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人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一人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一人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一人染色体核型特征及其分析

实验目的:掌握正常人染色体核型特征及其分析方法。

实验准备 1 、材料:正常人体细胞中期分裂相照片

2 、器材:剪刀、镊子、培养皿、浆糊、牙签。

实验原理人类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46 条,其中 22 对为常染色体, 1 对为性染色体。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着丝粒的位置,将其中 44 条常染色体两两配合成对,形成同源染色体,共 22 对,同时将它们按大小顺序编号( No.1—22 )并分成 A 、 B 、 C 、 D 、 E 、 F 、 G7 组,其中性染色体 X 放在 C 组, Y 放在 G 组,每组染色体都有其特定的形态特征。

A 组 (No. 1---3) :是最大一组染色体

No.1 是一对最大型的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No.2 较 No.1 稍短,是一对最大型的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No.3 是该组中最短的一对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B 组 ( No.4—5) :比 A 组短,是二对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长短臂区分明显,组内两号不易辨别。

C 组 (No.6---12 和 X 染色体 ) :是中等大小的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该组只有最大的 No.6 和最小 No.12 容易识别,其余各号间难以区别。以下特点可供识别时参考: No.6 、 7 、 8 、 11 着丝粒近于中央, No.9 、 10 、 12 长短臂区别明显。

D 组( No.13—15 ):中等大小,是较大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短臂末端有随体,组内各号间不易识别。

E 组( No.16—18 ):这三对染色体各有特点,彼此间容易区分。

No.16 是本组最大的一对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No.17 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稍大;

No.18 是本组最小的一对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F 组( No.19—20 ):是两组最小的中央着丝粒染色体,彼此间不易区别。

G 组( No.21—22 和 Y 染色体):是一组最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21 和 22 号短臂末端有随体,彼此不易区分。 Y 染色体属于 G 组,形态与前者不同,它稍大,两长臂互相平行,无随体。

实验内容

取同一细胞的两张照片,一张贴在报告纸上方中央,另一张则将染色体逐个剪下(注意防止丢失),然进行染色体分组配对,并按顺序排列起来,贴在同一报告纸的下面,注意应将

长臂放于短臂下端,而且末端对齐。

实验报告:核型剪贴。

要求: 1、染色体不能丢失: 2、 A 组、 E 组各号鉴别必须准确,其他各组间不能混淆; 3、粘贴整齐有序: 4、卷面清洁。

图 2 男性淋巴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及核型

人类染色体的识别及核型分析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课名称遗传学实验实验名称人类染色体的识别及核型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 姓名王大锤实验报告系列年级学号组别一时间2015.温度6℃ 实验原理及目的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方法; 2、熟悉人类染色体的特征; 3、了解人类染色体结构畸变的表示方法。 实验原理 1.染色体组型(核型)的基本含义 含义:生物体细胞所有可测定的染色体表型特征的总称。 包括:染色体的总数,染色体组的数量,每个染色体组内染色体基数,每条染色体的形态、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或次缢痕等。 染色体组型是物种特有的染色体信息之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再现性。 2.人类染色体特征 Denver体制 1960年,在美国Denver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遗传学会议,讨论并确定正常人核型(karyotype)的基本特点即Denver体制,成为识别人类各种染色体病的基础。 3.染色体显带标本 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用各种不同方法,以及用不同染料处理染色体标本后,每条染色体上出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带纹的技术。 每条染色体带纹相对固定,可用于鉴别。 显带技术种类:Q带、G带、C带、R带、T带. G带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带型。主要是被Giemsa染色后而显带,故称之为G显带技术,其所显示的带纹分布在整个染色体上。 4.遗传学中一些常用于对染色体和核型分析的指标描述 界标(landmark):稳定、明显标记的指标.包括末端、着丝粒和带. 区(region):两相邻界标之间. 带(band):着色处.(浅、深;亮、暗). 臂(arm):p、q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1.人类染色体标本——非显带标本和显带标本 2.直尺,剪刀,计算机等。 实验步骤 ①染色体制片 制片方法:植物染色体——压片法(酸解、酶解) 动物染色体——滴片法(骨髓细胞、外周血细胞)标本种类:非显带染色体;显带染色体 图片要求:染色体分散;数目全;形态好 ②选择最佳图象拍照 ③测量、计算 ④配对 ⑤剪贴 ⑥排列 排列原则:从大到小;短臂向上;着丝粒在一条线上;性染色体单排。

