工医药类10个,占13.7%;木材加工等其它类工业产业集群5个,占6.8%。

河南经贸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教材参考书奥数

河南经贸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教材参考书奥数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踏 出 脚 印 的 旋 律 系别:信息管理系 专业:计算机系统维护 班级:09软件一班 学号:009110168 姓名:张盛昌 分数: 日期:目录 第一章大学的内涵与韵味 (3) 第一节:初识大学 (3) 第二节:大学的军训生活 (4) 第三节:大学的校园生活 (5) 第二章大学的设计与反思 (6)

第一节:我的大学学业规划 (6) 第二节:回顾,我留恋往返 (7) 第三节: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 (7) 第三章大学的理性审视 (8) 第一节:我的大学观 (8) 第二节:我的人才观 (9) 第三节:我的心理观 (9) 第四章职业生涯设计与展望 (10) 结束语 (12) ■于鹏展 (05计算机网络) 生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面对困难、面对生命中的坎坎坷坷。我们是生活的强者,不论前方的路会有多苦、多难,我们对自己说永不认输。这是我们的青春誓言,是我们对青春无悔的承诺。都说人生就是一出戏,一出需付出一生去演的长戏,那么大学生活又何尝不是一出戏呢三年虽短,但却是人生这出长戏中最璀璨最精彩的一段。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不能预知明 天,但可 摘要 以前还总是感觉社会是那么的遥远,没有压力,也不知道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可如今的我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迷茫或许此时不能构成我的主旋律,怀着些许对未来的思虑和憧憬,我的生活也将真正的融入到这个社会。

产业集群理论文献综述-2011.6.5

汤连帮 技术经济及管理 科学研究院 一、引言 从历史环境地来说,在人类社会历史文明出现地那一时刻开始,伴随着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地产业集群地现象就早已存在.从产业集群产生地理论基础来看,经济学上地分工思想为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思想环境背景.从古代地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尼罗河流域和古黄河流域地下游地集中灌溉农业区,再到经济全球化地今天,如美国硅谷、号公路电子产业集群、底特律汽车工业区,印度产班加罗尔软件地软件开发区、日本地筑波和关西,以及台湾地新竹等等,都说明了产业集群这一经济现象在提高和促进国家国际竞争力和推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独特地作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问题地提出 世纪年代开始,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在当代颇具特色地产业组织形式.在当代,产业集群是一个重要地经济组织现象.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都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在大量研究和阅读文献地基础上,得出世界产业集群组织发展地基本特征就是相似或相关地产业在相同地区域集聚,并变得日益相互依赖而具有产业集聚优势,形成产业集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世界各地地产业集群地发展已成为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地一种世界性地经济现象.纵观世界地地理版图,产业集群在世界地各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在美国,有硅谷和公路地电子产业群、好莱坞地影视娱乐产业群、纽约麦迪森大街地广告业群、明尼阿波利斯地医学设备业群、克利夫兰地油漆和涂料业群、西密歇根地办公室家具业群、达尔顿地地毯业群、加利福利亚地葡萄酒业群、马萨诸塞地制鞋业群等等.在意大利,根据统计局地标准,年,专业集群有个,其中纺织品集群个、制鞋集群个、家具集群个、机械集群个、食品集群个、金属制品集群个,化学制品集群个,造纸和印刷集群个、首饰集群个.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然而,产业集群并非发达国家所独有,在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大量类似地有竞争力地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在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地经济增长和推动出口方面做出了巨大地贡献.在秘鲁、巴西、墨西哥、韩国、巴基斯坦、南非、津巴布韦和坦桑尼亚等国都有产业集群存在.在南非,产业集群历史从年才开始地,并且主要由国家政府机构发动地,分别于年发布了铝业集群地动议,年又宣布了珠宝制造业地集群地动议.在东欧,波兰、匈牙利等国发展了相关地产业集群,在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斯洛文尼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也不同程度地发展了相关产业地集群.在印度,旁遮普邦地路德海阿那得金属加工和纺织工业集群、古吉拉特邦地苏拉特地钻石加工业集群、卡纳达卡邦地班加罗尔电子软件业集群、北方邦德阿格拉地鞋业集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因此从上述可以得出,产业集群在世界经济范围内是一种普遍地经济现象,世界各国和各地地经济增长无一不闪烁着产业集群地光芒,产业集群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地潮流,其正呈现蓬勃生机、繁荣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在我国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也迅速崛起了一批高度集聚、高度专业化地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佛山地陶瓷、潮州市地食品加工与不锈钢器具、东莞地电子、家具和服装、中山地灯具、顺德地木工机械、花卉与家具、花都市地皮革和皮具、澄海市地玩具与工艺品业等,浙江嗓州地领带业、温州地服装和眼镜、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一、浙江省 温州鹿城区 1、中国皮鞋产业集群 2、中国打火机产业集群 温州龙湾区 3、中国人造革产业集群 瑞安市 4、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 5、中国休闲鞋产业集群 苍南县 6、中国印刷产业集群 温州瓯海区 7、中国锁具产业集群 乐清市 8、中国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永嘉县 9、中国拉链产业集群 平阳县 10、中国塑编包装产业集群 嘉善县 11、中国木业及家具产业集群

