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要说的是《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归园田居》(其一)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可以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作用。这三首诗在本册古代诗歌单元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诗歌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结合本文的特点,现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进一步了解其文其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可见语文课具有思想情感教育的特点,所以本课还确立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一节语文课的组织上,教学重点的确立既关系到教材中知识重点的确立,又关系到通过知识重点教学发展能力等问题。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体会形象是诗歌欣赏的重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都规定高中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重点:(1)体会作者笔下的田园之美。

(2)提炼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进行探究式学习。

难点: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四、说教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1、主要采用点拨法、诵读法。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

本课着重点主要在于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通过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的讲解。反复朗读在于逐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重点可以适当提示,把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结合于一体。以学生个体情感介入来体验陶渊明的思想。

2、多媒体教学法

优点在于让学生能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更加直观的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说学法

叶圣陶指出“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到知识,更拿到了打开知识世界的钥匙,从而通向终身学习之路,走向成功,这是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在本节课中,要在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必须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方法:

(一)圈点阅读法:教师应该适当地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边读边圈点、画线的良好阅读习惯,这其实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

(二)讨论法: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集体的智慧,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过程

课时:计划1课时或者2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具体视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而定。

1、导入新课(计划用时2分钟)

导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兴趣引导,能让学生尽快的从下课完的气氛中进入到上课的气氛中,让学生尽快的把注意力转移到本堂课的学习中。

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归隐田园的故事导入《归园田居》。

2、作者简介(计划用时2分钟)

主要是对作者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结合作者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初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结合学生预习使学生在课前就进入陶渊明诗风所营造的氛围,为学习本文理解作者的情感作好准备。作者情况将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让学生能够迅速的浏览一遍。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以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而传为佳话,从此辞官归隐,从此结束了身不由己的仕途生活,终老田园,死后世称“世称靖节”。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的是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

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归园田居》是一组组诗共五首,本诗是第一首。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计划用时3分钟)

请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由教师提示指正个别字的读音及重点字词意义。

以完成前面教学方法中所提到的点拨法、诵读法的教学模式。

4、解题(计划2分钟)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从而提出问题:“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出:“归”。

从而进一步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从而提出以下四个问题.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并通过学生朗读课文,自由讨论,探究学习寻找相关信息,来回答上述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主动性。在重难点问题上,教师将进行点拨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5、内容探讨,读读背背(计划用时25分钟)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从而归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归来?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性)

从而归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淡泊明志)

(3)、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从而归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自然的向往)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恬静,朴素,和谐而充满生机)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明确:这里作者通过几处普通的意象衬托出了作者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的感情,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归去如何?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从而归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的思想感情。)

(这四个过程主要是针对前面的教学目标而设定,意在通过重点语句,词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全诗。)

6、品味语言,体会诗歌之美。(7分钟)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7、总结:(计划用时2分钟)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总结回顾本课的重点,全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慨括出:

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

归前------无奈、后悔

归后------愉悦、豁达、释然、返朴归真

8、知识拓展,布置作业(计划用时2分钟)

1、结合根据本文写一篇关于田园生活的散文,600字以上。(本文所描述的田园生活至善,至美。写散文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散文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2、背诵全文。(本课重点诗句在高考诗歌默写中出现的概率很大,并且在新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要求学生背诵全文,所以在这里我要求学生背诵全文,并达到默写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精心设计板书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目标教学的发展,板书设计也应突出教学目标和重点,与当堂教学内容相对应,概括更丰富的知识类项;同时还要精练,才能有使用价值。本课的板书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求工整,简洁,以便学生直观理解,体会,并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

本课板书:

归园田居

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尘网、樊笼本性、守拙美丽园田无/有、久/复厌弃官场淡泊明志自然和谐自由、喜悦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8)

归园田居(其一) 一、导入新课:(幻灯1) 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作品呢?(学生回答《五柳先生》《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其三)) 二、回顾旧知 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陶渊明的诗歌吧。学生背诵。(幻灯2-3)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仿佛去郊野乡村旅行了一番,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有荡涤心灵的享受。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归园田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教师一起朗读)。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师:我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 三、作者简介 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相机补充。 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