实验十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

实验十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染色体G带标本的制备技术。 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G显带的带型特征。 实验用品 1、材料:常规方法制备的中期人类染色体标本(标本片龄不超过30天为宜)。 2、器材: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烤箱、恒温水浴箱、冰箱、染色缸、小镊子、玻片架、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 3、试剂:%胰蛋白酶溶液、%EDTA溶液、胰蛋白酶一EDTA混合液、%生理盐水、蒸馏水、Giemsa原液、Giemsa稀释液、1/15mol /L磷酸缓冲液。 实验原理 人们将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以及用不同的染料处理染色体标本后,使每条染色体上出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带纹的技术称为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本世纪70年代以来,显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在众多的显带技术中(Q带、G带、C带、R带、T带),G带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带型。因为它主要是被Giemsa染料染色后而显带,故称之为G显带技术,其所显示的带纹分布在整个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人染色体标本经胰蛋白酶、Na0H、柠檬酸盐或尿素等试剂处理后,再用Giemsa 染色,可使每条染色体上显示出深浅交替的横纹,这就是染色体的G带。每条染色体都有其较为恒定的带纹特征,所以G显带后,可以较为准确的识别每条染色体,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畸变。关于G显带的机理目前有多种说法,例如,Lee等(1973)认为染色体上与DNA结合疏松的组蛋白易被胰蛋白酶分解掉,染色后这些区段成为浅带,而那些组蛋白和DNA结合牢固的区段可被染成深带。有人认为,染色体显带现象是染色体本身存在着带的结构。比如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未染色的染色体时,就能直接观察到带的存在。用特殊方法处理后,再用染料染色,则带更加清楚,随显带方法不同,显出来的带特点也不一样,说明带的出现又与染料特异结合有关。一般认为,易着色的阳性带为含有AT多的染色体节段,相反,含GC多的染色体段则不易着色。总的来说,G显带的机理还未搞清。 内容与方法 一、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 1、胰蛋白酶法 ①将常规制备的人染色体玻片标本(未染色的白片)置70℃烤箱中处理2小时,然后转入37℃培养箱中备用,一般在第3~7天进行显带。 ②取%的胰蛋白酶原液加生理盐水至50ml,配成%的工作液并用NaHCO3调pH值至7左右。 ③将配好的胰蛋白酶工作液放入37℃水浴箱中预热。 ④将玻片标本浸入胰蛋白酶中,不断摆动使胰蛋白酶的作用均匀,处理1~2分钟(精确的时间自行摸索)。 ⑤立即取出玻片,放入生理盐水中漂洗两次。 ⑥染色。将标本浸入37℃预温的Giemsa染液(1:10的Giemsa原液和的磷酸缓冲液)

染色体核型分析在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的应用

染色体核型分析在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的应用 陶洪昌,万寒征,罗金生,张永涛,周凯歌,王 燕,贺丽芳 (河南省南阳市不孕不育症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摘 要:目的 研究染色体核型分析在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精液分析合并染色体核型分析593例,胚胎停滞发育染色体分析94例,并将其分为:无精子症组,少精子症组,弱精子症组,及胚胎发育停滞组,综合分析各组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的比例及分布特点。结果 无精子症组染色体畸形率为29 4%,少精子症组患者中的染色体畸形率为18%,胚胎停止发育组中染色体畸形率41 2%,弱精子症及精子基本正常组染色体畸形率分别为10 8%及6 1%,无精子症及胚胎停滞发育组畸形率明显高于精液正常组。结论 生精功能障碍越严重,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越高,对生精功能障碍及胚胎发育停滞的患者,应必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关键词:男性不育;精液;染色体畸变 中图分类号:R698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534(2009)07-0045-02 近年来,在引起男性不育的诸多因素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或精子生成相关基因突变均能影响精子的生成导致男性不育,本文利用我院积累的男性不育症患者染色体资料,综合分析不同生精功能不育患者的染色体畸变率,从而明确染色体检查在男性不育患者中的适用范围为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7月15日 2008年7月15日来我院进行染色体检查及精液分析检查患者687例,均同居1.5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避孕且排除女方因素未能使女方受孕者,年龄在18-55岁之间,结婚时间最长的为20年,最短的为1.5年。所有患者精液分析均在排精后的3-7天采集并化验2次以上,根据精液等结果将试验对象分为以下4组。 (1)无精子症组:精液中未见精子,经反复离心,沉淀后仍未发现精子,两次检查结果相同。 (2)少精子症组:精子密度 20百万/m l。 (3)弱精子症组:精子活力a级<25%或a+b级<50% (4)精液正常组:精子密度 20 106/m,l精子活率> 60%,精子活力a级 25%或b级+a级 50%,正常精子形态 30%。 (5)胚胎停滞组:女方胚胎发育均在1-3个月左右自行停滞流产。 2.方法 (1)精液常规检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对精液进行全自动分析。 (2)细胞遗传学检查[1]:取静脉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方法收获细胞制备染色体,点片,G显带镜检。每例计数30个分裂中期相,分析3-5个核型,作细胞遗传学诊断,异常核型则计算80个分裂中期相。必要时进行C显带。核型分析采用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进行。 结果 在这687例实验对象中有158例染色体畸变。529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其中,无精子患者252人,异常核型74人次,异常率29.4%;少精子患者155人,异常核型28人次,异常率18%,胚胎发育停滞,患者94人次,异常核型染色体39人次,异常核型率41.2%,精子情况基本正常组65人次,检出异常核型4人次,异常率6.1%;不同生精功能组间的染色体畸形率比较见表1。具体的异常染色体核型见表2。 表1 不同生精功能组间染色体畸形率的比较 名称总人数异常染色体人数异常染色体比率%无精子症组2527429.4 少精子症组1552818 弱精子症组1211310.8 正常精子症组6546 胚胎停滞组943941.2 表2 各组染色体畸形的具体核型 组别 异常核型例数(人)组别 异常核型例数(人) 无精子症46,XY(Y>18号)1046,XY Y<22号4 46,XY(Y<21号)546,XY,del(Y q)2 47,XXY3646,XY,t(2;12)2 46,XY(Y<22号)1246,XY(Y<18号)4 46,XY(Y=18号)5胚胎发育停滞46,XY(Y>18号)8 46,XY,Y q-Y<22号146,XY,t(1;9)21 46,XY,t(15;16)146,XY del(Yq)10 48,XXY+m i n1弱精子症46,XY(Y>18号)6 46,XY,r(18)146,XY(Y<22号)5 46,XX246,XY,t(2;12)1 少精子症45,X Y,-15,-21,t(15;21)(Y<21号)146,XY(Y=18号)1 46,XY(Y>18号)8精子正常组46,XY(Y=18号)3 46,XY Xq-Y=D组146,XY,t(18;21)(q1.1q1.2)1 46,XY Y=18号5 45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年第17卷第7期

