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snmp c开发

net-snmp c开发
net-snmp c开发

Net-snmp 使用c 扩展agent

摘要:

netSNMP开发,使用c开发对SNMP进行扩展,将代码编译到netsnmp中。

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713829134.html,

版本:NET-SNMP version 5.7.2.1

系统:CentOS X64

软件包:net-snmp-5.7.2.1.tar.gz

解压安装包:

[root@localhost snmp]# pwd

/root/snmp

[root@localhost snmp]# ls

net-snmp-5.7.2.1.tar.gz

[root@localhost snmp]# tar xzvf net-snmp-5.7.2.1.tar.gz

[root@localhost snmp]# ls

net-snmp-5.7.2.1 net-snmp-5.7.2.1.tar.gz

配置

[root@localhost snmp]# cd net-snmp-5.7.2.1

[root@localhost net-snmp-5.7.2.1]# pwd

/root/snmp/net-snmp-5.7.2.1

[root@localhost net-snmp-5.7.2.1]# ./configure

配置完成后,会显示如下configure摘要信息

---------------------------------------------------------

Net-SNMP configuration summary:

---------------------------------------------------------

SNMP Versions Supported: 1 2c 3

Building for: linux

Net-SNMP Version: 5.7.2.1

Network transport support: Callback Unix Alias TCP UDP IPv4Base SocketBase TCPBase UDPIPv4Base UDPBase

SNMPv3 Security Modules: usm

Agent MIB code: default_modules => snmpv3mibs mibII ucd_snmp notification notification-log-mib target agent_mibs agentx disman/event disman/schedule utilities host

MYSQL Trap Logging: unavailable

Embedded Perl support: enabled

SNMP Perl modules: building -- embeddable

SNMP Python modules: disabled

Crypto support from: crypto

Authentication support: MD5 SHA1

Encryption support: DES AES

Local DNSSEC validation: disabled

编译、安装

make && make install

配置snmpd.conf

[root@localhost snmp]# pwd

/usr/local/share/snmp

[root@localhost snmp]# snmpconf

The following installed configuration files were found:

1: ./snmpd.conf

2: ./snmptrapd.conf

3: /usr/local/share/snmp/snmpd.conf

4: /usr/local/share/snmp/snmptrapd.conf

Would you like me to read them in? Their content will be merged with the

output files created by this session.

Valid answer examples: "all", "none","3","1,2,5"

Read in which (default = all): none

I can create the following types of configuration files for you.

Select the file type you wish to create:

(you can create more than one as you run this program)

1: snmpd.conf

2: snmptrapd.conf

3: snmp.conf

Other options: quit

Select File: 1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which can be put into snmpd.conf is divided into sections. Select a configuration section for snmpd.conf

that you wish to create:

1: Access Control Setup

2: Extending the Agent

3: Trap Destinations

4: Monitor Various Aspects of the Running Host

5: Agent Operating Mode

6: System Information Setup

Other options: finished

Select section: 1

Section: Access Control Setup

Description:

This section defines who is allowed to talk to your running

snmp agent.

Select from:

1: a SNMPv3 read-write user

2: a SNMPv3 read-only user

3: a SNMPv1/SNMPv2c read-only access community name

4: a SNMPv1/SNMPv2c read-write access community name

Other options: finished, list

Select section: 3

Configuring: rocommunity

Description:

a SNMPv1/SNMPv2c read-only access community name

arguments: community [default|hostname|network/bits] [oid]

The community name to add read-only access for: public

The hostname or network address to accept this community name from [RETURN for all]: The OID that this community should be restricted to [RETURN for no-restriction]:

Finished Output: rocommunity public

Section: Access Control Setup

Description:

This section defines who is allowed to talk to your running

snmp agent.

Select from:

1: a SNMPv3 read-write user

2: a SNMPv3 read-only user

3: a SNMPv1/SNMPv2c read-only access community name

4: a SNMPv1/SNMPv2c read-write access community name

Other options: finished, list

Select section: 4

Configuring: rwcommunity

Description:

a SNMPv1/SNMPv2c read-write access community name

arguments: community [default|hostname|network/bits] [oid]

Enter the community name to add read-write access for: private

The hostname or network address to accept this community name from [RETURN for all]: The OID that this community should be restricted to [RETURN for no-restriction]:

Finished Output: rwcommunity private

Section: Access Control Setup

Description:

This section defines who is allowed to talk to your running

snmp agent.

Select from:

1: a SNMPv3 read-write user

2: a SNMPv3 read-only user

3: a SNMPv1/SNMPv2c read-only access community name

4: a SNMPv1/SNMPv2c read-write access community name

Other options: finished, list

Select section: finished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which can be put into snmpd.conf is divided into sections. Select a configuration section for snmpd.conf

that you wish to create:

1: Access Control Setup

2: Extending the Agent

3: Trap Destinations

4: Monitor Various Aspects of the Running Host

5: Agent Operating Mode

6: System Information Setup

Other options: finished

Select section: finished

I can create the following types of configuration files for you.

Select the file type you wish to create:

(you can create more than one as you run this program)

1: snmpd.conf

2: snmptrapd.conf

3: snmp.conf

Other options: quit

Select File: quit

Error: An snmpd.conf file already exists in this directory.

'overwrite', 'skip', 'rename' or 'append'? : overwrite

The following files were created:

snmpd.conf

These files should be moved to /usr/local/share/snmp if y ou

want them used by everyone on the system. In the future, if you add

the -i option to the command line I'll copy them there automatically for you.

Or, if you want them for your personal use only, copy them to

/root/.snmp . In the future, if you add the -p option to the

command line I'll copy them there automatically for you.

snmpd.conf配置文件

[root@localhost snmp]# pwd

/usr/local/share/snmp

[root@localhost snmp]# cat snmpd.conf

rocommunity public

rwcommunity private

[root@localhost snmp]#

编写MIB文件

[root@localhost snmp_c]# pwd

/root/snmp/test/snmp_c

[root@localhost snmp_c]# cat Inspur-MIB.my

-- Inspur-MIB.my

Inspur-MIB DEFINITIONS ::= BEGIN

IMPORTS

OBJECT-GROUP, MODULE-COMPLIANCE, NOTIFICATION-GROUP

FROM SNMPv2-CONF

enterprises, Integer32, Unsigned32, OBJECT-TYPE, MODULE-IDENTITY,

NOTIFICATION-TYPE

FROM SNMPv2-SMI

DisplayString

FROM SNMPv2-TC;

-- October 09, 2002 at 14:50 GMT

-- 1.3.6.1.4.1.37945

Test MODULE-IDENTITY

LAST-UPDATED "200210091450Z" -- October 09, 2002 at 14:50 GMT

ORGANIZATION

""

CONTACT-INFO

""

DESCRIPTION

"Video's Server MIB."

::= { enterprises 37945 }

-- Node definitions

-- This part will include all details about the Test.