12、中国皮革加工产业集群桐乡市 13、中国毛衫产业集群 平湖市 14、中国光机电产业集群海盐县 15、中国紧固件产业集群湖州市吴兴区 16、中国童装产业集群 安吉县 17、中国竹加工产业集群杭州市萧山区 18、中国钢结构产业集群桐庐县 19、中国制笔产业集群 富阳市 20、中国白板纸产业集群宁波市 21、中国西服衬衣产业集群余姚市 22、中国模具产业集群

23、中国家用小电器产业集群宁海县 24、中国文具产业集群 义乌市 25、中国小商品产业集群 东阳市 26、中国木雕产业集群 永康市 27、中国五金产业集群 诸暨市 28、中国制袜产业集群 玉环县 29、中国中低压阀门产业集群台州市路桥区 30、中国金属固废处理产业集群温岭市 31、中国注塑鞋产业集群 黄岩区 32、中国塑料模具产业集群 台州市 33、中国缝纫机产业集群

34、中国轻纺产业集群 嵊州市 35、中国领带产业集群 舟山市 36、中国渔业加工产业集群 二、广东省 深圳市 37、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集群 广州黄埔区 38、中国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广州市增城市 39、中国牛仔服装产业集群 广州市 40、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广州市番禺区 41、中国珠宝首饰加工产业集群广州市花都区 42、中国皮具产业集群 广东汕头市澄海区 43、中国玩具礼品产业集群 东莞市

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综述

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史学的发展,灾荒史作为社会史的重要方面也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分三部分进行论述,首先是此次灾荒研究的总述;其次是从灾荒的灾情描述、灾荒的形成原因、灾荒时的赈灾救荒和此次灾荒的影响方面,综合叙述历年来主要的研究成果和史学动态;最后是通过此次灾荒的研究给我们哪些灾荒史研究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河南;灾荒;研究综述 引言 1942-1943年河南灾荒指的是开始于1942年7月至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大旱之后,又遇蝗灾,导致大饥荒遍及全省111个县。据现有的资料显示,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据估计,在河南3000万受灾人口中,大约100至300万人死于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这场灾荒在河南灾荒史上是危害最严重的大灾荒。我们必须重视灾荒史的研究,因为“灾荒问题是研究社会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自然灾害不仅对千百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从灾荒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中,可以揭示出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许多本质内容来。”① 一、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总述 对1942-1943年河南灾荒的研究,前人学者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很少有研究综述进行过回顾与总结。灾荒指自然灾害给人造成的饥馑。灾与荒是概念不同的东西,二者间有密切关系,但这种关系并非必然联系。有灾不一定有荒,有荒也不一定必有灾。灾,多称为灾害。灾害形成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关于自然界,它是通过非正常、非一般方式释放破坏性自然力的主体;二是关于人类社会,它是指受这种破坏性自然力的受体。一般所说的灾害都是自然灾害,它是一种或数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力,通过非正常的、非一般的方式释放出来,在一定范围内危害和破坏了人类正常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自然现象。荒,多称为饥荒, ①李文海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2012世界粮食日主题宣传活动策划案(完成稿)

2012世界粮食日 中国?河南分会场主题宣传活动 策 划 案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2012年9月20日

/ 2012年世界粮食日主题 -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 主办:河南省粮食局河南工业大学 承办: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协办: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社团联合会 合作单位:国家粮食局发展交流中心、郑州市粮食局、郑州市科技馆、郑州市绿城广场、郑州高新区管委会、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牧专、郑州航空航天工业管理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等 媒体支持:河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河南日报、郑州日报、大河报、青年导报、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中原网、大河网、大豫网、中国青年网、大学社区等 活动赞助商:

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 农业合作社在现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重要,普及农业合作社知识,关注农业合作社建设,对粮食安全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是2012年主题的正式措辞。这一选择是为了强调合作社在改善粮食安全和促进消除饥饿方面的作用。联合国大会指定2012年为“国际合作社年”的决议同样体现了人们对合作社和农村组织的关注。 二、活动意义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扎实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广大师生和市民对粮食安全的意识,进一步引导广大师生和市民团结起来、关注粮食安全、合理消费,促进节约型社会、校园建设,同时繁荣校园文化,对学校进行正面宣传,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三、活动主题 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阳

