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意外的引发意识骤然丧失、死亡。一般不超过1小时,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急症,由于猝死前病情稳定,又缺少预兆,处理不当可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

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了解猝死的基本知识,掌握对猝死的症状与病情的判断以及基本的急

救知识与护理。

据研究:心跳停止3-5秒正常人可感到头晕,10-20秒可发生晕厥,40秒左右可出现抽搐,瞳孔散大,60秒呼吸可停止,大小便失禁,4-6分钟脑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因此要

使病人在此阶段复苏,避免脑细胞的损伤,就需要分秒必争,力争在5分钟之内进行有效的

复苏,实践证明,抢救的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一、急救与配合

1 心跳骤停的急救加强心肺复苏的培训,掌握各种抢救方法,患者一旦发生心搏骤

停,要总出正确的判断,若情况紧急,应在现场就地行徒手心肺复苏,其抢救可按ABC 程

序即:A开放气道,要判断神志是否有意识存在,立即使病人处于仰卧位,松开衣领腰带,

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将其头后仰,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再次确定呼吸是否存在,及时

通知其他医务人员参加抢救。B人工呼吸,对呼吸停止的病人应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亦可用简易呼吸器。C胸外按压,病人呼吸心跳停止无意识时,则应行胸外按压以建立有效

的循环,其按压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频率成人100次∕min,按压深度成人为

胸廓下陷4-5cm,5-13岁儿童为2-3cm ,婴幼儿为1-2cm,按压与呼吸的比值是30:2即按压

30次吹气2口

2医护的配合

在复苏的现场护士不仅要掌握各种抢救流程,及时准确的完成各项操作,执行医生的医嘱,为抢救争取时间,还要在病人到达之后妥善安置,要询问发病史,家族史,详细病情,

熟悉抢救室各仪器的操作,药品的剂量、用法,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各种急救药,保

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气管插管,呼吸机的使用,动态心电监护的应用,必要时用电除颤,

并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和病情变化,医护要熟练配合,做到忙而不乱,又序的抢救。

二、复苏后的护理与体会

1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生命体征的观察,复苏后的病人病情尚未稳定,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瞳孔、尿量、意识、末梢循环等。(2)持续心电监护,能够及

时提示心脏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各种变化,防止再次出现心搏骤停。(3)建立两条静脉通

路,因为此类病情发展快,用药复杂,只有保持两条静脉通路才能及时有效的用药,一路静

脉通路输注抗心理失常药物,一路静脉通路输注营养心肌等药物。

2 脑复苏的护理恢复脑功能是复苏成功的标志,血液循环停止,中枢神经细胞因

缺氧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在复苏成功后要继续治疗脑复苏,防止脑缺血与再灌注的

损伤,要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1)降温,应用冰帽,保护脑组织。(2)脱水,减轻脑

水肿,一般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3)防止抽搐。(4)高压氧治疗,增加血氧含量,提

高组织的氧分压,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

3 一般护理(1)饮食,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

物,少量多餐。(2)绝对卧床,严禁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复苏成功的重要步骤。(3)持续氧气吸入,以改善心肌缺氧,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胸闷、气促等症状(4)保持口腔、皮肤清洁(5)避免用力排便,训练病人在床上排便,保持大便通畅,解释用力排便可使心

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血氧,诱发心律失常,因此要避免过度用力或屏气,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4 心理护理由于心源性猝死发病急,抢救过程中可有多处损伤,病人会处于极度紧

张、恐惧甚至频死状态,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耐心细致的观察,主动与病人沟通、交流,使

其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避免外界刺激,增强治疗信心,并告知家属保持愉悦的必要性,

