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胶南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9日在胶南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胶南市市长姜军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胶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胶南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挑战,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加快推进董家口港区、大学科研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综合实力快速提升。预计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是2005年的1.8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亿元,增长15.1%,是2005年的2.4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1倍。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选中,我市跃居第17位,比2005年提升8个位次。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按照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目标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由“十五”末的10.7∶59.2∶30.1调整为7.2∶59.2∶33.6。机械制造、食品医药、家电电子、橡胶轮胎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船舶与汽车零部件、风电设备、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旅游度假、总部经济、港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蓝莓、绿茶、食用菌等现代特色农业优势更加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68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双双迈上千亿元台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7.2%,比“十五”末提高18.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72亿元,年均增长15.4%。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

——改革开放成果丰硕。经济体制、园区开发、土地管理、项目推进、民生事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荣获“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称号。累计到账外资9.5亿美元,利用内资405亿元。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114亿美元,其中出口82.7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5倍和2.6倍。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5

平方公里,功能更加完善,形象和品位大幅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柏油路、有线电视,完成903个村庄“五化”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45.9%,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山东省人居环境奖”,11处镇全部建成“全国环境优美镇”。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97%的中小学校建成青岛市标准化学校,高中段入学率达到97.9%,“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教模式在全国推广,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称号。率先建立市镇村一体化医疗卫生管理模式,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全覆盖,农民在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达到80%。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达尼画家村成为“中国文化制品七大品牌”之一。城市文明水平不断提升,连续两届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市财政累计安排47亿元用于民生支出,是“十五”时期的2.3倍,就业、养老、住房、社会救助等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00元,年末居民储蓄余额150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1.9倍、1.8倍和2.3倍。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激情创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产业承载功能显著增强。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和桥隧即将开通的重大机遇,在领导力量、政策资金、服务保障等方面重点倾斜,全力推进各产业平台基础设施配套和重大项目建设,增创了发展新优势。董家口港区建设实现新突破。累计完成投资76亿元,华能通用等码头实现简易投产,中石化LNG项目奠基,摩科瑞油品期货交割库项目启动;临港产业起步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信泰怡和科技园、海晶化工等项目开工建设,六和集团、华能热电等一批临港产业项目签约入驻。大学科研区开发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编制完成,新市委党校基本建成,京润石化设计研究院等项目开工建设,

29万平方米国防工程安臵区交付使用,成为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灵山湾旅游度假区规划开发全面提速。那鲁湾、阳光博澳、今典红树林等项目进展顺利,签约引进总投资180亿元的城市阳台暨白果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灵山卫组团展现新面貌。完成4个村、2个片区、28万平方米拆迁,小珠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奠基,17万平方米农民安臵区部分交付使用,小珠山休闲度假区、黄海学院文化产业区、月亮湾商业服务区等重点片区开发顺利推进。市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盘活闲臵低效利用土地2302亩,实施3个村、3大片区拆迁,引进卓越、香港鲤鱼门国际海鲜城、欧派斯机械等一批大项目,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格局,被评为“山东省最佳投资园区”。临港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入驻太阳电器等一批新型出口加工和高新技术企业,青岛保税港区胶南功能区签订框架协议,成为现代物流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开发取得重大进展。新加坡万邦集团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签约,琅琊台风景区成为国家4A级景区。

(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工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植同步推进。通过加大帮扶力度,实施劳动保险“一调三降三补”,兑现各类奖励,注入企业扶持资金近亿元。制定加快振兴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建立重点工业企业联席

