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复习资料

变形监测复习资料
变形监测复习资料

沉降:沉降表达的是一个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表示建筑物的下沉或者上升。

不均匀沉降:建筑物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使得地基土所承受的荷载的不均匀,造成建筑物沉降量的不均匀就是不均匀沉降。

工后沉降:从施工完毕到沉降稳定,铺轨工程完成后基础设施沉降量。

1变形监测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准点和观测点,每一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首次观测应连续进行2次观测,并以平均值作为首期观测值。

2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变形监测主要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基基底沉降监测、路基本体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几个方面。

3基坑工程施工现场监测的内容分为水平位移监测、内力监测、沉降监测三大部分。

5建筑物测量变形监测的项目有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倾斜监测、挠度检测和裂缝监测。

6常用点位稳定性统计检验方法有三角测量法、三维三边测量、精密水准测量等方法。

7建筑物的内部监测是安全监测的重要内容,其监测项目主要是内部位移监测、应力监测、地下水位及渗流监测、挠度检测、裂缝监测等。

变形监测的发展趋势:由于变形监测的特殊要求,一般不允许检测系统中断监测,就要求检测系统能精确、安全、可靠长期而又实时的采集数据,而传统的设备难以满足要求,因此,科研人员在现有的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研发精度高、稳定性好的自动化监测仪器和设备。这方面成果有:自动化监测技术、光纤传感监测技术、CT技术的应用、GPS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激光技术的应用、测量机器人技术、渗流热监测技术和安全监测专家系统等。

变形监测网与一般控制网的区别: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灵敏度,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点位的变化,周期性重复观测

1、变形监测是对被检测的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变形监测又称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

2、变形监测的目的: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2)验证设计参数(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4)研究正常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3、变形监测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1)对于机械技术设备,则保证设备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为改善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的设计提供技术数据(2)对于滑坡,通过监测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进一步研究引起滑坡的原因,预报大的滑坡灾害(3)通过对矿山由于开挖所引起的实际变形的观测,可以采用控制开挖量和加固等方法,避免危险性变形的发生,同时可以改进变形预报模型(4)在地壳构造运动监测方面,主要是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但对于近期地壳垂直和水平运动以及断裂带的应力积聚等地球动力学现象、大型特种精密工程如核电厂、粒子加速器以及铁路工程也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4、变形监测的特点:

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点位的变化。

5、变形的分类:通常情况下,变形可以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两大类。静态变形主要是指变形体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一般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被发觉。动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的大小孩速度与荷载密切相关,在通常情况下,荷载的作用将使变形即刻发生。

(1)根据变形体的变形特征,变形可以分为变形体自身的变形和变形体的刚体位移。变形体的自身变形包括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刚体的位移包括整体平移、整体转动、整体升降和整体倾斜。

(2)变形按照其速度可以分为长周期变形、短周期变形、瞬时变形。长周期变形一般指在比较长的时间段内发生的循环变形过程;短周期变形是指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循环变形过程;瞬时变形是指在短时间荷载作用下发生的瞬间变形。

(3)变形按其特点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当作用的荷载在构件的弹性范围内时,其发生的变形一般为弹性变形;当荷载作用在非弹性体或者荷载超过了构件的弹性限度,则会产生塑形变形。

6、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现场巡视、环境量监测、位移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周边监测。其中位移监测主要包括: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挠度监测、裂缝监测等

沉降监测一般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在精度要求不太高或者观测条件较差时,也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对于监测点高差不大的场合,可以采用液体静力水准测量和压力传感器方法进行测量。沉降监测除了可以测量建筑物基础的整体沉降情况外,还可以测量基础的局部相对沉降量、基础倾斜、转动等。

水平位移监测通常采用大地测量方法(包括交会测量、三角网测量和导线测量)、基准线测量(包括视准线测量、引张线测量、激光准直测量、垂线测量)以及其他一些专门的测量方法(GPS测量、多点位移计测量、摄影测量、遥感测量、光纤测量等)。

7、变形监测精度的确定: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根据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变形速率、变形监测的目的来确定,要保证不掩盖变形、并能有效地发现变形。变形监测的目的大致分为安全监测、积累资料、为科学试验服务。当存在多个变形监测精度要求时,应根据其中最高精度选择相应的精度等级,当要求精度低于规范最低精度要求时,宜采用规范中规定的最低精度。

8、变形监测周期(的确定与精度一样)

变形监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周期,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周期的测量工作。观测周期与工程的大小、测点所在位置的重要性、观测目的以及观测一天所需时间的长短有关。变形监测的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影响因素确定。(五定原则)不同周期观测时,宜采用固定的仪器、固定的观测人员、固定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固定的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观测。

9、变形监测系统设计的原则

(1)针对性。要根据工程特点及关键部位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做到目的明确、实用性强、突出重点、兼顾全局;(2)完整性。对监测系统的设计要有整体方案,它是用各种不同的观测方法和手段,通过可靠性、连续性和整体性论证后,优化出来的最优设计方案。(3)先进性。设计所选用的监测方法、仪器和设备应满足精度和准确度的要求,并吸取国内外的经验,尽量采用先进技术;(4)可靠性。观测设备要具有可靠性,特别是监测建筑物安全的测点;(5)经济性。监测项目宜简化,测点要优选,施工安装要方便。

