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辉汇信大厦高支模梁、板施工方案

目录

编制说明 (4)

第一章工程概况 (5)

一、工程信息 (5)

二、模板工程信息 (5)

注:本工程采用300*900*8100MM最大的梁进行稳定计算,其它的梁按照最5大的梁进行施工。 (5)

第二章编制依据 (6)

第三章施工组织管理与施工部署 (7)

一、项目施工组织系统 (7)

二、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7)

三、施工部署 (8)

1、技术准备 (8)

2、人员配置 (8)

3、材料准备计划 (8)

4、主要施工机械及设备准备工作 (9)

第四章支撑方案 (10)

一、梁、板支撑设计及支撑方案 (10)

1、模板及支撑架的材料选择 (10)

2、梁、板安装及支撑方案列表 (10)

3、整体稳定性加固措施工 (10)

第五章高支模梁、板支撑系统的安装 (11)

一、支撑架搭设 (11)

1、安装顺序 (11)

2、支撑系统安装 (11)

二、模板安装 (12)

三、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2)

钢筋工程 (13)

第六章模板工程的检查与验收、拆除 (17)

一、模板工程的检查与验收 (17)

二、拆除的批准程序 (17)

三、模板及其支撑系统拆除 (17)

四、支撑架模板拆除注意事顶 (18)

五、模板的清理维修、存放 (18)

1、模板清理维修 (18)

2、模板的堆放 (19)

3、模板拆除成品保护要求 (19)

第七章针对砼浇捣、输送指定的安全措施 (19)

一、施工部署 (19)

二、施工方法 (19)

1、准备工作 (19)

2、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一般要求 (19)

3、混凝土养护 (20)

4、试块制作 (20)

5、质量要求 (20)

第八章钢筋安装安全措施 (21)

第九章安全管理措施 (22)

一、施工安全管理机构及组织措施 (22)

二、安全技术措施 (23)

1、材质及其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 (23)

2、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 (23)

3、支撑架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23)

4、支撑架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23)

5、预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24)

6、预防高空坠落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24)

第十章技术监测监控 (25)

一、监测系统及管理 (25)

二、监测的目的 (25)

三、监测的依据 (26)

四、观测点位置的选定 (26)

五、监测的技术要求 (26)

六.监测频率 (26)

七、监测资料反馈 (27)

第十一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27)

第十二章应急救援预案 (28)

一、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8)

二、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28)

三、应急响应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28)

四、重大事故报告及报警原则 (29)

五、应急知识培训 (29)

六、应急响应 (29)

七、应急救援装备及应急救援药品 (30)

八、常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30)

1、防止模板坍塌脚手架坍塌 (30)

2、物体打击事故 (30)

3、机械伤害 (31)

4、高处坠落 (31)

5、触电 (32)

第十三章计算书 (33)

后附:一、高支模梁、板安装平面、剖面示意图;

编制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的要求,本专项方案编制包括以下内容:(一)工程概况: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二)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三)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四)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

(六)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七)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信息

二、模板工程信息

1、根据建设及城乡住建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建质[2009]87号的通知以及清远市工程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的要求,对本工

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分项工程:搭设高度8m 及以上、搭设跨度18m 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 m 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 及

以上的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及模板的安装,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专

家召开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及落实到现场指导施工。

2、通过对本工程图纸的审阅,本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混凝土模板工程信息如下。

部位 构件名称

截面尺寸(mm) 高度(m) 备注

首层

300*900 8.1 梁

300*600 梁

300*500 梁

200*500 部位

构件名称 板厚(mm) 高度(m) 二层梁板 梁板 180 8.1 注:本工程采用300*900*8100mm 最大的梁进行稳定计算,其它的梁按照最

大的梁进行施工。

工程名

东辉汇信大厦 建设单位 清远市东辉置业有限公司 工程地

清远市新城8#区 设计单位 清新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

广东信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惠州广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规模/层

总建筑面积:6250.18㎡m 2 地下1 层,地上15层 结构形式 框剪结构 建筑物

高度 54.2米 计划工期 365

第二章编制依据

1、工程项目施工图纸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J84-201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8、《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1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1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3、本企业施工的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第三章施工组织管理与施工部署

