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效果评价表

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效果评价表

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效果评价表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试行)》,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使用血液,保障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医师在决定对患者输血治疗前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前评估,输血治疗后要做出输血疗效评价,评估、评价结果要记入病程记录。 二、输血前评估的内容主要是: (一)患者是否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Hb<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出凝血障碍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患者病情及输血指征评估 1.患者的临床诊断; 2.引起失血或贫血的病因; 3.是否已进行病因治疗; 4.病因治疗与输血治疗哪个更有效; 5.相对于病因治疗输血治疗是否必须? 6.根据实验室检测指标,患者是否具有输血指征? 7. 如确需输血治疗,输用何种血液品种?数量多少? 8. 急性失血引起的血容量减低的扩容治疗是否遵循了先晶后胶原则?扩容的疗效如何?是否确需输血?如需输血,输全血还是红细胞制品? 9.是否已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如老年人和小孩)及心功能情况,输血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10.是否已做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治疗及抢救措施?

(三)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1.内科输血:(多为慢性贫血,患者对贫血已有较好的耐受。)Hb<60 g/L或HCT<20%时可考虑输血。(急性失血别论) 输血指征应根据贫血程度、心肺代偿能力、有无代谢率增高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2.急性失血病人的输血指征:失血量<血容量的20%时,用晶体液扩容后,HCT>30%,不必输血。 失血量>血容量的20% ~30%时,先通过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然后输血。因为在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情况下,输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携氧能力,改善组织低氧或缺氧,因此,最适输注品种为红细胞而不是全血。 急性失血时由于红细胞和血浆是等比例丢失,故测定Hb和HCT仍在正常范围,不能反映失血的程度。 3.血小板输注指征: 内科系统疾病:若>50×109/L,不需输注;20~50×109/L之间可根据病人情况给予输注;若<20×109/L并伴有出血倾向,应立即输注;<10×109/L,不管病人是否有出血,立即输注。 手术科室病人:若<50×109/L,不能进行手术;产科手术>50×109/L可以进行;如果进行头颅、眼睛、脊柱手术一般要达到100×109/L;70~100×109/L可进行上腹部手术。 肾脏疾病晚期如尿毒症等,虽然PLT计数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伴有障碍,伴有出血倾向,适当输注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ITP:严格掌握。 当伴有下列情况时,输注剂量要加倍。(1)同种抗原(抗原抗体反应)(2)伴有脾亢(3)DIC(4)严重G -杆菌感染。 因血小板多次输注后会产生同种抗体,而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和寿命,因此,输用血小板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一次足量输注。不主张预防性输注。

输血治疗病程记录

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范本 2013年11月10日 9:00 输血前评估 患者现存在上消化道出血,贫血症状重,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今日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56g/L,红细胞压积19%,血小板18×109/L。血色素低于60g/L,血小板低于20×109/L,有输血指征。为防止出血,纠正贫血,计划给予O型悬浮红细胞2U,O型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 医师签名:2013年11月10日 13:00 输血记录 患者于今日11:30在医护人员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O型悬浮红细胞2U,于13:00输血完毕。紧接着输注1个治疗量的O型单采血小板,于14:00输注完毕。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畏寒、发热、皮疹、瘙痒、恶心等特殊不适,生命体征平稳,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已送输血科。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治疗效果。 医师签名:2013年11月11日 10:00 输血后疗效评价 经治疗后,患者头晕乏力减轻,无明显心悸及气短,中度贫血貌。今日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6g/L,红细胞压积28%,血小板24×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均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血有效。考虑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血小板计数还是明显偏低,患者随时有大出

血,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为防止出血,今日继续给予O型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 医师签名:2011年11月11日 13:00 输血记录 患者于今日13:30开始输注O型单采血小板,14:30输血完毕。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畏寒、发热、皮疹、瘙痒、恶心等特殊不适,生命体征平稳,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已送输血科。即刻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治疗效果。 医师签名:2013年11月11日 16:00 输血后疗效评价 今日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44×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血后,血小板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血有效。暂不继续予以交叉合血,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医师签名:

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管理程序

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管理程序 (一)目的 为规范临床医师输血前对患者的评估,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血液输注给正确的患者,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医师在输血治疗前对患者的评估。 (三)职责 1、临床医师 (1)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仔细评估,决定是否需要输血及输何种血液成分。 (2)每一位患者在输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临床输血后效果进行评价。 (3)合理、科学、安全用血。 2、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1)对临床医师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进行监督检查及培训。 3、输血科 (1)配合临床输血管理委员和临床医师进行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 (2)指导临床合理、科学、安全用血。 (四)输血前评估管理程序 评估输血的必要性需要综合分析诸多因素和临床特征。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值最客观,但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贫血原因(急性失血、慢性贫血或溶血)、患者心肺功能和组织供氧情况、患者对贫血的耐受力等因素对判断是否输血更有价值。 1、在决定输血之前临床医师应问自己下列10个问题 (1)输血的目的是什么? (2)能否减少出血以降低患者的输血需求? (3)是否应先给予其他治疗? (4)该患者是否具有输血的临床指征或者实验室指征? (5)输血传播艾滋病、肝炎、梅毒等疾病的风险如何? (6)给该患者输血是否利大于弊? (7)当无法及时获得血液时,有何其他治疗措施? (8)是否具有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监护输血患者,并能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迅速处理? (9)是否已将输血决定及理由写入病程记录和输血申请单? (10)如果患者是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在此情况下,是否接受输血? 2、输血评估项目及内容见表1 表1 输血评估项目及内容 评估项目评估内容 失血外出血 内出血——非创伤性:如胃溃疡、脉管曲张、异位妊娠、产前出血、

输血病历检查情况反馈

输血病历检查情况反馈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据此,抽查九分病历,结果如下: 消化内科:病案号:,主管医师:孟海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妇产科:病案号:18082,主管医师:孙琦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妇产科:12678,主管医师:李万云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术中未输血,符合临床用血节约标准,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 骨科:1303025,主管医师:刘津、祁才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骨科:13749,主管医师:张兵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骨科:17132,主管医师:刘志东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ICU:10935,主管医师:徐雷鸣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5月12日输入红细胞2个单位,5月14日输入红细胞5个单位,5月12、13无病程记录,5月14提及纠正贫血,输血过程未提及、输血后疗效未评价。 胸外科:14376,主管医师:唐维俊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胸外科:6633,主管医师:陈成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附评估表)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 一、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成份血的适应征 1、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 ml~1200 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6、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7、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8、冷沉淀:主要用于对于Ⅷ因子、XⅢ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 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三、输血前评估: 1、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2、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3、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主管医师填写,主治医生以上职称医生签字核准。严格控制<600 ml的输血申请,即失血量<600 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1600ml以上,择期手术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输血科医生会诊审核。紧急输血须由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或总住院医师)签字核准,急诊用血事后2个工作日内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5、医师应将相关记录写在病程记录中,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中。 四、输血后评价: 1、每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本治疗组最高级别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填写结果、签名。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表作为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备查,不得丢失。 2、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例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其余两份分别送医务科、输血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考核”。 3、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要根据每个月医院医疗质量检查通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各自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整改措施。以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 4、医务科和输血科每个月抽查部分输血病例资料,对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每个月医疗质量通报的一部份内容。并针对医务人员输血质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出现较突出质量问题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输血技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和流程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一、临床输血申请 1、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 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 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后,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双方全名签字,入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3、输血前应检查感染性指标乙肝两对半、艾滋抗体、梅毒试验、丙肝抗体共八项。 4、对平诊患者择期手术者,应申报用血计划,在规定时间送达输血科,以便备血,经治 医师应动员患者自身储血或亲友互助献血,自身储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储血事宜,互助献血登记表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填写,输血科(血库)审核签字,到血站或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输血申请单的填写 (1)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准确、清楚填写内容,不得缺项。 (2)用血者感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填写用“阴性”、“阳性”或“阴性(-)”、“阳性(+ )”表示。 (3) “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核准并全名签字。 6、患者1次用血或备血超过1600ml时,经治医生要履行报批手续。 7、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血浆: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至输血科划价缴费,输血科见缴费处方后 溶解血浆,溶解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血小板、冷沉淀及其它特殊血液制剂: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申请单 连同受血者血样送至输血科,处方划价缴费后送至输血科,由输血科负责与中心血站联系, 血液送达输血科检验合格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注:单独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制剂一次住院第一次输注需抽取1管EDTA 抗凝标本连同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复检血型)。 二、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 采集: 1、确定患者输血后,2名医护人员(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 旁核对患者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20200515184225)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 一、输血护理服务的规定 1、血液必须保存在指定的血库冰箱内,温度应保持在4℃,保存温度不当可能导致血细胞破坏或细菌感染,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3、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制度。 4、根据医嘱进行输血,应向患者解释输血的目的及过程,要求患者 及时报告不良反应。 5、输注两人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间隔输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 避免产生免疫反应。 6、输入血液中不可加入其它药品或高渗性或低渗性溶液,以防血液 凝聚或溶血。 7、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15分钟,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先兆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若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 医生抢救处理,余血和输血器送血库,报输血管理委员会。 二、输血过程的质量监控 1、责任护士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从抽血到输血完成的整个细节进 行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2、护士长或专业组长进行质量控制。 3、护理部督查输血病人的护理记录,并纳入护理质量考核。

