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课程设计

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课程设计
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课程设计

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课程设计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第一章设计说明书 (3)

第一节设计任务书 (3)

1.1设计题目 (3)

1.2设计资料 (3)

1.3设计内容 (3)

1.4设计成果 (3)

第二节设计说明书 (3)

2. 1设计原理 (3)

2. 2方案选择 (4)

2. 3 流程说明 (5)

2.4流程图 (5)

第二章设计计算书 (6)

第一节气浮池的设计 (6)

1. 1 气浮池的参数设计 (6)

1. 2 气浮池的集水设施和出水设施…………………………………………,,,.7

1. 3 气浮池的排渣设施 (8)

第二节实际供气量及空压机选型 (8)

第三节压力溶气罐设计 (9)

第四节加压水泵 (10)

第五节溶气释放器 (10)

第三章参考文献 (10)

第四章设计心得体会 (11)

附图11

第一章设计说明书

第一节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题目

加压溶气气浮设备的设计(平流式)

1.2 设计资料

某工厂污水工程拟用气浮设备代替二沉池,经气浮实验取得以下参数:溶气水采用金花后处理水进行部分回流,回流比0.2,气浮池内接触时间为5min,溶气罐内停留时间为3min,分离时间为15min,溶气罐压力为0.4Mpa,气固比0.02,温度30℃。设计水量430m3/d。

1.3 设计内容

(1)确定设计方案;

(2)气浮设备的设计计算;

(3)系统设备选型,包括水泵、溶气释放器、溶气压力罐、空压机及刮渣机等;(4)计算书编写,计算机绘图。

1.4设计成果

(1)设备工艺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参数选择合理,条理清楚,计算准确,并附设计计算示意图;提交电子版和A4打印稿一份。

(2)气浮系统图和气浮设备结构详图(包括平面图、剖面图);要求表达准确规范;提交电子版和A3打印稿一份。

第二节设计说明书

2.1设计原理

气浮过程中,细微气泡首先与水中的悬浮粒子相粘附,形成整体密度小于水的“气泡——颗粒”复合体,使悬浮粒子随气泡一起浮升到水面。由此可见,实现气浮分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在水中产生足够数量的细微气泡;二是必须使待分离的污染物形成不溶性的固态或液态悬浮体;三是必须使气泡能够与悬浮粒子相粘附。

气浮法的净水效果,只有在获得直径微小、密度大、均匀性好的大量细微气泡的情况下,才能得到良好的气浮效果。

1)气泡直径气泡直径愈小,其分散度愈高,对水中悬浮粒子的粘附能力和粘附量也就愈大。

2)气泡密度气泡密度是指单位体积释气水中所含微气泡的个数,它决定气泡与悬浮粒子碰撞的机率。由于气泡密度与气泡直径的3次方成反比,因此,在用气压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增大气泡密度的主要途径是缩小气泡直径。

3)气泡的均匀性气泡均匀性的含义,一是指最大气泡与最小气泡的直径差;

二是指小直径气泡占气泡总量的比例。大气泡数量的增多会造成两种不利影响:一是使气泡密度和表面积大幅度减小,气泡与悬浮粒子的粘附性能和粘附量相应降低;二是大气泡上浮时会造成剧烈的水力扰动,不仅加剧了气泡之间的兼并,而且由此产生的惯性撞击力会将已粘附的气泡撞开。

4)气泡稳定时间气泡稳定时间,是将容器水注入1000ml量筒,从满刻度起到乳白色气泡消失为止的历时。优良的释放器释放的气泡稳定时间应在4min 以上。

溶气利用率,是指能同悬浮粒子发生粘附的气泡量占溶解空气量的百分比。

常规压力溶气气浮的容器利用率通常不超过20%,其原因在于释放的空气大部分以大直径的无效气泡逸散。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将溶气压力提得很高,也不会明显提高气浮效果。相反,如能用性能良好的释放器获得性质良好的细微气泡,就完全能够在较低的溶气压力下使容器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从而实现气浮工艺所追求的“低压、高效、低能耗”的目标。

2. 2方案选择

按照加压水(即溶气用水)的来源和数量,压力容器气浮分为:全部进水加压、部分进水加压和部分回流水加压三种基本流程。

在全部进水加压时,投入了混凝剂的原水加压至196~392kPa(表压),与压力管道通入的压缩空气一起进入溶气罐内,并停留2~4min,使空气溶于水。溶气水由罐底引出,通过释放器减压后进入气浮池。这种流程虽有溶气量大的优点,但动力消耗大,絮凝体容易在加压和溶气过程中破碎,水中的悬浮粒子容易在溶气罐填料上沉积和堵塞释放器。因此,目前已较少采用。

仅对部分进水加压,是从源水总量中抽出10~30%作为溶气用水,其余大部分先进行混凝处理,再通入气浮池中与溶气水混合进行气浮。这种流程的气浮池常与隔板混凝反应池合建。它虽避免了絮凝体容易破碎的缺点,但仍有溶气罐填料和释放器易被堵塞的问题,因而也较少采用。

部分回流水加压,是从处理后的净化水中抽出10~30%作为溶气用水,而全部原水都进行混凝处理后进行气浮。这种流程不仅能耗低,混凝剂利用充分,而且操作较为稳定,因而应用最为普遍。

由于部分回流水加压气浮在工程实践中应用较多,并且节省能源、操作稳定、资源利用较充分,所以本次设计采用回流水加压气浮流程。

在溶气罐的选择方面:压力溶气气浮的供气方式可分为空压机供气、射流进气和泵前插管进气三种。三种供气方式的选择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采用填料溶气罐时,以空压机供气为好。反之,当受水质限制而采用空罐时,为了保证较高的溶气效率,宜采用射流进气;而当有高性能的溶气释放器能保证较高的溶气利用率,且处理水量较小时,则以泵前插管进气较为简便、经济。

本设计由于采用空压机供气,而且采用部分回流水加压工艺,因而采用溶

气效果较好的填料罐。

2. 3流程说明

加压泵:在整个空气饱和设备中的作用是提供一定压力的水量。

压力溶器罐:提供水汽互溶的场所。

溶气水减压释放装置:产生细微气泡,以满足浮上要求的构件。

气浮池:溶气水与原水相混合的设备,即气泡与悬浮颗粒粘附,产生浮渣的地方。

2. 4 流程图

第二章设计计算书

第一节气浮池的设计

(1)气浮池的参数设计:

气浮池用挡板或穿孔墙分为接触室和分离室

m/h

预处理废水量:Q’=Q/24=430/24=183

气浮池所需空气:Qg =Q’.R.ac. &=172.8 L/h

温度系数: Kt = 0.0206

m/h

加压容器水量:Qp = Qg/(736n.P.Kt)=29.1 3

m

接触室面积:Ac = (Q’+Qp)/(v’.3600)=47.1/72=0.662

接触室高度(取值)2m

分离流速(取值)V分=2mm/s

m

分离室面积; As = (Q’+Qp)/ V分=6.542

分离室高度:H= V分*t*60=0.002×15×60=1.8 m

分离室宽度:(取值)B=2.5m

分离室长度:Le=As/B=2.62m

气浮池容积:w=(Ac+As)*H=12.96 m3

(2)气浮池集水设施和出水设施:

穿孔管,孔眼向下与垂线成45度夹角。孔距以20—30cm为宜,孔径以10—20mm为宜。一般允许的集水系统水头损失为0.2—0.5 m/s空口流速为:5—6

干管与支管流速在0.5—0.7m/s. 管底离池20—40cm. 气浮池出水设施:上部出渣,下部出水。

集水装置

(1)进水装置

气浮池常用的进水方向为底部进水。废水在接触室中的上升流速较小,在接触室中停留时间应大于60s 。 进水管内径:

D=[4(Q max +q)/πu]1/2=[4×(430+58.7)/86400×π×1.5]1/2

=0.07m=70mm

(2)集水装置

本设计中气浮池的集水装置采用φ200的铸铁穿孔管。

集水管中心线局池底200mm ,相邻两管中心距为0.5m ,沿池长方向排列。

2 2.62 5.231.50.5

L n =

== 取6根 核算中心距:2.62

0.446

m = 气浮池集水管根数取6根,这每个集水管的集水量: q 0=(Q max +q)/6=(430+58.7)/(86400×6)=0.00094m 3/s 集水孔孔口流速:取25.0,96.0==h μ

s m gh /13.25.08.9296.020=??==μυ

每个集水管的孔口总面积:取63.0=ε W=q 0/ε

v 0=0.00094/(0.63×2.13)=0.0007m 2

单个孔眼面积:取d 0=18mm=0.018m

2422001054.2018.04

4

m d w -?=?=

=

π

π

则每根集水管的孔眼数:

n=w/w 0=0.0007/2.54×10-4

=2.8 取3个 由于孔眼沿管长开两排,两排孔的中心线呈 45夹角。 集水管的有效长度L=2.62m ,则孔距:

l 0=L/(n 0/2+1)=2.62/3.5=0.75m

(3)气浮池排渣设施:

气浮法,浮渣含水率为95%,较沉淀池含水率低很多,其排渣方法有两种:溢渣 ,机械刮渣。本设计采用机械刮渣。气浮池宽度为4m ,气浮池壁厚度取400mm ,则刮渣机跨度应为 4+0.4=4.4m 此设计为矩形气浮池,所以采用桥式刮渣机刮渣,此类型的刮渣机适用范围一般在跨度10m 以下,集渣槽的位置在池的一端。

图2 气浮池计算草图

第二节 实际供气量及空压机选型 1.溶气水需用量

123()0.02(16010)430

58.7/(1)15.7(0.6 4.01)

a G

S S Q

S q m d

C f p -?-?===?-??-

式中:G/S ——气固比, G/S=0.02

max Q ——最大设计进水量,max Q =7803/m d =32.53/m h

21,S S ——分别为原水、出水SS 浓度 1S =160mg/L ,2S =10 mg/L

P ——溶气压力,KPa f ——溶气效率,取0.6

a C ——空气在水中的饱和溶解量,30℃下a C =15.7L/3m

2.实际供气量

a qKtP

58.717.664Q =

=4878.3L d

0.85

η

??=空气

式中:a Q ——实际所需供气量,L 空气

/d

η——溶气效率,在30℃和3~52/cm kg 表压下,取填料罐η=0.85 3.空压机选型

Qa ′=1.25Ψ×Qa/60000=1.25

× 1.5×

4878.3/2400000=0.00381m 3

/min

式中:'

a Q ——空压机额定供气量, min /3m

ψ——空压机安全系数,一般取1.2~1.5,这里设计取ψ=1.5 1.25——空气过量系数

根据额定供气量'a Q =0.00381 m 3/min 和.操作压力0.4MPa

选择电动标准型ES10012空压机

第三节 压力溶气罐设计

q=58.7 m 3/d=0.041 m 3/min

溶气罐的容积:

.0.0413

Vd 0.2460.5

q t fd ?=== m 3 按过流密度计算: 1) 溶气罐直径(内径)

0.16d D m ==≈

式中:d D ——溶气罐内径,m

L ——过流密度,h m m ?23/,这里取填料罐L =120h m m ?23/

2) 溶气罐高度

H=2h 1+h 2+h 3+h 4

式中:1H ——罐顶封头高,m .目前多采用以内径为公称直径的椭圆形封头。

按【JB1154-73】规定,封头高度与公称直径的关系:

δ

++=211h h H

h 1 :曲面高度 ;h 2:直边高度

δ:壁厚 。 由d D =0.16 m

查表取 h 1=100 mm h 2=0mm δ=12mm 则112100121120.112H h h mm m δ=++=+== 2H ——罐底封头高度

3H ——布水区高度,取3H =0.25m 4H ——溶气区高度,取4H =1.0m

则H=2h 1+h 2+h 3+h4=2*0.112+0.3+1+1=2.524m

12H

D

=,符合高径比应大于2.5~4 选用RG -400型溶气罐,压力罐内加置填料,填料为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第四节 加压水泵 溶气罐压力Pa=0.4MPa

溶气水流量 Qp=Qg/(736n*Pa*Kt)=29.13 m 3 /h

根据计算结果及压力范围选择4BA —7型加压水泵共计两台,一用一备。

第五节 .溶气释放器

由于本设计采用回流水加压系统,回流水SS≤10mg/L ,故选用TS -78-Ⅴ型高效溶气释放器。

第三章 参考文献

1.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编写组编.《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2;

