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浙江)

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浙江)
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浙江)

ICS13.310

A91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T 629.1—2011

代替DB33/T 629.1-2007

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ter-domain video surveillance

networking and sharing Part 1: General consideration

2011-06-27发布2011-07-27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 629.1—2011

前言

DB33/T 629《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联网单元;

——第3部分:设备描述与控制协议;

——第4部分:用户及设备编码管理;

——第5部分: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及媒体插件管理;

——第6部分:设备运行监测管理。

本部分为DB33/T 629的第1部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B33/T 629.1-2007《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规范》。与DB33/T 629.1-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级联术语(见3.1.6);

——增加了互联术语(见3.1.7);

——增加了视频信息共享平台术语(见3.1.8);

——修改了“跨区域视频监控系统”术语,增加音频接入,去掉扩展、联动要求(见 3.2,2007版3.1.2);

——增加了缩略语,从原先3.2单独剥离出来(见4);

——增加了“定义”,主要把原先6.2的第一段剥离成独立章节(见6.2.1);

——增加了“作用”,主要把原先6.2的第二段剥离成独立章节(见6.2.2);

——增加了“联网方式”,为描述联网方式,单独设立本章节,通过文字加图的形式详细阐述级联和互联二种联网方式(见6.2.3);

——增加了视频信息共享平台的基本功能要求;把原先6功能要求中的平台功能从联网单元中剥离出来,新增了一些视频信息共享平台一些其他基本功能要求,为检测提供检项要求(见7.1);

——增加了“丢包率”,为检测提供检项要求(见8.1.2);

——增加了“吞吐率”,为检测提供检项要求(见8.1.3);

——增加了“产品验证测试”,主要针对联网协议测试和联网方式测试,为检测提供检项要求(见9);

——增加了“工程验收测试”,主要针对信息共享平台的基本功能和性能测试,为检测提供检项要求(见10);

——修改了5.1网络结构图1网络结构图,去掉非SIP、SIP等描述,增加了报警数据,修改了章节号(见6.1,2007版5.1);

——修改了5.3联网协议图4联网通信协议,增加了网管协议,去掉AVS,进一步明确DDCP和回放控制协议,修改了章节号(见6.3,2007版5.3);

——修改了图像性能指标,新增加了声音性能指标,修改了章节号(见8.4,2007版7.5);

——修改了图像性能指标,改为图像与声音性能测试(见10.2.4,2007版7.5.2)。

本部分由浙江省公安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公安科技研究所、浙江广信智能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立元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I

DB33/T 629.1—2011

本部分参与起草单位:杭州赤诚软件有限公司、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浙江贝尔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合众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蒋乐中、方良、赵问道、焦庆春、夏海元、徐力、徐玉波、叶建云、李旻、郜军伟、洪燕昌、马伯康、李伟强。

本部分代替了DB33/T 629.1-2007。

DB33/T 629.1-2007为第一次发布。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II

DB33/T 629.1—2011

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1 范围

DB33/T 629的本部分规定了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的设计原则、联网结构、联网协议等的基本功能、主要技术指标及测试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视频监控系统的跨区域联网共享建设,及相关软硬件产品的开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0815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DB33/T 629.2-2011 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第2部分:联网单元

DB33/T 629.3-2011 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第3部分:设备描述与控制协议

DB33/T 629.4-2011 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第4部分:设备与用户编码

DB33/T 629.5-2011 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第5部分:音视频协议及媒体插件管理DB33/T 629.6-2011 设备运行监测管理

RFC 2544 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Network Interconnect Devices

RFC 3261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RFC 3265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Specific Event Notification

3 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区域视频监控系统 domain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泛指符合GB 50348所规范的建筑物、建筑群及其周边地区的视频监控系统,也可与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防暴安全检查等子系统进行组合或集成。

3.2

跨区域视频监控系统 inter-domain video surveillance networking and sharing system 以实现互联、互通、互控为目的,综合运用视频监控相关技术,把若干个区域视频监控系统整合在一起,完成基于视频采集/音频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存储/处理等主要业务的综合视频监控系统。

3.3

1

DB33/T 629.1—2011

2 联网单元 networking unit

为实现区域视频监控系统之间的联网而组成的具有统一格式协议通信能力,实现设备注册与发现、

监控图像获取与控制、联网设备状态查询、事件预定通告等功能的逻辑实体。

3.4

监控资源 surveillance resource

体现为信息采集前端(前端设备或区域性网络),监控资源信息的表现形式为图像、声音、事件数据、业务数据等。

3.5

角色 role

一组任务的命名集合,任务角色定义用户在系统中可执行的操作,以此增强系统的安全管理能力。

3.6

级联 cascade

两个联网单元之间按照上下级关系连接,上级联网单元可调用下级联网单元所管辖的监控资源,下级联网单元主动向上级联网单元上传本级联网单元所管辖的监控资源。

3.7

互联 interconnection

两个联网单元之间按照平级关系连接,联网单元之间经授权可相互调用对方联网单元所管辖的监控资源,相互向对方联网单元主动推送经授权的监控资源。

3.8

视频信息共享平台 Video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将各类分散的视频资源通过建立一个或多个监控系统进行接入,并经信息网络组网,以实现视频资源的共享和信息集成的应用平台。

4 缩略语

DDCP Device description and control protocol 设备描述与控制协议

IP Internet Protocol 因特网协议

MPEG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运动图像专家小组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网络时钟协议

RFC Request for Comments IETF请求评论的规范

RTCP 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输协议

RTSP 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 实时流化协议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会话初始协议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V3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vesion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版本3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DB33/T 629.1—2011 5 设计原则

视频监控系统的跨区域联网共享建设应按本部分规定的网络结构、联网协议、功能要求、用户及设备管理要求、主要技术指标要求执行。

6 联网结构

6.1 网络结构

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视频监控系统以联网单元为核心,通过IP传输网络,实现跨区域视频监控资源的共享。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结构图

跨区域监控网络系统是指其中的监控资源、用户终端、监控中心等通过联网单元进行SIP协议转换,实现区域监控网络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6.2 联网单元

6.2.1 定义

联网单元是组成视频监控系统跨区域联网共享接口的逻辑实体,可以独立的设备形式存在或内置在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内的监控服务器中。

6.2.2 作用

联网单元负责实现联网过程中的会话控制命令、媒体流和网管数据的传输和转换,联网接口应符合DB33/T 629.2-2011、DB33/T 629.3-2011、DB33/T 629.4-2011、DB33/T 629.5-2011、DB33/T 629.6-2011的要求,对联网单元的内部接口和区域监控系统内部联网所需的功能不做规定。

3

DB33/T 629.1—2011

6.2.3 联网方式

联网单元之间的连接支持以下2种联网方式:

a)级联

二个联网单元之间是上下级关系,下级联网单元主动向上级联网单元发起注册,经上级鉴权认证后再推送其所管辖的目录及设备信息。

级联方式的多级联网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信令流、媒体流、管理控制流都应逐级转发。

图2 级联结构示意图

b)互联

联网单元之间是平级关系,需要共享对方联网单元监控资源时,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发起注册,经目的联网单元鉴权认证后推送需要共享的目录及设备信息。

互联方式的联网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互联结构示意图

6.3 联网协议

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跨区域联网进行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传输时,其中联网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应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通信协议的结构如图4所示。

