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阳区2015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

语文试卷(二)

亲爱的同学们,在你答题之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共6页,七大题,共19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考号、学校、班级填写在答题卷上指定的位置。

3、所有答案全部做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

...答题无效。

...、试卷上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有误

..的一组是

A. 玄.虚沮.丧(jǔ)窒.息入不敷.出(fū)

B. 雾霭.嗥.叫(háo)水渍.钟灵毓.秀(yù)

C. 匮.乏桑梓.(zǐ)羸.弱吹毛求疵.(cī)

D. 张惶.魁梧.(wǔ)慰籍.屏.气凝神(píng)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

..的一组是

一生的进程是确定的,自然的道路是唯一的,而且是单向的。人生每个阶段都被赋予了适当的特点:童年的、青年的、中年的、老年的,所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按照各自特性属于相应的生命时期。

A. 孱弱彪悍持重成熟

B. 孱弱持重彪悍成熟

C. 彪悍成熟孱弱持重

D. 彪悍持重成熟孱弱

3.下列句子有语病

...的一项是

A. 随着二环线通车,交管部门实地调研后,决定试行取消知音桥单双号限行措施。

B. 昨日,曾发布过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出现“New York,吃了冇”的问候语和一碗热干面的图片。

C. 尼泊尔地震后,中国使馆人员通过多方途径详细了解藏胞伤亡和财物受损,最大限度地为藏胞提供帮助。

D. 近日,武汉某高校要求学生必须手写作业的新规引起了师生的热议。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

..的一项是

①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②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1714865420.html,]

③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④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A.③①④②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斜塔是怎么“造就”的

比萨斜塔始建于1173年8月,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最初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在建造头两层时,塔身一直是垂直的,但是到了第三层,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塔身开始倾斜,并且不得不在1185年暂时停工。

由于施工所选择的地点十分地不稳定,并不足以承受如此巨大的一座建筑。斜塔地基下面土层十分特殊,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由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黏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分进行观测后得出的。而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比萨塔的建造停止近1个世纪,直到1272年,工程继续,建造者想尽办法希望能够修正倾斜,因此刻意将钟楼第四层搭建成反方向的倾斜,以便补偿已经发生的中心偏离。但是当工程进行到了第七层的时候反而向反向倾斜了0.6度。工程不得不再次暂停。

直到1372年,塔身的第八层完工,才算正式建设完毕。8层的钟楼,共54米高,7口钟。7口钟原本是按照音阶排列,而整个塔身就像一个巨大的发音管,钟响时应该发出优美的旋律,但是,由于担心发生坍塌,钟楼建成后却没有真正使用过。

比萨塔面临着两个主要的危险:石料使用导致的结构失效以及地基土壤沉降。有学者认为,近期对于比萨斜塔做的补救较为有效的就是,在其北部通过660吨铅块配重,通过钢索联系斜塔,阻止比萨塔继续倾斜。到1993年,这个方法不仅阻止了比萨塔的继续倾斜,还扶正了15毫米。

最终,拯救了比萨斜塔的方法是“掏土法”,最早于1962 年,由意大利工程师泰拉奇纳针对比萨斜塔的倾斜恶化问题提出,由于显得不够深奥而遭长期搁臵。但是后来这个方法在墨西哥城主教堂的纠偏中成功应用,又被重新得到认识和采纳。1999年10月,比萨斜塔采用斜向钻孔方式,从斜塔北侧的地基下缓慢向外抽取土壤,使北侧地基高度下降,斜塔重心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北侧移动。

经过11年的修缮,耗资约3960万美元,斜塔被扶正44厘米,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目前塔身与中心倾斜的距离达到4米,但维修斜塔的专家认为,只要不出现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经过修复的比萨斜塔,300年内将不会倒塌。

经过持续的监测,到2008年,塔身已经不再继续倾斜,而且,倾斜的距离又减少了4厘米。

许多专家对比萨斜塔的全部历史以及塔的建筑材料、结构、地质、水源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并采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比萨中古史学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后认为,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黏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

虽说如此,塔身使用的石材依然是目前一些专家所担心的,毕竟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一旦其中一块石料发生破裂,那么整个塔身就将毁于一旦。此外,任何微小的地震也有可能将比萨塔摧毁。

(马佳/文,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5. 下列关于“比萨斜塔”的表述,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比萨斜塔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塔身倾斜”的问题。

