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案

初中化学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案
初中化学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案

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案

班级:初三( )姓名: 学科:化学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初步了解用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制取指示剂。

3、了解几种常见酸的基本性质

【学习重点】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学习难点】指示剂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1、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 。

2、你所知道的酸的名称和化学式有: ( )、 ( )、 ( )等。 二、新授

(一)酸碱指示剂

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1、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 遇碱变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变 遇碱变

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 1、简单解释常见的酸、碱及溶液

2、演示:[实验10-1]学生进行实验,把实验现象填在下面的表格中,并进行如下讨论。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

颜色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

颜色变化

食醋 石灰水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3、解释酸碱指示剂及对变色情况的记忆方法

4、一些植物浸出液在酸碱中的变色情况

讨论1:表中的四种植物浸出液可否作酸碱指示剂?

讨论2:下表是A 、B 、C 、D 四种植物的浸出液在不同物质中的颜色,其中能做酸碱指示剂的是? 。

浸出液 在稀盐酸中 在石灰水中 A 红 红 B

指示剂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食醋 石灰水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牵牛花 红 蓝 红 蓝 月季花 红 草绿 红 草绿 紫卷心菜 红 绿 红 黄 紫罗兰

绿

绿黄

a b

浓H 2SO 4

C 无 红 D

(二)几种常见的酸

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1、阅读p50~51(1.几种常见的酸)

2、根据教师演示,完成p50表格填空。 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 1、演示(实验10-2)

2、浓硫酸的吸水性、干燥剂与干燥装置。

3、生活中含酸的物品

三、巩固(测试自我,我细心!)

1、指示剂是能跟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溶液作用而显示_____________的物质,常用的指示剂有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在自然界中有些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也可以指示酸碱。

2、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是( ) A .氢氧化钠 B .石灰水 C .食醋 D .溶有CO 2的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色酚酞试液能使氢氧化钠溶液变红

B .石灰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 .使无色酚酞不变色的物质一定是碱的溶液

D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是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4、若不考虑水分蒸发,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5、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应将混合气体由 (选填a 或b )通入。 【学(教)后记】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教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陈友楼审核:备课组【学习目标】

1.知道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腐蚀性);

2.知道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3.掌握酸与指示剂、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性质,能正确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学习重点】酸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难点】与酸化学性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1、紫色溶液:遇酸变色,遇碱变色。

2、无色溶液:遇酸变色,遇碱变色。

3、浓盐酸具有性,浓硫酸具有性,可作为剂。

二、新授

(一)浓硫酸的腐蚀性

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1、浓硫酸有强列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材等变成色;

2、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沿慢慢注入里,并不断。

3、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然后涂上。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二、常见的酸

1、演示实验10-3:浓硫酸的腐蚀性

2、演示实验10-4稀释浓硫酸

概括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要点:

(二)几种常见的酸

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1、填写P53图10-6表格。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无色酚酞试液。

2、填写P53金属与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

1、演示(图10-6):酸(稀盐酸、稀硫酸)与指示剂作用

2、金属与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特点,补充 Al + HCl——

Al + H2SO4——

3、演示铁锈与盐酸、硫酸的反应,分析化学方程式书写特点,

分析生锈铁钉放入过量盐酸中的现象及原因

补充: CuO + HCl——

CuO + H2SO4——

三、巩固(测试自我,我细心!

1、对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正确的是()

A.没有特殊要求 B.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C.把水缓缓地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动 D.迅速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后搅动

2、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铁

3、书写下列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现象化学方程式

铁锈与

盐酸

铁锈与

硫酸

氧化铜

与盐酸

氧化铜

与硫酸

【学(教)后记】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教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陈友楼审核:备课组【学习目标】

1.知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俗名及用途;

2.了解碱与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3.知道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及酸、碱溶液的构成粒子。

【学习重点】碱的相关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碱的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1、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将注入中;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盐酸锌+硫酸

镁+盐酸铝+硫酸

铁锈+盐酸铁锈+硫酸

二、新授

(一)几种常见的碱

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1、氢氧化钠俗称:、、;

2、氢氧化钠固体具有性,因而可做为剂;

