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养育理念对亲子共读的干预作用:基于家 长教养压力和正念水平、家长使用心理状态语言的证据

正念养育理念对亲子共读的干预作用:基于家 长教养压力和正念水平、家长使用心理状态语言的证据
正念养育理念对亲子共读的干预作用:基于家 长教养压力和正念水平、家长使用心理状态语言的证据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8, 8(8), 1196-121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2677/ap.2018.88143

Intervention Effect of Mindful Parenting on Parent-Child Shared-Reading: Evidence in

Parenting Stress, Mindfulness Level, and

Parental Use of Mental State Language

Zijing He1, Keqing Ye1, Weiming Mei2, Yan Mu1*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2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Received: Aug. 5th, 2018; accepted: Aug. 20th, 2018; published: Aug. 27th, 2018

Abstract

A regular shared-reading routine between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is an important interactive

activity for the children’s development.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shared storybook reading experiences connected positively to social,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al outcomes.

Nevertheless,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rent-child shared-reading has become a topic of common concern for parents. This study originally integrated mindful parenting into par-ent-child shared reading. Based on the mindful parenting theories, we developed a training program of parental intervention aim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rent-child shared-reading.

Mindful parenting is the application of mindfulness in daily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which means the parents’ intentional and nonjudgmental awareness of the here and now.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mindful parenting training has some positive impacts on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n current study, the levels of parenting stress and mindfulnes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parent-child shared-reading sess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recorded and coded. The types and the amounts of mental stage language that the parents used during the shared-reading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vention has reduced the parenting stress in parental distress, and improved parents’ levels of mindfulness. The intervention also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mental stage language that used by the parents.

Keywords

Intervention, Mindful Parenting, Shared Reading, Parenting Stress, Mental State Language,

Mindfulness Level

*通讯作者。

何子静 等

正念养育理念对亲子共读的干预作用:基于家长教养压力和正念水平、家长使用心理状态语言的证据

何子静1,叶可晴1,梅维明2,穆 岩1*

1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广东 广州

2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收稿日期:2018年8月5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20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27日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建立有规律的亲子共读习惯,是对儿童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种亲子互动模式。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绘本共读的经历,是与儿童的社交、认知和情感发展都呈正相关。但是,如何提高亲子共读的质量,成为家长的普遍困扰。本研究原创性地把正念教养(mindful parenting)与亲子绘本共读相结合,为改善亲子共读质量而编制了一套以正念养育理念为基础的家长干预技术。正念教养是将正念融合到日常亲子互动中的一种教养理念,指父母对孩子及自己教养行为的有意识的、不评判的即时注意和觉知。以往研究发现正念教养对亲子关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在家长干预技术培训的之前和之后,分别测量家长感受到的教养压力、家长个人正念水平,并且对干预前后的亲子共读过程进行录音和编码,比较家长在前后两次共读中所使用的描述心理状态的语言,分析心理状态语言的类型和数量。干预实验的结果显示,正念亲子绘本共读干预可以降低家长在父母困扰方面的教养压力,提高家长的个人正念水平,增加家长在亲子绘本共读中使用的心理状态语言的数量。

关键词

干预,正念教养,亲子共读,教养压力,心理状态语言,正念水平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建立有规律的亲子共读习惯,是对儿童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种亲子互动模式。对于年幼儿童,家长常常选择绘本作为亲子共读的素材。亲子绘本阅读是指家长和幼儿共同欣赏绘本图画书,通过讲述其中的故事,解答疑难并引导孩子思考的一种阅读教育方式(王西敏,2003)。亲子绘本共读的经历,能存进儿童的社交、认知和情感发展之中。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在早期的亲子共读时光的长度,能够预测他们的读写发展能力(Sloat, Letourneau, Joschko, Schryer, & Colpitts, 2015),和语言发展能力,(Dexter & Stacks, 2014; Kohm, et al., 2016)。研究也发现,家长和孩子联合阅读的活动能够促进亲子之间建立更和谐的关系

Open Access

何子静等

(Kim, 2013)。

目前在中国,亲子绘本共读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亲子互动方式,但很多家长都不太了解亲子绘本共读的技巧,迫切希望提高亲子共读的质量。考虑到亲子共读涉及家长高度的情感投入以及亲子之间频繁的协商,比如选什么书,怎么读,读多久,如何讨论等,所以说亲子共读需要家长很好的耐性和情绪调节能力。

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教养子女已经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成为一个好爸爸或者是好妈妈是人生中的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但教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生活中,除了养育孩子,还有许多其他的挑战和困难。父母需要照顾孩子,完成工作任务,平衡家庭和生活,难免会感到力不从心。除了关注孩子的饮食起居,父母也要关心孩子心理方面的发展,这让很多父母苦恼,对于如何更好地与孩子互动感到茫然。

本研究原创性地把正念教养(mindful parenting)与亲子绘本共读相结合,为改善亲子共读质量而编制了一套以正念养育理念为基础的家长干预技术。

1.1. 正念教养

正念(mindfulness)的概念,来源于东方的禅修,是指对此时此刻的,不加评判的,有意识的注意和觉知,觉知的内容更加强调内在,对自我内心过程和内容(如身体感觉、情绪、想象、心境、表象等)的觉知。

觉知的方式是以一种持续的、不加评判的注意方式来进行(陈语,赵鑫,黄俊红,陈思佚,& 周仁来,2011;

罗黄金,2014)。正念教养(mindfulness parenting)的概念来源于正念(Coatsworth, Duncan, Greenberg, & Nix, 2010),是指对孩子以及教养行为的有目的的、此时此刻的和不评判的注意和觉知(陈晓,周晖,& 王雨吟,2017)。

与仅关注个人自我内心过程的正念相比,正念教养还关注人际过程(interpersonal process),这里的人际过程指的是父母与孩子进行互动时,父母对这种互动的当下的有意识的觉知,正念教养的自我内心过程则反映父母在教养过程中对自己内在状态以及他们如何思考和感受这些内在状态的觉知。

目前已有正念教养的一些模型存在。Duncan等人在Kabat-Zinn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正念教养5维度模型,并做了实证研究(Coatsworth et al., 2010; Duncan et al., 2009)。该模型将正念教养分为以下五个维度:

1) 全神贯注的倾听(Listening with full attention):父母在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全神贯注倾听并且对当前

体验的接纳性觉知;2) 对自己和孩子的不评判接纳(Nonjudgmental acceptance of self and child):父母知觉到他们对孩子行为的归因和期望,并逐渐引导父母接受对他们自己和孩子的特质、品质和行为的不评判接纳。父母同时也接纳教养有时可能会比较有挑战性,并且在当代社会中成长对于孩子来说也可能是困难的;3) 对自己和孩子的情绪觉察(Emotional awareness of self and child):强烈的情绪能诱发破坏教养的自动化认知加工和行为,父母可以通过对亲子互动的正念觉知来辨别自己和孩子的情绪,从而对亲子关系互动做出有意识的选择而不是自动化反应;4) 在亲子关系中的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 in parenting relationship):正念教养帮助父母在亲子互动中进行自动反应之前先暂停,由此培养父母的自我控制和对教养行为的选择;5) 对自己和孩子的慈悲(Compassion for self and child):通过对孩子的慈悲,正念的父母能满足孩子恰当的需要和安抚孩子所遇到的苦恼。

目前国外已有一些正念教养的干预课程项目。正念教养项目(Mindful Parenting Program, MPP)是一项针对父母的正念教养课程干预项目,改良于针对抑郁症患者的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 (Segal, Teasdale, & Williams, 2013)。总共8周,每周1次,每次3小时,由专业治疗师带领父母进行小组练习。每周的练习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每次课程由正式练习和课后练习组成。

正式练习又分为正念练习和正念教养练习。正念练习包括身体扫描,3分钟呼吸关注,正念行走等;正念教养训练包括对教养中的自动导航模式的察觉,用初心观察孩子,在教养过程中的身体反应察觉,对教养压力的察觉和应对等,课后的练习包括在课后自我练习正念技能,课前进行小组讨论等(B?gels &

何子静等

Restifo,2014;陈晓,周晖,& 王雨吟,2017),结果显示MPP课程可以帮助问题儿童的父母减轻教养压力,提高一般正念水平,但该干预课程的干预对象的是问题儿童(患有自闭症,多动症等疾病的儿童)的父母,尚不清楚对正常儿童的父母的干预效果(Oord, B?gels, & Peijnenburg, 2012)。

1.2. 亲子绘本共读

亲子绘本共读是目前很流行的亲子互动方式,特别在0~6岁的亲子中。国内学者对儿童早期阅读的定义是:0~6岁儿童凭借色彩、图像、文字及成人的讲读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活动过程。这是融观察、记忆、思维和表达等多种认知于一体的综合过程(张明红,2006)。由于儿童的认知水平发展的局限,儿童早期阅读中成人的讲读是不可或缺的,亲子绘本共读是主要的儿童早期阅读的方式。

国外关于亲子绘本共读的研究很多,从不同的方面验证了亲子绘本共读的积极作用。亲子绘本共读可以让家长和儿童有机会参与到绘本内容的讨论中(Dickinson & Tabors, 2001),有利于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Farrant & Zubrick, 2013)。在亲子共读中,使用仅有图画的阅读材料比使用仅有文字的阅读材料,家长和儿童会有更多的讨论(Sénéchal, Cornell, &Broda, 1995)。对此,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当阅读材料有更丰富的文字信息时,家长会更倾向于讲读文字,更少地和儿童讨论非文字(图画)中蕴含的信息。在阅读中有更多的讨论的亲子,孩子的词汇和叙事技巧会发展得更好(Lever & Sénéchal, 2011; Leech & Rowe, 2014)。

国内关于亲子绘本共读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并且多集中在语言学领域,分析绘本本身的特点和特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不多,部分研究是关于图画书在培养儿童社会性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图画书阅读中亲子间语言交流模式的质量的(张晓怡,2008)。

1.3. 教养压力

在现代社会,教养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宁宇,2017;刑英& 姜龙方,2017)。在香港中文大学社工系的一项育儿压力调查中,近80%的家长表示,子女出生后,他们因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育儿而感到非常疲倦,感到他们的大部分生活受到子女需求的控制;超过60%的家长表示,养育子女使其失去了私人时间;50%以上的家长承认,子女出生以后,其与配偶之间的冲突增多了(徐怀冰,2014)。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会遇到种种困难,而过高的教养压力会直接导致家长对孩子疏于照顾,甚至造成对孩子的虐待,如此严峻的现状非常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和解决(Abidin, 1990)。