4

DB33/T 629.1—2011

图4 通信协议结构

联网单元之间在进行视音频传输、信令控制、网管控制时应建立三种传输通道:信令/控制通道、视音频流通道和网管控制通道。视音频传输协议详见DB33/T 629.2-2011部分,信令控制协议详见DB33/T 629.3-2011部分,音视频协议及媒体插件管理详见DB33/T 629.5-2011部分,网管控制协议详见DB33/T 629.6-2011部分。

7 功能要求

7.1 视频信息共享平台的基本功能要求

7.1.1 实时浏览功能

实时浏览应具备如下功能:

a)支持1/4/9/16画面分割的实时监控图像浏览功能;

b)能够选择设备提供的不同视频码流。

7.1.2 音频监听对讲功能

音频监听对讲应具备如下功能:

a)支持音频监听功能;

b)支持语音对讲功能;

c)能够选择某个实时监控图像进行音频监听和对讲。

7.1.3 录像查询功能

录像查询应具备如下功能:

a)支持按照时间、监控点查询保存在前段设备硬盘、集中存储和本地计算机硬盘中的录像文件

目录列表;

b)支持多个监控点录像的同时查询并分别列出其文件目录。

5

DB33/T 629.1—2011

7.1.4 录像点播和回放控制功能

录像点播和回放控制应具备如下功能:

a)支持历史录像文件的远程在线点播功能,点击录像查询目录列表中某个文件或按照某个通道

的时间点进行点播回放;

b)回放时应支持快放、慢放、暂停、单帧播放、单帧后退、时间点定位和进度条拖动等控制功

能;

c)实时监控图像浏览和历史录像点播应可同时进行。

7.1.5 录像下载、剪辑备份功能

应支持历史录像文件现在和片段剪辑备份存储功能,能够将某个历史录像文件或历史录像文件中的某一段下载到本地计算机硬盘中保存,也能上传到指定的集中存储磁盘阵列中备份保存。

7.1.6 远程控制功能

远程控制应具备如下功能:

a)支持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预置位、巡航等云台控制功能;

b)支持镜头变倍、聚焦和光圈调整等镜头控制功能;

c)支持云台镜头控制速度调整功能;

d)支持除湿、加热、雨刷、灯光等护罩控制功能;

e)应包括每个端口的开启和关闭等前端设备输出控制功能;

f)支持直接在实时监控图像窗口上用鼠标对云台镜头进行控制功能。

7.1.7 视频截图功能

平台应支持在实时监控图像浏览和历史录像回放时的视频截图功能,能够设定截图文件的存放路径。

7.1.8 用户管理功能

用户管理应具备如下功能:

a)平台应支持用户注册、注销和权限管理功能;

b)应按角色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角色可分为系统管理员、子系统管理员、设备管理员、用户

管理员、高级用户、普通用户、权限组用户;

c)应支持按机构、分组和通道的监控资源访问权限设定,访问权限应包括实时浏览、云台镜头

控制、录像点播回放、录像下载等,控制权限应支持分等级;

d)不同控制权限等级的用户应拥有不同的控制优先权。

7.1.9 报警事件管理功能

报警事件管理应具备如下功能:

a)应支持本系统视频丢失、视频遮挡、设备离线、移动侦测、硬盘故障、开关量输入等报警事

件的联动和转发规则的设定;

b)应支持与其他系统的报警联动和转发规则的设定;

c)报警事件的转发对象可指定客户端IP、用户名和手机号等。

7.1.10 电子地图功能

6

DB33/T 629.1—2011

平台应支持电子地图导航和显示控制功能,支持多级电子地图,在电子地图上显示监控点具体位置,对监控点进行实时浏览、远程控制和录像查询点播等操作。

7.1.11 设备状态监测功能

设备状态监测功能应包含以下内容:

a)应支持对前端设备和服务器工作状态的检测和显示功能;

b)支持对有无视频、设备在线离线、硬盘状态、录像状态、服务器硬件资源情况、程序进程等

的检测;

c)在客户端目录树中实时更新前端设备的在线状态和视频状态。

7.2 联网单元的功能要求

7.2.1 注册与鉴权

两个联网单元之间按照级联或互联方式进行联网共享时,应能通过注册与鉴权功能取得联网单元之间的相互信任,应符合本部分5.2.3的规定。

7.2.2 保活

两个联网单元之间应建立会话和媒体流保活机制,当会话保活实效后,应主动终止已经建立的媒体流连接,会话恢复后,源联网单元应能主动恢复原建立的媒体流连接。

7.2.3 目录推送

7.2.3.1 两个联网单元通过注册与发现后,源联网单元向目的联网单元主动推送经授权的共享设备目录。

7.2.3.2 当源联网单元共享设备目录增加、删除、修改更新后,应能主动向目的单元推送更新部分的共享设备目录,当目录节点删除后,目的联网单元该节点下的所有目录和和设备信息全部自动删除。7.2.3.3 目录推送时应包含资源地址编码(Address)、显示名称(Name)、类型(ResType)、子类型(ResSubType)、父节点编码(Parent)、活动状态(Stautus)、媒体解码标志(DecodeTag)等基本信息。

7.2.4 实时图像获取

7.2.4.1 浏览

源联网单元应能获取目的联网单元经授权的实时图像并进行播放,实时流应采用联网单元的逐级转发;

7.2.4.2 控制

源联网单元应能对目的联网单元的设备进行云台、镜头、护罩等控制,云台控制应支持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预置位等功能,镜头控制应支持镜头变倍、聚焦和光圈调整功能,护罩控制应支持除湿、加热、雨刷、灯光等控制功能,云台镜头控制应支持速度调整功能。

7.2.5 历史图像获取

7.2.5.1 查询

目的联网单元应能按指定摄像机和时间段向源联网单元查询所管辖的历史图像索引。

7

DB33/T 629.1—2011

7.2.5.2 点播

目的联网单元应能通过查询得到的历史图像索引点播源联网单元的历史图像,对历史图像的回放过程进行控制,包括开始、停止、暂停、快速和慢速播放、拖动等,应采用联网单元的逐级转发。

7.2.5.3 下载

目的联网单元应能通过查询得到的历史图像索引下载所需要的源联网单元的历史图像。

7.2.6 事件管理

事件管理应支持以下功能:

a)应支持报警等事件预订功能;

b)应支持报警等预订事件的通告功能;

c)应支持报警等事件的处理功能。

7.2.7 时钟同步

联网单元应支持NTP网络时钟协议,实现时钟同步功能。

7.3 管理功能要求

7.3.1 对象编码

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跨区域联网共享应对设备、用户、联网单元进行对象编码。编码规则的详细规定见DB33/T 629.4-2011。