协助激励患者的求生欲,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5 准确及时完善护理记录护理记录准确、及时、完整、连贯是护理记录的基本要求,使患者获得救治的真实反映,是评价效果的科学依据,也是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应在急救车内放置抢救记录单、手电筒、笔、钟表,只要使用抢救车内的物品就随时登记,保证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体会通过对猝死的抢救与护理我的体会是:猝死发生急促,一旦发病,关键是现场急救,及时准确的判断其意识,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以及后期的有效治疗和护理,会给病人减轻很多痛苦,所以对处于临床第一线的我们,要有良好的素质和奉献精神,敏锐的观察分析应变能力,进行过专业训练并掌握和了解疾病的生理好、病理变化,熟练掌握各类急救仪器的使用,扎实的理论基础作的忙而不乱,为抢救赢得时间,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同时应广泛的普及身边的人群对猝死的正确认识,教会其简单的处理方法,来为病人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大纲纲要.docx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 1、目击病人昏倒或发现病人情况不好:医护人员应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心脏 骤停,通过轻拍重喊判断是否有意识,随后摸颈动脉判断是否有心跳(时间 不超过 10 秒钟),同时观察是否呼吸不正常及存在紫绀。 如确定病人已经心脏骤停,应立即求救(如身边有人,请通知医生或护士),并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 如身边无人应视是成人或儿童,成人可先离开求救,儿童应进行 5 个循环心肺复苏后离开求救。 求救应在通知到一名医护人员后立即返回实施心肺复苏急救。 建议建立医院院内心肺复苏小组专项急救电话(总值班电话),可由总值 班负责通知复苏小组到位。也可考虑在各电脑上设置复苏报警器,通过网络直接通知复苏小组。 2、一人及多人心肺复苏:围绕生存链(早按压且少中断按压;早除颤;早 气管插管和早期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肾上腺素)要点先后或同时进行。 3、复苏小组应在接到求救后分10钟内赶到,协助抢救,重点分析心脏骤停原因及未能复苏原因(6H6T),注意脑复苏及超长期复苏。建议医院在各病区配置AED ,或由复苏小组携带。 4、当班医护人员在抢救空隙应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相关领导。 5、注意医疗相关证据的收集与保存,与家属做好沟通,必要时启动医疗纠 纷预警。

1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一、检查 1.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 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 2.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二、治疗原则 (1)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 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 次 /分。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畅通气道:输氧。 (3)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 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4)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 压。 (5)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 静注,必要时每隔 5~ 10 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 微克 /kg 静滴;5%碳酸氢钠100ml 静滴。 (6)心电图监测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电技术两方面: 1)电击除颤:心室纤颤可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所需能量为200~360 焦耳。2)药物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硫 胺、溴苄胺等;若由于洋地黄中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苯妥英钠静 注。 3)对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静注治疗。 三重症监护室处理 (1)维持有效的循环: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处理心律失常;防治急性左心衰竭等等。 (2)维持有效呼吸:关键问题是要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也可用呼吸兴奋 剂,

急诊宫外孕患者的针对性急救与护理方法

急诊宫外孕患者的针对性急救与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急诊宫外孕患者的针对性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期抢救的宫外孕患者40例,对患者实施了抢救与精心护理。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均通过急救,在抗休克状态下顺利完成手术,并且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是顺利的完成宫外孕患者手术治疗的有力保证,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是确保抢救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标签:宫外孕;急救;护理 宫外孕是育龄妇女非常常见的急腹症,常常会由于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受到着床位置的影响,使得孕妇在早期发生流产或者是由于破裂而引发产生腹腔内出血,甚至会导致失血性休克,严重时会危及到孕妇的生命[1]。因此,急诊室做好宫外孕的急救对于为孕妇争取手术时间,减少其出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医院就对急诊宫外孕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更好的为宫外孕患者实施急救与护理,挽救患者生命做出贡献。现将整个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期抢救的宫外孕患者40例,患者的年龄为20~38岁,平均32.5岁。患者均停经6~8周的时间,多数的患者均出现了腹痛、阴道出血、宫颈举痛等症状,且其尿hCG呈阳性。40例宫外孕患者中,有22例为经产妇,18例为初产妇。 1.2 急救过程 患者均是以急诊的方式入院的,在入院时医护人员及时的采取了急诊措施。患者都采取头部和足部均抬高15°的体位,这样的体位是为了增加患者的回心血量,避免发生脑水肿。给患者以浓度为49%~50%,流量为3~4 L/min的氧气吸入,吸氧管采用一次性管。护理人员要定时的测量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患者神志和瞳孔的变化。快速进行扩容,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采用18-16号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保证患者的经脉通畅。 抢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为患者补充血容量。首先为患者补充一定量的晶体液,之后给予胶体液,胶体液的作用是提高胶体的渗透压,有利于维持足够的有效循环血容量,并且可以减少补液量,避免发生脑水肿等不良并发症。给予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右旋糖酐注入患者体内,在血管内保持2~4 h的时间,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粘稠度,能够防止红细胞发生聚集,同时还可以疏通微循环,对于患者抵抗休克有很重要的作用。其次还要给予患者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补

心源性猝死健康指导

[键入文字] 心源性猝死健康指导 1、定义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导致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作者主张定为1小时,但也有人将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也归入猝死之列。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但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 2、症状 发生猝死时,患者突然昏倒,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脉搏消失,其心电图表现为心脏骤停及心室颤动。患者如得不到有效救治,可在发病几分钟至1小时之内死亡。猝死有时发生在一般工作或生活中,有时发生在过分劳累或精神高度紧张、兴奋时,有时也发生在睡眠之中。 3、病因 猝死的原因,十有八九是心脏病,其中尤以冠心病居多。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阻塞、痉挛,或二者同时发生,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 此外重度心肌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脏高度肥厚、扩大,都能引起猝死。高血压、吸烟、饮酒、精神过度兴奋、紧张都可能与猝死的发生有关。 4、风险因素 不明原因的昏厥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昏厥或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及卧床或睡眠时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异常鼾声等。