-- 1.3.6.1.4.1.37945.1

Time OBJECT IDENTIFIER ::= { Test 1 }

-- 1.3.6.1.4.1.37945.1.1

GetTime OBJECT-TYPE

SYNTAX DisplayString (SIZE (0..100))

MAX-ACCESS read-only

STATUS current

DESCRIPTION

"Example : 2013/4/11"

::= { Time 1 }

END

-- Inspur-MIB.my

复制mib文件到指定目录

[root@localhost snmp_c]# cp Inspur-MIB.my /usr/local/share/snmp/mibs/ 测试mib文件

[root@localhost snmp_c]# snmptranslate -Tp -IR Inspur-MIB::Test

+--Test(37945)

|

+--Time(1)

|

+-- -R-- String GetTime(1)

Textual Convention: DisplayString

Size: 0..100

生成源码

[root@localhost snmp_c]# pwd

/root/snmp/test/snmp_c

[root@localhost snmp_c]# env MIBS="+/usr/local/share/snmp/mibs/Inspur-MIB.my" mib2c Test writing to -

mib2c has multiple configuration files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code you need to write. You must pick one depending on your need.

You requested mib2c to be run on the following part of the MIB tree:

OID: Test

numeric translation: .1.3.6.1.4.1.37945

number of scalars within: 1

number of tables within: 0

number of notifications within: 0

First, do you want to generate code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ucd-snmp 4.X line of code, or code for the newer Net-SNMP 5.X code

base (which provides a much greater choice of APIs to pick from):

1) ucd-snmp style code

2) Net-SNMP style code

Select your choice : 2

********************************************************************** GENERATING CODE FOR SCALAR OBJECTS:

**********************************************************************

It looks like you have some scalars in the mib you requested, so I

will now generate code for them if you wish. You have two choices

for scalar API styles currently. Pick between them, or choose not

to generate any code for the scalars:

1) If you're writing code for some generic scalars

(by hand use: "mib2c -c mib2c.scalar.conf Test")

2) If you want to magically "tie" integer variables to integer

scalars

(by hand use: "mib2c -c mib2c.int_watch.conf Test")

3) Don't generate any code for the scalars

Select your choice: 1

using the mib2c.scalar.conf configuration file to generate your code.

writing to Test.h

writing to Test.c

**********************************************************************

* NOTE WELL: The code generated by mib2c is only a template. *YOU* *

* must fill in the code before it'll work most of the time. In many *

* cases, spots that MUST be edited within the files are marked with *

* /* XXX */ or /* TODO */ comments. *

********************************************************************** running indent on Test.h

running indent on Test.c

[root@localhost snmp_c]# ls

Inspur-MIB.my Test.c Test.h

修改测试程序Test.c

修改40-44行中的XXX:

case MODE_GET:

snmp_set_var_typed_value(requests->requestvb, ASN_OCTET_STR,

"hello inspur" /* XXX: a pointer to the scalar's data */,

strlen("hello inspur")/* XXX: the length of the data in bytes */);

break;

移动.c和.h文件

移动到源码目录agent/mibgroup/下

[root@localhost snmp_c]# cp Test.[ch] /root/snmp/net-snmp-5.7.2.1/agent/mibgroup/ 重新配置

进入源码目录重新configure,并增加参数--with-mib-modules=Test

[root@localhost net-snmp-5.7.2.1]# pwd

/root/snmp/net-snmp-5.7.2.1

[root@localhost net-snmp-5.7.2.1]# ./configure --with-mib-modules=Test

配置完成后从概要信息中能够看到自己的Test模块

---------------------------------------------------------

Net-SNMP configuration summary:

---------------------------------------------------------

SNMP Versions Supported: 1 2c 3

Building for: linux

Net-SNMP Version: 5.7.2.1

Network transport support: Callback Unix Alias TCP UDP IPv4Base SocketBase TCPBase UDPIPv4Base UDPBase

SNMPv3 Security Modules: usm

Agent MIB code: Test default_modules => snmpv3mibs mibII ucd_snmp notification notification-log-mib target agent_mibs agentx disman/event disman/schedule utilities host

MYSQL Trap Logging: unavailable

Embedded Perl support: enabled

SNMP Perl modules: building -- embeddable

SNMP Python modules: disabled

Crypto support from: crypto

Authentication support: MD5 SHA1

Encryption support: DES AES

Local DNSSEC validation: disabled

重新编译安装

[root@localhost net-snmp-5.7.2.1]# make && make install

开启另一个终端,启动snmpd服务

显示debug信息

[root@localhost snmp]# snmpd -f -Le -d

NET-SNMP version 5.7.2.1

回到原来终端,执行测试程序,发送get请求

[root@localhost snmp_c]# snmpget -v2c -c public localhost .1.3.6.1.4.1.37945.1.1.0

SNMPv2-SMI::enterprises.37945.1.1.0 = STRING: "hello inspur"

查看原来终端的debug信息

[root@localhost ~]# snmpd -Le -f -d

NET-SNMP version 5.7.2.1

Received 46 byte packet from UDP: [127.0.0.1]:34999->[127.0.0.1]:161 0000: 30 2C 02 01 01 04 06 70 75 62 6C 69 63 A0 1F 02 0,.....public... 0016: 04 2E 76 25 8B 02 01 00 02 01 00 30 11 30 0F 06 ..v%.......0.0.. 0032: 0B 2B 06 01 04 01 82 A8 39 01 01 00 05 00 .+......9.....

Sending 58 bytes to UDP: [127.0.0.1]:34999->[127.0.0.1]:161

0000: 30 38 02 01 01 04 06 70 75 62 6C 69 63 A2 2B 02 08.....public.+. 0016: 04 2E 76 25 8B 02 01 00 02 01 00 30 1D 30 1B 06 ..v%.......0.0.. 0032: 0B 2B 06 01 04 01 82 A8 39 01 01 00 04 0C 68 65 .+......9.....he 0048: 6C 6C 6F 20 69 6E 73 70 75 72 llo inspur

敏捷开发流程(自己总结)

敏捷开发的相关简介 敏捷定义 Scrum是一个轻量级的软件开发方法 Scrum是一个敏捷开发框架,是一个增量的、迭代的开发过程。在这个框架中,整个开发周期包括若干个小的迭代周期,每个小的迭代周期称为一个Sprint,每个Sprint的建议长度2到4周。 在Scrum中,使用产品Backlog来管理产品或项目的需求,产品backlog是一个按照商业价值排序的需求列表,列表条目的体现形式通常为用户故事。Scrum的开发团队总是先开发的是对客户具有较高价值的需求。在每个Sprint中,Scrum开发团队从产品Backlog中挑选最有价值的需求进行开发。 Sprint中挑选的需求经过Sprint计划会议上的分析、讨论和估算得到一个Sprint的任务列表,我们称它为Sprint backlog 。在每个迭代结束时,Scrum 团队将交付潜在可交付的产品增量。 敏捷的原则 个体与交互胜过过程与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协作胜过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 这四句价值观用语句表达就是: 自组织团队与客户紧密协作,通过高度迭代式、增量式的软件开发过程响应变化,