10、变形监测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书主要内容)

(1)技术设计书。(2)有关建筑物自然条件和工艺生产过程的概述。(3)观测的原则方案。(4)控制点及监测点的布置方案。(5)测量的必要精度论证。(6)测量的方法及仪器。(7)成果的整理方法及其它要求或建议。(8)观测进度计划表。(9)观测人员的编制及预算。

11、变形监测点的分类

变形监测的测量点一般分为基准点、工作点、变形观测点三类。

基准点:基准点是变形监测系统的基本控制点,是测定工作点和变形点的依据。基准点通常埋设在稳固的基岩上或变形区域以外,尽可能长期保存,稳定不动每个工程一般应建立3个基准点,以便相互校核,确保坐标系统一致。当确认基准点稳定可靠时,也可少于3个。基准点应进行定期观测,判断基准点的稳定性。

工作点:工作点又称工作基点,它是基准点与变形观测点之间起联系的点。工作点埋设在被研究对象附近,要求在观测期间保持点位稳定,其点位由基准点定期检测。工作基点位置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倍~2.0倍。

变形观测点:变形观测点是直接埋设在变形体上的能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的测量点,又称观测点,一般埋设在建筑物内部,并根据测定它们的变化来判断这些建筑物的沉陷与位移。变形观测点标石埋设后,应在其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一般不少于15天。

12、沉降监测标志与选埋

沉降监测常用的方法是精密水准测量。采用该方法进行沉降监测,沉降监测的测量点分为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监测点3种。工作点与基准点构成变形监测首级网,工作点与监测点构成次级网。

埋设要求:(1)水准基点是沉降监测的基准点,一般3个~4个点构成一组,形成近似正三角形或正方形。为保证其稳固,应该埋在变形区以外的岩石上或深埋于原状土上,也可选,埋在稳固的建筑物上。(2)工作基点是用于直接测定监测点的起点或终点。为了便于观测和减少观测误差的传递,工作基点应布置在变形区附近相对稳定的地方,其高程尽可能接近监测点的高程。工作基点一般采用地表岩石标,当建筑物附近的覆盖层较深时,可采用浅埋标志,当新建建筑物附近有基础稳定的建筑物时,也可设置在该建筑物上。工作基点应经常与水准基点联测,判断其稳定情况,以保证监测结果的正确可靠。(3)监测点是沉降监测点的简称,布设在被监测建筑物上。布设时要使其位于建筑物的特征点导航,能充分反映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点位应当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护;标志应稳固,不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使用;还要考虑建筑物基础地质、建筑结构、应力分布等,对重要和薄弱部位应该适当增加监测点数目。

13、水平位移常用的观测方法:大地测量法、基准面法、专用测量法、GPS测量法。

14、挠度监测

测定建筑物受力后挠曲程度的工作称为挠度观测。建筑物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弯曲和扭曲,弯曲变形时横截面形心沿与轴线垂直方向的线位移称为挠度。挠度观测多用垂线观测(正垂线、倒垂线)15、自动化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自动化监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数据传输的自动化、数据管理的自动化和数据分析的自动化等内容。

16、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1)适应性:根据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条件、建筑结构和运行工况的不同,在设计监测自动化系统时应有较强的针对性;(2)经济性:系统建设的造价应经济、合理,采用性价比高的仪器设备;(3)准确性:系统的测量数据应准确,精度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在更换零部件时不影响数据的连续性;(4)可靠性:监测设备选型应优先考虑选用技术先进、成熟、通过多个现场环境长期考核、质量合格的产品;(5)开放性和通用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6)统一性:数据采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应相互兼容,即使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子系统,也应能实现监测信息的统一管理。

17、监测资料的分析:(1)定期分析:施工期资料分析、运营初期资料分析、运行期资料分析(2)不定期分析,在有特殊需要时才专门进行的分析称为不定期分析。

变形分析内容:对建筑物变形进行几何分析,即对建筑物的空间变化给出几何描述,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物理解释。

18、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作图分析、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建模分析。

(1)作图分析:通过绘制各观测物理量的过程线及特征原因量下的效应量过程线图,考察效应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这种方法简便、直观,特别适用于初步分析阶段。

(2)统计分析:对各观测物理量历年的最大和最小值(含出现时间)、变幅、周期、年平均值及年变化率等进行统计、分析,以考察各观测量之间在数量变化方面是否具有一致性、合理性,以及它们的重现性和稳定性等。这种方法具有定量的概念,使分析成果更具实用性。

(3)对比分析:将监测成果与理论计算或模型试验成果相比较,观察其规律和趋势是否有一致性、合理性,并与工程的某些技术警戒值相比较,以判断工程的工作状态是否异常。

(4)建模分析:采用系统识别方法处理观测资料,建立数学模型,用以分离影响因素,研究观测物理量变化规律,进行实测值预报和实现安全控制。这种方法能够定量分析,是长期观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的主要方法。

19、沉降预测

当沉降监测进行到移动周期(一般不少于6次监测),根据需要,利用已监测的沉降量和所记载的影响沉降的因子数据,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沉降量与沉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出其函数关系。

沉降预测的方法有回归分析(一元、多元)法、时序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灰色模型法等。

20、建筑物倾斜监测:倾斜度的计算i=e/h

21、基坑监测的主要对象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的对象主要为围护结构和周围环境两大部分,围护结构包括围护桩墙、水平支撑、围檩和圈梁、立柱、坑底土层和坑内地下水等;周围环境包括周围土层、地下管线、周围建筑和坑外地下水等;

22、什么是基坑监测的预警值?应如何制定?