教养压力(parenting stress,也称为育儿压力或者亲职压力),是指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压力,通常是因为家长在适应父母角色的时候遇到困难,教养压力的理论模型最早是由Abidin在1978年首次构建的,他将教养压力的来源划分为两部分,即分别来自父母领域(parent domain)和儿童领域(child domain)的压力(Abidin, 1990)。父母领域压力指由父母特质和情境因素所形成的压力。其中包括忧郁、养育能力不足、亲子间不良依附等三项与父母的个人特质相关的压力来源,和为人父母造成的限制、夫妻关系不良、健康状况欠佳及社会支持缺乏等四项与担任父母角色的情境因素相关的压力来源。儿童领域的压力来自:子女的特质和行为表现令父母困扰、焦虑或精疲力竭,以及在亲子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表现是否达到自己预期的感知和评价。具体包括:子女的强求性、情绪、过动/分心、适应性等四项与儿童的个人特质有关的压力来源;父母对子女的接纳性、子女对父母的反馈与增强两项与亲子互动过程相关的压力来源(Guo, Bindt, Te, Appiahpoku, Tomori, & Hinz, 2014)。

目前得到学界广泛认可的教养压力理论模型是由Abidin在1990年改进(Abidin, 1990)。该模型将教养压力分为3个维度,分别是父母困扰(parental distress)、亲子功能失调互动(parent-child dysfunction interaction)和困难儿童(difficult children)。父母困扰指承担父母角色时,受父母个人特质影响而感受到的对压力的愁苦

何子静等

感受。包括抑郁、父母角色胜任感不足、苦于父母角色所造成的限制、夫妻关系不良及社会支持缺乏等。

亲子功能失调互动指在亲子间的日常交往和互动中,父母觉得孩子的行为表现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或差距较大,且较少受到孩子的正向回馈与增强。困难儿童是指孩子与生俱来的一些气质方面的因素会造成父母的困扰或过多消耗父母精力,诸如情绪、需求度、活动量等,另外也包括后天学习而来的行为,例如适应能力及问题行为等方面。这3个维度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父母的教养行为(Abidin,1990;徐怀冰,2014)。

在教养需求不能被父母感知到的资源所满足的时候,父母感受到的教养压力会上升(Abidin, 1995),母亲对自己的教养能力的方面更自信,她感受到的教养压力会更低(Smith, 2010);已有许多研究证实教养压力与许多负面影响相关,更高的教养压力会带来更不敏感的亲子互动,会增加家庭功能失调和虐待儿童的风险,高教养压力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行为发展都有长期的不良影响(Benzies, Harrison, & Ma-gill-Evans, 2004; Dietz, 2000; Mantymaa et al., 2006; Nan et al., 2014)。

1.4. 正念水平

关于正念的科学概念,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正念的概念发展至今,目前学界认可的比较完善的一种观点是正念的五因子模型,即正念包含有5个因子,分别是观察(Observing),即注意到内外部的刺激,包括感觉、情绪、认知、视知觉等;描述(Describing),即在心里用言语确认内部体验;

觉知行动(Acting with awareness),即聚焦于个体当前的活动,强调了“专注”,与自动化导航或者茫然行动相反;不判断(Non-judging),即不评价个体的感觉、认知和情绪;不反应(Non-reactivity),即允许思维和感受来来去去,并没有聚焦在这上面。正念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Baer et al., 2006)。许多研究都发现可以通过正念训练(mindful training)的方式来提高个体的正念水平。

1.5. 心理状态语言

心理状态语言(mental stage language)包括情绪状态语言(包括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认知状态(如思考、了解)、生理状态(如饿、渴)和行为情绪状态语言(如哭)这四类(Charman & Shmueli, 1998)。儿童早期的人际互动关系的质量与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儿童早期的人际互动,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基本上是与其抚养者之间的交流。母亲与儿童的日常互动中使用的心理状态语言频率与儿童在心理理论任务中的表现存在正相关,母亲越频繁地使用心理状态语言,儿童的心理理论和心理词汇发展得越好(Rollo et al., 2017; Ruffman, Slade, & Crowe, 2002)。

1.6. 本研究

正念教养有很多积极的作用,包括降低家长的教养压力,提高家长的生活质量,促进亲子关系的质量等,但对于国内的大部分家长来说,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目前对正念教养的研究已有开展,但不是非常多,国外的正念教养研究多集中在家长干预课程上,家长干预时长耗时较长,通常需要8周及以上的时间,且需要专业的咨询师带领。因此开设的成本和条件较高,参与干预的家长每周需要到指定的地点参加3小时的干预课程,比较费时费力,加上需要专业的咨询师带领和专门的场地,费用也会比较高昂。国内目前则几乎没有关于正念教养的干预研究。

国内的绘本出版行业发展蓬勃,每年都会出版一大批国内外的优秀绘本,但无字绘本还是比较小众的一类,家长也会倾向于给孩子购买挑选带有文字的绘本,希望能帮助孩子识字,发展读写能力。无字绘本作为一种优秀的绘本阅读材料,可促进亲子对绘本内容有更多的讨论从而帮助孩子早期读写能力和心理理论的发展,却不被广大的中国家长了解。

本研究将日常的亲子绘本共读和正念教养结合,家长只需要在家中就可以自行执行正念亲子绘本共读,不需要专业人员在旁指导,也不需要家长和孩子付出额外的金钱和时间。高效的亲子共读可以提高日常的

何子静等

亲子绘本共读互动质量,亲子双方都能在正念亲子绘本共读中感受到更和谐的亲子时光。正念教养的理念融合在日常的亲子绘本共读中,本研究试图探究正念亲子绘本共读能否帮助家长降低教养压力,提高个人正念水平,以及提高亲子绘本共读的质量。尝试在国内推广正念教养的理念,推广无字绘本的阅读。

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一:正念亲子绘本共读干预作为一种简便高效的正念教养干预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家长的正念水平。

假设二:正念亲子绘本共读干预可以降低家长感受到的教养压力。

假设三:正念亲子绘本共读干预可以提高亲子绘本共读的质量,具体表现在干预后亲子绘本共读时间会更长,家长使用的心理状态语言频率更高。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共有22组被试家庭参加了本研究。但有1组被试的共读过程录音因为设备故障而缺失,另外1组被试是爸爸妈妈都来参与了共读培训活动,前测和后测都是爸爸和妈妈同时参与的,不符合仅需要一位家长且两次共读都是同一方家长与孩子共读的规定。有效的数据为20组,10个为男生,10个为女生。有2组亲子是爸爸和孩子参与共读的,其余18组为妈妈和孩子参与。被试儿童年龄分布在3岁1个月到6岁11个月之间(M = 5.1, SD = 1.20)。

2.2. 实验材料

2.2.1. 家长教养压力简表

家长教养压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 PSI)是Abidin于1990年编制,用于测量亲子系统中父母亲在扮演亲职角色时所面临的压力,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使用广泛(Abidin, 1990)。教养压力量表有完整版与简式版两种形式,教养压力量表完整版由台湾学者翁毓秀于2003年修订为中文版,包括父母分量表50题和儿童分量表44题,总共94题。教养压力量表简式版由台湾学者翁毓秀于2011年修订为中文版,以台湾12岁以下儿童父母为常模。教养压力量表简式版包含36个题目,分为父母困扰(例如,我对身为父母的责任感到束缚)、亲子功能失调互动(例如,有些时候,我感到我的孩子不太喜欢我和不想接近我)和困难儿童(例如,我的孩子起床时大多很不愉快)三个分量表,三者各包含12个题目。本量表采用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的5点评分。得分越高,说明在亲子关系中感受到的教养压力更高。在实际施测过程中,教养压力简表运用更简便和广泛。

2014年徐怀冰对教养压力量表中文版进行了修订,由于中国台湾和中国内地文化差异不大,故仅将繁体中文改成简体中文,并对部分题目的表述按照中国内地的表述习惯进行修改。该量表信效度良好。总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32。父母困扰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80;亲子失功能互动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81;困难儿童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43。

2.2.2. 五因素正念量表

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 FFMQ)是由Baer等人在2006年编制的用于测量个体平时生活中正念水平高低的量表。将以往五个常用正念测评量表的共112个题项进行样本的测量,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选出39个题项组成了FFMQ。中文版由Deng等人于2011年修订(Deng, Liu, Rodriguez, & Xia, 2011)。五因素正念度量表共有39个项目,包含5个因子,分别是观察(Observing,OB,例如,在行走时,我会有意关注身体部位在行进中的感觉),描述(Describing,DS,例如,我擅长用言语描述我的情感),不判断(Non-judging of inner experience,NJ,例如,我为自己

何子静等

有不理智的情绪或不合适的情绪而责备自己),不反应(Non-reactivity to inner experience,NR,例如,我感到了我的情绪和情感,但我不必对他们做出反应)和觉知行动(Acting with Awarenes,AWA,例如,在我做事的时候,我经常走神,而且容易被干扰)。本量表的觉知行动分量表和描述分量表为反向计分。本量表采用从“1”(一点也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的5点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正念水平越高。

该量表的信效度良好,不反应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5;观察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0.798;觉知行动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09;描述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

0.808;不判断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642;总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03。

2.2.

3. 亲子绘本共读材料

在本研究中亲子需要进行两次共读,并需要比较在培训前后家长使用的心理状态语言的种类和频率的差异,因此研究者选取了两本无字绘本作为阅读材料,家长需要完全使用自己的语言和儿童进行亲子共读,构建故事,无字绘本可最大化地体现阅读中的语言模式。

前测绘本《红雨伞》是由荷兰画家英格里德·舒伯特和迪特尔·舒伯特编绘的,由明天出版社出版,讲述了一只小狗在花园里捡到一把红雨伞,大风把它和红雨伞吹上了天空,它就和红雨伞一起去了世界上好多地方,遇到了很多小动物的奇妙旅程。

后测绘本《雨伞》是由意大利画家图里奥·乔尔达编绘的,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讲述了大熊和它的小动物伙伴们在森林边发现了一把雨伞和它们因为这把神奇的雨伞发生的故事。

2.2.4. 心理状态语言编码方法

本编码表源自Rello等人在2017年做的一项关于母亲在母子无字绘本共读中的叙事风格和心理状态语言使用情况与儿童的自我概念构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Rello et al., 2017)。该编码表将心理状态语言词汇分为八类,是由Carman等人在1998年做的关于儿童心理状态语言词汇的使用的研究中的编码表修订而成的(Camaioni et al., 1998),此表更适应于无字绘本共读过程的编码,如表1所示。Rello等人通过计算每个类型的心理状态语言词汇的数量占母亲在整个绘本共读过程中使用的词汇总数的比例,来量化母亲的心理状态语言词汇使用情况。

在Ted等人在2002年做的一项关于儿童和母亲的心理状态语言使用以及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中,是通过计算儿童和母亲在互动任务中的包括心理状态语言的句子的数量来量化儿童和母亲的心理状态语言使用情况的。Ted等人表示,他们认为,心理状态语言句子的数量指标比起比例指标,能更好地量化心理状态语言的使用情况,更能体现儿童的心理理论的发展(Ted, Lance, & Elena, 2002)。同时,因为中文和英文的语言特点不同,英文没有字的概念,最小分析单位只能划分到词汇,而中文的最小分析可以划分到字,例如“小老鼠在想办法”这一句中,想办法是一个短语,但可以划分成“想”和“办法”两个部分来分析,而其中承担心理状态语言功能的是“想”,在英文中这句话则是“The little mouse is thinking”,其中的词汇“thinking”承担心理状态语言功能,代表想,思考的意思,因此如果用词汇比例来量化中文共读中心理状态语言使用情况,会不太精确。本研究中选择使用心理状态语言词汇的数量来来量化共读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语言使用情况。