?心肌梗塞后频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后频发心绞痛或疼痛剧烈,梗死面积广 泛或前壁心梗伴有心衰、休克、严重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脆弱期心绞痛首次发作后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性达59%。 ?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44%~70%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16%发生 猝死。 ?陈旧性心肌梗塞陈旧性心肌梗塞并室壁瘤,可再次或多次发生心梗,心肌梗 塞后6~18个月为危险期。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应警惕心源性猝死。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如ST段缺血性低血压,ST段明显抬高及T波直立高耸, 巨大U波,双束支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等。老年心源性猝死抢救成活的病人其一年内复发率达30%~40%,应警惕再次猝死。 5、诊断手段 大多数病人应该进行全面的心肌功能评价和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检查。 ?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肥厚性心肌病和瓣膜性心脏病在内的疾病很有用; ?核磁共振检查对有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症的诊断很有用; ?心肌活检对浸润性疾病如心肌炎、淀粉样变、结节病很有用。 ?应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评估冠脉阻塞性疾病的存在并排除冠脉的结构异常。

探讨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探讨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9-06-12T10:42:01.333Z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03期作者:朱燕 [导读] 采用针对性急诊护理救治模式对于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临床指标,患者家属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人民医院 20245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对于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实施救治,分析临床改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小儿高热惊厥,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5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针对性急救模式护理方案,并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儿在临床指标的变化上结果优于对照组,即在高热消退时间上,观察组为(25.3±1.6)h,对照组为(43.2±1.7)h;而惊厥消失时间上观察组为(3.3±1.1)d,对照组为(5.4±1.2)d。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家长的满意度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9%,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针对性急诊护理救治模式对于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临床指标,患者家属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关键词: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小儿高热惊厥 小儿高热惊厥属于常见的的一种多发病,其主要是在患儿病毒性感染之后,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以高热症状为主,并持续高温在39℃以上,与此同时,伴有全身强制性抽搐、痉挛等【1】,这些问题共同作用于患者,导致其身体健康受到伤害。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小儿高热惊厥,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54例,通过分析不同的护理方案,进一步为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提供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小儿高热惊厥,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5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护理。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2个月-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1±0.3)岁。从患儿病情资料上看无显著性差异,且在患者家属的知情下实施护理,实验得到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为针对性急救模式护理方案,首先要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帮助其稳定情绪状态,减少哭闹,可以在父母的协助下转移患儿注意力,进而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其次,由于患儿年龄小,更多的沟通需要与患儿家属进行,因此,要通过健康教育知识进行讲解,提升治疗的配合度,并能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在降温过程中需要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多种方式进行配合,而治疗期间,也需要对潮湿了的衣物及时更换。在皮肤处理上要保持清洁,并做好最后的补液工作。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对患儿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进行对比,其包括高热消退时间和惊厥消退时间。其次,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治疗满意度的分析。 1.4统计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了数据上的讨论,在计算上使用到了专业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在数据化指标的确认下,能够更好地判断患者病情的改善程度。具体而言,本次实验在临床治疗变化上使用计量统计,在满意率上使用计数统计,统计结果具有意义(P<0.05)。 2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儿在临床指标的变化上结果优于对照组,在高热消退时间上,观察组为(25.3±1.6)h,对照组为(43.2±1.7)h;而惊厥消失时间上观察组为(3.3±1.1)d,对照组为(5.4±1.2)d,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家长的满意度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9%,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多有抽搐症状,而且会有眼球上翻、斜视的情况,严重情况下则会导致意识丧失。在临床治疗该疾病的过程中,主要以药物为主,但是在急诊治疗上则会受到患者心理、生理因素影响,因此,需要实施护理改善协助,采取更科学的方案。 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干预,其首先则是对患者情绪的转移,这对于提升护理配合度具有积极效果。而与患者家属进行多沟通、多交流,能够防止护患矛盾的发生。此外,对高热惊厥患者其多有流汗现象,这将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感,而护理人员则需要提醒患者家属及时进行患者衣物的更换,做好全面护理协助。而急救护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患儿颅内高压而引起的脑细胞损伤,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对降温策略进行整合,保持患儿的呼吸道畅通,并解开衣领,将头部偏向一侧,及时的进行唾液和污秽物的呕出,防止窒息【2】。在对惊厥的控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意外的引发意识骤然丧失、死亡。一般不超过1小时,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急症,由于猝死前病情稳定,又缺少预兆,处理不当可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 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了解猝死的基本知识,掌握对猝死的症状与病情的判断以及基本的急 救知识与护理。 