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传染病的研究进展和预防答案汇总

输血传染病的研究进展和预防答案汇总
输血传染病的研究进展和预防答案汇总

输血传染病的研究进展和预防答案

1、关于影响艾滋病病毒传染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D)

A、传染途径有效性: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B、艾滋病毒株不同,传染的能力也不同

C、病毒量越高传染力越强

D、以上都是

2、关于乙型肝炎病原学叙述错误的是(D)

A、属于嗜肝 DNA 病毒属

B、完整的HBV病毒(Dane颗粒)为圆形,双层结构

C、由外壳蛋白和核心成分组成

D、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四种颗粒

3、HIV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A )

A、CD4+T淋巴细胞

B、CD8+T淋巴细胞

C、T杀伤细胞

D、以上都是

4、关于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叙述错误的是(C )

A、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抵抗力均较弱

B、在外界生存能力差,对热很敏感

C、紫外线和γ射线可灭活HIV

D、-70℃可保存3个月,但失去了感染力

5、全球HIV感染人数最高的地区是(A )

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B、加勒比海地区

C、亚洲

D、大洋洲

6、(A )是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病毒

A、HCV

B、HIV

C、HBV

D、以上都不是

7、我国HCV的基因型主要为(D )

A、1a

B、2b

C、c

D、1b、2a

8、关于HIV病原学叙述错误的是(D)

A、病原体为单链RNA病毒

B、HIV有9个基因

C、我国以HIV-1型为主要流行株

D、HIV-1引起的艾滋病临床进展较慢,症状较轻

9、HIV病人和HIV无症状携带者的体液中没有传染性的是( C)

A、血液

B、精液

C、唾液

D、脑脊液

10、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包括(D )

A、范围广,地区差异大,艾滋病病人死亡情况严重

B、三种传播途径并存,吸毒和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

C、艾滋病由高危行为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存在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

D、以上都是

1、诊断试剂临床评价的指标不包括(C )

A、特异性

B、灵敏度

C、定量范围

D、阳性预期值

2、关于RIBA?HCV3.0叙述错误的是(D)

A、用于筛查实验阳性(RR)样品的HCV抗体确认

B、可辅助生化检测结果用于肝炎诊断

C、独特的IgG(I/II)及hSOD内部质控设计

D、用于检测的固相化抗原有NS4

3、关于抗-HIV EIA检测试剂的发展叙述错误的是(C*B*D )

A、第一代抗原类型是HIV-1,检测类型是IgG类抗体

B、第二代抗原类型是HIV-1+2,检测类型是IgG类抗体

C、第三代抗原类型是HIV-1+2,检测方法是EIA夹心法

D、第三代抗原类型是HIV-1+2,检测窗口期是4-5周

4、(A )主要用于HIV窗口期的早期诊断以及献血者的筛选

A、HIV核酸定性检测

B、ELISA

C、IFA

D、以上都不是

5、HIV感染抗原检测试剂主要是检测(A )抗原

A、P24

B、P60

C、P12

D、以上都是

6、HIV感染诊断实验的种类包括(D )

A、抗体检测实验

B、抗原和抗体联合检测实验

C、核酸检测实验

D、以上都是

7、HIV抗病毒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病毒载量降到(A )以下

A、50copies/ml

B、60copies/ml

C、70copies/ml

D、80copies/ml

8、关于胶体金类快速检测HIV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 )

A、灵敏度高

B、操作简单而快速,不需仪器设备,尤其适于单份测定

C、该试剂稳定,可以在室温条件下保存一年

D、以胶体金或硒为标记物、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以层析形式进行固相免疫测定

9、(A )年发现了乙肝表面抗原

A、1970

B、1980

C、1990

D、2000

10、从血液筛查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在二十世纪60年代,输血后传染病感染

率高达(C )

A、15%

B、20%

C、25%

D、30%

1、红细胞产生的ATP主要用于(D )

