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2015年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公输》墨子

一、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2、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4、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二、古今异义词

1、方五千里古义:方圆今义:方面

2、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三、一词多义

1、子:(1)子墨子闻之先生

(2)愿借子杀之您

2、起:(1)起于鲁出发,动身

(2)子墨子起站起来,起身

3、说:(1)公输盘不说(yuè)通“悦”,高兴

(2)请说之陈述、解说

4、已:(1)胡不已乎停止

(2)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

5、类:(1)不可谓知类事理

(2)为与此同类类

6、然:(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2)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7、见:(1)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3)于是见公输盘召见

8、之:(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助词,的。

(2)请说之代词,这件事

(3)宋何罪之有提宾的标志,不译

(4)臣以王吏之攻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9、以:(1)将以攻宋用来

(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

(3)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

四、词类活用

1、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坚持道义)

2、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动词用作名词,巧妙的方式)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名词作动词,入侵)

4、不能绝也(形容词用作动词,杀尽)

五、翻译

1、夫子何命焉为?

翻译: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

翻译: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

翻译: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胡不已乎?

翻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5、胡不见我于王?

翻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6、此为何若人?

翻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7、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翻译: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个害偷窃病的人一样。

8、九设攻城之机变

翻译: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9、虽杀臣,不能绝也

翻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六、回答问题

1、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答: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1)墨子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让公输盘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2)以“窃疾”作类比,让楚王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使楚王理屈词穷;

(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墨子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

3、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宋的计划?

答: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4、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答: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狡猾。

5、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6、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班门弄斧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墨守成(陈)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一、通假字

1、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二、古今异义词

1、委而去之委古义:放弃今义:委托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古义:限制今义:区域

3、亲戚畔之亲戚义:内外亲属今义:外戚

4、池非不深也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

三、词类活用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名词用作动词,震慑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

四、一词多义

1、利:(1)天时不如地利有利

(2)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五、翻译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翻译:凭着天下人归顺他的(有利条件),去攻打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这样)都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使人民定居不迁到别处去,不能靠边疆的限制;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能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他的人就少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六、理解性默写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

3、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已呈“亲戚畔之”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天下顺之”之势。(用《孟子》三章)中两句话填写

6、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战必胜”的条件是:得道者多助。

七、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从中可反映出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2、作者在文中指出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以封疆之界”“以山溪之险”和“以兵革之利”。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得道”。

3、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4、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

答:施行仁政。

5、“得道者”的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答: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

7、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答:本文先摆出观点,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举例论证,正反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8、文章第3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答: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强调防御一方地利条件的优越。

9、文章第4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1)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足。

(2)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

八、开放性试题

1、根据文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答: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或者: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做到了取信于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通假字

1、衡于虑,而后作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3、曾益其所不能

二、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1、苦:使......痛苦2、劳:使......劳累3、饿:使......饥饿

4、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5、生:使……生存

6、死:使……死亡

三、一词多义

1、拂:(1)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2)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2、发:(1)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2)发于声表现(发于声)

四、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翻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翻译: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翻译: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4、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6、人恒过,然后能改。

翻译: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五、中心内容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都出身卑微,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练,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名言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

答:“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①文王拘而演《周易》②仲尼厄而作《春秋》

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④左丘失明,厥有《国语》⑤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4、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前提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答:前提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目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第二段,论述层次。

明确:先举人的例子,从正面说理,谈“犯错”与“改错”的关系,谈“内心忧困、思虑阻塞”与“有所作为”的关系,谈如何让想法为人所知,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接着举国家的例子,从反面说理,谈国家如果没有“内忧”与“外患”就要灭亡,论证“死于安乐”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孟子-

一、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二、一词多义

1、而:(1)呼尔而与之(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

2、于:(1)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2)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3、得:(1)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3)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4、与:(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2)呼尔而与之(给)

5、为:(1)乡为身死而不受(情愿)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第二个“为”:接受)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

三、古今异义

1、可以(古:可以用来今:能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

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

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

5、(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四、翻译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翻译:果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翻译: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翻译: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翻译: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翻译: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8、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五、回答问题

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中心论点。

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答:舍生而取义,比喻。

4、“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答:“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5、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答: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6、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答: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7、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