《归园田居》(其一)听课记录教学提纲

《归园田居》(其一) 听课记录

用微笑感染学生 作为教师,微笑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很美的话: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对老师怀有什么样的情感很可能会影响孩子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呢? 在我看来,首先老师一定要学会微笑。因为善意的微笑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我们微笑着面对孩子,他们就会消除恐惧感;当孩子受到表扬和鼓励的时候,他的做事态度就更认真了,做事的积极性越高,做事的效果就越好。因为微笑,它不仅容易被学生接纳,也会使教师感到身心愉悦,获得教育的成就感。 我在教学工作中时常提醒自己要多鼓励、少批评、常微笑。在学生取得成功或者进步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与赞扬;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安慰与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和谅解。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能帮助学生茁壮成长。 所以,请别吝啬你的微笑,因为微笑是一缕春风,它会吹散郁积在心头的阴霾;因为微笑是一抹阳光,它能温暖受伤苦闷的心;因为微笑是一剂良药,它能让学生在心底写下一份自信。 《归园田居(其一)》听课记录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位诗人,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他最美的是来自于田园,今天我们就、、、 板书,读“教学目标” 二、知人论世,诗人简介 师问: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生答) 师总结: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补充:“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故事, 曾几次做官,又几次辞官,最后一任官职是彭泽县令,41岁,只做了81天就辞官,直到63岁去世再未出仕做官,彻底归隐田园。 三、朗读诗歌 1、学生共同朗读诗歌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生字词、停顿、节奏、音调等) 3、生再读 四、学生疏通诗歌的大体意思,教师点拨(2名) 五、内容赏析 刚才我们一起理解了整首诗的大意,现在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这首诗主要是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而写的呢?看题目(生:归字)题目意思:回到田园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教学设想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5篇) 《归园田居》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归园田居》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写的是田园之乐,实际表明的是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声。学习该诗,有助于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感受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但是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学习方式。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他们设置学习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真挚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悟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

会作者的人生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确看待归隐行为,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诵读法; 2、问题引导法; 3、交流讨论法; 4、点拨法。 学法: 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研讨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 《归园田居》是略读课文,但它又是属于高中阶段学习古诗文的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必修教案 0327 09:56 ::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3.体味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学习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 教学重点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理解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教师导入:“假如同学们高中苦读三年,大学苦读四年,毕业后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做官,有名有利;一是去当农民,平平淡淡,你会怎么选择?(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选择做官)是啊,做官的话,且不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单是物质生活水平、地位和身份都比农民要高出很多。我们上学不就是不想再当农民,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吗?古代贫寒人家的学子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一条路,就是考取功名然后做官。但是做官有很多种,有为报效祖国而为官,有为满足私利争做官,前者官难做,但人品高尚;后者官好做,但遭人唾骂。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是前者,但在走了“三十年”(实际十三年)的仕途以后归隐了,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寻找答案。 自由回答适当引导检查预习 二、鉴赏步骤 (一)知人论世(3分钟)

活动一:造句:陶渊明是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来介绍)并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适当补充: 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新居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士余天,辞官归田,时年41岁。直至他63岁时去世,再没有出任。据此可发现,是出任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多次反复。他之所以三出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二是从小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但他天性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世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已,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在奔波劳累的官场生活中倍感不适与厌倦,强烈渴望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从彭泽县令任上的辞官,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辞赋《归去来兮》和诗歌《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转折时期。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风格平淡自然,语言质朴清新。(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公布答案)适当补充 (二)诵读感知(5分钟) 活动二: 1.指名学生朗读、点评(以肯定为主) (指导:字准句清,音正腔圆,把握节奏,语调得体。) 2.听录音,感受名家配乐诵读 3.齐读诗歌 (三)眉目传情(3分钟) 活动三: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好似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能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归园田居”的意思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的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明确:“归”,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四)情境复原(25分钟) 活动四:自由诵读,思考上面四个问题,从诗中分别找到这四个问题的答案。