三、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 1、护理部每半年进行一次对全院所有输血病例质量的成效评价。 2、对每一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持续改进。

输血过程中的质控评价流程 1、《临床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生填写,主治医师核准后签字,交护 士站采集受血者血样。 2、护士根据输血申请单资料,采集前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后,将标明患者完整信息的标签贴 到紫色试管上,再采集受血者血液2毫升注入紫色试管内,上下混均,并填写抽血时间,在《临床科室输血单》上签署采血人姓名。 3、由医务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及《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 输血科。 4 、送检人员在输血科填写送达时间、姓名性别、病案号、血型、 输血前检查等内容,与输血科接收标本者两人共同核对后,双签名确认。 5 、取血时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输血前评估内容

输血前评估内容 (一)患者是否符合用血的条件 1. 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 慢性出血导致Hb v 50-60g/L 的病人。 3. 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出凝血障碍病人。 4. 严重烧伤病人。 (二)患者病情及输血指征评估 1. 患者的临床诊断; 2. 引起失血或贫血的病因; 3. 是否已进行病因治疗; 4. 病因治疗与输血治疗哪个更有效; 5. 相对于病因治疗输血治疗是否必须? 6. 根据实验室检测指标,患者是否具有输血指征? 7. 如确需输血治疗,输用何种血液品种?数量多少? 8. 急性失血引起的血容量减低的扩容治疗是否遵循了先晶后胶原则?扩容的疗效如何?是否确需输血?如需输血,输全血还是红细胞制品? 9 . 是否已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如老年人和小孩)及心功能 情况,输血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10. 是否已做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治疗及抢救措施?

(三)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1. 内科输血:(多为慢性贫血,患者对贫血已有较好的耐受。) Hb v 60 g/L 或HCT v 20% 时可考虑输血。(急性失血 别论)输血指征应根据贫血程度、心肺代偿能力、有无代谢率增高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2. 急性失血病人的输血指征:失血量v 血容量的20% 时,用晶体液扩容后,HCT > 30% ,不必输血。 失血量>血容量的20%? 30% 时,先通过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然后输血。因为在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情况下,输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携氧能力,改善组织低氧或缺氧,因此,最适输注品种为红细胞而不是全血。 急性失血时由于红细胞和血浆是等比例丢失,故测定 Hb 和HCT 仍在正常范围,不能反映失血的程度。 3. 血小板输注指征: 内科系统疾病:若〉50 X109/L,不需输注;20? 50 X10 9/L之 间可根据病人情况给予输注;若V 20 X109/L并伴有出血倾 向,应立即输注;v 10 X109/L, 不管病人是否有出血,立即输注。 手术科室病人:若V 50 X10 9/L,不能进行手术;产科手术〉50 X10 9/L 可以进行;如果进行头颅、眼睛、脊柱手术一般要达到100 X10 9/L ;70~100 X10 9/L 可进行上腹部手术。 肾脏疾病晚期如尿毒症等,虽然PLT 计数正常,但血小板功能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全