3、氢氧化钙俗称:、,其水溶液称为

4、氢氧化钠用途,

氢氧化钙用途。

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

1、演示实验10-6:氢氧化钠固体置于空气中。如何记俗名。学生填P54表。

2、固体干燥剂与干燥器

3、演示实验10-7:生石灰加水,如何记俗名。

(二)碱的化学性质

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1、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无色酚酞试液。

2、分别写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

1、演示(图10-8):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指示剂

2、关于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应用:

⑴二氧化碳的鉴定(检验)

⑵建筑上

⑶久置石灰水中白色固体的形成及清洗

3、关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⑴氢氧化钠的保存;

⑵化学方程式书写特点及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4、演示实验10-8。分析酸、碱溶液的构成粒子及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三、巩固(测试自我,我细心!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二氧化碳的检验:;

⑵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

⑶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

⑷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

2、写出硫酸溶液中所含粒子的符号:、、。

3、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氢气

4、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 D.对皮肤、衣服有强烈腐蚀作用

5(附加题)、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下图所示),

看到试管内液面。(选填上升、下降、不变)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B现象为,C现象为。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滴加,现象为。

【学(教)后记】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心得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心得 一、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 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虽然都有多年的化学教学经历,也都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面对二期课改的新教材,每个人都是新手。首先,我们认真参加市组织的新教材培训,虽然在炎热的夏季,虽然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但我们都自始至终认真学习。接下来,我们组的四位老师分头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的总体脉络和布局,这对整体把握教学是很有好处的。例第一章《化学的魅力》,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知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学习化学最基本的一般方法。这样,我们在实施第一章教学时,就把情感目标放到比较突出的地位。第三步我们再集体讨论教案。经分工,由一名教师主讲,再集体补充、修改,往往在初始拿出的教案还是很陈旧的(难该习惯),但经过集体讨论后的教案一定有发展、有突破、有新意,大家感觉到集体智慧的能量是很大的。 二、“填补”新教材的“空白”,学生智能得以发展 新教材的版面上有很多“空档”,有的空档是实验的现象、结论,还有一些是问题的解释,这与老教材有明显的差别,我们开始觉得很不习惯。我们反复讨论是以怎样的方式“填补”这些“空档”,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那么编写者的意图就变成要我们老师去填空,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我们认真学习二期课程标准,体会到这是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决不能简单地由老师包办代替。于是教材上安排的问题讨论,我们都认真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尽量由学生自己解决,教材上安排的实验,或由老师演示,或由学生完成,然后归纳现象、推出结论。即使是家庭小实验也鼓励学生去尝试,然后交流.但实验受很多条件的影响,各自得到的现象和结论完全有可能不一致,那么如何去面对考试呢?我们组织学生分析原因,然后得到比较客观的(一致的)结论,而且一般要求学生能在课本上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毕竟考试是不可避免的)。“填补”教材“空白”的过程,是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习得知识、又发展了能力的过程,新教材用得好,学生一定发展得好。 三、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如果学生仍以接受性学习方式来学习新教材,那么会碰到很多“不方便”。因为与老教材比,“可接受”的内容明显减少了,教材的体系并不是把所有的知识很现成地呈现给学生的,所以迫使学生一定要改变学习方式。首先迫使教师要培养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究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其“成果”,帮助学生必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当学生获得初步结果时,教师应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思,当探究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或作过多的提示讲解,而应作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作适当点拨,启发学生思考,真正让学生主体解决问题。同时,在提倡学生主体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表达和表演,增长沟通与交流的能力,理解别人的观点或做法,善于反思自己的思想和实践,从而作出判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而且培养了将来走向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能力。 四、抓住学科特点,在实验中提高学习能力 二期化学新教材抓住了化学是一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学科的特点,在实验教学上给了学生发展的充分的空间,与一期教材不同的是不仅化学实验的内容增加了,而且形式从原来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拓展到家庭小实验和实验设计。