2.《三废处理工程技术》(废水卷),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3.罗辉.《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4.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四章设计心得体会

理论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当它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时候,才能显示它真正的意义。课程设计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好体现,通过它把平时忽略的、遗忘的知识又一次融合到实践中去检验。

通过这次对气浮设备的设计,不仅让我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而且对知识也是一种巩固和提升充实。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我终于将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的课程设计做完了.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在不断地努力下,我顺利的完成了设计。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受益非浅。

在课程设计这一个星期里,我认识到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尽管这次设计的时间是短暂的,但过程是曲折的,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从确定设计方案,计算书编写,附属设备的选型设计,到气浮系统图和气浮设备结构详图的绘制,这次设计不仅仅让我掌握了气浮设备的设计步骤与方法;也使我对制图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像我们这些学生最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总体来说,我觉得做课程设计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都系统地联系起来,从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进.虽然最后的设计结果可能还是会有许多不足,不够完美,但我相信我会慢慢成熟,对属于专业的知识的运用会更加如火纯清!感谢这次课程设计赋予我们检验知识的机会!

附图

详见文件夹附图。

数据库课程设计(完整版)

HUNAN CITY UNIVERSITY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宿舍管理信息系统 姓名: 学号: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指导教师:

20年 12月1日 目录 引言 3 一、人员分配 4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4 三、课程设计过程 1.需求分析阶段 1.1应用背景 5 1.2需求分析目标5 1.3系统设计概要 5 1.4软件处理对象 6 1.5系统可行性分析 6 1.6系统设计目标及意义7 1.7系统业务流程及具体功能 7 1.8.1数据流程图8 2.系统的数据字典11 3.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13 4.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15 5.物理结构设计阶段 18 6.数据库实施 18 7.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18 7.1 解决问题方法 19 7.2 系统维护 19 7.3 数据库性能评价 19 四、课程设计心得. 20

参考文献 20 引言 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好多学校还停留在宿舍管理人员手工记录数据的最初阶段,手工记录对于规模小的学校来说还勉强可以接受,但对于学生信息量比较庞大,需要记录存档的数据比较多的高校来说,人工记录是相当麻烦的。而且当查找某条记录时,由于数据量庞大,还只能靠人工去一条一条的查找,这样不但麻烦还浪费了许多时间,效率也比较低。当今社会是飞速进步的世界,原始的记录方式已经被社会所淘汰了,计算机化管理正是适应时代的产物。信息世界永远不会是一个平静的世界,当一种技术不能满足需求时,就会有新的技术诞生并取代旧技术。21世纪的今天,信息社会占着主流地位,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已经得到普及,自动化、信息化的管理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我们针对如此,设计了一套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采用的是计算机化管理,系统做的尽量人性化,使用者会感到操作非常方便,管理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将数据输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去。由于数据库存储容量相当大,而且比较稳定,适合较长时间的保存,也不容易丢失。这无疑是为信息存储量比较大的学校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本系统具有运行速度快、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的优点,并且具备修改功能,能够快速的查询学校所需的住宿信息。 面对目前学校发展的实际状况,我们通过实地调研之后,对宿舍管理系统的

精密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1章绪论 (3) 1.1概述 (3) 1.2课程设计任务 (3) 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 (3) 2.1微动装置的结构选择 (3) 2.2微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4) 第3章微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4) 3.1测微螺杆的设计 (4) 3.1.1测微螺杆的尺寸设计 (4) 3.1.2测微螺杆的表面粗糙度 (5) 3.1.3测微螺杆的材料选择 (5) 3.2衬套的设计 (5) 3.2.1衬套的尺寸设计 (5) 3.2.2衬套的表面粗糙度 (5) 3.2.3衬套的材料选择 (5) 3.3固定套筒的设计 (5) 3.3.1固定套筒的尺寸设计 (5) 3.3.2固定套筒的表面粗糙度 (6) 3.3.3固定套筒的材料选择 (6) 3.4微分筒的设计 (6) 3.4.1微分筒的尺寸设计 (6) 3.4.2微分筒的表面粗糙度 (6) 3.4.3微分套筒的材料选择 (6) 3.5套筒圆螺母的设计 (7) 3.5.1套筒圆螺母的尺寸设计 (7) 3.5.2套筒圆螺母的表面粗糙度 (7) 3.5.3套筒圆螺母的材料选择 (7) 3.6后盖的设计 (7) 3.6.1后盖的尺寸设计 (7) 3.6.2后盖的表面粗糙度 (7) 3.6.3后盖的材料选择 (7) 3.7尺架的设计 (8) 3.7.1尺架的尺寸设计 (8) 3.7.2尺架的表面粗糙度 (8) 3.7.3尺架的材料选择 (8) 3.8螺钉的选用 (8) 3.9键的选用 (8) 第4章主要零件的配合 (8) 4.1尺架与衬套的配合 (8) 4.2测微螺杆与衬套的配合 (9) 4.3固定套筒与微分筒的配合 (9)

第5章主要零件工艺性分析 (10) 5.1测微螺杆的工艺性分析 (10) 5.2测微螺杆工艺路线 (11) 第6章零件加工机床精度的选择 (12) 6.1测微螺杆工机床的选择 (12) 6.2其他零件的加工机床选择 (12) 第7章总结与体会 (12) 参考文献 (12)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姓名: 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1.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 2.方案论证与选择 (1) 3.单元电路的设计和元器件的选择 (5) 3.1 六进制电路的设计 (6) 3.2 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6) 3.3 六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6) 3.4双六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7) 3.5时间计数电路的设计 (8) 3.6 校正电路的设计 (8) 3.7 时钟电路的设计 (8) 3.8 整点报时电路的设计 (9) 3.9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10) 4.系统电路总图及原理 (10) 5.经验体会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A:系统电路原理图 (12) 附录B:元器件清单 (13)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1. 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因此,我们此次设计数字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而且通过数字钟的制作进一步的了解各种在制作中用到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作用及实用方法。且由于数字钟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叙电路。通过它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1.1设计指标 1. 时间以12小时为一个周期; 2. 显示时、分、秒; 3. 具有校时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标准时间; 4. 计时过程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进行蜂鸣报时; 5. 为了保证计时的稳定及准确须由晶体振荡器提供表针时间基准信号。1.2 设计要求 1. 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 2. 元器件及参数选择; 3. 编写设计报告写出设计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有心得体会。 2. 方案论证与选择 2.1 数字钟的系统方案 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 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由于计数的起始时间不可能与标准时间(如北京时间)一致,故需要在电路上加一个校时电路,同时标准的1H Z时间信号必须做到准确稳定。通常使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电路构成数字钟。

