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的茶与人生——谈《喝茶》

·文艺之窗·

238

周作人的茶与人生

——谈《喝茶》

华南师范大学 张心宇

【摘要】周作人以其平和冲淡、雅白共容的文笔在中国现代文坛中独放异彩。他的散文带有深深的传统儒学印记,又兼容禅道以及日本含蓄内敛的文化思想。文章题材多选自日常,但往往能发前人之所未发,充满审美趣味和哲理思考,真正做到将生活变成一种艺术。本文就其散文《喝茶》深入分析周作人的散文艺术。 【关键词】周作人 茶 散文艺术

周作人的散文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其散文有着深深的传统印记,并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以“生活的艺术”为中心的悠游闲适、平和冲淡的文风。他喜欢将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生活哲理融入到小品散文创作中,使得其人生态度、审美观念与其小品散文表达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

《喝茶》创作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发表于《语丝》第7期,后收人《雨天的书》。这篇散文由徐志摩讲“吃茶”引发,谈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中国茶经,然后简括地解释了茶道的意思,谈品茶的茶境,茶食茶点,别具风味。全文仅一千余字,却纵横古今中外,融通民俗色彩。材料的众多,知识的丰富,描述的生动,使平面的文字变成了一幕幕生动的场景不断闪现,叫人目不暇接。本文将以《喝茶》为基点,对周作人的散文艺术进行细致剖析。

生活化的艺术选材

纵观周作人散文,我们发现其取材十分广泛:玩具、爆竹、谜语;爱情、友情;吃酒、喝茶、坐船、听雨等随手拈来即成文章。不求标新立异,而在平凡中挖掘出深意,这正是周作人早期散文的取材特色。在周作人笔下,普通的日常生活如喝茶、饮酒等,并不是可以随便忽略的事情。它已经超越其本身从而具备了深刻的审美意义和哲理趣味。他提出“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 微妙地美地生活”。这种生活应该精炼、冲淡、闲适,并且充满趣味。它无疑寄托了周作人对审美化生活的向往。

但是,他对这些平凡的材料,并不是完全不加选择,而是经过一番细致摘选,赋以新的含义,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往往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看似平平常常的喝茶,周作人却从中体察省悟出超脱尘俗的意义。所谓“啜苦咽甘”,“苦中作乐”,“忙里偷闲”,都是他对茶文化精髓的凝练概括,更是他内在心态的生动说明。

雅白共容的语言表达

周作人并不认为白话与文言不可调和。他的散文以通俗明了的白话为基础,同时也从文言中吸取了不少有益的营养,有些文言词语被直接移用。例如他在谈到学生们吃“干丝”的习惯时,则用“一到即罄,次碗继至,不遑应酬,否则麻油三浇,旋即撤去,怒形于色,未免使客不欢而散,茶意都消了。”这些古语绮丽对偶,极为精炼,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文言写作句子不长、用词节俭,正好暗合他不喜长句而对简短的句式情有独钟的特点。周作人剔除了文言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式,把文言言简意赅的优点引入了他的散文写作之中。从整体风格上看,他成功地实现了俗白与雅致的互通,自由地游移于白话与文言之间。

除了综合收纳古文,他还将方言和外来语有机容纳进自己的散文,使文章读起来风趣多彩,浑然天成,完全没有书面语的矜持与呆板。直译的外来词“吐司”与方言俗语“吃讲茶”、“满汉悖悖”、“阿阿兜”等与小摊叫卖词很好地杂揉调和在一起,使文章极具表现力,富有趣味和节奏感。

平和冲淡的情感叙写

周作人性格温霭,不温不火。这一气质也充分表现在他的小品文中。他的散文从来不似郁达夫一样将自己的感情毫无保留地宣泄,而只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或者结束时,略微表示一下

自己对所述事件的看法,不忙不迫。在散文创作中尽量保持平淡、冷静的情绪,避免偏激、过火的言辞,将藏在心中的激情经过一种艺术的淡化处理,再从容舒缓地表现出来。这种处理使得文章表面呈现的淡然与其内心丰富真挚的情感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反差。而正是这种反差,造就了周作人散文的张力,愈发增加了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丰腴沉着的故土情怀

作者极力淡化对于故乡的思念,努力避免使用带有强烈个人情感的词语,甚至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屑之情。表面看,作者似乎对故乡没什么“特别的情分”,其实,他是“冷中有热”,正话反说。正是在这种稍带贬抑的叙述中,才更加彰显出周作人对故乡感情的丰腴沉着。

周作人在《喝茶》中对故乡绍兴茶食的追忆,处处充盈着朴素自然的乡土俗趣,蕴含着一种浓浓的地方风味。这一切都源于周作人对自己所写的对象极为熟悉和喜爱。他充分调动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对所写之物进行细致刻画。作者并不是单纯的罗列喝茶所用的茶食,而是把它们的制作方法,如茶食中“干丝”的制作“用豆腐千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吃茶食的讲究“‘干丝’既出,大抵不即食,等到麻油再加,开水重换之后,始行举箸”;甚至小吃摊“辣酱辣,麻油炸,红酱搽,辣酱拓,周德和格五香油炸豆腐干”的沿街叫卖声都写得淋漓尽致,有声有色。传统的美食,独特的吃法,朴实的乡音,自然的书写,读起来仿佛坐上了时空穿梭机,跟着周作人一起回到上个世纪民风淳朴少有机器的江南水乡。

抹不掉的日本印记

周作人与日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他早年的留学东京,到后来的在日本娶妻,再到后来的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和介绍,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日本文化对其思想观念的渗透和影响。

在《喝茶》中提到的日本茶食有“羊羹”、“茶泡饭”、“泽庵”等。日本点心形美味佳,不油腻,“日本的点心虽是豆米的成品,但那优雅的形色,朴素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资格,如各色的‘羊羹’(据上田恭辅氏考据,说是出于中国唐时的羊肝饼),尤有特殊的风味。

周作人的散文多以生活琐事为题材,诉说淡淡的心情,平淡如水、自然如风,闲适从容又精心雅致。所涉及的内容更是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显示出其广博的人文底蕴。反手入文,欲褒偏贬,使他的文章拥有无穷的艺术张力。正是具备了这种种特质,才使得周作人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坛独树一帜,拥有持久的魅力和不衰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周作人.艺术与生活[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2]周作人.苦竹杂记笠翁与随园四[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刘胜华,顾勇.周作人作品集[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4]周作人.喝茶[A]// 雨天的书.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5]钟叔河.生活的艺术[M]//周作人文类编.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