预警值是一个定量指标,在其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工程是安全的,否则认为工程处于不稳定状态,将对工程自身及其周围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确定预警值时应注意下列基本原则:(1)满足现行相关规范和规程的要求;(2)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3)考虑各主管部门对所辖保护对象的要求;(4)考虑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技术措施和经济等因素。目前,预警值的确定主要参照现行规范和规程的规定值、设计预估值和经验类比值。

一般取预警值为设计允许最大值的80%。

23、盾构隧道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土体介质的监测:包括地表的沉降监测、土体分层沉降和深层位移监测、土体回弹测量、土体应力和孔隙水压力测量。(2)周围环境的监测:包括相邻房屋和重要结构物的变形监测、相邻地下管线的变形监测。(3)隧道变形的监测:包括隧道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隧道断面收敛位移监测、隧道应变和预制管片凹凸接缝处法向应力测量。

24、高铁变形监测内容

路基:路基面沉降观测,基底沉降观测,和路堤本体沉降观测。

桥涵:应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涵洞除应进行自身的沉降观测外,尚应进行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

隧道: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洞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沉降观测。过渡段:路桥、路隧、路涵等过渡段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

站场:按正线线下结构要求的相关内容观测。

目的: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隧道、桥涵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铺设质量及运营期间的平顺性。

a、路基工程沉降评估判定标准

①根据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不少于3个月的实际观测数据做多种曲线的回归分析,确定沉降变形趋势。②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值不应大于15mm。③评估曲线生成的相关系数必须大于92%,完成比率大于75%。

b、桥涵工程沉降评估判定标准

①根据桥涵实际荷载情况及观测数据,应做多个阶段的回归分析及预测,综合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首次回归分析时,观测期不应小于主体工程施工完后3个月;②墩台工后沉降无砟轨道满足≤20mm,相邻墩台差异沉降≤5mm;③涵洞工后沉降无砟轨道满足≤15mm;④评估曲线生成的相关系数必须大于92%,完成比率大于75%。

c、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判定标准

过渡段不同结构物间的预测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预测沉降引起的线路方向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_完整版教材

第一张绪论 1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有三种 监视性检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检测) 根据特定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监测数据的五性:(P498) 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 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 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 4)、代表性:检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5)、可比性: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及适用条件: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1.Dixion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②根据测定次数计算Q 值 ③查表Q α(n ) ④判断Q ≦Q0。05 正常;Qo 。05Q0.01离群值,舍去. 2.Qrubbs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有序排列,求x ,s ②计算统计量 s x x T min -= 或s x x T -=max ③查表)(n T α ④判断:若T ≦T0。05正常离群值;T0。05T0.01离群值,应舍去; ⑤在第一异常数据剔除后,可重新检验新的离群数据。 t 检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四)均数置信区间和“t ”值,置信区间表示以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t 值是

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复习

《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考试复习要点 题型:填空题(20分) 名词解释(10分) 简答(20分) 综合题(问答、计算、填表、绘图等)(50分) 关注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概述:变形监测意义与目的;监测周期、精度;监测点、基准点布设原则; 变形观测的定义 通过一定的观测方法和仪器测定构筑物或 工程建筑物各种变形量大小的工作。 变形观测的目的: 1、分析与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 2、验证设计数据 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 4、研究正常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安全:其目的是监测建(构)筑物在施工 过程中和竣工后,投入使用中的安 全情况; ◆设计施工:验证地质勘察资料和设计数据 的可靠程度,以改进设计理论和施 工方法;