放飞梦想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穿梭在大学的校园里,默默的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大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但并没有原来想的那么轻松,给我带来更多的感觉是责任和压力的接踵而来。此时的我站在河南经贸的校园,细数和这里有关的点点滴滴。脑袋中浮现更多的有兴奋,有激动,有紧张,也有孤寂,还有丝丝的惘然与不知所措,更有绵延数月的迷茫。 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的是生活丰富多彩的,但这种看似逍遥自在的生活背后却是拼搏、努力与竞争。梦想与现实总是有很大的差距,这样的大学生活与我想象中的截然不同。 2010年秋天,带着忧伤,带着激动,带着我的梦走进了这所大学,一开始我便失去了方向,陷入了无尽的迷茫。新鲜感的保质期总是很短暂,接着是不屑无尽的堕落与颓废。不管参加什么活动,我都觉得组织者和评委是那么的偏心和不负责任,明显不公正的结果必然是某几家的欢喜。大一带给我的是内心的抱怨,所以我更想选择逃避,过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但当你在一天一天在默默无闻中消耗着青春的能量,你是否感觉到有人却为了你以更快的速度衰老?那就是父母。这世界上唯一没有背叛过我离开过我的就是亲情。父母才是我可以疗伤的糖。再一次回家时,当我看到父母的汗水,想到每次打电话时父母说“你的钱够不够“时,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即使不为自己,为了父母也应该好好地活着。我最应该珍惜的是亲情。自此,我结束了沉沦,走出来迷茫,找回了真正、不甘平凡、不肯服输的“我”。我不再是一是无处,拾起自己曾经的梦想——创建自己的事业。我没有开玩笑,我是认真的,创业有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免不了艰辛。我咨询过很多有成之士,知道自己该怎样一步一步实践着对自己、对父母的承诺。我的未来由我主宰,我不再在意谁的否定…… 时间的倒计时,轻轻地叩响了我们这些即将离校的学子的心扉。看着毕业的日期日日临近,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起点,回望过去的岁月,总会有着不尽的感慨。大学三载,伴随着我们一步一步地从校园走向社会,它让我们不管是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更加成熟,也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珍惜过去的岁月,珍惜青春,珍惜我们共同拥有的日子。 未来的生活会怎样我们无法知道,但历经过大

产业集群风险及其治理的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风险及其治理的文献综述 摘要:集群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存在风险。理论界一般从四个角度对集群风险进行分类但就集群风险预警、识别的研究相对薄弱这导致对集群风险治理的研究缺乏针对性。应加强集群风险预警、识别和干预的研究。在治理集群风险过程中既要关注某一具体风险更要注意集群风险的系统性。基于集群具有公共性的特点及转型期政府相对强势的考虑集群风险治理还要注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关键词:集群风险;分类;治理;综述产业集群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后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据统计1990~20__年浙江省就发生45次集群危机。鉴于此本文就国内产业集群风险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期厘清集群风险类别及治理思路。一、产业集群风险类别(一)以产业集群风险形成机理划分为四种风险从产业集群风险形成机理的视角考察国内学者对集群风险的分类基本还是按西方学者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即分为周期性风险、结构性风险(FritzMehfinger and Valderrama1998)、网络性风险(Abrahalnson&Formbrun1994)和“自闭性”风险 (Markuson1996)。其中周期性风险是指外部经济周期性波动给产业集群带来的风险而结构性风险则是指产业集群自身生命周期各阶段面对不同的风险网络型风险与自闭性风险的区别并不大都强调集群的优势可能在集群发展过程中成为集群衰败的诱因只是

前者更强调与集群网络性特征相关的因素。因此一些学者认为集群风险表现形态只有周期性、结构性、网络性风险(蔡宁、杨闩柱、吴结兵20__)。我国学者在西方集群风险表现形态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细化提出并发展了自稔性风险理论。吴晓波、耿帅(20__)较早将网络化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专业化分工、地理性临近、群内相互关联、协同与溢出效应并认为这四大特征在构成集群竞争优势的同时也滋生了集群自身内生的风险即“自稔性”风险。易明、陈伟和彭晶(20__)引入演化经济学以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分析框架并结合集群自稔性风险特点构建产业集群自稔性风险成因的扩展模型。陈金波(20__)所说的近交衰退和传染病风险很大程度上也指自稔性风险只是其中传染病风险更强调对集群发展的不利因素。 (二)以集群风险来源为依据分为两种风险导致集群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有必要从集群风险诱因出发进行归类。需要强调的是有人指出与集群相关的更大风险在于通货膨胀和过热的经济。集群可能会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和房屋的价格上升加剧收入分化地方拥挤和环境压力(田慧蓝、陈雪梅20__)。笔者认为这可能也是我国浙江省和广东省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与此前的高速增长形成强烈落差的重要原因。刘斯敖、吴莉云(20__)根据产业集群产生来源将集群风险分为外生风险和内生风险。其中外生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内生风险包括结构性风险、网络性风险、生态性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内生性风险与外生风险