据研究:心跳停止3-5秒正常人可感到头晕,10-20秒可发生晕厥,40秒左右可出现抽搐,瞳孔散大,60秒呼吸可停止,大小便失禁,4-6分钟脑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因此要 使病人在此阶段复苏,避免脑细胞的损伤,就需要分秒必争,力争在5分钟之内进行有效的 复苏,实践证明,抢救的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一、急救与配合 1 心跳骤停的急救加强心肺复苏的培训,掌握各种抢救方法,患者一旦发生心搏骤 停,要总出正确的判断,若情况紧急,应在现场就地行徒手心肺复苏,其抢救可按ABC 程 序即:A开放气道,要判断神志是否有意识存在,立即使病人处于仰卧位,松开衣领腰带, 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将其头后仰,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再次确定呼吸是否存在,及时 通知其他医务人员参加抢救。B人工呼吸,对呼吸停止的病人应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亦可用简易呼吸器。C胸外按压,病人呼吸心跳停止无意识时,则应行胸外按压以建立有效 的循环,其按压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频率成人100次∕min,按压深度成人为 胸廓下陷4-5cm,5-13岁儿童为2-3cm ,婴幼儿为1-2cm,按压与呼吸的比值是30:2即按压 30次吹气2口 2医护的配合 在复苏的现场护士不仅要掌握各种抢救流程,及时准确的完成各项操作,执行医生的医嘱,为抢救争取时间,还要在病人到达之后妥善安置,要询问发病史,家族史,详细病情, 熟悉抢救室各仪器的操作,药品的剂量、用法,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各种急救药,保 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气管插管,呼吸机的使用,动态心电监护的应用,必要时用电除颤, 并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和病情变化,医护要熟练配合,做到忙而不乱,又序的抢救。 二、复苏后的护理与体会 1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生命体征的观察,复苏后的病人病情尚未稳定,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瞳孔、尿量、意识、末梢循环等。(2)持续心电监护,能够及 时提示心脏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各种变化,防止再次出现心搏骤停。(3)建立两条静脉通 路,因为此类病情发展快,用药复杂,只有保持两条静脉通路才能及时有效的用药,一路静 脉通路输注抗心理失常药物,一路静脉通路输注营养心肌等药物。 2 脑复苏的护理恢复脑功能是复苏成功的标志,血液循环停止,中枢神经细胞因 缺氧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在复苏成功后要继续治疗脑复苏,防止脑缺血与再灌注的 损伤,要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1)降温,应用冰帽,保护脑组织。(2)脱水,减轻脑 水肿,一般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3)防止抽搐。(4)高压氧治疗,增加血氧含量,提 高组织的氧分压,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 3 一般护理(1)饮食,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 物,少量多餐。(2)绝对卧床,严禁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复苏成功的重要步骤。(3)持续氧气吸入,以改善心肌缺氧,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胸闷、气促等症状(4)保持口腔、皮肤清洁(5)避免用力排便,训练病人在床上排便,保持大便通畅,解释用力排便可使心 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血氧,诱发心律失常,因此要避免过度用力或屏气,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4 心理护理由于心源性猝死发病急,抢救过程中可有多处损伤,病人会处于极度紧 张、恐惧甚至频死状态,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耐心细致的观察,主动与病人沟通、交流,使 其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避免外界刺激,增强治疗信心,并告知家属保持愉悦的必要性,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护理常规 按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姓名,轻拍患者肩部,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呼吸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感觉: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有无气体呼出;听:耳听患者呼吸道内有无气流逸出的声音,判断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头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1.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2.紧急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建立呼吸通道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仰卧位,双腿伸直,解开上衣,放松裤带 (2)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患者仰卧,急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外向上抬颏。若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应当及时清理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再开放气道。 (3)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呼吸法:抢救者深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持续2秒,确保胸廓隆起。送气时,用一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子防漏气; 呼气时,两手指松开。通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每次吹气量为700~1000ml应用简易呼吸器法: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L/min,一手以“F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钟。送气同时观察人工呼吸的有效指征,即见患者胸廓起伏。 (4)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跪于患者的右侧,快速确定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处。按压手法: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的准确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要部 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患者胸骨下陷成人为4~5cm;5~13岁儿童为3cm;婴幼儿为2cm。按压频率:100次/分钟。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10秒,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5)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效指征:①能摸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kPa(6mmHg)以上;②发绀减退,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由灰转红:③散大的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昏迷变浅或出现反射或挣扎;⑥可以排尿;心电图波形改善以上只要出现前2项指标,说明有效,应继续行CPR。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可用面置呼吸囊加压给氧,必要时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给药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各种抢救药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并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 4.进行心电监护。如出现室颤,经药物治疗无效,应尽快进行电除颤术 【健康指导】