◆ 科研:研究变形的原因和规律,建立正确 的预报模型,准确的分析预报。 变形观测的意义 1、安全 2、验证与改进设计 3、科学研究 对于机械技术设备:为改进提供技术数据 对于滑坡:成因预报 对于矿山:开挖量加固方法 对于地壳运动: 监测周期:根据变形物的大小、速度而制定出的监测频次。 1)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 2)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盖1~2层观测一次。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3)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4)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观测点(监测点/工作点)布设方案 一般原则: ? 反应整体变形(均匀布点); ? 变形量大的地段多布点; ? 工程重点地段多布点; ? 其它原因专门提出; ? 有利于观测 1.3.1 精度确定依据 具体工程建筑物的允许误差大小、变形 速度、变形观测的目的 一般而言:从安全角度:观测中误差应小于 允许变形量的1/10~1/20;典型精度±1mm 或相 对精度为10-6 从科学研究角度:应尽量提高精度 2、精度确立原则: 实用、经济、科学、实际 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而定。 1)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采用DS 3水准仪,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n 测站数)。 2)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则应采用DS 1精密水准仪,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沉降监测方法; 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 mm 0 .2n ±mm 0.1n ±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从信息技术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分为: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了解) 5、环境监测分类: 按监测目的划分 ?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研究性监测(也称科研监测) 6、环境监测的发展:被动监测、主动监测、自动监测 7、环境污染的特点: 时间分布性 空间分布性 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 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颉颃作用) 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8、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环境监测的连续性、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9、环境监测技术: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10、优先污染物:有毒化学物种类繁多,人们不可能对每一种化学品都进行监测、实行控制,而只能有重点、针对性地对部分污染物进行监测和控制。这就必须确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11、优先监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12、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摘要】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填挖面大,引起周边环境变形的可能性就高,需要对边坡进行有效的变形监测,针对变化及时采取一些方法处理,以保证设施的安全。这种项目就需要正确地采用一个合理的监测方案,对数据处理、分析。本文结合已完成项目的实例,对边坡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采用监测方法为精密二等水准、极坐标法,并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变形监测;基准网;变形点;边角网;极坐标法;闭合水准路线 1 工程概况 某变电站东南侧边坡于2011年发生滑坡,后采用42根抗滑桩进行加固处理。根据施工单位的反映,抗滑桩施工2012年3月施工完毕后至2012年5月初,抗滑桩发生位移,附近水泥地面发现裂缝,呈放大趋势。为了准确了解抗滑桩变形情况,要求对桩顶水平及垂直位移进行变形监测。 2 监测方案的实施 2.1 基准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2.1.1 基准网的建立 选择通视良好、无扰动、稳固可靠、远离形变护坡高度3倍即45m外比较稳定的地方埋设四个工作基点,其中三个工作基点A1、A2、A3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A2、A3为观测墩,地面高度约1.2m,埋深至基岩位置,A4为主要检核点,埋设在加固坎上,地质较为稳定。 A3、D12、SZ1为沉降基准点,D12在是4×4m的高压电塔加固水泥墩上,建成已超过一年,SZ1在另一电塔水泥墩上,墩台3.5×3.5m,建成时间超过三年,非常稳固。 2.1.2 变形点的建立 变形点应布置在边坡变形较大并能严格控制变形的边坡边沿位置。在边坡顶上布置27个变形监测点,编号分别为东侧为1-27。用膨胀螺栓垂直植入护坡混凝土中,螺栓孔深不小于100mm,露出地面30-80mm,用红色油漆在螺栓上做标记,并将螺栓顶部磨半圆。 基准点与各点位埋设完毕等候5天后,水泥凝固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观测。 2.2 监测精度及频率要求

变形测量试题

A 变形监测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测点观测:观测点相对工作基点的变形观测 2.变形网:由基点和工作基点组成的网 2.垂直位移:变形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沉降沉陷) 3.观测点:在变形体上具有代表性的点。 4.变形分析:对野外观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分析,找出真正变形信息和规律的过程。 二:简答题 1.变形观测必要精度是如何确定的,试举例说明。 解:对变形观测的必要精度的需要还要与现实可能性位移量的大小变形发展趋势季节变化以及建筑变形的特点等因素有关。为了监测建筑物的安全,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为科研目的,观测中误差不超过允许变形值的1/20~1/100。我国把允许倾斜值的1/20作为观测精度指标。 2.如何提高沉降观测过程中观测精度。 a 提高观测仪器精度定时检查仪器 b固定观测人员仪器,选择最佳时间环境观测 c固定水准视线要和以前观测路线相同 d 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基点和被观测物上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

定所观测的环境要一致观测路线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e 按照国家规范严格执行 3.基准线法测定水平位移的基本原理。 解:以变形体的主轴线或是平行主轴线为基准线,过基准线的竖直平面为基准面。每个观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变形就是水平位移。 三:问答题 1,双金属标作为基点的工作原理? 解:双金属标作为工作基点的原理是一般是铝是钢的线膨胀系数的两倍关系作为双金属标的钢管和铝管当双金属标温度变化时当其长度相同并处在同一环境下,钢的变形量大,铝的变形量小,通过这一差值来计算双金属标相对于根部基岩的变化来求得双金属标的绝对高度,作为测量或监测的稳定起算点。 2.无定向角导线测定水平位移基本原理? 解:根据导线边长变化和导线的转折角观测值来计算监测点的变形量。以曲线形的工程为例,在不同高程的变形体上设观测点,两端设工作基点;与常规的控制测量一样,如果要提高精度可以隔点测量,因为是无定向角导线,因此仅有边条件。观测出来的边长等于已知边长。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 (一)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表示。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法 (1)重铬酸钾法(K2Cr2O7法)(GB)CODCr (2)恒电流库仑滴定法 (3)KMnO4法(高锰酸钾指数)CODMn。 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在有催化剂(Ag2SO4)存在条件下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再以蒸馏水作空白溶液,按同法测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根据水样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钾氧化性很强,可将大部分有机物氧化,但吡啶不被氧化,芳香族有机物不易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存在于蒸气相,不能与氧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氯离子干扰可加入适量硫酸汞络合。 (二)高锰酸盐指数(I Mn)CODMn 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定的化学需氧量,称为高锰酸盐指数,以氧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L)表示。其中碱性高锰酸钾法用于测定氯离子浓度较高的水样,酸性高锰酸钾法适用于氯离子质量浓度不超过300mg/L的水样。 (三)生化需氧量(BOD)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好氧分解氛围含碳物质氧化阶段和硝化阶段。硝化阶段在5~7d,甚至10d以后才显著进行,一般水质检验所测BOD只包括含碳物质的耗氧量和无机还原性物质的耗氧量,因此五日培养法能减少硝化阶段对耗氧量的影响。 (四)总有机碳(TOC) (1)测定意义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总结-奚旦立第四版.doc