A、维持红细胞膜“钠泵”的正常功能

B、保证红细胞的离子平衡

C、维持细胞膜脂质与血浆脂蛋白的交换

D、以上都是

2、关于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C)

A、表面光滑,双凹圆盘状

B、中央较薄,周缘较厚

C、无核,有细胞器

D、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呈红色

3、血小板的寿命为7-14天,每天约更新总数的(B )

A、1/50

B、1/10

C、1/20

D、1/30

4、关于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叙述错误的是(C)

A、双凸圆盘状,直径2~4μm

B、受刺激后伸出突起

C、颗粒区含有微管和微丝

D、有开放小管系和致密小管系

5、人的血浆占血液总量的(C )%

A、45

B、50

C、55

D、60

6、关于氧解离曲线中P50的叙述错误的是(C)

A、反映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

B、受红细胞内2,3-DPG、体温等因素影响

C、P50越高,表明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越高

D、P50越高,携氧能力越差

7、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C )天

A、60

B、90

C、120

D、150

8、血小板的最佳保存条件是在专用塑料袋中,( C)水平

振荡保存

A、小于10℃

B、10~20℃

C、20~24℃

D、常温

9、关于血小板功能叙述错误的是(C )

A、血小板粘着于非血小板表面,是血管受损后血小板参与止血的第一步

B、血小板聚集在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C、ADP不能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

D、血小板受到生理刺激时可释放酸性蛋白水解酶

10、红细胞保存的主要方法包括(D)

A、4℃液态低温保存

B、-80℃或-196℃深低温保存

C、红细胞复壮

D、以上都是

1、在红细胞膜上,(D*A)是维持细胞膜流动性和通透性的重要分子

A、磷脂酰丝氨酸

B、LEA-3

C、SOD

D、以上都是

2、关于2,3-DPG叙述错误的是(B )

A、红细胞代谢的中间产物,是反映RBC携氧能力的最重要指标

B、输注2,3-DPG耗尽的储存血,Hb氧解离曲线右移

C、在红细胞输注后的7h之内,2,3-DPG的浓度会重新合成至正常值的50%,2-3天达到正常水平

D、对贫血、低血压、组织缺氧、心脏病和出血休克等危急病人,输注2,3-DPG耗尽的储存血会增加死亡率

3、每个红细胞含有27000万个Hb分子,占细胞质蛋白的( B)

A、99%

B、95%

C、90%

D、80%

4、血小板的寿命为(B )天

A、1-7

B、7-14

C、14-20

D、20-30

5、任何保养液必须维持红细胞在(B )μmol/g Hb以上,才能保持红细胞的完

整性

A、1.0

B、1.5

C、2.0

D、大于2.0

6、1944年8月30日召开的第三次血液储存大会上一致通过的评价红细胞存活力

的最理想标准是(D )的输注红细胞在48小时内仍能存活

A、60%

B、70%

C、80%

D、90%

7、关于SNO-Hb叙述错误的是( B)

A、是NO结合于血红蛋白β-93位半胱氨酸的产物

B、是红细胞储存NO的唯一形式

C、血液采集后3h其含量开始降低

D、SNO-Hb的迅速丧失,影响红细胞输注后的低氧性血管舒张功能

8、关于红细胞贮存损伤的生物物理变化叙述错误的是(B )

A、囊泡化增加

B、膜面积增加

C、变形性减弱

D、磷脂酰丝氨酸暴露

9、关于红细胞贮存损伤的生物化学变化叙述错误的是(C )

A、ATP下降

B、pH值降低

C、乳酸含量下降

D、SNO-HB浓度降低

10、冰冻血小板的制备:将采集到的血小板缓慢加入二甲亚砜,混合好后迅速置

入(D )℃低温冰箱保存

A、-50

B、-60

C、-70

D、-80

输血医学刊物

1. 中国输血杂志 ISTIC · PKU · 【中信所核心影响因子】0.709 【CN】51-1394/R 【ISSN】1004-549X 【主办单位】中国输血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主题】无偿献血;无偿献血者;献血者;采供血机构;输血 收藏订阅 2.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独家· CMA · CA · ISTIC · 【中信所核心影响因子】0.13 【CN】51-1693/R 【ISSN】1673-419X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主题】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脐血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收藏订阅 3. 《输血医学》 SCI · SCIE · MEDLINE · 【SCI影响因子】1.259 【综合评价】★★★★★ 【ISSN】0958-7578 【出版商】Oxford ; Boston :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主题】Blood Transfusion;Blood