7.3.2 设备运行检测管理

联网单元应能通过SNMP协议实现设备信息查询、设备状态查询、通道状态查询、通道流量查询、联网单元流量查询、联网单元线程查询等网络管理功能。

a)联网单元应支持SNMP协议,包括SNMP v1、SNMPv2c、SNMPv3三个版本;

b)联网单元应支持GetRequest、GetNextRequest、SetRequest、GetResponse、GetBulk等SNMP

请求应答消息。并且在发生事件或故障时,联网单元应向上级或者平级联网单元发送Trap;

c)联网单元应支持基于SNMP的多级级联。在级联联网方式中,一个联网单元既作为上级联网单

元的Agent,又作为下级联网单元的网管站。在互联联网方式中,一个联网单元既可以作为

平级联网单元的Agent,又可以作为平级联网单元的网管站,具体结构见图5所示:8

DB33/T 629.1—2011

图5 网络管理的联网结构

d)联网单元应支持通过SNMPv3对访问进行安全控制;

e)网络管理的具体功能与实现详见DB33/T 629.4-2011。

7.4 安全性要求

不同密级网络区域的联网单元联网共享时应通过联网单元实现信令和媒体流等数据的传输,并符合相关部门的安全规范要求,如采用视频专用隔离与传输系统进行隔离保护等。

8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8.1 传输网络性能

8.1.1 传输时延

1518字节帧长情况下,从两个方向测得的最大传输时延应不超过5 ms;

8.1.2 丢包率

丢包率是由于网络性能问题造成部分数据包无法被转发的比例。在进行丢包率测试时,需按照不同的帧长度(包括64、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分别进行测量,测得的丢包率应符合表1的规定。

9

DB33/T 629.1—2011

10

表1 丢包率要求

8.1.3 吞吐率

吞吐率是指空载网络在没有丢包的情况下,被测网络链路所能达到的最大数据包转发速率。

吞吐率测试需按照不同的帧长度(包括64、128、256、512、1024、1280、

1518字节)分别进行测量。系统在不同帧大小情况下,从两个方向测得的最低吞吐率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局域网系统的吞吐率要求

8.1.4 时延抖动

时延抖动上限值为50 ms 。

8.2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任意二个相邻联网单元之间的通信协议处理和转发时延小于100 ms ;

b) 从用户端发起视音频请求到视音频解码还原显示的总时延小于5 s ;

DB33/T 629.1—2011

c)视音频编解码总时延小于500 ms;

d)目录树更新后到发起目录推送的时延小于300 s。

8.3 可靠性要求

可靠性应符合以下要求:

a)联网单元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不小于5 000 h;

b)媒体持续传送时间不小于24 h。

8.4 图像与声音性能指标

8.4.1 图像与声音质量

8.4.1.1 监视图像质量应参照GB 20815标准,按五级损伤制评定,主观评价应不低于4级。

8.4.1.2 监听和对讲声音质量按照如下主观评定,主观评价应不低于3级。

——5级:基本上不察觉失真;

——4级:刚察觉失真,但不讨厌;

——3级:察觉失真,稍微讨厌;

——2级:讨厌,但不令人反感;

——1级:极其讨厌,令人反感。

8.4.2 图像要求

8.4.2.1 实时模拟监视彩色图像分辨率≥270线,黑白分辨率≥400线,灰度等级不小于8级。

8.4.2.2 数字图像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实时监视数字解压图像应达到每路25帧/秒的帧率;

b)本地调用分辨率应不低于每路CIF格式(352×288);

c)异地调用图像分辨率应不低于每路CIF格式(352×288);

d)回放图像分辨率≥220线,帧率应达到每路25帧/秒,图像分辨率应不低于每路CIF格式(352

×288)。

8.4.3 声音要求

数字音频应满足如下要求:

a) 数字音频采样频率应大于8 KHz;

b)数字音频量化比特数应大于8比特。

9 产品验证测试

9.1 协议符合性测试

协议符合性测试主要是按照DB33/T 629.2-2011、DB33/T 629.3-2011中的具体规定对联网单元内部和各联网单元间的协议符合性情况进行测试。

9.2 级联模式测试

9.2.1 级联模式布置

11

DB33/T 629.1—2011

在测试实验室搭建的局域网上将联网单元之间按三级联网模式进行布置,使被测联网单元与符合标准的联网单元形成级联结构。

9.2.2 上级权限验证

当被测联网单元作为上级单元,两个标准联网单元以上下级方式联网后作为被测联网单元的下级域,标准联网单元负责向被测联网单元发起注册和发现,被测联网单元调用标准联网单元的标准视音频与控制流进行解码测试。

9.2.3 中间级权限验证

当被测联网单元作为中间级单元,两个标准联网单元分别布置为被测联网单元的上级单元和下级单元,下级标准联网单元负责向被测联网单元发起注册和发现,被测联网单元负责向上级联网单元发起注册和发现,同时被测联网单元调用下级标准联网单元的标准视音频与控制流进行解码测试,而上级联网单元调用被测联网单元的标准视音频与控制流进行解码测试。

9.2.4 下级权限验证

当被测联网单元作为下级时,两个标准联网单元分别布置为被测联网单元的上级单元和中级单元,被测联网单元负责向标准联网单元发起注册和发现,标准联网单元都可调用被测联网单元的标准视音频流进行解码测试。

9.2.5 功能验证

被测对象的功能实现应满足本部分第7条的相关要求。

9.3 互联模式测试

9.3.1 互联模式布置

在测试实验室搭建的局域网上将联网单元之间按平级关系进行布置,使被测联网单元与符合标准的联网单元形成环形互联结构。

9.3.2 互联权限验证

在互联模式下,被测联网单元与标准联网单元之间互相发起注册和发现,互相调用标准视音频与控制流进行解码测试。

9.3.3 联网单元功能验证

被测对象的功能实现应满足本部分第7章的相关要求。

10 工程验收测试

10.1 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a)按被测联网单元项目实际联网模式进行测试;

b)其功能项目应满足本部分第7章的要求;

c)同时还应满足相关招投标文件中规定的其他功能。

12

DB33/T 629.1—2011 10.2 性能测试

10.2.1 网络传输性能

采用网络性能测试工具按照RFC2544的要求对系统实际网络传输性能进行测试,技术指标应满足本部分第8.1条的要求。

10.2.2 响应时间

采用软件测试工具对前端到客户端显示的响应时间进行测试,随即抽取10个不同前端在客户端显示响应时间的均值作为测试结果(少于10个的全测),技术指标应满足本部分第8.2条的要求。

10.2.3 媒体并发性能测试

采用软件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模拟测试,模拟10个虚拟用户同时登录系统进行实时视频访问操作,技术指标应满足本部分第8.2条的要求。

10.2.4 图像与声音性能测试

图像与声音性能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a)在客户端按一定比例抽样视频图像和监听、对讲声音进行主观评价,原则上应覆盖所有层级

与区域,图像按五级损伤制评定,监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应不低于4级,声音按5级失真评

定,监听和对讲音频不低于3;

b)在客户端按一定比例抽样调用清晰度测试卡和灰度测试卡的标准信号,其中彩色图像分辨率

≥270线,黑白分辨率≥400线,灰度等级不小于8级,图像分辨率≥220线;

c)采集系统实时监控图像和回放图像,对其进行逐帧播放,应满足25帧/秒的要求;

d)采集本地调用、异地调用、回放视频的图像,采用图像分辨率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图像分辨率