一、项目施工组织系统

项目经理部由总公司授权管理,形成以全面安全、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项目经理部按照总公司颁布的《项目管理手册》、《质量合格证手册》、《CI工作手册》、《项目质量管理手册》、《项目安全管理手册》、《项目成本管理手册》执行。

二、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见下表。根据管理体系图,项目建立岗位责制,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责任,各岗位各行其职。

项目经理

万新发

工程技术部马新敏

质量安全部

万云、罗艳

技术负责人

盛红星

测量放线

刘广

钢筋施工员陈贵明

模板施工员骆镜洪

砼施工员

王发生

安全员余斌

材料员周能干

机电班组朱其昌

资料员黄志锋后勤部

李柏生

财务部

黎树根

办公室

刘世庄

保安

黄福良

仓管

李大留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三、施工部署

1、技术准备

1)、组织管理人员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建筑和结构及土建与设备安装专业图纸之间的尺寸是否一致。

2)、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认真学习技术规范、标准、操作规程、工艺流程、施工方案和专项交底措施。

3)、编制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对施工技术人员及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4)、对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强化班组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2、人员配置

劳动力配置一览表

序号施工部位工作内容

架子

模板

钢筋

备注

1 首层梁板钢管架搭设

模板制作、安

装、拆除

钢筋制作安装

12 18 20 12 4

注:架子工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人员。

混凝土浇筑、养护

3、材料准备计划

1)、由于本工程高支模体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物质要素才能形成的生产力。故在施工前根据工程设计图纸核算所需的钢筋、钢管、木枋、安全网等物质数量,及时向材料部门提出计划准备。

材料配置一览表

序号施工部位

钢管(υ483

3mm)

及其配件(吨)

木枋

(条)

(80*80m

m)

模板δ

18(张)

(1830*915

mm)

对拉螺

(M14)

1 首层梁板 5 200 50 60

注:钢筋需求量根据钢筋班料表提前进场各种规格并送检达标合格;材料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进场时间及进场数量。

1)、材料质量控制

(1)、钢管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②、应有质量检验报告;其质量检验报告及其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③、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④、钢管的外径、壁厚、端面的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⑤、旧钢管的锈蚀深度>0.18mm时禁止使用,弯曲,变形的钢管禁止使用。

⑥、扣件: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锣栓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2)、模板木枋:新木枋、模板应在尺寸上严格控制,截面尺寸不得相差±1mm;旧木枋、模板有腐朽开裂等现象的都不能用。

4、主要施工机械及设备准备工作

拟投入的机械、设备一览表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

1 塔吊QTZ5613 台 1

2 木工圆盘踞MJ—106 台 2

3 锤子重量1KG 个 5

4 单扳手开口宽22—24mm 把 5

5 活动扳手最大开口宽65 mm 把 5

6 手提电锯M-651A 把 1

7 手电钻钻头直径10~20

mm

个 5

8 钢丝钳长150、175 mm 把 2

9 墨斗、粉丝带个 4

10 水准仪DZS3-1/AL332 台 2

11 水平尺长450、500 mm 个 2

12 钢卷尺5M/30M 把 5

13 工程测量尺2M 把 2

14 平刨MB-503 台 1

15 砂轮切割机配套台 2

16 拧紧力矩检测

扳手

配套把 2

第四章支撑方案

一、梁、板支撑设计及支撑方案

本方案针对各类梁、板分别进行计(验)算。(详见计算书)

1、模板及支撑架的材料选择

支顶系统主要材料如下:

1)、模板均采用915mm31830mm318mm(厚)胶合板

2)、木枋:采用80mm380mm木枋;

3)、对拉螺杆采用υ14对拉螺栓连接牢固:梁侧并采用Φ4833.0双钢

管作为横檩梁,用蝴蝶扣与对拉螺栓联结。

4)、支撑系统:选用ф4833.0mm钢管及其配件

5)、纵横水平拉杆、纵横向剪刀撑:选用ф4833.0mm钢管及其配件

2、梁、板安装及支撑方案列表

首层楼高

截面尺

寸(mm)