实验四__人类染色体的识别与核型分析

实验四人类染色体的识别与核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方法; 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生物体细胞所有可测定的染色体表型特征的总称。包括:染色体的总数,染色体组的数目,组内染色体基数,每条染色体的形态、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或次缢痕等。染色体组型是物种特有的染色体信息之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再现性。组型分析能进行染色体分组外,还能对染色体的各种特征做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是研究染色体的基本手段之一。利用这一方法可以鉴别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同时也是研究物种的起源、遗传与进化,细胞遗传学,现代分类学的重要手段。 2.人类的单倍体染色体组(n=23)上约有30000-40000个结构基因。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上千个基因。各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有严格的排列顺序,各基因间的毗邻关系也是较为恒定的。人类的24种染色体形成了24个基因连锁群,所以,染色体上发生任何数目异常、甚至是微小的结构变异,都必将导致许多获某些基因的增加或减少,从而产生临床效应。染色体异常常表现为具有多种畸形的综合征,称为染色体综合征,其症状表现为多发畸形、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异常,此外还可看到一些特征性皮肤纹理改变。染色体畸变还将导致胎儿死产或流产。染色体病已成为临床上较常见的危害较为严重的病种之一,染色体病的检查、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实验室检查的重要内容。 1960年,在美国Denver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遗传学会议,讨论并确定正常人核型(karyotype)的基本特点即Denver体制,并成为识别人类各种染色体病的基础。按照Denver 体制,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和确定是否正常,以及异常特点即为核型分析。人类染色体分组及形态特征见表1。 表1 人类染色体分组及形态特征(非显带标本) A组:1-3号,可以区分。1号,最大,M,长臂近侧有一次缢痕;2号,较大,SM;3号,较大,比1号染色体段1/3-1/4)。 B组:4-5号,体积较大,SM,短臂相对较短,两者不容易区分。 C组:6-12,X。中等大小,SM,较难区分。6、7、8、11和X染色体的着丝粒略近中央,短臂相对较长,9、10、12染色体的着丝粒偏离中央。9号染色体长臂有较大次缢痕。

实验一人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一人染色体核型特征及其分析 实验目的:掌握正常人染色体核型特征及其分析方法。 实验准备 1 、材料:正常人体细胞中期分裂相照片 2 、器材:剪刀、镊子、培养皿、浆糊、牙签。 实验原理人类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46 条,其中 22 对为常染色体, 1 对为性染色体。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着丝粒的位置,将其中 44 条常染色体两两配合成对,形成同源染色体,共 22 对,同时将它们按大小顺序编号( No.1—22 )并分成 A 、 B 、 C 、 D 、 E 、 F 、 G7 组,其中性染色体 X 放在 C 组, Y 放在 G 组,每组染色体都有其特定的形态特征。 A 组 (No. 1---3) :是最大一组染色体 No.1 是一对最大型的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No.2 较 No.1 稍短,是一对最大型的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No.3 是该组中最短的一对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B 组 ( No.4—5) :比 A 组短,是二对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长短臂区分明显,组内两号不易辨别。 C 组 (No.6---12 和 X 染色体 ) :是中等大小的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该组只有最大的 No.6 和最小 No.12 容易识别,其余各号间难以区别。以下特点可供识别时参考: No.6 、 7 、 8 、 11 着丝粒近于中央, No.9 、 10 、 12 长短臂区别明显。 D 组( No.13—15 ):中等大小,是较大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短臂末端有随体,组内各号间不易识别。 E 组( No.16—18 ):这三对染色体各有特点,彼此间容易区分。 No.16 是本组最大的一对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No.17 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稍大; No.18 是本组最小的一对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F 组( No.19—20 ):是两组最小的中央着丝粒染色体,彼此间不易区别。 G 组( No.21—22 和 Y 染色体):是一组最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21 和 22 号短臂末端有随体,彼此不易区分。 Y 染色体属于 G 组,形态与前者不同,它稍大,两长臂互相平行,无随体。 实验内容 取同一细胞的两张照片,一张贴在报告纸上方中央,另一张则将染色体逐个剪下(注意防止丢失),然进行染色体分组配对,并按顺序排列起来,贴在同一报告纸的下面,注意应将 长臂放于短臂下端,而且末端对齐。 实验报告:核型剪贴。 要求: 1、染色体不能丢失: 2、 A 组、 E 组各号鉴别必须准确,其他各组间不能混淆; 3、粘贴整齐有序: 4、卷面清洁。

