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鉴定和大量纯化质粒DNA的方法

快速鉴定和大量纯化质粒DNA的方法
快速鉴定和大量纯化质粒DNA的方法

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实验报告

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实验报告

实验一、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的方法。 2、初步了解DNA纯化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细菌质粒是一类双链、闭环的DNA,大小范围从1kb至200kb以上不等。各种质粒都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独立于细胞染色体之外的自主复制的遗传成份,通常情况下可持续稳定地处于染色体外的游离状态,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可逆地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胞分裂传递到后代。 2、质粒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基因克隆的载体分子,重要的条件是可获得大量纯化的质粒DNA分子。目前已有许多方法可用于质粒DNA的提取,本实验采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3、碱裂解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当菌体在NaOH和SDS溶液中裂解时,蛋白质与DNA发生变性,当加入中和液后,质粒DNA分子能够迅速复性,呈溶解状态,离心时留在上清中;蛋白质与染色体DNA不变性而呈絮状,离心时可沉淀下来。 4、纯化质粒DNA的方法通常是利用了质粒DNA相对较小及共价闭环两个性质。例如,氯化铯-溴化乙锭梯度平衡离心、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聚乙二醇分级沉淀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相对昂贵或费时。对于小量制备的质粒DNA,经过苯酚、氯仿抽提,RNA酶消化和乙醇沉淀等简单步骤去除残余蛋白质和RNA,所得纯化的质粒DNA已可满足细菌转化、DNA片段的分离和酶切、常规亚克隆及探针标记等要求,故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常用。 三、实验步骤 1、挑取单菌落接种到含Amp的LB液体培养基试管内(3.5ml/管) 2、将试管放入恒温震荡培养箱中,37℃,200r/min培养12-16h。 3、将菌落转入1.5ml离心管中(尽量倒满)1200r/min,离心30s(沉淀菌体) 4、重复一次第三步的过程 5、弃掉上清液并扣干,加入预冷的Solution1 100微升,剧烈震荡打散菌体

《分子生物学》质粒DNA的提取与鉴定实验报告

质粒DNA的提取与鉴定 实验日期2020年5月14日室温25°C 成绩 一、实验报告摘要 【实验题目】 质粒DNA的提取与琼脂凝胶电泳鉴定 【实验目的】 1、掌握质粒提取原理和各种试剂的作用。 2、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原理和操作。 二、实验原理 1、质粒: 质粒是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并能稳定遗传的一种环装双链DNA,分布于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一些动植物细胞中。细菌质粒是应用最多的质粒类群,在细菌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复制机构复制质粒自身的DNA 2、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的标准方法之一,该技术操作简便,快速。用各种浓度的琼脂糖凝胶可以分离长度为200bp至近50kb的DNA。此外,直接用低浓度的核酸染料进行染色,可确定DNA在凝胶中的位置。琼脂糖凝胶通常采用水平装置在强度和方向恒定的电场下电泳。 三、操作要点:

(1)质粒DNA的提取 1、收取细菌:将4mL细菌培养液分为2次加入2mL的塑料离心管(子弹头)内,每次以12000r/min离心1min(注意平衡)弃去上清液。 2、加入100uL用冰预冷的溶液I,用移液枪将细菌沉淀打散成为悬浮液。(溶液I放置冰中) 3、加入200uL溶液II,盖紧盖口,翻转离心管5次,充分混合内容物,避免振荡,将离心管置于冰上。 4、加入150uL用冰预冷的溶液III,盖紧盖口,翻转离心管,温和摇匀直至粘稠状的细菌裂解物出现,置于冰上5分钟。(溶液放置冰中) 5、用微量离心机12000r/min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移到另一离心管。 6、加入等量的酚:氯仿(1:1)混合液,轻轻混匀,12000r/min离心7分钟,将上清液收集到新的离心管中。 7、加入2倍体积100%乙醇沉淀DNA,轻轻混匀,1200 0r/min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倒置在滤纸上干燥,漓尽液体。 8、用1m170%乙醇洗涤DNA沉淀,按照步骤7去除上清液,空气干燥10min。 9、用50uL的无菌水溶解质粒DNA 。 (2)琼脂凝胶电泳分离鉴定 1,制胶。将电泳缓冲液和琼脂糖在微波炉中熔化,混匀,冷却至55°C,加入EB染料,倒入已封好的凝胶灌制平台上,插上样品梳。 2.加入10u1的6x加样缓冲液到DNA样品,混匀,然后用移液器取50u1样品加入样品孔中。(不要漫出加样孔) 3.接通电极,在120V电压下进行电泳20min-30min 。 4.当加样缓冲液中的溴酚兰迁移至足够分离DNA片段 的距离时,关闭电源。 5.已染色的凝胶可以直接在紫外透射仪上观察或照相 四、实验结果: 成功分离DNA片段,能看到超螺旋质粒和单缺口质粒的条带。