家庭小实验是要求学生学会就地取材,体验化学实验的兴趣,并感悟生活和化学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一般都不轻易放弃这些实验,布置学生回家做,而且老师也在家中做,然后再交流实验情况,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现象和结论。实验设计是二期新教材提出的新的高要求,即使是完成一项很初级的设计,也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对实验仪器的功能有初步了解,对实验装置的组合有一定经验,而且不乏有创新的意识。所以看似一个简单的设计,也是一项高级的综合性活动,对二期新教材实验教学的要求,正如县教研室汤老师在“解读新教材”的讲座上提出的四步曲:知道怎样做?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随笔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随笔 担任初中化学教学已经十多年了,已熟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了解学生们对于实验的喜爱程度。因此,课堂上,能做的演示实验,我都一一完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尽量补充实验辅助教学。就此谈谈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几点随笔体验,希望与老师们同学共勉。 一、巧妙设计实验,引入学习目标 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强烈的学习动机是由学生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和成就感激发的。在教学目标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内涵,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有助于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生疑质疑。问题设计要在“巧”上下功夫,要有中心,有重点,有启发性、挑战性和研究性。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针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我设计的探究性学习问题是:面粉可以爆炸吗?面粉的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面粉可以燃烧吗?等等。在初中学生的常识中,面粉是不会燃烧和爆炸的,这种“违反常识”的问题,可以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二、教师勇于探索,为学生树立榜样 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印象,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产生影响。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勇于探索,多思、多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体现出这样的行为素质,这样你的思想你的要求才能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人【探究】,故意提出问题:微热过氧化氢溶液看看是否有气泡冒出,该试管中放出的气体是不是氧气?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学生说,把气体收集在集气瓶里,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我说为什么?答:如果是氧气的话,气体会多一些,容易看清现象。大家说得不错,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收集该气体较好呢?这一下教室里又炸开了锅,争吵不休。我叫两个代表讲明观点,甲方说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操作简单、省时;乙方说因加热时可能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用排水法可以使水蒸气冷却变成水,收集到的气体校纯净。双方的辩论使我感触颇深,只要教师给学生机会,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随处闪光,有时他们的见解会令我们吃惊,禁不住为其喝彩。最后,我阐明自己的观点,支持乙方,因为他们的观点更科学,更严谨。在学生的配合下我们用大试管代替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了气体,经检验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剧烈复燃(学生操作),教室里发出“哇”的惊叹声,此时披开被加热的试管口的单孔塞,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亦复燃。此时,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该实验通过如此探究及改进具有如下的积极意义:①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过氧化氢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能放出氧气;②可直观地观察到气泡在水槽中冒出的速度很慢,对介绍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有很好的帮助;③让学生体会到对待实验要科学、严谨、勇于探索,得出结论一定要有科学的推理和充分的证据。 三、从生活中走入化学,再由化学走向社会和生活 学习燃烧与燃料时,我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入手,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就是一种化学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是生活,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学生知道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控制燃烧的进行,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维持燃烧的条件;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通过学习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化学,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人:毕建祯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新课标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策略;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和体会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和体会 发表时间:2014-06-16T15:33:41.763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4年6月总第240期作者:罗向阳 [导读] 每个学生都想学好任何一门功课,成为优秀学生。