高度

(m)

龙骨立杆间距

支撑

体系

详图

第一道

龙骨

第二道

龙骨

纵向

300*900 8.1 5

0.8*0.8

木枋

@300

0.8*0.8

双木枋

@600

0.6 0.6

300*600 8.1 5

0.8*0.8

木枋

@300

0.8*0.8

双木枋

@600

0.6 0.6

300*500 8.1 5

0.8*0.8

木枋

@300

0.8*0.8

双木枋

@600

0.6 0.6

200*500 8.1 5

0.8*0.8

木枋

@300

0.8*0.8

双木枋

@600

0.6 0.6

高支模钢管水平杆步距1.5m。

3、整体稳定性加固措施工

1)、钢管立杆底部设置500*500*50mm垫板。

2)、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立杆承载在300mm厚的C30地下室混凝土顶板面上,根据地下室顶板出砼报告达到设计楼面荷载取值,满足承载力强度要求;需采取措施对大荷载梁位置的底层(地下室顶板)加回顶支撑:地下室顶板的支撑纵横间距及水平杆拉接同各类梁支撑布置。在二层板拆除时一并拆除。

3)、8.1m高支模梁、板支撑系统的水平剪刀撑共设4道,均在上(自由端水平拉杆下)、下(扫地杆面)各设1道,中间部位中之中设置1道。高支模梁

板支撑系统的水平剪刀撑共设6道,均在上(自由端水平拉杆下)、下(扫地杆面)各设1道,中间部位共设置4道,按每3步距设置1道。

4)、竖向剪刀撑:在架体的外侧及中部位置各设一对由下至上连续的剪刀撑,最大间距≤6.00m,与地面的夹角在450~60°内。平行梁截面方向设置不小于3道垂直剪刀撑。立杆可调托座自由端≤200mm,应根据支撑高度合理调整。

5)、高支撑模板承重架须与已浇注的砼柱抱柱作为拉结节点,增强整体稳定性。

6)、立杆采用对接扣件加长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地1/3。

9)根据高大梁的安全计算结果,现场搭设的高大梁底模第二层龙骨由计算书的双木方改用双钢管。

10)、高支模梁支撑钢管支承在300mm厚、C30地下室混凝土底板面上。

第五章高支模梁、板支撑系统的安装

一、支撑架搭设

1、安装顺序

施工放线、底座布置→放纵横水平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底层立杆,底端与水平扫地杆扣接固定,固定底层杆应校核立杆的垂直度,每个方向装设四根立杆后,按40~60N.m力距用扳手拧紧扣件螺栓,上述要求依次延伸搭设直至第一步架完成,再全面检查一遍构架质量,明确构架质量要求后再进行第二步水平杆安装…随后按搭设进程及时装设剪刀撑。

2、支撑系统安装

1)、支撑搭设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本施工方案要求向施工管理人员及工人班组进行详细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确认。

2)、对钢管、配件进行检查和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及配件。

3)、对工作面进行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

4)、根据立杆平面布置图要求放线定位,先弹出钢管立杆位置线,垫板、底座安放位置要准确,搭设时可采用逐排和通层搭设的方法,并应随搭随设扫地杆水平纵横加固杆。

5)、钢管立杆底座采用500mm*5OOmm*50mm垫板。

6)、水平杆与立杆扣接牢固,纵横扫地杆离地面高度不大于200 mm。

7)、在支架四边、梁底两侧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8)、脚手架立杆的垂直度控制,立杆的全部绝对偏差≤80 mm,在脚手架高度段H内,立杆偏差的相对值小于H/600。

9)、水平杆的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在同步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

水平方向的错开距离大于500 mm,各接头中心至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跨段的1/3。

10)、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可调托座应根据支撑高度设置。

11)、立杆、水平杆及剪刀撑的布置应严格按要求布置。

12)、高支模梁、板支架搭设完成后,必须先自检,再通知公司相关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经过监理验收通过后,再报安监站复查验收通过后,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二、模板安装