第一章绪论 环境监测的过程(不同角度)( P1) 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 评价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 环境监测的对象(P1) 反应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 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环境监测的特点(P5) 1综合性:表现在手段、对象、数据统计及分析 2连续性 3追溯性 环境优先污染物(概念)( P8) 1、经过优先选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 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priority pollutants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 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以及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一类物 质。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水体污染分类(P34) 化学型污染:指随废水及其他废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 生物型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物质造成的污染。 水质监测方案(地面水、水污染源)( P41-47)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河流断面布设、监测垂线布设、采样点位确定)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 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 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 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3)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 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废(污)水与江、河水

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案

目录 摘要.............................................................................................................................................. I Abtract.............................................................................................................................................. I I 1 工程概况 (1) 2 监测目的 (2) 3 编制依据 (3) 4 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4) 4.1 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建立 (4) 4.2 监测点的建立 (4) 4.3 监测级别及频率 (5) 5 监测方法及精度论证 (6) 5.1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6) 5.2沉降观测方法 (8) 5.3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9) 6 成果提交 (10) 7 人员安排及施工现场注意事项 (11) 8 报警制度 (13) 9 参考文献 (13) 附录1 基准点布设示意图 (15) 附录2 水准观测线路设示意图 (16) 附录3 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监测报表 (17) 附录4 巡视监测报表样表 (18) 附录5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19) 附录6 水平位移记录表 (20)

1 工程概况 黄金广场6#楼基坑支护工程位于合肥市金寨路和黄山路交口西南角,基坑开挖深度为12.4m~13.3m,为临时性工程,为一级基坑,重要性系数1.1,基坑使用期为六个月。 由于多栋建筑物与基坑侧壁距离较近,均在基坑影响范围内。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强制性条文,“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为了及时和准确地掌握基坑在使用期间的变形情况以及基坑相邻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沉降变化,需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或沉降)变形监测,并对相邻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为此,编制以下检测方案。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2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量,是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的测量。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实验测量完全相同。 3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混匀制得。 4 生物监测:①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②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法P296 5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值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量纲为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 6 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如A 和A 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10lg 0 A A 。分贝符号为“d B ”,它的量纲为一,在噪声测量中是很重要的参量。 7 生化需氧量BOD :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8 化学需氧量COD :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 为单位)表示。 9 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 10 简易监测:是环境监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特点是: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或方法,便于在现场或野地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往往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即可完成,价格低廉。 11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12遥感监测:是应用探测仪器对远处目标物或现象进行观测,把目标物或现象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识别、分析,揭示某些特性及其变化,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目标物或现象的高度自动化检测手段。 13 突发事件:是指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害。或是指在组织或者个人原计划或者认识范围以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或潜在危害的一切事件。 14 环炉检测技术:是将样品滴于圆形滤纸的中央,以适当的溶剂冲洗滤纸中央的微量样品,借助于滤纸的毛细管效应,利用冲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淀、萃取或离子交换等作用,将样品中的待测组分选择性地洗出,并通过环炉加热而浓集在外圈,然后用适当的显色剂进行显色,从而达到分离和测定的目的。 15 质量控制图: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图是监测常规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控制分析数据在一定的精密度范围内,保证常规分析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

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针对目前变形监测项目应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基坑开挖对临近轻轨高架结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坑外土体的位移;二是既有高架桥与基坑相对位置的关系;三是轻轨高架上下部的结构关系;四是轻轨高架的结构基础和埋深情况。五是轻轨高架自身的结构自重和轻轨高架中动载荷的控制与变化情况等。基坑周边轻轨高架在基坑开挖中的变形情况是复杂的,变形的原因是多元的,变形的效果是动态的。在实践工程中,基坑开挖将要造成土体的不均匀沉降和水平方向的位移,不仅要做好岩土工程计算,制定可行性基坑开挖方案,同时还要做好变形监测工作,防止各种因素对轻轨高架桥产生的影响。对于建筑基坑施工对周边轻轨高架的变形影响,高程和平面控制可参考规范二级要求。 变形监测应设置平面和高程基准点,要求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情况而定,在建筑基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 1、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不应少于3个,应与工作基点形成闭合环或附合线路。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布设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震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或破坏的地方,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当使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时,用于联测观测点的工作基点宜与沉降观测点设在同一高程面上,偏差不应超过±1cm。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应设置上下高程不同但位置垂直对应的辅助