蔡司染色体自动扫描分析系统

我院引进的德国蔡司染色体自动扫描分析系统,是通过软件操控全自动显微镜来自动查找染色体中期分裂相,并对染色体组型进行智能化分析的仪器。该设备将过去长久以来在显微镜旁工作的医务人员解放出来,大大减轻了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分析判断的准确度,并可以将图像方便地存储、处理,为以后的分析总结提供宝贵资料,是医学显微图像分析的趋势,主要特点有四个方面: 1、大大增加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通常情况,在显微镜下人工对染色体中期分裂相进行查找是一项极其费时费力的工作,一般来说检查一张玻片需要花费医务人员数小时的时间,染色体自动扫描系统则能把时间缩短至数分钟,大大提高了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使他们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更有意义的工作上,而非浪费在机械的工作中。另一方面,一些特殊样品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极其难找,某些情况下依靠人工查找几乎不可能找到合乎要求的染色体,但染色体自动扫描系统则可以达到完全无死角高通量的查找,因此特别适合用于某些特殊或极为珍贵的样品,而且经染色体扫描系统扫描后,多名工作人员可同时进行不同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2、避免视觉疲劳造成的误诊;长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同时也容易造成人为的观察结果误差而导致误诊。本系统则能在机器自动找到并拍摄了中期相后,在从屏幕上直接观察,大大减轻了检验医生的视觉劳动,可以有效地减小因视觉疲劳而造成误诊的可能性。 3、方便教学和学术交流;本系统采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可将显微镜下的染色体图像高分辨率、高清晰地投影到大型屏幕上,方便于医学院校和研究单位的教学和学术交流,克服了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所存在的不直观、个体间观察结果误差大、准确度差以及只能单人次观察的弱点。 4、数码存储规范化、提高效率;采用硬盘存储或光盘存储,可以大量存贮染色体图像,进行图文报告打印,并能随时调出查阅、对比、分析和打印,大大减少了为保存、保管和复制涂片而产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

实验九 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九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目的】 1. 观察测量照片上每条染色体,进行配对排列和剪贴成核型分析图; 2. 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各种数据指标,学习和掌握核型分析的方法; 3. 正确理解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染色体多样性。 【实验原理】 核型(Karyotype)亦称染色体组型,是指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核(或染色体组)的表型,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每一个体细胞含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用2n表示。其中与性别直接有关的染色体,即性染色体,可以不成对。每一个配子带有一组染色体,叫做单倍体,用n表示。两性配子结合后,具有两组染色体,成为二倍体的体细胞。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排队、配对,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叫核型分析(如图1所示)。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条按其长短、形态、类型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称为核型图,它代表一个物种的核型模式。核型分析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⑴确定一物种的染色体数目;⑵辨析每条染色体的特征。 → 图1 人类中期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2n=46) 染色体在复制以后,纵向并列的两个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联结在一起。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臵是固定的。由于着丝粒位臵的不同,染色体可分成相等或不相等的两臂,造成中部着丝粒(m),亚中部着丝粒(sm)、亚端部着丝粒(st)和端部着丝粒(t)等形态不同的染色体(如图2所示)。此外,有的染色体还含有随体或次级缢痕,所有这些染色体的特异性构成一个物种的核型。细胞分裂中期是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最典型的时期,通过显微镜摄影,将选取伸展良好,形

态清晰,有代表性的细胞分裂相进行高倍拍摄放大,得到用于核型分析的照片。 染色单体长臂着丝粒短臂 次缢痕 m sm st t 图2 中期染色体形态及结构 1. 分析标准:⑴臂比值r(长臂长/短臂长);⑵着丝粒指数i[(短臂长/染色体长)×100%](表1);⑶相对长度:某条染色体长度占一套单倍体染色体长度总和的百分比:相对长度(%)=(某染色体长度/单套染色体组总长)×100%(植物);或:相对长度(%)=[某染色体长度/(单套常染色体+X染色体)的总长]×100%(动物);⑷臂比指数(N.F.值):把具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的“V”形染色体计为2个臂,而把具近端和端部着丝粒的“J”或“I”染色体计为1个臂,以此统计核型中总臂数;⑸染色体长度比:根据染色体长度比[(最长染色体长/最短染色体长)×100%]。 表1:着丝粒位臵的确定(L evan 1964年的二点四区系统标准)壹臂比着丝粒指数着丝粒位臵简写 1.00 1.01~1.70 1.71~3.00 3.01~7.00 大于7.01 ∞50.0 50.0~37.5 37.5~25.0 25.0~12.5 12.5~0.0 正中部着丝粒 中部着丝粒 亚中部着丝粒 亚端部着丝粒 端部着丝粒 正端部着丝粒 M m sm st t T 2. 核型公式:某种植物核型公式为2n=2x=10=6m+2sm+2st(SA T),其中x 代表染色体基数,表明该植物为2倍体,6m代表有6条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2sm代表有2条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2条染色体为亚端部着丝粒并带有随体。 3. 核型分类:Stebbins根据核型中染色体的长度比和臂比两项特征,区分核型的对称与不对称程度,将其分为12种类型(表2)。 表2:核型的对称与不对称分类(Stebbins) 壹注:本实验进行核型分析时,着丝粒位臵主要分为m,sm,st,t。

染色体核型分析系列之三大技术介绍

染色体核型分析三大技术介绍 ·概念 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形态与功能之间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经行核型分析后,可以根据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来判断生物的病因。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传统上是观察染色体形态。但随着新技术的发现与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三大技术包括:GRQ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光谱核型分析技术。 ·三大技术介绍 一、GRQ带技术 人类染色体用Giemsa染料染色呈均质状,但是如果染色体经过变性和(或)酶消化等不同处理后,再染色可呈现一系列深浅交替的带纹,这些带纹图形称为染色体带型。显带技术就是通过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的不同区域着色,使染色体在光镜下呈现出明暗相间的带纹。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带纹,甚至每个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都有特异性。根据染色体的不同带型,可以更细致而可靠地识别染色体的个性。染色体特定的带型发生变化,则表示该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一般染色体显带技术有G显带(最常用),Q显带和R显带等。 百奥赛图提供的小鼠染色体核型分析服务,就是利用Giemsa染色法,对染色体染色后进行显带分析,保证基因敲除小鼠在染色体水平阶段没有发生变异,从而确保基因敲除小鼠可以正常繁殖。