XX市人民医院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使用血液,保障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医师在决定对患者输血治疗前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前评估,输血治疗后要做出输血疗效评价,评估、评价结果要记入病程记录。 二、输血前评估的内容主要是: (一)患者是否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Hb<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出凝血障碍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患者病情及输血指征评估 1.患者的临床诊断; 2.引起失血或贫血的病因; 3.是否已进行病因治疗;

4.病因治疗与输血治疗哪个更有效; 5.相对于病因治疗输血治疗是否必须? 6.根据实验室检测指标,患者是否具有输血指征? 7. 如确需输血治疗,输用何种血液品种?数量多少? 8. 急性失血引起的血容量减低的扩容治疗是否遵循了先晶后胶原则?扩容的疗效如何?是否确需输血?如需输血,输全血还是红细胞制品? 9.是否已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如老年人和小孩)及心功能情况,输血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10.是否已做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治疗及抢救措施? (三)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1.内科输血:(多为慢性贫血,患者对贫血已有较好的耐受。)Hb<60 g/L 或HCT <20%时可考虑输血。(急性失血别论) 输血指征应根据贫血程度、心肺代偿能力、有无代谢率增高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2.急性失血病人的输血指征:失血量<血容量的20%时,用晶体液扩容后,HCT>30%,不必输血。 失血量>血容量的20% ~30%时,先通过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然后输血。因为在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情况下,输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携氧能力,改善组织低氧或缺氧,因此,最适输注品种为红细胞而不是全血。 急性失血时由于红细胞和血浆是等比例丢失,故测定Hb和HCT仍在正常范围,不能反映失血的程度。

医院临床输血需求评估

医院临床输血需求评估 一、输血是临床治疗的一种措施,仅在必要时使用。 二、是否输血最终由临床医师决定。 三、医师决定输血前,可根据以下几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1.各类贫血 2.急性大量失血。 3.各种外伤出血,外科手术中或手术后的出血。 4.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大咯血。 5.消化道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肠伤寒等所致的消化道大量出血。 6.妇产科疾病如月经量过多、宫外孕破裂、前置胎盘或分娩时的出血。 7.各种血液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鼻出血或其他脏器的大量出血。 8.炎症或肿瘤浸润血管壁所致突然大量出血。 9.内脏如脾、肝、肾等破裂时出血等。 10. 慢性贫血 11.骨髓造血异常引起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浸润、骨髓铅中毒或药物中毒、艾滋病等贫血一般较重,常需输血辅助治疗。 12.铁、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原料缺乏引起的贫血,关键是病因治疗,一般不采取输血替代治疗,除非有明确的

输血指征。 13.慢性肾病引起的贫血主要原因是自身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减少,纠正贫血的有效方法是补充外源性Epo。一般不需输血。 14.溶血:疟疾、败血症、DIC、某些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新生儿溶血病等。 15.其他因素 16.心功能、呼吸功能和组织氧合情况:脉率、血压、呼吸频率、毛细血管再充盈、周围脉搏、肢体温度、呼吸困难程度、是否有心功能衰竭、心绞痛、知觉水平、排尿量等。 17.临床查体:舌体、手掌心、睑结膜、甲床苍白程度。 18.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实际需要,检测血常规、凝血因子水平等。 19.患者对失血和/或贫血耐受力的评估:年龄、一般状况、失血速度、贫血程度、心肺功能、造血功能、有无其他临床疾病等。 具体到各种疾病的输血可参照国家输血指南,选择适合的品种和剂量。