2.3. 实验流程

参与研究的被试家长需在规定的时间携被试儿童出席实验,到达实验地点之后,主试会安排家长填写第一份问卷,问卷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基本人口学变量,家庭教养分工情况以及儿童的绘本阅读情况等。问卷第二部分是家长教养压力简式表(简称PSI-SF),测量该家长在日常亲子互动中体验到的教养压力;问卷第三部分是五因素正念度量表(简称FFMQ),测量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念水平。在

何子静等Table 1. The coding of mental state languages

表1. 心理状态语言编码表

心理状态语言类别母亲在共读中使用的心理状态语言词汇示例

Physiological生理的饿;渴;困(想睡觉)

Perceptual感知的听;看(望着);观察;辨认;(觉得)冷;(觉得)热;(觉得)不舒服(难受) Emotional Positive积极情绪开心;高兴;享受;爱;鼓舞;满意

Emotional Negative消极情绪担心;生气;抱歉;悲伤;不开心;不满意

Volitional愿望指向的为了;想(要);指望;有能力(做到)

Cognitive认知的知道;了解;明白;忘记;(梦)想;思考;想(办法) Communicative社交性的说;问;告诉;讲;叫

Moral道德的责任(有义务做);权力(经过允许做);原谅;好的(好人、好事);坏的(坏人、坏事)

家长填写问卷的同时,主试会陪被试儿童玩耍,帮助儿童熟悉环境,缓解紧张感。

在被试家长完成第一份问卷的填写之后,主试会给家长一本无字绘本《红雨伞》,同时口头讲述以下指导语:“这是一本无字的绘本书《红雨伞》,需要家长用自己的语言给孩子讲,就好像平时在家里共读一样。您可以先翻阅一遍,熟悉一下故事的情节,准备好了就可以和小朋友开始这次亲子共读了。共读的过程我们需要录音以供后续分析。”给被试家长10分钟左右的时间熟悉前测绘本。

在家长向主试示意已经可以进行亲子绘本共读前测之后,主试把家长和儿童带去小房间,打开录音设备,并示意家长录音设备已开启,准备好了就随时都可以开始亲子共读,随后主试退出房间,不打扰亲子的共读过程。亲子完成共读之后离开小房间,主试检查并关闭录音设备。这就是亲子绘本共读过程的前测,目的是在记录亲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亲子共读模式。

在亲子绘本共读前测完成之后,主试安排家长进行正念亲子绘本共读的干预培训。培训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正念和正念教养的概念学习,正念呼吸训练,正念亲子绘本共读技巧学习。第一部分是对正念和正念教养理念的科普和讲解,由主试和被试家长讲解。包括正念的起源,正念是什么(带着接受、无所求且好奇的态度,觉察当下),正念教养是什么,为何要学习正念和正念教养等。因为大部分家长都完全没有接触过正念以及正念教养,因此第一部分的简单介绍和引入有助于家长更好地接受第二第三部分的干预。

第二部分是一个4分钟的正念呼吸训练,家长按照主试的指引,打开电脑桌面上的正念呼吸指导语音频,根据音频的指引进行正念的呼吸训练。

第三部分是一个正念亲子绘本共读技巧学习。在正念呼吸指导语音频播放完毕后,家长播放桌面上的正念亲子共读培训视频。视频长度约12分钟,包括对正念教养的6个关键点(全神贯注地关注、不加评判的接纳、对情绪的觉察和表达、以身作则的导师、在亲子关系中的自我调整、对孩子和自己的慈悲)针对每个关键点都列出了在共读中的技巧点,并且配有简短的真人示范视频。在观看培训视频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进行暂停,快进快退等操作,直到家长认为自己已经掌握视频中的共读技巧。在家长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小朋友在另一个房间和主试玩耍,不影响家长的培训进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些家庭是父母一起前来,并且父母双方都有意愿学习正念绘本亲子共读,那父母双方都可以参与到培训中,但问卷填写及两次亲子共读只能由同一方完成。

在共读培训完成之后,主试会给家长亲子共读后测绘本《雨伞》,同时口头讲述以下指导语:“这是第二本无字绘本《雨伞》,需要您尽量使用在刚才学习到的技巧来和孩子进行共读。您可以先翻阅一遍,熟悉一下故事的情节,准备好了就可以和小朋友开始这次亲子共读了。共读的过程我们同样需要录音以供后续分析。”给被试家长10分钟左右的时间熟悉后测绘本。在家长进行培训和熟悉后测绘本的过程中,小朋友在另一个房间和主试玩耍,不影响家长的培训进行。

何子静等

随后进行亲子绘本共读后测,流程和前测相似。在完成亲子绘本共读后测之后,被试儿童可以挑选1~2本自己喜欢的绘本和几张贴纸作为小礼物。主试会安排家长在活动后多和孩子用正念的方法共读绘本,有时间多进行正念呼吸训练,随后家长和儿童可以离开。在干预培训活动的3天后,被试家长填写后测问卷,包括五因素正念度量表和教养压力简式表两部分,家长填写并反馈给主试。

3. 实验结果

3.1. 人口学变量信息

参与本次干预研究的20组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有13个,非独生子女家庭有7个(其中6个为二胎家庭,1个为三胎家庭)。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这方面,1个家庭的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是研究生或以上,11个家庭的孩子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或专科),5个家庭的父亲学历为高中或中专,3个家庭的父亲的学历为初中;1个家庭的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是研究生或以上,10个家庭的孩子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或专科),5个家庭的母亲学历为高中或中专,4个家庭的母亲的学历为初中。

被试儿童中有10个男生和10个女生,年龄分布在3岁1个月(出生于2015年3月)到6岁11个月(出生于2011年5月)之间(M = 5.1, SD = 1.20)。

3.2. 家庭亲子绘本共读基本情况

参与本次干预研究的20组亲子中,有17组亲子都报告平时主要是由妈妈陪孩子读书,占比85%,有6组家庭报告平时爸爸也参与到亲子绘本共读中,占比30%。可见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是妈妈陪孩子读书比较多。在平均每天陪伴孩子共读的时长这方面,有9组家庭(45%)报告平均每天陪孩子读书的时间为0~15分钟;9组家庭(45%)报告每天和孩子共读的时间为15~30分钟;2组家庭报告每天会花30~60分钟和孩子共读。90%的家庭平均每天和孩子共读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在孩子在家看书(包括自己看书和与成人进行共读)的频率这方面,5组家庭(25%)报告孩子看书的频率少于一周1次;2组家庭报告孩子看书的频率为一周1次;6组家庭(30%)报告孩子看书频率在两三天一次;5组家庭(25%)报告孩子看书的频率在一天1次,2组家庭报告孩子看书频率在一天几次。

3.3. 教养压力

3.3.1. 正念亲子绘本共读对教养压力的影响

正念亲子绘本共读干预可以降低父母困扰程度。前测中的父母困扰维度得分(M = 31.45, SD = 7.65)高于后测中的父母困扰维度得分(M = 27.95, SD = 8.79; MD= ?3.5, SD = 4.42, t(19) = ?3.542, p = 0.02)。

正念亲子绘本共读干预前后,家长感受到的总的教养压力,亲子功能失调互动以及困难儿童维度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详见表2。

3.3.2. 人口学信息与教养压力的关系

孩子的年龄与家长在问卷前测中报告的教养压力无相关关系(r = 0.157, p = 0.508, N = 20)。

参与活动的一方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家长在问卷前测中报告的父母困扰维度得分无相关关系(r= ?0.141, p = 0.553, N = 20)。参与活动的一方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家长在问卷前测中报告的亲子失功能互动维度得分无相关关系(r= ?0.199, p = 0.401, N = 20)。参与活动的一方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家长在问卷前测中报告的困难儿童维度得分无相关关系(r= ?0.093, p = 0.696, N = 20)。参与活动的一方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家长在问卷前测中报告总的教养压力得分无相关关系(r= ?0.169, p = 0.475, N = 20)。

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在问卷前测中报告的教养压力要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报告的教养压力。前测问卷中,独生家庭的家长报告的教养压力(M = 80.69, SD = 15.65, N = 13)低于非独生家庭的家长

何子静等

报告的教养压力(M = 104, SD = 20.62, N = 7), 独生家庭的家长报告的教养压力与非独生家庭的家长报告的教养压力之间存在组间差异(MD= ?23.31, p = 0.011, t(18) = ?2.874)。

独生家庭与非独生家庭的家长在问卷前测中报告的父母困扰维度得分无显著差异(MD= ?7.22, SD = 3.88, t(18) = ?1.863, p = 0.079)。

在前测问卷的亲子功能失调互动维度得分中,独生家庭的家长报告的亲子功能失调互动得分(M= 22.62, SD = 5.16, N = 13)低于非独生家庭的家长报告的亲子功能失调互动得分(M = 33.57, SD = 0.56, N = 7),独生家庭的家长与非独生家庭的家长报告的亲子功能失调互动得分之间存在组间差异(MD= ?10.96, t(18) = ?4.3, p < 0.001)。

独生家庭与非独生家庭的家长在问卷前测中报告的困难儿童维度得分无显著差异(MD= ?5.13, SD = 3.59, t(18) = ?1.431, p = 0.170)。详见表3。

独生家庭与非独生家庭的家长在问卷后测中报告的父母困扰维度得分无显著差异(MD= ?3.15, t(18) = ?0.873, p = 0.394)。独生家庭与非独生家庭的家长在问卷后测中报告的亲子功能失调互动维度得分无显著差异(MD= ?4.00, t(18) = ?1.998, p = 0.61)。独生家庭与非独生家庭的家长在问卷后测中报告的困难儿童维度得分无显著差异(MD= ?3.24, t(18) = ?0.884, p = 0.388)。独生家庭与非独生家庭的家长在问卷后测中报告的总的教养压力得分无显著差异(MD= ?10.38, t(18) = ?1.341, p = 0.197)。详见表4。

Table 2. Parenting stres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表2. 教养压力各维度的前后测结果

前测(N = 20) 后测(N = 20) 后测–前测

教养压力M SD M SD MD SD t df p

总教养压力88.85 20.47 83.29 16.86 ?5.6 12.75 ?1.965 19 0.064

父母困扰31.45 7.65 27.95 8.79 ?3.5 4.42 ?3.542 19 0.02* 亲子功能失调互动26.34 7.53 25.55 4.58 ?0.9 5.8 ?0.693 19 0.497 困难儿童30.95 7.78 29.75 7.86 ?1.2 3.91 ?1.371 19 0.186