会议制度,组建市级纺织机械行业协会,启动纺织机械、手推车、橡胶轮胎产业提升园规划,有力推动了企业合资合作、嫁接改造、并购重组和自主创新,海王纸业与中冶集团达成合作意向,“泰发”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通过招大引强,引进三泰膜工业、大唐风力发电、海霸新能源等一批新材料、新能源项目,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销售收入1072亿元,分别增长20%和12.4%。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吸引悦榕庄、喜来登、香格里拉等一批知名服务业品牌入驻,推进落实中盐、六和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东方金石大厦投入运营,入驻、签约总部经济项目73个,首届国际矿业博览会实现交易额80亿元。藏马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大项目加快推进,成功举办2010’中国琅琊旅游文化节暨胶南杜鹃花会,带动乡村游、生态游、体验游蓬勃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高。出台鼓励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意见,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发展,蓝莓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绿茶6.8万亩,食用菌5600亩,我市成为全国县域最大的蓝莓生产基地,胶南绿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只产品入选青岛市十大名茶,大村镇成为山东省十大食用菌基地之一。远洋捕捞、特色海水养殖和畜牧养殖实现突破性发展,泊里西施舌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三)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对外开放取得良好成效。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以港兴市”的主动力,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完善考核办法,成立董家口区域、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房地产及村居改造五个招商工作组,强化专业招商部门和经济园区招商职能,大力开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上门招商,全年引进内外资项目297个,其中外资过千万美元、内资过亿元的大项目45个;外资到账2.3亿美元,利用内资80亿元,分别增长33.2%和10.3%。利用外资形式实现多元化,天迅电气通过境外并购到账外资7342万美元,圣元上市增发实现到账3000万美元。加大项目协调推进力度,总投资493亿元的34个青岛市重点项目和49个胶南市重点项目,有39个竣工投产,27个在建,是近年来项目个数最多、质量最好、推进最快的一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完成进出口26.3亿美元,出口19亿美元,分别增长30%和27%;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亿美元,增长17%。

(四)高标准谋划城市发展,城市品位和形象进一步提升。强化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实施规划分级管理,城市规划区控规和镇驻地、中心村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坚持源头治理、属地责任、齐抓共管的原则,累计投入12.1亿元,对市容市貌、市政设施、绿化亮化、环境污染和镇村环境开展集中整治,实施泰薛路、北京路等39条道路和高速公路

城区出入口等重要节点综合治理工程;整治西冯河、相公山河等4条河道,完成中科成污水处理厂扩建提升、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等工程,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沿河村庄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基本实现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城区新增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60.2%;优化泰山路、灵山卫片区高压线路,腾出建设用地600亩;完成滨海公路中段等一批绿化工程,增加绿化面积76.7万平方米;新设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强化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职能,完善城市管理精细化、常态化机制,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积极稳妥推进村居、片区改造,出台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意见,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启动老电影院、原职业中专等12个片区、144万平方米改造,总投资20亿元的金融广场城市综合体开工建设;新完成13个村、79.2万平方米拆迁,实现村居改造的历史性突破。

(五)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市财政“三农”投入7.1亿元,较上年增长18.1%。制定完善城乡一体的新型村镇布局和建设规划,鼓励发展镇驻地经济,增强了小城镇的聚集效应和综合承载能力。探索以林权、渔权、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采取竞标方式选择创业贷款金融服务机构,发放创业贴息贷款4.8亿元。推行农产品直销和“农超对接”营销模式,新发展专业合作社151家、农家店237家。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深入开展科技入户活动,提高了科技兴农水平。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圆满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被评为“全国林改典型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投资1.4亿元,完成陡崖子等4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张家楼等镇饮水安全工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五化”工程,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康大集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双星铸机等4个项目获国家技术改造扶持资金1014万元,22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强化能耗总量控制,突出抓好结构性减排,顺利完成削减3万吨标准煤和5000千瓦用电负荷节能应急调控任务。启动化工区二次改造提升工程,关停元豪化工等3家企业,立案查处43家违法排污企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强化土地网格化管理,依法清理违法用地,合理处臵闲臵低效利用土地,完成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为城市建设和项目入驻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强国土资源保护联合执法,及时查处乱采滥挖、占用盗采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维护了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秩序。认真办理人大“1号议案”,将海岸带保护纳入国土资源综合执法范围,编制专项规划,严格执法监管,制止和拆除各类违

法建设212宗、4.1万平方米,有效保护了沿海岸线和岛屿。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新增造林面积2.2万亩。