归园田居__其一 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园田居其一》。接下来,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归园田居其一》是编排在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四个课题《汉魏晋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咏唱,是心灵对现实的应答。《归园田居》组诗共有五首,写于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第二年,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描述了作者由官场回归农村以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及其乐趣,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培养人文素养。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学好本课为学好以后的诗歌可以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包含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思想,为以后学生在学习理解类似的诗歌并为简单地鉴赏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及诗歌创作背景 能力目标:2.赏析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 情感目标 3.体会诗人淡泊宁静的人生志趣和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层层分析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一、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和层层分析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首先让学生做一个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做大官,有名有利:二是做农民,平平淡淡。由学生自由发言之后引出陶渊明的选择。这样既扣准了陶渊明田园诗中所寄托的人生理想,又能体现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精神,引发学生兴趣,从而导入诗歌。 (二)、作者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 所谓知人论事,要赏析一首诗歌,也应先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这样才更能准确把握作者诗里面的“心志”。由于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饮酒》《陶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文章,学生对陶渊明及其隐逸思想都已有了解,这个环节,我决定让学生自己说,我摘取重要信息特别是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思想内容的信息作简单板书再作引导即可。当然为了达到良好的课堂气氛,我事先布置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并整理,并监督其落实完成。 (三)解题。通过以上环节,学生自然对陶渊明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接着,我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要说的是《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归园田居》(其一)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可以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作用。这三首诗在本册古代诗歌单元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诗歌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结合本文的特点,现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进一步了解其文其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可见语文课具有思想情感教育的特点,所以本课还确立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一节语文课的组织上,教学重点的确立既关系到教材中知识重点的确立,又关系到通过知识重点教学发展能力等问题。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体会形象是诗歌欣赏的重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都规定高中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重点:(1)体会作者笔下的田园之美。 (2)提炼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进行探究式学习。 难点: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四、说教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6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其一)》。下面,我将会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木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归园田居(其一)》是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一课,有两个课题,上节课我们己经学过曹操的《短歌行》,也是一首古诗。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阅读木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深入理解作品。《归园田居(其一)》描述了诗人由官场回归田园以后 悠然闲适的田园生活及其乐趣,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涯的厌恶之情。二、说学情 诗歌重朗读,而在朗读方面,相对其它文学体裁而言,我班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兴趣会大一些,如果能抓住这一点,会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但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基木还停留在初步认识上,在必修上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歌学习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阅读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没有耐心透过诗句深入探究诗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难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第二单元虽然有了前面三首诗歌的教学铺垫,但感觉学生品读诗歌的底子仍然比较薄弱,对诗歌鉴赏感悟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结合学生的特点,本课的特点,以及大纲的要求,特制 定学习目标如下: 三、说课程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所谓“知人论世”,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诗歌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 3、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法。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能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所以,我会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当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会适当地予以点拨。教学上我采取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让他们更容易走进诗歌,走进诗人,去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学法 我所任教的班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要求如下: 1.课前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和他的作品风格。 2.利用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诗中重要文言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3.反复诵读木课,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其意境美。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一课时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导入新课。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领悟陶渊明的精神。 2、学习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3、背诵默写《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中国文学史上最牛的田园诗人是谁吗?对,他就是陶渊明,他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他最高明的地方就是他的诗看起来很通俗很朴素,但却表达了很高的情操和很深的哲理。他在田园诗歌这一方面,至今还无人能超越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非常经典的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看看我们能从这首诗中解读出一个什么样的陶渊明。 二、幻灯片展示课堂学习目标: 这是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请你来读一下。 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领悟陶渊明的精神。 2、学习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3、背诵默写《归园田居(其一)》 三、预习检测,落实字词。 1、请同学们看到导学案,快速完成注音题。 羁.鸟( j ī)守拙.( zhuō)荫.后檐( yìn ) 暧.暧(ài )墟.里烟( xū)樊.笼( fán ) 同学们觉得哪些字最容易读错? 好,现在我们扫除诗歌的读音障碍,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歌。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听老师读一遍,第二遍的时候,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你们不要读得太快,把我丢在后面哦。 3、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 ..诗歌,根据相关的句,快速完成下列填空题。 请一位同学来读出你的答案。(指出学生哪里答的不一样,如果这样说也可以。)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归字,开头八句,作者概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田的原因;接下来八句,是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描述;最后四句,是对归返田园生活的总结和赞美。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李莉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解说。 一、说教材 ??? (一)说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它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奠定了基础。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此为其第一首,写的是自己辞别官场,回归田园之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透漏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极端厌恶之情。 (二)说学情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对陶渊明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语言朴素、简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诗句的大意,但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结合学生的特点,本课的特点,以及大纲的要求,特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所谓“知人论世”,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3、情感目标:1、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归隐,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整体把握文意。 2、提炼能体现陶渊明人生志趣的重点诗句诵读、品味。 3、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正确看待归隐。 【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法。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能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所以,我会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当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会适当地予以点拨。教学上我采取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让他们更容易走进诗歌,走进诗人,去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法 我所任教的班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来一步步地走进诗歌,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一课时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导入新课。本节课从欣赏、赞颂陶渊明的诗歌开始,引起学生对陶渊明的兴趣和关注。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

