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德拜照相法及其应用-2011

实验二 德拜照相法及其应用-2011
实验二 德拜照相法及其应用-2011

实验二德拜照相法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德拜相机的构造

2.掌握德拜法进行X射线衍射的步骤

3.掌握非对称德拜照片的计算和标定

二实验原理

德拜法是衍射学中古老而经典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用单色X 射线照射粉末和多晶体,用胶片纪录衍射信息。

晶体发生衍射的基本条件是晶体的取向和X射线满足布拉格公式。

德拜法所用的粉末样品的晶体取向是随机的,当单色X射线照射到粉末上时,样品的众多粉末颗粒中总能存在满足布拉格公式的颗粒,使得某一衍射线产生,如图1所示。因此,德拜法可以得到所有的衍射线。用胶片来记录衍射环,就得到德拜衍射照片。

图 1 德拜照相法原理图(不对称装片法)

三仪器设备

本实验所用的德拜相机是丹东晶体厂生产的JF-1型德拜衍射仪。衍射仪主要包含X 射线发生器、德拜相机、高压控制装置三部分。X光管在高压驱动下产生X射线,装有快门可以控制X射线出射与否。该型号衍射仪有四个出射口,采用的是水冷铜靶,波长为1.54 ?。一大一小两台德拜相机安装在两根导轨上,紧挨着出射口。从快门出射的X射线进入德拜相机,照射到样品产生衍射,衍射信号由胶片收集。

图2实验所用德拜相机的结构示意图。入射光阑和出射光阑可以滤去杂散的X光,得

到准直的X光。样品处于圆心位置,并且由电机带动发生转动以达到均匀照射的效果。如果光路正确,入射X光除了少部分在样品上发生衍射之外,其余得都从出光管出射,这样末端的荧光屏就会发出荧光。观察荧光屏上的光斑,就可以检验是否有X射线入射。德拜相机的直径设计成57.3mm或者114.6mm,这样照片的周长正好是180mm和360mm,1mm 分别表示2°和1°,便于换算。胶片的开口不同可以有三种,分别是正装法、反装法和不对称装片法。不对称装片法的照片最好,因为照片上有入射和出射口,方便校正冲洗胶片时的收缩。

图2 德拜相机结构简图

四实验步骤

4.1 德拜衍射仪的使用

1开启冷却水

2在确认X光管快门关闭的情况下,打开总电源开关,稍等片刻等待高压发生,此时电压大约为2kV,然后从2kV到20kV逐档加大电压(每档5kv左右)。稳定约5秒后,类似电压的加载方式,从0到2mA逐档加大电流。此时,X光管开始工作。

3 制作样品

德拜衍射法的样品都为细丝状,或者是样品的细丝,或者是粉末样品粘附在玻璃丝外侧。细丝状样品可以直接安装到相机的样品台上,粉末样品则需要先把样品在研钵中研细,然后在玻璃丝外侧涂上胶水,均匀沾上少许待测的粉末,用洗耳球吹去多余的粉末,晾干。

4 安装样品

此步骤的目的也是关键是让样品处于相机的圆心,以保证样品在电机带动转动时不会因为偏心而离开光路。

为了观察,将出射管的荧光屏部件旋下,换上观察用的目镜。此时将入射口对准日光灯、白墙、窗户等光源,可以在目镜中看到圆形光亮区。

将样品安装在样品台上,合上相机盖,将入射口对准日光灯,在圆形光亮区中会出现样品的轮廓。理想情况下,如果样品处于相机的圆心,那么样品的轮廓处于圆形光亮区的中心,随着样品台的转动,样品的轮廓不变化。但,一般样品都存在少许偏心,需要调整。并且样品的轮廓能随样品台的转动而上下移动

缓慢旋转样品台同时通过目镜观察试样,如果发现试样台旋转到某个位置时样品的轮廓完全离开了光路,即看到了和不装样品一样的圆形光亮区时,表明此时样品完全偏离了光路,

安装胶片(暗室中),检查样品

安放相机,进行X射线照射(1h~1.5h)

4.2 德拜照片的冲洗

显影与定影,暗室中的操作

4.3 德拜照片的计算与标定

从德拜照片上的衍射环可以计算每个衍射环对应的衍射角度,然后根据布拉格衍射公式可以标定每个衍射环所对应的晶面指数。

4.3.1德拜照片的计算(非对称德拜照片)

非对称德拜照片能够全面记录各个衍射角θ的衍射线,并且可以消除冲洗后底片收缩引起的误差,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最多。

由非对称德拜照片的示意图(标出出射孔A和入射孔B),说明照片上的距离对应了角度。说明坐标原点。

计算非对称德拜照片的具体步骤如下:

辨别入射方向——为了方便,将照片按照入射孔A 左方的规则放置。

编线号——寻找相同衍射环的线,将同一衍射环的两条衍射线编上相同的号码。为了方便,可按照θ从小到大编号。

测量线的坐标——选择照片上靠近出射孔的一侧为坐标原点O (因为此侧θ小),测量每条衍射线的坐标,做好记录。

计算照片的角度修正系数——出射孔A 和入射孔B 的中心距离,这个距离AB 相当于180°的角度范围。从A 孔的一对衍射线可以计算出A 孔中心的坐标,例如:xa= (左L1+右L1)/2。由每一对衍射线都可以计算得到一个A 孔中心的坐标,平均处理得到A 的平均坐标。类似,测量计算入射孔中心B 的平均坐标。那么,两个孔的中心距AB= xa- xb ,AB 对应的角度是180,所以,胶片的收缩修正系数p=180/AB 。胶片的收缩一般只有百分之几,所以,大相机的修正系数p 一般在1附近,小相机的p 在2附近。

计算每个衍射环的θ ——计算每个衍射环的直径,乘于角度修正系数p 就得到了4θ,除以4得到θ。这就为接下来的标定做好了准备。

4.3.2德拜照片的标定

标定的目标是给出每个衍射环所对应的晶面指数。

标定的方法可以采用尝试的方法。首先假定试样是立方晶系的,如果不成功,再加设试样是六方或者正方晶系。如此继续下去,直到标定成功为止。实验数据的精确度是尝试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假设是立方晶系,根据晶面间距的公式:

222l k h a

d ++=

一系列晶面间距d 已经由前面的德拜环计算出来了,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确定a 以及每个德拜环对应的h ,k ,l 。

各个点阵具有不同的消光条件,出现衍射环的晶面呈现一定的递增规律,如表2.1所示。相应地,晶面指数的平方和也呈现一定的递增规律,可以作为标定的依据。

定义晶面指数的平方和m

222l k h m ++=

表1.1 SC BCC FCC 的消光条件和相应的m 值

消光条件 可能的衍射环指数和m 值 SC 无 hkl : 100, 110, 111, 200, 210, 211, 220, 221, …

m : 1 , 2, 3, 4, 5, 6, 8, 9, …

BCC h+k+l 为奇数 hkl : 110, 200, 211, 220, 310, 222, 321, 400, …

m : 2 , 4, 6, 8, 10, 12, 14, 16, …

FCC h, k, l 奇偶混杂

hkl : 111, 200, 220, 311, 222, 400, 331, 420, …

m : 3 , 4, 8, 11, 12, 16, 19, 20, …

由实验测得各个的衍射环的衍射角θ,可以计算出各个m 。具体过程是:

由晶面公式:m a l k h a d =++=

222

2)/(d a m =

把布拉格公式θλsin 2=

d 代入上式可以得到:

θλ222

sin 4a m =

设各个德拜环的sin2θ为sin2θ1,sin2θ2,sin2θ3,……,以其相对应的m 值为m1,m2,m3,……,则

sin2θ1: sin2θ2: sin2θ3: …= m1: m2: m3: …

由实验测得的θ计算出sin2θ,就可以得到m ,注意到m 必须是整数,如果m 出现分数,要乘个系数凑出整数的m 来。

表2.2说明了标定的过程。表中首先给出了实测的8条衍射线sin2θ值,再将各sin2θ值之比整数化,得到表中的比率。考虑到m 是三个整数的平方和,其值不能等于7,于是将比率扩大2倍,得到m 值,与表2.1对照,得到各个衍射环的指数hkl 。

表1.2 立方晶系德拜照片的标定示例 线号

1 2 3 4 5 6 7 8 测量值 0.113 0.223 0.332 0.439 0.551 0.658 0.764 0.870

sin 2θ 比率 1 2 3 4 5 6 7 8 m

2 4 6 8 10 12 14 16 hkl 110 200 211 220 310 222 321 400

五注意事项

六实验报告要求

1.包括实验原理、目的、内容、步骤、结果分析。

2.完成思考题

七 思考题

1德拜法和劳厄法的原理有何不同,请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对比。

X射线源

样品

2衍射仪(下一次实验)与德拜相机在原理、机械构造方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3 正交试验法在过滤研究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3 正交试验法在过滤研究实验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⒈ 掌握恒压过滤常数K 的测定方法,加深对K 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⒉ 学习滤饼的压缩性指数s 和物料常数k 的测定方法。 ⒊ 学习q dq d -θ一类关系的实验确定方法。 ⒋ 学习用正交试验法来安排实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小实验工作量的目的。 ⒌ 学习对正交试验法的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分析出每个因素重要性的大小,指出试验指标随各因素变化的趋势,了解适宜操作条件的确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⒈ 设定试验指标、因素和水平。因课时限制,必须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正交表。故统一规定试验指标为恒压过滤常数K ,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条件可以设定的因素及其水平如表3-1所示,其中除滤浆浓度可以选二水平或四水平外,其余因素的水平必须按表3-1选取。并假定各因素之间无交互作用。 ⒉ 统一选择正交表,按所选正交表的表头设计,填入与各因素水平对应的数据,使它变成直观的“实验方案”表格。 ⒊ 分小组进行实验,测定每个实验条件下的过滤常数K 。 ⒋ 对试验指标K 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指出各个因素重要性的大小;讨论K 随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以提高过滤速度为目标,确定适宜的操作条件。 三、实验原理 ⒈ 恒压过滤常数K 的测定方法 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进行液—固系统的分离过程,过滤介质通常采用带有许多毛细孔的物质如帆布、毛毯、多孔陶瓷等。含有固体颗粒的悬浮液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液体通过过滤介质,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表面上,从而使液固两相分离。 在过滤过程中,由于固体颗粒不断地被截留在介质表面上,滤饼厚度增加,液体流过固体颗粒之间的孔道加长,而使流体流动阻力增加。故恒压过滤时,过滤速率逐渐下降。随着过滤进行,若得到相同的滤液量,则过滤时间增加。 恒压过滤方程 θK qq q e =+22 (3-1) 式中:q —单位过滤面积获得的滤液体积,m 3 / m 2; e q —单位过滤面积上的虚拟滤液体积,m 3 / m 2; θ—实际过滤时间,s ; K —过滤常数,m 2/s 。

大学物理实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大学物理实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考试时间:2012年1月4日下午16:20 — 18:00 二、考试地点(另行通知) 三、考试题型 1.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2.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3.作图题(10分,每题5分) 4.简答题(28分,每题7分) 5.计算题(22分,第1题10分,第2题12分)四、复习提纲 (一)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1.测量的概念 2.测量的分类 3.误差的定义 4.误差的分类 5.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 6.不确定度的概念 7.不确定度的分类 8.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 9.有效数字的概念 10.数值修约规则 11.有效数字的加减乘除运算 12.数据处理(作图法、逐差法、最小二乘法)(二)长度测量 1.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分度值与零点误差 2.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则 (三)单摆 1.单摆周期公式 2.累积放大法(四)固体液体密度测量 1.物理天平的调节 2.静力称衡法 3.比重瓶法 (五)液体粘度的测定 1.斯托克斯公式 2.落球法 (六)牛顿第二定律验证 1.气垫导轨调平方法 2.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方法 (七)杨氏模量的测量 1.光学放大法 2.拉伸法 (八)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1.透镜成像特点 2.凸透镜焦距测量(自准直法、一次成像法、二次成像法) 3.凹透镜焦距测量(辅助透镜法) (九)牛顿环 1.光的干涉条件 2.牛顿环干涉图像特点 (十)电磁学实验的基础知识 1.伏安法(内接法、外接法、限流、分压) 2.电表读数规则 3.电表仪器误差 (十一)二极管伏安特性测定 1.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 2.二极管反向伏安特性