应用随机过程教学大纲

《应用随机过程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L335001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适用专业:统计学专业 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 48学时 应修(先修)课程:数学分析、概率统计、微分方程、高等代数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应用随机过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是统计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随机过程是研究客观世界中随机演变过程规律性的学科,随机过程的研究对象为随时间变化的随机现象,即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随机变量,通常被视为概率论的动态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已广泛地应用于通信、控制、生物、地质、经济、管理、能源、气象等许多领域,国内外许多高等工科院校在研究生中设此课程,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对随机分析的方法也越来越重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应用随机过程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通过系统学习,学生的概率理论数学模型解决随机问题的能力得到更加进一步的提高,特别在经济应用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数学专业的学生很方便地转向在金融管理、电子通讯等应用领域的研究。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记号标记既(用“*”记号标记难点内容,用“?”记号标记重点内容,用“* 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内容。) 第一章预备知识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概率空间, 随机变量和分布函数, 矩母函数和特征函数的概念和相关性质。 (2)掌握条件概率, 条件期望和独立性的概念和相关性质。 (3)了解概率中收敛性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2.教学内容 (1)概率空间 (2)▽随机变量和分布函数

(3)▽*数字特征、矩母函数和特征函数 (4)▽*条件概率、条件期望和独立性 (5)收敛性 第二章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随机过程的定义。 (2)了解有限维分布族和Kolmogorov定理。 (3)掌握独立增量过程和独立平稳增量过程概念。 2.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 (2)▽*有限维分布和Kolmogorov定理 (3)▽随机过程的基本类型 第三章 Poisson过程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计数过程的概念。 (2)掌握泊松过程两种定义的等价性。 (3)掌握泊松过程的到达时刻的分布、等待时间的分布和来到时刻的条件分布。(4)了解泊松过程的推广。 2.教学内容 (1)▽ Poisson过程 (2)▽* 与Poisson过程相联系的若干分布 (3)* Poisson过程推广 第四章更新过程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更新过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掌握更新函数、更新方程。 (3)了解更新定理及其应用,更新过程的若干推广。 (4)了解更新过程的若干推广。 2.教学内容

数据库课程设计(自己做的)

——货存控制系统 6、1数据库设计概述 ㈠数据库设计的概念:数据库设计就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信息要求与处理要求)。在数据库领域内,常常把使用数据库的各类系统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 ㈡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1、数据库建设就是硬件、软件与干件的结合: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技术与管理的界面称之为干件。 2、数据库设计过程就是结构设计与行为设计的密切结合:结构设计就是设计数据库结构,行为设计就是设计应用程序、事务处理等。 ㈢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1、手工试凑法:设计质量与设计人员的经验与水平有直接关系,缺乏科学理论与工程方法的支持,工程质量难保证。 2、规范设计法:基本思想就是过程迭代与逐步求精。 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准备工作:选定参加设计的人员。 ⑴分析员:数据库设计的核心人员,自始至终参与数据库设计,其水平决定了数据库系统的质量。 ⑵用户:主要参加需求分析与数据库的运行维护,用户的积极参与将加速数据库设计,提高数据库设计的质量。 ⑶程序员:在系统实施阶段参与进来,负责编制程序。 ⑷操作员:在系统实施阶段参与进来,准备软硬件环境。 ㈤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 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就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就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 5、数据库实施阶段: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设计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往往就是上述六个阶段的不断反复。 ㈥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模式形成: 1、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 2、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E-R图)。

河南理工大学精密机械课程设计-百分表的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精密机械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百分表的设计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 专业班级:测控08-4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李长有 河南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系 2011-07-01

目录 一、绪论 (3) 1、课程设计的目的 (3) 2、百分表的简介 (4) 3、百分表的读数方法 (4) 4、百分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5) 1) 百分表的使用方法 (5) 2) 百分表使用的注意事项 (9) 5、百分表的设计意义 (10) 二、设计方案的确定 (11) 1、百分表的结构原理 (11) 2、百分表的工作原理 (12) 3、百分表的设计条件 (12) 4、百分表的设计要求 (13) 1) 设计要求 (13) 2) 提交的材料 (13) 三、百分表的总体设计和及主要部件的设计 (14) 1、百分表的总体功能设计 (14) 1) 模数及齿数的设计 (14) 2) 传动与显示原理 (15) 2、百分表主要部件的设计 (16) 1) 传动导杆和齿轮2的设计 (16) 2) 游丝的设计 (17) 3) 弹簧的设计 (19) 四、结果的分析和注意事项 (21) 1) 影响百分表测量准确度的因素 (21) 2) 表零位不得用千分尺代替标准样圈调整内径百分 (21) 3) 内径百分表的表头不能随意更换 (22) 五、设计总结 (23) 六、参考文献 (24)

百分表设计 一、绪论 1、课程设计的目的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作为实践环节对于整个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不仅是完成一项指定任务,更重要的是实际走过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定位为设计者。设计者要进行方案筛选论证,要考虑装配关系,考虑结构工艺性,考虑选材。整个设计采用AutoCAD和Solid works完成,从3D 建模到2D 图纸。我们要求每人拿出至少一张可用于加工的图纸,这样的图纸,仅仅图形表达正确是远远不够的。图纸的尺寸标注要合理,要有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要正确选择材料,要有技术要求。总之,通过课程设计要使学生知道,设计过程包括那些步骤,能够投放生产的加工图纸是什么样子。其目的是: (1)具体应用、巩固加深和扩大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生产知识,了解精密机械设计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为以后进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掌握正确的设计思想。 通过课程设计使同学掌握仪表的设计思路。机械产品设计,一般其主要过程为:(接受)设计任务-(拟定)设计方案-设计计算-绘制装配图-绘制零件图。 设计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内容: 1)满足使用要求(功能、可靠性及精度要求) 2)注意工艺性(结构合理、简单,经济性,外观要求) 3)熟悉有关规范、标准、手册 设计中涉及到的零件材料、结构等,均需按照有关标准选择;零件的尺寸、公差等亦应符合相关标准;制图也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同学学习、掌握查阅标准及使用手册的能力。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DT-830B数字万用表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DT-830B数字万用表报告