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8、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答: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9、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抗击元军,被捕后拒绝高官厚禄,英勇就义。)

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

10、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答:我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庄子》故事两则

一、古今异义。

【或】古义指有人,今义指或者。

【于是】古义是两个词语,意思是在这时,今义是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安】古义是怎么,今义指安全、稳定。

【固】古义是本来,今义指坚固。

二、词类活用。

惠子相梁:“相”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宰相”。

三、一词多义。

1、是:(1)于是,鸱得腐鼠(这时)

(2)是鱼之乐也(这)

2、吓:(1)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唬)

3、于:(1)夫鹓鶵发于南海(介词,从)

(2)而飞于北海(介词,向)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介词,在)

四、翻译

1、惠子相梁。

翻译: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翻译: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六、回答问题

1、人物形象

惠子:利欲熏心,醉心功名利禄,对朋友薄情寡义,心胸狭窄。

庄子:清高自守,淡泊名利,心胸旷达,机智幽默。

2、鹓鶵比喻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功名利禄,猜忌的小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梧桐、练实、醴泉比喻高洁的志趣。

3、庄子讲鹓鶵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答:既表明自己清高自守、淡泊名利的立场和志趣,又辛辣地讽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无端猜忌他人的丑态。

4、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5、庄子是一个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人,这与《五柳先生传》中哪句话相吻合?

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6、概括孟子与庄子形象的不同点孟子:积极入世庄子:消极避世

7、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欣赏他哪方面的才能?

答: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粪土,具有淡泊、高雅的情趣,他机智幽默,擅于想象,深思擅辩,擅长美誉说理,文词富有浪漫色彩,富有个性。

《曹刿论战》

一、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

二、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必以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三、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四、一词多义

1、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2、故:故克之(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3、请: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允许我)

4、从:战则请从(跟随)

民弗从也(听从)

5、以:何以战(凭借)

必以分人(把)

6、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五、翻译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

勇气就没有了。

4、夫战,勇气也。

翻译:作战,靠的是勇气。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六、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答:因为“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5.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答: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答:“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7、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答: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8、“肉食者鄙”“鄙”表现在哪里?

1)鲁庄公的三答,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2)“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察敌情,罔然进军。

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

9、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10、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1)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

2)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

3)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

4)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后两点是“天时”因素。

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11、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2、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能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爱国,深谋远虑,有政治远见,从容镇定,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

13、鲁庄公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目光短浅,鲁莽,急躁冒进,草率,军事上无知妄动但能够察纳雅言的国君。

14、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一、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规劝今:讽刺)

2、窥镜(窥:古:照,看今:偷看)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天今: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地土方圆今:地点)

5、能面刺寡人之过(刺:古:批评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谤讥:古:指责议论今: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私:古:偏爱今: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莫:古:没有一个今:不,不要)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穿衣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偏爱)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一字多义

1、之: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数月之后(无意义)

2、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 )

3、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4、于:欲有求于我也(向……)

能谤讥于市朝(在)

皆以美于徐公(比)

5、若:①仿佛若有光(好像)

若听茶声然

皆若空游无所依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及、比得上)

曾不孀妻弱子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

④若有作奸犯科(如果、假如)

6、及:①及郡下,诣太守(等到)

及鲁肃过浔阳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翻译: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翻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翻译: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翻译: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翻译: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翻译: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五、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答: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选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王之蔽甚矣”的事实;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3、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答: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答: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5、讽谏的结果如何?

答: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6、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

启示:齐王纳谏后朝廷弊端越来越少,说明了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7、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一: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与人交往的艺术。

示例二:我更欣赏齐威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的规劝。我看到了他广阔的胸怀。

8、从邹忌进谏、齐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

示例一:(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在生活中,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示例二:(齐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9、历史上有善于劝谏的大臣,也有善于纳谏的君主,请你仿造示例,举一个例子。

示例:齐威王纳谏悬赏而战胜于朝廷。唐太宗以人为镜而成就贞观之治。

《愚公移山-----列子》

一、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二、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三、词类活用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

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

翻译: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用泥箕、筐子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5、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翻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6、甚矣,汝之不惠!