正交实验法详解

正交实验法的由来 一、正交表的由来 拉丁方名称的由来 古希腊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王在检阅臣民时要求每个方队中每行有一个民族代表,每列也要有一个民族的代表。 数学家在设计方阵时,以每一个拉丁字母表示一个民族,所以设计的方阵称为拉丁方。 什么是n阶拉丁方? 用n个不同的拉丁字母排成一个n阶方阵(n<26 ),如果每行的n个字母均不相同,每列的n个字母均不相同,则称这种方阵为n*n拉丁方或n阶拉丁方。每个字母在任一行、任一列中只岀现一次。 什么是正交拉丁方? 设有两个n阶的拉丁方,如果将它们叠合在一起,恰好岀现n2个不同的有序数对,则称为这两个拉 丁方为互相正交的拉丁方,简称正交拉丁方。 例如:3阶拉丁方(图1) ABC ABC B C A 和CAB CAS B C A 用数字替代拉丁字母:(图2) 1 2 3 (l f l) (2,2)(艮可 3 12 -> (2r3) (3r l) (1.2) 2 3 1 (3 辺(13) (2A) 二、正交实验法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又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 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 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式析因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试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例如作一个三因素 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若按 L9(33)正交表按排实验,只需作9次,按L18(37)正交表进行18次实验,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利用因果图来设计测试用例时,作为输入条件的原因与输岀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时很难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得到。往往因果关系非常庞大,以至于据此因果图而得到的测试用例数目多的惊人,给软件测试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了有效地,合理地减少测试的工时与费用,可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依据Galois理论,从大量的(实验)数据(测试例)中挑选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例),从而合理地安排实验(测试)的一种科学实验设计方法。类似的方法有:聚类分析方法、因子方法方法等。 三、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提取功能说明,构造因子--状态表 把影响实验指标的条件称为因子,而影响实验因子的条件叫因子的状态。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时,首先要根据被测试软件的规格说明书找岀影响其功能实现 的操作对象和外部因素,把他们当作因子;而把各个因子的取值当作状态。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 的功能要求进行划分,把整体的、概要性的功能要求进行层层分解与展开,分解成具体的有相对独立性的、基本的功能要求。这样就可以把被测试软件中所有的因子都确定下来,并为确定每个因子的 权值提供参考的依据。确定因子与状态是设计测试用例的关键。因此要求尽可能全面的、正确的确

复旦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期末真题1112

真题1112 第一循环 随机误差 1. 满足正态分布要求的数据在正态概率纸上作图得到()是个选择题答案有S型曲线直线什么的 2. 用100个数据作图,但分组时第4、6组有25个数据,第5组有16个数据,大概意思是有很多数据都骑墙了,处理方法错误的是()(多选) A、测量200个数据 B、改进分组方法 C、舍去骑墙数据用备用数据填补 D、用单摆试验仪代替误差较大的秒表重新测量 转动惯量 1. 外径和质量都相同的塑料圆体和金属圆筒的转动惯量哪个大 2. 载物盘转动10个周期时间为8.00s,放上物体后转动10个周期时间为1 3.00s,给出K值大小,求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碰撞打靶 1.给出x x` y m 算出碰撞损失的能量ΔE 2.选择题调节小球上细线的时候上下转轴有什么要求 A上面两个转轴平行 B下面两个转轴平行 C上面两个转轴平行且下面两个转轴平行 D只要碰撞后小球落在靶中轴线附近就可以第二循环 液氮 1. 如果搅拌的时候量热器中的水洒出一些,求得的L偏大还是偏小还是不变 2. 操作正误的判断,选出错误的 A.天平上的盖子打开 B第二次白雾冒完了立刻记下此时的时间tc C、搅拌时把温度计倾斜搁置在量热器中而且不能碰到铜块 D倒入液氮之后立即测量室温表面张力 1. 选择:(顺序可能有点问题)A、水的表面张力比酒精的表面张力小 B、酒精的表面张力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C、在液膜形成之前电表的示数一直增大 D、拉出液膜到破裂的过程中,电表的示数一直减小 2. 水的表面张力随温度上升而_____(变大、不变or变小) 全息照相 干板在各浓度溶液中的冲洗时间;干板药膜面正对还是背对硬币(这是其中两个选项) 第三循环 示波器 1.输入的信号为正弦波形,但是屏幕上只看到一条直线,可能的原因 A、按下了接地按钮 B、AC\DC档中选了DC档位 C、Volts/DEC衰减过大 D、扫描速度过快 2.给出一个李萨如图形和X轴信号频率,求Y轴信号频率 直流电桥 1. 要测量一个1000欧姆的电阻,如何选择RA/RB的值和RA的值使得不确定度减小(选择题) 2.选择题判读正误:a.调节Rs,指到零说明电桥平衡。b.调节检流计灵敏度,指到零说明电桥平衡。c。Rs一定,调节Ra和Rb可以达到电桥平衡。d。Ra一定,调节Rs和Rb可以达到电桥平衡。 二极管 1.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的比,问什么情况下最接近线性