三亚学院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 理工学院 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9月7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二、电路原理……………………………………………… 三、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 四、装配过程……………………………………………… 五、电路功能测试………………………………………… 六、结论与心得……………………………………………

DT-830B数字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要求: 学习了解DT830B数字万用表,熟悉它的工作原理。然后安装并调试数字万用表。通过对DT830B数字万用表的安装与调试实训,了 解数字万用表的特点,熟悉装配数字万用表的基本工艺过程、掌握基本 的装配技艺、学习整机的装配工艺、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严谨 的学习工作作风。 DT830B由机壳熟料件(包括上下盖和旋钮)、印制板部件(包括插口)、液晶屏及表笔等组成,组装成功关键是装配印制板部件。因为 一旦被划伤或有污迹,将对整机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整机安装的流 程图如下所示: 3)认识DT830B数字万用表的液晶显示器件、印制板部件等。 4)安装制作一台DT830B数字万用表。 5)根据技术指标测试DT830B数字万用表的主要参数 6)校验数字式万用表,减小其误差。

二、电路原理 DT830B电路原理它是3位半数字万用表。 数字万用表的核心是以ICL7106A/D转化器为核心的数字万用表。A/D转化器将0~2V范围的模拟电压变成三位半的BCD码数字显示出来。将被测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直流电流及电阻的物理量变成0~2V的直流电压,送到ICL7106的输入端,即可在数字表上进行检测。 为检测大于2V的直流电压,在输入端引入衰减器,将信号变为0~2V,检测显示时再放大同样的倍数。 检测直流电流,首先必须将被测电流变成0~2V的直流电压即实现衰减与I/V 变换。衰减是有精密电阻构成的具有不同分流系数的分流器完成。 电阻的检测是利用电流源在电阻上产生压降。因为被测电阻上通过的电流是恒定的,所以在被测电阻上产生的压降与其阻值成正比,然后将得到的电压信号送到A/D转换器进行检测。 三、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

浅谈课程设计模式

?89? □王 哲,郭长侠,董 光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摘要]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它有助 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实验课程中所学的实践技能,也有助于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符合高职高专教学特色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的课程设计必须要实现实用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紧密衔接。[关键词]课程设计;模式;步骤[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57(2006)04-0089-03 [收稿日期]2005—12—15 [作者简介]王哲(1981—),男,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系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 网络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思路、专业结构、管理方式和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坚持搞好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培养社会所欢迎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更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本特征之一。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在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三部分,而课程设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起到关键的纽带作用。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模糊了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实验应具有时间要求,即与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同步进行,还应按统一的格式要求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课程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环节。课程实验的考核一般是对课程实验项目及实验操作水平的考核;课程设计是围绕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内容所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工类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之一。它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浅谈课程设计模式 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实践技能的训练;是实现由知识向智能的初步转化,也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与检查过程。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知识增长的客观趋势和学生成长的客观需要转化为具有适当水准、适当内容和结构优化的教学实践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设计、开发、总结的能力以及协作和创新意识。课程设计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专业性质的不同,理工类各专业至少应安排三至四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时间安排是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停课1至2周去完成某门课程的课程设计。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课程设计不够重视,课程设计的要求不够规范,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对课程设计的课时及实施步骤的叙述不明确,甚至遗漏。为规范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我们认为: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设计题目、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进行全面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形成市场意识。在课程设 第20卷第4期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V ol.20No.42006年8月Journal of Jilin Province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August 2006

RSA课程设计

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 题目:RSA加密算法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成员: 指导教师: 成绩: 2014年06月27日

一.系统设计的目标 通过运用RSA加密算法,实现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掌握RSA算法的实现原理以及实现过程。 二.系统原理: RSA是在1978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Rivest、Shamir和Adleman在题为《获得数字签名和公开钥密码系统的方法》的论文中提出的。它是一个基于数论的非对称(公开钥)密码体制,是一种分组密码体制。其名称来自于三个发明者的首字母。它的安全性是基于大整数素因子分解的困难性,而大整数因子分解问题是数学上的著名难题,至今没有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因此可以确保RSA算法的安全性。RSA系统是公钥系统的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方法,大多数使用公钥密码进行加密和数字签名的产品和标准使用的都是RSA算法。 RSA算法是第一个既能用于数据加密也能用于数字签名的算法,因此它为公用网络上信息的加密和鉴别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方法。它通常是先生成一对R SA 密钥,其中之一是密钥,由用户保存;另一个为公开密钥,可对外公开,甚至可在网络服务器中注册,人们用公钥加密文件发送给个人,个人就可以用私钥解密接受。为提高强度,RSA密钥至少为500位长,一般推荐使用1024位。 该算法基于下面的两个事实,这些事实保证了RSA算法的安全有效性: 1)已有确定一个数是不是质数的快速算法; 2)尚未找到确定一个合数的质因子的快速算法。 目前,日益激增的电子商务和其它因特网应用需求使公钥体系得以普及,这些需求量主要包括对服务器资源的访问控制和对电子商务交易的保护,以及权利保护、个人隐私、无线交易和容完整性(如保证新闻报道或股票行情的真实性)等方面。公钥技术发展到今天,在市场上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PKI与操作系统的集成,PKI是“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的缩写,意为“公钥基础设施”。公钥体制广泛地用于CA认证、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等领域。公钥加密算法中使用最广的是RSA。RSA算法研制的最初理念与目标是努力使互联网安全可靠,旨在解决DES算法秘密密钥的利用公开信道传输分发的难题。而实际结果不但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还可利用RSA来完成对电文的数字签名以抗对电文的否认与抵赖;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字签名较容易地发现攻击者对电文的非法篡改,以保护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目前为止,很多种加密技术采用了RSA算法,该算法也已经在互联网的许多方面得以广泛应用,包括在安全接口层(SSL)标准(该标准是网络浏览器建立安全的互联网连接时必须用到的)方面的应用。此外,RSA加密系统还可应用于智能IC卡和网络安全产品。 RSA算法的编程思路

大工15春《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模板及要求(最新)