格式进行测试,应不低于CIF格式(352×28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视频监控技术规范书 第一章概述与总体技术要求 1.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视频监控系统主要设备的技术要求、系统级联方式、监控图像传输、显示、存储及应用,以及系统测试、验收和维护管理的相关规则。 1.1.1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报警与监控系统。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等技术,构建具有信息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存储与处理等功能的能够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间互联、互通、互控的监控综合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对需要防范和监控的目标实施有效的视频监控、报警处置,并可为城市应急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信息平台。 2.监控设备。用于监控的信息采集、编码、处理、存储、传输、安全控制等设备。 3.监控资源。监控设备和各类监控系统提供的图像、声音、报警信号和业务数据等资源信息,主要分为社会监控资源和公安监控资源。社会监控资源,指社会各企事业、个人主导建设的监控资源。公安监控资源,指公安机关主导建设的监控资源。 4.监控平台。对联网系统内的资源进行集成和处理,对设备和网络进行管理,提供相关业务服务的平台。用户通过调用监控平台的服务来进行监控管理、业务处理。 5.监控中心。对各类报警与监控资源进行集中监控管理和指挥调度的场所。 6.用户。是资源使用者,通过共享平台的接口访问,来使用共享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进行监控管理和业务处理。主要包括用户终端和应用系统。 7.视频专网。专用于承载监控系统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网络,并且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 8.流媒体。能以一定策略控制、可连续传输、以稳定的码流速率输出、可连续实施播放的数字视频、音频数据流。 9.卡口监控系统。利用光电、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远程数据通信等技术对经过卡口的车辆图像和车辆信息进行全天候实时采集、识别、记录、比对、监测的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完成布/撤控、报警、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10.卡口前端车辆图像捕获率。卡口前端摄像机记录的有效车辆数与实际通过卡口的车辆数的百分比。11.号牌捕获率。号牌被自动识别的车辆数与号牌信息有效的车辆总数的百分比。 12.SIP协议。由IETF组织制定的多方多媒体通信的框架协议。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传输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会话。 13.SIP设备。支持通信协议SIP的监控资源和设备,主要有网络摄像机、编码器、报警、出入口控制与存储设备等。 14.SIP网关。负责在SIP网络和非SIP网络之间协议转换,以实现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用于不同标准的监控系统之间对接的协议转换。 15.边界接入平台。保证与监控平台不在同一安全域内的监控资源接入监控平台的安全性,不在同一个安全域内的资源的系统不能直接接入和进行访问,需要通过边界接入平台才能进行IP方式的接入。 16.高清视频。由美国影视工程师协会确定的高清标准格式,指经过视频编码后的图像分辨率达到1080P 以上(含)的数字视频,即分辨率不小于1920×1080像素的监控图像。 17.高清摄像机。指摄像机图像分辨率达到1080P以上,本规范未指明的均为1080P以上的高清摄像机。18.网络摄像机。网络摄像机是拥有独立的IP地址和嵌入式的操作系统从而实现网络监控的智能化产品,它可以通过LAN,或者是无线网络适配器直接连接到网络上。 1.1.2 符号及缩略语 720P 分辨率为1280×720逐行扫描的视频图像

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解决方案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解 决 方 案 一、概述 背景分析 中国制造为世人所熟知,随着产业不断升级,生产技术越来越发达,中国作为真正的世界技术工厂也为时不远。现今,工厂的现代化管理手段越来越丰富,准确性也越来越高,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视频监控系统,可有效的加强对各种场合,特殊设备以及人员的直观管理,及时、有效的反映重要地点区域的现场情况,增强安全保障措施,同时进一步规范各岗位的生产管理。 目前监控系统手段已经从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发展到了高清网络数字视频监控,利用现有的办公网络、企业专网,光纤专网敷设,甚至互联网和无线网络都能够构建工厂的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与此同时,百万像素网络摄像机的大规模普及也解决了传统模拟视频监控系统清晰度不足的尴尬局面;浩宇信息HYTEC公司开发的基于低码率、高

清画质、多功能等特性的720P、1080P高清网络摄像机与HYTEC网络视频监控管理平台为不同规模工厂提供了多结构,多用途,良好扩展性的新一代高清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需求分析 系统主要满足两大部分的需求,一是工厂公共区域安全防范的需要;二是工厂生产区域监控管理的需求。 工厂安全防范 周界视频监控系统:在工厂周界区域部署感红外的固定高清网络枪式摄像机,满足全天候24小时监控。 出入口监控:在厂房出入口、园区出入口以及其他重要区域的出入口安装高清摄像机。 厂房内部:在厂房内部部署大范围监控的摄像机,以满足对整个厂房的全局监控。 库区监控:在库房内外部署摄像机,严密监视现场情况。 生产区域管理 重要设备监控:在车间、厂房一些重要的设备处安装高清摄像机,对设备运行状态、防盗、防破坏进行监视。 生产过程监视:对于一些生产线上、操作岗位进行重点监控,记录操作过程和生产线上的生产过程。 其他需求 整个系统应该采用模块化、数字化、网络化架构,满足结构简单化和系统可扩展的需求 利用平台管理软件来统一管理前后端物理设备和虚拟软件模块,做到模块化部署、集中化管理的新一代监控功能。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应能与红外报警系统、消防系统、门禁系统等实现联动,满足协同管理、统一调度。 设计原则 1. 先进性 本系统采用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视频监控技术,包括130 万像素数字高清技术、高清视频编解码技术、视频海量存储和高效检索技术和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等。同时采用先进的综合视频管理平台,借鉴海量多媒体资料管理系统的经验和技术,不仅实现对高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1 应用范围 本要求规定了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技术规范,是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建设、评审、检测、验收的依据之一。 本要求的技术内容适用于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前端图像采集由模拟摄像机加编码器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本标准。 2 定义 2.1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图像的前端采集、传输、控制及显示记录等采用数字设备组成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传输构成模式可分为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和非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2.2 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图像在前端采集后经压缩、封包、处理,具有符合TCP/IP特征,传输数字信号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如:由网络摄像机、模拟摄像机加编码器等相关设备组成的系统)。 2.3 非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图像在前端采集后未经压缩、封包即传输数字信号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如:由SDI摄像机等相关设备组成的系统)。 3 总体要求 3.1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范及标准: GB 50198-2011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11-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技术工程规范 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1050-2007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交换机安全技术要求 GB/T 25724-2010 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 GB/T 28181-201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A/T 7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 669.5-2008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第5部分: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Y/T 157-2000 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