翻译:你太不聪明了。

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成功地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魄力,同时也说明了要想战胜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3、“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4、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

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1)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2)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3)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

(4)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5、主要是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如:(1)愚公和智叟对挖山的不同态度;愚公年且九十想的是造福子孙,遂率子孙“叩石垦壤”,而智叟则认为“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甚矣,汝之不惠。”通过对比,愚公的这种改造、征服自然的坚强毅力更加感人了。

(2)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态度的对比。其妻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是从“献疑”角度说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但她没有反对的意思。而智叟显然是讥笑愚公,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尤显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存心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则简直讥笑愚公无能了。

6、神话结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

7、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答: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详细知识点

内能第十三章 第1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含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气体扩散现象例子: 2、扩散现象例子)打开一瓶香水,很快会闻到香味;(1 )走进花园,很远就闻到花香;(2 )如下图,抽出玻璃板后,装空气的瓶子颜色变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子颜色(3 变浅液体扩散现象例子: (4)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在清水中滴一滴墨水,墨水会自动散开(5 固体扩散现象例子:6)开水中放一块糖,过一会整杯水都会变甜(1毫米铅块和金块紧挨在一起五年后,彼此扩散(7) 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 8) (9)黑板上的子长久不檫就很难檫干净 扩散现象说明了:、3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124 / 1 (2)、分子间存在间隙(典型实验: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4、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热运动的含义: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5 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例子: 6、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1)

两个底部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2)固体很难被拉伸。( )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3 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大分子间存在斥力的例子: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7)当分子间距离过小,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1 (2)当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如气体分子;破镜难重3(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 89、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1)当分子间距离过小,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2()当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如气体分子;破镜难重(3 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 10 节内能第2注意:内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一、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能。、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如:如同一铁1块,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如:温度相同2的一大桶水的内能比一小杯水的内能大) 3、材料:在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相同时,材料不同,内能可能不同。 4、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状态不同,内能也可能不同。(如零度的水放热后凝固成零度的冰,内能减小) 注意: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而不是分子的。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改变内能的二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对改变内能来说,这二种方式是等效的。) 24 / 2 1、热传递 )、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太阳能热水器;炉子烧水;铁块在火中1(加热到发红、一盆热水放在室内,一会儿就凉了;用热水袋取暖;冬天,对手呵气。。。。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热传递方向: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3(低温部分传递)热传递的实质: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4(能减少。))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国际单位5( 注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不能说:一个物体含有或具是焦耳)只能说:一个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有多少热量。2、做功)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古时钻木取火;天冷了,搓搓手,手变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国的史实,相传是春 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全文主要通过对话描写(只在第二段中有少量动作描写),并在对比 中刻画人物。本文记叙的是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表明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前提条件,把握战机才能 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突出了曹刿强烈的爱国热情,英明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有自知之明,从生活小事领悟到深刻道理,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 王,使威王纳谏改过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3、《陈涉世家》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 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4、《出师表》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北伐前对刘禅上的表文。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 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 决心,同时表明了自己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5、《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 1979 年版)。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 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热爱、 赞美,以及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离别的惆怅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 , 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 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诗人忧国之痛以及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 豪情壮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历二年 (1329),陕西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他 赴陕途中,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救灾,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 这首散曲是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这首曲通过描写潼关险要的地势,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 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二、单元字词汇总 第20课 《曹刿论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guì 又何间jiàn 焉 玉帛bó 辙zhé 轼shì 靡m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间:参与。 (2)肉食者鄙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何以战 以:凭,靠。 (4)弗敢专也 弗:不。专:个人专有。 (5)弗敢加也,必以信 (6)公将鼓之 (7)遂逐齐师 加:虚报。信:实情。 鼓:击鼓进军。 逐:追赶,追击。 作:振作。 (8)一鼓作气 (9)夫大国,难测也 (10)望其旗靡 测:推测,估计。 靡:倒下。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一鼓作气: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 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故函数图像与x轴、y轴无交点.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画法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它们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函数中自变量0 x≠,函数值0 y≠,所以它的图像与x 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反比例的画法分三个步骤: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 再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列表时选取的数值宜对称选取;