(七)狠抓财源建设和金融服务,财税金融平稳健康运行。调整考核办法,完善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扶持等政策,促进了工业骨干企业、现代服务业等主导税源的发育壮大。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启动实施地理信息税收管理系统,构建起“以地控税、信息管税”的税收征管模式。强化董家口港区、国防工程和房地产业等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税源管控,税收征管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地方工商税收增长29.6%,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52.7%,提高6个百分点,其中国税、地税收入分别增长21.8%和31.3%,增幅均居青岛五市首位。建立财政偿债基金,积极利用国债和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优化了政府性融资结构,有效化解了财政风险。从严控制财政非生产性支出和临时预算项目,从严监管项目投资,保证了重点工程和民生事业资金需求。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成立市金融办公室,定期召开银政、银企座谈会,金融业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华夏银行、天一小额贷款公司、海汇村镇银行泊里支行开业,信驰等担保公司经营活力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存款余额253亿元、贷款余额177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48亿元和33亿元,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繁荣发展。

(八)加大民计民生投入,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总投资1.9亿元的公共供水设施更新、居民健康档案、农民危房改造等10件政府实事全面完成。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城乡新增就业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被评为“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市”。完善城乡一体的困难救助体系,企业困难职工生活费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和重度残疾人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新建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1652套,住房供给结构明显改善。狠抓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力做好疫病防控,保障了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投入1790万元强化校园安全保障,推进“天罗”工程向基层延伸,设立4处智能卡口和8个治安工作站,刑事发案总量下降10.8%。在青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我市居青岛五市首位。完善应急管理和矛盾访处机制,集体访、越级访大幅下降。强化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九)坚持统筹兼顾,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改造校舍6万平方米,完成17所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在全省率先实行镇村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新农合筹资

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城区开通数字电视,社区文化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四个一”工程加快推进。全民健身日趋活跃,成功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暨全国时尚体育健身大赛。实施计划生育社会征信管理和信息平台监控,合法生育率达97.8%。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妇女儿童、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实现新发展,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人事、审计、普法、档案、史志、水文、气象、地震、双拥、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十)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树立勤政为民良好形象。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思维创新带动工作创新,增强了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直面矛盾、勇于担当,妥善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100%。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投资4990万元,建成集政务事务办理、市民参政议政、社会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民服务中心。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承诺件办理时限压缩64%,项目办理时限压缩30%以上,96%的行政许可和便民服务事项实现网上运作。强化责任意识,狠抓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推进,深入企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现场办公,提高了工作实效。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开通胶南“行风在线”,拓展与市

民沟通渠道,认真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青岛市电话民意调查和“行风在线”活动中,群众满意度居五市前列。深入开展治庸治懒专项行动,保持了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回顾“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共胶南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胶南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胶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缺乏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经济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方式不够集约,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节能减排压力较大;镇域发展和民营经济活力不足,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均衡,城乡一体化任重道远;园区开发、城市建设、政府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深层次矛盾和

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完全消除;随着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各类利益诉求日趋复杂化、多元化,维护社会稳定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勇于担当、争创一流的精神,工作作风、服务效能与形势要求和人民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发展环境需进一步改善,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和2011年的工作要求、目标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尽管还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有利条件很多,机遇大于挑战。从目前形势和发展趋势看,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度变革和调整,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将更加活跃。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作为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发展优势更加突出。特别是董家口港区迅速崛起,为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胶州湾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的开通,胶南正进入与青岛一体发展的“同城时代”。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青连铁路、东西大通道、南北大通道等骨干道路将陆续开工建设,为我市新一轮大发展

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积聚,我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完全有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快速转型、跨越发展。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深入研究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科学谋划胶南未来发展,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凝心聚力,激情创业,拼搏进取,乘势而上,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新辉煌。

为此,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研究,集思广益,制定了《胶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争取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番,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努力把胶南建成以港口为龙头,以临港经济为支撑,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十分重要。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的部署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彰显胶南特

色,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工作中,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加快构筑现代港口经济体系。依托董家口港、军港、前湾港三大港口优势,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增强配套服务功能,强化重大项目招商推进,培育一批主导产业核心企业,推动港口经济、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率先建设蓝色经济示范区。