质粒DNA的小量制备

实验一质粒DNA的小量制备 (碱裂解法) 一、实验原理 所有分离质粒DNA的方法都含有以下3个步骤: ①细菌培养物的生长;②细菌的收获和裂解;③质粒DNA的提取与纯化。 本实验以碱性SDS快速法小量制备pUC质粒。碱裂解法对于以前应用的所有大肠杆菌均卓有成效。该方法的特点是:加溶菌酶可破坏菌体细胞(小量制备可省略不用溶菌酶),去污剂SDS可使细胞裂解,并使蛋白质变性,在碱性条件下,破坏碱基配对,可使宿主的线状染色体DNA变性,但闭环质粒DNA链由于处于拓扑缠绕状态而彼此不分开。当条件恢复正常时(加入酸性试剂中和),质粒DNA链迅速得到准确配置,重新形成完全天然的超螺旋分子。细菌染色体DNA缠绕附着在细胞壁碎片上,离心时易被沉淀下来而质粒DNA则留在上清液中,乙醇沉淀后可得到质粒DNA。如需进一步纯化,可应用聚乙二醇沉淀或氯化铯一溴化乙锭梯度平衡法。 环状双链的质粒DNA分子具有三种不同的构型:当其两条多核苷酸链均保持着完整的环行结构时,称之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这样的DNA通常呈现超螺旋SC 构型;如果两条多核苷酸中只有一条保持着完整的环形结构,另一条出现有一至数个缺口时,称之为开环DNA(oc DNA),此即OC构型;若质粒DNA经过适当的核酸内切限制制酶切割之后,发生双链断裂而形成线性分子(LDNA),通称L构型。质粒DNA M r一般在106~107之间,常以kb表示(l kb双链DNA=6.6×105),如质粒pUC19的M r为1.8×106(2.69kb)。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不同构型的同一种质粒DNA,尽管M r相同,仍具有不同的电泳迁移率,其中走在最前沿的是scDNA,其后依次为LDNA和ocDNA。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 1、用品与仪器 可调微量取样器(20 μl、l 000 μl),移液吸头,1.5 ml Eppendorf管,常用玻璃仪器,恒温空气摇床,台式高速离心机,旋涡振荡器。 实验材料:含pUC19质粒DNA的大肠杆菌。 2、试剂 LB(Luria-Bertani)培养基:每升含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NaCI 10g,用 10mol/LNaOH调pH至7.0。高温高压灭菌。

(完整版)质粒DNA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题目:质粒DNA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姓名:学号:班级:时间: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凝胶电泳进行DNA的分离纯化的实验原理。 2.学习并掌握凝胶的制备及电泳方法。 3.学习并掌握凝胶中DNA的分离纯化方法。 4.掌握碱变性提取发的原理及各种试剂的作用。 5.掌握碱变性法提取质粒DNA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质粒DNA的提取——碱变性提取法: 提取和纯化质粒DNA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碱变性提取法、煮沸法、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EB-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和Wizard法等。其中,碱变性提取法最为经典和常用,适于不同量质粒DNA的提取。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操作,一般实验室均可进行。提取质粒DNA纯度高,可直接用于酶切、序列测定及分析。EB-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主要适合于相对分子质量与染色体DNA相近的质粒,具有纯度高、步骤少、方法稳定,且得到的质粒DNA多为超螺旋构型等优点,但提取成本高,需要超速离心设备。少量提取质粒DNA还可用沸水浴法、Wizard法等,沸水浴法提取的质粒DNA中常含有RNA,但不影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消化、亚克隆及连接反应等。 碱变性法提取质粒DNA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培养细菌细胞以扩增质粒;收集和裂解细胞;分离和纯化质粒DNA。 在细菌细胞中,染色体DNA以双螺旋结构存在,质粒DNA以共价闭合环状形式存在。细胞破碎后,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均被释放出来,但两者变性与复性所依赖的溶液pH值不同。在pH值高达12.0的碱性溶液中,染色体DNA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断裂,但两条互补链不完全分离。当用pH值4.6的KAc(或NaAc)高盐溶液调节碱性溶液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可恢复原来的共价闭合环状超螺旋结构而溶解于溶液中;但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是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形成缠连的、可见的白色絮状沉淀。这种沉淀通过离心,与复性的溶于溶液的质粒DNA分离。溶于上清的质粒DNA,可用无水乙醇和盐溶液,减少DNA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使之凝聚而形成沉淀。由于DNA与RNA性质类似,乙醇沉淀DNA的同时,也伴随着RNA沉淀,可利用RNase A将RNA降解。质粒DNA溶液中的RNase A以及一些可溶性蛋白,可通过酚/氯仿抽提除去,最后获得纯度较高的质粒DNA。 2.凝胶电泳进行DNA分离纯化: 电泳(electrophoresis)是带电物质在电场中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离子,在电场中会向相反的电极移动。凝胶是支持电泳介质,它具有分子筛效应。含有电解液的凝胶在电场中,其中的电离子会发生移动,移动的速度可因电离子的大小形态及电荷量的不同而有差异。利用移动速度差异,就可

质粒DNA的提取、定量与酶切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PCR基因扩增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掌握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方法; 3、了解紫外吸收法检测DNA浓度和纯度的原理、方法; 4、学习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操作。 二、实验原理 1.PCR: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指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DNA为模板,特定引物为延伸起点,通过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在体外复制DNA 的过程。 ①延伸:溶液反应温度升至中温72℃,在 Taq酶作用下,以dNTP为原料,引物为复制起点,模板DNA的一条单链在解链和退火之后延伸为一条双链; ②变性:加热使模板DNA在高温下90℃-95变性,双链解链; ③退火:降低溶液温度,使合成引物在低温(35-70℃,一般低于模板Tm值的5℃左右),与模板DNA互补退火形成部分双链。 2. 质粒DNA的提取与定量——碱裂解法: A、基于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 B、高碱性条件下,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变性;

C、当以高盐缓冲液调节其pH值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复性并保存在溶液中,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形成缠连的网状结构,通过离心形成沉沉淀去除。 D、定量检测原理:物质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对光的吸收效应; 而且物质对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 各种不同的物质都具有其各自的吸收光谱。 3.酶切鉴定:利用限制性内切酶。 4、琼脂糖凝胶电泳: A、琼脂糖是一种天然聚合长链状分子,可以形成具有刚性的滤孔,凝胶孔径的大小决定于琼脂糖的浓度; B、DNA分子在碱性环境中带负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向正极泳动; C、DNA分子在琼脂糖凝胶中泳动时,有电荷效应与分子筛效应。不同的DNA,分子量大小及构型不同,电泳时的泳动率就不同,从而分出不同的区带(迁移速度与分子量的对数值成反比关系)。 三、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样品: 菌液(大肠杆菌DH5a菌株)、引物、2*Premix Taq、灭菌离子水、含pMD19-T质粒的大肠杆菌DH5α 2、试剂: LB培养基、AXYGEN试剂盒(溶液S1、S2、S3、去蛋白液W1、漂洗液W2、洗脱液EB)、电泳指示剂、Gelview、TBE、琼脂糖、DNA Marker 500、无菌水、10*M酶切缓冲液Buf R、HindⅢ(15U/ul)、EcoR I (12U/ul) 3、仪器与器材: PCR仪、台式离心机、微量加样枪、灭菌的薄壁离心管、凝胶电泳系统、凝胶成像系统、