急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休克指数正常值为__0.5__,低血容量性休克休克指数为2时,提示失血__2000______ml。 32.毒物主要经___肾脏_____排泄,部分重金属可从__消化道______排泄。 33.淹溺是被液体介质淹没并造成_原发性呼吸功能__受损的过程。淹溺者猝死的常见原因是__严重心律失常_。 34.“第一目击者”在最初数分钟内提供的___救护_____非常关键,因为这一时间段往往是救命的___黄金时刻_____。 35.分诊的重要目标是_分类和____分流____。 36.灾难事件指挥系统能提供共同的组织结构和交流模式,使不同组织共同应对大规模灾难。 37.脊柱、脊椎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_4.8%~6.6%_。胸腰段的骨折、脱位,造成截瘫的比例高达_60%_以上。 38.心脏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_死亡。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9.咯血是指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 40.MONA问候:所有诊断为AMI的病人应按常规实施4项处理,称MONA问候,即给氧O、硝酸甘油N舌下含服、阿司匹林A嚼服、吗啡M静推。 41.急性重症胆管炎是由于胆管梗阻和细菌感染,胆管内压力升高,肝脏胆一血屏障受损,大量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造成以肝胆系统损害为主,合并多器官损害的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病人除了有右上腹痛、畏寒、发热、黄疸三联征(Charcot)外,还伴有休克及精神异常症状五联征。 4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包括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危重病人监护治疗及康复工作,并有相应的法律保护。 43.心源性休克是由于严重的心脏泵功能障碍,心排出量急剧降低,不能满足器官和组织代谢的需要,而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和严重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4.简述脊髓休克期。 答:脊髓遭受严重损伤后,远端脊髓功能暂时抑制,特点为损伤平面以下呈迟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或消失,深、浅感觉完全丧失,腱反射消失。脊髓休克时间可以持续数小时至数周,有时可持续数月。脊髓休克的结束并不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大多仍表现为完全瘫痪。45.简述单纯按压式复苏。 答:在复苏的最初几分钟内,呼吸复苏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如气道已开放,偶然的喘气和胸廓的被动恢复可提供一些气体交换。单纯按压式复苏对于目击倒下的心脏骤停病人有一定的改善预后的作用。但不提倡在专业急救人员中使用,尤其在医院内有呼吸复苏皮囊等急救设

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分层及预防

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分层及预防 心源性猝死(SCD)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据推算,我国猝死总人数约为54.4万/年,SCD的防治任重道远。 SCD的病因有哪些? 各种疾病都可导致SCD,常见病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冠状动脉异常 冠心病是SCD最常见的原因。ACS和缺血性心肌病所导致的SCD约占SCD总数的80%。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异常包括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痉挛等。 2.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尽管随着逆转重构等药物治疗方案的改进以及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得到改善,但整体的治疗结果仍不甚满意,SCD仍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诸多研究表明,LVEF减低是SCD的高危因素。新近研究表明,心力衰竭若伴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NSVT、LVEF显著减低<0.25、晕厥或先兆晕厥,则具有更高的SCD风险。 3. 心肌疾病和其他结构性心脏病 包括原发性DCM、HCM、ARVC、心脏瓣膜病、左室肥大、心肌炎、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代谢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综合征、Chagas病和心肌炎,以及原发或转移性心脏肿瘤等。

4.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如LQTS、SQTS、Brugada综合征、CPVT、特发性室颤、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等。 5. 其他 药物等外界因素,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洋地黄过量、拟交感药物、抗抑郁药和锑剂中毒等。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也会导致心律失常,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和酸中毒等。另外,还包括心脏外科手术后、造影或心导管刺激等。 如何识别高危心脏骤停(SCA)和/或SCD患者? 目前认为,以下人群为SCD的高危人群,SCA幸存者、曾有过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发作、心肌梗死后、SCA家族史、任何原因引起的LVEF低下等。 对上述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T波电交替等无创性检查指标,结合遗传性标志物(如相关致病基因)等检查,并结合临床进行风险预测。值得指出的是,有创的电生理检查更有助于发现高危患者。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1. 病史和体格检查 应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已有心电数据以及既往检查结果等(ⅠC)。 (1)与心律失常相关的症状/事件(心悸、头晕、晕厥、呼吸困难、胸痛、SCA)、与基础疾病相关的症状(静息或劳力性呼吸困难、水肿、胸痛等)、诱发因素(低钾血症等)、合并疾病(冠心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和应用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延长QT间期药物等)。