点传递高程。实际工作中采用精度不低于1mm级水准仪配合铟瓦尺或条码尺进行水准测量,观测方式其中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基点联测及首次观测值应采用往返测或单程双测站法,其他各次沉降观测点可采用单程观测或单程双测站法。起始点高程宜采用测区原有高程系统。较小规模的监测项目可假定高程系统,较大规模的项目宜与国家水准网联测。二级水准视线长度应≤50m,前后视距差≤2.0m,前后视距差累积≤3.0m,视线高度(下丝)≥0.3m。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最短视线长度不宜小于3m,最低水平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6m。限差要求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1.0√n(mm),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0.7√n(mm),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1.5√n(mm)。n为测站数。用于运营阶段的结构、轨道和道床的垂直沉降监测点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监测点高程中误差±0.3mm。同一项目在不同周期进行变形监测应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相同的仪器和设备,并应固定观测人员。首次观测应独立观测2次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监测频率可按照设计要求结合基坑施工进度进行拟定,当发生较大沉降时可加密监测频率;连续一个月沉降趋势趋于稳定状态(无沉降差,纯属仪器误差)的情况下,可要求减少监测频率。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应对使用的水准仪、水准标尺进行检验,二级水准观测仪器i角不得大于15”。水准仪i角的测定办法,如图所示:

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表(包括地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二、测量学的主要任务 研究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为地球科学提供必要的数据和资料; 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测绘成图; 将图纸上的设计成果测设至现场。 三、测量工作分类 测量工作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测定点的坐标,或把地球表面的地形按比例缩绘成地形图。 测设是指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四、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自然形体:是一个不规则的几何体,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 大地水准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面。 大地水准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面。 五、参考椭球体及参考椭球面 参考椭球体一个非常接近大地体,并可用数学式表示的几何形体,作为地球的参考形状和大小。它是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形成的形体,故又称旋转椭球体。 参考椭球面参考椭球体外表面,是球面坐标系的基准面。 六、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线—法线。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参考椭球面。 七、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可以用点在水准面或水平面上的位置(X,Y)及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H)来确定。 八、地面点的高程 地面点的高程:地面点沿铅垂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绝对高程(海拔):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相对高程: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距离。 高差:地面上两点高程之差。 h ab=H b-H a=H‘b-H’a高差与基准面的选取无关。 九、地面点的坐标 地面点的坐标常用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或地心坐标表示。 (一)地理坐标 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以椭球面法线为基准线建立的坐标系。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经度和纬度,称为该点的地理坐标,可表示为A(L,B) 。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NS),N为北极,S为南极。 子午面:过地球某点与地轴所组成的平面。 起始子午面: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面NGS 。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一绪论 1.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潜在危险性大、出现频率较高、现代已有检出方法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标准严于国家标准 3.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行业排放标准优先执行。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Ⅰ类不设排放口 Ⅱ类不设排放口 Ⅲ类执行一级排放标准 Ⅳ类执行二级排放标准 Ⅴ类执行二级排放标准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处理设施排放口取样 第二类污染物:在工厂排出口取样 有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进出口分别设采样点 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排入城市下水道并进入废水处理厂处理的废水,执行三级排放标准。 二水和废水的监测 1.水质指标 浊度——水中不溶性的杂质对光线透过的阻碍程度。

色度——除去悬浮物后由溶解性的物质和胶体物质所呈现的色彩。 固体悬浮物SS. (suspended solid)——悬浮在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pH温度总有机碳TOC氨氮(NH3-N) 溶解氧——水体与大气平衡或经生化反应,溶解于水中的分子状态的氧气。受温度影响大可以指示水质的污染程度 化学需氧量CODcr、OC——在酸性条件下,强氧化剂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折合成单位体积废水的耗氧量。间接表示水中有机物的量。水中存在无机还原物会使COD值偏大 生化需氧量BOD5——在氧气充分的条件下,微生物将水中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所消耗的氧量。间接表示水中可降解的有机物的量碳化阶段硝化阶段BOD5 =DO0-DO5(一般要稀释后测)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在高温下燃烧成稳定氧化产物所需的氧量。 不同的水质之间TOC、TOD、COD与BOD不存在固定的相关关系。 在水质条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BOD与TOC或TOD 、COD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TOD>CODcr>BOD20 > BOD5 TOD>CODcr>OC BOD 与COD的主要区别?它们所代表的有机物能否完全被微生物降解。所以B/C表示废水的可生化性 2.断面布设法 适合:河面宽,水量大,水深流急。 对照断面一般在排污口上游100~500m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距排污口500~1000m为了解特定的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评价污染情况以便控