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你就有可能感到功课太多而学不过来,以致你不大喜欢的那一科就成了差科,也许那一科就是化学。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中学罗向阳 【摘要】每个学生都想学好任何一门功课,成为优秀学生。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你就有可能感到功课太多而学不过来,以致你不大喜欢的那一科就成了差科,也许那一科就是化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经验;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43-01 每个学生都想学好任何一门功课,成为优秀学生。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你就有可能感到功课太多而学不过来,以致你不大喜欢的那一科就成了差科,也许那一科就是化学。其实,不是化学太难,而是你的学习方法出现了问题。我认为只要方法得当,你完全可以很快提高你的化学成绩。 一、求助化学老师 要想进步,必须弄清楚导致化学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以前的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像摩尔、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差量法、守恒法、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高中阶段出题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听不懂化学课。找准之后,赶紧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想办法让你现在的化学老师“一对一”地进行辅导,手把手地教会你“补”的方法。同时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看书与做题的关系。看书与做题的精力分配可以是4比6甚至3比7。所谓“看书”是指一字一句地阅读课本内容,画出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后要马上去问老师,认真听老师的分析,纠正自己理解上的偏差。做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甚至顿悟:“原来是这样啊!”那些平时困绕你的许多问题,答案原来就在课本上!你甚至会为此而感到悔恨:“我怎么连课本都没有仔细地看过一遍!”至此,你才明白,原来你并不笨,只是当时没有看书而已。 二、上课要集中精神 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差生”是上课走神造成的。“走神”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看窗外的,有打量同学,观察老师的,有打瞌睡的,有看课外书的,有说闲话的,有想其他问题或其他事情的……特别是打瞌睡,简直可以说是“严重的听课事故”,是退步的导火线,是学习进入“恶性循环”的开始。只要你走神,你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没法抢答,没法知道老师下一步的讲解内容。只能成为被动的听讲者,无法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只有杜绝上课走神,你才能进步,才能提高化学成绩,做一个快乐而轻松的学生。第一步,即:保持旺盛的精力,杜绝“打瞌睡”。第二步,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与“三闲”做坚持不懈的斗争。所谓“三闲”是指:闲话、闲事、闲思。这是做学生的最大敌人。能控制住“三闲”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 三、争取在课堂上多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讲给老师听 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集体授课”。其最大弊端是不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这对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面对四五十人,甚至七八十人,教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人的理解进行分析和解答。成绩差的同学往往还没有听明白,老师就往下讲了。课堂上讲的内容,有很多时候又是环环相扣的,前面的没有完全理解,就有可能导致下面的更加难以理解,最终导致听课失败,如果课后又没有进行及时的补救,逐渐就会跟不上趟,听不懂课了。 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不一定知道学生哪里不懂,下面该着重讲解哪一部分,是否该“再讲一遍”,这时,老师会进行提问、设问,要求学生举手回答或集体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要积极地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大声说出来,让老师听到,尽可能使老师下一步的讲解是针对你的理解而进行的。如果你时刻在准备着进行抢答,你的注意力,一定会很集中,听课的效率也一定会很高,学习就会逐渐变得轻松、有趣了。 四、记住化学方程式,你会马上感到化学容易多了 化学方程式是每一次考试的重中之重。你可以去分析你所经历的所有考试,你会发现,在你不会做的题目中,有60%以上是因为化学方程式不会写造成的。特别是化学的计算题,更是与化学方程式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断言:只会写化学方程式,可能得不到高分,但是不能准确书写方程式,肯定不会及格。在某中意义上可以说:差生与优秀生的本质区别可能就是几个化学方程式。 五、准备一个笔记本,把问到的知识记下来 我们的很多同学遇到不会的题目有时也去问老师,也耐心地听老师讲,也听懂了。但是仅仅满足于听懂了,没有把听懂了的知识再写出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题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几天后考试时又遇到了这样的题,下笔写的时候,才发现写不完整,有那么一点还没有理解,重蹈了“一错再错”的覆辙。若是当时问过之后,马上把它完整地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马上“打破沙锅问到底”,就不会出现后悔莫及的事情了。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经验和体会,每一处都在教学中实践过。结果证明只要改变学习习惯,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作为老师,有责任去帮助“差生”改善学习方法,尽快提高学习成绩。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Word版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水的分解 一、教学背景 教学起点分析:在上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主要方式:实验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二、教学实录: (一)提出问题导入 (师)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二)解决方法: 用实验验证 (生)猜想同或不同 (师)那么用什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实验 (三)学生分组实验(共 10个小组,每组 3-4 人,实验时学