B. 在比萨斜塔的建造过程中,曾经经历过两次短时间的停工。

C. 地基不均匀和土质的沙化和下沉是比萨斜塔发生倾斜的主要原因。

D. 因为担心发生坍塌,比萨斜塔自建成后就没有使用过。

6. 下列表述不属于

...文章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A.比萨斜塔倾斜的原因B.比萨斜塔修建的过程

C.保护比萨斜塔的方法D.比萨斜塔使用的石材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在斜塔的北部通过铅块配重,使用钢索联系斜塔,从而阻止塔身继续倾斜的方法是有效的。

B.“掏土法”是针对比萨斜塔的纠偏问题而提出,却在墨西哥城主教堂的纠偏成功后才被人们认识和采纳。

C.持续的监测表明,在人们的不懈努力下,比萨斜塔已经不再继续倾斜,并且其倾斜的距离还在继续减少。

D.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原因,是建造塔身的石砖间的巧妙黏合有效地防止了塔身的断裂。

三、(共9分,每小题3分)[来源:学科网ZXXK]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曹摅字颜远,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远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始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悯之,间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悯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为圣君。入为尚书郎,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宫前用以阻止人马通行的木栅),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摅使收门士,众官感喟不然。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诘之,果服。及齐王辅政,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令人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荡平国贼,匡复帝祚,古今人臣之功未有如大王之盛也。然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非唯人事,抑亦天理。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诣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后战死,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

(选自《晋书〃良吏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好学善属.文属:写作

B.劝令改适.适:女子出嫁

C.死无恨.也恨:怨恨

D.间.自杀间:暗地

9.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

..的一项是

①始以.其年少②必是门士以.燎寒耳

③太尉王远见而.器之④然道罔隆而.不杀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亦相同

10.下列叙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摅初为县令便遇上媳妇杀婆婆一案,他没有主观臆断,也不轻信他人,而是仔细调查,据实判断,为妇伸冤,一县之人均称赞他很圣明。

B.新年即来,曹摅不顾众官反对,而把狱中囚犯私放回家,限期返回。这些囚犯无比感动,准时回狱,无一违令。

C.曹摅为尚书郎时,宫中木栅栏失窃,在群官查问无果的情况下,曹摅用收买守门士兵的办法,有理有据地断出了此案。

D.有大功于当朝的齐王,向曹摅征求是退还是进时,曹摅用“物极必反”的天理劝他居高思危,进贤举善,然后还乡,见解甚为高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14分)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

12.填空。(10分,每空2分)

(1),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呜呼!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4)杜甫的《蜀相》中“两朝开济”指的是,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诗人这样的心情:。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13—16题。

渐去渐远的炊烟

○1在一个暮色渐合的傍晚,我回到了老家那个山村。

○2夕阳在天边写着最后的诗篇,一片金黄,亮得有些晃人眼睛。越过村南狮子岩的上空,那或粗或细的一条条灰白炊烟,袅袅娜娜升起在空中。我仿佛在沙漠中找到了路标,血管里流淌的鲜红液体开始泛滥、开始沸腾。

○3炊烟是我回家的路标。小时候,无论在东山背放牛,还是在西山坞割草砍柴,夕阳西

下,宿鸟归巢,抬头看见村子上空一条条粗细不等的炊烟渐渐升腾起来,我就知道,可以回家吃晚饭了。炊烟就是一根老天赐予的幸运之绳,绳的一头系着我温暖的家,系着父母家人合家团圆的欢欣。

○4家在浙中龙门山脉的余支,四面耸峙的群山中间,有一块太师椅一样的凹地,我村的始祖辈择居这里,肯定是花了很多心思的。村前临岩,从村中流出去的水顺岩壁而下,平时感觉不出什么,一到大雨过后,水流湍急,身立岩下,见飞瀑凌虚而下,煞是壮观。从山外回村,就只有村前这条岭,颇有华山一条道的意韵。其实这只是自然风光而已。我多次伫立村前的岩前,想到出岭下山,就是一条大道通往古越国都城诸暨,万一战乱匪祸,村前的险峻绝对属于易守难攻,甚而至于守住上岭这条道,就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全村不过百来户人家,起先倒是循祖训按族中兄弟分房而居,每个房头本家兄弟的住房以房中厅堂为中轴线,雁翅一样平分在两边,这也符合传统聚族而居的习俗。后来繁衍日多,两个厅堂两边住不了,就在村中两道浅浅山弯里觅地另建。在我小时候很长的一段记忆里,村里的房子基本散落在一个“V”字形的山谷里。有懂风水堪舆的人说村子状如鸡窠形,家鸡在窠里什么也吃不到,跳出鸡窠才有白米吃,于是村人自古以来就有出村去打工、经商等谋生计的传统。后来我离家在外面谋生多年后,醒悟想出这个妙招的祖辈,绝对是聪明绝伦、有异禀、有大智慧的人。那是在鼓励子孙后辈们,不要囿于局促山村的安逸生活,要勇敢地走出家门,走出大山,好男儿志在四方,走出家门去创业。