输血记录要求

输血记录要求 病历书写原则: 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1、输血记录是整个输血诊疗活动的客观记录,它完整、连续地记录了血液从入库到临床输注的各个环节、各过程,与诊疗病史一样具可追溯性。输血记录的基本要求(十个字)真实、准确、及时,可追溯性。 2、在处理有关医疗纠纷、事故、法律诉讼时,可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法律效用。 3、同时,也为输血医学的科学研究、教学以及相关疾病调查提高回顾性的档案资料。 4、临床输血记录,除了“四单” (输血治疗同意书、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交叉记录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以外,还包括病程记录、医嘱、护理记录、手术记录、麻醉记录单、辅助检查申请(报告)单以及病历首页的输血相关信息等等。 (一)、输血(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 1、逐项填写,不得空项、漏项,字迹清楚;输血目的、预选输血成分填写必须符合输血技术规范。 2、紧急输血要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先配血输血,并在输血前应抽取血液备查各项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后,补填检测结果;输血前传染病检测报告单应将送检时间、检验时间精确到分钟。 3、无近亲属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必须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 4、输血(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医患双方签字应精确到分钟;谈话时间与签名时间要有时间差;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时要注明与患者关系。 5、无近亲属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必须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 1、输血由主治医师以上任职职称的医师提出申请,逐项、规范地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不缺项漏项,字迹工整。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800 毫升(不含)以下的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发;800-1600 毫升由上级医师审核以后,报科主任核准签发;1600 毫升(含)以上的经科主任核准后,报医务科批准。 3、申请医师、上级医师、科主任必须本人亲笔签字,不得替他人签名。 4、未按规范履行审批签字手续的输血申请,输血科不得配血发血。 (三)配血、输血记录单 1、交叉配血报告单交叉配血中定血型和配血一定要一人操作,另一人核对,即使一人上班,也要反复核对并签名。 2、交叉配血报告单应逐项填写,配血、发血、取血时间精确到分钟。 (四)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其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评估制度.介绍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评估制度 1.目的:由于人类血液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几乎不存在完全同型的血液成分,这使受血者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或潜在的风险。为及时正确处置输血不良反应时,尽可能避免或减轻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制订本制度。 2.术语: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受血者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过程中或输注结束后出现某些症状和体征,并且用原有疾病不能解释。 即发反应(即发型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当时和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反应。 迟发反应(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在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后发生的反应。 输血相关:是指与输血有直接关系,含输血过程和输血后。 3.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患者输血时应先慢后快,输血过程前15分钟输注速度应缓慢,滴速不应超过5ml/min,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4.输血不良反应处置基本流程

5.输血不良反应处置 (1)凡发生与患者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必须被视为疑似输血不良反应。 (2)发现不良反应减慢或暂停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立即通知值班医师; (3)值班医师应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值班医师判定为患者疾病引起的反应,可继续输血,但须密切观察。

轻微输血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可继续输血,但必须密切观察。 输血反应较重,应停止输血,积极对症治疗。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积极治疗抢救。 通知采供血机构,封存血袋;立即调查输血不良反应原因,为治疗抢救提供有利情况。 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 6.输血不良反应调查 (1)轻微输血反应的调查由经治医师负责;较重输血反应的调查由患者收治科室负责;严重输血反应的调查由医务科负责。检验科血库应积极配合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工作。 (2)轻微输血反应经对症治疗症状消失或减轻的,在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上记录反应类型、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并送检验科血库,同时记录在病历上。 (3)输血反应较重的,患者收治科室与检验科血库一起查找原因,将调查结果记录在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和病历上,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送检验科血库。 患者输血史、过敏史;检测患者免疫球蛋白;调查输注血液情况。 其他需要调查的因素。

输血病历记录模板

都江堰市中医院 输血病历病程记录模板 (申请输血理由、何时开始、何时输注完毕、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 (输血后24小时内复查血常规指标,对输血疗效进行评价) 首次或第一次输血病程描述: 2013 年1月1 日 22:30 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白细胞 1.22×109/L,红细胞2.04×1012/L,血红蛋白66g/L,红细胞压积0.192,血小板14×109/L。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为防止出血,纠正贫血,今日给予O 型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2U 及O 型单采血小板1U 静点。于今日19:00 开始输血治疗,于今日23:30 输完上述血液成分。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医师签名 再次输血输血病程描述: 2013 年1 月2 日 19:30 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红细胞2.43×1012/L,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压积0.216,血小板24×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注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注血液有效。考虑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血小板计数还是明显偏低,避免(预防)患者随时有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为防止出血,今日继续给予O 型单采血小板1U 静点。于今日17 点开始输血,今日18:30 输完血小板。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 果。医师签名 2013年1月3日输血后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红细胞2.75×1012/L,血红蛋白89g/L,红细胞压积0.28,血小板38×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注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注血液有效。 医师签名