生只需插上电源即可)

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 (师)同学们在实验中要学会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1 )两个电极,两支玻璃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生)两个电极产生气泡,并且与正极连接产生的气泡慢,负极连接产生的气泡快。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玻璃上部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V 正极: V 负极 =1 : 2 。 (每次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后,点击多媒体出示答案。) (师)水通电产生气体是什么呢?是不是水蒸汽呢?我们来检验一下。 ( 2 )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生)管中的气体被点燃 (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水蒸汽不能被点燃。 (师)对,这种能被点燃的气体就是氢气。也就是在氢气球里所装的气体。 ( 3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慢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 (生)不是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1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与探究 一、背景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授人一鱼,供其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其终生受用无穷。”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而获得知识呢?我想,对初学者而言,应从任务或问题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实验,让他们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化学是重要而有趣的课程。 二、教学方案 [师]下面,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尝试解决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学习小组先相互讨论,4分钟后,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学生4人一组围在一起讨论,情绪高涨) [生1]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一个集气瓶),把火柴点燃伸入集气瓶中,熄灭后,用原来的总体积减去后来剩余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再通过计算,便可求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师]我认为,这个同学抓住了关键——利用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真是难能可贵,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2]按他的方案,我觉得气体的减少量无法测定。 [师]我同意。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帮帮他? [生3]我能不能上来画? [师]当然可以! [生3](边画边讲)先将一支长的蜡烛放在水槽底部,向水槽中加水,使水面低于蜡烛,将一个集气瓶倒罩在蜡烛上方,当蜡烛熄灭后,由于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所以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会将水压入集气瓶中,那么,水面上升多少就表明氧气的体积是多少。 [师]这个方案怎么样? (学生议论,纷纷表示同意该方案) [师]我也很欣赏这位同学的方案,他巧妙地运用物理学知识,利用倒吸入水的体积,明确地计算出被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从而测出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很有创意,那么,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学生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没人回答,一时安静无声) [师]既然没有,我们就请同学们自己实验一下,看看你们的结果与科学家的结论是否一致? [生]学生实验,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是集气瓶体积的1/10。 [师]科学家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大家的实验结果是占空气体积的1/10,为什么? [生4]蜡烛燃烧放热,使剩余气体膨胀,所以液面上升的体积数偏少。 [师]也就是说,我们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到原来的温度后再观察(约2分钟后,观察结果仍然偏小)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教师组织一堂课,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只是根据课程标准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的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不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在化学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探究式教学设计应当体现开放性原则(多样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多维的。既有知识与技能,也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的能力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观察与实验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与人共处能力等等。例如,实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接受式探究有利于培养检索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相处、协调合作能力,等等。 探究学习的开放性原则启示我们:各种类型的探究式学习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教师要根据探究问题的本身、学生的特点、时空条件以及学校的资源等,做出恰当的选择。探究学习的开放性要求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不是单一地采用某种类型的探究,而应当采用多种类型的综合探究。 就学生所获取的化学知识而言,探究性学习也是开放的。在探究性学习中,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多渠道的。除了书本知识外,学生还要广泛地获取未经加工处理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头脑的加工形成结论,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超出二手的书本知识的极限。因此,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的途径。 2.探究式教学设计应体现自主性的原则 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接受式学习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所以,自主

性应当是探究式学习的最根本的标志。 自主性原则就要求教师,应当尽量避免将活动方案或结论知识现成地传递给学生,应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性原则还意味着教师应当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向学生提供的是帮助和支持。 3.设计应当体现过程性原则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最主要价值在于它对学生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的教育价值。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注重的自然是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体验和表现比结果更重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交流合作,在探究中得到发展,是探究性学习的最主要目的。过程教育比结果教育更重要是探究性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标志。

初三化学教学经验交流

初三化学教学经验交流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功。 一、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保障每一位化学教师能正确理解和解释化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关键。需要广博的基础知识,这取决于我们的培养对象,我们的培养目标这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各方面全面发展,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个学科不再是单一的,各个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趋于综合化,单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难以适应化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二、具有娴熟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活动始于设计,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从而直接影响到你的培养对象。教学设计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演示(学生)实验、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等。就教学过程的设计而言,又包括课导入(知识点的导入)、新授、过渡、提问、讨论、思考、练习、总结、作业布置等等。一个章节、一个课题、一个知识点的设计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化学课(含知识点)的导入,形式多样:(1)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化学史和生活中的许多小故事生动有趣,扣人心弦,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不仅可以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快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2)以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导入新课。如初中化学学习“分子和原子”知识的时候,正逢“八月桂花香”这