○6我也在祖辈要求跳出鸡窠去寻白米的训诫中,刚迈过二十岁的门槛就开始出门打工。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就自己创业,十余年打拼后的今天,终于在县城谋得可以安放一张书桌的地方,成为所谓的城里人。

○7城里有交叉错杂的马路,有高低错落的大楼,城里看不见炊烟。看不见炊烟的、来自山村的我,总觉得自己像在虚空中漂浮,活在梦里一样,不太真实。经夜的梦境里,总是看见群山环抱的谷地,粉墙黛瓦之间,夕阳把树影拉得长长的,炊烟开始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吞吐起伏。粗的、细的、袅袅如莲步轻摇的,肯定是勤劳人家,柴火干燥,灶火旺则炊烟淡如流云;突突似老牛吐气的,则是柴火没干,灶洞里半是烟来半是火,这烟囱里自然冒出粗大的烟柱。张家的、李家的,一支支炊烟柱子升上天空,就像一张网遮住山村,山村就进入安宁、静谧的漫漫长夜,那是富有诗意的山村之夜。

○8回家的村路从泥泞小路到简易沙石公路,又到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应该说回家的路越来越宽阔。只是在我们每一个游子的心中,他乡的生计辛劳,生活的辗转奔波,这回村的路仿佛在不断地延伸,家乡的炊烟也在渐行渐远。

○9栖身都市的角落,每个人都有一本安居不易的难以述说的账,回家的机会是愈来愈少,家乡的炊烟总是在清晰的升腾中渐渐模糊,终至淡化,最后眼前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颗焦灼的不变之心,为家乡、为炊烟在日复一日经受难以抉择的煎熬,祈祷山里的父老乡亲能够永远拥有一个安详、平和的梦。

○10有一次去看一位学有所成的老乡的画展,在一幅水墨丹青前,我挪不动脚步了。黛黑的背景山影,黑色的瓦片,雪白的墙,灰白的炊烟,一根根粗细不等,漫到村子上空交织成

一层薄薄云岚,似云非云,似雾非雾,使原来平常的村居,仿佛笼罩在云山雾海之中,若隐若现,几疑琼楼仙阁。这不正是我千百次梦里出现的场景吗?我忍不住久久伫立在画前,眼泪潸然而下。

○11我问画家可以割爱吗。他说,只有这幅是他自己无数次梦里出现的家乡场景,他画成后密不示人,悄悄挂在画室里,每天必看的。最后,他一脸深情地说,炊烟是我们回家的路标啊!看见炊烟仿佛看见年迈的母亲在灶前忙碌一家人的晚餐,仿佛听见村里弄堂口传来父母呼叫在外玩耍的孩子回家的声音。炊烟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亲切啊!

○12我俩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不放,双目凝视,仿佛彼此想从对方的眼眸中寻找出家乡升腾的炊烟。

(徐水法/文)

13. 从○4○5两段看,家乡有何特点?请加以概括。(4分)

14.第○7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章以“渐去渐远的的炊烟”为题,但文章第○4○5两段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我”的家乡,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6分)

16.有人说,文章第○11段“炊烟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却越来越清晰!”是自相矛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分)[来源:学科网]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向全校师生宣传世界读书日的有关知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世界读书日的意义和价值,学校决定开展“我看世界读书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7. 你们班准备为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办一个大型展板,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搜集关于“世界读书日”的资料呢?请写出其中的四个方面。(4分)[来源:学&科&网Z&X&X&K]

18. 看完电影《狼图腾》后,同座小明兴奋地说:“看电影比看小说省事多了!”你却认为,看原著小说虽耗时较长,但小说的内容比电影更加丰富,而且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请写一段话,推荐小明看原版小说。(字数100~120字)(4分)

七、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

请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文中请勿出现真实的人名或校名。

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语文试卷二

参考答案

1、D

2、A

3、C

4、A

5、C

6、D

7、C

8、C

9、C 10、C

11、这些人虽然是小人,但讲义气,不会违背我跟他们的约定,我自会替各位承担这个责任的。(“虽”“义”“为”各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曹摅(shū)字颜远,年轻时有孝道,好学并且很会写文章,太尉王衍见到他就(很)器重他,调(他)填补了临淄县令这个缺。这个县里有一个寡妇,赡养婆婆非常用心。婆婆认为她还年轻,就劝她,让她改嫁,(可是)这个女人坚守节操不易其志。婆婆为了儿媳用心赡养她不肯改嫁这事深深地忧虑,(最后)背着儿媳自杀了。(于是)这家的亲属就告这个寡妇杀了婆婆,官府为(此)拷打审问,寡妇不能经受这般苦楚,就屈招自己有罪。案子将要判决,恰好遇上曹摅到了。曹摅了解这个女人有冤情后,再加以仔细分辨研究,将所有情况审查得清楚明白。当时人们都赞扬他英明。