*代表p < 0.05,**代表p < 0.001。

Table 3. Parenting stress of the only-child and non-only-child familie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表3. 前测中独生与非独生家庭的家长教养压力各维度结果

教养压力独生(N = 13) 非独生(N = 7) 独生–非独生

M SD M SD MD SD t df p 总教养压力80.69 15.56 104 20.62 ?23.31 8.19 ?2.847 18 0.011*

父母困扰28.92 7.36 36.14 9.82 ?7.22 3.88 ?1.863 18 0.079 亲子功能失调互动22.62 5.16 33.57 4.58 ?10.96 5.8 ?4.3 18 <0.001** 困难儿童29.15 6.78 34.29 9.14 ?5.13 3.59 ?1.431 18 0.170

*代表p < 0.05,**代表p < 0.001。

Table 4. Parenting stress of the only-child and non-only-child familie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表4. 后测中独生与非独生家庭报告的家长教养压力各维度结果

独生(N = 13) 非独生(N = 7) 独生–非独生

M SD M SD MD SD t df p 总教养压力79.62 17.31 90.00 14.81 ?10.38 7.75 ?1.341 18 0.197 父母困扰26.85 7.46 30.00 8.16 ?3.15 3.61 ?0.873 18 0.394 亲子功能失调互动24.15 4.72 28.14 3.13 ?4.00 2.00 ?1.998 18 0.61 困难儿童28.62 8.00 31.86 7.47 ?3.24 3.67 ?0.884 18 0.388

*代表p < 0.05,**代表p < 0.001。

何子静等

3.4. 家长正念水平的影响因素

3.4.1. 正念亲子绘本共读干预对家长正念水平的影响

在不反应因子的维度上,家长在后测问卷中的得分(M = 22.2, SD = 2.63)显著高于前测问卷中的得分(M = 21.6, SD = 3.31; MD = 1.65, SD = 2.89, t(19) = 2.554, p = 0.019)。在观察因子的维度上,家长在后测问卷中的得分(M = 27.3, SD = 5.91)显著高于前测问卷中的得分(M = 25.15, SD = 5.14; MD = 2.15, SD = 2.28, t(19) = 3.462, p = 0.003)。

在行动觉知因子的维度上,家长在后测问卷中的得分(M = 28.85, SD = 5.2)显著低于前测问卷中的得分(M = 29.95, SD = 4.12; MD= ?1.4, SD = 2.35, t(19) = ?2.67, p = 0.015)。在描述因子的维度上,家长在后测问卷中的得分(M = 21.8, SD = 2.24)显著低于前测问卷中的得分(M = 22.85, SD =2.25; MD= ?1.05, SD =

2.35, t(19) = ?2.146, p = 0.045)。在不判断因子的维度上,家长在后测问卷中的得分(M = 25.75, SD = 4.15)

与前测问卷中的得分(M = 24.6, SD = 3.98)之间没有显著差异(MD = 1.15, SD = 3, t(19) = 1.717, p = 0.102)。

在总的正念水平得分上,家长在后测问卷中的得分(M= 126.65,SD= 6.72)与前测问卷中的得分(M= 124.15, SD = 8.55)之间没有显著差异(MD = 2.5, SD = 5.56, t(19) = 2.011, p = 0.059)。详见表5。

3.4.2. 人口学信息对家长正念水平的影响

孩子的年龄与前测中的家长正念水平之间无相关关系(r = 0.378, p = 0.1, N = 20)。孩子的年龄与后测中的家长正念水平之间无相关关系(r = 0.062, p = 0.794, N = 20)。

参与共读的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前测中该家长报告的正念水平之间无相关关系(r = ?0.227, p = 0.336, N= 20)。参与共读的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后测中该家长报告的正念水平之间无相关关系(r= ?0.052,p=

0.827, N = 20)。

在前测中,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报告的正念水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报告的正念水平之间的关系如下表,各维度得分及五因素正念度量表得分之间无显著组间差异。详见表6。

3.5. 亲子绘本共读时长

在后测中,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报告的正念水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报告的正念水平之间的关系如表7。在后测中,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报告的不反应维度得分(M = 22.23, SD = 1.96)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得分(M= 25.14,SD= 2.79)相比,独生家庭的家长得分更低(MD= ?2.91, SD= 1.07, t(18) =?2.73, p = 0.014)。在后测中,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报告的行动觉知维度得分(M = 30.3, SD = 5.33)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得分(M = 25.29, SD = 3.09)相比,独生家庭的家长得分更高(MD = 5.02, SD = 2.20, t(18) = 2.283, p= 0.035)。在总的后测正念水平上,独生家庭家长与非独生家庭家长得分没有显著差异(MD = ?1.42, SD = 3.22, t(18) = ?0.44, p = 0.665)。详见表7。

Table 5. Parents’ mindfulness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表5. 前后测中家长的个人正念水平结果

前测(N = 20) 后测(N = 20) 后测–前测

正念水平M SD M SD MD SD t df p

总正念水平124.15 8.55 8.55 6.72 2.5 5.56 2.011 19 0.059

不反应21.6 3.31 22.2 2.63 1.65 2.89 2.554 19 0.019*

观察25.15 5.14 5.14 5.91 2.15 2.28 3.462 19 0.003**

行动觉知29.95 4.12 4.12 5.2 ?1.4 2.35 ?2.67 19 0.015*

描述22.85 2.25 2.25 2.24 ?1.05 2.188 ?2.146 19 0.045*

不判断24.6 3.98 3.98 4.15 1.15 3.0 1.717 19 0.102* *代表p < 0.05,**代表p < 0.001。

何子静等Table 6. The only-child and the non-only-child parents’ mindfulness level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表6. 前测中独生与非独生家庭的家长报告的个人正念水平结果

独生(N = 13) 非独生(N = 7) 独生–非独生

M SD M SD MD SD t df p 总正念水平123.38 8.31 125.57 9.48 ?2.19 5.56 ?1.073 18 0.297 不反应20.69 2.5 23.29 4.15 ?2.59 1.48 ?1.76 18 0.096 观察25.31 5.51 24.86 4.78 0.45 2.47 0.182 18 0.858 行动觉知31.15 4.36 27.71 2.63 3.44 1.81 1.90 18 0.074 描述22.3 2.13 23.85 2.27 ?1.55 1.02 1.515 18 0.147 不判断23.92 4.48 25.86 2.67 ?1.93 1.86 ?1.039 18 0.313

Table 7. The only-child and the non-only-child parents’ mindfulness level after the intervention

表7. 后测中独生与非独生家庭的家长报告的个人正念水平结果

独生(N = 13) 非独生(N = 7) 独生–非独生

M SD M SD MD SD t df p 总正念水平126.15 7.21 127.57 6.13 ?1.42 3.22 ?0.44 18 0.665 不反应22.23 1.96 25.14 2.79 ?2.91 1.07 ?2.73 18 0.014* 观察26.77 6.95 28.28 3.50 ?1.52 2.83 ?0.54 18 0.598 行动觉知30.3 5.33 25.29 3.09 5.02 2.20 2.28 18 0.035* 描述22.08 2.14 21.29 2.50 0.79 1.06 0.745 18 0.466 不判断24.77 4.75 27.57 1.90 ?2.8 1.89 ?1.48 18 0.155

*代表p < 0.05,**代表p < 0.001。

所有家庭的前测亲子绘本共读时长(单位:秒) (M= 523, SD= 315.5)与后测亲子绘本共读时长(M= 572, SD = 267.98)之间差异不显著(MD = 49.1, t(19) = 0.898, p = 0.380)。

独生子女家庭的前测亲子绘本共读时长(M = 556.15, SD = 335.54, N = 13)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前测亲子绘本共读时长(M = 461.43, SD = 288.5, N = 7)之间差异不显著(MD = 94.73, t(18) = 0.630, p = 0.536)。

独生子女家庭的后测亲子绘本共读时长(M = 563.92, SD = 222.16, N = 13)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后测亲子绘本共读时长(M = 587.29, SD = 358.17, N = 7)之间差异不显著(MD= ?23.36 , t(18) = 0.181, p = 0.858)。

孩子的年龄与前测共读时长之间无相关关系(r = ?0.219, p = 0.354)。孩子的年龄与前测共读时长之间无相关关系(r = ?0.181, p = 0.445)。

3.6. 亲子绘本共读中的心理状态语言词汇使用情况

孩子的年龄与前测中的心理状态语言词汇数量之间无相关关系(r= ?0.389, p = 0.090)。孩子的年龄与后测中的心理状态语言词汇数量之间无相关关系(r= ?0.261, p = 0.266)。

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在前测共读中使用的心理状态语言词汇数量(M = 20.54, SD = 16.60, N = 13)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在前测共读中使用的心理状态语言词汇数量(M = 13.71, SD = 7.36, N = 7)之间无显著组间差异(MD = 1.84, SD = 8.53, t(18) = 0.216, p = 0.831)。

独生子女在后测中的心理状态语言词汇数量( M = 30.84, SD = 19.87, N = 13)与非独生子女在后测中的心理状态语言词汇数量(M= 29.00, SD= 14.27, N= 7)之间无显著组间差异(MD= 6.82, SD= 6.66, t(17.658) = 1.269, p = 0.221)。

在经过正念亲子绘本共读技巧培训的干预后,后测亲子绘本共读中家长使用的心理状态语言词汇数量增多。干预后共读中使用的积极情绪词汇增多(MD = 1.7, p = 0.002, t(19) = 3.7)。干预后共读中使用的消

何子静等

极情绪词汇增多(MD = 3.1, p = 0.004, t(19) = 3.24)。干预后共读中使用的愿望指向性词汇增多(MD = 2.1, p < 0.001, t(19) = 4.369)。干预后共读中使用的认知相关的词汇增多(MD = 2.45, p = 0.001, t(19) = 3.862)。干预后共读中使用的道德相关的词汇增多(MD = 0.9, p = 0.004, t(19) = 3.327)。干预后共读中使用的总的心理状态语言词汇增多(MD = 12.05, p = 0.001, t(19) = 4.14)。详见表8。

4. 结论和讨论

4.1. 教养压力

经过了正念亲子绘本共读的干预和练习之后,家长在后测问卷中报告的父母困扰维度得分显著降低了,这说明正念亲子绘本共读能有效地减少家长在教养过程中的父母困扰感;在困难儿童维度以及亲子功能失调互动维度上,本次干预没有显著效果,并且总的教养压力感上,本次干预也没有显著效果。

父母困扰是指承担父母角色时,父母感受到的抑郁、父母角色胜任感不足、苦于父母角色所造成的限制、夫妻关系不良及社会支持缺乏等(Abidin, 1990)。正念亲子绘本共读干预可以在这个维度上给予父母支持和帮助。在培训中的“不加评判的接纳”中就有提到父母需要接纳自己和孩子,接纳孩子的缺点,同时欣赏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肯定自己能成为一个好的爸爸/妈妈。