一自然现象,因一般学校绿化时均栽种有桂花树,借助这一自然现象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3)以实验方式导入新课。(4)借助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5)以回顾旧知,引入新知的形式导入新课,等等。新课导入的方式方法很多,只要符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服务教学的都可以用于我们的教学实际中。 三、具有极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一个优秀的化学老师不仅是整个课堂的导演、主持,还是一个不小的演员角色,担负好这一多重角色,只有凭借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能力,你的课堂才会有声有色。 四、具备扎实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功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充分发挥实验能动性提供重要途径,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不仅要认真对待好教材出现的实验,而且还要自己动手创新实验。一个优秀的化学老师,还离不开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的板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对学生学习和自己教学的评价能力等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氧气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雅思实验学校化学组 一、背景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授人一鱼,供其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其终生受用无穷。”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而获得知识呢?我想,对初学者而言,应从任务或问题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实验,让他们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化学是重要而有趣的课程。 二、教学方案 课的引入及知识的铺垫与方案一相同,对于主体实验,我是这么处理的:[师]下面,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尝试解决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学习小组先相互讨论,4分钟后,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学生4人一组围在一起讨论,情绪高涨) [生1]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一个集气瓶),把火柴点燃伸入集气瓶中,熄灭后,用原来的总体积减去后来剩余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再通过计算,便可求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师]我认为,这个同学抓住了关键——利用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真是难能可贵,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2]按他的方案,我觉得气体的减少量无法测定。 [师]我同意。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帮帮他? [生3]我能不能上来画? [师]当然可以! [生3](边画边讲)先将一支长的蜡烛放在水槽底部,向水槽中加水,使水面低于蜡烛,将一个集气瓶倒罩在蜡烛上方,当蜡烛熄灭后,由于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所以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会将水压入集气瓶中,那么,水面上升多少就表明氧气的体积是多少。 [师]这个方案怎么样? (学生议论,纷纷表示同意该方案) [师]我也很欣赏这位同学的方案,他巧妙地运用物理学知识,利用倒吸入水的体积,明确地计算出被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从而测出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很有创意,那么,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发表时间:2015-06-12T14:39:19.9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6期供稿作者:朱钦寒 [导读] 识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低层次,是对学生学习的最低要求。 朱钦寒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六中学341400 初三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初三化学学习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今后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进一步深造学习。因此,初三的化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从知识、技能等方面给学生打好基础。要达到这个目的,四十五分钟教学是关键。教师四十五分钟利用得好,既能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和负担,又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一定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我常采用“识记小测——复习总结——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六个环节进行教学,所有的教学任务在四十五分钟内完成。必要时可适当减少新课讲授内容,为得是保证学生对新课内容的理解和领会。 一、识记小测 识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低层次,是对学生学习的最低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经常注意向学生提出适当的识记任务,要记的内容上新课时让学生逐一划在书上,而且让学生清楚这些知识应识记到何种程度,然后在每堂课开始给出三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把上一课的内容以小测验的形式写在他们的测验本上,测验的内容可以是上一堂课生成的概念、方程式、反应现象、化学式、元素符号等。教师出的小测验题可以分成A、B组,用胶片写好由幻灯打出,以什么类型的题出现都行,要求学生把题号注明直接写出结果,然后由后往前传递,教师收齐后进行复习、总结。 二、复习总结 复习总结是继识记小测后教学的第二环节,对测验中学生没有识记或不太清楚的问题须在这个环节得到解决。学生对测验中遇到的问题答不上来,寻求答案的心情非常迫切。小测完后教师马上进行总结,或让学生翻书找答案,能使学生清晰地记住这部分欠缺的知识。对于问题较多的学生在批改测验本时进行面批,当面纠正,使他们及时得到知识的补充。这样,上堂课的知识及时得到了巩固,同时对于新知识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便于新课的导入。 三、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一堂课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其他环节都是为之服务的。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达到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例如,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这一重要概念时,首先让同学们知道它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就像拿尺子量线的长度一样,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告诉学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此概念:①一定温度;②100克溶剂;③饱和状态;④溶质的质量。提示大家:①②③是缺一不可的条件,④是结论,这四个方面不可分割。如20℃时食盐溶解度是36克,它的含义是指20℃时100克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了36克食盐。随后马上给出教科书173面第二题练习,让学生进行评价总结,从而达到使学生牢固掌握的目的。 又如元素符号这一知识,既是难点,又是重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知识,可以将常用的二十八种元素符号和名称分批介绍给学生。具体做法是从第一章开始到第三章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每节课介绍几种与本节有关联的元素让学生识记等讲到《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这一节时,大部分元素符号已介绍完毕,学生学起来循序渐进,分散了难点,就不感到困难了。 四、课堂练习 对新知识要讲到、讲透,同时也一定要留有时间给学生练习学过的知识。练习可以是一个知识讲完以后马上进行,也可以是讲完一堂课的内容后再进行,还可以穿插进行。