②列表时选取的数值越多,画的图像越精确; ③连线时,必须根据自变量大小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切忌画成折线; ④画图像时,它的两个分支应全部画出,但切忌将图像与坐标轴相交。 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像: (1)图像的形状:双曲线,越大,图像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像的弯曲度越大。 (2)图像的位置和性质: 当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对称性: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在双曲线的另一支。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4.k的几何意义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最新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最新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一 第1课诗两首 一、生字清单。 嘶哑(sīyǎ)喉咙(hóu、lóng)汹涌(xiōng、yóng)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中心思想 《我爱这土地》全诗采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的切齿痛恨。 《乡愁》这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实物化了,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生字清单

锦幛(zhàng)荇(xìng)藻(zǎo)蘸(zhàn)憔悴(qiáo、cuì)蝼蚁(lóu、yǐ)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中心思想 这首抒情诗,用虚拟和想像的手法设想自己用残损的手掌抚摸饱受践踏和蹂躏的祖国土地,表达了诗人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被入侵的痛苦以及热爱祖国并对人民战胜侵略者的坚定信心。 四、段背记知识清单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五、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第3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生字清单 干瘪(biě)纤(qiàn)绳簇新(cù)笑涡(wō)绯红(fēi)淤滩(yū)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结点总识学册九教人版年级下数知反比例函数 26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 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 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 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故函数图像与x轴、y轴无交点.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画法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它们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函数中自变量, 函数值,所以它的图像0?y0?x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 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反比例的画法分三个步骤: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 再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列表时选取的数值宜对称选取; ②列表时选取的数值越多,画的图像越精确; ③连线时,必须根据自变量大小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切忌画成折线; ④画图像时,它的两个分支应全部画出,但切忌将图像与坐标轴相交。 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像: (1)图像的形状:双曲线,越大,图像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像的弯曲度越大。(2)图像的位置和性质: 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当的增大而减小; 的增大而增大。x随y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当. )在双曲线的)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3)对称性: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即若(ba ,)对称,即若(另一支。图像关于直线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 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4.k的几何意义 上任意一点,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是双曲线(如图 1,设点Pa,b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k|(三角形PAO和三角形PBO的面积都是1/2|k|)。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也在双曲线上,作QC ⊥PA的延长线于C,则有三角形PQC的面积为2|k|。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26 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 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故函数图像与x轴、y轴无交点.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画法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它们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函数中自变量0 y≠,所以它的图像 x≠,函数值0 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反比例的画法分三个步骤: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 再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列表时选取的数值宜对称选取; ②列表时选取的数值越多,画的图像越精确; ③连线时,必须根据自变量大小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切忌画成折线; ④画图像时,它的两个分支应全部画出,但切忌将图像与坐标轴相交。 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像: (1)图像的形状:双曲线,越大,图像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像的弯曲度越大。 (2)图像的位置和性质: 当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对称性: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在双曲线的另一支。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4.k的几何意义 如图1,设点P(a,b)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k|(三角形PAO和三角形PBO的面积都是1/2|k|)。 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也在双曲线上,作QC⊥PA的延长线于C,则有三角形PQC的面积为2|k|。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 九年级(下)第1课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yǎ) 嘶哑 (hóu lóng) 喉咙 (xiōng yóng) 汹涌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荇.xìng藻.zǎo蘸.zhàn (qiáo cuì) 憔悴 (lóu yǐ) 蝼蚁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2020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第1课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yǎ) 嘶哑(hóu lóng)喉咙(xiōngyóng) 汹涌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 荇xìng藻zǎo 蘸zhàn 憔悴 (qiáo cuì) 蝼蚁(lóu yǐ)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完整)高中文言文常用知识归纳,推荐文档

高中文言文常用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通假的原则是两个字的语音相同或相近。 例:①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表现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穿 二、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古今词义相同,例如:人、树、牛、山、水等等,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例如:“臭”在古代泛指气味,现在只指难闻的气味。 例:①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而舍弃生命。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学识鄙陋。常用作谦词。今义:指人品质恶劣 三、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一般来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食①食.不饱,力不足(《马说》)动词,吃。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曹刿论战》)名词,吃的东西,食物。 ③百姓孰不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隆中对》)名词,专指饭。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通“饲”,喂 四、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文言文中常见有以下几种词类活用的情况: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名词两个名词连用,若不是并列、修饰关系,那其中必有一个活用为动词。 例:①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腰”作动词用,腰佩 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王”作动词用,称王 ③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服”作动词用,穿、戴 (2)名词+“之”名词后带上“之”等代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策.之不以其(《马说》)“策”作动词用,鞭打 (3)副词+名词名词前有副词等词语充当的状语修饰 例:①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作动词用,保佑 ②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作动词用,击鼓 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作动词用,游水