视频监控联网标准GB

视频监控联网标准GB/T28181的推广应用及技术发展 GB∕T 28181-201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2012年6月正式发布实施到现在已经一年有余,通过GB∕T 28181的实际推广应用,安防行业的视频监控联网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与各级公安业务部门的指导推动以及各安防厂商对GB∕T 28181标准的积极响应、全面实施密不可分。随着标准应用的不断深入,相关部门在对行业内各厂家开展技术支持的过程中也不断进行技术总结,和行业内各集成商开展广泛研讨,对GB∕T 28181标准的局部进行了必要的细化说明和扩展项补充,使标准推广应用工作进一步完善。本文对GB/T 28181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技术内容、实施要点以及在视频监控互联中的重要作用和技术难度等进行了概括总结,重点对标准的广泛推广应用和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GB/T28181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是应用需求导致了GB/T 28181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GA/T669系列标准的制定过程,更易于理解这句话的内涵。2003年,针对新时期社会治安的复杂、严峻形势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原有独立、功能单一的安防监控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各厂家视频监控系统各自为战、格式迥异、难以共享已制约了市场发展的现状,标准项目组走访公安基层,全面调研分析需求,总结大量工程实践经验,在公安部科技局的指导下,以充分利用社会已建大量模拟监控资源为基础,研究最新技术发展,精心设计出“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标准体系。 随后标准项目组和TC100标委会,在公安部科信局的得力领导下,组织广大安防企业、大专院校、公安和社会用户等单位进行标准编制工作,到2008年为止陆续送审、报批并颁布实施了14项行业标准,简称GA/T669系列标准。GA/T669系列标准为监控系统联网建设、检测、使用、维护全方位进行标准界定,对引导、规范监控联网系统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国各地视频信息联网规范建设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支撑,成效显著!在使用推广中,用户和集成商都充分体会到:GA/T 669系列标准中最重要的核心标准GA/T 669.5“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涉及网络传输、信令交互、系统授权、跨域跨系统、多层联动等重要内容,和大型联网管理平台软件直接相关,因此其内容和编程细节都需深入规范统一,将统一的共性技术更多地开放(见GB/T 28181的附录A--k),以确保视频信息广域联网应用这样一个技术难度极高的系统工程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视频信息联网应用的需求与日俱增,专家建议继续细化标准内容,将GA/T 669.5上升为国家标准,其他行业也可参考采用。因此GB/T 28181诞生了。 二、GB/T 28181对视频互联共享应用的重要意义和技术进步 GB/T 2818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规定了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中信息传输、交换、控制的互联结构,通信协议结构,传输、交换、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性要求,以及控制、传输流程和协议接口等技术要求。GB/T 28181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SIP协议及通信机制,规划系统整体信令组网架构,定制专有系统控制描述协议MANSCDP,实现信令互联互通。重点是互联及通信协议结构、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信令流程和接口、专有协议命令集等等。解决了信息处理中难度最大的视频图像信息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问题。适用于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的方案设计、系统检测验收以及与之相关的设备研发、生产。在GB/T 28181标准发布实施以前,不同厂家系统之间的互联在技术层面并没有实现统一标准,各个监控系统之间的视频资源共享需要集成平台分别对不同厂家的产品单独接入,由于各厂家产品的通信接口各不相同,负责进行资源整合的平台工作量巨大;从升级维护的角度来说,很多厂家的接口软件版本管理变得异常复杂,容易混乱,每次平台版本升级、开发新产品新业务功能都需要对接口进行重新开发,系统稳定性差,用户难以掌控和真正联网使用。 GB/T 28181标准对于视频监控平台互联、视频监控平台与设备互联提供了统一的信令接口、视音频编解码接口,所有系统之间通过统一公开的标准信令互访,简化了不同厂商之间的互联对接工作,有效推进了视频监控图像资源的广泛共享,缩短了系统互联的项目周期,节省了视频信息共享应用的社会整体资源成本,有利于增强视频联网应用系统的稳定度和成熟度,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安防监控系统施工工艺标准

弱电系统(安防监控子系统)施 工 工 艺 232018 2年月日

1.施工工艺描述 1.1 施工技术总则 1.1.1严格按照批准后施工图设计进行施工。 1.1.2接到任务书,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计划和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1.1.3审核施工图后,组织相关的施工人员、讲解本次施工的要点、要求和注意事项, 使施工人员明确施工的性质、内容和任务。更好的,按期、按质、按量完成施工任务。1.1.4遵守国家或部委颁发的法规、标准和规范。 1.1.5严格执行国家或部委颁发的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或工程及验收暂行技术规 定,以及省电信公司的有关文件规定和要求。 1.1.6施工质量要以施工质量第一位宗旨,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施工监督,严格执行 施工规范。做到施工工艺精良,各种测试项目齐全、记录清楚、文字端正、数据准确。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严格按施工操作程序施工,做到文明施工、文明生产。施工中做好防火、防电、1.1.7 防雷、防化学气体、防事故等预防性的工作,做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及设备材料的安全。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内蒙古兴泰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安鉴于安全生产责任重大, 全目标责任状的相关规定”。 1.2 安全操作技术一般规定 1.2.1注意施工环境,检查作业范围内有无危险地段和可能坠物地带及其它障碍物。作 业人员应按规定穿戴、使用防护用品、用具。 1.2.2所有支架安装等外部设备要符合监控设备载重要求,包括安装面是否适合承重 等。 1.2.3所有监控线路安装均符合公司及国家标准,保证强电和弱电线路分开。尽量使用 带屏蔽层的电源线,控制线。网线符合国家标准。 1.2.4机柜摆放位置和接地要求符合国家标准。

视频监控平台建设方案

视频监控平台建设 设 计 方 案 XXXXXX有限公司 2013年10月

目录 一、概述 (4) 二、现状和建设条件 (9) 三、系统需求分析 (9) 四、系统总体设计 (11) 五、系统设备方案设计 (12) 六、管理结构 (21) 七、实现功能 (21) 八、联网方式 (22) 九、监控平台功能简介 (23) 十、典型工程案例照片 (26) 十一、项目进度安排 (35) 十二、项目验收 (35) 十三、设备清单 (36) 十四、项目概算 (37)

1、概述 1.1项目背景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继续加快交通建设,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是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XX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特大城市,交通需求十分旺盛。公路交通、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需求增长不同步,交通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在渡口一旦发生灾害事件,将给城市防灾减灾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围绕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体制。XX市交委也建立了众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为维持我市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为重大活动提供交通保障,建立了一套覆盖全市的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一期)。利用视频 监控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高速公路运行状况和特殊路段(桥隧)的安全情况;车站、码头等枢纽的客流状况及运营秩序,但是还有很多重要区域和路段,如国省干线公路危险路段、重特大桥梁、隧道、货运站场、港口、航道等重要交通站场的视频信息项目还没有建设或联网。 XX主要负责XX市主城区各公路渡口的管理、建设、维护,科学合理安排运力,确保连接国(省)道断头公路“活桥梁”的安全畅通,保障国家在紧急状态下对交通运输应急应变的需要;加强安全和设备管理,搞好渡运生产,确保渡运安全畅通。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森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一、需求分析 目前各级护林防火部门大多采用人工了望和地面巡护的办法进行火情监测,由于林地比较分散,限于财力,难以组织大批人员进行看守,防不胜防。许多火情往往因发现不及时,耽误了扑救时间,使小火酿成大火。而采用视频监控系统监测火情,可以防止森林大火的形成,做到早发现、早消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打早、打小、打了,能有效地保护十分珍贵的森林资源,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通过视频监控达到一定的防火效果。 根据目前森工集团森林防火现状,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有如下需求: 1)系统监控图像可在第一时间传送到省森工及各林管局、林业局指挥中心,并可以在第一时间识 别林火。 2)当火灾发生时,能够精确定位火点位置,并能够自动产生报警。 3)省森工及各林管局、林业局指挥中心通过观看实时监视各监控点火灾情况,并远程控制云台摄 像机进行控制。 4)报警后,一旦火情确定,指挥扑救人员可通过大屏实时查看现场视频。 5)林火发生后,通过系统可对受灾面积、灾害损失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估。 6)系统需支持视频和地图的结合,管理员可在地图上明确林火位置。 7)前端系统运行需要提供一种有效的供电方式,能保证设备全年不间断的可靠运行。 8)前端设备大多安装在无人值守的环境,需要通过有效的安全防范手对前端设备进行管理。 9)利用有效的传输方式,能把前端监控视频传输到后台指挥中心,建立省森工—林管局(林业局) —各级林场三级联网建构,实现立体化防控圈。