亲子功能失调互动是指在亲子间的日常交往和互动中,父母觉得孩子的行为表现未达期望或差距较大,且较少受到孩子的正向回馈与增强,此时父母会感到失望,与孩子亲密感不足、产生距离感,最终可能造成父母的育儿投入动机下降,亲子关系失调(Abidin, 1990)。在此维度上,正念亲子绘本共读没有显著效果的原因可能是干预和练习的时间过短,父母还没有感受到的来自孩子的足够的正向反馈。

困难儿童是指孩子与生俱来的一些气质方面的因素会造成父母的困扰或过多消耗父母精力,诸如情绪、需求度、活动量等,另外也包括后天学习而来的行为,例如适应能力及问题行为等方面(Abidin, 1990),这方面很难通过短期的干预来改善。本研究对比了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教养压力,在前测中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报告了更高的总的教养压力水平,在亲子功能失调互动这个维度上,非独生子女的家长感受到更高的教养压力,而在后测中两类家庭报告的总的教养压力水平和各维度的教养压力水平的差异均不显著。由此可见,在日常的亲子互动中,非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需要照顾不止一个孩子,可能由于精力的分散,家长对每个孩子的育儿互动的投入不足,也没有感受到孩子足够的正向反馈。而在经过了正念亲子绘本共读的干预培训后,家长的认知资源更充足,对孩子的好的表现也更敏感了。

Table 8. Parental uses of mental states langua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表8. 心理状态语言使用情况前后测结果

前测(N = 20) 后测(N = 20) 后测-前测

M SD M SD MD SD t df p 心理状态语言18.15 14.22 30.2 17.73 12.05 13.01 4.14 19 0.001* 生理的 1.1 2.27 0.35 0.93 ?0.75 2.45 ?1.371 19 0.186

感知的10.1 7.82 11.55 9.46 1.45 5.62 1.153 19 0.263

积极情绪 1.2 3.17 2.9 2.31 1.7 2.05 3.70 19 0.002**

消极情绪 1.7 2.34 4.8 4.01 3.1 4.28 3.240 19 0.004**

愿望指向的 1.2 1.88 3.3 2.87 2.1 2.15 4.369 19 <0.001**

认知的 1.5 2.11 4 3.71 2.45 2.84 3.862 19 0.001**

社交性的 1 2.05 2.25 3.46 1.25 3.06 1.828 19 0.083

道德的0.45 2.01 1.35 2.56 0.9 1.21 3.327 19 0.004* 情绪词汇(积极+ 消极) 2.9 4.94 7.7 4.59 4.8 5.72 3.754 19 0.001* *代表p < 0.05,**代表p < 0.001。

何子静等

4.2. 家长个人正念水平

在经过了正念亲子绘本共读培训和练习之后,20组家庭的家长报告的不反应维度和观察维度上的正念水平得分上升;而在行动觉知维度和描述维度上的正念水平得分下降;在不判断维度上的得分前后测无显著差异;在总的正念水平上,前后测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因为本次正念教养的设计没有达到效果,有可能是因为干预课程结束3天后才进行后测问卷的回收,主试无法有效地监督家长在这3天内进行正念绘本共读和正念呼吸训练,也有可能因为正念水平是一个比较长期的状态,无法通过如此短期的干预改变。

在问卷前测中,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报告的个人正念水平无论是在各维度得分还是在总得分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在问卷后测中,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在不反应维度上的得分低于非独生家庭,在行动觉知维度上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家庭,但在其他维度以及总的正念水平上没有显著的组间差异。这说明家长的正念水平和子女是否独生没有关系。

4.3. 亲子绘本共读情况

在亲子绘本共读时长上,前后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心理状态语言这方面,后测中家长使用的心理状态语言的数量是显著多于前测中的,这说明本次正念亲子绘本共读干预是有效的,家长使用心理状态语言的频率更高,而不是因为共读时间的延长而导致心理状态语言的数量变多。

孩子的年龄、参与共读的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都与前后测中的亲子绘本共读时长以及家长的心理状态语言使用无关。这可能说明家长的绘本阅读习惯更多与个人特质有关,有的家长就是倾向于和孩子详细地讲绘本,有的家长倾向于讲得比较简略。

4.4. 其他发现

本次研究中主试和被试家长和被试儿童有比较多的接触的机会,报名参加本次干预活动的家长也是对亲子教养比较感兴趣的,渴望通过参与来学习一些教养的技巧,因此主试和部分被试家长进行了一些沟通和交流,以下列举一些发现。

在参与活动的亲子中,有2组家庭都是妈妈带爸爸一家三口来参加活动的(其中1组因为爸爸妈妈双方都参与了前后测,违反亲子共读仅需要一位家长参与,且前后测是同一方家长进行共读的规定而视为无效数据),这两位妈妈都主动和主试表示,孩子的爸爸平时很少参与到和孩子的互动中,希望籍此机会让孩子爸爸学习一些和孩子互动的技巧,平时多和孩子互动。其中2号被试的妈妈从事儿童心理咨询行业,对儿童心理发展比较了解,她表示孩子爸爸是非常希望和孩子一起玩耍的,但不太会识别孩子的情绪,也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和孩子相处。总会惹孩子生气。

在基本信息中的儿童阅读信息调查问卷中,17组(85%)亲子报告平时主要是妈妈给孩子读书或者是陪孩子读书,仅有6组(30%)亲子报告平时主要是爸爸给孩子读书或者是陪孩子读书。可见在家庭阅读互动中,爸爸的参与度低于妈妈,这可能是由于家庭分工所致,也可能是爸爸缺乏陪孩子共读的意识,或者是缺乏恰当的陪孩子共读和互动的技巧,所以较少参与到家庭阅读互动中。

部分家长在完成共读的培训之后,都表示共读培训中强调的一些技巧点是平时很少留意到的,比如“以身作则的导师”中就强调在共读中家长也需要专注在绘本共读中,不要中途玩手机、接电话或者做别的事情,好几个家长都表示平时自己的确会边玩手机边和孩子读书,以后需要更加注意。还有“对情绪的觉察和表达”中强调的,不应该忽视绘本中的情绪内容,要留意和挖掘情绪内容,多和孩子讨论,引申到日常生活中,家长们也表示平时很少做得到,有家长表示,注意并做到这些点之后,在后测绘本共读中感觉自己孩子的表现更投入了。

何子静等

4.5. 结论

本研究原创性地把正念教养与亲子绘本共读相结合,为改善亲子共读质量而编制了一套以正念养育理念为基础的家长干预技术。干预实验的结果显示,正念亲子绘本共读干预可以降低家长在父母困扰方面的教养压力,提高家长的个人正念水平,增加家长在亲子绘本共读中使用的心理状态语言的数量,说明所提出的正念共读技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希望通过将正念教养和亲子绘本共读结合起来,通过传授家长正念亲子绘本共读的技巧,帮助家长学习如何更好地利用绘本这一媒介,和孩子进行更高质的阅读互动,拥有更和谐、从容的亲子关系。

致谢

本研究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6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763;

3120076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2YJC190011),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2WYM_0006),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广州市合生元营养与护理研究院母婴营养与护理基金(2017BINCMCF51)资助。

参考文献

Abidin, R. R. (1990).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s: The Stresses of Parenting.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 19, 298-301.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207/s1*******jccp1904_1

Abidin, R. R. (1995). Parenting Stress Index: Professional Manual. 3rd Edition.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Inc.

Baer, R. A., Smith, G. T., Hopkins, J., Krietemeyer, J., & Toney, L. (2006). Using Self-Report Assessment Methods to Ex-plore Facets of Mindfulness. Assessment, 13, 27-4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177/1073191105283504

Benzies, K. M., Harrison, M. J., & Magill-Evans, J. (2004). Parenting Stress, Marital Quality, and child Behavior Problems at Age 7 Years. Public Health Nursing, 21, 111.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111/j.0737-1209.2004.021204.x

B?gels, S., & Restifo, K. (2014). Mindful Parenting: A Guide for Mental Health Practitioners. New York, NY, US: WW Norton & Co.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007/978-1-4614-7406-7

Charman, T., & Shmueli, Y. (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of Mind, Language, and Narrative Discourse: An Experimental Study. Cahiers De Psychologie Cognitive Current Psychology of Cognition, 17, 245-271.

Coatsworth, J. D., Duncan, L. G., Greenberg, M. T., & Nix, R. L. (2010). Changing Parent’s Mindfulness, Child Manage-ment Skills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with Their Youth: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Pilot Intervention Trial. Journal of Child & Family Studies, 19, 203-217.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007/s10826-009-9304-8

Deng, Y. Q., Liu, X. H., Rodriguez, M. A., & Xia, C. Y. (2011). The 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 Version. Mindfulness, 2, 123-128.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007/s12671-011-0050-9

Dexter, C. A., & Stacks, A. M. (2014).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Parent-Child Shared Reading Practices, and Child Development in Low-Income Famili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28, 394-410.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080/02568543.2014.913278

Dietz, T. L. (2000). Disciplining Children: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Child Abuse & Neglect, 24, 1529-1542.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016/S0145-2134(00)00213-1

Duncan, L. G., Coatsworth, J. D., & Greenberg, M. T. (2009). A Model of Mindful Parenting: Implications for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nd Prevention Research. Clinical Child &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 12, 255-270.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007/s10567-009-0046-3

Farrant, B. M., & Zubrick, S. R. (2013). Parent-Child Book Reading across Early Childhood and Child Vocabulary in the Early School Years: Findings from the Longitudinal Study of Australian Children. First Language, 33, 280-293.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177/0142723713487617

Guo, N., Bindt, C., Te, B. M., Appiahpoku, J., Tomori, C., Hinz, R. et al. (2014). Mental Health Related Determinants of Parenting Stress among Urban Mothers of Young Children—Results from a Birth-Cohort Study in Ghana and Cote D’ivoire. BMC Psychiatry, 14, 1-12.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186/1471-244X-14-156

Kim, H. M.-S. (2013). The Role of Maternal Verbal Sensitivity during Parent-Child Shared Book Reading in So-cio-Emotional Functioning in the Preschool Years. ProQuest Information & Learning.

何子静等Kohm, K. E., Holmes, R. M., Romeo, L., & Koolidge, L. (2016).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hared Storybook Readings, Children’s Imagination, Social Interactions, Affect, Prosocial Behavior, and Social Pl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5, 128-140.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080/21594937.2016.1203895

Leech, K. A., & Rowe, M. L. (2014). A Comparison of Preschool Children’s Discussions with Parents during Picture Book and Chapter Book Reading. First Language, 34, 205-226.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177/0142723714534220

Mantymaa, M., Puura, K., Luoma, I., Salmelin, R. K., & Tamminen, T. (2006). Mother’s Early Perception of Her Infant’s Difficult Temperament, Parenting Stress and Early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 Nordic Journal of Psychiatry, 60, 379-38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080/08039480600937280

Oord, S. V. D., B?gels, S. M., & Peijnenburg, D. (2012). The Effectiveness of Mindfulness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ADHD and Mindful Parenting for Their Parents. Journal of Child & Family Studies, 21, 139-147.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007/s10826-011-9457-0

Rollo, D., Longobardi, E., Spataro, P., & Sulla, F. (2017). The Construction of Self in Relationships: Narratives and Refer-ences to Mental States during Picture-Book Rea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Mothers and Childre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8, 2060.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3389/fpsyg.2017.02060

Ruffman, T., Slade, L., & Crowe, E. (2002).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s and Mothers’ Mental State Language and Theory-of-Mind Understanding. Child Development, 73, 734-751.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111/1467-8624.00435

Segal, Z. V., Teasdale, J. D., & Williams, J. G. (2013).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for Depression (2nd ed.). New York, NY: The Guilford Press.