河南省产业集群现状与发展对策

河南省产业集群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基本状况 1.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河南省调查总队2010年发布的专项调查资料显示,河南省现有年工业总产值2亿元以上的工业产业集群304个,涉及全省1142个乡镇、街道的5986个村(居)委会,共有企业单位12万个,实现工业总产值4384.5亿元,吸纳从业人员286.2万人,上缴税金252.9亿元,产品出口129.2亿元,产业集群已成“燎原发展之势”。从河南省工业产业集群在河南省经济中的地位来看,单位数虽然只占全部工业的18.0%,但工业总产值占37.1%,从业人数占35.0%,上缴税金占42.1%,产品出口额占37.3%,在河南省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河南省产业集群规模构成情况看,工业总产值2亿-5亿元的产业集群数占39.8%,实现总产值占9.2%;工业总产值5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数占60.2%,实现总产值占90.8%。其中5亿-10亿元的占25.3%,实现总产值占11.8%;10亿-20亿元占16.4%,实现总产值占16.2%;20亿-50亿元的占13.5%,实现总产值占27.7%;超过50亿元的占5.0%,实现总产值占35.1%。2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占62.8%,是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和重点。 2.产业集群形成的时间特征 从河南省产业集群形成年代情况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产业集群最多,占全省的47.4%;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产业集群占全省的32.9%;以20世纪80年代以前聚集的企业为基础形成的产业集群共占全省的19.7%。 从各形成年代产业集群的工业总产值看,以20世纪80年代以前聚集的产业相近的企业为基础形成的产业集群实现的总产量占全省的16.9%;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产业集群实现的总产值占全省的44.2%;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产业集群实现的总产值占全省的38.9%。河南省的产业集群基本上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 3.河南省产业集群的行业分布 1

1944年河南百姓为何帮助日军缴杀活埋5万多国军

[键入文字] 1944 年河南百姓为何帮助日军缴杀活埋5 万多国军 导读:汤恩伯部向豫西撤退时,“历史性一幕”发生了:豫西山地的农民举着猎 枪、菜刀、铁耙,到处截击这些散兵游勇,后来甚至整连整连的解除他们的武装,缴获他们的枪支、弹药、高射炮、无线电台,甚至枪杀、活埋部队官兵。5 万多国军士兵,就这样束手就擒。 媒体对1942 年发生在河南灾荒的披露,打破了蒋介石的全盘布局,他对三千万子民生命的漠视,最终失去了所有人民。 1943 年,在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白修德看来,这是他人生中的转折之年,也是“所有记忆中最为刻骨铭心”的一年。 此前,他是蒋介石忠实的拥趸,称其为“团结的象征,人民的偶像”,他认为“中国想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必须在极权统治下再坚持一段时期才能成熟地步人民主社会”,并为此不遗余力地高调赞扬中国军队,呼吁美国对华援助;此后,他对蒋介石的评价变为:“这/畜/生……牺牲了无数个中国生命,我为此痛惜不已。” 这一年,心灵遭受重击,导致巨大转变的绝不止自修德一个人。这一切源于此年二月重庆《大公报》刊载的一篇报道。回忆起这篇报道,晚年自修德说:“1942年是大旱之年,我们在重庆得知,河南的农民正在濒临死亡。” “饥饿的河南” 1942 年冬,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4 岁的天津小伙张高峰,刚从武汉大学政治系毕业,就被《大公报》派往河南担任战地记者。从陕西入河南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陇海路上河南灾民成千成万逃亡陕西……火车载着男男女女像人山一样,沿途遗弃子女者日有所闻,失足毙命,更为常事……” 到了昔日繁华的洛阳街头,跃人张高峰眼帘的是更加悲惨的景象,到处都是“苍老而无生气的乞丐”,“他们伸出来的手,尽是一根根的血管;你再看他们全身,会误以为是 1