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2013最新版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 正切: 定义:在Rt △ABC 中,如果锐角∠A 确定,那么∠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便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 即的邻边 的对边 A A A ∠∠=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二. 余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即的对边 的邻边 A A A ∠∠= cot ; ※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 0o 30 o 45 o 60 o 90 o

图 1 (通常我们称正弦、余弦互为余函数。同样,也称正切、余切互为余函数,可以概括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函数)用等式表达:若∠A 为锐角,则 ①)90cos(sin A A ∠-?=; )90sin(cos A A ∠-?= ②)90cot(tan A A ∠-?=; )90tan(cot A A ∠-?= ※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 ※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 α≤1,0≤cos α≤1。 ※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倒数关系:tg α·ctg α=1。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二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则有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2)两锐角的关系:∠A +∠B=90°; (3)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cot , tan , cos , sin a b A b a A c b A c a A ==== ;cot , tan , cos , sin b a B a b B c a B c b B ==== (4)面积公式:c ch ab 2 1 21S == ?(h c 为C 边上的高); (5)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2c b a r -+= (6)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c R 2 1 = ◎解直角三角形的几种基本类型列表如下: sin α 0 2 1 2 2 2 3 1 cos α 1 2 3 22 2 1 0 tan α 0 3 3 1 3 — cot α — 3 1 3 3 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1)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1)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6)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6) 第二十七章相似 (6) 27.1 图形的相似 (6) 27.2 相似三角形 (7) 27.3 位似 (8)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9) 28.1 锐角三角函数 (9) 28.2 解直角三角形 (10)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12) 29.1 投影 (12) 29.2 三视图 (13)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二次函数可以表示为f(x)=ax^2+bx+c(a不为0)。其图像是一条主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 一般的,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一般式

y=ax∧2;+bx+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b/2a,-(4ac-b ∧2)/4a) ; 顶点式 y=a(x+m)∧2+k(a≠0,a、m、k为常数)或y=a(x-h)∧2+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m,k)对称轴为x=-m,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交点式 y=a(x-x1)(x-x2)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 B(x2,0)的抛物线] ; 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a的绝对值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 的绝对值越大开口就越小,a的绝对值越小开口就越大。 牛顿插值公式(已知三点求函数解析式) y=(y3(x-x1)(x-x2))/((x3-x1)(x3-x2)+(y2(x-x1)(x-x3))/((x2-x1)(x2-x3)+(y1(x-x2)(x-x3))/((x1-x2)(x1-x3) 。由此可引导出交点式的系数 a=y1/(x1*x2) (y1为截距) 求根公式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求根公式 x是自变量,y是x的二次函数

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知识点归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嘶哑(sī) 绽出(zhàn) 锦幛(zhànɡ) 径自(jìnɡ) 佝偻(ɡōu lóu) 泄漏(xiè) 禀告(bǐnɡ) 斟酒(zhēn) 呓语(yì) 阴霾(mái) 汹涌(xiōnɡ yǒnɡ) 憔悴(qiáo cuì) 舀出(yǎo) 哄笑(hōnɡ) 蒲包(pú) 羞怯(qiè) 芳馨(xīn) 贪婪(lán) 祈祷(qí dǎo) 回溯(sù) 惺忪(xīnɡ sōnɡ) 愧疚(kuì) 灰烬(jìn) 大抵(dǐ) 侍候(shì) 笔墨纸砚(yàn) 朔风(shuò) 休憩(qì) 心魂惊骇(hài) 踝骨(huái) 紊乱(wěn) 袒露(tǎn) 黯然(àn) 打鼾(hān) 阔绰(chuò) 羼水(chàn) 颓唐(tánɡ) 门槛(kǎn) 骄奢(shē) 枭鸟(xiāo) 旋涡(xuán wō) 虬须(qiú) 怜悯(mǐn) 凛然(lǐn) 荫庇(yìn) 2.给多音字注音。 夹袄(jiá) 嚼碎(jiáo) 打折了腿(shé) 行情(hánɡ) 涨到十文(zhǎnɡ) 血淋淋(xiě) 涨红了脸(zhànɡ) 调解(tiáo) 模样(mú)