质粒DNA的制备和酶切

实验十五质粒DNA的制备和酶切 一、实验目的及背景 质粒时细菌内的共生型遗传因子,它能在细菌中垂直遗传并且赋予宿主细胞一些表型,是比病毒更简单的原始生命。质粒通过细菌的结合作用,从雄性体转移到雌性体,是细菌有性繁殖的性因子,1952年由Lederburg正式命名为质粒。质粒是携带外源基因进入细菌中扩增或表达的重要媒介物,这种基因运载工具在基因工程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本实验要求掌握最常用的质粒的提取方法。 从大肠杆菌中分离质粒DNA方法众多,目前常用的如碱变性法、煮沸法、SDS法、羟基磷灰石栏层析法等。各个方法分离是依据宿主菌株类型,质粒分子大小,碱基组成及结构等特点加以选择的,其中碱变性法既经济且得率较高,获得的质粒可以用于酶切,连接与转化。 碱变性法基本原理是,在pH为12.0-12.6的碱性环境中,线性的大分子量细菌染色体DNA变性,而共价闭环质粒DNA仍为自然状态。将pH调至中性并有高盐浓度存在的条件下,染色体DNA之间交联形成不溶性网状结构,大部分DNA 和蛋白质在去污剂SDS的作用下形成沉淀,而质粒DNA仍为可溶状态,通过离心可去除大部分细胞碎片,染色体DNA,RNA及蛋白质,质粒DNA尚在上清中,再用酚氯仿抽提进一步纯化质粒DNA。 在获得较纯的质粒后,我们常常会利用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对质粒进行酶切,就可以达到在体外有目的地对遗传物质DNA进行改造。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碱基顺序的核酸水解酶,能够以内切方式水解核酸链中的磷酸二酯键,产生的DNA片段5’端为P,3’端为OH。根据限制酶的识别切割特性,催化条件及是否具有修饰酶活性可分为I/II/III型三大类,II型酶就是通常指的DNA限制性内切酶,他们能识别双链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这个序列内进行切割,产生特异的DNA片段。II型酶分子量较小,仅需Mg2+作为催化反应的辅助因子,识别序列一般为4~6个碱基对的反转重复序列,可以切割DNA 产生三种不同的切口:①5’端突出②3’端突出③平末端。在酶切反应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内切酶的纯度和用量、内切酶底物(DNA)的纯度和浓度、反应缓冲液、酶解温度与时间。 二、实验试剂 1.LB培养基:胰化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NaCl 10g,定容至1L,调节 pH至7.5 2.STE溶液:0.1M NaCl、10mM Tris-HCl(pH8.0)、1mM EDTA 3.Amp抗生素:50mg/ml 4.溶菌酶:10mg/ml(用10mM Tris- HCl pH8.0新鲜配制) 5.溶液I:50mM 葡萄糖、25mM Tris-HCl(pH8.0)、10mM EDTA 6.溶液II(新鲜配制):0.2M NaOH、1% SDS