二、系统总体设计 1.设计思路 森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是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联网系统,以森林防火平台软件iVMS-9830为核心,在指挥中心能够实现对各个林区防火监控系统的全方位管理。 前端视频监控点设定在林区的制高点,通过光纤传输网或微波网络与指挥中心网络点对点联接。 在监测到有火灾信号时,系统会及时将前端实时画面传递到主站指挥中心。 1)采用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利用热成像原理,探测林区热辐射,通过不同目标温差实时成像, 搭配了测温模块可全天候对林区扫描检测,当测得温度及温差数据符合林火特征时,系统发 生报警,及时让防火值班人员掌握林区火灾隐患,及时制定灾害扑救方案等。 2)采用与环境信息相结合的综合监测,可以实时的了解当前监控点的风力、风向、温湿度、烟 雾等数据,为森林防火指挥提供有力数据信息,满足当前森林防火的各种要求。 3)采用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可视化化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为 森林防火提供信息支持。 4)采用透雾成像技术,由于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安装在林区的山上,山区经常浓雾弥漫,普通的 镜头无法达到正常的监控效果,使用透雾镜头解决了山区雾大,成像难的问题。 2.系统架构 森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由前端系统、传输网络、各级指挥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

安防系统技术标准和要求

安防系统技术标准和要求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文件 一、投标人资格要求 1.1投标申请人具有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及以上。 1.2投标申请人须是同时 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以上(含二级)资质,安全防范一级资质,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施工能力。 1.3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健全的组织机构,通过相关质量体系认证,且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经济、财务和相应的组织能力。 1.4近三年至少具有一项在800万元及以上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业绩(合同原件备查)。 1.5 投标单位拟派出的项目经理或注册建造师须是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二级建造师(机电工程专业)及以上。 1.6 拟派出的项目管理人员,应无在建工程,否则按废标处理;投标单位的项目经理或注册建造师中标后需到本项目招投标监督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1.7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1.8 外省施工企业还需到分公司工商注册所在地的市(州)、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吉林省入吉建筑业企业投标备案证明书》后方可参加投标。(详见吉建管[2007]17号、吉建管[2008]14号文件) 9 拒绝列入政府不良行为记录期间的企业或个人投标。 1. 二、招标内容和供货范围

以设计院提供的初步设计方案和智能与信息系统施工设计图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对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进行优化设计和施工(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以及考勤系统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系统集成、明敷管线、电缆等)。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主要含:视频监控子系统、防盗报警子系统、门禁子系统(一卡通)、巡更管理子系统、实现各子系统的集成与联动,实现统一调度和管理,确保与弱电系统整合、开放协议,预留与其它弱电系统接口,便于未来集成。 三、投标要求 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应提供下列有关文件,否则视为非响应性投标。 3.1投标方应提供关键设备制造厂家授权书、厂家的通讯协议开放承诺书、厂家原厂授后服务承诺书、产品手册样本。(包括监控设备、存储设备、拼接屏等)。 3.2投标人有能力履行合同设备维护、保养、修理及其他服务义务的文件。 3.3投标文件应包括如下内容。 3.4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总体配置。 3.5详细的功能实现方案。 3.6工程计划建议。 3.7工程验收计划、技术培训。 3.8售后服务的保证。 3.9工程造价(包括备品备件、专用工具与仪器仪表); 本工程为“交钥匙工程”,满足招标方所有要求,与设备、供应、运输、保险等有关的所有辅材和安装内容应全部包含在内,除招标方明确提出需要的变更外,不再增加任何费用。投标方提供所有投标费用详细的报价清单和总报价(系统建设必须而未明确报价,视为赠送),报价风险由投标方自行承担。 3.10详细的分项硬件、软件报价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 在模拟视频监控时代,系统的核心是视频矩阵,信号采集、传输、显示、存储都是模拟信号,管理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电路开关独立工作,不依赖于任何软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视频图像数字化、网络化,监控系统的架构不再像矩阵一样集中管理控制,监控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设备也原来越分散。小规模的监控局点通过DVR可以完成管理控制,高清网络摄像机的流行,让NVR有了替代DVR的趋势。在大规模的视频监控系统中,主要还是由功能丰富的视频监控管理平台进行管理控制。 6.1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概述 视频监控系统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代视频监控系统是采用闭路电视系统构建的模拟系统,由摄像机、监视器、磁带录像机等构成,由于不能对前端进行控制且价格昂贵、操作管理复杂、扩展能力差、很难实现较大系统的要求,已经逐渐被淘汰。 第二代视频监控系统是以数字硬盘录像设备为核心的视频监控系统。 第三代视频监控系统是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第四代视频监控系统是智能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由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每一代视频监控系统的进化,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视频监控管理平台也随着行业需求的不断变化而丰富功能。管理平台显示的界面是面向最终用户,可用性、可维护性非常重要。 6.2 DVR平台 数字视频录像机(或叫硬盘录像机),简称DVR(Digital Video Recorder),是伴随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本世纪初得到了迅猛发展,DVR是集多画面显示预览、录像、存储、PTZ控制、报警输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计算机系统。DVR是视频监控数字及IP时代最早的先行者,首先实现了视频图像的数字化录像。 初期的DVR是“磁带录像机VCR”的替代产品,相比磁带录像机,DVR具

视频监控联网解决方案

视频监控联网解决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方案说明 单个分公司监控系统 系统基本结构 根据要求,分公司前端监控系统由前端设备、传输线路、控制、显示与记录几部分构成: 产生图像的摄像机或成像装置(前端设备) 图像的传输设备(传输网络) 图像的控制、处理与显示装置(终端主控设备) 如下图: 现场监控单元传输网络监控中心 单个分公司系统结构图 前端设备的构成 监控点的分布 分公司监控点的分布如下: 库房库房外围 采用超宽动态高清彩色红外一体摄像机,安装在固定位置。 传输设备 传输部分的作用是将摄像机输出的视频、音频信号馈送到监控中心机房或其他监控点;同时控制中心的控制信号要传送到现场,所以传输系统包括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传输分配一般采用以视频信号本身的所谓基带传输,有时也采用载波传

送或脉冲编码调制传送。在本系统中,摄像枪到中控室的视频传输采用基带传输,传输结构见下图: 另一方面,为使控制中心将数字化压缩后的视频信号通过网络传输,方便多个授权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控制中心联网,具有授权权限内的监视和控制功能,这就要通过高效计算机网络进行视频传输。 在本传输系统中,摄像机到控制中心的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方式采用传统的模拟传输方式,控制中心与其他授权监控点之间通过数字化的宽带网络连接。其中,摄像机到控制中心的传输主要包括下面几部分: 1.1.1.1视频信号的传输 视频信号采用视频传输方式,用75欧姆同轴电缆传输,当彩色闭路基带信号在6MHZ点的不平坦度和彩色闭路基带信号在5.5MHZ点的不平坦度大于3db时增加电缆均衡器,当大于6db时增加电缆均衡放大器。因此统一采用多屏蔽网的同轴电缆单独把摄像机的信号直接传到监控室的设备,距离在200米范围内采用SYV-75-3同轴电缆,超过200米的范围时采用SYV-75-5或线径更粗的同轴电缆,摄像机端与同轴电缆的连接采用熔接方式的BNC头。 1.1.1.2电源的传输 建议全部采用由集中供电的方式,在监控中心配置大功率12V电源供电,直接到摄像机附近。 电源的传输(特别是当采用220V AC电源传输时)必须与视频信号、控制信号的传输分开,其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联网设计