总之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师在巡视学生练习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在后进生旁逗留,随时进行辅导,发现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及时在班上纠正,以弥补讲课时的不足。这样,学生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练习,对掌握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一堂完整的化学课,应做到有头有尾,不能只重视新课的引入而忽视了结尾,恰到好处的小结对所授知识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讲完新课及有关学生练习以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这时教师根据教材小结知识,无疑又是一个很好的复习。不过这个复习要具有概括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能清楚了解这一节的精华及内容。如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学完后,小结时可把二氧化碳、氧气的制法概括一下,又比较了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制法不同之处。 六、布置作业 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做了适当的练习,已基本掌握,这时再布置适量的作业作为家庭练习,可以再次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同时也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做完的作业要及时批改,以便尽快得到信息反馈,做错的同学要尽量进行面批面改或个别辅导,普遍的问题可以集体订正。这样一节课中每个环节安排得当,久而久之,每个四十五分钟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教学的方法很多,一招一式不是永恒的,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平时不断总结,学习并借鉴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化学课程中新增了实验内容,加大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内容,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鲜活的,变化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然而,鲜活的课堂必定给我们老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不可避免地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如何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呢?则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因此,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控制课堂的能力,合理处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等都成为教师接受挑战的新课题。下面是我处理课堂意外事件的一个教学案例: 一、案例主题 在课堂中,教师是平等的首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实验的参与者和探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 二、案例背景 本案例是第七章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的内容。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的失误,演示实验出现了意外;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发生了矛盾。这些意外的发生,就要求教师从容、适时、合理的解决。三、案例描述 在“燃烧与灭火”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并出示了几张图片,开门见山的引入了课题,此时学生们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望。接下来我着手进行演示实验7-1,本想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而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实验时,铜片上的白磷剧烈地燃烧起来(此时,红磷没有燃烧),但是,白磷燃烧的火花溅落在红磷上,红磷也燃烧起来了。这一意外的发生,我的头“轰”的一下大了起来。有的学生也骚动起来(提前已预习)我该怎么办呢?把结论强加给学生,还是……。我冷静了一下,面对实验的失误,我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着还在燃烧的红磷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同学们都笑了起来,随即又安静下来,等着老师往下进行。这时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失误的原因,学生的热情又高涨起来,纷纷献计献策:白磷的用量再少一些;使用更大的烧杯,白磷与红磷的距离远一些;白磷燃烧后,立即用小烧杯将红磷罩上;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们得出了燃烧条件的正确结论,同时也提高了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既解决了意外事件的处理,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为了巩固对燃烧条件的认识,我接着安排了下一个探究实验,“要使热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该怎么办?”王振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向水中吹气。”我一听,问题又来了:吹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白磷怎么会燃烧起来?这最起码的知识都不懂,还乱说!”可一想,老师刚才都犯错了,怎能怪学生呢!于是我笑着说:“王振同学,你上来试一试吧!”上来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气,白磷没有燃烧起来,他又使劲地吹了一大口,白磷还是没有燃烧起来,于是他有些懊丧地下去了,并趴在桌子上。见此情景,我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勇气,并要求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又有学生说;“老师,应该向水中通氧气。”我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得用实验来加以证实。”并拿出事先收集好氧气的气囊,向水中通入氧气,只见水中出现因白磷燃烧而产生的火花,非常有趣。学生们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课堂教学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实验过后,我又组织同学们尝试了向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的实验,也获得了成功。进而,我又提出问题:“通过导气管用嘴向水中吹气,为什么不能使白磷燃烧?”仍然请王振同学回答,他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提示下找到了原因,答道“从嘴里吹出的气体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它不能支持白磷燃烧。这一知识点是我们前面探究过的。”我接着说:“好,请座下。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了你的进步。”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注意到这位同学的表情,他的眼中又充满了自信。我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 四、案例评析 在这节课中出现了两个意外事件,一是教师演示实验的失败,一是学生的回答与老师预想的回答发生矛盾。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三种基本模式

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 1.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提纲中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 1.自补——自主复习,查漏补缺 学生带着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搞成对照课本找学案中问题答案的倾向。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主复习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交流复习心得,提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帮教,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并将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及不能解决的问题公示在黑板上。(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难,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复习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