大工15春《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模板及要求网络教育学院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 题目:XX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习中心: 专业: 年级:年春/秋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要求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展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该课程设计要求如下:1.要求学生以SQL Server 2008或其他版本为后台数据库,以VB、VC 或其他开发工具作为前台开发工具,围绕自己选定的某一个具体的系统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例如《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书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其课程设计具体内容包括项目概况、需求分析、详细设计等,详见课程离线作业中上传的《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模板》。 注意:禁止撰写《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2.要求学生必须按照《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模板》提供的格式和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完成课程设计模板提供的全部课程设计内容,字数要求达到3000字以上。 3.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参考辅导教师在导学资料中上传的

文献资料,有问题可通过课程论坛答疑。 4.2015年春季学期学生提交本课程设计形式及截止时间 学生需要以WORD附件形式(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将完成的课程设计以"离线作业"形式上传至课程平台中的"离线作业"模块,通过选择已完成的课程设计,点"上交"即可,如下图所示。 截止时间:2015年9月1日。在此之前,学生可随时提交课程设计,如需修改,可直接上传新文件,平台会自动覆盖原有文件。 5.课程设计批阅 老师会在离线作业关闭后集中批阅课程设计,在离线作业截止时间前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批阅。 注意: 本课程设计应该独立完成,不准抄袭他人或者请人代做,如有雷同作业,

电子技术乒乓球比赛游戏机课程设计报告书

1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 课题目的及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的容是独立完成一个乒乓球比赛游戏机的设计,采用EWB电路仿真设计软件完成乒乓球比赛游戏机电路的设计及仿真调试,在微机上仿真实现乒乓球比赛游戏机的设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们了解和熟悉了乒乓球游戏机的原理和Multisim仿真设计软件的操作,也让我们加深了解了对双向移位寄存器、双D触发器及、加法器及逻辑门电路的一些实际用途,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1.2 课题的容和要求 独立完成一个乒乓球比赛游戏机的设计,采用EWB电路仿真设计软件完成乒乓球比赛游戏机电路的设计及仿真调试,在微机上仿真实现乒乓球比赛游戏机的设计。 课程设计具体容如下:乒乓球比赛是由甲乙双方参赛,加上裁判的三人游戏(也可以不用裁判),乒乓球比赛模拟机是用发光二极管(LED)模拟乒乓球运 乒乓球比赛模拟机框图 设计要求:

1、基本部分 (1) 至少用8个LED排成直线,以中点为界,两边各代表参赛双方的位置,其中一个点亮的LED(乒乓球)依次从左到右,或从由到左移动,“球”的移动速度能由时钟电路调节。 (2) 当球(被点亮的那只LED)移动到某方的最后一位时,参赛者应该果断按下自己的按扭使“球”转向,即表示启动球拍击中,若行动迟缓或超前,表示未击中或违规,则对方得一分。 (3) 设计自动记分电路,甲乙双方各用一位数码管显示得分,每记满9分为一局。 2、发挥部分(选做) (1) 甲乙双方各设一个发光二极管表示拥有发球权,每得5分自动交换发球权,拥有发球权的一方发球才能有效。 (2) 发球次数能由一位数码管显示。 (3) 一方得分,电路自动响铃3秒,此期间发球无效,等铃声停止后方可比赛。 课题任务要求 1、画出总体设计框图,以说明乒乓球比赛游戏机由哪些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组成,标出各个模块之间互相联系,时钟信号传输路径、方向和频率变化。并以文字对原理作辅助说明。 2、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图,加上原理说明。 3、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在EWB上连接验证、仿真、调试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在连接验证时设计、选择合适的输入信号和输出方式,在充分电路正确性同时,输入信号和输出方式要便于电路的仿真、调试和故障排除。 4、在验证各个功能模块基础上,对整个电路的元器件和连接,进行合理布局,进行整个数字钟电路的连接验证、仿真、调试。 5、自行接线验证、仿真、调试,并能检查和发现问题,根据原理、现象和仿真结果分析问题所在,加以解决。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元器件选择、连接和整体设计引起的问题。 1.2 方案选择 根据设计任务,对照图乒乓球比赛模拟及1.1,可以分为三个模块进行设计:

随机过程历史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应用随机过程 设计题目:随机过程历史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级:计算机4班 设计者:徐立秋 学号: 11S003124 指导教师:田波平 设计时间: 2011-11至2011-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随机过程的历史 一随机过程概述 随机过程有一族无限多个随机变量组成的序列,是用来描绘一连串随机事件动态关系的序列。随机过程论与其他数学分支如位势论、微分方程、力学及复变函数论等有密切的联系,是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及社会科学各领域研究随机现象的重要工具。随机过程论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诸如天气预报、统计物理、天体物理、运筹决策、经济数学、安全科学、人口理论、可靠性及计算机科学等很多领域都要经常用到随机过程的理论来建立数学模型。随机过程的概念很广泛,其研究几乎包括概率论的全部。 在客观世界中有些随机现象表示的是是事物随机变化的过程,不能用随机变量和速记矢量来描绘,需要用一族无限多个随机变量/矢量来描绘,这就是随机过程。 定义:设(Ω,F,P)是一个概率空间,T是一个实数集。{X(t ,w),t∈T, w ∈Ω}(是对应于t和w的函数)即为定义在T和Ω上的二元函数,若此函数对任意固定的t∈T,X(w, t)是任意(Ω,F,P)上的随机变量,则称{X(t ,w),t∈T, w∈Ω} 是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 在研究随机过程时人们透过表面的偶然性描述出必然的内在规律并以概率的形式来描述这些规律,从偶然中悟出必然正是这一学科的魅力所在。 二随机过程发展简史 概率论的起源与博弈问题有关,而随机过程这一学科最早是起源于对物理学的研究,如吉布斯、玻尔兹曼、庞加莱等人对统计力学的研究,及后来爱因斯坦、维纳、莱维等人对布朗运动的开创性工作。气体分子运动时,由于相互碰撞等原因而迅速改变自己的位置与速度,其运动的过程是随机的。人们希望知道,运动的轨道有什么性质(是否连续、可微的等等)?分子从一点出发能达到某区域的概率有多大?如果有两类分子同时运动,由于扩散而互相渗透,那么扩散是如何进行的,要经过多久其混合才会变得均匀?又如,在一定时间内,放射性物质中有多少原子会分裂或转化?电话交换台将收到多少次呼唤?机器会出现多少次故障?物价如何波动?这些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为随机过程论提供了研究的课题。 1900年,Bachelier首次将布朗运动用于股票价格的描述。

