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专业及班级 心理咨询专业07级 周次 第六周 日期 2007.11.12
教学课题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应能够:
1、了解思维的特征和种类
2、了解思维过程和思维形式
3、了解想象的种类
4、掌握概念形成的理论
5、应用问题解决的有关理论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 1、思维的概念、特征和过程
2、概念的形成、掌握和运用
3、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教学难点 1、概念形成的理论
2、问题解决

教学进度 第六周 4课时
教学设计 1、讲授
2、讨论

课后作业 解释概念:思维、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逻辑性、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我向思维、现实性思维、想象、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第六章 思维和想象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 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二) 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2.间接性。
二、 思维的过程
(一)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1. 分析 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
2. 综合 是在思想上把对象的各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智操作。
(二)比较 : 比较是把事物或事物的个别部分,个别特征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相异及其关系。
(三)抽象与概括
1.抽象 就是在头脑中把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区别开来,并把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提取出来.
2. 概括 则是把头脑中分离事物的共同点综合起来。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
1.具体化就是把抽象、概括的知识用于个别的、具体的场合。
2.系统化就是把本质属性相同的东西,分成一定的类别并归纳到一定的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
三、思维的形式
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一)概念 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单位。每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括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概念的外延是指属于这一概念的一切事物。
概念和词是密切联系的。
(二)判断 肯定或否定某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任何判断都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都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思维的过程要借助于判断进行,思维的结果也是通过判断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推理 推理是根据已知判

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四、思维的品质
思维品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全面考察问题,从事物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它与一个人丰富的知识经验紧密相联。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运动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与后果,具有这一品质的人一般不会被事物表面现象所迷惑。缺乏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则会导致思维的狭隘性与肤浅性。
(二)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或是找到独特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德国数学家高斯在小学一年级就能采用不同一般的两端相对应数相加的办法解1+2+3+4+5+6+7+8+9+10=?的算术题,这是具有思维独立性的具体表现。思维的批判性则是指思考问题时能有主见地、客观地评价事物,这种人不易受别人的暗示,不迷信权威,不满足于已有的答案或结论。缺乏这一品质的人将导致思维的依赖性与盲从性。“人云亦云”、“自以为是”是缺乏这一品质的具体表现。
(三)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及时地改变先前拟定的计划、方案、方法,寻找新的解决问题方法时准确而迅速,比如一个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的人,在讨论问题时往往能够针对别人辩解中的漏洞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问题,同时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也能及时找到论证的依据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缺乏这一品质的人可能导致顽固性与迟钝性。
(四)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在思维时能有根据地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的逻辑性使人在谈话、写文章或是解决问题时显得有条不紊。思维的“非逻辑性”主要是指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不象逻辑思维那样具有明确的逻辑步骤。由于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学中除了重视学生思维逻辑的训练,还要注意“非逻辑性的直觉性思维”培养。

第二节 思维的种类
一、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的任务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划分的思维种类
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的任务具有直觉的性质,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动作的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利用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者头脑中的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头脑中勾草图。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面对理论性质的任务,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二、求同思维与求

异思维
求同思维也叫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众多的信息,或者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维。例如,刑侦人员在侦破复杂的案件过程中,往往根据案情分析,提出多种多样的假设。又如,学生在列举砖头用途、写出包含三角形的物品、完成1=?的等式时,都需要朝着好多个不同的方向去思考。
三、常规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主要是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来划分的思维种类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的方案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产生独特、创新产品的思维。
四、我向性思维与现实性思维
这主要是根据思维的意识性来划分的思维种类
我向性思维是指只受自我意向和情绪操纵,不按逻辑规则,光凭想象所进行的无批判的、不受客观现实调节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
现实性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时,从客观现实出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严格按照客观事物的逻辑关系进行的思维。它是与我向性思维相反的一种思维形式。

第三节 想象
一、想象的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式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想象与表象的关系:
1. 区别:
(1)表象: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一般称作记忆表象或简称表象。它是对以往感知过而当前不在面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 表象属于记忆范畴; 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
(3) 表象无创造性;想象有创造性。
2. 联系:表象为想象提供素材。
(三) 想象的功能
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
2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3想象还有代替作用。
4想象对机体得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
(四)想象的综合过程
1.粘合: 粘合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
2.夸张: 夸张又称为强调。这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
3.典型化: 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4.联想
二、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2.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在有意

想象中,根据想象内容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的形成的条件:
a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基础.
b 对言语和实物标志的正确理解
(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刃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比再造想象更复杂、更困难。
创造想象的形成的条件
a创造动机
b丰富的表象储备
c原型启发
d灵感
(3)幻想。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根据幻想能否实现,又可以分为理想和空想。
第四节 思维理论
一、概念形成的理论
(一)假设检验说 假设检验说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
(二)内隐学习说内隐学习说认为,一些抽象概念的复杂结构是在无意识的内隐学习中获得的。
二、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1、以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基础
2、合理地利用过去经验
3、充分利用概念的变式
4、用正确的语言固定概念
5、形成概念的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之中。
三、问题解决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从初始状态经过问题空间,进行一系列搜索,在最终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特点:
1.问题解决的思维是指向性思维。
2.必须有一系列的运算程序。
3.必有认知成分的参与。
也可以这样定义: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三)有关问题解决的学说
1、试误说 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他认为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动物一样,是通过多次尝试错误,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的。
2、顿悟说 德国的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他认为问题解决得过程不是尝试错误,而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突然”地找到了答案的,即对问题的整个情境产生了理解。
四、影响问题解决中的因素
(一)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1.尝试法 这种策略主要是通过不断地尝试每一种可能的方法,并不断地改正错误,最后发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2.爬山法
爬山法是类似于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一种解题策略。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3.手段—目的分析
所谓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4. 逆向搜索
逆向

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
(二)专门知识
(三)问题情境

(四)功能固着
(五)定势 定势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它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
(六)动机和情绪
(七)性格特征
(八)人际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