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培养计划人选评审结果

附件 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培养计划人选评审结果 序号姓名学校项目名称 1刘腊梅郑州大学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理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2师恭曜郑州大学病毒载体投送CRISPR/Cas9介导的棉花基因编辑 3朱俊涛郑州大学高强不锈钢绞线网增强ECC与混凝土界面粘结疲劳性能研究 4邓元兵郑州大学基于大数据文本挖掘的河南区域形象研究 5王慧亮郑州大学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洪涝承灾体经济损失网格化评估方法研究 6于坤杰郑州大学进化优化与机器学习共融的乙烯装置裂解炉群动态约束优化调度 7刘晓靖郑州大学中国传统廉洁思想研究 8马珊珊郑州大学SDF.1/Col/SA/hUC.MSCs神经支架移植对脑损伤的修复作用 9张鹏郑州大学基于双金属协同增强一维复合半导体光催化产氢的研究 10李翔郑州大学激酶PAK4磷酸化LASP1稳定Snail的表达促进食管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2—

序号姓名学校项目名称 11冯斐斐郑州大学焦亡标志物GSDMD.miR.22.NLRP3轴在B(a)p诱导肺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中的作用12杨瑞仙郑州大学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机制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13李松杰郑州大学海水环境高强系泊链钢的延迟断裂行为研究 14薛均晓郑州大学3D模型检索中的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15刘艳萍郑州大学生物可降解合金的微观结构及性能调控的工程实现 16魏东辉郑州大学氮杂环卡宾催化反应机制研究 17王恩郑州大学基于BESIII实验研究轻标量介子性质 18王琼郑州大学抑郁倾向个体早期经历和认知灵活性的关系:表观遗传学机制及干预研究 19侯琳郑州大学“同药异靶”纳米免疫化疗系统的研究 20申惠文郑州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法政治学的实践样态与理论构建研究 21江求川郑州大学教育机会不平等测度、形成机制与对策研究 22张莉郑州大学全球视野下早期国家形成的中国模式 23魏华莹郑州大学文学地理学视阈下当代河南小说研究 —3—

河南经贸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教材 参考书 奥数

踏 出 脚 印 的 旋 律 系别:信息管理系 专业:计算机系统维护 班级:09软件一班 学号:009110168 姓名:张盛昌 分数: 日期: 2010.2.9 目录 第一章大学的内涵与韵味 (3) 第一节:初识大学 (3) 第二节:大学的军训生活 (4) 第三节:大学的校园生活 (5)

第二章大学的设计与反思 (6) 第一节:我的大学学业规划 (6) 第二节:回顾,我留恋往返 (7) 第三节: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 (7) 第三章大学的理性审视 (8) 第一节:我的大学观 (8) 第二节:我的人才观 (9) 第三节:我的心理观 (9) 第四章职业生涯设计与展望 (10) 结束语 (12) ■于鹏展 (05计算机网络) 生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面对困难、面对生命中的坎坎坷坷。我们是生活的强者,不论前方的路会有多苦、多难,我们对自己说永不认输。这是我们的青春誓言,是我们对青春无悔的承诺。都说人生就是一出戏,一出需付出一生去演的长戏,那么大学生活又何尝不是一出戏呢?三年虽短,但却是人生这出长戏中最璀璨最精彩的一段。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不能预知明天,但可 摘要 以前还总是感觉社会是那么的遥远,没有压力,也不知道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可如今的我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迷茫或许此时不能构成我的主旋律,怀着些许对未来的思虑和憧憬,我的生活也将真正的融入到这个社会。 褪去高中的那份纯真,我开始了属于我自己的而大学生活,两年的时间让我熟悉了太多的我不曾接触和精力的的东西,两年的时间让我懂得自己需要的东西还很多,两年的时间让我知道生活不应该满足于现状,两年的时间让我懂得永远有最优秀的站在你的前方,两年的时间让我的人生记忆有多了这一段可以浓墨重彩,两年的时间让我有那么多的朋友可以陪伴,两年的时间我从懵懂变得渐渐充实,两年的时间让我知道世界时自己闯出来的,两年的时间让我知道只有依靠自

汽车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汽车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近年来汽车工业迅猛发展,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榜首,汽车产业也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国内汽车产业集群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形成了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对于汽车产业集群的研究更是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总结归纳了国内外比较典型的汽车集群研究成果,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汽车工业。 一、国外汽车产业集群研究现状 自从上世纪50年代国外学者就开始关注汽车产业集群,他们对世界三大成型的汽车产业集群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研究了汽车产业集群绩效评价机理、如何提高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完善汽车产业集群内部结构,但对于汽车产业集群产生原因、发展动力以及不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集群研究较少。 Dowel(1999)研究指出田纳西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问题,并且详尽地叙述了如何克服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竞争优势,作者使用投入产出法和地点系数法研究汽车产业集群,并且从这两个角度入手解决如何提高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Matthew(1999)则在Dowel的基础上系统地叙述了提高田纳西区汽车工业的方法,主要包括:政府成立汽车产业领导小组、发展汽车服务业、建立集群与其他交通部门的广泛联系、人力资本的开发、税收的合理利用等。 Nel,Makuwaza(2001)以南非为样本,研究了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产生的正、反两种因素,并进一步论述政府应该制订相应政策以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和企业效率等。同时提醒政府应对南非可能出现汽车产业集群城市给予高度关注。 Szilasi,Kalseu(2003)研究了匈牙利的汽车产业集群(PANAO,从集群的形成与发展、集群的结构、集群发展目标以及集群对地方经