——着力推进城市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区。抓住融入青岛、同城发展重大机遇,以开放心态和世界眼光,高标准谋划城市发展,努力做到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精致有序,塑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城市品质和内涵。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一批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的新型城镇,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建设成果。

——着力推进社会转型,加快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福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优先、全面、持续改善民生理念,让公共财政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妥善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坚持用改革手段破解发展瓶颈,用创新办法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实施简政放权,落实属地责任,推进园区建设、财税运行、行政审批、政府投融资、农村事业等方面改革,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和坚实保障。

三、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强化率先意识,实施重点突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发展水平。

(一)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构建产业发展高地。全力保障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配合做好征地拆迁、服务保障等工作,加快推进供水、疏港铁路、疏港公路、中心路、子信路、横河下游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工程和华能通用码头二期工程,确保信泰怡和科技园一期工程投产,中石化LNG、大唐码头、中盐物流等项目开工建设,万邦港投矿石码头、青

钢搬迁、中冶海王造纸等项目签约入驻,再引进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化工、冶金、装备制造重大项目。规划建设生活配套区和中心商务区,超前做好村庄搬迁等工作。理顺大学科研区开发建设体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运用市场手段加快基础设施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开工建设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产学研基地、远洋船员学院,重点引进一批科技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科研院所。完善灵山湾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体制,加强沿海岸线土地整理和功能规划,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城市阳台、福朋喜来登大酒店、阳光博澳酒店建成投入运营,香格里拉酒店、半岛蓝湾酒店、香港鲤鱼门国际海鲜城、康大月亮湾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开工建设,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扩大市经济开发区、临港经济开发区管理权限,将厂房规划、项目选址、土地整理、行政执法、村居改造等事项审批权下放园区。加大园区闲臵低效利用土地处臵力度,采取多元化融资措施,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能力。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制定工业发展规划,落实扶持企业发展政策,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引进高端产业人才、科研团队,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点抓好总投资8.5亿元的明月集团搬迁改造、环球集团高档喷气织机研发及产业化、琅琊台集

团衣康酸扩产等10个技改项目,支持东佳、天一等企业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成山东省纺织机械质检中心,开工建设手推车和橡胶轮胎产业提升园。发挥贷款担保公司作用,采取组合贷款、信用贷款、集合票据等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支持阳煤恒源、麦康食品等企业上市融资,力争年内2家企业上市。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培植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确保海霸新能源、三泰膜工业等项目建成投产。依托青岛天信电气等龙头企业,规划建设煤机产业园,打造产值过百亿元的新兴产业。

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现代经营模式,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汇聚,培植发展港口物流、休闲度假、现代金融、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企业总部等现代服务业。启动青岛保税港区胶南功能区和王台物流园区建设。规划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特色商业街区,发展品牌连锁企业,推动餐饮商贸业扩容升级。编制金融业发展规划,加快城市金融广场建设,培植发展各类金融业态,鼓励发展证券产业,力争再引进金融机构2家。加快半岛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推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和专业运营商参与重点景区开发,加快小珠山旅游综合开发、藏马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万邦集团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进度,启动大珠

山生态公园、月亮湾山地公园建设,积极开发度假旅游产品,加大城市品牌宣传推广力度,高标准办好旅游节庆活动,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抓特色、抓规模、抓品牌的思路,突出抓好蓝莓、绿茶、食用菌、优质果蔬、肉兔、生态养猪、琅琊鸡等特色产业,新发展蓝莓2万亩、绿茶保护地栽培和无性系茶园1.2万亩,初步建成国内最大的蓝莓产业化基地、北方重要的绿茶和食用菌生产基地。实施“海洋渔业十大工程”,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扶持做强康大、沃林、隆辉等龙头企业,规划建设宝山有机蓝莓科技园等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民科技培训,重点扶持一批绿色、有机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特优农产品品牌,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农超对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三)狠抓项目招商推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调整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强化园区和专业部门招商职能,大力开展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重点吸引一批全球500强、全国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引进一批财税贡献大、科技含量高、吸纳就业多的优质大项目。发挥企业招商引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以吸引国际基金等方式利用外资。健全项目引进评估和考核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协调解决好项目审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