并在每次迭代结束时交付经过编码与测试的有价值的软件。 胜过 与客户确定合同后在初期制定并遵循基于活动的完整计划,在重型过程和工具指导下,通过完成大量文档进行知识传递,最后交付需求。 《敏捷宣言》12条原则 1.最优先的目标是通过尽早地、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来满足客户。 2.欢迎需求变化,甚至在开发后期。敏捷过程控制、利用变化帮助客户取得竞争优势。 3.频繁交付可用的软件,间隔从两周到两个月,偏爱更短的时间尺度。 4.在整个项目中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必须每天在一起工作。 5.以积极主动的员工为核心建立项目,给予他们所需的环境和支持,信任他们能够完成工作。 6.在开发团队外传递信息最有效率和效果的方法是面对面的交流。 7.可用的软件是进展的主要度量指标。 8.敏捷过程提倡可持续发展。发起人、开发者和用户应始终保持稳定的步调。 9.简化——使必要的工作最小化的艺术——是关键。 10.持续关注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和良好的设计以增强敏捷性。 11.最好的架构、需求和设计产生于自我组织的团队。 12.团队定期地对运作如何更加有效进行反思,并相应地调整、校正自己的行为。

工作总结之产品经理实习总结

产品经理实习总结 【篇一:产品经理试用期总结】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于201x年x月x日加入公司,任x产品经理一职。主要工作 职责为引导开展市场活动,提供学术支持,解决产品市场推广过程 中的问题,规划产品长期发展方向等。 加入公司之后,我进行了xxxxxxxxxxxx工作。 在工作的半年时间中,无论是公司流程的介绍还是核心工作的指导,我都从领导和同事们身上得到了非常大的帮忙。对于我个人在市场 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让我更有信心来完成产品经理工作。 因为对于产品经理一职,我自己的理解是:作为产品的灵魂,需要 确保产品的有一个概念,以xxx为例,xxxx就是一个很好的概念, 产品经理首先需要丰富这个概念,再设计一些项目来包装宣传这个 概念,将项目结合到客户的需求点上,最后监督指导项目的落地开展,产品经理的工作核心不仅是执行,更重在思考。所以在未来市 场部的活动,具体事项要放手由一线区域同事来执行,由产品经理 提供相应的学术支持。但在现实中,以往的活动大家更多的去注重 会议的会务质量,而忽略了学术质量,两者的不平衡导致了公司资 源的浪费、人员时间的浪费、甚至对品牌的破坏。对此,我也更加 有紧迫感和使命感,时刻提醒自己有责任在这个岗位上把xxxx的学 术内容丰富起来,并且更多的给予区域学术负责人,在执行xxx相 关会议时以帮助和指导。 半年工作汇总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市场工作需要严谨的态 度以及严格的时间管理,在今后工作中我也将更加关注这些问题。 以上为试用期有感而言,最后再次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信任和 帮助。 xxxxxxx 2014年12月9日 【篇二:一线产品经理的工作感想】 一线产品经理的工作感想 只是个人的工作心得和所思所想,信马由缰一通,做产品的人能大 致看得懂就行了。没啥铺垫的,直入正题,一块块来:先上一张图 需求文档看不看

敏捷项目管理实践应用中的若干思考

敏捷项目管理实践应用中的若干思考 对于敏捷项目管理,如何更好地提高效率,团队要定期反思,然后根据总结出的经验,对团队行为进行调整或改善。具体执行方法:一是知晓变化(即不确定因素)可能随时发生,面对突发的变化,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不能继续按原计划执行;二是必要时,对项目的过程和实施办法做出随机调整。 这种应对变化调整的能力,能够激发团队的竞争优势。因此,团队必须能够灵活调整,在调整的同时,应该保证项目的既定目标始终不变。另外,哪怕项目临近尾声,也要对客户在项目要求上提出的变化持欢迎态度,敏捷的项目过程能够控制并利用这些变化,来保证客户的竞争优势。 一、敏捷项目管理的优点 敏捷项目管理注重项目成员的协作,注重顾客的参与和成员对于项目变化的快速反应。传统上,项目负责人只会优先确定项目的时间与成本目标,而范围定义与功能目标都会随着项目的发展产生变化,因此也就加大了项目的可塑性。敏捷项目管理主要有这几个优点: (1)较强的灵活性; (2)错误率低; (3)项目风险性低; (4)提高项目成员能动性; (5)降低了项目成本。 二、敏捷项目管理中的时间管理 敏捷项目管理中的时间管理主要由项目负责人的周期预算与调动小组成员的工作效率组成。项目时间是项目负责人或者发起人在项目启动之前就先确定好的,因而项目的时间管理就是项目负责人以定好的时间范围为底线,在这个范围内尽可能激发项目成员的工作效率与热情。

项目负责人除去调动小组成员的工作效率与热情,在项目开始之前所定下的开发周期也必须严密,不同于传统项目管理对于开发周期的不确定,敏捷项目管理要求其可量化,将每一个模块按工作量量化成不同的工作点数,所有点数相加即确认了该项目总的工作点数,再根据以往经验或模型计算出总点数所对应的时间,得出一个有充分道理的总研发周期与各冲刺部分的周期长度。当发现该冲刺阶段已超出预定时间时,可以增加与小组成员的沟通次数,找出效率变低的原因所在;当发现进度超过预定时,可以相对地增加项目小组的放松时间,以缓解小组成员的疲劳度。 三、敏捷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 敏捷项目管理过程中成本范围一开始由项目负责人与客户一同商议确定。敏捷项目管理由于减少了项目文档的维护费用并且成员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也减少了交流成本,其本身所追求的较快的开发周期与客户多方面的需求沟通直接减少了开发成本,这也就要求项目负责人将成本管理做到最好。 四、时间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关系 在敏捷项目开发过程中,时间管理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因为时间管理如果得当,有效地缩短了开发周期,也就直接降低了项目的时间成本,这也就让时间管理的结果直接体现在了成本管理上;另一方面,成本管理是时间管理的基础,敏捷项目管理在项目计划阶段会进行成本的范围确定,而成本范围一旦确定,也就是将该项目的开发周期确定在了一定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项目负责人来进行时间管理,因此成本管理的核算对于时间管理来说意义非凡。而在项目执行阶段中,这两者同时会对项目负责人的决策与项目成员的开发从两方面形成必须遵守的限制,两者形成了一股推力,与项目成员对品质追求所形成的拉力一起促进项目的开发。