3.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峥蝾(嵘) 挖崛(掘) 槐梧(魁) 洋隘(溢) 店记(惦) 陷井(阱) 侧隐(恻) 篾视(蔑) 才狼(豺) 宽怒(恕) 溃赠(馈) 轶丽(昳) 4.改正短语中的错别字。 如坐针毯(毡) 提心掉胆(吊) 不屑置辨(辩) 吹毛求刺(疵) 望眼欲串(穿) 变化莫侧(测) 淹淹一息(奄奄) 出人投地(头) 顶礼莫拜(膜) 万恶不郝(赦) 忍峻不禁(俊) 一气呼成(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3 《蜀道难》知识点梳理 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 10.青泥何盘盘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 18.所守或匪亲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舒长。切切:细促轻幽。〔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1) 26.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1) 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6)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6) 第二十七章相似 (6) 27.1图形的相似 (6) 27.2相似三角形 (7) 27.3位似 (7)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8) 28.1锐角三角函数 (8) 28.2解直角三角形 (10)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12) 29.1 投影 (12) 29.2 三视图 (12)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二次函数可以表示为f(x)=ax^2+bx+c(a不为0)。其图像是一条主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 一般的,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一般式 y=ax∧2;+bx+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 ;顶点式

y=a(x+m)∧2+k(a≠0,a、m、k为常数)或y=a(x-h)∧2+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m,k)对称轴为x=-m,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交点式 y=a(x-x1)(x-x2)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 B(x2,0)的抛物线] ; 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a的绝对值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的绝对值越大开口就越小,a的绝对值越小开口就越大。 牛顿插值公式(已知三点求函数解析式) y=(y3(x-x1)(x-x2))/((x3-x1)(x3-x2)+(y2(x-x1)(x-x3))/((x2-x1)(x2-x3)+(y1(x -x2)(x-x3))/((x1-x2)(x1-x3) 。由此可引导出交点式的系数a=y1/(x1*x2) (y1为截距) 求根公式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求根公式 x是自变量,y是x的二次函数 x1,x2=[-b±(√(b^2-4ac))]/2a (即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如右图) 求根的方法还有因式分解法和配方法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2x的平方的图像, 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抛物线。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知识点大全(精华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知识点大全(精华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①大多数的金属呈__银白_色,(但是铜呈_黄_色,金呈_金_色); ②常温下为_固体(但是汞为_液体_体);③具有良好的_导电_性、_导热_性和_延展_性。 (2)用途: 决定金属用途的因素有:是否经济、是否有害、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是否污染环境和是否便于废物回收 2. 合金:(1)概念: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__金属_和_非金属__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例如:生铁和钢是含__碳量_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约为_2%~4.3%,钢的含碳量为_0.03%~2%_。 (2)合金的性质与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硬度大、耐腐蚀性好、熔点低。 1、通过观察上面的表格,你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密度比较大、熔点比较高、硬度比较大 2、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答:铅的硬度小,而铁的硬度大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钨的熔点高,锡的熔点低;如果用锡,则锡丝易烧断。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铬硬度大, 耐磨、美观,又防锈;金的价格高、硬度小如果镀金则会增加成

本且不耐用。 5、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银的价格比铜高许多 6、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的__性质___,还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资源、废料是否易于回收、价格、对环境的影响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10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考点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 金属的化学性质(请完成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第1课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yǎ) 嘶哑(hóu lóng) 喉咙(xiōng yóng) 汹涌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 荇xìng藻zǎo 蘸zhàn (qiáo cuì) 憔悴(lóu yǐ) 蝼蚁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第3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干瘪biě纤qiàn绳簇cù新 笑涡wō绯fēi红淤yū滩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2)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2.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第三节诗歌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 第4课外国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