(整理)工程测量复习资料

1、工程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 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主要以建筑工程、机器和设备为研究服务对象。 2、工程测量学分为: (1)、规划设计阶段:工作主要是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另外还要为工程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以及水文测验等进行测量。 (2)、施工阶段:工作是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和定线放样。 (3)、运营管理阶段:变形观测。 3、地形比例尺如何选择: 在选址和初步设计阶段:1:5000、 1:10000 或者以上而在小区规划要1:2000 在施工设计阶段:1:500或者1:2000 4、大比例尺在地形图工程中的应用 ⑴按一定方向绘制剖面图 ⑵按规定坡度进行选线 d min =h /(i*M) ⑶确定汇水面积及计算书库库容 ⑷根据等高线平整场地 ⑸计算土石方量:1、按等高线法计算土石方量 2、按断面法计算土石方量 3、按方格网法计算土石方量 5、高程图形应用的模型:数字地面模型(DTM),它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数值集合的总称。 6、初测的内容: A、线路平面控制测量:a、GPS测量 b、导线测量 B、线路高程测量:a、水准测量 b、光电三角高程测量 C、地形测量 7、定测的内容: A、穿线放样法 B、拨角放样法:a、放线资料的内业计算 b、放线定交点 c、与初测导线联测 C、RTK法 D、全站仪极坐标法 8、为什么有横断面的测绘:在铁路公路设计中,只有线路的纵断面图还不能满足路基、隧道、桥涵、战场等专业设计以及计算土石方量等方面的要求。 9、水下地形测绘的方法: 10、房产测绘的特点: (1)、测图比例尺较大 (2)、测绘内容与地形图测绘有差别 (3)、测绘成果差别较大 (4)、测绘内容与地籍测绘有差别 (5)、测绘成果具有法律效率 (6)、精度要求不同 (7)、各类房产图的修侧、补测、变更测量应及时 11、施工控制网各阶段的特点、目的: 特点:(1)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 (2)精度要求高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张绪论1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有三种 监视性检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检测) 根据特定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监测数据的五性:(P498) 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 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 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4)、代表性:检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 5)、可比性: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及适用条件: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1.Dixion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②根据测定次数计算Q 值 ③查表Q α(n ) ④判断Q ≦Q0。05 正常;Qo 。05离群值,舍去. 2.Qrubbs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有序排列,求x ,s ②计算统计量 s x x T min -= 或s x x T -=max ③查表)(n T α ④判断:若T ≦T0。05正常离群值;T0。05离群值,应舍去; ⑤在第一异常数据剔除后,可重新检验新的离群数据。 t 检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四)均数置信区间和“t ”值,置信区间表示以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t 值是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对标准偏差的比值。 x s x t μ-= 三、测定结果的统计检验 t (Student )检验 有限次测定的统计假设检验,其实质是检验有

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光圈号数: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也是相对孔径的倒数。 景深: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 超焦点距离:当调焦为某一距离时,能刚好使无穷远处的景物构像清晰,这一调焦距离就被称为超焦点距离。 视场: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时,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此圆范围即为视场。 视场角:物镜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 像场: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 像场角:物镜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 航向重叠:供测图使用的航摄像片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需要有一定的重叠区,称为航向重叠。 旁向重叠:为测图需要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应有一定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 摄影基线: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称为摄影基线。 内方位元素:确定物镜后节点与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称为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包括(像主点在像片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X0,Y0,像片主距f) 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的数据,称为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投影中心在所取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X s,Y s,Z s;摄影方向(摄影机轴)相对空间坐标轴的两个角度和像片绕摄影方向的旋转角度)倾斜误差:像片倾斜所引起的像点位移。 像片纠正:消除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并限制消除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将影像归化为成图比例尺。 投影差:地形起伏所引起的像点位移。 摄影比例尺:航摄像片上某一线段构像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之比。 像片控制点:测定了地面坐标的像点称为像片控制点。 左右视差:在摄影测量中,一个立体像对的同名像点在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坐标之差。 上下视差:在摄影测量中,一个立体像对的同名像点在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坐标之差。 核点: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 核线: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 核面:过摄影基线与地面任一点所做的平面。 投影基线:立体摄影测量中,利用立体像对的两张像片进行投影建立地面几何模型时,按实长恢复像片外方位三个元素几乎不可能,因此将摄影基线B缩小为若干分之一作为投影基线。 像片基线:相邻两张像片主点之间的连线,是摄影基线在像片上的反映。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是将建立的投影光束、单元模型或航带模型以至区域模型的数学模型,根据少量地面控制点,按最小二乘原理进行平差计算,解救出各加密点的地面坐标。 空间后方交会: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已知坐标推算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方法。 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该点的物方坐标的方法。 绝对定向元素:描述立体像对在摄影瞬间的绝对位置和姿描述立体像对在摄影瞬间的绝对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称绝对定向元素。通过将相对定向模型进行缩放、平移和旋通过将相对定向模型进行缩放、平移和旋转,使其达到绝对位置。 DEM(数字高程模型):在高斯投影平面上规则格网点平面点坐标及高程的数据集 DOM(数字正射影像):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处理的数字化的航空像片,经逐个象元进行投影差改正,再按影像镶嵌,根据图幅范围剪裁生成的影像数据。 DLG(数字线划地图):是现有地形图要素的矢量数据集,保存各要素间的空间关系和相关的属性信息,全面地描述地表目标。 DRG(数字栅格地图):是根据现有纸质、胶片等地形图经扫描和几何纠正及色彩校正后,形成在内容、几何精度和色彩上与地形图保持一致的栅格数据集 摄影测量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将中心投影的像片转换为正射投影的地形图 2.从影像中提取几何信息与物理信息。 摄影测量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 摄影机物镜的焦距和摄影机主距有什么不同?