敏捷开发大会总结

敏捷开发大会总结 2012年9月18日星期二 9月份的12日下午、13、14两天,参加了第七届敏捷开发大会,虽然自己没有做过敏捷项目,但因为现在“敏捷”是流行词,想看看自己公司的项目能不能用,所以就拿着领导的大洋,风风火火的参会去了,接受各位牛人的轮番知识轰炸。 Neal Ford :Agile Architecture & Design 总觉得演讲的内容与题目不太相符,在讲主要内容之前,引用了很多名人名言,比如戴明的“坏的流程会打击好员工的积极性”,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等,之后,主要讲了4部分内容: 1、沟通的重要性,每个团队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沟通方式,面对面的 沟通时,站在白板前,语言+文字的沟通可能是最好的。 沟通一定要有反馈,比如敏捷中可能有即时的反馈,每天的反馈, 每周的反馈等等。 2、为什么结对编程有效 这个最主要的论据是一个人很难同时使用左大脑和右大脑,而结对 编程则可以分工,达到同时使用的目的。 3、反馈与沟通如何结合 这部分,讲的是具体的实践,比如在构建的时候放一点歌,在办公 室里边放玩偶,在工作中创造乐趣等。 4、为什么敏捷开发是有效的 因为沟通是闭环的,沟通是高效的,工作是快乐的,所以敏捷开发 是有效的。 回答的提问: Q1:结对编程时,对人员水平有要求吗? A1:要尽可能水平相近,以提高生产力为目标 Q2:是否要保持结对的稳定? A2:最好1~2天换一次,以保持信息的可传承行 Q3:如果是异地,可以形成结对吗? A3:尽可能在本地,可以以互相出差的方式形成本地结对。

王红超:大规模敏捷转型 主要讲的是华为如何开展敏捷转型工作的,听完之后的第一感觉是:“有钱真好”! 华为是以“业务目标达成”为导向推荐的敏捷,并且把敏捷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在这过程中请了很多业界的牛人做自诩和辅导。 华为的敏捷转型,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统一对敏捷的认识 敏捷= 理念+ 优秀实践+ 具体应用,其中,理念指的是敏捷的核心思想,优秀实践指的是经验的积累,而具体应用,指的是能够结合自身灵活应用才是真正的敏捷。 在敏捷中,领导的作用是“激发”团队,而成员是全方位的积极参与者。 第二步:建立敏捷开展辅导队伍 建立公司级和产品线级两级敏捷教练体系,引进几乎业界所有的顾问。采用开展日常培训、讲座等等;每年组织年度软件工程大会进行优秀实践的分享;建立内部交流社区等方式促进内部沟通。 华为在引入敏捷的过程中,也遇到的很多问题,比如新员工大量进入对原来团队的冲击,能力的稀释;研发过载,需要面对交付压力、能力不足、沉重的技术债务等。 最后的总结是,引入敏捷,一定要务实、理性。 RitchardMarkelz:Global Agile Strategy 主要讲了敏捷中的领导力及创新,还有为什么要用敏捷。 敏捷中的领导力主要体现在,把团队看成整体而不是层级,在组织中创建授权,把优秀领导从合格领导中区分出来。讲焦点集中在优秀实践和成功模式上,采用激励式询问方式,如什么事我们做的好的,什么是有效的。 使用敏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客户时敏捷的,客户关心的是如何快速解决问题,因此灵活性和适应性才是其中的关键。 回答的提问: Q:敏捷方式中,计划怎么做? A:分层,更高层的做传统的计划,不具体到细节。 荣浩:百年历史看管理 不得不说,荣浩真的是才子,将管理的历史帮我们梳理的简单而清楚,把这些人和事都按照顺序列出来的话,应该就能理清大概的思路了。 亚当·斯密、泰勒、亨利·福特、法约尔、韦伯;摩登时代、霍桑实验;休

关于敏捷开发的26个心得

关于敏捷开发的26个心得 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在敏 捷开发中,软件项目在构建初期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可视、可集成和可运行使用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用例一完全能够运行后再开发用例二。厨房里有一种说法正好可以印证这个问题:“做好一盘菜后你再做下一盘”.对于软件开发来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喜欢并行 开发多个任务。因为不可避免的,我们设计的功能中总会有一部分会被放弃砍掉,如 果提前开发,很可能做无用功。一次只开发一个用例(或很少几个用例,这根据你的 开发团队的大小而定);让这个用例功能完整;让相应的测试用例都能通过;相应的 文稳都补齐;只有在当前的用例完全开发完成后,才做为一个整体提交到版本库,才 进行下一个用例。 ■避免提交一个半成品。这一点大家似乎都知道,但这条原则必须列入任何一个开发指导里。能够听取这些忠告进行开发测试然后提交代码的程序员一定不会发生代码提交 到版本库使整个项目无法编译码通过情况。如果系统编译失败,那一定是有人抄近道 到了。 ■不要在还没有任何使用案例的情况下设计通用模块。只有在你知道有具体用例的情况下,你才可以实现一个具体的类,而且你在该类中只应该实现当前该用例需要的方法。你也许会想到将来这个类会有其它的用途,你可以用注释的方式记录一下,但不要去 实现它,只有在有了具体用例后你才可以实现它。 ■一定不要在没有使用例的情况下往类里添加成员方法。这跟上面一条极其相似,除了这里针对的是数据成员。开发人员很容易想到:一个…客户记录?里应该有…送货地址?的 信息,但一定不要在没有任何用例要求这个属性的时候实现这个属性。■不要害怕做决定;不要害怕改变以前的决定。敏捷开发的目的是应对客户需求的不确定。开发前期 你不可能获到全部的信息。你应该尽可能的拖延做决定的时间,但一旦到了你该做决 定的时候,你应该当机立断,让项目向前推进。你不能说一直等到有了足够的信息才 做决定。相反,你要依赖现有的信息作出最正确们决定。之后,当有新的信息出现后,

实例详解敏捷测试实践

实例详解敏捷测试 第一部分:敏捷软件开发简介 敏捷软件开发(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初起于九十年代中期。最早是为了与传统的瀑布软件开发模式(waterfall model)相比较,所以当时的方法叫做轻量级方法(Lightweight methods)。二十世纪初,17 位该方法的倡导者建立了敏捷联盟(Agile Alliance),并将该软件开发方法命名为敏捷软件开发过程。 敏捷联盟在成立之初总结了四条基本的价值原则: 1.人员交流重于过程与工具(Individuals and interactions over processes and tools) 2.软件产品重于长篇大论(Working software over comprehensive documentation) 3.客户协作重于合同谈判(Customer collaboration over contract negotiation) 4.随机应变重于循规蹈矩(Responding to change over following a plan) 基于这四点原则,敏捷软件开发有着自己独特的流程(参见图1)。 图 1. 敏捷软件开发流程 整个过程中夹杂了很多在敏捷开发前己经出现的软件开发方法,包括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1996)、Scrum(1986)、特征驱动开发(Feature Driven Development),测试驱动开发(Test Driven Development)等。这些方法在敏捷软件开发流程的各个阶段都有充分的体现和应用。 例如,Scrum 主要着重于项目管理,团队中的项目经理(Scrum master)需要在每个客户需求到来的时候制定Sprint 的周期,定义每个Sprint 的目标、分派任务、进行监督、最后总结得失并开始计划新的Sprint。