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管理程序

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管理程序

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管理程序(一)目的 为规范临床医师输血前对患者的评估,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血液输注给正确的患者,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医师在输血治疗前对患者的评估。 (三)职责 1、临床医师 (1)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仔细评估,决定是否需要输血及输何种血液成分。 (2)每一位患者在输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临床输血后效果进行评价。 (3)合理、科学、安全用血。 2、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1)对临床医师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进行监督检查及培训。 3、输血科 (1)配合临床输血管理委员和临床医师进行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 (2)指导临床合理、科学、安全用血。 (四)输血前评估管理程序 评估输血的必要性需要综合分析诸多因素和临床特征。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值最客观,但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贫血原因(急性失血、慢性贫血或溶血)、患者心肺功能和组织供氧情况、患者对贫血的耐受力等因素对判断是否输血更有价值。 1、在决定输血之前临床医师应问自己下列10个问题 (1)输血的目的是什么? (2)能否减少出血以降低患者的输血需求? (3)是否应先给予其他治疗? (4)该患者是否具有输血的临床指征或者实验室指征? (5)输血传播艾滋病、肝炎、梅毒等疾病

的风险如何? (6)给该患者输血是否利大于弊? (7)当无法及时获得血液时,有何其他治疗措施? (8)是否具有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监护输血患者,并能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迅速处理? (9)是否已将输血决定及理由写入病程记录和输血申请单? (10)如果患者是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在此情况下,是否接受输血? 2、输血评估项目及内容见表1 表1 输血评估项目及内容 评估项目评估内容 失血外出血 内出血——非创伤性:如胃溃疡、脉 管曲张、异位妊娠、产前出血、子宫 破裂等 内出血——创伤性:如胸、脾、骨盆、 股骨等损伤出血等 溶血疟疾、败血症、D1C等 心肺情况和组织供氧 脉率、血压、呼吸频率、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外周脉搏、肢体温度、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心绞痛、知觉水平、排尿量等 贫血的评估临床:舌、手掌、眼、指甲等实验室:Hb或Hct

临床输血效果评估程序

临床输血效果评估程序 输血前评估 1、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使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在决定输血治疗前,应予病人做充分的检查:基本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电图、呼吸、脉搏等)、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功能、血肝肾功能、血电解质、传染病四项(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查。 2、科学合理用血是安全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和成分输血两方面。《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包括4个附件:成分输血指南、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内科输血指南和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指南;这些为临床提供了输血适应证的指南以及输血效果评价的依据。 3、输血量和输血速度需根据输血适应症、年龄、贫血程度、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心肺情况等决定。 a)一般来说,对一个体重60公斤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注 400ml全血约 可提高血红蛋白(Hb)10g/L或红细胞压 (Hct)0.03;对大量出血或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量要大;对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每次输注l~2单位b)红细胞为宜;对老年人和儿童以及心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每次宜输注少量 红细胞。 c)在大出血时,止血、输液以尽快的维持循环容量是非常重要。病人大出血时, 在有效采取止血和补液措施的同时,需要尽快进行输血治疗。输血应合理应用血液成分: 失血量为血容量的30~50%,补充血容量+输注红细胞;失血量>血容量的50%,补充血容量+输注红细胞+白蛋白, 且应考虑输注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 输血后效果评价 1、输血治疗后应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功能、血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a)输注全血、悬浮红细胞:应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血胆红素等,以评价输血 效果及输血不良反应。