《精密机械课程设计学习指导》

《精密机械课程设计指导》 设计要求与内容 1、设计要求 工作台水平行程20mm ,重复精度0.05mm ,承重1.5kg ,运行速度5mm/s 2、设计内容 确定丝杆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选择电动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参数;丝杆传动的设计计算;轴承、联轴器、润滑、联接件的选择及校核计算;绘制装配工作图及零件工作图;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3、设计任务 ① 丝杆传动装配图1张(A4图纸); ② 零件工作图2张; ③ 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4、螺旋传动的基本介绍 螺旋传动(screw drive),利用螺杆和螺母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机械传动。主要用于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将转矩转换成推力。 螺杆与螺母的运动关系式为: ?π 2h P l = 其中: l ————螺杆(或螺母)的位移(mm); h P ————导程(mm); ? ————螺杆和螺母间的相对转角(rad )。 二、总体方案的构想 按工作特点,螺旋传动用的螺旋分为传力螺旋、传导螺旋和调整螺旋。。①传力螺旋:以传递动力为主,它用较小的转矩产生较大的轴向推力,一般为间歇工作,工作速度不高,而且通常要求自锁,例如螺旋压力机和螺旋千斤顶上的螺旋

([螺旋千斤顶])。②传导螺旋:以传递运动为主,常要求具有高的运动精度,一般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工作,工作速度也较高,如机床的进给螺旋(丝杠)。③调整螺旋:用于调整并固定零件或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一般不经常转动,要求自锁,有时也要求很高精度,如机器和精密仪表微调机构的螺旋。 按螺纹间摩擦性质,螺旋传动可分为滑动螺旋传动和滚动螺旋传动。滑动螺旋传动又可分为普通滑动螺旋传动和静压螺旋传动。通常所说的滑动螺旋传动就是普通滑动螺旋传动。滑动螺旋通常采用梯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其中梯形螺纹应用最广,锯齿形螺纹用于单面受力。矩形螺纹由于工艺性较差强度较低等原因应用很少;对于受力不大和精密机构的调整螺旋,有时也采用三角螺纹。一般螺纹升程和摩擦系数都不大,因此虽然轴向力F相当大,而转矩T则相当小。传力螺旋就是利用这种工作原理获得机械增益的。升程越小则机械增益的效果越显著。滑动螺旋传动的效率低,一般为30~40%,能够自锁。而且磨损大、寿命短,还可能出现爬行等现象。 由于此处工作台的行程仅为20毫米,速度为5毫米/秒,处于低速运行状态,无寿命要求且精度适中、运行平稳,综合以上几点分析,选用螺旋传动。 螺旋传动一般有两种形式: 1、螺杆固定并转动,螺母移动。如图示: 该装置的特点为机构的轴向尺寸取决于螺母厚度及其行程大小。机构刚性较大,结构紧凑,适用于工作行程较长的精密加工设备和监测器。 2、螺母移动,螺杆转动并移动。如图示: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模板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明确电子系统的设计任务 对系统的设计任务进行具体分析, 充分了解系统的性能、指标及要求, 明确系统应完成的任务。 二、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1、查阅文献, 根据掌握的资料和已有条件, 完成方案原理的构想; 2、提出多种原理方案 3、原理方案的比较、选择与确定 4、将系统任务的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电路, 并画出整机原理框图, 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 三、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与器件选择 1、单元电路设计 每个单元电路设计前都需明确本单元电路的任务, 详细拟订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 与前后级之间的关系, 分析电路的组成形式。具体设计时, 能够模拟成熟的先进电路, 也能够进行创新和改进, 但都必须保证性能要求。而且, 不但单元电路本身要求设计合理, 各单元电路间也要相互配合, 注意各部分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关系。 2、参数计算 为保证单元电路达到功能指标要求, 就需要用电子技术知识对参数进行计算, 例如放大电路中各电阻值、放大倍数、振荡器中电阻、电容、振荡频率等参数。只有很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正确利用计算公式, 计算的参数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参数计算时, 同一个电路可能有几组数据, 注意选择一组能完成

电路设计功能、在实践中能真正可行的参数。 计算电路参数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元器件的工作电流、电压、频率和功耗等参数应能满足电路指标的要求。 (2)元器件的极限必须留有足够的裕量, 一般应大于额定值的 1.5倍。 (3)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应选计算值附近的标称值。 3、器件选择 ( 1) 阻容元件的选择 电阻和电容种类很多, 正确选择电阻和电容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电路对电阻和电容性能要求也不同, 有些电路对电容的漏电要求很严, 还有些电路对电阻、电容的性能和容量要求很高, 例如滤波电路中常见大容量( 100~3000uF) 铝电解电容, 为滤掉高频一般还需并联小容量( 0.01~0.1uF) 瓷片电容。设计时要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性能和参数合适的阻容元件, 并要注意功耗、容量、频率和耐压范围是否满足要求。 ( 2) 分立元件的选择 分立元件包括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光电二极管、晶闸管等。根据其用途分别进行选择。选择的器件类型不同, 注意事项也不同。 ( 3) 集成电路的选择 由于集成电路能够实现很多单元电路甚至整机电路的功能, 因此选用集成电路设计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既方便又灵活, 它不但使系统体积缩小, 而且性能可靠, 便于调试及运用, 在设计电路时颇受欢迎。选用的集成电路不但要在功能和特性上实现设计方案, 而且要满足功耗、电压、速度、价格等方面要求。 4、注意单元电路之间的级联设计, 单元电路之间电气性能的 相互匹配问题, 信号的耦合方式

第二届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评审结果

附件 第二届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评审结果 一等奖:5名 序号 文章题目所在单位作者1传媒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探索四川传媒学院刘彤 2依托政校合作促进课程建设——《交通安全法规》课程单元的改革与探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高淑婷 3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多维交互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以《GSP实施与管理》课程为例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丁静 4模块化: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的路径选择合肥学院余国江 5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营销课程改革体系开发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蒋媛媛二等奖:10名 序号文章题目所在单位作者1