收藏订阅 《输血医学》 4. 《输血与血浆分离交换科学》 SCI · SCIE · MEDLINE · 【SCI影响因子】1.225 【综合评价】★★★★★ 【ISSN】1473-0502 【出版商】Oxford : Pergamon : Elsevier Science, c2001- 【主题】Blood Component Removal;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收藏订阅 《输血与血浆分离交换科学》 5. 《输血医学评论》 SCI · SCIE · MEDLINE · 【SCI影响因子】3.759 【综合评价】★★★★★ 【ISSN】0887-7963 【出版商】Orlando, FL : Grune & Stratton, c1987- 【主题】Blood Transfusion 收藏订阅 《输血医学评论》 6. 《输血》 SCI · SCIE · MEDLINE · CA · 【SCI影响因子】3.526 【综合评价】★★★★★ 【ISSN】0041-1132 【出版商】Philadelphia. 【主题】Blood Transfusion;Hematology 收藏订阅

传染病处置规范与流程图

朝阳医院传染病处置规范和处置流程图 一、对象 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 二、内容 (一)发现、登记 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二)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已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

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三)处理 1.病人处置。对传染病患者,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输血前四项的检测

主讲:孟繁兴 时间:八月份 签名: 输血前四项的检测目的:分析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感染情况,探讨输血前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择自2012 ̄2013年我院需要临床输血的患者共352例,对受血者检测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 结果:352例受血者中前4项血清学指标阳性检出165例,检出率为12.20%。 结论:输血前4项检测在临床输血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尽早做好隔离治疗措施工作。 【关键词】输血前4项;检测;分析探讨 输血是临床上经常用到的抢救措施之一.也是许多病症转危为安的重要保证,但输血的同时也要承担者相关传染病传染的危险,为此,临床上输血前4项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输血前4项传染病标志物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一mⅥ和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现就我院2012—2013年需要临床输血的患者共1352例,对受血者检测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自2012~2013年我院需要临床输血的患者共352例,其中男性164例,女性188例,年龄范围从2岁一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岁。 1.2检测项目:输血前4项传染病标志物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Ⅵ、HIV抗体(抗--HIV)和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 I.3检测试剂:试剂均购自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I.4检测方法:以上检测均按照试剂使用说明严格操作执行,完成检测后记录检测结果。 2.结果352例血液标本检测结果。 3.讨论在临床上除了要确保输血的血型配合外,还特别需要注意输血传染病的发生.1临床上常见的输血传染病包括:3.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分五型:甲、乙、丙、丁、戊。其中甲与戊型往往经过粪一121途径传播,乙、丙、丁型肝炎均以血液为传播途径,因而可发生输血后肝炎。输血相关肝炎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国外资料显示输血相关肝炎发生占受血者14.8%,其中丙肝占84%一100%。美国约有23万人因输血而得丙肝,占输血后肝炎的90%;在日本占71.6%。我国输血相关肝炎发生占受血者20%左右,其中丙肝占6.8%一l7.7%.乙肝病毒在微小剂量下仍有传染的可能性,而且病毒携带者抗体水平不高时,即目前测定的方法如放射免疫测定法可测定l一2纳克/毫升.酶联免疫吸附法可测定O.2—O.5纳克/毫升,即带毒者抗体水平在上述方法可测定水平以下时.乙肝发生率仍较高。