质粒DNA提取方法与原理

质粒提取的原理、操作步骤、各溶液的作用 细菌质粒是一类双链、闭环的DNA,大小范围从1kb至200kb以上不等。各种质粒都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独立于细胞染色体之外的自主复制的遗传成份,通常情况下可持续稳定地处于染色体外的游离状态,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可逆地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胞分裂传递到后代。 质粒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基因克隆的载体分子,重要的条件是可获得大量纯化的质粒DNA分子。目前已有许多方法可用于质粒DNA的提取,本实验采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碱裂解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当菌体在NaOH和 SDS溶液中裂解时,蛋白质与DNA 发生变性,当加入中和液后,质粒DNA分子能够迅速复性,呈溶解状态,离心时留在上清中;蛋白质与染色体DNA不变性而呈絮状,离心时可沉淀下来。 纯化质粒DNA的方法通常是利用了质粒DNA相对较小及共价闭环两个性质。例如,氯化铯-溴化乙锭梯度平衡离心、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聚乙二醇分级沉淀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相对昂贵或费时。对于小量制备的质粒DNA,经过苯酚、氯仿抽提,RNA酶消化和乙醇沉淀等简单步骤去除残余蛋白质和RNA,所得纯化的质粒DNA已可满足细菌转化、DNA片段的分离和酶切、常规亚克隆及探针标记等要求,故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常用。 一、试剂准备 1. 溶液Ⅰ: 50mM葡萄糖,25mM Tris-HCl(pH 8.0),10mM EDTA(pH 8.0)。1M Tris-HCl (pH 8.0)1 2.5ml,0.5M EDTA(pH 8.0)10ml,葡萄糖4.730g,加ddH2O至500ml。在10 lbf/in2高压灭菌15min ,贮存于4℃。 任何生物化学反应,首先要控制好溶液的pH,因此用适当浓度的和适当pH值的Tris-Cl溶液。50 mM葡萄糖最大的好处只是悬浮后的大肠杆菌不会快速沉积到管子的底部。因此,如果溶液I中缺了葡萄糖其实对质粒的抽提本身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所以说溶液I中葡萄糖是可缺的。EDTA呢?大家知道EDTA是Ca2+和Mg2+等二价金属离子的螯合剂,配在分子生物学试剂中的主要作用是:抑制DNase的活性,和抑制微生物生长。在溶液I中加入高达 10 mM 的EDTA,无非就是要把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所有二价金属离子都螯合掉。如果不加EDTA,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磨洋工,只要是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完成质粒抽提,就不用怕DNA会迅速被降解,因为最终溶解质粒的TE缓冲液中有EDTA。如果哪天你手上正好缺了溶液I,可不可以抽提质粒呢?实话告诉你,只要用等体积的水,或LB培养基来悬浮菌体就可以了。 NaOH也使DNA变性,但只是个副产物,在溶液3加入后其中的醋酸和NaOH中和,质粒DNA恢复活性 2. 溶液Ⅱ:0.2N NaOH,1% SDS。2N NaOH 1ml,10%SDS 1ml,加ddH2O至10ml。使用前临时配置。 这是用新鲜的0.4 N的NaOH和2%的SDS等体积混合后使用的。要新从浓NaOH稀释制备0.4N的NaOH,无非是为了保证NaOH没有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减弱了碱性。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破细胞的主要是碱,而不是SDS,所以才叫碱法抽提。事实上NaOH是最佳的溶解细胞的试剂,不管是大肠杆菌还是哺乳动物细胞,碰到了碱都会几乎在瞬间就溶解,这是由于细胞膜发生了从bilayer(双层膜)结构向 micelle(微囊)结构的相变化所导致。用了不新鲜的0.4 N NaOH,即便是有SDS 也无法有效溶解大肠杆菌(不妨可以自己试一下),自然就难高效率抽提得到质粒。如果只用SDS当然也能抽提得到少量质粒,因为 SDS也是碱性的,只是弱了点而已。很多人对NaOH的作用误以为是为了让基因组DNA变性,以便沉淀,这是由于没有正确理解一些书上的有关DNA变性复性的描述所导致。有人不禁要问,既然是NaOH溶解的细胞,那为什么要加SDS 呢?那是为下一步操作做的铺垫。这一步要记住两点:第一,时间不能过长,千万不要这时候去接电话,因为在这样的碱性条件下基因组DNA片断会慢慢断裂;第二,必须温柔混合(象对待女孩子一样),不然基因组DNA也会断裂。基因组 DNA 的断裂会带来麻烦。 3.溶液Ⅲ:醋酸钾(KAc)缓冲液,pH 4.8。5M KAc 300ml,冰醋酸 57.5ml,加ddH2O至500ml。4℃保存备用。 溶液III加入后就会有大量的沉淀,但大部分人却不明白这沉淀的本质。最容易产生的误解是,当SDS碰到酸性后发生的沉淀。如果你这样怀疑,往1%的 SDS溶液中加如2M的醋酸溶液看看就知道不是这么回事了。大量沉淀的出现,显然与SDS的加入有关系。如果在溶液II中不加SDS会怎样呢,也会有少量的沉淀,但量上要少得多,显然是盐析和酸变性沉淀出来的蛋白质。既然SDS不是遇酸发生的沉淀,那会不会是遇盐发生的沉淀呢?在1%的SDS溶液中慢慢加入5 N的NaCl,你会发现SDS在高盐浓度下是会产生沉淀的。因此高浓度的盐导致了SDS的沉淀。但如果你加入的不是NaCl而是KCl,你会发现沉淀的量要多的多。这其实是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sulfate)遇到钾离子后变成了十二烷基硫酸钾(potassium dodecylsulfate, PDS),而PDS是水不溶的,因此发生了沉淀。如此看来,溶液III加入后的沉淀实际上是钾离子置换了SDS中的钠离子形成了不溶性的PDS,而高浓度的盐,使得沉淀更完全。大家知道SDS专门喜欢和蛋白质结合,平均两个氨基酸上结合一个SDS分子,钾钠离子置换所产生的大量沉淀自然就将绝大部分蛋白质沉淀了,让人高兴的是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也一起被共沉淀了。这个过程不难想象,因为基因组DNA太长了,长长的DNA自然容易被