Sénéchal, M., Cornell, E. H., & Broda, L. S. (1995).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Parent-Infant Interac-tions during Picture-Book Reading.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0, 317-337.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1016/0885-2006(95)90010-1

Sloat, E. A., Letourneau, N. L., Joschko, J. R., Schryer, E. A., & Colpitts, J. E. (2015). Parent-Mediated Reading Interven-tions with Children up to Four Years Old: A Systematic Review. Issues in Comprehensive Pediatric Nursing, 38, 39-5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10.3109/01460862.2014.983279

陈晓, 周晖, 王雨吟(2017). 正念父母心: 正念教养理论、机制及干预.心理科学进展, 25(6), 989-1002.

陈语, 赵鑫, 黄俊红, 陈思佚, 周仁来(2011). 正念冥想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理论与神经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19(10), 1502-1510.

罗黄金(2014). 大学生正念、冗思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博士论文, 长沙: 中南大学.

宁宇(2017). 正面管教, 愉快地与孩子“讲道理”——小童书中的大道理之十四. 女性天地, No. 5, 48-49.

王西敏(2003). 图画书在亲子阅读中的使用. 博士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邢英, 姜龙方(2017). 例谈正面管教的应用与思考. 福建教育, No. 35, 24-25.

徐怀冰(2014). 母亲育儿压力、教养态度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 博士论文,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

张明红(2006).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晓怡(2008). 不同亲子阅读策略对3~6岁儿童图画书阅读能力的影响. 博士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0-7273,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p@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158345.html,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缺失现状分析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缺失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对有关离异、分居、单亲等家庭研究的深入,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众人关注。在我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观念和现代社会激烈竞争影响下,很多父亲“淡出”家庭教育,认为母亲是孩子的主要抚养者,在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方面比父亲的作用要大,父亲只是亲子关系的补充。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发现,由于父母之间在性格、体力、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其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父亲对孩子形成勇敢、自信、果断的个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母亲对孩子形成稳定、温顺、合作的个性起到更为明显的推动作用。父亲作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除了极少数的社会文化状态以外,在大多数社会形态中,男性是构成社会文化的主体。男女两性选择着不同的职业,在家庭中有不同的工作分工;男女两性有着不同的智力发展进程和特点,分别具有人们可以接受的角色行为并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父亲作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在孩子眼里是社会力量和规则的象征,是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纽带。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意识到父亲的 权威和力量,会对父亲产生敬畏的心理,从而去模仿父亲的行为,并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婴儿从一出生就因为性别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对待。父母和其他人开始按照社会意愿能接受和期望的男性和女性的行

为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个体综合了那些被认为适合其性别的行为,从而获得特定的性别角色类型。 父母亲作为男女性别角色之间的差别,对孩子的潜在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说,男性勇于冒险,富于智慧、大度、坚定、勇武和易暴躁;女性稳重、温柔、服从、忍耐、易焦虑和自卑,男女的气质特点是相互补充的,有优秀的一面又有缺憾的一面。我们希望婴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在勇于冒险的同时又不失稳重,在坚定大度的同时又能以忍耐、服从的态度和别人相处,这就是我们说父亲和母亲都要参与家庭教育的原因。对于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父母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对男孩还是女孩,在家庭中只有母亲而缺少父亲的角色或者相反,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发展都是欠缺的。事实上,女孩对父亲角色易于表露的冒险、进取、独立性等特征产生影响,男孩也会受母亲角色易于表现的温柔、依赖性等特征的熏陶。在婴儿期,父母对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虽然是潜在的,但却十分重要。毫无疑问,父亲对婴儿的影响会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父亲的参与也为母亲提供了情感的支持,并能促进父母作用的发挥。 因此,父亲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之中,对孩子、对母亲、对家庭来说都有重要意义。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分工的细化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父爱缺失。有调查表明:有60%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到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现象严重。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否认智力因素的差异以及遗传因素,但是,一般来说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为什么同是一个老师任教,有的成才了,有的没有成才,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差异所造成的。凡是家庭教育抓的好的,孩子成长和发展均好,反之,家庭教育抓的不好,父母只顾自己的安逸,或者忙于其他事务,顾不上管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忽略了教育的季节,结果孩子的进步就慢,学习就差,甚至变坏了。 1.要经常鼓励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如"你怎么这么笨呀!" "这么简单的题也能错" "你看***考的多 好!"类似这样的话,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卑,自觉不自觉地就想到"我为什么会怎么笨......这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是极其不利的。 2.马虎是学习中的一大忌,会的题做错那就是不会,有些孩子总拿马虎当借口,有时,他根本不会做这道题,可他却说成是马虎了,这样大人也就无话可说了,千万不要让他有这样的习惯,马虎就是不会,要证明自己会,就别马虎! 3.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不适应学习学到很晚,一坐坐很久的学习环境,你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他,这几 道题40分钟做完,做完后就可以玩半个小时,半小时的诱惑对小学生来说应该是不小的吧!之后再学40分钟,再玩半小时,反正时间多的是,这样总比一坐坐几个小时强迫其学习来得好! 4.不要每次在孩子学习时都很严肃,很可怕的样子,让孩子畏惧学习,可以将屋子布置成乐园,让孩子自 己想进,而非被迫进入.在孩子学习时,40分钟内无论他干什么都不要说他,哪怕他在玩!你只需在床上(沙发上,或里他较远的地方)拿一本书看,最初只需让他感觉你不在监督他了.拿本书只是做做样子,当他走神时咳嗽一声,以示提醒.我认为以后就可以养成习惯了. 5.对于孩子所学内容,你要表现的很好奇,很不解,比他还不懂,甚至要作到向他请教,让他感觉他很了不起,让他心甘情愿地给你讲解他所学内容,(以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而非让他感觉你什么都懂,只是在看着他! 对待孩子需要有耐心,当初你可以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现在只需用一半的耐心就可以.要将心比心! 6.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切活动都要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形成一种高度重视,平时光是问一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情况,有时要参与孩子的学习。可以共同研究探讨,提前看看书,备备课参与孩子的学习当中去。牺牲点儿喝酒、搓麻的时间,多陪读陪练,方可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上课前做好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课后及时巩固训练,放学后要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阅读课外书时遇到生字、生词,自己动手查字典,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请教他人。直到弄懂为止。总之,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家长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最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那么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家庭教育?词典的解释是:但凡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发展人的智力、体力等这样的活动都是教育。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家长教育是指导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的,是对家庭中的父母及其他教育孩子的成年人进行的教育。 我们家长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呢?首先,我们先来看一项调查,初中的“问题”学生,有80%是家庭出现问题,其中37%是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离异和离异重组家庭的父母对子女要求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分严厉,要么放任不管。43%是家庭夫妻关系存在矛盾,夫妻双方经常吵闹、打架、互相谩骂、不尊重对方。这样的家庭环境不但使这些学生产生严重的紧张情绪,而且破坏他们内心对他人、对世界的美好感受,成天神思恍惚,情绪低落,无法安心学习。这两类家庭的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关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不学习了。我们学校的孩子98%的家庭来自周围农村,农民、打工族、个体工商户等家庭,这些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状况较低,这也决定这些父母的文化素养不高。这些文化素养较低的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经常表现出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子女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也较少。 我们再来做个了解,当我们问起孩子读过多少本书,写过多少日记?参加多少次活动?经历过多少次比赛的时候,家长大都答不出来。但是当问及家长主动和老师交流过多少次,读过多少本有关孩子的教育方面的书,参加过多少次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培训时家长们能够迅速地回答。 孩子每天都在接受新知识,明白新道理,身体在增长,智慧也在增长,而我们的家长呢?旧村改造了,票子有了,房子有了,车子有了,而我们家长的智慧呢?有的在缓慢的增长,有的甚至在萎缩。我们可以一块回忆一下,我们孩子小的时候是多么的崇拜爸爸妈妈,作为家长你在孩子中的形象是多么的伟大。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吃饭学父母,走路学父母,连说话也是“我妈妈说怎样”,“我爸爸说怎样”。有时候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学着妈妈的样子在屋里扭来扭去,父母走到哪里,孩子跟到哪里。但是等到孩子长大了,怎么就会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呢?比如成绩下降了、不爱学习了、马马虎虎了、拖拖拉拉了、叛逆顶嘴了、不爱说话了,不听话了、管不了。当你再给孩子说话的时候,还没有说两句孩子就嫌你烦了呢?因为你讲的是物质条件如何改善了,夸的是你的功劳,自我感觉很了不起,可孩子真的不需要这些,他们需要的是心灵的沟通,需要的是你的倾听,需要……,需要您的地方太多了,您却不知道他需要啥。这都说明我们家长的教育智慧已经不足于教育孩子了,我们家长该学习了!