敏捷实践经验总结

1 敏捷成果展示关于本章 本章描述内容如下表所示。

1.1 对比数据 敏捷前后的数据比对如表1-1所示。 表1-1数据对比 1.2 敏捷成果总结 通过此次敏捷项目迭代开发,我们认识到以下几点: 1.持续集成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于一个团队而言,引入持续集 成对于提高开发效率和规范开发过程是必需的。ICP构建是整个持续集成的依据。 2.结对编程作用是尽量减少BUG率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结对人员相互间也能提升 技能。 结对编程虽然很好,但不需要整个迭代过程中都使用结对开发,如下两种情况: ?修改BUG或维护系统时,开发人员并不太希望结对,因为这种情况下全部盯着 调试代码没什么太多好处。 ?迭代期间的重复工作,问题解决方案已经明确确定,结对的意义也不是太大。 3.信息共享和沟通非常重要。敏捷项目想获得成功,项目组成员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 沟通,共享彼此的信息。良好的沟通可以保证理解需求的时不会出现太大偏差,编 码时也不会出现修改了别人的代码,而别人却不知道的情况产生。

2 敏捷经验总结关于本章 本章描述内容如下表所示。

2.1 项目实施流程 2.2 设计人员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经验总结 缺少

2.3 项目负责人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经验总结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采用敏捷迭代开发模式。初次尝试敏捷开发模式,对各方面流 程都不熟悉,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进。项目进行过程中,采用了头脑风暴、故事卡、故 事墙、站立会议、结对编程等一系列敏捷流程,头脑风暴让大家对需求有了一个更好的 掌握。故事卡、故事墙、站立会议让大家可以对项目每个Story的进度有了一个直观的 知晓,结对编程从一方面来说减少了BUG率,也从另一方面加强了结对人员间的沟通 能力。 2.4 开发人员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经验总结 敏捷中开发人员主要工作流程任务模块的认领→头脑风暴→Story编写→故事卡→结对 编程(功能的实现)→单元测试→功能测试。 1.参与头脑风暴之前要对自己负责的模块充分了解。并有自己的实现思路,在头脑风 暴中可以将自己的思路结合SE的讲解将需求进一步明确。作为开发人员头脑风暴 之后的效果应该是绝对明确自己的功能需求,并且有清晰的实现方案。 2.敏捷中的功能点一般都是划分的很细小,所以在Sotry中要尽量的将功能点提醒清 楚的描述出来,相关测试人员应该也要提供相应的测试方案在Story上面体现。 3.故事卡的编写,需要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展现出自己的功能点需求。 4.结对编程在互相学习和积累经验的同时,沟通尤为重要。所以在明确需求的情况下, 对于实现方案的问题上还是要注意与相关结对人员做好沟通的,要在意见统一的情 况下在进行实施,并且一定要严格监督对方的代码质量。 5.站立会议,就是把自己的进度报告给组内的其他人员,并且关注他们的进度变化, 另外如在开发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在会上沟通交流。 6.单元测试就是根据自己的代码做有针对性的测试,单元测试绝对不只是一种形势, 测试要求覆盖到每个代码分支,毕竟有些代码实现上的Bug隐患不一定是测试能够 覆盖到的。 2.5 测试人员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经验总结 1.敏捷使测试人员更活跃与项目当中。 2.头脑风暴,让测试对功能点了解更清楚,对测试的点把握更准确。 3.敏捷过程中,每个功能按照story划分后,每个story的方案设计和UT测试都参与 进来,让测试对需要测试的代码流程和测试方案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敏捷开发的实战经验总结

敏捷开发的6个实战经验 作者Ulf Eriksson 摘要:Ulf Eriksson根据自己多年的敏捷开发经历,总结了6个实施敏捷开发的技巧:快速迭代、让测试人员和开发者参与需求讨论、编写可测试的需求 文档、多沟通&尽量减少文档、做好产品原型、及早考虑测试等。 在大型企业中经常是各种软件开发模式混用,一些采用敏捷开发,一些则是采用传统的瀑布式或RUP(统一软件开发过程)。敏捷开发,相对传统软件开发模式,它主要是针对快速变化的需求,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最终推出优质软件。 作者是一家在线问题跟踪软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是敏捷开发的忠实粉丝,已经进行了多年敏捷开发的实践。下面内容主要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经历进行的经验总结。 1. 快速迭代 相对那种半年一次的大版本发布来说,小版本的需求、开发和测试更加简单快速。一些公司,一年仅发布仅2~3个版本,发布流程缓慢,它们仍采用瀑布开发模式,更严重的是对敏捷开发模式存在误解。 由一年发布2个版本转到一个月发布2个版本,这也不太可能。但是现在来看,快速迭代已经成为事实标准,关键是要比目前的版本发布速度更快一些。 快速迭代,可以逼迫团队不断优化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不要在无足轻重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如果离deadline还有6个月,那么整个工作节奏必然悠哉。如果每月发布一个版本,那么较以前效率必然会更高。如果发布周期过长,导致无法尽快发现用户需求,进而无法及时改进产品。 2. 让测试人员和开发者参与需求讨论 需求讨论以研讨组的形式展开最有效率。研讨组,需要包括测试人员和开发者,这样可以更加轻松定义可测试的需求,将需求分组并确定优先级。 同时,该种方式也可以充分利用团队成员间的互补特性。如此确定的需求往往比开需求讨论大会的形式效率更高,大家更活跃,参与感更强。 确定需求时,不要过度盯在细节上。需求报告过于详细,就是一种不敏捷的习惯,还浪费大家的时间。当然,不能错过好点子,但就是不要太细,因为项目真正实施起来时需求将会产生很大的变动。 3. 编写可测试的需求文档 开始就要用“用户故事”(User Story)的方法来编写需求文档。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将注意力放在需求上,而不是解决方法和实施技术上。过早的提及技术实施方案,会降低对需求的注意力。

敏捷开发心得

敏捷开发心得 敏捷开发,曾经对它的理解就是没有文档的快速开发。众所周知,写软件开发文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这点去使用敏捷开发。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对敏捷开发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首先,对敏捷开发下个定义,借用下百度百科的定义。简单的说,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的构建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集成和可运行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这个定义只从表面上解释了一下敏捷开发,没有具体说明怎样使用敏捷开发。下面讲一下我对敏捷开发的具体心得。 1.架构师的重要性 首先,敏捷开发对于个人能力的要求是十分高的,尤其是领导人的能力。领导者及架构师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需要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创新能力,以及架构能力。一个好的架构师,必须能考虑到产品当前使用模块,产品可以继续发展的模块以及下一代产品的方向。只有考虑到这三种模块和特性,这样的产品才能保持长期的生命力。敏捷开发也强调拥抱市场变化,这对产品架构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深厚的业务背景、创新能力、技术洞察力和架构思想。 2.不断加强自己的技能 敏捷开发对于个人适应变化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所以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就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技能。不断的关注优秀的技能和好的设计会增强敏捷能力,很多原则、模式和实践也可以增强敏捷开发能力。 3.结对编程 结对编程,简而言之,就是两个人同时坐在同一个电脑面前,一个人编程,另外一个人检查并给予一定的帮助,过一段时间可以交换工作。很多公司不愿意使用结对编程,因为这样得额外支付一倍工资。但是,结对编程也有它的优点。在工作效率上说,两个人同时工作就避免了单独工作时出现的没事上QQ聊天和浏览休闲网站的情况,这样会提高工作效率,结对编程一天的产出不一定小于两