张钫与河南灾荒救济

张钫与河南灾荒救济 官赈义赈一肩挑心怀黎民中州耀 ——张钫与河南灾荒救济 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中,河南名士张钫在河南大灾荒中捐出一半家产救济灾民,他的气度和魄力让蒋介石感到震撼。张钫在开封生活工作较长时间,开封朝阳胡同至今仍有张钫故宅,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开封期间,张钫先后担任河南省政府建设厅厅长、省振务委员会主席、省政府代理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等职。他为官一生,身居高位,却心忧黎民、热心公益。在20世纪上半叶河南的几次灾荒之中,张钫曾舍饭于开封、施赈于陕西、济灾于乡里。特别是在1942年河南大灾荒期间,张钫曾经为了安置河南灾民殚精竭虑、奔走呼告、赈济粮款。他是河南人的一个传奇。在陕西,他主持安置几百万河南难民,他对河南人民有恩,河南人民一直把他铭记在心,把他誉为“老家长”。 张钫字伯英,是辛亥革命元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曾牵头策划组织辛亥革命西安起义。1929年河南发生灾荒时,张钫时任河南省建设厅厅长兼振务委员会主席。当时,豫西地区兵、匪、旱三灾并袭,大

批灾民扶老携幼到省城开封求生。当年,张钫主持振务,多方筹款放赈。1930年1月中旬,河南省振务委员会在开封下设救济院,下辖三个舍饭场:第一舍饭场在三官庙,第二舍饭场在龙亭,第三舍饭场在贡院。每个舍饭场收容灾民1700人至1900人,3个舍饭场近6000人。每天两顿饭,9时开饭和16时开饭,保证每人都能吃饱。振务委员会对在开封的数万名灾民,除安置在舍饭场和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生计外,还成功组织、动员了一批灾民“作工就食,垦荒牧畜”,到河北省、东北等地落户垦荒。在迁民之前,张钫派员持河南省政府公文,前往河北、吉林、奉天、黑龙江四省,与当地政府协商,做好落户地点、住房安排、土地分配、粮食供给等工作。由河南省政府负责前往灾民的车费,发给移民每人单、棉衣服各一套,生活费用10块银元。自古救灾不移粟就得移民。张钫这次共计运送灾民43批,到东北垦荒难民达7万人。相对于当时政府杯水车薪的临时性救济措施,移民垦殖挽救了大批奄奄一息、坐以待毙的河南灾民,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后来,其他灾民离汴返乡者,张钫让振务委员会给每人发口粮30斤,路费两元。1941年,河南出现旱情,收成大减,有些地方甚至已经“绝收”,农民开始吃草根、树皮。加之战祸绵延,河南92个县市遭灾。河南沿陇海线南北各县,春季缺雨,北风横吹,麦田几乎绝收。中部各县,麦收不过二三成。豫南各县阴雨连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一、国外产业集群研究 (一)传统产业集群理论 1、外部经济论 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为代表的外部经济理论。马歇尔把经济规模划分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两类,并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用专门人才、专门机构、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 2、工业区位论 韦伯(1909)是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他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产业集群的现象。工业区位论是农业区位论在微观层次上的发展,是在给定“向心力”和“离心力”基础上的企业定位决策理论。韦伯认为,定位决策的决定因素是成本最小化。在决策过程中,韦伯利用了等运费线等工具,构造了集聚地区发展的模型,提出了技术设备的发展、劳动力组织的发展、市场化以及经常性开支成本的降低四个因素影响着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 3、增长极理论 佩鲁(1955)提出了增长极理论。佩鲁认为经济空间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围绕着极核进行,空间发展如同部门发展一样,增长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佩鲁认为,当政府将某种推动性产业植入一地区后,将产生围绕推动性产业的集聚,然后再通过乘数效应以及关联效应,就会导致地区经济的增长。因此,根据增长极理论,一个地区要想取得经济增长,关键是在本地区内建立起一系列的推动性产业,通过产业的集聚,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推动性产业的建立可以依靠国家政策或地区政策自上而下地完成的。 (二)现代产业集群理论