监狱里有判死刑的囚犯,岁末除夕,曹摅视察监狱,(看到这些犯人)很同情他们,说道:“你们不幸落到这样一个地方,怎么样?新的一年就要到了,人情最看重的(就是这个时候),难道不想暂且回家看看吗?”众囚徒都痛哭着说道:“如果能暂且回家(看看),(便)死而无怨了。”曹摅将监狱所有的门打开让犯人出来,限定日期让(他们)回来。曹摅的属下坚决反对,都说不行。曹摅说:“这些人虽然是小人,但讲义气,不会违背我跟他们的约定,我自会替各位承担这个责任的。”(后来这些死囚)到约定的时日,一个接一个地回来了,并没有违约的人,一县的人都叹服,称曹摅为圣君。以后曹摅入朝做了尚书郎,又转任洛阳县令,(因为他)仁爱宽厚明断是非,(所以)百姓都爱戴他。

(有一次)当时天下大雪,宫门夜晚丢失了阻道的木行马,官员们四处查看,不知道行马到什么地方去了。曹摅派人将那些看门的士卒拘押起来,很多官员都说不应该这样。曹摅说:“宫廷警卫森严,不是外人敢偷盗的地方,一定是看门的士卒,因为天寒烤火去了才丢了行马(或:一定是看门的士卒用行马烧火御寒了。)”追问看门的士卒,(他们)果然服罪。等到齐王辅政的时候,曹摅与左思一起为记室督。齐王曾经从容地问曹摅说:“天子被贼臣逼迫,不能有所奋发。我率四海义兵再次兴复王室,如今入辅朝廷,匡扶社稷振济时世,有人劝我还国,爱卿的意思如何?”曹摅说:“荡平国贼,匡复帝位,是古今人臣的功绩最大的一方面。然而世道没有兴隆就没有萧杀,万物没有兴盛就没有衰败,并不是人力所能改变

的,也是天理。臣心中想,陛下能下问于我,哪里敢不尽道实情。希望陛下居高虑危,在丰盈的时候想到挫折,精选百官,留存天下屏弃私欲,举荐贤能进谏良善,务必人尽其才,然后可以肥车秣马,籓慢归服高枕无忧,那么普天同庆,我等也会深感荣幸。”冏却并不接纳。不久转任中书侍郎。长沙王乂任用他为骠骑司马。乂失败后,曹摅被免官。后因母亲去世(居家服丧)。惠帝末年,起用他为襄城太守。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守襄阳,以曹摅为征南司马。那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屯集乱军,侵掠城邑。高密王简派遣参军崔旷讨伐,让曹摅督护崔旷。崔旷,是很奸凶的人,诈曹摅前去迎战,约定随后跟上,然而却没有如约而至。曹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而死。曾经的部下及百姓都前往悼念,号哭满路,就像赶赴父母的丧事。

12、(1)欲为圣朝除弊事;(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3)海上生明月;(4)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支撑困难局面;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

13、(1)家乡处于深山凹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2分)(2)V形布局,状如鸡窠。(2分)[来源学科网]

14、(1)内容上:这句话由写家乡的炊烟、家乡风物、地理特色转入写自己对没有炊烟的城市生活的感受。(2分)(2)结构上:承上启下,为后文写“我”对家乡的痴迷眷恋作了铺垫。(2分)

15、(1)交代家乡特殊的地理位置,表明远离现代都市的家乡才有炊烟袅袅;(2分)(2)暗示炊烟渐去渐远的原因是家乡的年轻人受到先辈的鼓励暗示,走出家乡,出门创业;(2分)(3)写“我”的家乡是与后文写“我”在城市中的梦境中的炊烟相呼应。(2分)

16、不矛盾。这里的“炊烟”代表着家乡、家,而对于已是城里人的“我”来说,与家乡和家的距离很遥远(2分);但在心理上(精神上)却时刻怀念家乡,因此是“越来越清晰”(2分)(2分)。

17、4分,每条1分。所表述的内容要与“世界读书日”相关,且四个方面不能有重合。

18、4分。针对“小说内容比电影更加丰富”和“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回答即可,得2分。语言通顺连贯得体,得2分。没有针对回答,不得分。

19、作文。(见“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