安防系统技术标准和要求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文件 一、投标人资格要求 1.1投标申请人具有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及以上。 1.2投标申请人须是同时 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防范一级资质,并在人员、设备、 办公场所,健全的组织机构,通过相关质量体系认证,且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经济、财务和相应的组织能力。 1.4近三年至少具有一项在800万元及以上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业绩(合同原件 备查)。 1.5投标单位拟派出的项目经理或注册建造师须是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二级_ 建造师(机电工程专业)及以上。 1.6拟派出的项目管理人员,应无在建工程,否则按废标处理;投标单位的项目经理或注册建造师中标后需到本项目招投标监督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1.7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1.8外省施工企业还需到分公司工商注册所在地的市(州)、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吉林省入吉建筑业企业投标备案证明书》后方可参加投标。(详见吉建管[2007]17 号、吉建管[2008]14号文件) 1.9拒绝列入政府不良行为记录期间的企业或个人投标。 二、招标内容和供货范围 以设计院提供的初步设计方案和智能与信息系统施工设计图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对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进行优化设计和施工(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以及考勤系统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系统集成、明敷管线、电缆等)。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主要含:视频监控子系统、防盗报警子系统、门禁子系统(一卡通)、巡更管理子系统、实现各子系统的集成与联动,实现统一调度和管理,确保与弱电系统整合、开放协议,预留与其它弱电系统接口,便于未来集成。 三、投标要求 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应提供下列有关文件,否则视为非响应性投标。 3.1投标方应提供关键设备制造厂家授权书、厂家的通讯协议开放承诺书、厂家原厂授后服务承诺书、产品手册样本。(包括监控设备、存储设备、拼接屏等)。 3.2投标人有能力履行合同设备维护、保养、修理及其他服务义务的文件。 3.3投标文件应包括如下内容。 3.4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总体配置。 3.5详细的功能实现方案。 3.6工程计划建议。 3.7工程验收计划、技术培训。 3.8售后服务的保证。 3.9工程造价(包括备品备件、专用工具与仪器仪表); 本工程为“交钥匙工程”,满足招标方所有要求,与设备、供应、运输、保险等有关的所有辅材和安装内容应全部包含在内,除招标方明确提出需要的变更外,不再增加任何费用。投标方提供所有投标费用详细的报价清单和总报价(系统建设必须而未明确报价,视为赠送),报价风险由投标方自行承担。 3.10详细的分项硬件、软件报价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森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 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一、需求分析 目前各级护林防火部门大多采用人工了望和地面巡护的办法进行火情监测,由于林地比较分散,限于财力,难以组织大批人员进行看守,防不胜防。许多火情往往因发现不及时,耽误了扑救时间,使小火酿成大火。而采用视频监控系统监测火情,可以防止森林大火的形成,做到早发现、早消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打早、打小、打了,能有效地保护十分珍贵的森林资源,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通过视频监控达到一定的防火效果。 根据目前森工集团森林防火现状,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有如下需求: 1)系统监控图像可在第一时间传送到省森工及各林管局、林业局指挥中心,并可以在第一时间识别林火。 2)当火灾发生时,能够精确定位火点位置,并能够自动产生报警。 3)省森工及各林管局、林业局指挥中心通过观看实时监视各监控点火灾情况,并远程控制云台摄像机进行控制。 4)报警后,一旦火情确定,指挥扑救人员可通过大屏实时查看现场视频。 5)林火发生后,通过系统可对受灾面积、灾害损失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估。 6)系统需支持视频和地图的结合,管理员可在地图上明确林火位置。 7)前端系统运行需要提供一种有效的供电方式,能保证设备全年不间断的可靠运行。 8)前端设备大多安装在无人值守的环境,需要通过有效的安全防范手对前端设备进行管理。 9)利用有效的传输方式,能把前端监控视频传输到后台指挥中心,建立省森工—林管局(林业局)—各级林场三 级联网建构,实现立体化防控圈。 二、系统总体设计 1.设计思路 森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是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联网系统,以森林防火平台软件iVMS-9830为核心,在指挥中心能够实现对各个林区防火监控系统的全方位管理。 前端视频监控点设定在林区的制高点,通过光纤传输网或微波网络与指挥中心网络点对点联接。在监测到有火灾信号时,系统会及时将前端实时画面传递到主站指挥中心。 1)采用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利用热成像原理,探测林区热辐射,通过不同目标温差实时成像,搭配了测温模块可 全天候对林区扫描检测,当测得温度及温差数据符合林火特征时,系统发生报警,及时让防火值班人员掌握林 区火灾隐患,及时制定灾害扑救方案等。 2)采用与环境信息相结合的综合监测,可以实时的了解当前监控点的风力、风向、温湿度、烟雾等数据,为森林 防火指挥提供有力数据信息,满足当前森林防火的各种要求。 3)采用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可视化化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为森林防火提供信 息支持。 4)采用透雾成像技术,由于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安装在林区的山上,山区经常浓雾弥漫,普通的镜头无法达到正 常的监控效果,使用透雾镜头解决了山区雾大,成像难的问题。 2.系统架构 森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由前端系统、传输网络、各级指挥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 系统架构图

风机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书讲解

国电优能宿松风电有限公司二期百子洲风场风机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2016年4月

目录 一、技术规范 (1) 二、供货要求 (15) 三、技术资料 (17) 四、现场施工 (18) 五、售后服务 (18) 六、差异表 (19) 七、投标人需要说明的其它内容 (19) 2

国电宿松优能风电有限公司一期风机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一、技术规范 1.总则 1.1 本规范书对投标方提供的风机视频监控系统提出了技术及其相关方面的要求,它包括系统方案设计、设备配置、系统性能、供货、安装、调试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规范书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有关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投标方的投标文件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1.3.1投标方在投标文件中应提供安防工程二级或以上资质证明。 1.3.2该风机视频监控系统所包括的所有硬件设备、软件、服务、有关图纸资料和设备技术参数。所提供的设备必须是有成功运行经验的成熟产品,并在投标文件中提供相关业绩证明。 1.3.3 该风机视频监控系统的详细说明,包括系统配置、设计方案、网络拓扑、功能说明、通讯接口、系统性能以及设计及供货所依据的规范及标准等。 1.3.4 如果投标方的投标书与本规范书有偏差,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对每一点都作详细说明。如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那么招标方认为投标方提供的产品完全满足本规范书的要求。 1.3.5 正常运行三年所需的备品备件清单。 1.3.6 本规范书中所要求的其它说明、资料等。 1.4 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规范书未尽事宜,由招投标双方协商确定。 2.工程概况 2.1 工程规模 国电优能宿松风电有限公司现已有一期华港风电场、二期百子洲风电场共计50台2MW风电机组投入运行。其中一期华港风电场已建成一套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海康威视网络高清平台(其中综合管理软硬件平台分别为