大学物理实验期末复习材料

绪论-《测量的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 1、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单位换算 有效数字:测量结果中所有可靠数字和一个欠准数统称为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的单位换算:在单位换锁或变换小数点位置时,不能改变有效数字位数,而是应运用科学计数法,把不同单位用10的不同次幂表示。 2、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表征测量值的分散性、准确性和可靠程度,或者说它是被测量值在某一范围内的一个评定。 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 11 n i i x x n ==∑ A 类不确定度 211()=()n i i A x x x U n n σ=-=?-∑ B 类不确定度 3B U ?=仪 合成不确定度 22A B U U U =+ 测量结果的表示 x x U =± 3、数据处理方法:作图法、逐差法 作图法:1):图示法:选取合适的坐标纸,把两组互相关联的物理量的每一对测量值标记成坐标纸上的一个点,用符号“+”表示,叫做数据点,然后根据实验的性质,把这些点连成折线,或拟合成直线或曲线,这就是图示法。 2):图解法解实验方程:线性方程,Y=mx+b 其参数的误差与所有测量数据的误差都有关,也与坐标纸的种类、大小以及作图者自身的因素有关。 3):曲线的改直 逐差法:自变量等间隔变化,而两物理量之间又呈现线性关系时,我们除了采用图解法,最小二乘法以外,还可采用逐差法。 逐差法要求自变量等间隔变化而函数关系为线性。 实验一 长度和固体密度的测量 1、 物理天平的调节过程及注意事项 调平:1)转动调平螺丝,使水准的水泡剧中。 2)调零:天平空载,游码置于横梁上的零位置,指针应在标尺中央或在中央附近对称摆动。 3)称横: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适当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直至平衡。 注意事项: A 、常止动:为避免道口受冲击损坏,取放物体、砝码,调节平衡螺母以及不是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讲义及举例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讲义及举例 第5章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5.1 试验设计方法概述 试验设计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多数数理统计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已经得到的数据,而试验设计却是用于决定数据收集的方法。试验设计方法主要讨论如何合理地安排试验以及试验所得的数据如何分析等。 例5-1 某化工厂想提高某化工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对工艺中三个主要因素各按三个水平进行试验(见表5-1)。试验的目的是为提高合格产品的产量,寻求最适宜的操作条件。 对此实例该如何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呢? 很容易想到的是全面搭配法方案(如图5-1所示): 此方案数据点分布的均匀性极好,因素和水平的搭配十分全面,唯一的缺点是实验次数多达33=27次(指数3代表3个因素,底数3代表每因素有3个水平)。因素、水平数 愈多,则实验次数就愈多,例如,做一个6因素3水平的试验,就需36=729次实验,显然难以做到。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合适的试验设计方法。 试验设计方法常用的术语定义如下。 试验指标:指作为试验研究过程的因变量,常为试验结果特征的量(如得率、纯度等)。例1的试验指标为合格产品的产量。 因素:指作试验研究过程的自变量,常常是造成试验指标按某种规律发生变化的那些原因。如例1的温度、压力、碱的用量。 水平:指试验中因素所处的具体状态或情况,又称为等级。如例1的温度有3个水平。温度用T 表示,下标1、2、3表示因素的不同水平,分别记为T 1、T 2、T 3。

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有:正交试验设计法、均匀试验设计法、单纯形优化法、双水平单纯形优化法、回归正交设计法、序贯试验设计法等。可供选择的试验方法很多,各种试验设计方法都有其一定的特点。所面对的任务与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选择的试验设计方法也应有所不同。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只讨论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5.2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优点和特点 用正交表安排多因素试验的方法,称为正交试验设计法。其特点为:①完成试验要求所需的实验次数少。②数据点的分布很均匀。③可用相应的极差分析方法、方差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等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引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 从例1可看出,采用全面搭配法方案,需做27次实验。那么采用简单比较法方案又如何呢? 先固定T 1和p 1,只改变m ,观察因素m 不同水平的影响,做了如图2-2(1)所示的三次实验,发现 m =m 2时的实验效果最好(好的用 □ 表示),合格产品的产量最高,因此认为在后面的实验中因素m 应取m 2水平。 固定T 1和m 2,改变p 的三次实验如图5-2(2)所示,发现p =p 3时的实验效果最好,因此认为因素p 应取p 3水平。 固定p 3和m 2,改变T 的三次实验如图5-2(3)所示,发现因素T 宜取T 2水平。 因此可以引出结论:为提高合格产品的产量,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T 2p 3m 2。与全面搭配法方案相比,简单比较法方案的优点是实验的次数少,只需做9次实验。但必须指出,简单比较法方案的试验结果是不可靠的。因为,①在改变m 值(或p 值,或T 值)的三次实验中,说m 2(或p 3或T 2 )水平最好是有条件的。在T ≠T 1,p ≠p 1时,m 2 水平不是最好的可能性是有的。②在改变m 的三次实验中,固定T =T 2,p =p 3 应该说也是可以的,是随意的,故在此方案中数据点的分布的均匀性是毫无保障的。③用这种方法比较条件好坏时,只是对单个的试验数据进行数值上的简单比较,不能排除必然存在的试验数据误差的干扰。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不仅兼有上述两个方案的优点,而且实验次数少,数据点分布均匀,结论的可靠性较好。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是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的。对于例1适用的正交表是L 9(34),其试验安排见表5-2。 所有的正交表与L 9(34)正交表一样,都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 在每一列中,各个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次数相同。在表L 9(34)中,每一列有三个水平,水平1、2、3都是各出现3次。 (2) 表中任意两列并列在一起形成若干个数字对, 不同数字对出现的次数也都相同。