手术用血前评估和用血疗效评估制度

手术用血前评估与用血疗效评估制度 (一)手术用血标准: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与不断更新的相关专业临床输血指南相关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确定手术用血执行标准: 1、失血量小于20%血容量、HCT>0、25或HB>70g/L者原则上不应输血,但应输注胶体液为主,晶体液为辅以补充血容量。 2、失血量大于20%血容量,HCT<0、25或HB<70g/L者,或需大量输血(24小时内输血量大于血容量)时,可先以胶体液为主,晶体液为辅的扩容液补充血容量,再输注红细胞以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输注红细胞适用于血容量正常或低血容量已纠正的贫血患者。胶体液指人造胶体溶液与白蛋白。 3、失血量过大有效循环血量30%,HCT<0、20,HB<60g/L者,且仍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可输部分全血。全血适用于既需要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又需要补充血容量的患者,而不适用于血容量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临床适用全血的情况并不多见,应严格掌握输注全血的指征。 4、小儿、孕妇、70岁以上老年患者依据其心肺功能与免疫状态可适度放宽输血标准。 (二)成份血的适应症 1、悬浮或浓缩红细胞:可用于所有手术用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输血者与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2、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3、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4、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5、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6、冷沉淀:主要用于对于Ⅷ因子、XⅢ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vWD),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医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评估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评估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xx医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评估制度由于人类血液成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几乎不存在完全同型的血液成份,这使受血者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或潜在的风险。为及时正确处置输血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或减轻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制订本制度。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概念: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受血者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过程中或输注结束后出现某些症状和体征,并且用原有疾病不能解释的情况。 二、分类:过敏性反应或类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的输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枸橼酸盐中毒;氨血症与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肺微栓塞;输血后紫癜;含铁血黄素症;出血倾向;空气栓塞;低温反应;输血后静脉炎。 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为即发反应、迟发反应、输血相关反应。即发反应(即发型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当时和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反应。迟发反应(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在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后发生的反应。输血相关反应:是指与输血有直接关系,含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的反应。 三、输血相关性疾病:输血后肝炎;艾滋病;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成人T细胞白血病;弓形体病;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他经血

液传播性疾病【庚性肝炎病毒(HGV)朊病毒---新克雅氏病非典型肺炎病毒(SARS)】 四、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患者输血时应先慢后快,输血过程前15分钟输注速度应缓慢,滴速不应超过5ml/min,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置 (一)凡发生与患者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必须被视为疑似输血不良反应。 (二)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减慢或暂停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立即通知医师; (三)医师应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1、医师判定为患者疾病引起的反应,可继续输血,但须密切观察。 2、轻微输血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可继续输血,但必须密切观察。 3、输血不良反应较重,应停止输血,积极对症治疗。 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积极治疗抢救。 5、通知采供血机构,封存血袋;立即调查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

xxxx医院关于下发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的通知临床各科室、急诊科、检验科(输血科): 输血工作无小事。为进一步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有效用血,避免因输血造成不良医疗(安全)事件发生,现将医院“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和“临床用血评价表”发给你们,望各科主任认真组织科室成员学习,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临床用血评价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室评价,对合理用血及输血后的疗效逐一评价;检验输血科要对血库工作及每月临床医师合理用血抢救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评价结果报医务科;医务科根据报送的材料,每季度对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将评价结果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工作,并进行全院公示。 xxxx医院 二零一四年一月二十日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合理用血情况纳入临床医师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认定的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八条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1.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输血适应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评价方法 1、评价内容: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 (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 (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输血前后评估

输血前后评估 (一)输血前评估: 1、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2、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3、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主管医师填写,主治医生以上职称医生签字核准。严格控制<600 ml的输血申请,即失血量<600 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1600ml以上,择期手术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输血科医生会诊审核。紧急输血须由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或总住院医师)签字核准,急诊用血事后2个工作日内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5、医师应将相关记录写在病程记录中,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中。 (二)输血后评价: 1、每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本治疗组最高级别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填写结果、签名。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表作为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备查,不得丢失。 2、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例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其余两份分别送医务科、输血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考核”。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 一符合用血条件 1 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 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 3 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4 严重烧伤病人。 二成分血的适应症 1 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ML---1200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 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 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 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6 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7 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8 冷沉淀:主要用于对于VII因子、XIII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量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三输血前评估 1 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2 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液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及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3 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主管医师填写,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生签字核准。严格控制<600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1600ML以上去,择期手术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输血科医生会诊审核。紧急输血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或总住院医师)签字核准,急诊用血事后2各工作日内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4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5 医师应将相关记录写在病程记录中,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中。 四输血后评价 1 每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本治疗组最高级别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临床输血前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