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ABO溶血病35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病356例临床分析

陈亚梅谢雅茹崔燕赵晓青王燕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56例ABO溶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因黄疸住院的患儿中新生儿ABO溶血病占38.0%(356/937)。发病高危因素为O型血母亲生产的A或B型血新生儿。常见临床表现是黄疸,部分患儿合并吃奶少、嗜睡、水肿、贫血等。平均住院时间为(8.5?4.5)d。预后不良3例(0.84%),均转外院(其中2例换血治疗)。356例生后1月均有不同程度贫血。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新生儿的常见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有利于疾病恢复,可防止感染、核黄疸及严重贫血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ABO溶血;贫血

中图分类号:R722.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182(2011)07-0582-02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多数黄疸为生理性,除皮肤黄疸无其他伴随症状〔1〕,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20.6μmol/L。临床上病理性黄疸不易引起家长的重视,往往被认为生理性黄疸而延误治疗,易引起感染及严重贫血。笔者对356例经过血清学检验确定为ABO溶血病患儿的检查、治疗、预后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收住新生儿黄疸937例(以皮肤黄染为主诉),其中ABO溶血病356例。937例中足月儿926例,早产儿11例。

1.2诊断标准患儿血清均经陕西省血液中心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

1.3方法对356例ABO溶血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预后、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356例ABO溶血病患儿男196例,女160例;其中足月儿353例,早产儿3例。入院日龄<12h56例, 24h82例, 72h118例, 7d85例,>7d15例。单纯溶血106例,合并新生儿肺炎207例,合并败血症43例。

2.2临床表现黄疸为入院主要表现;其次表现为吃奶少、呕吐、嗜睡、肝脏肿大、水肿、贫血〔1〕;合并肺炎伴有呼吸困难;合并败血症有反应差、发热等症状。

2.3入院血清抗体检查3项试验阳性118例(3

3.1%),其余238例均为两项阳性,其中抗体释放+游离抗体阳性132例(37.1%),抗人球蛋白+抗体释放阳性106例(29.8%)。

2.4治疗方法入院后立即给予补液、蓝光治疗,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感染。对24h内出现黄疸,且黄疸进展快的患儿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2.5g静脉滴注,连用2次。对于黄疸出现晚的患儿,根据情况选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2.5g一次治疗。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嗜睡、反应低下等症状,动态观察血清胆红素变化。对于有并发症的患儿给予相应治疗,合并败血症进行血液细菌培养,抗生素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应用。水肿严重、血浆蛋白过低患儿静脉滴注白蛋白。

2.5治疗效果356例中,106例单纯溶血患儿经过以上治疗6d痊愈出院,250例有并发症的患儿中247例治疗10 14d痊愈出院,3例经以上治疗效果欠佳转外院(其中2例进行换血治疗)。无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住院期间所有患儿血红蛋白经动态观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黄疸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长,贫血越严重。

2.6预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出生1个月时进行血常规检查,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83例为中度贫血,43例合并败血症患儿均为中度以上贫血,需要进行治疗。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可见于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由于新生儿早期胆红素代谢特点和疾病因素,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多种疾病的重要表现〔2〕。由于黄疸发生率较高,不易引起家长注意。近年来发现血中胆红素明显增高不仅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损伤,而且对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及血液、免疫等系统有不同程度损伤〔3〕。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子血型不合,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而胎儿A型或B型者,40% 50%ABO溶血发生在第1胎,在ABO母子血型不合中有1/5发生溶血病。ABO溶血病早期表现是黄疸,黄疸出现早、进展快,多数经去除病因及蓝光治疗,预后较好。但少数重症如不及时治疗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危及生命,幸存者亦常留有严重、永久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患儿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受损〔4〕,易合并感染。本组356例中,单纯溶血只占106例,而其余均合并不同程度感染。以上资料显示,随着黄疸加重,红细胞破坏增加,贫血加重,加重低蛋白血症,高浓度胆红素影响单核细胞吞噬功能〔5〕,患儿免疫功能降低,易合并感染。感染加重黄疸,影响治疗效果,易发生核黄疸。本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除给予蓝光治疗、补液、抗感染外,应用免疫球蛋白,以封闭网状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而阻止致敏红细胞上IgG与单核巨噬细胞Fc-IgG受体结合,阻止红细胞破坏,阻断溶血〔6〕。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有一定疗效,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换血次数〔7〕。同时应严密观察神经系统表现及胆红素变化,掌握好换血指征。由于过高的胆红素可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8〕,故应引起产、儿科医师及家长的注意。对O型血母亲分娩的A或B型血新生儿应严密监控黄疸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尽早干预。在治疗溶血病的同时,要考虑到感染、贫血对新生儿的影响,给予适当治疗。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49-655.