正交试验的原理和实施

为什么要用正交试验 我们知道如果有很多的因素变化制约着一个事件的变化,那么为了弄明白哪些因素重要,哪些不重要,什么样的因素搭配会产生极值,必须通过做实验验证(仿真也可以说是试验,只不过试验设备是计算机),如果因素很多,而且每种因素又有多种变化(专业称法是:水平),那么试验量会非常的大,显然是不可能每一个试验都做的。就影响主轴温升的试验来讲,影响主轴温升的因素很多,比如转速、预紧力、油气压力、喷油间隙时间、油品等等;每种因素的水平也很多,比如转速从8Krpm到20Krpm,等等,计算一下,所有因素都做,大概一共要900次试验,按一天3次试验计,要不停歇的做10个月,显然是不可能的。 能够大幅度减少试验次数而且并不会降低试验可行度的方法就是使用正交试验法。首先需要选择一张和你的试验因素水平相对应的正交表,已经有数学家制好了很多相应的表,你只需找到对应你需要的就可以了。所谓正交表,也就是一套经过周密计算得出的现成的试验方案,他告诉你每次试验时,用那几个水平互相匹配进行试验,这套方案的总试验次数是远小于每种情况都考虑后的试验次数的。比如3水平4因素表就只有9行,远小于遍历试验的81次;我们同理可推算出如果因素水平越多,试验的精简程度会越高。 正交试验设计介绍 当析因设计要求的实验次数太多时,一个非常自然的想法就是从析因设计的水平组合中,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水平组合进行试验。因此就出现了分式析因设计(fractional factorial de signs),但是对于试验设计知识较少的实际工作者来说,选择适当的分式析因设计还是比较困难的。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又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式析因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试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若按L9(3)3正交表按排实验,只需作9次,7 按L18(3) 正交表进行18次实验,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大学物理实验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题库B-12 单项选择题(答案仅供参考) 1.两个直接测量值为0.5136mm 和10.0mm ,它们的商是( C ) 0.1 :D 0.051:C 0.0514:B 05136.0:A 最少为三个有效数字 2.在热敏电阻特性测量实验中,QJ23型电桥“B ”和“G ”开关的使用规则是:( A ) A :测量时先按“B ”,后按“G ”,断开时先放“G ”后放“B ” B :测量时先按“G ”,后按“B ”,断开时先放“B ”后放“G ” C :测量时要同时按“G ”和“B ”,断开时也要同时放“B ”和“G ” D :电桥操作与开关“G ”和“B ”的按放次序无关。 3.在观察李萨如图形时,使图形稳定的调节方法有:( B ) A :通过示波器同步调节,使图形稳定; B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 C :改变信号发生器输出幅度; D :调节示波器时基微调旋扭,改变扫描速度,使图形稳定。 观察丽莎如图时没有用扫描电压,所以ACD 不适用,只能通过调节两个输入信号使之 匹配 4.QJ36型单双臂电桥设置粗调、细调按扭的主要作用是:( A ) A:保护电桥平衡指示仪(与检流计相当),便于把电桥调到平衡状态; B:保护电源,以避免电源短路而烧坏; C:保护标准电阻箱; D:保护被测的低电阻,以避免过度发热烧坏。 5.选出下列说法中的正确者:( A ) A:QJ36型双臂电桥的特点之一,是它可以大大降低连接导线电阻的影响。 B :QJ36型双臂电桥连接低电阻的导线用铜片来代替,从而完全消除了导线引入的误差。 C :QJ36型双臂电桥设置“粗”、“细”调按钮,是为了避免电源烧坏。 D :双桥电路中的换向开关是为了保护被测的低电阻,以避免过度发热而烧坏。 6.某同学得计算得某一体积的最佳值为3 415678.3cm V =(通过某一关系式计算得到),不 确定度为3064352.0cm V =?,则应将结果表述为:( D ) A :V=3.415678±0.64352cm 3 B: V=3.415678±0.6cm 3 C: V=3.41568±0.64352cm 3 D: V=3.42±0.06cm 3 7.几位同学关于误差作了如下讨论: 甲:误差就是出了差错,只不过是误差可以计算,而差错是日常用语,两者没有质的区别。 乙:误差和差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误差是无法避免的,而差错是可以避免的。 丙:误差只是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估算时需要考虑。 丁:有测量就有误差,误差伴随实验过程始终,从方案设计、仪器选择到结果处理,均离不开误差分析。 正确的选择是:( B ) A :甲乙丙丁都对; B :乙和丁对,甲和丙错;

正交实验设计原理

正交实验设计 1.概述 任何生产部门,任何科学实验工作,为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都必须恰当地安排实验工作,力求通过次数不多的实验认识所研究课题的基本规律并取得满意的结果。例如为拟定一个正确而简便的分析方法,必然要研究影响这种分析方法效果的种种条件,诸如试剂浓度和用量、溶液酸度、反应时间以及共存组分的干扰等等。同时,对于影响分析效果的每一种条件,还应通过试验选择合理的范围。在这里,我们把受到条件影响的反系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以及方法的效果等叫做指标;把试验中要研究的条件叫做因素;把每种条件在试验范围内的取值(或选取的试验点)叫做该条件的水平。这就是说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可能包括多种因素,各种因素又有不同的水平,每种因素可能对分析结果产生各自的影响,也可能彼此交织在一起而产生综合的效果。 正交试验设计就是用于安排多因素实验并考察各因素影响大小的一种科学设计方法。它始于1942年,之后在各个领域里都得到很快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这种科学设计方法是应用一套已规格化的表格——正交表来安排实验工作,其优点是适合于多种因素的实验设计,便于同时考查多种因素各种水平对指标的影响通过较少的实验次数,选出最佳的实验条件,即选出各因素的某一水平组成比较合适的条件,这样的条件就所考查的因素和水平而言,可视为最佳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并判断那些因素只起单独的作用,那些因素除自身的单独作用外,它们之间还产生综合的效果。数理统计上的实验设计还能给出误差的估计。 2. 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全面试验法 正交设计的方法,首先应根据实验的目的,确定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选择这些影响因素的试验点,进而拟出实验方案,之后按所拟方案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评估。必要时再拟出进一步的实验方案,使实验工作更趋完善,所得结果也更为可靠。 如在研究某一显色反应时,为选择合适的显色温度、酸度和显色完全的时间,可作如下的试验安排。 首先确定上述三因素的实验范围: 显色温度: 25——35℃ (温度以A表示) 酸浓度:——L (酸浓度以B表示)

大学物理实验期末考试

“物理实验III-1”期末考试试卷(C卷) 一、填空、选择、简答题(任选4题,若多答则按前4题记分)(在选择的题上画圈)(8分) 1 单双臂电桥测量电阻值的适用范围是:( ) (A)单双臂电桥都可以测量任何阻值的电阻; (B)单臂电桥适用于测量中值电阻,而双臂电桥适用于测量低值电阻; (C)双臂电桥只适用于测量低值电阻;而单臂电桥测量电阻的范围不受限制; (D)单臂电桥只适用于测量低值电阻;而双臂电桥测量电阻的范围不受限制; 2 误差按照性质可分为两种类型,即_________和系统_________。 3 进行十一线电位差计实验时,在工作电流标准化的过程中,检流计始终单方向偏转,不指零,其原因为: (A)标准电池接反(B)检流计灵敏度不高 (C)电阻丝不均匀(D)工作电源过高 4 在上图中画出x偏转板上的信号波形: 5 探测线圈处于什么条件下毫伏表的读数最大?毫伏表读数最小,又说明什么问题? 答: 6 在进行n次测量的情况下,任一次测量的标准偏差为: (A) (B)(C)(D) 7 用螺旋测微计计量长度时,测量值=末读数—初读数,初读数是为了消除( )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D)其他误差