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分子细胞遗传技术,以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原位杂交方法,探针首先与某种介导分子结合,杂交后再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过程连接上荧光染料。FISH的基本原理是将DNA(或RNA)探针用特殊的核苷酸分子标记,然后将探针直接杂交到染色体或DNA 纤维切片上,再用与荧光素分子耦联的单克隆抗体与探针分子特异性结合,来检测DNA序列在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的定性、定位、相对定量分析,可判断单个碱基突变。此时,一个染色体核型,即为一个碱基。近年来,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将荧光素标记的探针进行染色体核型特定位点的检测和标记,可以精确地检测染色体上DNA链中,单个碱基的突变,从而大大提高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精度。 三、光谱核型分析技术 SKY(spectralkaryotying)光谱染色体自动核型分析是一项显微图像处理技术,SKY通过光谱干涉仪,由高品质CCD获取每一个像素的干涉图像,形成一个三维的数据库并得到每个像素的光程差与强度间的对应曲线,该曲线经傅立叶变换之后得到该像素的光谱,再经由软件分析之后用分类色来显示图像或将光谱数据转换成相应的红绿蓝信号后以常规方式显示。

人类核型分析

实验四 人类核型分析 1.实验目的 了解人类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掌握其核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2.材料 人正常和异常的染色体标本,人显带染色体标本 3.试验内容与方法: 核型:指某种生物个体或某一分类群(种、亚种或变种、居群)的一个体细胞全部中期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等特征的总和。用来表述物种的特点和亲缘种属之间的关系。核型分析: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按照该生物固有的染色体形态特征和规定,进行配对、编号和分组,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过程。 Denver体制:按照Denver会议(1960年)提出的染色体命名和分类标准,将人类体细胞的46条染色体按大小(根据长度递减顺序)、着丝粒的位置分成七组(A、B、C、D、E、F、G、)23对的排列,并将副缢痕和随体作为识别染色体的辅助指标。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标准是丹佛(Denver)体制(人类有丝分裂染色体的标准命名体制)。该体制规定:每一条染色体可通过相对长度、臂率和着丝粒指数等三个参数予以识别;

非显带染色体:染色体标本制作好后,不经处理直接染色,整条染色体均匀着色(相对于后面的显带染色体而言)。

人中期细胞染色体(数目2N=46) 结构特点 G显带染色体:G带技术是其中最常用的技术,由Pardue和Gall(1970)建立。中期染色体经胰酶处理及Giemsa染色后,能在其长轴上显示出明暗交替的横纹,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带纹,可应用染色体分带技术,来准确地辨别每个染色体。一个细胞中期分裂相的G显带技术,每个染色体被染成深浅相间的带纹,浅的部分称为明带或浅带,深的部分称为暗带或深带。G带反映了染色体DNA上A -T的丰富区,在人类中约 有2000条G带可被鉴别,在间期核呈固缩状态,而且是DNA晚复制区之一。有相当一部分中度重复序列DNA可能在G带区,Giemsa染料在G 带区是与DNA结合,而且与结合DNA的染色质非组蛋白有关。G带区位于染色体的两臂上,和Q带区相对应,而与R带区相反。人类细胞染色体共分24种不同的带纹(22对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 (一)人类正常染色体及其带型的识别 1. 非显带染色体的识别:根据染色体按大小(根据长度递减顺序)、着丝粒的位置分 ①A群:包括第1、2、3对染色体,体积大,彼此易于区别,有中央着丝粒,第二对染色体的着丝粒略偏离中央。 ②B群:包括第4、5对染色体,较大,均为亚中部着丝粒,彼此不易区分。 ③C群:包括6-12对常染色体和X性染色体,中等大小,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彼此间难以区分,第6对的着丝粒染色体靠近中央,X染色

实验七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七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项目】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室名称显微分析实验室实验室地 点 学时2 实验 类型 验证每组 人数 2-4 选做 或必 做 必做 实验目的通过几种生物染色体标本的观察,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 内容提要生物染色体标本的观察;染色体核型的分析 重点难点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方法 主要 仪器 及耗 材 显微镜、尺子、剪刀 实验七: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目的和要求〗 观察分析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长短、臂比和随体等形态特征;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原理〗 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型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含的染色体总称,常以“X”表示。同一物种的同一染色体组内各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群是彼此不同的,但它们却相互协调,共同决定生物性状的发育。 研究染色体组型的方法,一是靠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另一是靠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

特征。本实验着重介绍有丝分裂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是识别染色体个性特征的最佳时期,而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进行染色体特征的鉴别和描述,其形态的鉴别主要依据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位置、付缢痕的有无和位置、随体的有无、形状和大小等资料进行分析。现分别介绍如下: 1.染色体长度,同一染色体组内各染色体的长度是不 一致的,其绝对长度可在显微镜上测量,或用放大照片测量后换算。由于染色体制片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方法不同,另外供观察的细胞分裂不可能保证同一时期,故染色体的收缩有差异而导致绝对长度在同一物种或个体不同细胞间发生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在分析中常用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来表示。 在染色体长度测量中,对染色体的两条臂要分别测量,一般随体不计入染色体长度内。 2.着丝粒的位置:每条染色体都有一着丝粒,其位 置可因不同染色体而异。由于着丝粒把染色体分为两个染色体臂:长臂和短臂,它们的比率(即臂比)便可确定着丝粒的位置。 3.付缢痕的有无和位置:有些染色体上除着丝粒, 还另有一不着色或缢缩变细的区域称符缢痕。 4.随体的有无、形状和大小:有些染色体在短臂的 末端有一棒状小体称为随体,随体和染色体臂之间常以付缢痕相隔,具随体的染色体称SAT染色体。 〖材料和方法〗 细胞有丝分裂永久制片或其中期染色体图象的放大照