[2]刘俐.我国新生儿黄疸诊治现状和面临的挑战〔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4):198-202.

[3]姜敏,罗洁,邵芳,等.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1):18-20.

[4]宋琦,李艳芝,李月梅,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细胞免疫状态

285中国临床研究2011年7月第24卷第7期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July2011,Vo1.24,No.7

作者单位:710077西安市,中航工业西安医院新生儿科

〔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4):217-218.

[5]牛会琴,陈昌辉,裴雪梅,等.胆红素对新生儿脐血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2):115-117.[6]柴竹青,夏光惠.15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治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2):103-105.[7]李志华,王瑾,陈超.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丙种球蛋白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56.[8]袁毅,何业键,叶贞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62例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3):174-175.

收稿日期:2011-01-11

作者单位:325608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临床实践·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评估的探讨

张国平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鼻窦手术,功能性

中图分类号:R765.4+1R76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182(2011)07-0583-01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大多数病例是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当或未彻底治愈而转变为慢性,可单发于某一鼻窦,但双侧发病或多窦发病常见。慢性鼻窦炎引起的鼻塞、头痛、流浓涕、嗅觉减退等症状,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随着医学的发展和CT扫描技术的进步,术前已可准确判定病变性质和范围,为手术制定方案。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目前已成为慢性鼻窦炎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鼻窦炎成年患者,男82例,女38例;年龄20 68岁,平均(37.2?21.8)岁;病程2 35年,平均11.2年。术前常规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和鼻内窥镜检查,以海口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和分期〔1〕。其中:Ⅰ型40例:1期8例,2期14例,3期18例;Ⅱ型50例:1期14例,2期17例,3期19例;Ⅲ型30例。

1.2麻醉方法全身麻醉52例为Ⅱ型3期和Ⅲ型患者、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及病变范围广患者。其余68例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

1.3手术方式Ⅰ型40例病变行钩突切除,前筛和上颌窦自然口或鼻窦开放术。Ⅱ型50例病变行钩突切除,鼻息肉摘除术和全筛、上颌窦、额窦开放术或全鼻窦开放术。Ⅲ型30例行全鼻窦开放术。

1.4术后处理术后24 72h取出鼻腔填塞物,用庆大霉素盐水每日冲洗鼻腔,并用1%麻黄素和复方薄荷油交替滴鼻,以收缩鼻黏膜及湿润鼻腔。术后1周内每2天在鼻内窥镜下观察清理术腔。患者出院后每周随访。进行术腔清理共3 5次。以后每月来院1次随访,共随访12个月。

2结果

术后随访1年,按鼻内窥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120例共治愈99例(82.5%)。按不同分型治愈率比较:Ⅰ型治愈率95.0%(38/40),Ⅱ型治愈率84.0%(42/50),Ⅲ型治愈率63.3%(19/30),治愈率从Ⅰ到Ⅲ型依次降低,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情况见表1。

3讨论

FESS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传统鼻窦手术的基础上

表1慢性鼻窦炎术后随访结果(例)分型分期治愈好转无效

Ⅰ型1期8——

2期14——

3期162—Ⅱ型1期14——

2期152—

3期1351Ⅲ型—1974

合计—99165

建立的崭新的鼻窦炎外科治疗方式。手术以切除中鼻道的附近区域病变、恢复窦口的引流和通气为关键,无须切除广泛的鼻窦黏膜。FESS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细、创伤小且能彻底切除病变又能保留正常组织和结构的优点,已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主要手术方式。所有手术患者,术前除常规鼻科检查之外,均应进行鼻窦CT扫描和鼻内窥镜检查。重点明确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范围及程度,准确判定病变性质和范围,再确定手术方案。术后综合处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效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愈合迁延,甚至复发,更增加了处理难度,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规范的术后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病变程度、手术方式、出血量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凡士林纱条、明胶海绵等填塞止血,术后1周内每2天行鼻内窥镜检查,此后每周1次,1个月后2周1次,2个月后每月1次。FESS的术后转归时间为10 14周,手术只是治疗的起始,术后处理为治疗的延续,二者有机结合构成了FESS治疗鼻窦炎的整体〔2〕。术后处理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术腔清理和局部用药治疗同等重要;及时和规范的随访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保证。对本组患者,我们注重术后保持术腔清洁,通畅引流,促进黏膜再生和上皮化,结果显示,FESS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满意,治愈率从I到III型依次降低,和文献报道相一致〔3〕。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

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2):134-135.

[2]许庚,李源,谢民强,等.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34

(5):302-305.

[3]白广平,李俊,董频.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80例〔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8,22(3):242-243.

收稿日期:2011-03-28

385

中国临床研究2011年7月第24卷第7期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July2011,Vo1.24,No.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