敏捷开发总结

Intro: 简单的说,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的构建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集成和可运行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敏捷开发是由一些业界专家针对一些企业现状提出了一些让软件开发团队具有快速工作、响应变化能力的价值观和原则,并于2001初成立了敏捷联盟。他们正在通过亲身实践以及帮助他人实践,揭示更好的软件开发方法。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概念从2004年初开始广为流行。Bailar非常支持这一理论,他采取了"敏捷方式"组建团队:Capital One的"敏捷团队"包括3名业务人员、两名操作人员和5~7名IT人员,其中包括1个业务信息指导(实际上是业务部门和IT部门之间的"翻译者");另外,还有一个由项目经理和至少80名开发人员组成的团队。这些开发人员都曾被Bailar送去参加过"敏捷开发"的培训,具备相关的技能。 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敏捷指导(Bailar聘用了20个敏捷指导),他的工作是关注流程并提供建议和支持。最初提出的需求被归纳成一个目标、一堆记录详细需要的卡片及一些供参考的原型和模板。在整个项目阶段,团队人员密切合作,开发有规律地停顿--在9周开发过程中停顿3~4次,以评估过程及决定需求变更是否必要。在Capital One,大的IT项目会被拆分成多个子项目,安排给各"敏捷团队",这种方式在"敏捷开发"中叫"蜂巢式(swarming)",所有过程由一名项目经理控制。 为了检验这个系统的效果,Bailar将项目拆分,从旧的"瀑布式"开发转变为"并列式"开发,形成了"敏捷开发"所倡导的精干而灵活的开发团队,并将开发阶段分成30天一个周期,进行"冲刺"--每个冲刺始于一个启动会议,到下个冲刺前结束。 在Bailar将其与传统的开发方式做了对比后,他感到非常兴奋--"敏捷开发"使开发时间减少了30%~40%,有时甚至接近50%,提高了交付产品的质量。"不过,有些需求不能用敏捷开发来处理。" Bailar承认,"敏捷开发"也有局限性,比如对那些不明确、优先权不清楚的需求或处于"较快、较便宜、较优"的三角架构中却不能排列出三者优先级的需求。此外,他觉得大型项目或有特殊规则的需求的项目,更适宜采用传统的开发方式。尽管描述需求一直是件困难的事,但经过阵痛之后,需求处理流程会让CIO 受益匪浅。 敏捷开发是由一些业界专家针对一些企业现状提出了一些让软件开发团队具有快速工作、响应变化能力的价值观和原则,并于2001 初成立了敏捷联盟。他们正在通过亲身实践以及帮助他人实践,揭示更好的软件开发方法。通过这项工作,他们认为: 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

Web前端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 校外指导教师: 校内指导教师: 成绩:

目录 1实习背景 (1) 1、1实习目的 (1) 1、2实习起止时间 (1) 1、3实习内容概要 (1) 2实习内容 (1) 2、1实习过程 (1) 2、2实习内容 (5) 2、3主要成果 (5) 3总结 (6) 3、1网页游戏的认识 (6) 3、2实习的自我评价 (7)

1实习背景 1.1实习目的 ?了解软件开发的各种模式,开发流程,以及各种形式的建模 ?详细学习敏捷开发的各个流程,并通过实习来体会敏捷开发所带来的效率?掌握HTML5、CSS、JA V ASCRIPT等技术 1.2实习起止时间 ?开始时间:2015年7月12号 ?截止时间:2015年7月18号 1.3实习内容概要 ?学习软件开发的各种模式,重点学习了敏捷开发(专业老师讲授) ?学习HTML5、CSS、JAVASCRIP技术(形式:观瞧视频) ?按照敏捷开发的流程,学员分组,制定每日的站立会议时间 ?观瞧实习内容例子的视频,分工合作 ?提交实习成果,老师检查打分 2 实习内容 2、1 实习过程 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概述实习各阶段所从事的主要工作等; ?学习阶段 ?开发模式

1)软件生命周期 同任何事物一样,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也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 -衰亡等阶段,这一般称为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就是指软件开发的全部过程、活动与任务的结构框架。 SDLC的一般步骤包括:确定问题、可行性分析与开发计划、收集需求、分析与设计、编码开发、测试、安装、维护。 2)软件生命周期模式 典型的几种生命周期模式包括:瀑布模式、演化模式、螺旋模式、快速原型模式、喷泉模式与混合模式等。 3)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Agile)就是一种关注价值、消除浪费、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 特点: a)就是一种开发方法学(Methodology),可以应对客户快速变更的需求。 b)强调以人为核心,采用迭代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发软件。 c)在敏捷开发过程中,软件项目被划分成多个相互联系但也能独立运行的子项 目。 d)每个子项目在开发、测试直至完成的过程中一直保持可使用的状态。 e)这个过程就就是要形成开发过程中团队之成员之间更加有效的合作关系,使 其灵活性更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技术讲解 1)讲解内容:HTML5、CSS、JA V ASCRIPT技术 2)HTML5 HTML5就是一个描述用于帮助开发者创建下一代网站与应用的HTML、CSS与JavaScript规格的涵盖性术语。这个定义中最显眼的三个部分就是:HTML、CSS与JavaScript。她们定义了开发者如何使用优化标记,风格更丰富的性能,以及新JavaScript API来制作最新的网络开发功能。简单而言,HTML5=HTML+CSS+JavaScript。 特性:

敏捷开发学习总结

以下4点是敏捷开发的特殊实践: 1、迭代-增量开发模式 2、测试驱动开发 3、持续集成 4、面对面交流 1、迭代-增量开发模式 迭代-增量开发模式的优点包括: 在早期的迭代中就可以减少或消除最高的风险。 计划与评估的信心随着迭代一次一次地增加。 根据以往的迭代成果,可以决定完成日期的趋势。 完成就是完成,不是90%完成。 士气通过不断的反馈而增加。 针对迭代开发实施其实是重复和半并行的开发活动,同时在迭代一次完成后针对二次迭代前有一个重大的活动:反馈环。从传统开发转移到敏捷开发是一个包括顾客在内的过程,在每次迭代中干系人将通过反馈塑造迭代范围增量的方向。关键要控制这个反馈之间的周期 2、测试驱动开发 敏捷开发推动一种称为测试驱动开发的实践。这个实践背后的思想是:开发人员在编写实际代码之前先编写单元测试。如果不知道测试什么,怎么能知道为什么而编码呢?结果就是一个能测试实际对象但不会干扰对象本身的单元测试。测试对象包含所有不同守卫和条件的消息,能够确保对象按计划动作。在敏捷项目中,这些单元测试通常是自动化的,包括代码覆盖率在内。于是,项目团队可以监视类的数量和单元测试的数量。如果单元测试数量要比类的数量少,那么团队中就有人没有按照测试驱动开发的实践工作,未经检验的代码可能已经进入代码库。测试驱动开发对项目的质量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测试用例随着迭代的进行而演化,所以,在每次迭代之后所产生的代码库都经过了测试。 测试驱动开发背后的思想是单元测试代码要与实现功能的组件分开,位于单元测试自己的组件中。编写测试代码和功能代码的活动几乎是并行的,其中测试代码的编写稍微提前一些。单元测试和功能经常由相同的开发人员(开发人员对)开发。两个组件都经过编译,单元测试执行组件的行为。结果要么通过要么失败,都会得到记录。通过将测试和功能分开,生成结果和发布版最终可以很容易地组装在一起,而测试对象只需扔在后面即可。这也意味着不需要重新编译组件,确保时间戳最新的组件肯定是通过测试的组件。 由于在敏捷方法中测试用例与实际代码并行存储,所以要自动执行这些单元测试只需一小步。这正是敏捷开发人员在特定触发器发生时使用工具做的事情 3、持续集成 组件的集成以及随之而来的测试对软件工程师来说并不新鲜。而敏捷开发真正的不同在于其持续的方法。将集成测试拖延到项目的最后阶段进行并且期望整个架构能够井井有条是传统方法的一个主要问题。实际上,项目可能就在预算和时间都快用完的最糟糕的时刻出现问题。带有临时解决方案的问题补丁和平庸的方法可能可以帮助整个系统完成开发阶段,但新的问题随时可能出现。必须要有更好的方法才行。迭代-增量开发的一种方法是在每次迭代的末尾将条目集成,但这