实验十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docx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染色体G带标本的制备技术。 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G显带的带型特征。 实验用品 1、材料:常规方法制备的中期人类染色体标本(标本片龄不超过30 天为宜)。 2、器材: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烤箱、恒温水浴箱、冰箱、染色缸、小镊子、玻片架、 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 3、试剂:%胰蛋白酶溶液、%EDTA溶液、胰蛋白酶一EDTA混合液、%生理盐水、蒸 馏水、 Giemsa 原液、 Giemsa 稀释液、 1/ 15mol / L 磷酸缓冲液。 实验原理 人们将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以及用不同的染料处理染色体标本后,使每条染色体上出 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带纹的技术称为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本世纪 70 年 代以来,显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在众多的显带技术中( Q带、G带、C 带、R 带、T 带), G带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带型。因为它主要是被Giemsa 染料染色后而显带,故称之为 G显带技术,其所显示的带纹分布在整个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人染色体标本经胰蛋白酶、 Na0H、柠檬酸盐或尿素等试剂处理后,再用 Giemsa 染色,可使每条染色体上显示出深浅交替的横纹,这就是染色体的 G带。每条染色体都有其较为恒定的带纹特征,所以 G显带后,可以较为准确的识别每条染色体,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畸变。关于G显带的机理目前有多种说法,例如,Lee 等( 1973)认为染色体上与 DNA结合疏松的组蛋白易被胰蛋白酶分解掉,染色后这些区段成为浅带,而那些组蛋白和 DNA结合牢固的区段可被染成深 带。有人认为,染色体显带现象是染色体本身存在着带的 结构。比如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未染色的染色体时,就能直接观察到带的存在。用特殊方法处理后,再用染料染色,则带更加清楚,随显带方法不同,显出来的带特点也不一样,说明带 的出现又与染料特异结合有关。一般认为,易着色的阳性带为含有AT 多的染色体节段,相反,含 GC多的染色体段则不易着色。总的来说,G显带的机理还未搞清。 内容与方法 一、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 1、胰蛋白酶法 ①将常规制备的人染色体玻片标本(未染色的白片)置70℃烤箱中处理 2 小时,然后转入37℃培养箱中备用,一般在第3~7 天进行显带。 ②取%的胰蛋白酶原液加生理盐水至50ml ,配成%的工作液并用NaHCO3 调 pH 值至7 左右。 ③将配好的胰蛋白酶工作液放入37℃水浴箱中预热。 ④将玻片标本浸入胰蛋白酶中,不断摆动使胰蛋白酶的作用均匀,处理 1~ 2 分钟(精确的时 间自行摸索)。 ⑤立即取出玻片,放入生理盐水中漂洗两次。 ⑥染色。将标本浸入37℃预温的Giemsa 染液( 1:10 的 Giemsa 原液和的磷酸缓冲液) 中染色 10 分钟左右。

染色体实验室配置

配置名称数量备注 硬件组件联想M7150:双核CPU/500G/DVD/2G/19〝 1 日本奥林巴斯BX43生物显微镜 1 日本奥林巴斯专用摄像接口 1 日本SONY G808显微摄像机(含专业图像采集卡) 1 爱普生M 70高性能彩色喷墨照片打印机 1 软件组件专业图像采集系统模块 1 规格详见参数 说明 专业图像处理模块 1 染色体核型自动分析模块 1 数据库管理模块 1 报告打印输出模块 1 技术与售后1:安装、调试、培训; 2:网络布线、调试联机、用户权限、功能分配、系统运行正常;3:售后升级:软件终生免费升级; 4:用户个性化使用要求软件响应升级; 报 价经销商供货价:¥147400.00元(人民币、含增票)

配置名称数量备注 硬件组件联想M7150:双核CPU/500G/DVD/2G/19〝 1 日本奥林巴斯BX43生物显微镜 1 日本奥林巴斯专用摄像接口 1 美国LABB C140数码CCD摄像机(2/3版面140万像素) 1 染色体专用 单色CCD 爱普生M 70高性能彩色喷墨照片打印机 1 软件组件专业图像采集系统模块 1 规格详见参数 说明 专业图像处理模块 1 染色体核型自动分析模块 1 数据库管理模块 1 报告打印输出模块 1 技术与售后1:安装、调试、培训; 2:网络布线、调试联机、用户权限、功能分配、系统运行正常;3:售后升级:软件终生免费升级; 4:用户个性化使用要求软件响应升级; 报 价经销商供货价:¥163900.00元(人民币、含增票)注:后附染色体配套设备表

染色体实验室的大型设备清单 编 号 名称规格要求品牌市场价格代理价格1二氧化碳培养箱水套式,184L,用于细胞培养Thermo 3111型 8-10万 4.5万 2恒温干燥箱100L,最高温度到330℃Thermo OGS100型 3-3.5万 1.65万 3高压蒸汽灭菌器以电热恒温式较好国产 44℃低温储存箱221L,3个搁板,双层玻璃门 主要用于短期保存血清、培养液、生 理盐水、消化液等各种溶液 Thermo PLR221型 1万0.65万 5-40℃低温冰箱容量:276L,温度范围:-20~-40℃, 标配6层搁板,作为培养基、血清等的 长期保存 Thermo PLF276型 3万 1.65万 6离心机转速控制:300-4000rpm,最大离心力: 2028×g 离心时间:0-99分钟或连续离心 主机含8* 15ml水平转子 1个 7ml、15ml吊篮及橡胶垫各8个Thermo 300型 3.5万 1.75万 7酸度计又称为氢离子测定计或PH计,是测定 各种溶液酸碱度的必须工具Thermo 3-star 1.5-2万0.85万 8天平架盘天平两台,分析天平(万分之一) 一台,应有固定的台座,以免震动, 影响精确度。 国产 9纯水三级水 Thermo MicroMed 2.5-3万 1.85万 1 真空泵一台30升旋片式真空泵即可国产0.8-1万0.6万