质粒DNA的提取及其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质粒DNA的提取与纯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二、实验原理: 1.质粒DNA的提取: 质粒是一类存在于几乎所有细菌等微生物中染色体之外(细胞质中)呈游离状态的双链、闭环的DNA分子,能够自主复制和稳定遗传,以超螺旋形式存在,是最常用的基因克隆载体。除质粒外,大肠杆菌中还含有基因组DNA、各种RNA、蛋白质和脂质等物质,因此需要裂解细胞并除去蛋白质和染色体DNA等物质才能分离纯化出质粒DNA。分离制备质粒DNA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碱裂解法、煮沸法、SDS法、羟基磷灰石层析法等。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宿主菌株类型、质粒分子大小、碱基组成和结构等特点以及质粒DNA的用途进行选择。本实验使用碱裂解法,即利用SolutionⅠ、Ⅱ、Ⅲ三种溶液分离提取质粒DNA.其原理如下。 (1)碱裂解法提取大肠杆菌质粒DNA的原理: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是根据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和线性染色体DNA之间变性与复性的差异来分离质粒DNA,达到分离提纯质粒DNA的目的。在pH值高达12.6的碱性条件下,线性的DNA因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尽管在这样的条件下,共价闭环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会被断裂,但超螺旋共价闭合环状的两条互补链相互缠绕,不会完全分离。当加入pH4.8乙酸钾高盐缓冲液恢复pH至中性时,共价闭合环状的质粒DNA复性,恢复其天然构象,以可溶状态存在于液相中;而线性的染色体DNA由于两条互补链彼此已完全分开、分子量大、结构复杂而相互缠绕形成不溶性网状结构。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变形的蛋白质以及细菌碎片等一起沉淀而被除去。进一步用酚、氯仿使蛋白质变性去除蛋白质杂质,然后用无水乙醇沉淀,即可获得纯化的质粒DNA。SolutionⅠ、Ⅱ、Ⅲ三种溶液以及无水乙醇沉淀DNA的具体作用和原理如下。 (2)四种溶液作用及原理: ①Solution I的作用:悬浮大肠杆菌菌体,增加溶液的粘度,维持渗透压及防止DNA受机械剪切力作用而降解。EDTA是Ca2+和Mg2+等二价金属离子的螯合剂,在溶液I中加入EDTA,是要把大肠杆菌细胞中的二价金属离子都螯合掉,从而起到抑制DNA酶对DNA的降解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另外也可保证溶菌酶活性。 ②Solution II的作用:提供碱性条件,pH高达12.6,使大肠杆菌瞬间裂解,促使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变性。所含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酸钠(SDS)可使细胞膜、核膜发生破裂,充分溶解膜蛋白。同时,磺酸基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而变形沉淀。 ③Solution III的作用:为KAc-HAc缓冲液。该溶液所含有的高浓度钾离子与溶液体系中的十二烷基磺酸钠发生反应形成十二烷基磺酸钾,从而将与之结合的绝大部分大肠杆菌蛋白质以及很长的基因组DNA一起沉淀,与质粒分离开来;另外溶液III所含有的醋酸中和溶液Ⅱ的强碱性,使pH降至中性,因为长时间的碱性条件会打断DNA;基因组DNA一旦发生断裂,只要是50-100kb大小的片段,就没有办法再被PDS共沉淀,这样就跟质粒DNA共存了。而且在整个质粒DNA 的提取过程中,沉淀DNA时用无水乙醇及在高盐、低温条件下进行都是为了用化学或物理手段将基因组DNA分子和蛋白质发生变性、在体系中的溶解度降低,较充分的分离提纯出实验所需的质粒DNA

实验七、质粒DNA的小量制备

实验七、质粒DNA的小量制备 一、实验目的 用碱性裂解法从大肠杆菌中分离质粒DNA。 二、实验原理 分离质粒DNA需要去除的:大肠杆菌染色体DNA、蛋白质、 RNA 碱变性抽提质粒DNA是基于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 该方法是在EDTA、(溶菌酶)和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经碱处理溶菌。 同时在pH高达12.0-12.6的碱性条件下,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也断裂,但超螺旋共价闭合环状的两条互补链不会完全分离。 当以pH4.8的KAc高盐缓冲液去调节其pH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又恢复原来的构型,保存在溶液中,而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形成缠连的网状结构。 通过离心,染色体DNA、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而被除去。 降解的小分子RNA可通过Rnase A处理去除,未除净的蛋白质可通过苯酚/氯仿抽提除去。 三、实验材料 LB液体培养基、氨苄青霉素、RNase A 、预冷无水乙醇、70%乙醇、TE缓冲液 溶液Ⅰ(细菌重悬液):50mM Tris-HCl、10mM EDTA、pH 7.5 溶液Ⅱ(细菌裂解液):0.4M NaOH、2% SDS 溶液Ⅲ:1.32M KAc、pH 4.8 (用醋酸调)

四、实验具体步骤 1、挑取转化平板上的单菌落至2ml LB培养液中(含Amp 100μg/ml),37℃,250rpm,培养过夜。 2、取1.5ml培养物至指形管中,12,000rpm,30s。 3、吸去上清,使沉淀尽可能干燥。 4、将细菌沉淀悬浮于200μl预冷的溶液Ⅰ中,剧烈振荡。 5、加200μl溶液Ⅱ(新鲜配制),盖紧管口,轻柔颠倒5次以混匀内容物。冰上放置不超过5min。 6、加入200μl溶液Ⅲ(冰上预冷),盖紧管口,温和振荡,冰上放置3-5min。 7、4℃,12,000rpm,5min,将上清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 8、重复步骤7。 9、加入等体积酚/氯仿(1:1),振荡混匀,4℃, 12,000rpm ,2min,将上清转移到另一离心管中。 10、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室温静置2min。 11、4℃,12,000rpm,5min。 12、弃上清,把离心管倒扣在吸水纸上,吸干液体。 13、用1ml 70%乙醇洗涤质粒DNA沉淀,弃上清,吸干,37℃干燥10min。 14、加入20μl RSW缓冲液(含20μg/ml RNase A ,不含DNA酶),使DNA完全溶解。 15、37℃,保温20min,消化RNA,取出置-20℃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凝胶电泳检测抽提的质粒浓度及纯度。