scrum总结

敏捷开发 Scrum 总结 最近把之前学习 Scrum 的资料整理为一篇文档,在接下来的团队和项目开发中,根据项目的情况引入 Scrum 的一些实践,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和项目的交付质量。 参考资料: ?《轻松Scrum之旅—敏捷开发故事》、《敏捷无敌》 ?硝烟中的Scrum 和 XP ?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 ?Scrum-Checklists ?维基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1713829134.html,/wiki/Scrum Scrum 工具 ?禅道 ?JIRA+GreenHopper Scrum 中的角色 Scrum Master——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 保护团队不受外界干扰,是团队的领导和推进者,负责提升 Scrum 团队的工作效率,控制 Scrum 中的“检视和适应”周期过程。与 Product Owner 一起将投资产出最大化,他确保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可以理解敏捷和尊重敏捷的理念。 Team——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美工设计、DBA等全职能性团队 团队负责交付产品并对其质量负责,团队与所有提出产品需求的人一起工作,包括客户和最终用户,并共同创建 Product Backlog 。团队按照大家的共识来创建功能设计、测试 Backlog 条目交付产品。 Product Owner——产品负责人、产品经理、运营人员 从业务角度驱动项目,传播产品的明确愿景,并定义其主要特性。Product Owner 的主要职责是确保团队只开发对于组织最重要的 Backlog 条目,在 Sprint 中帮助团队完成自己的工作,不干扰团队成员,并迅速提供团队需要的所有信息。 User——最终用户、运营人员、系统使用人员

敏捷开发的学习心得和一些学习材料

敏捷开发的学习心得和一些学习材料 Dolt4u 敏捷开发对于软件管理者来讲是一个不得不明白的时髦词。我从事软件开发十几年,但接触敏捷这个概念也是最近几年的事。许多公司或多或少都会用到敏捷的一些思路,但系统的看看大师的总结还是受益匪浅。 学习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经理说的“道可道,非常道”,管理的方法一定要因时因势而变。所以学者,千万别生搬硬套,还是要适应公司的开发流程和人员的状况。硬推一套新方法往往阻力很大。 推荐的敏捷开发模式下,项目组成员包括产品经理、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有一个人管流程(一般兼职),但不再有项目经理。项目组推荐大小为7-10人,开发和测试的角色可以互换。另外要求项目组成员的坐在一起。我个人看来,所有小公司创业阶段的开发都很符合敏捷开发的模式,大公司学习敏捷开发也多是为了提高效率。 质量和效率是软件开发管理的关键。其中,质量是硬件,发现质量问题往往会长时间影响一个团队的声誉。在软件开发管理过程中,质量方面我最强调的是代码检查(code review),一般要求小组成员花20%的时间参加代码检查。我发现检查最大的好处有两个:1)提高成员的质量意识,2)发现代码的可能逻辑问题。逻辑问题大多是在检查过程中被原作者发现,但其他人的提问往往起到关键的作用。要回答代码检查的问题,原作者往往有机会反省当时的思路,从而发现问题。 效率是软件开发管理中偏软的东西。一者难有量化的指标,二者效率受软件的重要性的影响很大–写一大堆价值不大的代码就空有效率。一个好的管理者会尽量领导团队参加一些关键项目的开发,虽然代码量不大,但效益很高。所以个人认为对效率的关注应该适可而止。 在学习敏捷开发的过程中,很容易得出其强调效率的结论。确实,测试和开发融合,持续集成,都是在为提高开发效率,让软件更快的投放市场。一个独立的测试部门可以给开发团队一些监督,对提高软件质量有一定的帮助。但敏捷开发中强调项目成员的自我意识,开发人员能一开始就有对软件开发质量负责的意识,测试人员早期参与也有助于发现软件需求上的漏洞。 我们才开始实施一些敏捷开发的思路,但我也不认为它是万能的。更多的是掌握一些管理理念和词汇,方便管理者实施自己的想法。 最后推荐几篇文章,都是英文的: 1)Simplifying Software Delivery / 敏捷开发的好处 https://www.360docs.net/doc/1713829134.html,/pdf/V1FeaturesandBenefits.pdf 2)The promise of Agile / 进一步了解敏捷开发 https://www.360docs.net/doc/1713829134.html,/DC2011/slidedecks/01-The-Promise-of-Agile.pdf 3)Agile Tester / 敏捷开发模式下的测试 https://www.360docs.net/doc/1713829134.html,/pdf/WP_AgileTester.pdf 4)FIVE MYTHS of AGILE Development / 敏捷开发的五个误区 https://www.360docs.net/doc/1713829134.html,/pdf/AgileMyths_BetterSoftware.pdf 5)State of Agile Development 2010 / 2010年敏捷开发的状况 https://www.360docs.net/doc/1713829134.html,/pdf/2010_State_of_Agile_Development_Survey_Results.pdf