归园田居(其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其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特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选自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古代诗词欣赏。本首诗歌是陶渊明所著,本首诗歌简单勾勒,语言朴实、平中见奇、淡而有味,情境交融的手法营造出淡雅出尘的艺术之境。 诗歌作为中国文化在华夏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一直奔流不息,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期望以诵读、品析、鉴赏让学生感悟中国文化,走进诗歌的内心,在诗歌的世界里遨游。 学情特点 18级学前教育4班。1.少数同学对诗歌有兴趣。2.有一定的诗歌诵读量;但诗歌鉴赏能力较弱;3.阅历尚浅,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定困难。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学情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文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把握本首诗歌的诗眼,理解诗歌大意,理清脉络。(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点染勾画的白描手法和品味质朴淡雅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法、学法:依据教学目标,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由教师必要的牵引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本课我将采用的教法包括:读书指导法、情境教学法、质疑法。学生将采用的学法包括:诵读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所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六步教学法。 一、看图猜文,激趣导入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把握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与对比阅读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绘画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2、领悟的意境美、语言美、图画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领悟诗歌的意境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听羽泉的歌曲《归园田居》,《归园 田居》这首歌曲是那种田园乡谣风格的, 听起来也许不像是流行歌曲,可是会静静 地流淌在听者的心中,正是契合了我们所 要追求的回归自然、寻找自我的一首歌曲。 我们知道,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做 官多年后,毅然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档案形式)

师:对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那我请一位同学 通过这张表格帮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作者的生 平。 三、析题: 师: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 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 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 字?是“归”还是“居”? 生答:归 师: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生答:略。 提示: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师:所以这节课我们就要先了解这样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四、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2、全班齐读。(重读“返”、“暧”和“暖”字 很像、“吠”字容易写错) 3、自由朗读: 思考: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 何处;4、归去如何。 五、内容鉴赏: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明确:官场生活。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 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园田居(其一)》,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解说。 一、说教材 (一)说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依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特点,我作以下安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能力目标:学习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正确看待归隐。 【教学重点】:学习本诗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正确看待归隐。 【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

我确立的教学方法是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法。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能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我所任教的班是普通班,学生语文基础一般,但是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教学上我采取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一课时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播放羽泉《归园田居》,学生立即对悦耳的歌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跟着音乐的弦律而调动他们的感官,引起视觉听觉的兴奋,这时让学生找出歌中所写到的景物,找到一个古代诗人,引出诗人陶渊明。 【步骤二】讲评尝试练习,进一步认识陶渊明 此环节由学生课前演练,老师检查,课堂学生自主发言完成,既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老师再补充陶渊明的生平事迹。 【步骤三】诵读诗歌,感悟诗歌之美 诗歌学习重在诵读,此环节设计首先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诵读,初步感受诗歌意境,然后老师范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再经过师生共同欣赏配乐朗诵《归园田居(其一)》,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此时,学生的情绪已被诗歌感染和打动,再以配乐的形式让学生集体朗诵,加深理解。 【步骤四】师生课堂互动,分析诗歌内容,突破重难点 学生上一环节通过充分感受诗歌,已经有较深印象。本环节主要用讨论法,点拨法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艺术手法。我教本文的总的方法是:学生先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之后,可由学生相互提出问题,互相解答。老师作最后的补充小结。这样由师问生及生问生,形成生与师和生生之间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的诗歌,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把他们放在整个诗歌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另外,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果在课堂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就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学情分析,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了解陶渊明生平及作品。通过学习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感受田园诗的取材及陶诗的风格。