变形监测技术在桥梁监测中的应用

测绘第35卷第1期2012年2月 13 变形监测技术在桥梁监测中的应用 董学智1 李胜1 李爱民2 (1.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四川 成都 610500 ;2.广州博瑞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430) [摘要] 变形监测是工程测量的重要研究内容,它可以分析和评价建筑物或工程设施的安全状态,研究变形规 律及预报变形,是一种重要的测量监测手段。本文通过对某高速公路的桥梁沉降监测和承台水平位移监测,探 究了在桥梁监测中变形监测的实施方法及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式,分析了桥梁变形的规律,为桥梁养护提供准确 的监测意见及报告。 [关键词] 变形监测;桥梁监测;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 P2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5019(2012)01-0013-03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n the Application of Bridge Monitor DONG Xue-zhi1 LI Sheng1 LI Ai-min2 Abstract: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project surveying. It can analysis and evaluate the safe status of buildings or engineering facilities, and find the deformation law for the forecast, which is an important measurement for monitor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monitoring the subsidence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bridges along the other Expressway,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analysis with special model, analysis the deformation law of bridges, for bridge maintenance based on the accurate monitoring reports. Key words: Deformation monitoring; Bridge monitor; Data processing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桥梁结构和形势日趋复杂,规模也越来越大,桥梁的施工正朝着超大化的方向发展,对其进行变形监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变形监测是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其主要意义是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验证设计参数、反馈设计施工质量、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1]。桥梁的变形监测是对桥梁整体性能的监测,其基于工程测量的原理、技术和精密测量仪器,对桥梁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形进行定期或实时监测,并通过绘制相应的位移变形影响线或影响面来监测桥梁各部位位移的变形状态,预测其变形规律,为桥梁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本应用研究通过对广深高速公路的桥梁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探讨变形监测理论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和总结桥梁变形的规律,为桥梁的养护、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2 桥梁变形监测实施原理 变形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切地反映建筑物、构筑物的实际变形程度或变形趋势,并以此作为确定作业方法和检验成果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桥梁变形监测中,主要包括桥梁沉降监测及承台水平位移监测。地面沉降是一种普遍而又日趋显著的地质现象,是区域性地面高程下降的一种环境地质变化[2],反映在桥梁监测中主要是桥梁沉降监测。同时,还需要考虑承台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以此来整体把握桥梁的变形方向及程度。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和规范,桥梁变形测量的等级及精度要求也各不相同。在实际的工程监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规范要求实施监测。 2.1 桥面沉降监测 桥面沉降监测主要是监测桥梁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在沉降观测中,需要始终遵循“五定原则”,即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环境条件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3]。 桥面沉降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沉降观测点布设及网的测量、沉降监测、跨河桥沉降观测等。沉降观测网一般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用高精度数字水准以进行观测。而对于跨河桥沉降观测,由于桥墩在河中时,观测采用闭合水准测量。

工程测量学复习资料

1. 大型工业厂区建设主要有哪些测量? 大型厂区施工控制网测量,通常采用的厂区控制网的形式有:建筑方格网、GNSS 网、地面三角形网、高程控制网。 大型厂区施工测量,有正交型安装控制网、非设站型安装控制网。 2. 何谓高层建筑?其施工测量的重点是什么? 17~40层为高层建筑,其施工重点是控制竖向偏差。 3. 什么叫楼层垂直度?什么叫全高垂直度? 楼层垂直度h f k = 式中,22y x f ?+?=,i n i x n x ?=?∑=11,i n i y n y ?=?∑=1 1 全高垂直度H f K = H 为特征点相对于±00面的全高 4. 高层建筑的高程传递通常采用哪些方法? 钢尺垂直量距法和全站仪天顶测距法。 5. 深基坑变形监测内容有哪些?采用什么方法? 深基坑变形监测内容很多,如监测基坑周围土体沉降、坑底隆起、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基坑周边收敛、坑壁倾斜和外鼓、深层土体差异沉降和水平位移等,对于这些变形直观而有效的监测方法是测量几何量法。 监测基坑周围土体沉降和坑底隆起主要采用几何水准法 深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按传统方法通常是先布设变形监测网,然后基于该网,采用交会法、视准线法和全站仪三维极坐标法等监测。 非设站型变形监测技术主要有三方面应用: 1) 采用自由设站法测量三维监测网点的三维坐标。 2) 监测基坑周边和坑壁水平位移。可利用全站仪、铅直仪和小钢尺配合,监测其变形。 3) 进行坑壁收敛监测。可以利用收敛计 6. 何谓高耸建筑? 高耸建筑系指建筑高度与其地面尺寸相差很大的建筑物。 7. 何谓分层投点法? 把高层建筑物或高耸建筑物按高度分为若干段,段长一般为10~100m ,在建筑物内部间隔一定高度搭建测量平台,将埋设于±00面的控制点采用垂准仪逐层向上投递,以提高竖向轴向精度。施工过程中,从最靠近施工层面的测量平台像施工层面投点,这种方法为分层投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