三等奖:30名 序号文章题目所在单位作者

1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重构四川文理学院李壮成张栋2山西煤院矿山地质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郗宝华 3应用型本科高校“跨界课堂”建设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白雪杨悦 4侦查树型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探索研究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白瑛奇陈学清邵雷樊春雨 5基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零存整取式教学模式改革武汉学院韦玮6 面向职场完整任务的口译教学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戴黎鹂7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设计改革与实践黑龙江科技大学于克强8“倒推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学改革北京吉利学院吴仲夏 9《创新设计思维》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创新与实践西安欧亚学院杜晓春刘丽丽 孟博 10《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无锡开放大学乔维德 11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为例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叶城锋郑王晶12立足“一纵一横三面向”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佳木斯职业学院李尚涛 13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浙江科技学院路胜利冯军陈靓应卫平 3

应用随机过程习题课二

习题 1. 设随机过程{(,),}X t t ω-∞<<+∞只有两条样本函数 12(,)2cos ,(,)2cos ,X t t X t t x ωω==--∞<<+∞ 且1221 (),()33P P ωω==,分别求: (1)一维分布函数(0,)F x 和(,)4F x π ; (2)二维分布函数(0,;,)4F x y π ; (3)均值函数()X m t ; (4)协方差函数(,)X C s t . 2. 利用抛掷一枚硬币一次的随机试验,定义随机过程 1 2 cos ()2t X t πωω?=??出现正面出现反面 且“出现正面”与“出现反面”的概率相等,各为1 2 ,求 1)画出{()}X t 的样本函数 2){()}X t 的一维概率分布,1 (;)2F x 和(1;)F x 3){()}X t 的二维概率分布121 (,1;,)2 F x x 3. 通过连续重复抛掷一枚硬币确定随机过程{()}X t cos ()2 t t X t t π?=? ?在时刻抛掷硬币出现正面 在时刻抛掷硬币出现反面 求:(1)1(,),(1,)2F x F x ; (2)121 (,1;,)2 F x x 4. 考虑正弦波过程{(),0}X t t ≥,()cos X t t ξω=,其中ω为正常数,~(0,1)U ξ. (1)分别求3,,,424t ππππωωωω = 时()X t 的概率密度(,)f t x . (2)求均值函数()m t ,方差函数()D t ,相关函数(,)R s t ,协方差函数(,)C s t . 5. 给定随机过程: ()X t t ξη=+ ()t -∞<<+∞ 其中r. v. (,)ξη的协方差矩阵为1334C ?? = ??? , 求随机过程{(),}X t t -∞<<+∞的协方差函数. 6. 考虑随机游动{(),0,1,2,}Y n n =

数据库课程设计(完整版)

HUNAN CITY UNIVERSITY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宿舍管理信息系统 姓名: 学号: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指导教师: 20年 12月1日

目录 引言 3 一、人员分配 4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4 三、课程设计过程 1.需求分析阶段 1.1应用背景 5 1.2需求分析目标5 1.3系统设计概要 5 1.4软件处理对象 6 1.5系统可行性分析 6 1.6系统设计目标及意义7 1.7系统业务流程及具体功能 7 1.8.1数据流程图8 2.系统的数据字典11 3.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13 4.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15 5.物理结构设计阶段 18 6.数据库实施 18 7.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18 7.1 解决问题方法 19 7.2 系统维护 19 7.3 数据库性能评价 19 四、课程设计心得. 20参考文献 20

引言 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好多学校还停留在宿舍管理人员手工记录数据的最初阶段,手工记录对于规模小的学校来说还勉强可以接受,但对于学生信息量比较庞大,需要记录存档的数据比较多的高校来说,人工记录是相当麻烦的。而且当查找某条记录时,由于数据量庞大,还只能靠人工去一条一条的查找,这样不但麻烦还浪费了许多时间,效率也比较低。当今社会是飞速进步的世界,原始的记录方式已经被社会所淘汰了,计算机化管理正是适应时代的产物。信息世界永远不会是一个平静的世界,当一种技术不能满足需求时,就会有新的技术诞生并取代旧技术。21世纪的今天,信息社会占着主流地位,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已经得到普及,自动化、信息化的管理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我们针对如此,设计了一套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采用的是计算机化管理,系统做的尽量人性化,使用者会感到操作非常方便,管理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将数据输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去。由于数据库存储容量相当大,而且比较稳定,适合较长时间的保存,也不容易丢失。这无疑是为信息存储量比较大的学校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本系统具有运行速度快、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的优点,并且具备修改功能,能够快速的查询学校所需的住宿信息。 面对目前学校发展的实际状况,我们通过实地调研之后,对宿舍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做了一个详细的概述。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设计 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201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高婷婷,林建华 成绩:

摘要 整流电路尤其是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是电力电子技术中最为重要同时也是应用得最为广泛的电路,不仅用于一般工业,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能源系统及其他领域,因此对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相关参数和不同性质负载的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电力电子电路理论学习的重要一环,而且对工程实践的实际应用具有预测和指导作用,因此调试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相关参数并对不同性质负载的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力电子,三相,整流

目录 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 2 设计任务与要求 (1) 3 设计方案 (1) ?3.1三相全控整流电路设计 (1) 3.1.1三相全控整流电路图原理分析 (2) ?3.1.2整流变压器的设计 (2) ?3.1.3晶闸管的选择 (3) 3.2 保护电路的设计 (4) 3.2.1变压器二次侧过压保护 (4) ?3.2.2 晶闸管的过压保护………………………………………………4 3.2.3 晶闸管的过流保护………………………………………………5 3.3 触发电路的选择设计 (5) 4 实验调试与分析 (6) 4.1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仿真模型 (6)

4.2仿真结果及其分析……………………………………………7 5 设计总结 (8) 6 参考文献 (9)

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程设计属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延续,通过设计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电力电子技术》,更进一步的掌握和了解他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通过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反复调试、训练、便于学生掌握规范系统的电子电力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 设计任务与要求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要求输入交流电压2150,10,0.5U V R L H ==Ω=为阻 感性负载。 1.写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的移相范围,并计算出直流电压的变化范围 2.计算α=60°时,负载两端电压和电流,晶闸管平均电流和有效电流。 3.画出α=60°时,负载两端 d U 和晶闸管两端 1 VT U 波形。 4.分析纯电阻负载和大电感负载以及加续流二极管电路的区别。 5.晶闸管的型号选择。 3 设计方案 3.1三相全控整流电路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