碱液提取质粒DNA

碱液提取质粒DNA 实验目的 1、掌握最常用的提取质粒DNA的方法和检测方法; 2、了解制备原理及各种试剂的作用。 实验原理碱裂解法是基于DNA的变性与复性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的。碱性使质粒DNA变性,再将pH值调至中性使其复性,复性的为质粒DNA,而染色体DNA不会复性,缠结成网状物质,通过离心除去。 细菌质粒是一类双链、闭环的DNA,大小范围从1kb至200kb以上不等。各种质粒都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独立于细胞染色体之外的自主复制的遗传成份,通常情况下可持续稳定地处于染色体外的游离状态,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可逆地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胞分裂传递到后代。 质粒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基因克隆的载体分子,重要的条件是可获得大量纯化的质粒DNA分子。目前已有许多方法可用于质粒DNA的提取,本实验采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碱裂解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碱变性抽提质粒DNA是基于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在pH值高达12.6的碱性条件下,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也断裂,但超螺旋共价闭合环状的两条互补链不会完全分离,当以pH4.8的NaAc/KAc高盐缓冲液去调节其pH值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又恢复原来的构型,保存在溶液中,而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形成缠连的网状结构,通过离心,染色体DNA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而被除去。 一、材料 含pUC19质粒的大肠杆菌,1.5ml塑料离心管, 离心管架,枪头及盒、卫生纸。 二、设备 微量移液器(20μl,200μl,1000μl),台式高速离心机,恒温振荡摇床,高压蒸汽消毒器(灭菌锅),涡旋振荡器,恒温水浴锅,双蒸水器,冰箱,等。 三、试剂准备 1、LB液体培养基:称取蛋白胨(Tryptone)10 g,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5g,NaCl 10g,溶于800ml去离子水中,用NaOH调pH至7.5,加去离子水至总体积1升,高压下蒸气灭菌20分钟。 2.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 Amp)母液:配成100mg/ml水溶液,-20℃保存备用。 3. 溶液Ⅰ:50mM葡萄糖,25mM Tris-HCl(pH 8.0),10mM EDTA(pH 8.0)。 1M Tris-HCl(pH 8.0)12.5ml,0.5M EDTA(pH 8.0)10ml,葡萄糖4.730g,加ddH2O至500ml。在121℃高压灭菌15min ,贮存于4℃。 4. 溶液Ⅱ:0.2M NaOH,1% SDS。 2M NaOH 1ml,10%SDS 1ml,加ddH2O至10ml。使用前临时配置。 5. 溶液Ⅲ:醋酸钾(KAc)缓冲液,pH 4.8。 5M KAc 300ml,冰醋酸57.5ml,加ddH2O至500ml。4℃保存备用。 6. TE:10mM Tris-HCl(pH 8.0),1mM EDTA(pH 8.0)。 1M Tris-HCl(pH 8.0)1ml,0.5M EDTA(pH 8.0)0.2ml,加ddH2O至100ml。121高压湿热灭菌20min,4℃保存备用。 1M Tris Cl(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800ml H2O中溶解121g Tris碱,用浓盐酸调pH值,混匀后加水到1L; 0.5M EDTA(乙二胺四乙酸):700ml H2O中溶解186.1g Na2EDTA.2H2O,用10M NaOH调pH8.0(需约50ml),补H2O到1L。 7. 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氯仿可使蛋白变性并有助于液相与有机相的分开,异戊醇则可起消除抽提过程中出现的泡沫。酚和氯仿均有很强的腐蚀性,操作时应戴手套。 8. 无水乙醇;

质粒DNA 酶切鉴定

实验五质粒DNA的微量提取及酶切鉴定 字体: 质粒是一类在细菌细胞内发现的独立于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环形双链DNA 分子。 一、质粒DNA的提取,它们都包括三个基本的步骤:细菌的生长和质粒的扩增;菌体的收集裂解;质粒DNA的分离和纯化。 1、细菌的生长和质粒的扩增 从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挑取一个单菌落,接种到含适当抗生素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对于高拷贝的质粒(pUC系列)来说,只要将培养物放到标准的LB或TB培养基中生长到对数晚期,就可以大量提取质粒,而不必选择性地扩增质粒DNA。但对于拷贝数较低的质粒(如pBR322)来说,则需在得到部分生长的细菌培养物中加入氯霉素继续培养若干小时,以便对质粒进行选择性扩增。因为氯霉素可以抑制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止了细菌染色体的复制,但是质粒则仍可继续复制,在若干小时内,其拷贝数持续上升。 (问题:提取质粒时,对于不同拷贝的质粒,应如何进行细菌的培养?为什么?)2、细菌的收集、裂解和质粒DNA的分离 细菌的收集可通过离心来进行,而细菌的裂解则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用非离子型去污剂、有机溶剂或碱处理及加热处理等。 质粒分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宿主菌(一般是大肠杆菌菌株)DNA与质粒DNA之间的两种主要性质差异: a.大肠杆菌的染色体较一般的载体质粒DNA大得多。 b.从细胞中提取得到的大肠杆菌DNA主体是变性的线性分子,而大多数质粒DNA 是共价闭合的环状分子。 利用溶菌酶和加热处理的方法,使细菌的线状染色体DNA变性,通过离心,可以使染色体DNA和变性蛋白质、RNA分子一起沉淀下来,而质粒分子仍留于上清中。问题1:某些大肠杆菌的菌株不能用加热的方法裂解。 (1)易产生多糖的如大肠杆菌菌株,如HB101和TG1等。尤其是HB101的一些变种和衍生物,在用去污剂或加热裂解时可释放处相对大量的糖,从而影响质粒的纯化,抑制多种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 (2)表达内切核酸酶A的大肠杆菌菌株(endA+),如HB101。因为煮沸不能完全灭活内切核酸酶A,以后在Mg2+存在下温育(如用限制酶消化)时,质粒DNA 会被降解。但通过一个附加步骤(用酚:氯仿进行抽提)可易避免此问题。 3、质粒DNA的纯化 纯化质粒DNA的方法很多,通常使用的方法都是利用了质粒DNA相对较小和共价闭合环状这两个基本性质。多年来,氯化铯-溴化乙锭梯度平衡离心一直是制备大量质粒DNA的方法,然而该过程既昂贵又费时,为此发展了许多代替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分级沉淀(聚乙二醇和LiCI 分级沉淀法)等分离质粒DNA和宿主DNA的方法。对于小量制备的质粒DNA,经过苯酚抽提、RNA酶消化和酒精沉淀等简单步骤除去残余蛋白和RNA,达到纯化的目的。