(2)能力目标 通过反复阅读,解读意象,品味意境,培养学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 (1)教学重点:品赏田园情趣之美,挖掘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思。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法 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2)朗读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要认真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体验诗人的情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朗读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设计中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四、学习方法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诗意的想象中诵读诗歌《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有意识地从内容、情感、技法等方面读懂诗歌。 2.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3.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2.让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及它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高K271班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尤其对古诗文缺乏学习兴趣。因此,选择他们熟悉的作者陶渊明,以及难度并不高的《归园田居(其一)》,希望可以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积极性。 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2.让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及它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诗意的想象中诵读诗歌《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有意识地从内容、情感、技法等方面读懂诗歌。 2.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3.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2.让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及它的现实意义。 学时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学时难点: 让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及它的现实意义。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上一课时,我们邂逅了从东晋时代款款而来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今天让我们继续品读诗歌《归园田居》,在袅袅炊烟中品味他的诗意人生。 活动2【讲授】技法点拨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导:读诗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内容、情感、技法。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李莉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解说。 一、说教材 (一)说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它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奠定了基础。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此为其第一首,写的是自己辞别官场,回归田园之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透漏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极端厌恶之情。 (二)说学情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对陶渊明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语言朴素、简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诗句的大意,但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结合学生的特点,本课的特点,以及大纲的要求,特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所谓“知人论世”,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3、情感目标:1、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归隐,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整体把握文意。 2、提炼能体现陶渊明人生志趣的重点诗句诵读、品味。 3、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正确看待归隐。 【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法。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能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所以,我会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当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会适当地予以点拨。教学上我采取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让他们更容易走进诗歌,走进诗人,去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法 我所任教的班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来一步步地走进诗歌,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一课时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导入新课。本节课从欣赏、赞颂陶渊明的诗歌开始,引起学生对陶渊明的兴趣和关注。 【步骤二】引导学生对陶渊明的生活经历做大致的了解,以此来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之后老师再补充陶渊明的相关知识。 【步骤三】诵读诗歌。由全体学生诵读,初步感受诗歌意境,之后由老师纠正在诵读过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1,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2,一去三十年3。 羁鸟恋旧林4,池鱼思故渊5。 开荒南野际6,守拙归园田7。 方宅十余亩8,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9,桃李罗堂前10。 暧暧远人村11,依依墟里烟12。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13,虚室有余闲14。 久在樊笼里15,复得返自然16。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园田居其一》。接下来,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归园田居其一》是编排在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四个课题《汉魏晋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咏唱,是心灵对现实的应答。《归园田居》组诗共有五首,写于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第二年,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描述了作者由官场回归农村以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及其乐趣,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培养人文素养。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学好本课为学好以后的诗歌可以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包含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思想,为以后学生在学习理解类似的诗歌并为简单地鉴赏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及诗歌创作背景 能力目标:2.赏析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 情感目标 3.体会诗人淡泊宁静的人生志趣和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层层分析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和层层分析法。

(完整版)《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教师版)

归园田居(其一)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背景链接: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3、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诗文(注意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借助工具书,识记字音。 羁.鸟()守拙()暧暧()樊笼()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守zhuō( )归园田⑵鸡鸣桑树d iān() 3、解释重点词语。 韵:本性、气质;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尘杂:尘俗杂事。 二、赏析诗文(合作探究)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1)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1、(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2)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3)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①释义:“误”有失误、错误之意,②描述:“误落尘网中”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