2018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培训测试题带答案

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培训测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A ) A、属地管理原则 B、异地管理 C、就近管理 D、户籍管理 2.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法定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D ) A、1张 B、2张 C、4张 D、n张 3.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病人“现住址”是指(B ) A、病人户籍所在地址 B、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 C、病人发病前居住的宾馆、旅店 D、病人就诊时的居住地 4. 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谁来诊断并报告?(C ) A、现场调查人员 B、所属县(区)疾控中心 C、属地医疗机构 D、以上都可以 5. 医疗卫生机构的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至少保存多少年?( C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6. 医疗机构应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至少配备几名或以上专(兼)职人员?( B ) A、1名 B、2名 C、3名 D、无要求 7. 甲型H1N1流感是(D )类传染病。 A、非法定传染病 B、甲类传染病 C、乙类传染病 D、丙类传染病 8. 以下传染病中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是(D )。 A、麻风病 B、流行性感冒 C、麻疹 D、水痘 9.以下哪个传染病需分急性和慢性填报?(B ) A、疟疾 B、乙肝 C、梅毒 D、肺结核 10. 外省籍民工在我市某县长期打工,发生身体不适,随即前往当地县医院就诊,医生确诊为细菌性痢疾,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其中的“病人属于”应选择(A ) A、本县区 B、本市其他县区 C、本省其他地市 D、外省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乙类传染病中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是肺炭疽、人感染H7N9禽流感。(×) 2. 如果同一患者在一年内多次患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只需要报告一次就可以。(×) 3. 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现住址时,填写的是患者的户籍地址,不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等。(×) 4. 某病例的人群分类为民工,可以不填写其工作单位。(×) 5. 不同单位报告的重卡,原则上保留医疗机构级别高的卡片。(√)

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原理题库6-4-10

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原理题库6-4-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甲型肝炎慢性化罕见 B.乙型肝炎约5%~10%出现慢性化 C.丙型肝炎慢性化罕见 D.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重叠感染时易慢性化 E.戊型肝炎少见慢性化 易慢性化是丙型肝炎的特点之一。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关于Levey-Jennings质控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y轴为浓度单位 B.x轴为日期或分析批 C.画出的水平线相当于 D.只能用一种颜色区分质控限 E.一般为警告限为失控限

? 11?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516109998.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当发生HIV职业暴露时,下列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A.应进行紧急处理 B.如皮肤有伤口,应当对局部反复使劲挤压 C.用75%酒精消毒伤口 D.对暴露物的传染性和受伤者暴露程度应进行评估 E.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当发生HIV职业暴露时,如皮肤有伤口,应当对局部反复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血液。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哪项不是HIV感染的靶细胞()。 A.CD4+细胞 B.B淋巴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神经胶质细胞 E.CD8+T细胞 HIV对含CD4受体的细胞具有亲嗜性,其感染的靶细胞有CD4+T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等。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在检验方法学的研究中,最有价值的精度是下列哪项()。 A.批内精度 B.批间精度 C.总重复性 D.单次重复 E.以上均不正确