敏捷开发流程自己总结修订稿

敏捷开发流程自己总结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敏捷开发的相关简介 敏捷定义 Scrum是一个轻量级的软件开发方法 Scrum是一个敏捷开发框架,是一个增量的、迭代的开发过程。在这个框架中,整个开发周期包括若干个小的迭代周期,每个小的迭代周期称为一个Sprint,每个Sprint的建议长度2到4周。 在Scrum中,使用产品Backlog来管理产品或项目的需求,产品backlog 是一个按照商业价值排序的需求列表,列表条目的体现形式通常为用户故事。Scrum的开发团队总是先开发的是对客户具有较高价值的需求。在每个Sprint 中,Scrum开发团队从产品Backlog中挑选最有价值的需求进行开发。 Sprint中挑选的需求经过Sprint计划会议上的分析、讨论和估算得到一个Sprint的任务列表,我们称它为Sprint backlog 。在每个迭代结束时,Scrum团队将交付潜在可交付的产品增量。 敏捷的原则 个体与交互胜过过程与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协作胜过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 这四句价值观用语句表达就是: 自组织团队与客户紧密协作,通过高度迭代式、增量式的软件开发过程响应变化,并在每次迭代结束时交付经过编码与测试的有价值的软件。 胜过 与客户确定合同后在初期制定并遵循基于活动的完整计划,在重型过程和工具指导下,通过完成大量文档进行知识传递,最后交付需求。 《敏捷宣言》12条原则 1.最优先的目标是通过尽早地、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来满足客户。 2.欢迎需求变化,甚至在开发后期。敏捷过程控制、利用变化帮助客户取得竞争优势。 3.频繁交付可用的软件,间隔从两周到两个月,偏爱更短的时间尺度。 4.在整个项目中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必须每天在一起工作。 5.以积极主动的员工为核心建立项目,给予他们所需的环境和支持,信任他们能够完成工作。 6.在开发团队内外传递信息最有效率和效果的方法是面对面的交流。 7.可用的软件是进展的主要度量指标。 8.敏捷过程提倡可持续发展。发起人、开发者和用户应始终保持稳定的步调。 9.简化——使必要的工作最小化的艺术——是关键。

腾讯敏捷开发

1.实践大致包括3个部分 1.1.产品 采用FDD,即产品特性开发驱动的一种模式,腾讯的产品会有一个明确的产品经理这样一个角色,他会负责整个产品,包括产品的验证、产品的方向、市场调研、用户调研等。FDD模式是一种非常适合产品经理来对产品做一些滚动的要求,腾讯在产品设计上引入了类似FDD这样的模式,但是也不完全是FDD,只是参考FDD,所有的开发团队都是由产品经理所归纳出来的产品特性去驱动整个产品的研发。 1.2.项目管理过程 腾讯采取了SCRUM,但也不完全是SCRUM,有腾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总结的一些实践,大概的项目管理过程同SCRUM 的过程是比较类似的,包括每天的晨会、迭代、timebox、每个迭代完成的时候会有showcase、回顾总结等。 1.3.开发实践 参考了很多XP的实践,就XP完整的实践来说会比较理想化,很多东西不一定在实际开发中能够采纳,所以腾讯也是采纳其中的某些实践,比如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通过这样的实践就能保证产品有一个快速发布的过程。 2.具体的实践情况 2.1.故事墙 就是白板story wall,平时工作中很多团队都会使用,这些团队会把每天开发的一些产品特性采用story的方式每天都在白板里面展示出来,整个团队每天都会围绕这个白板能够清晰的看到整个产品或者整个项目的一个过程,包括整个产品特性的过程。 2.2.迭代总结 在每一个产品发布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总结。具体的做法是,把做得好的、不好的总结出来,做得好的在下一次迭代发扬光大,做得不好的在下一次迭代就要注意改进。这样的总结是要求项目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参加,包括项目的开发人员、测试人员、QA、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等,每个人都要去去总结他在上一个迭代中碰到了什么问题,通过便签纸的方式贴出来,项目经理实际上可以看成是SCRUM M a s t e r,包括站起来总结这样一些东西,包括我们下一次迭代继续发扬什么,必须要注意什么东西,最后就会得出一个excel的文档,包括上一个迭代中出的问题,具体的解决办法,都会有。 2.3.每日晨会 每个团队每天大概花15-30分钟,回顾昨天做了什么、昨天有些什么问题、同时也会介绍每个人今天计划做些什么工作(特点:是站着开会)。最早是通过白板的方式去做,就是每天项目经理组织团队成员对着白板,白板上体现项目的进展情况,通过会议可以很明确的知道昨天大家做到什么样子,今天大家计划做什么,最早的时候每个成员都是口头汇报的。实践一段时间就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对于一个20、30人的团队,每天要怎样做晨会,这是目前遇到的比较大的困惑;第二、晨会很容易形式化,究竟带来什么样的效率和效果,目前也在通过一些方式去研究,去探讨。第三、有一些形式上的呆板,刚开始做会觉得比较有意思,觉得这跟传统做法不一样,每天这样做并且做多了就感觉很枯燥,这也是面临一个挑战。后来腾讯也做了一些改进,比如为了让成员的参与程度更强一些,包括形式上会更强一些,现在有些团队就会采取每个人轮流主持的方式,刚开始晨会的时候我们也会通过一些好玩的东西去刺激一下某些东西,但是现在看来的话,感觉改进的还是不是很透。在腾讯内部有一个交流通信的软件,有些项目也开始不

敏捷开发实践总结

一、采取的措施: 1)参考引进业界先进的敏捷实践,重新设计团队任务墙,进度计划一目了然: a、未开始任务 b、进行中任务 c、已完成任务 d、未计划的任务(干扰迭代进度的工作) e、下一期的故事(需求) f、本期迭代进度燃尽图 2)严格按照敏捷的流程执行,采用以形式推进理念实施的方式(先照搬敏捷操作流程,让开发者、团队成员从被动的执行敏捷,到在使用中体会接受敏捷) 3)充分灵活的利用团队的自主性,能发挥团队能力的地方全部采用集体确认: a、在迭代启动计划会议上,针对纳入本次迭代需求的工作量评估,采用开发团队匿名投票评估的方式,评估出需求的工作量 b、针对需求的拆分,也是通过全体讨论确认,分解到最细粒度任务,并制作成标签贴到任务墙上,由于各成员亲自参与任务分解,对自己擅长的任务比较熟悉,会有较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承担任务。 c、每日站立会议上,各小组成员亲自走到任务墙上更新自己承担的任务的状态(在不同状态栏中移动任务标签,并更新任务剩余故事点),开发进度一目了然,整个团队相互监督,工作效率高 d、在项目组内部调整开发团队的座位,保证一个团队的成员都坐到一起,给团队成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供条件 二、到目前为止执行的效果: 1)需求进度执行情况较以前有较好提高 2)在迭代过程中,整个团队都清楚本团队的工作目标(迭代目标)、下一步计划,责任感强 3)团队沟通能力加强,通过小组成员的充分交流,在工作中的配合更为默契,个人能力充分体现,界面设计能力强的、后台编码能力强的等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同一需求的高参与度。 三、进一步的措施: 1)引入公司的持续集成工具,实现迭代需求集成测试的的自动化(本期迭代时间较紧,正在研究中,争取下个迭代能够使用上)。 2)逐步实现团队成员能力工作角色分层: a、由于需求细分,大家参与,不会出现单个需求的工作全部有单个人承担,其他人没事做的情况 b、原来由于工作任务重,抽不开身的技术业务骨干,可以解放出来做更高层次的review、重构等工作,加强对输出物的质量把关 c、加强对团队开发人员的引导(以业界的实际人才需求情况报道,测试人员角色重要度等),引导新毕业员工对测试工作的兴趣和优越感,完善开发团队成员构成。 d、同时由技术骨干牵头,关注网络上的各种前台展现的新技术,对于评价较高的技术,进行分析是否适合在项目中使用,有何风险,是否可以解决。若可以使用,作出DEMO以作为引导用户、提高用户体验的突破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