河南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分析

河南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22T10:44:51.57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3月上旬刊供稿作者:罗玉明[导读]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粮食大省,利用其粮食资源优势发展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罗玉明(洛阳理工学院) 摘要:河南省作为我国的粮食大省,利用其粮食资源优势发展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河南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和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政府引导推进行业自律、调整产业结构、发挥龙头企业辐射作用、建设规模专业市场和提高创新能力等发展对策。关键词:粮食加工产业集群构成系统 1 产业集群的概述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 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种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在一定意义讲,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产业群实际上是在一定区域内某个企业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纵向一体化的发展。如果将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二者结合起来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指产业成群、围成一圈集聚发展的意思。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区内或地区间形成的某种产业链或某些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度集中,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 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构成 粮食加工产业集群是根据产业集群在粮食加工产业中的应用而来,它是产业集群模式在粮食加工生产组织模式中的创新。粮食加工产业集群是以传统粮食加工转化为中心,拥有与粮食生产加工有关的大量专业化的企业及机构作支撑,在空间上集聚形成的包含紧密相连的农户、企业、机构及市场等在内的密集柔性网络合作有机体。[1]河南目前已形成和正在发展中的粮食加工转化产业集群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两种,绝大多数已初具规模,成为了农业技术与农户连接的纽带,对周边地区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3 河南粮食加工产业的基本状况 2009年,河南省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45亿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078亿斤。其中夏粮产量613亿斤,秋粮产量465亿斤。粮食产量连续第4年超千亿斤,稳居全国第一。在粮食生产和加工产业的良好带动下,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6%、3%和1%。据统计,目前河南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已达2700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63%,居全国首位,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达2800多家。上述数据显示在河南省建立粮食加工产业集群有良好的前提基础,而且有必要通过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提升了河南粮食加工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带动河南劳动力的吸收和转移,发挥本省特有资源优势推动全省经济发展。 目前河南的粮食加工业已经在较为完备的细分基础上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根据粮食的种类主要可以分为:小麦类加工业、玉米加工业、稻米加工业、大豆及油料加工业和饲料加工业。以上粮食加工业与粮食种植业、粮食加工设备行业、粮食购销、储存和粮食加工食品业共同构成河南的粮食加工产业。河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在现有的年产值超百亿的8个产业集群中,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占据2席,其中漯河食品产业集群被评为全国百佳产业集群。[2]这既说明了食品加工业是河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也说明了围绕粮食加工将大有作为,(如河南方便面产业集群,漯河肉类产业集群)。 4 河南省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河南省粮食加工产业受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较深,市场化的协作发展意识不强,地方和部门受利益驱动、缺乏统筹规划导致的产业布局不合理的情况仍大量存在。政府部门对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没有从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及时合理的规划,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更是缺乏合理规划和必要的引导,对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内的合作与交流缺乏正确引导,粮食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尚未形成利益共同体,仍然存在不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同业竞争现象严重、专业分工不明确,企业协作意识淡薄,这些都不利于河南省粮食加工企业结成网络集群,形成竞争优势。 4.2 产业竞争能力不强。目前河南省粮食加工产业趋同制约了产业集聚和扩张,粮食加工产业链条没有得到充分延伸。产业集群发展层次还很低,总体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产品档次和质量不高,主要依赖国内外低档市场,集群在国内外的行业地位还不高。由于产业链未充分延伸导致河南省许多地区在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中,普遍存在产业趋同、缺乏明确的产业分工和特色、企业规模过小,粮食深加工欠缺,产品附加值低,大众化粗放型加工产品多,产品品种单一,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档次加工产品较少,粮食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市场竞争力差等方面,这些问题不利于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 4.3 整体营销能力弱。由于现有粮食生产加工业规模小且未形成良好的协作集群,再加上其在地理位置上的分散性,河南省粮食加工产业的区域性整体营销能力比较差。除了一些大企业有自己品牌外,其他不同的粮食生产加工产业带,多数都没有树立起一种整体营销意识和区域品牌营销意识,结果多数企业受制于区外或省外的大企业或中间商,失去了营销方面的主动权,进而限制了其产品的销售,制约了产业规模的发展。 4.4 提高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河南省粮食加工产品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科研力量不足,企业科研能力比较弱,这导致了企业技术改进和产品革新能力普遍较低。甚至率先发展的以大型加工企业为依托的产业集群,也表现出集群内企业和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的互动机制不健全、产业配套不完善等、集群缺乏发展后劲等一些问题。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的发展趋势下,河南省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如何实现群体性的创新能力提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5 河南粮食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中原大灾荒,1942历史背景