急救护理学模拟题

急救护理学模拟题 一、填空题 1、我国院前急救机构的特点是、、 2、院前急救的目的是、 3、使用止血带松紧要适宜,以、 4、对于各种外伤,可针对性采取、、的措施 5、内源性致热源主要包括、和等 6、脑外伤后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提示 7、腰椎穿刺后,应去枕平卧小时,可避免 8、胸痛的原因可分为、、、、 9、血液中增加或出现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时呈不同程度青紫色,称为紫绀 10、脑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 11、病人晕厥发作时,需立即解开衣领,让病人取或以增加脑血管灌流量 12、昏迷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或无,并出现运动、感觉、反射功能的障碍和大小便失禁。 13、24h尿量小于或为无尿 14、或是急性或慢性肾衰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15、心肺复苏的目的是、、 16、、和构成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 17、通常将心肺脑复苏分为、、三个阶段 18、出现、、等三种情况时可停止心肺复苏 19、脑死亡是指大脑皮质和完全停止 20、复苏的最终目的是 二、判断题 1、每次吸痰时间成人不不低于15S,儿童不低于10S(×) 2、重度以上的活动性咯血不可使用呼吸机(× ) 3、高压氧治疗减压时,让病人屏气,以免造成严重的肺气压伤(× ) 4、成人正常静息通气/血流比例为0:8(√ ) 5、肺气压伤主要发生在增压过程(× ) 6、高温是指室温超过35oC(√ ) 7、交流电比直流电危险(√) 8、高压电对人的损伤比低压电大(√ ) 9、电流进口处的创面比出口处严重(√ ) 10、海水淹溺者可出现血清钠、氯、镁、钙降低(×) 11、根据灾难的定义,战争不属于灾难(×) 12、烧伤后补液最好用胶体液,以提高渗透压,减少创面渗出(× ) 13、烧伤的早期可以合并贫血。(√ ) 14、烧伤的现场急救,创面冷疗越早越好(√ ) 15、磷烧伤创面禁用油性物质(√ ) 16、对于多发伤病人,意识清楚说明病情较轻(× ) 17、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时,穿刺一定能抽得到不凝血(× ) 18、泌尿系损伤时血尿轻度与损伤程度成正比(× ) 19、多发伤后创伤越严重,感染的概率越大(√ ) 20、多发伤感染的治疗一般都需要采用抗生素治疗(√) 21、毒性高的物质以极少剂量即可造成机体损伤,甚至死亡(√ ) 22、皮肤吸收毒物一般较快,当皮肤有破损时更于吸收(× ) 23、敌百虫中毒时禁用碳酸氢钠洗胃(√ ) 24、毒蕈碱样症状时,选用阿托品治疗,用量宜大(√ ) 25、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不宜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

急诊宫外孕患者的针对性急救与护理

急诊宫外孕患者的针对性急救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8-03-05T13:48:39.9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3期作者:青春 [导读] 对宫外孕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使得患者配合治疗的耐受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元坝中心卫生院四川广元 6284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宫外孕患者的针对性急救与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急救与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采取采取针对性急救与护理措施的观察组。结论:对宫外孕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使得患者配合治疗的耐受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患者的疼痛状况得到明显减轻,手术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宫外孕;针对性急救与护理;有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3-0317-02 宫外孕发病率较高,对孕妇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宫外孕,患者一旦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早期流产,从而诱发腹腔出血,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危害,对宫外孕患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和治疗,可使得患者的预后得到保证,具有积极意义。对宫外孕急诊患者采取针对性急救与护理措施,对其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进行分析,现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0例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这段期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宫外孕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21~38岁左右,平均年龄为(27.9±4.8)岁;患者的停经时间在6~8周左右,平均停经时间为(7.2±0.7)周。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停经时间等一般资料,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对入院后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并给予患者抗休克处理[1]。及时对患者进行输血,并进行吸氧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开展腹腔镜手术,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等,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急救与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急救护理对所有患者采取急救治疗,扩充患者的血容量,采取头高足体位,可使得患者的心排血量和回心血量得到提高,脑水肿症状得到避免;建立2~3条静脉通道,为方便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静脉用药,需将三通管连接好,对患者血容量进行快速补充,可改善微循环情况,重要脏器的血流量得到正常恢复,患者一旦出现休克,需立即对输入速度进行纠正,为防止出现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症状,速度不可过快;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如有必要,可对患者采取面罩加压给氧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抢救休克的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及心率等指标进行监测,并检查患者的B超胸透、心电图、肾功能、肝功能、尿常规及血常规等情况,以方便对患者采取剖腹探查术。根据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情况对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1.2.2心理护理宫外孕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入院治疗的方式通常是急诊,所以患者在入院前未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未婚先孕患者的心理往往处于害羞状态,从而刻意隐瞒病情,无法对病情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患者术后易出现情绪低落现象,患者会担心后续治疗是否会导致发生不孕症、病情是否会再度复发等情况,所以患者易出现焦虑等不良心理[2]。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抢救措施,可使得患者的心理安全感得到提高。护理人员主动对患者进行引导,可防止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诊治工作。护理人员耐心的将疾病相关知识详细讲解给患者听,使患者能够对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解。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可使得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得到缓解[3]。 1.2.3术前护理对患者采取急救措施前,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的基础资料,准确的对患者入院情况进行评估,使手术治疗方案得以顺利进行,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术前30min肌肉注射0.5mg阿托品和100 mg鲁米那钠,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测定,准备好备用血液,进行麻醉处理时可使用利多卡因,对钾离子进行补充,可使得患者胃肠减压得到促进,腹胀得到缓解,感染症状得到预防。 1.2.4术后护理对于手术治疗,患者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明显提高患者出现血管壁脆性的几率,应激反应得到增加。术后对患者的体温情况进行密切监测。患者家属需对合理饮食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解,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患者多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可使得患者新陈代谢能力得到提高,抵抗力得到加强,机体康复得到促进。 1.3 数据处理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 2.结果 对比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采取采取针对性急救与护理措施的观察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宫外孕易出现休克、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病较急。孕妇在生育期时易发生宫外孕,病发位置大多数是输卵管。患者病发时一旦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延误,导致胚胎增大,从而撑破输卵管,引发患者大出血。及早发现病情并在破口之前对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可使得患者由于手术方式而损伤生殖系统得到最大限度地避免。速度是宫外孕休克急救护理路径的关键点,护理人员要尽快进行护理救治,保证正确到位[4]。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不如观察组。对宫外孕