重组质粒DNA的提取及酶切鉴定

实验七重组质粒DNA的提取及酶切鉴定 【实验原理】 分离制备质粒DNA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碱裂解法、煮沸法、SDS法、羟基磷灰石层析法等。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宿主菌株类型、质粒分子大小、碱基组成和结构等特点以及质粒DNA的用途进行选择。 本实验采用SDS碱裂解法提取重组质粒DNA,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既能使细菌细胞裂解,又能使一些蛋白质变性。 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长度一般为4~8个呈回文序列的特异核苷酸对。由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特性不同,分子生物学中主要用到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位置在识别序列内部)。 对质粒进行酶切,通过跑胶观察片段大小,从而鉴定质粒。 【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所用的质粒提取试剂盒为天根的质粒小提试剂盒,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 1. 吸附柱中加500ul 平衡液(BL),12000rpm离心1min ,弃收集管中的液体。 2.取1.5ml菌液至2ml离心管中,12,000rpm离心1min,弃上清。 3. 加250ul solution Ⅰ(P1),vortex。 4. 加250 solution Ⅱ(P2),上下颠倒混匀。操作时间不能超过5min 注:此步骤不宜超过5 min。 5. 加350 solution Ⅲ(P3),立即颠倒混匀几次。12000rpm离心10min。 6. 吸取上清加入吸附柱中,尽量不要吸出沉淀12000rpm离心1min ,弃收集管中的液体。注:此时4℃离心不利于沉淀沉降。 7. 加入600μL漂洗液(PW)于离心吸附柱中,12000rpm离心1min ,倒掉废液。 8. 重复上一步, 9. 空管离2min。将吸附柱放入1.5ml离心管中,在超净台中晾5min。10. 将700 μl的Rinse B加入Spin Column中,12,000 rpm离心30 sec,弃滤液。 10. 滴加50ul elution buffer(EB)至膜中央,室温放置2min后,12000rpm离心1min。离心管中即为纯化后的质粒。 11.构建重组质粒酶切体系,限制性内切酶反应一般在灭菌的15 ml PCR离心管中进行。 在冰浴上建立酶切反应体系(20 μl)

细菌质粒DNA的制备

细菌质粒DNA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掌握平板法分离单菌落、细菌质粒DNA的提取方法(碱裂解法)、菌株的保存和复苏,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A含量的方法,掌握DNA电泳方法。 二、基本原理 质粒是一种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为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能力,可表达他携带的遗传信息。质粒在细胞内的复制一般分为严紧型和松弛型两种。前者只在细胞周期的一定阶段进行复制,每个细胞内只含有1或几个拷贝。后者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随时可以复制,在细胞里为多拷贝。基因工程操作中所用的载体质粒均为松弛型质粒。 所有分离质粒DNA的方法都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培养细菌使质粒扩增;收集和裂解细菌;分离和纯化质粒DNA。采用溶菌酶可破坏菌体细胞壁(G-菌多无需此步骤)。在pH 12.0~12.6 碱性环境中,细菌的线性大分子量染色体DNA 变性分开,而共价闭环的质粒DNA 虽然变性但仍处于拓扑缠绕状态。将pH 调至中性并有高盐存在及低温的条件下,大部分染色体DNA 、大分子量的RNA 和蛋白质在去污剂SDS 的作用下形成沉淀,而质粒DNA 仍然为可溶状态。通过离心,可除去大部分细胞碎片、染色体DNA 、RNA 及蛋白质,质粒DNA 尚在上清中,然后用酚、氯仿抽提进一步纯化质粒DNA 。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的标准方法之一。琼脂糖是从海藻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线状高聚物,将其熔化在所需缓冲液中使成清澈、透明的溶液,然后倒入胶模令其固化。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形成的固体基质具有不同的密度(或孔隙度),因此适宜分离不同大小的DNA片段。在电场中,DNA分子主要因其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分离。在pH 值为8.0~8.3 时,核酸分子碱基几乎不解离,磷酸全部解离,核酸分子带负电,在电泳时向正极移动。采用适当浓度的凝胶介质作为电泳支持物,在分子筛的作用下,使分子大小和构象不同的核酸分子泳动率出现较大的差异,从而达到分离核酸片段检测其大小的目的。核酸分子中嵌入荧光染料(如EB )后,在紫外灯下可观察到核酸片段所在的位置。 三、实验步骤(具体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质粒DNA的提取(参考步骤) 1.将5 mL含相应抗生素的LB加入容量为15 mL并通气良好(不盖紧)的试管中,然后接入一单菌落,于37℃下剧烈振摇培养过夜。 2.将1.5 mL培养物倒入微量离心管中,用微量离心机12 000g离心30秒,将剩余培养物贮存于4℃。 3.吸去培养液,使细菌沉淀尽可能干燥。 4.将细菌沉淀重悬于100 μl溶液I(50 mM葡萄糖,25 mM Tris·Cl pH 8.0,10 mM EDTA pH 8.0)中,剧烈振荡。 5.加200 μl新配制的溶液II(0.2 M NaOH,1%SDS)。盖紧管口,快速颠倒离心管4次,以混合内容物。不要振荡,将离心管放置于冰上。 6.加150 μl用冰预冷的溶液III(5 M乙酸钾60 mL,冰乙酸11.5 mL,水28.5 mL)。盖紧管口,将管倒置后温和振荡10秒钟使溶液III在粘稠的细菌裂解物中分散均匀,之后将管置于冰上3—5分钟。 7.用微量离心机以12 000g离心5分钟,将上清转移到另一离心管中。 8.加入RNase H至终浓度,55℃消化30分钟。 9.加等量酚:氯仿,振荡混匀,用微量离心机以12 000g离心2分钟,将上清转移到另一离心管中。