8 分光计的刻度上有720个分格,每一格为30’,角游标的30个分格对应着刻度盘上的29个分格,该游标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_。 二、有效数字及运算(6分) 1.计算下列函数有效数的结果: (1) x=9.80, lnx=________ (2) x=5.84, =________ (3) x=0.5275, =________ 2.把下列各数按数字修约规则取为四位有效数字 (1) 21.495 _______ (2) 43,465 _______ (3) 8.1308 _______ 三、推导不确定度传递公式(8分) (1) N=x+y+2z (2) f = (a ≠b) 四、(6分)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用2 24l g T π=计算重力加速度。已获得摆长l 与周期T 的测量结果为: (100.0100.010)l cm =± (2.00210.0020)T =±秒 写出表示重力加速度g 的测量结果,即: 要求推导出不确定度的方差传递公式 ?g g ?= 计算出不确定度?g ?=最后写出测量结果g g g =±?。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讲义及举例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讲义及举例 第5章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5.1 试验设计方法概述 试验设计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多数数理统计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已经得到的数据,而试验设计却是用于决定数据收集的方法。试验设计方法主要讨论如何合理地安排试验以及试验所得的数据如何分析等。 例5-1某化工厂想提高某化工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对工艺中三个主要因素各按三个水平进行试验(见表5-1)。试验的目的是为提高合格产品的产量,寻求最适宜的操作条件。 对此实例该如何进行试验方案 的设计呢 很容易想到的是全面搭配法方 案(如图5-1所示): 此方案数据点分布的均匀 性极好,因素和水平的搭配十分全 面,唯一的缺点是实验次数多达33 =27次(指数3代表3个因素,底 数3代表每因素有3个水平)。因素、 水平数愈多,则实验次数就愈多,例如,做一个6因素3水平的试验,就需36=729次实验,显然难以做到。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合适的试验设计方法。 试验设计方法常用的术语定义如下。 试验指标:指作为试验研究过程的因变量,常为试验结果特征的量(如得率、纯度等)。例1的试验指标为合格产品的产量。 因素:指作试验研究过程的自变量,常常是造成试验指标按某种规律发生变化的那些原因。如例1的温度、压力、碱的用量。 水平:指试验中因素所处的具体状态或情况,又称为等级。如例1的温度有3个水平。 表5-1 因素水平 水 平 因 素 温 度℃ 压力Pa加碱量kg 符 号 T p m 1 2 3 T1 (80 ) T2(10 p1 p2 p3 m 1 m2 m3 图5-1 全面搭配法方案

温度用T表示,下标1、2、3表示因素的不同水平,分别记为T1、T2、T3。 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有:正交试验设计法、均匀试验设计法、单纯形优化法、双水平单纯形优化法、回归正交设计法、序贯试验设计法等。可供选择的试验方法很多,各种试验设计方法都有其一定的特点。所面对的任务与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选择的试验设计方法也应有所不同。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只讨论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5.2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优点和特点 用正交表安排多因素试验的方法,称为正交试验设计法。其特点为:①完成试验要求所需的实验次数少。②数据点的分布很均匀。③可用相应的极差分析方法、方差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等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引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 从例1可看出,采用全面搭配法方案,需做27次实验。那么采用简单比较法方案又如何呢 先固定T1和p1,只改变m,观察因素m不同水平的影响,做了如图2-2(1)所示的三次实验,发现m=m2时的实验效果最好(好的用□表示),合格产品的产量最高,因此认为在后面的实验中因素m应取m2水平。 固定T1和m2,改变p的三次实验如图5-2(2)所示,发现p=p3时的实验效果最好,因此认为因素p应取p3水平。 固定p3和m2,改变T 的三次实验如图5-2(3)所示,发现因素T 宜取T2水平。 因此可以引出结论:为提高合格产品的产量,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T2p3m2。与全面搭配法方案相比,简单比较法方案的优点是实验的次数少,只需做9次实验。但必须指出,简单比较法方案的试验结果是不可靠的。因为,①在改变m值(或p值,或T值)的三次实验中,说m2(或p3或T2)水平最好是有条件的。在T≠T1,p≠p1时,m2水平不是最好的可能性是有的。②在改变m的三次实验中,固定T=T2,p=p3应该说也是可以的,是随意的,故在此方案中数据点的分布的均匀性是毫无保障的。③用这种方法比较条件好坏时,只是对单个的试验数据进行数值上的简单比较,不能排除必然存在的试验数据误差的干扰。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不仅兼有上述两个方案的优点,而且实验次数少,数据点分布均匀,结论的可靠性较好。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是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的。对于例1适用的正交表是L9(34),其试验安排见表5-2。 所有的正交表与L9(34)正交表一样,都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在每一列中,各个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次数相同。在表L9(34)中,每一列有三个水平,水平1、2、3都是各出现3次。 图5-2 简单比较法

正交实验在化学中的应用Microsoft Word 文档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在试验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以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为例 ,说明正交表的使用方法及正交试 验设计方法在试验设计中的应用。并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向大家介绍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优点及试验结果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正交试验设计;应用;正交表;优选法 引言 如何科学地设计试验 ,以获得高可靠性的试验数据 ,这是工程技术人员在试验设计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试验安排得好 ,试验次数少且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多快好省 ,事半功倍 ,反之则事倍功半。举例来说 :若影响质量指标的因素有A 、B 、C 3种因素 ,每个因素各取 3 个水平 ,分别为 A1 、A2 、A3 、 B1 、B2 、B3 、C1 、C2 、C3 。( 所谓因素的水平即该因素在其试验范围内取具有代表性的“值”,三水平就是有代表性的 3 个“值”,水平有时不限于数值 ,它可以是原料的种类或操作方式等等) 。按传统的方法采用单因素轮换法安排试验 :譬如因素 B 固定在 B1 水平上 ,因素 C 固定在 C1 水平上 , 试验安排为 B1 C1 A1 、 B1 C1 A2 、B1 C1 A3 ,如果试验结果发现在 A3 水平较好 , 则安排试验 A3 C1B1 、A3 C1B2 、A3 C1B3 ,这时发现 B2较好 ,以后就安排 A3B2 C1 、A3B2 C2 、A3B2 C3 , 如果发现C3 较好 ,那么 A3B2 C3 为最佳条件 ,这种试验安排的缺点是 : ( 1) 考察的因素水平仅局限于局部区域 ,不能全面地反映因素的全面情况 ,找不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无法再在三水平外继续找更好的配比组合 (水平) 。( 2) 如果不进行重复试验 ,试验误差就估计不出来 ,因此无法确定最佳分析条件的精度。当然 ,可以用全面试验法按它们所有可能组合的情况做试验 ,则需做33 = 27 次试验 ,对各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从中选出最优化条件 ,但这种做法很不济 ,有时是不可能实现的。例如安排 5 个因素的 3 水平的全面试验需做 35 = 243 次 ,这在人力、物力、时间上是几乎不可能执行的。因此 ,会提出下列问题 :如何从大量的试验点中挑选适量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点呢 ? 特别是怎样选择试验次数尽量少而又有代表性的试验呢 ? 利用根据数学原理制作好的规格化表———正交表来设计试验 ,这种设计方法被称为正交最优化 ,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事实上 ,正交最优化方法的优点不仅表现在试验的设计上 ,更表现在对试验结果的处理上。 1.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简介 还以前面提到过的三因素三水平的项目为例 , 是否同样做 9 次试验 ,可以完全克服单因素轮换法安排试验的诸多缺点 ,且能选出影响质量的最主要因素 ,