预见性护理在心源性猝死预防和抢救中的作用

预见性护理在心源性猝死预防和抢救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09-11T11:41:01.8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作者:黄丽萍[导读] 通过临床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心源性猝死患者疾病预防与抢救有效率,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腾冲679100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心源性猝死预防和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接收抢救的心源性猝死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接收的心源性猝死患者50例为护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有效率。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措施介入,两组患者均有一定抢救有效率,其中对照组患者存活人数7例,护理组患者存活人数13例,两组患者抢救有效率对比,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心源性猝死患者疾病预防与抢救有效率,对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心源性猝死;预防抢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应的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中,老年患者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并在当前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老年群体出现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呈上升阶段。目前心源性猝死已经成为全球猝死患者的首要病因,由于其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致死率高等特征,如何实施可预见性护理服务成为临床预防心源性猝死的重要任务[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于10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开展比较,目的在于探讨心源性猝死预见性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研究对象以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接收抢救的5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为对照组,以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之间收治抢救的5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为护理组。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平均年龄(62.17±5.82)岁;护理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平均年龄(63.41±6.21)岁。所有患者均存在原发性心脏病史,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两组患者一般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可比性。 1.2 方法1. 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当患者出现剧烈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症状时,护理人员立即开展抢救措施,主要包括患者心电图检测,为患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采用吸氧方式维持患者呼吸循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用药。当患者出现急性症状时,采用相应的心肺复苏,抢救患者生命。 1.2.2 预见性护理 护理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首先需要加强医疗知识普及,重点在于普及心源性猝死知识宣教,向患者阐述诱发心源性猝死因素以及常见症状,例如患者在多种因素下诱发极端情绪、存在抽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以及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均会增加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几率。并且需要向患者家属阐述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时急救措施,提升患者生命保障。在这一基础上,需要向患者开展疾病先兆症状讲解,当患者存在胸闷气短、心绞痛以及心慌心悸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接受检查,降低出现心源性猝死发生几率其次,住院患者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疾病发展情况,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做到患者病房时刻巡视,针对患者病症采用相应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观察准确,以防止患者突发疾病。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具有耐性、细心的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就患者反馈的不良反应予以高度重视。在这一基础上,护理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源性猝死疾病相关知识,针对患者表现能够做出准确判断。 最后,由于患者病症存在急性、突发性,具有较高临床发病情况。在这一情况下在患者护理观察病房需要摆放患者急救所需的急救药物以及相应的急救设备,当患者发病时能够第一时间投入患者急救。在患者急救过程中,需要注意护理人员各司其职,做到不慌乱,从而实现患者的有效急救。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疾病存活率,即包含患者存活人数、死亡人数,分析两种不同方式护理措施的实用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一定急救效果。其中对照组患者存活率为14%,护理组患者存活率为26%,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含义(P<0.05),见表1。 3.结论