染色体核型分析

姓名程开源系年级2010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同组者孙琳、孙晶鑫、窦云德 科目分子细胞生物学题目染色体核型分析学号201000232012 【实验目的】 1.了解小白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及数目。 2.初步掌握小白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的玻片标本制作方法。 3.观察动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 【实验原理】 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小型动物的染色体制片最好最有效的材料就是骨髓组织。骨髓细胞中,有丝分裂指数相当高,因此可以直接得到中期细胞而不必象淋巴细胞或其它组织那样要经过体外培养;对大型动物通常采用对骨骼、脊或胸骨穿刺术吸取红骨髓,小型动物多采用剥离术取股骨以获得骨髓细胞。 制作染色体标本的先决条件 1. 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选择活跃的组织:胸腺,骨髓,睾丸,小肠 施加药物使细胞分裂:PHA 2. 设法得到大量的中期细胞:秋水仙素 (1) PHA:粗细胞分裂,使淋巴细胞返幼,变为淋巴母细胞 (2) 秋水仙素:破坏微管装配,使纺锤体不能形成,使大量细胞停止在分裂中期。 (3) 低渗作用:水进入细胞内,细胞内容空间变大,染色体间的距离拉大,易于染色体展开 (4) 空气干燥:使细胞和染色体展开 (5) 固定:用甲醇:冰醋酸=3:1作用使蛋白质变性,对染色体内的组蛋白讲,变性后硬度增加,保持了染色体的“及时形态”,对细胞膜蛋白讲,变性使细胞膜硬度增强,形成屏障作用,防止了细胞内物质外溢和丢失。 对于小鼠精巢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用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滞在中期, 使中期染色体停留在赤道面处; 2. 用低渗法使将细胞膨胀, 以至于在滴片时细胞被胀破, 使细胞的染色体铺展到载玻片上; 3. 空气干燥法可使使细胞的染色体在载片上展平, 经Giemsa染色后便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显微图象。 【实验材料】 1.材料:小白鼠。 2.试剂:秋水仙素、0.3%KCl溶液、甲醇、冰醋酸、磷酸缓冲液(pH=6.8)吉 姆萨原液。 3.器械:手术刀、手术剪、镊子、试管架、解剖盘、注射器、针头、吸管、离 心管、离心机、玻片(冰片)、天平、试镜纸、二甲苯、吸水纸、香柏油、烧杯、水浴锅。 【实验步骤】 4.取雄性小鼠以每克体重4ug注射秋水仙素,经14-16小时后,断头法杀死小 鼠,取出睾丸,用生理盐水(0.9%的NaCl)吸去血污。 5.放入装有1ml 0.3% KCl 液的小烧杯中剪碎(呈乳白色)。

染色体核型分析

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 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是诊断恶性血液病的重要依据。许多特异性染色体畸变和特定的恶性血液病亚型相联系,因而成为恶性血液病诊断分型的重要指标;诊断时的染色体核型对恶性血液病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染色体畸变可作为监测白血病缓解、复发及突变的重要参考指标,也为分子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比如t(9;22)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杂染色体异常的白血病预后很不好,应尽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WHO制定的恶性血液病分型系统中,将染色体核型作为最重要的分型及诊断指标,发现重现性异常的染色体可提前作出AML的诊断。很多染色体异常导致特异性的白血病融合基因。染色体分析除用于各类恶性血液病患者,如急、慢性白血病、MDS、MPNs、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还可用于儿童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畸形的染色体检测,以及习惯性流产、不孕不育等疾病的诊断。但是染色体分裂相的制备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时间长,因此导致临床染色体的诊断缺乏及时性,往往发报告时间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染色体核型分析需要细胞分裂才能完成,因此需要细胞具有良好的分裂活性,部分患者的细胞不分裂就不能观察到可供分析的中期分裂相(正常染色体分裂相,核型排列后如图3和图4),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确诊和治疗。此外染色体一般只能分析20-30个分裂相细胞,敏感性只有百分之一,当异常细胞比例较低时,也难以发现异常的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判断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尤其对一些复杂染色体异常,或异常较小的染色体,往往难以正确判断。采用染色体全自动扫描暨自动核型分析系统可以加快染色体检测和发报告速度。通过加用一些促细胞分裂的试剂可增加可供分析的核型。