视频监控系统管理规定

视频监控系统管理规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1总则 1.1为加强和规范公司视频监控系统及设备的日常管理,提高安全生产和保卫防控应变能力,保证安全生产及内部社会治安管理顺利进行,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和保卫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是指公司对行政办公楼、生产现场及重要目标、要害部位等区域装设的视频信息采集(摄像探头)、信号传输、信号处理、显示(监视)设备信息存储的综合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视频监控场所部分由分管生产的公司主要领导及相关二级部门主要领导、生产调度室掌握和监控使用。安全生产管理视频信息采集由安全生产技术部、生产部负责调取、使用和管理。保卫安全视频信息由办公室负责调取、使用和管理。 1.3本规定适用于对视频监控系统设备负责采购、安装、使用、维护、检修的部门和有关工作人员。 2职责范围 2.1保卫部负责行政办公楼及安全保卫所辖区域内所对应的视频监控场所的监控值班和信息的控制、使用、调取。根据监视控制区域内所发生的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正常生产秩序。 2.2安全质监部、生产计划部、动力装备技术部、输油处负责安全生产管理所对应得视频监控系统所辖区域的监控值班和视频信息的采集、使用和管理,保证安全生产。

2.3动力装备技术部负责公司所属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依照监控系统的操作说明,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操作使用手册,在监控系统投入使用前组织使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提供使用操作手册。建立监控系统设备档案。设置监控操作员管理权限、管理员和操作员密码、严禁将权限和密码告知无关人员,做好保密工作。 2.4动力装备技术部负责(生产计划部配合)监控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和移交相应管理部门使用,异常情况和故障的排除。确定摄像监控器系统的专门管理员,制定定期检查维护制度,做好每周技术维护、检修等工作,如:异常发热、异常噪音、图像消失或不能录像以及监控值班人员不能处理的其他异常情况,建立检修档案,保证及时为生产、安全管理提供第一手录像资料和现场状态。 2.5生产计划部、办公室分别负责制定对本部门所辖视频监控值班的值班制度并监督值班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3管理维护 3.1使用视频监控系统的部门和有关工作人员在监控时应切实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及时发现监控设备和所对应监控场所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不安全情况进行处理,保证监控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安全生产及内部正常社会治安管理顺利进行。 3.2使用监控系统部门的值班工作人员应做好值班记录以备查,不得擅自更改监视画面,改变监视摄像角度,发现生产现场或安全保卫场所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置并报告部门领导,避免扩大事故及造成治安案件。

视频监控联网解决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及VMNS监控联网解决 方案

目录 第1章方案说明 (1) 1.1 单个监控系统 (1) 1.1.1 系统基本结构 (1) 1.2 前端设备的构成 (2) 1.2.1 监控点的分布 (2) 1.2.2 传输设备 (2) 1.3 社区联网设计 (4) 1.3.1 基本功能要求 (4) 1.3.2 系统结构 (4) 1.3.3 监控中心 (5) 1.3.4 传输带宽要求 (5) 1.3.5 存储设计 (5) 1.4 管理平台 (8) 1.4.1 平台功能 (8) 第2章方案优势 (12) 2.1 分布式架构 (12) 2.2 统一设备管理 (12) 2.3 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 (13) 第3章主要设备概述及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 方案说明 1.1 单个社区监控系统 1.1.1 系统基本结构 根据要求,社区前端监控系统由前端设备、传输线路、控制、显示与记录几部分构成: ● 产生图像的摄像机或成像装置(前端设备) ● 图像的传输设备(传输网络) ● 图像的控制、处理与显示装置(终端主控设备) 如下图: 单个社区系统结构图

1.2 前端设备的构成 1.2.1 监控点的分布 社区监控点的分布如下: (1)办公室 (2)楼体外围 采用超宽动态高清彩色红外一体摄像机,安装在天花板上或墙上。 1.2.2 传输设备 传输部分的作用是将摄像机输出的视频、音频信号馈送到监控中心机房或其他监控点;同时控制中心的控制信号要传送到现场,所以传输系统包括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传输分配一般采用以视频信号本身的所谓基带传输,有时也采用载波传送或脉冲编码调制传送。在本系统中,摄像枪到中控室的视频传输采用基带传输,传输结构见下图: 另一方面,为使控制中心将数字化压缩后的视频信号通过网络传

安防监控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 *******项目 安防监控系统实施方案 编制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日期:

目录 1. 总则 (3) 2.系统建设概述 (3) 3.执行标准 (6) 4.现场环境 (7) 3.供货范围 (7) 4.交付时间 (7) 3.技术要求 (8) 4.检验方法和要求 (9) 5.性能保证条款 (9) 6.技术资料及交付进度 (10) 7.包装及交货 (10) 8.售后服务要求及服务内容条款 (11)

1.总则 根据**********公司********项目***************,对厂区的事态、人流等状况进行宏观监视,以便于随时掌握各种活动情况。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对入侵、防盗所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监视取证。在人们无法直接观察的场合实时、形象、真实地反映被监视控制对象的画面,通过本安防监控系统方案,安装监控有效地威慑和预防事件的发生,提高技防装备水平与管理档次,以及对系统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进行相关技术要求。 1.1本方案规定了监控系统的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 用特性,卖方根据本方案所列基本要求和有关标准规范提供高质量产品及相关服务,且必须满足国内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卖方提供的产品必须是全新制造的产品,并且是当前国际技术和工艺最先进的产品。 1.2 遵循本方案的要求并不能解除任何卖方的责任、保证和合同等规定的其它义务。 1.3 本方案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1.4 在合同签订后,我方有权提出因标准、规程和规范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修订要求,具体事宜由双方协商确定。 1.5卖方入厂施工前比须经过我方安全教育等相关部门审批。施工现场比须服从我 方的相关管理规定。由卖方自身造成的一切人员伤害等不安全事故,由卖方全权负责,并在第一时间通报我方管理人员。 2.系统建设概述 结合当前监控的发展趋势,我们特提出了基于平台的智能监控系统,通过该统一监控平台,可以把监控系统纳入平台管理,从而显著提高厂区的监控系统性能。 系统总体需求 **********周界视频监控系统使用网络监控系统进行监控组网,可以在监控中心统一控制,对厂区大门及人员出入及院墙附近人员徘徊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系统总体需求如下: 1. 系统具有远程管理功能,远程管理员可以通过监控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的操作或察 看。全局统一权限控制。可查看,可配置,可操作权限分离,分设备,分摄像

视频监控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视频监控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图像监视系统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买方: 卖方: 2016 年 12 月

目录 1. 总则 0 2. 技术要求 0 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0 2.2 环境条件 (1) 2.3 系统规模 (2) 2.4 技术性能要求 (2) 2.5 图像监视系统要求 (6) 2.6屏体要求 (6) 2.7 基本技术指标 (7) 3. 技术服务 (11) 3.1 项目管理 (11) 3.2 技术文件 (11) 3.3 现场服务及售后服务 (13) 3.4卖方现场服务人员的职责 (13) 3.5 其它 (14) 4. 买方工作 (14) 5. 工作安排 (14) 6.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14) 6.1 备品备件 (14) 6.2 专用工具 (15) 7. 质量保证和试验 (15)

7.1 质量保证 (15) 7.2现场试验 (16) 8. 包装运输和储存 (16) 附件1 货物需求一览表 (17) 附件2 卖方应填写的技术参数表格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 1.1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和本公司光伏电站集控系统。它提出了图像监视系统、集控系统及其元器件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本技术规范书只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设备的基本配置提出最低要求,卖方应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设备完整性、功能的先进性负责。 1.3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技术规范书众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2. 技术要求 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条文。所示标准均应采用最新有效版本。 GBJ115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nJ79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T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