复旦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期末真题1006.

真题1006 一、随机误差正态分布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测单摆周期应以最高点为起点 B、测单摆周期应以最低点为起点 C、 D、累计频率曲线允许两端误差较大 2、如何避免数据骑墙,错误的是:((多选 A、重新分组; B、 C、归于前一组,最后一组归于其自身; D、归于后一组,最后一组归于其自身; 二、碰撞打靶 1、求碰撞球高度h0的公式:( A、h0=(x2+y2/4y B、 C、h0=(x2+y/4y D、h0=(x2+4y/4y

2、操作没有错误,但是修正了4、5次都一直达不到十环(小于10环且靠近轴线,不可能的原因是( A、碰撞点高于被碰球中心 B、碰撞点低于被碰球中心 C、被碰球与支撑柱有摩擦 D、线没有拉直 三、液氮比汽化热 1、Q等于( A、水从t2升高到t3吸收的热 B、铜柱从t2降到液氮温度放出的热 C、铜柱从室温降到液氮温度放出的热 D、铜柱从t3上升到t1吸收的热 2、测得mN偏小的原因((多选 A、有水溅出 B、瓶口结冰 C、记录tb的时间晚了 D、铜柱在转移时吸热了 四、全息照相 1、实验装置的摆放顺序(

A、电子快门—反光镜—扩束镜—小孔 B、电子快门—反光镜—小孔—扩束镜 C、反光镜—电子快门—小孔—扩束镜 D、反光镜—电子快门—扩束镜—小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有胶剂的一面对光,看到实像 B、有胶剂的一面对光,看到虚像 C、有胶剂的一面背光,看到实像 D、有胶剂的一面背光,看到虚像 五、示波器 1、给你一幅图,问fx/fy=((就是考和切点的关系 2、衰减20db,测得x轴5.00,档位2ms/div;y轴4.00,档位0.1v/div,求频率(和电压( 六、二极管 1、正向导通时是(,反向导通时((填内接或外接 2、已知电压表内阻Rv,电流表内阻RA,测量值R,则内接时真实值是(,外接时真实值是(。 七、RLC电路 1、给你一幅图(两条谐振曲线,一条较高较窄的标有Ra,另一条Rb,问Ra、Rb 的大小关系,问Qa、Qb 的大小关系;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在试验设计中的应用_郝行舟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在试验设计中的应用  来稿日期:1999-10-06 郝行舟 李春生 (南阳市公路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摘要 本文以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为例,说明正交表的使用方法及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在试验设计中的应用。并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向大家介绍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优点及试验结果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 正交试验设计 应用 正交表 优选法 Orthogonal Test Method ′s Applications on Testing Designs Hao X ingzhou (N anya ng H ighw ay Pla n&Reconnaissance Institute ) Abstract This paper ,using 3factor s a nd 3dim ensio ns o r tho go nal test a s a n ex ample ,sho w ho w to use the o rt-hog o nal test table and o rthog o na l test me tho d ′s applica tions on testing desig ns .It a lso g iv e an exa mple to sho w the de -tails o f principle ,adv antag es ,dealing with testing results o f or thog onal test desig ns . Key words  O r tho g onal test desig ns Applica tion O r tho go na l test table O ptimum seeking metho d 1 引言 如何科学地设计试验,以获得高可靠性的试验数 据,这是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在试验设计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试验安排得好,试验次数少且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多快好省,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举例来说:若影响质量指标的因素有A 、B 、C 3种因素,每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分别为A 1、A 2、A 3、B1、B2、B3、C1、C2、C3.(所谓因素的水平即该因素在其试验范围内取具有代表性的“值”,三水平就是有代表性的3个“值”,水平有时不限于数值,它可以是原料的种类或操作方式等等)。按传统的方法采用单因素轮换法安排试验:譬如因素B 固定在B1水平上,因素C 固定在C 1水平上,试验安排为B 1C 1A1 A2A3 ,如果试验结果发现在A3水平较好,则安排试验A3C1 B1B2B3 ,这时发现B 2较好,以后就安排A 3B 2 C1 C2C3 ,如果发现C 3较好,那么A3B2C3为最佳条件,这种试验安排的缺点是:①考察的因素水平仅局限于局部区域,不能全面地反映因素的全面情况,找不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无 法再在三水平外继续找更好的配比组合(水平)。②如果不进行重复试验,试验误差就估计不出来,因此无法确定最佳分析条件的精度。当然,我们可以用全面试验法按它们所有可能组合的情况做试验,则需做33=27次试验,对各因素进行全面考虑,从中选出最优化条件,但这种作法很不经济,有时是不可能实现的。例如安排5个因素的3水平的全面试验需做35=243次,这在人力、物力、时间上是几乎不可能执行的。因此,我们很自然地会提出下列问题:如何从大量的试验点中挑选适量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点呢?特别是怎样选择试验次数尽量少而又有代表性的试验呢?利用根据数学原理制作好的规格化表——正交表来设计试验不失为一种上策,这种设计方法被称为正交最优化,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事实上,正交最优化方法的优点不仅表现在试验的设计上,更表现在对试验结果的处理上。 2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简介 还以前面提到过的三因素三水平的项目为例,是否同样做9次试验,可以完全克服单因素轮换法安排试验的诸多缺点,且能选出影响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便于进一步试验呢?回答是肯定的,这便是利用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设计。表1为三水平正交表中的一种,可以在本例中应用。 26 第19卷 第6期河南交通科技 V ol.19 N o.61999年12月SCIEN CE AN D T ECHN O LO G Y O F HEN AN CO M M UN ICA T IO N Dec.1999