中原大饥荒:《温故1942》的历史背景 2011年11月6日电冯小刚新片《温故1942》已经开拍,预计明年暑期上映。这部影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小说《温故1942》,描绘的是一场河南的大饥荒。这场大饥荒并不完全是作家的文学想象,而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中原大饥荒” “中原大饥荒”其实从1941年就开始了。当时,地处中原的河南开始出现旱情,庄稼大幅度减产,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绝收”现象。农民开始吃草根、树皮,到1942年,持续一年的旱情更加严重,这时草根几乎被挖完,树皮几乎被剥光,灾民开始大量死亡,在许多地方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一开始还是只吃死尸,后来杀食活人也屡见不鲜。 刘震云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说过当年的一个段子。灾民甲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灾民乙就去割他的肉,要吃他。甲被割疼了,抗议说:“兄弟,我还没死呢,先别吃。”乙说:“你已经不行了。”甲说:“真的吗?我怎么觉得我还没死呢?”乙答:“你真的不行了。”甲说:“那好吧,反正我已经比村里的老张多活十天了。”说完,甲真的就咽气了。 两个灾民的这种对话可能有后人演绎的成分,但它至少说明当年大灾荒的惨烈之状。 灾难在一点点地加剧,可国民党政府非但不积极组织救灾,还照旧征税。当地政府隐瞒灾情,粉饰太平。灾情是通过“小道消息”的形式一点点传播的,因此,到了1942年,大饥荒已经相当严重了,可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高层还被“蒙在鼓里”。后来,得到“新闻线索”的《大公报》决定派记者张高峰去河南实地采访。张高峰到了河南之后,被惨烈的灾情所震撼,经过采访,他发回了《豫灾实录》的通讯,首次披露了河南饿死数百万人的事实(这些都是估算,后来美国记者白修德通过调查后估算,大饥荒饿死了300万到500万人)。 收到前线记者发回的采访稿,《大公报》同仁亦深感震惊,1943年2月初,重庆版《大公报》刊发了张高峰的报道,著名报人王芸生还撰写了《看重庆,念中原》的社论,社论说:“谁知道那三千万同胞,大都已深陷在饥馑死亡的地狱……吃杂草的毒发而死,吃干树皮的忍不住刺喉绞肠之苦。把妻女驮到遥远的人肉市场,未必能换到几斗粮食……忆童时读杜甫所咏叹的《石豪吏》,辄为之掩卷太息,乃不意竟依稀见于今日的事实。”通讯和社论一出,《大公报》洛阳纸贵。可是,此报道和社论惹恼了蒋介石,《大公报》收到“停刊三日”的处罚。 蒋介石和他的国民党政府喜欢“报喜不报忧”,并认为《大公报》的报道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所以,他们也就没拿河南的旱灾当回事,灾区的赋税照征不误。 美国记者报道“中原大饥荒”

河南省特聘教授(近年)

附件 2008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人选 评审结果 序号学校岗位姓名 1 河南中医学院中药学王升启 2 河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郭宗明 3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余明高 4 郑州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苗连营 5 河南农业大学果树学吴国良 6 郑州大学有机化学朱志兀 7 河南师范大学理论物理曹俊杰 8 郑州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张国硕 9 河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胡文浩 10 河南师范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景辉 11 郑州大学肿瘤学资晓林 12 河南财经学院伦理学高国希 2009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人选 评审结果 序号学校岗位姓名 1 郑州大学凝聚态物理贾瑜 2 郑州大学水工结构工程王复明

3 郑州大学细胞生物学张毅 4 郑州大学内科学(消化专业)崔广林 5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学王伟 6 河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汤继华 7 河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李潮海 8 河南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宋晓宇 9 新乡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朱进霞 10 河南科技学院作物遗传育种李秀菊 2010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人选 评审结果 序号学校岗位姓名 1 郑州大学眼科学彭广华 2 郑州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曹务春 3 郑州大学化学工艺刘金盾 4 郑州大学经济法学吕明瑜 5 郑州大学刑法学刘德法 6 郑州大学新闻学汪振军 7 河南大学光学刘波

8 河南大学凝聚态物理张伟风 9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易小明 10 河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王振华 11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张猛 12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尹清强 13 河南农业大学基础兽医学杨国庆 14 河南理工大学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魏建平 15 河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范六民 16 河南师范大学动物学王文晟 17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学任凤章 18 河南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顾建军 19 河南中医学院药物化学郑晓珂 20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陈家旭 21 新乡医学院神经病学江涛 2012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人选 评审结果 一、特聘教授(13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