1、梁底、梁侧模采用18mm胶合板,梁底平板模铺设在横枋木上,横枋搁置在80380木枋托梁上。

2、楼板模采用18mm胶合板,托梁用80380木枋,横枋采用80380木枋,间距根据方案列表为准。

3、梁模板的安装顺序如下:

1)、梁模板的安装

(1)、先在柱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控制标高线,按设计标高调整扣件式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至预定的高度,然后在可调顶托的托板上安放木枋。固定木枋后在其上安装梁底木枋。木枋安装完成后,用胶合板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找直。因设计无具体要求,对跨度大于4m的梁起拱高度按跨度的1.5L/1000。主、次梁交接时,先主粱起拱,后次梁起拱。粱底模安装后,再安装侧模、压脚板及斜撑。

(2)、为了防止梁身不平直、粱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的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

A、支模应遵守侧模包底模的原则,粱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B、梁侧模板必须有压脚板,拉线通直将梁侧模板钉固。

C、砼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砼浇筑时,不得采用使支撑系统产生偏心荷载的砼浇筑顺序,泵送砼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砼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4、楼面模板的安装

首先通线,然后通过调整可调顶托高度来控制标高,将其调到预定的高度,在可调顶托托头上架设80380木枋,托梁固定后架设80380木枋横楞,然后在横楞上安装胶合板模板。铺胶合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圈。

三、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模板及其支架须符合选材和材质的有关要求,同时还须符合下如规定:

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并不致发生不允许的下沉和变形。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于后继工序的施工。

4)、模板内侧要平整,接缝严密,接缝不应漏浆。

5)、模板的设计、制作和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应规定。配制木模板尺寸时,要考虑模板拼装接合的需要,适当加长或缩短某一部位长度。

6)、模板应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等工艺要求。

2、模板安装须符合下如规定:

1)、模板安装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采取分层分段支模的方法,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下列要求: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注意控制模板安装的偏差。

3、大荷载梁及高支撑混凝土浇筑前下层梁板支撑不得拆除。浇筑部位但达到设计强度要求,上与下层梁板支撑才能拆除。

4、模板工程完成后要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检查轴线位置、相邻标高关系、几何尺寸、形状、垂直度等,并仔细检查各构件是否牢固,经质安员、技术员复核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派专人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应及时修整牢固。

5、模板安装和预埋件、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模板及其支架必须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

6、模板支撑组装完毕后应进行下列各项内容的验收检查,并必须符合本方案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置情况是否按本方案搭设;

2)、交叉支撑、纵横杆、扫地杆及斜撑等配置情况;

3)、底座、托顶螺旋杆伸出长度;

4)、扣件牢固情况;

5)、垫木情况。

7、本工艺应具备以下主要质量记录:

1)、模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模板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钢筋工程

一、预防钢筋材性的缺陷的措施:

1、严格执行钢筋进场的一整套验收制度,包括检查出厂证明书,作机械

性能试验,进行外观检查,核对钢筋的品种、规格等。

2、发现脆断现象或焊接性能不良,应作化学成分检验。

3、重视钢筋的保管工作,防止机械损伤或沾染油污。需要在现场存放较

长时间的钢筋应堆入仓库或料棚,并用垫木垫起20厘米以上,防止浸水或受到雨露浸蚀。钢筋应按不同等级、规格分批挂牌堆放。严禁各种钢筋无牌混杂堆放。

4、不符合要求的钢筋必须退货;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

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二、预防梁、板的受拉钢筋有效高度减小的措施:

1、梁、板底受拉钢筋下要用规定厚度的预制水泥垫块垫稳,不得用石子、

碎砖代替,也不能用两块薄垫块合成一块使用。

2、严格控制梁、板的截面高度、特别是悬臂板根部的截面高度。

3、负弯矩钢筋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板内负弯矩钢筋可用撑筋,也可用

铁丝吊在楞木上;负弯矩钢筋必须扎牢、放稳。

4、板内预埋管应穿在负弯矩钢筋之下、弯矩钢筋之上。

5、对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钢筋布置以及板内主、副筋的正反方向等易出

错构件的钢筋布置,必须交底清楚,尽可能做好标记,避免产生差错。

6、钢筋绑扎、安装完成后,必须认真进行隐蔽工程验收,仔细检查弯矩

钢筋及负弯矩钢筋的位置;浇捣混凝土前应进行复查,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浇捣混凝土时应配备专人“看钢筋”,如有移位及时修复。