全自动染色体扫描分析系统参数

技术参数设备:全自动染色体扫描分析系统

3.2仪器可按程序自动用20倍物镜扫描全部或设定数目的中期分裂细胞后直接转用100倍 油镜拍下设定数目的最佳分裂相用于分析,全过程时间w 10分钟,无需人工干预。 3.3系统能够自动转至高倍油镜自动重拍所选的中期细胞而无需人工干预。 3.4系统应能过程全部自动完成自动扫描玻片、选择细胞、拍摄图象、捕捉不同Z轴的图象 等,并可根据实验方法的不同自动记录数据和产生结果报告。 3.5标配筛选细胞的智能化分类器并可以被训练和编程,使其具有不同样品标准选择。 3.6软件应能驱动油镜自动加油而无须人工加油。 3.7显示界面能同步显示扫描预览、扫描图库、玻片地貌图、玻片扫描进程图等参数。 3.8软件可设定玻片扫描范围、寻找中期分裂相数量、灵敏度和油镜下采集分裂相数量。 3.9用户可以在图廊中查看所选中期细胞并决定选择或删除该中期。 3.10该软件能与染色体组型软件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 )成像系统无缝集成。 3.11标配FISH分析模块。 、设备配置清单: 1. Axio Imager Z2 显微镜主机一台; 2. 增强反差型平场荧光物镜10x (NA0.3)一个; 3. 增强反差型平场荧光物镜20x (NA0.5 ) 一个; 4. 增强反差型平场荧光物镜40X (NA 0.75 ) 一个; 5. 增强反差型平场荧光油镜63X (NA 1.25) —个; 6. 扫描台一个; 7. 染色体扫描软件包一个; 8. 染色体核型分析软件(在线版)一个; 9.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分析软件一个; 10. 数码摄像头一个; 11. 染色体核型分析软件(中文版)一个。 12. 12V 100W透射光光源备用灯泡二个 三、售后服务要求: 1 ?投标人应对所提供的货物提供3年的免费维修服务。 2. 开机率》95%,仪器故障要求12小时内到达现场,48小时内解决。 3. 投标人(制造商或销售商)需在中国大陆地区设有售后服务机构和设施,并配备受过专业培训的售后服务人员。 备注: 1. 所有技术要求中,其中5条(含5条)条款不满足将导致废标。说明: 1、以下序号并非和格式合同序号相对应,仅为本合同主要条款编排。 2、以下商务条款为基本要求,投标人参加投标,则视为接受下述要求,投标人

实验七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项目】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目的和要求〗 观察分析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长短、臂比和随体等形态特征;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原理〗 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型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含的染色体总称,常以“X”表示。 同一物种的同一染色体组内各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群是彼此不同的,但它们却相互协调,共同决定生物性状的发育。 研究染色体组型的方法,一是靠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另一是靠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特征。本实验着重介绍有丝分裂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是识别染色体个性特征的最佳时期,而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进行染色体特征的鉴别和描述,其形态的鉴别主要依据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位置、付缢痕的有无和位置、随体的有无、形状和大小等资料进行分析。现分别介绍如下: 1.染色体长度,同一染色体组内各染色体的长度是不一致的,其绝对长度可在显微镜上测量,或用放大 照片测量后换算。由于染色体制片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方法不同,另外供观察的细胞分裂不可能保证同一时期,故染色体的收缩有差异而导致绝对长度在同一物种或个体不同细胞间发生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在分析中常用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来表示。 在染色体长度测量中,对染色体的两条臂要分别测量,一般随体不计入染色体长度内。 2.着丝粒的位置:每条染色体都有一着丝粒,其位置可因不同染色体而异。由于着丝粒把染色体分为 两个染色体臂:长臂和短臂,它们的比率(即臂比)便可确定着丝粒的位置。 3.付缢痕的有无和位置:有些染色体上除着丝粒,还另有一不着色或缢缩变细的区域称符缢痕。 4.随体的有无、形状和大小:有些染色体在短臂的末端有一棒状小体称为随体,随体和染色体臂之间 常以付缢痕相隔,具随体的染色体称SAT染色体。 〖材料和方法〗 细胞有丝分裂永久制片或其中期染色体图象的放大照片。 〖用具和药品〗 剪刀、直尺、胶水。 〖实验步骤〗 (一)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1.制片 2.观察制片,选择理想的中期分裂相细胞进行显微摄影,冲洗放大照片 (二)染色体组型分析 1.染色体计数

核型分析系统使用指南

核型分析系统使用指南 一、照相: 1.10×低倍镜下寻找分散良好的分裂相,用40×物镜确认,调至100×物镜,滴香柏油,调至清晰(注意:载片样面一定要向上。); 2.在电脑桌面上,双击“Karyo 3.1”,打开分析软件; 3.单击“Input Image Into New Document”; 4.点左侧“Auto”,待图像显示后,同时调节“Fine”,或光源亮度,至清晰;再点击“Camera”之“Gamma”,待染色体轮廓清晰; 5.点“OK”,以“jpg”格式保存图片。 二、分析: 1.在电脑桌面上,双击“Karyo 3.1”,打开分析软件; 2.点“Open”打开分析功能,打开待分析图片; 3.点击“Metaphase”功能: 3.1 点击“Crop by Freehand Selection”框选适合的染色体群; 3.2 若边缘为黑色,则可依次点击“Metaphase”→“Negative”→“Freehand”→“Negative”即可消除边缘黑色; 4.点击“Analysis”功能: 4.1 点击“Chromosome Detection”: 拉动“▲”,调节适合亮度,点击“√”,至染色体至46±2条即可。 4.2 于图像空白处点击右键,点“Show on Metaphase Plate”,勾选“Chromosome Contours”、“Chromosome Centromeres”等功能; 4.3 点击“Add/Remove”: Add:于图像区上方点击“放大镜”,放大待添加的染色体后,点左键画线并闭合,松开左键完成,即可添加; Delate:于图像区点住要删除的染色体,点右键,点“Delate”,即可删除; 6.3 点击“Edit Profiles”: 画中轴线:于起点处点左键,终点处再点左键,不要移动鼠标,再点右键,即可重新画中轴线; 画着丝粒:按住“Shift”,左键在中轴线上适当位置点击,即可移动着丝粒位置; 6.4 点击“Scissors”: 在待分割处点左键并移动划开,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