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有哪些作用

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有哪些作用? 一位伟大的诗人曾说过:“妈妈和子女的关系,是月亮和星星,树苗和土壤之间的亲和力。”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到读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参加工作……无不伴随着母亲一言一行的影响与谆谆教诲。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的生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年龄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吃、睡、玩定时,孩子容易形成一个有节律的生物钟,形成有规律的生活。 第二、纠正孩子不良习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不少坏习惯,如不讲卫生、乱花钱、整天看电视、玩游戏机等等,做母亲的只能细心、耐心地教育。 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改掉孩子乱花钱的习惯。不要让孩子迷恋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父母首先要少些看电视、玩游戏机,教育孩子处理好玩与学习的关系。在做好作业、复习好功课的情况下,家长可以让孩子适度看一些有益的电视,但时间不能太长,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注意用眼卫生。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父母必须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应和孩子开展多种娱乐、游戏,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如集邮、看书、下棋、画画、体育活动。多种多样的活动可以防止、改正孩子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的不良习惯,更能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第三、教育孩子养成良好品德 (1)从小学会劳动。按孩子的能力,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教会他们怎样做,怎样做更好,并对孩子的劳动成果给予充分鼓励、表扬,增强孩子自信心,提高对劳动的兴趣。(2)注意孩子的语言美。对有讲脏话习惯的孩子,妈妈要不断提示、警告,多用表扬、奖励、惩罚方法改掉孩子的毛病。 (3)培养诚实的孩子。对待孩子的有意说谎,家长要认真分析原因,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果是妈妈对幼儿过于严厉造成的,妈妈要纠正自己的做法;如果是孩子的坏习惯,应及时给他讲清道理,帮助、督促他纠正不良行为。总之,妈妈要根据孩子说谎的原因及时进行处理。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氛围,认识到家庭氛围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能自觉执行。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美国纽约州有一个酒鬼兼赌徒马克斯?朱克,在他之后七八代的子孙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7人因杀人被处死刑,63人因偷盗被判刑,因喝酒死亡或成残废者竟多达400余人!“人种论”者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然而当时的教育学家作出另一种统计是:美国纽约有一个孩子救护会,它收容和照顾的孩子大多是乞丐、流浪者及贫民窟的孩子,即当时所谓的“低能孩子”。由于救护会付出酬金,把孩子送到可靠的家庭里接受良好教育,结果在50年内总计收容的2.8万孩子中,有87%成为教授、医生、技工等有用之才。最有趣的是,前面提到的马克斯?朱克一个第九代孙,

也被该救护会收容,送到一个有教养的家庭寄养。截至1917年所作统计为止,他的操作和学习成绩都特别好。他已经20多岁,被舆论认为是“地方上的模范青年,前途大有希望”。 结论:人的未来发展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血统,而是取决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 二、什么是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组成的人、物、精神等方面给予人某种强烈的感觉或印象。家庭氛围有物质的、精神的,有显性的、隐性的。环境、氛围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必须要重视在一定环境与氛围中进行。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氛围对于身心均未成熟的孩子的成长有决定性作用。1、环境氛围: 这里指家庭周围环境(包括邻里关系、居住生活区风气乃至社区的文化层次、居民的职业状况等等)与内部居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 举“孟母三迁”的例子: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

浅谈家长、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家长、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来自于多方面,它不仅仅是靠教师的言谈身教能实现的,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更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只有真正把“家长学校”建设好,把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落实好,才能实现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家长教育、学校教育、联合 影响学生各方面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通常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活动围及接触对象,将其划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自这三方面的影响和教育,我们分别称其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两者构成教育的主体,缺一不可,又不可分割。 相对社会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 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有些家庭的综合文化水平和素质都比较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正面的、优良的氛围;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没有受过教育的专门训练,缺乏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能力差,许多家长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一般经验教育孩子,缺乏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不了解孩子不同

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难以做到科学育人;有的家庭长辈之间关系紧或者长辈有严重的过错行为,这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势必会产生消极作用利用这种教育因素,建立合力开展工作的网络,有助于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这比学校教师单方面的“单打独斗”、“孤军奋战”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顺利地成长。因此,作为老师,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掌握两者之间通力合作的方法与技巧,是一门必修课程。 首先,我想谈谈我总结出来的几种家校沟通合作的错误倾向: 一,沟通式家校联系。 这种合作方式仅仅在学生犯错误而教师倍感无能为力时发生。这种沟通方式的存在非常普遍,以致家访成为学生犯错误的另一种表述。通过对本班问卷时调查发现,赞同家访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5﹪,无所谓的学生约占10﹪,其他则为对家访略显抵触的学生。而在深入调查中则发现赞同家访的学生父母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多使用讲解举例的方式,让学生“心服口服”。无所谓的学生,家长则有种“小孩子总会犯错,长大就好了的心理”。而抵触家访的学生家长多采用训斥甚至暴力的方式来应对学生错误。这种间接的不愉快体验让学生对家访产生不同的情绪。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数据表明,学生拒绝这种告状式家校联系。作

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3.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4.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5.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6.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8.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吴稼祥语)9.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闹,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12.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13.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 14.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 16.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 17.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 18.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

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回顾.doc

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 培养孩子成材是一个系统工程,家长是重要的教育管理者和实施者,家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二是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三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是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你孩子的成功,离不开鼓励和赞美。人人都需要赞美,如同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的温暖一样。没有鼓励和赞美,孩子会在精神上有失落感,适时适度的给予孩子鼓励和赞美,能使孩子获得力量和希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抚育孩子没有其他窍门,只要赞美他们。鼓励和赞美在培养孩子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西方的家长从不吝啬对孩子说“你很了不起”、“你真棒”、“你真伟大”等赞美之语,其目的就是使孩子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赞美和鼓励是正面教育原则的体现。卡耐基成功教育的秘诀就在于善于鼓励人、乐于赞赏人,营造积极、乐观的人生氛围。我们大力倡导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要"鼓励、鼓励、再鼓励",有一点成绩,有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从而促使学生的受教育处于良性循环的轨道。老师们在工作中都能做到“三多”:多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这样,学生在学校里受到关爱和激励,在家中得到赏识和赞誉,自信心和成功的欲望便会日趋增强。“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赏识的渴望”,鼓励和赞美属于力量,属于生机,属于希望,大胆赞美你的孩子吧。 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是整个中学生活的起点,七年级的学习情况如何,往往对整个中学阶段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不但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能使他们终身受益。 1、预习的习惯 培养孩子有计划的学习习惯,在完成当天的作业以后,一定要安排时间认真预习第二天学习的内容。预习的基本要求是: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层次结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原理,找出难点并做好记录,使第二天的听课有所侧重。 2、做作业的习惯 很多学生都是一坐下来拿出作业就做,做错了再订正。结果不但费时多,错误率高,而且达不到训练目的。正确的做法是,做作业之前,先认真想一想白天老师授课的内容,讲了哪些概念和例题,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等等,将所学的知识理出一个头绪,然后再开始做作业。 因此,除了要求做到态度认真、独立完成、步骤完整、书写整洁、符合规范、反复检查、认真订正以外,还要摆好复习与做作业的先后顺序。 3、朗读的习惯 不少学生由于从小缺少训练,没有养成朗读的习惯,不但在人前不敢大声朗读,就是独

家长学校意义

充分认识家长学校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建设都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是教育因素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把学校或班集体比作“舟”,那么家长就是水。他们无是无刻不在关注着学校和班集体的建设,并根据他们的认识给予评价。家长的评价是评定一个学校或班集体的有力证据,甚至更为群众所信服。而家长学校是学校或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主要方式,开好家长学校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一、家长学校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和家长都是教育者,只有两者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相统一,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而教师每天单独约见家长是不现实的,那么家长学校就成了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方式。 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沟通班集体的具体情况:教材特点,教学要求,学校要求,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动态等等,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要求,教师的工作方法、工作目的,学生教育的重点问题。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没有阻力,顺利开展起来。家长学校使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了共识,这种共识作用在学生身上,产生的教育效果是无法估量的。 二、家长学校是对家长进行培训的主渠道。 当今社会真正懂得教育的家长并不多,有很多家长还是在用他的父母管他的方法去管理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者有之,“放任自流”者有之,“娇生惯养”者有之……,有许多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与学校教育相违,甚至是格格不入的。使学校教育无法发挥其作用。特别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之后,有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是教师没有接触过的,更不要说家长了。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教师要及时地培训家长,让家长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成为我们课程改革的有效力量。而家长学校就是培训家长最有效、最经济的主要渠道。培训家长已成为学校和老师不可推缷的责任。 三、家长学校是家长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 同在一个班级学习的学生也是千差万别的,家长的教育方法也各有千秋。遇到问题时,家长们都希望知道别的家长是怎样做的。所以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是家长们渴望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学校就成了家长们相互交流最合适的平台。而只有学校和老师才是家长学校最合适的组织者。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有必要把家长学校变成各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汇聚、撞击的平台。 四、家长学校是家长正确认识、评价孩子的有力依据。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家长学校上通过老师的介绍,家长才能有比较、全面地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对自己的孩子形成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认识和评价,如果失去了这个平台,家长也失去了解同龄孩子发展状况的机会,对自己的孩子的认识、评价也失去了参照,甚至偏颇。 综上所述,我认为家长学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是学校与家长乃至社会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认识到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定期开好每一次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

家长在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家长在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家长在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为了让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幼儿得到发展,我们教师结合各种资源开展了许多形式不一的主题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其他教育环境所不可比拟的,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言行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家园互动,共同教育孩子。在围绕“社区资源”开展的多样的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家长的参与在教育活动中所取得的积极作用。 一、家长参与,促进主题生成 每周我们都通过“家园联系栏”向家长详细介绍课程的动态、主题活动、生成课程,并让家长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如有好的想法可在家园联系本上记录或者直接与我们教师交流。这样我们就能针对情况进一步调整我们的主题活动。这样的形式既让家长了解了我们正在做什么,又让家长参与了本次活动,还有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需要,而且家长的建议也让主题添色不少。 二、家长参与,丰富主题内容 主题活动的开展前,我们发放了“告家长书”,详细介绍了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区域创设、所需物品等,让家长了解我们需要什么?许多家长送来了有关书籍、网上下载的相应资料……家长的参与很好地丰富了班级的主题内容。 有些活动需要许多的不同种类的废旧材料,或是孩子与家长合作制作小制作,或是家长带孩子外出体验感受,这些活动单靠我们教师是无能为力的,家长的参与,收集提供了许多的材料,丰富了我们活动的所用的材料,并在收集制作的过程中与幼儿园一起加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共同教育了孩子。 三、家长参与,提供学习机会 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园对教育资源的积极利用,是幼儿园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积极贡献者,也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活动中,家长可以协助幼儿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活动的意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感、语言与表达的能力。

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是人一生温暖幸福的港湾;亲情,是人与人之间最亲密、最真挚、最深厚的情感。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一种特殊亲近的感情,父母和子女心连着心,情连着情,常以子女之忧而忧,以子女之乐而乐;同样,子女对父母也怀有深切的依恋、爱戴之情,父母的喜怒哀乐也时刻感染着子女,牵动着子女的心。他们在情感上的互相感染作用是特别巨大的。因此,发挥并运用家长对孩子这种特殊情感在儿童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提高家长教育水平长期以来,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完全是凭着经验而来,凭借自己儿时受教育的经验、自己的想像和观察,来对孩子进行想当然的教育,出现问题,或归罪于孩子,或怨天尤人。殊不知,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行为应该是理智的行为,是遵循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行为,是尊重事实的实事求是的行为。为此要根据不同主题,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对家长进行系统的培训,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1、低年级学生处在刚入校门,一切都是懵懵懂懂时期,此时的家长也这样,不了解学校的一些教育理念,日常行为贵发,也不知如何与老师相配合,因此,我们要低段学生家长进行以“学校简介”(包括办学理念、教育特色、常规活动、教育制度等)“如何遵守校学生一日常规”“良好习惯从今天开始”为主题的培训。 2、中高年级的孩子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增加,独立能力逐步提高,思想也变得比以前成熟,孩子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复杂,此时的家长更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从细微变化之中高受到孩子情绪的起伏,思想的波动,及时予以关注就会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因此我们为中高