混凝土工也应该懂得尽量在操作过程中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移位、变形。浇混凝土时不准移动钢筋。

三、预防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移位的措施:

1、下柱伸出柱顶部分钢筋至小应加一道临时箍筋,箍筋尺寸应比上柱箍

筋缩小,使上柱钢筋正好在外侧与下柱钢筋联接,再用木框或铁框卡住,牢靠地固定下柱伸出钢筋的位置。

2、上柱钢筋与下柱伸出钢筋应绑扎或焊接牢固。上柱与已移位的下柱伸

出钢筋联接时,应保持上柱钢筋的设计位置。

3、柱身钢筋应按要求每隔800mm左右用带铅丝有凹槽的水泥垫块扎牢,

紧贴柱模板,固定位置。柱子纵筋与箍筋应按要求扎牢,经检查无误后,再封柱子模板,柱子纵筋应保持顺直。

4、浇捣柱凝土时严禁拆除柱顶的固定框架及临时箍筋,不得强行弯折伸

出钢筋,注意保持伸出钢筋的正确位置,不得用震动器强行撬震柱子纵筋,防止绑扎松扣及水泥垫块脱落,

四、预防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的措施:

1、水泥垫块:

1)施工前准备好水泥垫块,水泥垫块应按级配比认真浇捣,并加以养护,保证其必要的强度,垫块厚度正确。

2)垫块的间距一般为800mm左右,以垫块间的钢筋不下垂为准。梁、柱的垫块应垫在纵筋处,板、槽的垫块应垫在钢筋交叉处。

3)垫块应垫稳,柱中的垫块要扎牢,防止移位、脱落,严禁用碎石、碎砖充作垫块。

2、浇捣混凝土前要检查水泥垫块等措施是否完好,浇捣混凝土时要注意

保护,使保护层有一定的厚度。

3、严格控制保护层厚度的施工误差不大于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的规定。

4、混凝土保护层也不得超厚,否则将产生有效高度减少的缺陷。

五、预防钢筋间距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歪斜不齐的措施:

1、箍筋要通过计算确定只数和间距,摆箍筋时应先在统长纵筋上划线,

然后按线距摆开。

2、梁钢筋穿好以后,一般可按架立钢筋、弯起钢筋、受拉钢筋的顺序与

箍筋绑扎,避免骨架歪斜不齐。

3、梁受拉区好有两排以上钢筋,可用短钢筋垫在两排钢筋之间,使上排

钢筋位置正确,控制上、下排钢筋的间距。

4、认真交底,特别是箍筋间距有变化时要交代清楚。

5、认真操作、纵筋在两端处要对齐,间距均匀分布;板内纵横两个方向

均应先划线,然后摆开钢筋,进行绑扎,两层钢筋间应加撑筋,保持间距。

六、预防钢筋接头和锚固的缺陷的措施:

1、分清受拉区、受压区中“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的规定。配

筋表须经技术负责人审查签字。

2、认真交底,认真操作。

3、焊接机械,、设备应符合使用要求,焊条品种、规格与钢筋搭配合宜,

钢筋端头间隙适当,坡口面加工平顺,角度准确。焊工必须按规定持证止岗。

七、预防节点处钢筋布置不合理的措施:

1、现浇肋梁楼盖主次梁、板的节点处上部钢筋的布置应为:主梁负弯矩

钢筋在最下皮,次梁负弯矩钢筋中间,板钢筋在上面,双向板较小跨

度方向钢筋一般受力较大,应放在较大跨度方向钢筋下面。

2、连续梁中间支座或框架中间节点处的上部钢筋应贯穿支座或节点,不

得在支座或节点内截断、接头。框架梁端节点处上部钢筋在节点内的

锚固长度应符合有关规定,并伸过节点中心线,需要弯折时要保证其

水平段长度,弯折后长度不应小于10d。

3、现浇上、下柱纵筋搭接头,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框架顶部节

点柱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较大,在柱内锚固有困难时,可弯折锚固在

梁、板内。

4、锚固筋的长度、插入节点深度,不仅配筋时注意不要搞错,绑扎安装

时也要按规定仔细检查。

5、所有应在节点处增加的箍筋、吊筋,均应按要求绑扎牢固。梁端第一

个箍筋距离节点边缘不大于50mm。

第六章模板工程的检查与验收、拆除

一、模板工程的检查与验收

1、模板安装完毕后,由施工班组自行检查,报项目部验收,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合格后通知公司相关部门进行验收,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且有项目负责人、施工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签字才能下道工序的施工。(同时应报请安监站监督)。

2、重点检查与验收项目

1)、检查现场搭设是否与方案一致;

2)、用扭力板手按规定数量随机均布抽查已拧紧螺栓的扭力矩,判定是否合格,不合格时,应整体重新拧紧,再进行复检;

3)、垂直度、水平度是否合格;

4)、杆件设置、安全设施是否齐全、牢固可靠;

5)、基础是否平整坚实,支垫是否符合要求;

6)、高支模支撑架主要受力杆件材质一致:

7)、有否违反强制性条文。

二、拆除的批准程序

高支模拆除前,必须向监理单位提交拆模申请报告,并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项目负责人、施工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签字同意后方可拆模。

三、模板及其支撑系统拆除

1、拆除顺序:梁下顶托→梁底木方→梁底模板→板下顶托→板底木枋→板底模板→纵横水平拉杆→剪刀撑→支撑立柱→垫木。

2、支撑系统的水平纵横杆、剪力撑等不得随意拆除。

3、拆除每层支撑及模板前,应将该层混凝土试件送实验室检测,当试块达到规定的强度达到下表要求后,并书面呈报监理工程师同意办理拆模手续时,方可拆除。

砼拆模强度要求一览表

项次构造类型结构跨度按达到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的百

分率计%

1 板

≤2 50 >2≤8 75

2 梁、拱、壳≤8 75 >8 100

3 悬臂构件≤2 100 >2 100

注:针对本方案为高支撑梁、板,要求本方案所有构件砼强度必

须达到100%方可拆除支撑体系。

4、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5、拆除4m高度以上粱、柱、墙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设防护栏。拆除时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松动、撬落或拉倒。

6、拆除平台、楼板的底模时,应设临时支撑,防止大片模板坠落。拆立柱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待拆范围以外安全地区拉拆,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7、严禁站在悬臂结构上面敲拆底模。严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操作。

8、严格控制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

9、拆除脚手架支撑前,应清除高支模支撑上存留的零星物件等杂物。

10、拆除脚手架支撑前,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并由专职人员负责警戒。

11、拆除模板和支顶前,先将脚手架可调顶托松下,用钢钎撬动?板,使模板卸下,取下模板和木方,然后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脚手架。模板拆除后,要清埋模板面,涂刷脱模剂。

12、脚手架支撑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安全作业的要求运行:

1)、脚手架支撑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

2)、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

3)、通长水平杆,必须在脚手架支撑拆卸到相关的钢管时方可拆除。

4)、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5)、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拆下的连接棒应放入袋内,交叉支撑应先传递至地面并放室内堆存。

6)、拆卸连接部件时,应先将锁座上的锁板与卡钩上的锁片旋转至开启位置,然后开始拆除,不得硬拉,严禁敲击。

四、支撑架模板拆除注意事顶

1、应由安全员进行拆除安全交底。

2、清除支撑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3、划出作业区标志,拉好警戒带,禁止闲杂人员入内。

4、严格遵守拆除顺序,自上而下,后搭设者先拆,先搭设者后拆。

5、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

6、材料工具要用滑轮和绳索运送,不得乱扔。

7、在拆架过程中,最好不要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拆除情况交待清楚,以免发生事故。