急救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2

急救护理学模拟训练题参考答案 名解在最后 二、填空题 1、我国院前急救机构的特点是整体性开放性社会性 2、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抢救生命安全转运 3、使用止血带松紧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触不到搏动 4、对于各种外伤,可针对性采取包扎止血固定的措施 5、内源性致热源主要包括血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 等 6、脑外伤后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提示硬膜下血肿 7、腰椎穿刺后,应去枕平卧 6 小时,可避免低压性头痛 8、胸痛的原因可分为炎性病变供血障碍理化因素刺激和损伤神经精神因 素其他 9、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或出现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时皮肤粘膜呈不同程度青紫色,称为紫绀 10、脑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 11、病人晕厥发作时,需立即解开衣领,让病人取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血管灌流量 12、昏迷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或无,并出现运动、感觉、反射功能的障碍和大小便失禁。 13、24h尿量小于100ml 或12h内无尿为无尿 14、少尿或无尿是急性或慢性肾衰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15、心肺复苏的目的是迅速恢复有效通气和循环维持脑细胞灌注最终完全 恢复脑功能。 16、人工呼吸、心脏电复律除颤和胸外按压构成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 17、通常将心肺脑复苏分为 BLS、ALS 、PLS 三个阶段 18、出现复苏成功不可逆心脏停搏脑死亡 等三种情况时可停止心肺复苏 19、脑死亡是指大脑皮质和脑干电活动

26多种农药、 27呕吐视乳头水肿 28、颈部外伤所致呼吸困难的急救处理方法有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 29 30大规模性 31预防接种 35、常用洗胃液有清水或生理盐水2%碳酸氢钠溶 液 牛奶或鸡蛋清2%—5%硫酸镁或硫酸钠 三、判断题 B1、每次吸痰时间成人不不低于15S,儿童不低于10S( ) B2、重度以上的活动性咯血不可使用呼吸机( ) B3、高压氧治疗减压时,让病人屏气,以免造成严重的肺气压伤( ) B5、肺气压伤主要发生在增压过程( ) A6、高温是指室温超过35oC( ) A7、交流电比直流电危险( ) A8、高压电对人的损伤比低压电大( ) A9、电流进口处的创面比出口处严重( ) B10、海水淹溺者可出现血清钠、氯、镁、钙降低( ) B11、根据灾难的定义,战争不属于灾难( ) B12、烧伤后补液最好用胶体液,以提高渗透压,减少创面渗出( ) A13、烧伤的早期可以合并贫血。( ) A14、烧伤的现场急救,创面冷疗越早越好( ) A15、磷烧伤创面禁用油性物质( ) B16、对于多发伤病人,意识清楚说明病情较轻( ) B17、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时,穿刺一定能抽得到不凝血( ) B18、泌尿系损伤时血尿轻度与损伤程度成正比( ) A19、多发伤后创伤越严重,感染的概率越大( ) A20、多发伤感染的治疗一般都需要采用抗生素治疗( ) A21、毒性高的物质以极少剂量即可造成机体损伤,甚至死亡( )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图

院心脏骤停急救流程 1、目击病人昏倒或发现病人情况不好:医护人员应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心脏骤停,通过轻拍重喊判断是否有意识,随后摸颈动脉判断是否有心跳(时间不超过10秒钟),同时观察是否呼吸不正常及存在紫绀。 如确定病人已经心脏骤停,应立即求救(如身边有人,请通知医生或护士),并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 如身边无人应视是成人或儿童,成人可先离开求救,儿童应进行5个循环心肺复后离开求救。 求救应在通知到一名医护人员后立即返回实施心肺复急救。 建议建立医院院心肺复小组专项急救(总值班),可由总值班负责通知复小组到位。也可考虑在各电脑上设置复报警器,通过网络 直接通知复小组。 2、一人及多人心肺复:围绕生存链(早按压且少中断按压;早除颤;早气管插管和早期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肾上腺素)要点先后或同时进行。 3、复小组应在接到求救后10分钟赶到,协助抢救,重点分析心脏骤停原因及未能复原因(6H6T),注意脑复及超长期复。建议医院在各病区配置A E D ,或由复小组携带。 4、当班医护人员在抢救空隙应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相关领导。 5、注意医疗相关证据的收集与保存,与家属做好沟通,必要时启动医疗纠纷预警。

1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一、检查 1.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 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 2.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二、治疗原则 (1)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畅通气道:输氧。 (3)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4)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5)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 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6)心电图监测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电技术两方面: 1)电击除颤:心室纤颤可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所需能量为200~360焦耳。2)药物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硫胺、溴苄胺等;若由于洋地黄中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苯妥英钠静注。 3)对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静注治疗。 三重症监护室处理 (1)维持有效的循环: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处理心律失常;防治急性 左心衰竭等等。 (2)维持有效呼吸:关键问题是要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也可用呼吸兴奋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