大学物理实验期末复习材料

大学物理实验期末复习 材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绪论-《测量的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 1、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单位换算 有效数字:测量结果中所有可靠数字和一个欠准数统称为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的单位换算:在单位换锁或变换小数点位置时,不能改变有效数字位数,而是应运用科学计数法,把不同单位用10的不同次幂表示。 2、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表征测量值的分散性、准确性和可靠程度,或者说它是被测量值在某一范围内的一个评定。 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 11n i i x x n ==∑ A 类不确定度 A x U σ= B 类不确定度 B U = 仪 合成不确定度 U =测量结果的表示 x x U =± 3、数据处理方法:作图法、逐差法 作图法:1):图示法:选取合适的坐标纸,把两组互相关联的物理量的每一对测量值标记成坐标纸上的一个点,用符号“+”表示,叫做数据点,然后根据实验的性质,把这些点连成折线,或拟合成直线或曲线,这就是图示法。 2):图解法解实验方程:线性方程,Y=mx+b 其参数的误差与所有测量数据的误差都有关,也与坐标纸的种类、大小以及作图者自身的因素有关。 3):曲线的改直 逐差法:自变量等间隔变化,而两物理量之间又呈现线性关系时,我们除了采用图解法,最小二乘法以外,还可采用逐差法。

逐差法要求自变量等间隔变化而函数关系为线性。 实验一长度和固体密度的测量 1、物理天平的调节过程及注意事项 调平:1)转动调平螺丝,使水准的水泡剧中。 2)调零:天平空载,游码置于横梁上的零位置,指针应在标尺中央或在中央附近对称摆动。 3)称横: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适当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直至平衡。 注意事项: A、常止动:为避免道口受冲击损坏,取放物体、砝码,调节平衡螺母以及 不是用天平时,都必须放下横梁,止动天平。只有在判别天平是否平衡时才启动天平。 B、轻操作:启动、止动天平时,动作务须轻且慢,以使天平刀口不受撞击。 最好在天平指针摆到刻度尺中央时止动天平。 C、必须用镊子搬动砝码和拨动游码,不许用手直接抓取或拨动。称横完毕, 砝码必须放回盒中原位,不许放在秤盘及砝码盒以外的其他地方。 D、天平的负载不得超过其最大称量,以防损坏刀口或压弯横梁。也不应将 高温物体、酸、碱等腐蚀性物品直接放在秤盘中称横,以防被腐蚀。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答案一:读数=固定刻度+可动刻度+估读值 (1) 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2)读数时,千分位有一位估读数字,即使固定刻度的零点正好与可动刻度的某一刻度线对齐,千分位上也应读为“0”。

正交试验设计法[17]

正交试验设计法[17] 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选择试验的条件,并利用正交表的特点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最好的或满意的试验条件,适用于多因素的设计问题。正交试验法的理论基础是正交拉丁方理论与群论。在工作中可用的多因素寻优工作方法,一类是从优选区某一点开始试验,一步一步到达较优点,这类实验方法叫序贯试验法,如因素轮换法、爬山法等;另一类是,在优选区内一次布置一批试验点,通过对这批试验结果的分析,逐步缩小优选范围从而达到较优点,如正交试验法等。科研中普遍采用正交试验法,因其具有如下优点: ①实用上按表格安排试验,使用方便; ②布点均衡、试验次数较少; ③在正交试验法中的最好点,虽然不一定是全面试验的最好点,但也往往是相当好的点。特别在只有一两个因素起主要作用时,正交试验法能保证主要因素的各种可能都不会漏掉。这点在探索性工作中很重要,其他试验方法难于作到; ④正交试验法提供一种分析结果(包括交互作用)的方法,结果直观易分析。且每个试验水平都重复相同次数,可以消除部分试验误差的干扰; ⑤因其具有正交性,易于分析出各因素的主效应。 名词解释: 1 试验因素:影响考核指标取值的量称为试验因素(因子),一般记为:A,B,C等。有定量的因素,可控因素,定性的因素,不可控因素等。 2 因素的位级(水平):指试验因素所处的状态。 4 考核指标:根据试验目的而选定的用来衡量试验效果的量值(指标)。 5 完全因素位级组合:指参与实验的全部因素与全部位级相互之间的全部组合次数,即全部的实验次数。

6 部分因素位级组合:⑴单因素转换法⑵正交试验法 7 正交表的符号:正交表是运用组合数学理论在正交拉丁名的基础上构造的一种规格化的表格。符号:Ln(ji) 其中: L--正交表的符号 n--正交表的行数(试验次数,试验方案数) j--正交表中的数码(因素的位级数) i--正交表的列数(试验因素的个数) N=ji--全部试验次数(完全因素位级组合数) 总之,利用正交试验法的设计方案,结合代数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可达到使试验收敛速度加快、试验的效率非常高的效果。可利用试验结果获取更多信息,准确掌握效应的趋势规律,而且优选点可超越所选水平范围和精度,从而可大大减少试验次数。这种联用技术,对于可获得定量结果或结果容易定量化,以及试验代价高时,很有效。 正交实验设计 当析因设计要求的实验次数太多时,一个非常自然的想法就是从析因设计的水平组合中,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水平组合进行试验。因此就出现了分式析因设计(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s),但是对于试验设计知识较少的实际工作者来说,选择适当的分式析因设计还是比较困难的。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又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式析因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试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若按L9(3)3正交表按排实验,只需作9次,按L18(3)7正交表进行18次实验,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1.正交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