8、接到拆模通知时,方能进行拆模,拆模时严禁全部拆除支撑体系后再拆梁板模,防止临时高支模支撑架落下的模板打翻伤人,同时也极易损坏模板,应该在上部松动调节螺竿,拆除上支托,就开始拆模,然后逐层拆除支架。

五、模板的清理维修、存放

1、模板清理维修

拆除后的模板运至后台进行清理维修,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板边刷封边漆,堵螺圈孔,要求板面平整干净,严重破损的予以更换。

2、模板的堆放

现场拆下的模板不要码放,须修整的及时运至后台。清理好的模板所放地点要高出周围地面150mm,防止下雨时受潮。

3、模板拆除成品保护要求

1)、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楞角。

2)、坚持每次使用后清理板面。

3)、按楼板各个部位层层对应安装,减少损耗及用工。

4)、材料应按编号分类堆放。

5)、对已完成的混凝土楼面应加以保护,工人不得将材料用力抛掷向楼面。

第七章针对砼浇捣、输送指定的安全措施

由混凝土施工而对模板支撑体系增加的恒载及活荷载对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影响最大,高支模的坍塌一般都是出现在这个阶段,因此对砼浇捣及输送制定以下安全措施。

一、施工部署

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布置专业的混凝土泵送车,混凝土从低出向高处分层浇捣,浇捣作业安排在白天并且天气晴朗时进行,各专业负责人及施工员、质安员跟班作业,负责建材督促,同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

二、施工方法

1、准备工作

1)、钢筋的隐蔽检查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核实预埋件、线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固定情况无误。

2)、模板的预检工作已经完成,模板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

支撑稳定,支撑和模板固定可靠,模板拼缝严密,符合规范要求。

3)、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确定配合比及外加剂用量。

4)、混凝土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方案的学习,由技术部门进述施工方案,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设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5)、浇筑混凝土用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

6)、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清理泵管内残留物,确保泵管畅通,仔细检查井字架加固情况。

2、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一般要求

混凝土浇筑采用地泵由低处向高处浇捣。

1)、梁板砼应连续浇筑。如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洗筑完毕。

2)、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背凝前修整完好。

3)、使用30或50插入式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插点呈梅花形布置,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捧作用半径的 1.5倍(50捧应为52.5cm取50cm;30捧应为40.5cm取40cm),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

4)、梁分层(厚度为180mm)浇筑,当达到板底位置时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的不断延展,则可连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方向与浇筑方向相反,随着阶梯的为断延展,则可连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方向与浇筑方向相反。当第二次浇注至梁工截面的3/4高时,应加强对支顶变形的监控。

5)、梁侧及梁底部位要用30m或50m入式振捣捧振捣密实,振捣时不得触动筋和埋件。梁柱点钢筋较密时要用小直径振捣捧振捣,并加密振点。浇筑板的混凝土虚铺厚度要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拖振,振捣完毕后用1.5-4m铝合金刮平。

6)、砼浇注应垂直于主梁由梁的两端向中部同时晓捣,严禁从垂直主梁~端浇捣的方式施工。

7)、泵送砼应随浇、随捣、随平整,砼不得堆积在泵管口附近。

8)、布料机不得放在转换梁上,布料机下立杆间距加密。

3、混凝土养护

1)、浇筑完梁、板后在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温养护。

2)、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4、试块制作

在现场制作试块应以560~600℃同条件养护为主,同时还要制作28d标准养护及同条件试块,并且还要做同条件拆除试件。同条件试块置于现场加锁铁笼中做好标识同条件养护。

5、质量要求

1)、商品混凝土要有出厂合格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有关规定,使用前检查出厂合格证及的关试验报告。

2)、混凝土的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定及本方案的要求。

3)、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要符合规定。

4)、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5)、预留洞宽度大于1m的洞底,在洞底平模处开振捣口和观察口,避免出现缺灰或漏振现象。

6)、钢筋、模板工长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设专人检查钢筋,模板。

7)、浇筑前由专人经常注意天气变化,如有大雨缓时开盘并及时通知搅拌站。

8)、浇筑时要有专门清理人员和抹面人员。楼面板必须用1. 5~2铝合金尺刮平。

9)、做好混凝土浇筑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