质粒DNA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姓名宿智新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级 11级生工2班科目分子生物学实验学号 201100140155 第 8 组 质粒DNA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摘要:本实验利用碱变法从大肠杆菌DH5α(E.coli DH5α)中提取pUC19质粒,旨在学习并掌握质粒DNA提取的原理、纯化和检测方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同时通过对质粒DNA的提取、纯化过程及电泳图谱的分析,探讨碱变法提取高质量质粒DNA的关键步骤及影响所提质粒纯度和量的相关因子。 关键词:碱变法质粒电泳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凝胶电泳进行DNA的分离纯化的实验原理。 2.学习并掌握凝胶的制备及电泳方法。 3.学习并掌握凝胶中DNA的分离纯化方法。 4.掌握碱变性提取发的原理及各种试剂的作用。 5.掌握碱变性法提取质粒DNA的方法。 实验原理: 1.质粒DNA的提取——碱变性提取法: 提取和纯化质粒DNA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碱变性提取法、煮沸法、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EB-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和Wizard法等。其中,碱变性提取法最为经典和常用,适于不同量质粒DNA的提取。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操作,一般实验室均可进行。提取质粒DNA纯度高,可直接用于酶切、序列测定及分析。EB-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主要适合于相对分子质量与染色体DNA相近的质粒,具有纯度高、步骤少、方法稳定,且得到的质粒DNA多为超螺旋构型等优点,但提取成本高,需要超速离心设备。少量提取质粒DNA还可用沸水浴法、Wizard法等,沸水浴法提取的质粒DNA中常含有RNA,但不影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消化、亚克隆及连接反应等。 碱变性法提取质粒DNA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培养细菌细胞以扩增质粒;收集和裂解细胞;分离和纯化质粒DNA。 在细菌细胞中,染色体DNA以双螺旋结构存在,质粒DNA以共价闭合环状形式存在。细胞破碎后,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均被释放出来,但两者变性与复性所依赖的溶液pH值不同。在pH值高达12.0的碱性溶液中,染色体DNA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断裂,但两条互补链不完全分离。当用pH值4.6的KAc(或NaAc)高盐溶液调节碱性溶液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可恢复原来的共价闭合环状超螺旋结构而溶解于溶液中;但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是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形成缠连的、可见的白色絮状沉淀。这种沉淀通过离心,与复性的溶于溶液的质粒DNA分离。溶于上清的质粒DNA,可用无水乙醇和盐溶液,减少DNA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使之凝聚而形成沉淀。由于DNA与RNA性质类似,乙醇沉淀DNA的同时,也伴随着RNA沉淀,可利用RNase A将RNA降解。质粒DNA溶液中的RNase A以及一些可溶性蛋白,可通过酚/氯仿抽提除去,最后获得纯度较高的质粒DNA。

质粒DNA的提取、酶切与鉴定

实验二十一质粒DNA的提取、酶切与鉴定 一、质粒DNA的提取 [原理]分离质粒DNA的方法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培养细菌使质粒扩增;收集和裂解细菌;分离和纯化质粒DNA。 本实验采用碱变性法抽提质粒DNA,是基于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在pH高达12.6的碱性条件下,染色体DNA 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也断裂,但超螺旋共价闭合环状的两条互补链不会完全分离。当以pH4.8的醋酸钾高盐缓冲液去调节其pH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又恢复原来的构型,保存在溶液中,而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形成缠连的网状结构,通过离心,染色体DNA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而被除去。 [试剂] 1.溶液I: 50mmol/L葡萄糖、10mmol/L EDTA、25mmol/L Tris-HCl pH8.0;用前加溶菌酶4mg/ml。 2.溶液II: 200mmol/L NaOH 、1% SDS。 3.溶液III: pH4.8醋酸钾缓冲液(60 ml 5mol/L 醋酸钾、11.5ml冰醋酸、28.5ml 蒸馏水) 4.TE缓冲液pH8.0 5.含RNaseA的TE缓冲液:TE缓冲液含20μg/ml RNaseA。 6.苯酚:氯仿(1:1,v/v):酚需在160℃重蒸,加入抗氧化剂8-羟基喹啉,使体积分数为0.1%,并用Tris-HCl缓冲液平衡两次。氯仿中加入异戊醇,氯仿/异戊醇为24:1(v/v)。 7.1×LB溶液 8.100μg/ml氨苄青霉素 [器材] 1.TGL-16型台式高速离心机

2.1.5ml塑料离心管 3.离心管架 4.微量移液器 5.常用玻璃器皿 [操作步骤] 1.培养细菌将带有质粒pUC19的大肠杆菌接种于5ml含100μg/ml氨苄青霉素的1×LB中,37℃培养过夜。 2.取液体培养菌液1.5ml置塑料离心管中,10 000r/min离心lmin,去掉上清液。加入150μl溶液I,充分混匀,在室温下放置10min。 3.加入200μl新配制的溶液II,加盖后温和颠倒5~10次,使之混匀,冰上放置2min。 4.加入150μl冰冷的溶液III,加盖后温和颠倒5~10次,使之混匀,冰上放置10min。 5.用台式高速离心机,10 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移入干净的离心管中。 6.向上清液中加入等体积酚/氯仿(1:1,v/v),振荡混匀,转速10 000r/min,离心2min,将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 7.向上清液加5mol/LNaCl至终浓度为0.3mol/L,混匀,再加入2倍体积无水乙醇,混匀,室温放置2min,离心5min,倒去上清乙醇溶液,把离心管倒扣在吸水纸上,吸干液体。 8.加0.5ml 70%乙醇,振荡并离心,倒去上清液,真空抽干或室温自然干燥。 9.加入50μl含RNase A 20μg/ml的TE缓冲液溶解提取物,室温放置30min以上,使DNA充分溶解待用或置-20℃备用。 二、质粒DNA 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鉴定 [原理]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也可称限制性内切酶)是在细菌对噬菌体的限制和修饰现象中发现的。细菌内同时存在一对酶,分别为限制性内切酶(限制作用)和DNA甲基化酶(修饰作用)。它们对DNA底物有相同的识别顺序,但生物功能却相反。 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具有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上的特异核苷酸顺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