年级的家长进行了“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家庭礼仪教育”“成功与幸福”等主题的家长学校培训。 通过系列培训,激发了家长教育好自己孩子的欲望,同时也使家长能够正确、理智、现实的看待自己的孩子、要求自己的孩子,合理的确定孩子发展的目标,掌握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促进学校工作开展。 1、通过问卷调查,监督任课教师工作的真实情况。为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我校对教师进行教育和教学的评价,目的是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推动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几年来,我校一直采取无记名形式,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在每学期期末,校领导深入全校近百个教学班,进行学生问卷调查,让学生当时填写,班主任老师回避。问卷内容是学生分别对所教班、科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对学生的态度两方面,用满意A、还可以B、不满意C 形式评价,并写出对任课教师的建议或意见。 家长问卷调查表是对班主任教师的师德、教学和对学校教育教学三个方面打等级,有“满意、还可以、不满意”三个等级,每个方面都请家长写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第二天早晨在校门口用密封箱统一 收回问卷,最后由各学年主管领导汇总学生和家长的两种问卷情况, 算出百分比,制成总表。各学年主管领导与每一位任课教师都交换意 见,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个性问题个别交流,共性问题召开学年或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优选稿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 要作用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深刻的意义,教育孩子是繁琐的,如果不是爱心、责任心、欣赏心作为动力,是无法坚持下去,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作为我们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其实也是一门课程。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心得。 一、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天我关心的是孩子身体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早上起床让孩子给自己一个笑容,希望这一天都快乐。孩子放学回家,我都会笑眯眯地问孩子,你今天过得快乐吗孩子就会告诉我,她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哪些事情她过得很愉快,哪些事情她不是很愉快。能过她的描述,我知道,她很满意她目前的状态。当她害怕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我告诉她,老师就是她的二个妈妈。能够让孩子健康快乐生活,就是最理想的! 二、相互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我并没有刻意把孩子培养得如何如何,但必要的关爱和教育还是要的。首先是要学会相互沟通,学会如何培养母子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跟他谈心。同时,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小看他们,他们有时的想法和一些话语有时候会让我们大人都大吃一惊,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真聪明。因此,需要我们家长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随时了解他们的心声,成为他们最知心的朋友,尽力给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平时,只要有时间就陪他玩和他一起做游戏,打扑克,在玩的过程当中寻找机会达到教育和培养的目的。经常与孩子像朋友一样的交谈、倾听他的诉说,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让他做自己做喜欢的事,这些都是让孩子把你当成贴心朋友的有效做法。另外,孩子会提出许多问题让家长解答。凡是能解答的,家长一定要认真解答,如果让孩子失望了,他将越来越少提问。

如何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协助。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家长的诚心贡献,任何一所学校的建设史上都会记下家长们的殷殷功劳。长期以来,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完全是凭着经验而来,凭借自己儿时受教育的经验、自己的想像和观察,来对子女进行想当然的教育,出现问题,或归罪于子女,或怨天尤人。殊不知,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行为应该是理智的行为,是遵循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行为,是尊重事实的实事求是的行为。 家长既是子女的启蒙教师,又是终身教师。。家庭是子女接受教育最早最长久的场所,是子女天然的学校。家庭,是人一生温暖幸福的港湾;亲情,是人与人之间最亲密、最真挚、最深厚的情感。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一种特殊亲近的感情,父母和子女心连着心,情连着情,常以子女之忧而忧,以子女之乐而乐;同样,子女对父母也怀有深切的依恋、爱戴之情,父母的喜怒哀乐也时刻感染着子女,牵动着子女的心。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对学校教育起着协助、补充作用,不良的家庭教育则会抵消学校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子女成才的起点,而学生所处的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环境,学生接受教育影响的范围总是超过学校教育的影响范围。因此,经常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长更要注意平时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处世方式以及习惯、兴趣、爱好等对他们的影响,规范他们、约束他们,使与学校教育同向,与社会发展同步。学生与家长有着亲子情感关系,有着经济依存关系。家庭影响子女,父母教育子女,主要是以血缘关系或抚养关系为基础,以潜移默化影响熏陶为主。家长的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气质性格,行为习惯,爱好特长和教育方法,都会给孩子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文化知识的拥有和实践,情感、意志、性格的塑造和健康心理的形成等都具有特殊的渗透作用。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的行为是子女唯一可仿照的模式;子女对家长又绝对信任,因而在模仿时就会不加任何选择。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子女们模仿的对象。家长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子女们从家长的学习中找到了自己学习的动力,从家长的自我教育中体验到了乐趣。这是任何学校教育无可替代的。家长在学校教育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被动的,而应是主动的、大有作为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家长在教育子女中的作用,我个人认为,家长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一种信念:那就是子女必须读书,必须学习文化知识,知识始终有用的信念。 二、理解两种关系: 1、成才与做人的关系: 毫无疑问,几乎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家子女“好”,但什么是“好”?心中的实际目标是不尽相同的。在这个问题上,常常容易在成才与做人的关系上失去平衡。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在很多人脑子里,“好”就是“有本领”、“站得住”、“吃得开”,有的则是“出人头地”、“做人上人”。其实从小就应该重视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自幼有坚实的理想信念“垫底”。人们常说,要先成人,后成才。哪怕成不了才,但一定要学会做人。

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作文,家长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11个作用

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作文,家长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11个作用 孩子要靠老师来引导,但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完全压在老师身上,无疑是一种逃避,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师了。自己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关注地很少,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这十一点,能够充分地说明,如果单靠老师,那就太耽误孩子了。很残酷,但很中肯,愿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 01、写字和握笔姿势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 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如果你还年轻,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从这一点开始吧。 请你记住,一个班里有那么多学生,老师没精力逐个纠正沉重的握笔姿势,没精力激励每个孩子都去练字。 02、叛逆期的冲撞 孩子到了叛逆期,就敢跟你顶嘴了——这都是爷爷奶奶惯的,也是你没规矩惯的。 记住对孩子的缺点要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原则问题就是不能让步。譬如,作业完不成,就是不能睡觉;关上电脑,就是不许玩游戏。 请你一定记住,五六岁开始,如果你舍不得对孩子说“不”,到了10几岁,你就不敢对孩子说“不”了。不要埋怨孩子不听话,你在孩子几岁的时候,就埋下了隐患。 还请你记住,老师管不了沉重的逆反心理。学生往往怕老师,但是孩子不怕你,就是因为你没有制定让孩子尊重并且畏惧的规矩。 03、读书的兴趣 读书的兴趣,是从小时候开始的,两三岁的时候,孩子就该看书了。此时,孩子爱不爱看书,跟父母的表现有直接关系。家里的书多,孩子就读得多。 家里没什么书,孩子就不喜欢读书,父母没给孩子传承给爱读书的习惯,孩子怎么爱读书呢?孩子从记事起,对父母读书就没印象,孩子只能模仿读书以外的事情。

浅谈家长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家长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湛江市委机关幼儿园:何日莲 摘要:环境教育是一项幼儿到成人的终生教育,是一种长期性的、普遍性的全民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合力共同打造。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的同时,必须提高家长的环境认识,增强家长的环境意识,让全体家长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支持并参与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工作,才能更好更快地产生教育效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和促进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深入。 关键词:家长环境教育重要作用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环境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到充分的功效。”可见,家园的协调、合作、互补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环境教育是一项幼儿到成人的终生教育,是一种长期性的、普遍性的全民教育。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时,可以通过融入了科学启蒙、环境主题、环境设置、亲子游戏、废物利用等多种教育元素,教育效果会非常明显。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家长作为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他人”,他们的环境意识对孩子良好的环境情感、环境行为的保持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幼儿环境教育的成效。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的同时,必须提高家长的环境认识,增强家长的环境意识,让全体家长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支持并参与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工作,才能更好更快地产生教育效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和促进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深入。 一、以幼儿园为平台,帮助家长提升环境教育理念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家长参与环境活动这对激发幼儿创新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参与合作意识、促进环境教育走进家庭很有作用。为此,我们在开展环境教育中,十分注重挖掘家长教育资源,渗透环境教育,转变其教育观念,使其成为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向家长宣传环境教育的真正内涵及我们开展环境教育的情况。例如,在“家园同乐亲子活动”中,家长与孩子用废旧材料制作“环境时装,废塑料袋、饮料瓶、宣传单都是时装的“面料”,孩子们走“猫步”、摆“pose”,看到孩子们精彩的表演,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与家长得到了很好的环境教育。还可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环境教育专题讲座、布置家园宣传栏、编写宣传小报、倡议书,利用家园联系册等向家长宣传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参与幼儿园的环境教育课程决策和教育过程。利用各种环境主题日对家长进行宣传。例如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可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等宣传活动。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可制作“地球妈妈——我爱您“的小卡片,向游客宣传保护地球、热爱地球的理念。使家长的环境教育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园提供了平台,帮助家长提升环境教育理念,目的是引导家长积极关注环境教育,不断提升环境教育理念,以便更好地参与到环境教育的活动中来。 二、通过各种环境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句话指出了家长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是环境教育的重要资源。幼儿园要通过各种的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到环境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行动起来。 通过亲子活动,实现家长参与。在开展“亲近大自然,放飞心情”的活动中,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成为活动的伙伴,家长通过孩子的表现及和孩子的游戏,在

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资料

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

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 培养孩子成材是一个系统工程,家长是重要的教育管理者和实施者,家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二是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三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是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你孩子的成功,离不开鼓励和赞美。人人都需要赞美,如同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的温暖一样。没有鼓励和赞美,孩子会在精神上有失落感,适时适度的给予孩子鼓励和赞美,能使孩子获得力量和希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抚育孩子没有其他窍门,只要赞美他们。鼓励和赞美在培养孩子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西方的家长从不吝啬对孩子说“你很了不起”、“你真棒”、“你真伟大”等赞美之语,其目的就是使孩子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赞美和鼓励是正面教育原则的体现。卡耐基成功教育的秘诀就在于善于鼓励人、乐于赞赏人,营造积极、乐观的人生氛围。我们大力倡导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要"鼓励、鼓励、再鼓励",有一点成绩,有一点进步,都要给

予鼓励,从而促使学生的受教育处于良性循环的轨道。老师们在工作中都能做到“三多”:多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这样,学生在学校里受到关爱和激励,在家中得到赏识和赞誉,自信心和成功的欲望便会日趋增强。“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赏识的渴望”,鼓励和赞美属于力量,属于生机,属于希望,大胆赞美你的孩子吧。 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是整个中学生活的起点,七年级的学习情况如何,往往对整个中学阶段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不但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能使他们终身受益。 1、预习的习惯 培养孩子有计划的学习习惯,在完成当天的作业以后,一定要安排时间认真预习第二天学习的内容。预习的基本要求是: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层次结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原理,找出难点并做好记录,使第二天的听课有所侧重。 2、做作业的习惯 很多学生都是一坐下来拿出作业就做,做错了再订正。结果不但费时多,错误率高,而且达不到训练目的。正确的做法是,做作业之前,先认真想一想白天老师授课的内容,讲了哪些概念和例题,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等等,将所学的知识理出一个头绪,然后再开始做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