输血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制度和上报制度

输血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措施和上报制度 一、输血管理委员会要加强对临床输血工作的监督管理。 二、认真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严禁非法采供血(血浆)活动,原料血浆不得用于临床。 三、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开展成分输血、推广自身输血。纠正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和“新鲜血”。 四、临床输血要执行用血登记和用血报批手续,中心血库不得发出未标明供血者姓名、血型、血液制品、数量、采血日期、有效期、采供血机构许可证号。 五、中心血库严格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六、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应详细记录,及时调查处理,如与采供血机构有关,应及时与之联系。 七、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和保洁监控措施。 (1)自体输血、采血样、输血时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这些器材必须使用具有生产单位名称、批准生产号、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生产的产品,每批产品必须有检验合格证以及该批产品出厂日期,消毒日期和有效期,并要通过医院细菌培养和热源试验,合格者方可应用。 (2)采血、输血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血袋、血标本用后必须一对一回收,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消毒毁形焚烧处理。 (3)受血液污染的敷料、纱布、棉球、棉签、纸片等应单独收集按特种垃圾处理办法处理。(4)凡接触血液的物品,在消毒处理前,不得随地乱扔,污染环境。 (5)参与输血的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必须严格洗手和更换手套,以免造成成交叉感染,若医务人员有皮肤破损、化脓等,则应暂时停止从事输血工作。 八、输血或血液制品都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常见的经输血传播的疾病有乙肝、丙肝、爱滋病、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等,必须严格采取措施,予以预防和控制。 九、按我国现行规定,输血前必须对供血者进行杨哥体检,必须的化验项目有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血清血试验(RPR)等。 十、采血、 输血必须使用一次性刺针,注射器及输血器。 十一、发现可疑感染者,应及时上报输血管理委员会。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十二、废弃的刺针、注射器、输血器、血袋、血标本等应单独收集,按特种垃圾处理办法处理。 十三、输血传染疾病处理和上报程序 1.输血传染疾病发生者,从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追溯传染源头。 2.核查相关献血者资料及相同受血者感染情况。 3.检查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查情况。 4.具体流程如下:输血传染病处理流程

5449例输血前、手术前、产前患者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指标分析

5449例输血前、手术前、产前患者传染性疾 病标志物检测指标分析 姓名 医院名称 [摘要] 目的:收集并统计5449例于2010年6月-2011年5月间在我院住院输血前、手术前、产前患者,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指标结果,为使临床输血做到安全合理,同时探讨有效的预防医源性感染措施。方法:收集5449例于2010年6月-2011年5月间在我院住院输血前、手术前、产前患者标本,行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指标检测,包括:{1}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初筛试验;{3}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4}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380例,阳性率6.97% 。{2}艾滋病病毒初筛试验确证阳性4例,阳性率0.07%。{3}梅毒检测病例阳性57例,阳性率1.04%,{4}丙肝病毒检测阳性19例,阳性率0.34%。结论: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于临床上输血前、手术前、产前患者有重要意义。于医务工作者预防医源性感染有利,也使由于输入血液制品而导致医患矛盾的风险降低。 [关键词] 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手术前病例;输血前病例;产前病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伴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长,医患之间矛盾与冲突不断加剧,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对于临床上输血前、手术前、产前患者有极其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患者权利保护,可以明确导致医患纠纷责任。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1 资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本院2010年6月-2011年5月间输血前、手术前、产前患者患者共5449例(其中男性患者2421例,女性患者3028例),年龄范围(2-75)岁,平均年龄39.2岁。每位病患在拟输血前收集全血约3ml,2小时内离心并收集血清上机检测。 1.2 仪器与试剂仪器:ARCHITECT 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Labsystem WeUscan K3酶标仪,Thermo洗板机。试剂:乙肝五项检测试剂为Abbott Laboratories原装试剂;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丙肝抗体检测试剂均为Shanghai Kehua Bio-engineering产品。 [作者简介]:XXX(19XX-),从事什么研究。

输血前进行传染病感染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516109998.html, 输血前进行传染病感染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葛丹丹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8期 输血是用于临床抢救和治疗的有效手段,同时亦是造成医源性感染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临床输血导致的医源性感染频繁发生,严重危害输血患者的生命健康,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降低输血后感染率,并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患者输血前行相关感染病指标检测,对输血感染病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临床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主 要包括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抗-HCV、抗-HIV、抗-TP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86例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2例,女性154;年龄1-88岁,平均年龄(43.56±8.45)歲。患者包括内科、妇产科、儿科、感染科、外科等各需要输血的科室,患者的病症代表具有一般性,且不具有对本次研究有影响的情况。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及仪器入选患者均在清晨抽取5ml静脉血,采集静脉血后立即进行分离,留取血清,并将其放置在4℃冰箱中,在1-3h内完成相应的检测指标。仪器采用Chemclin600全自动化学仪(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新波AYM-B10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仪对患者进行检测。 1.2.2检测指标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②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患者抗-HCV指标进行测定,正常范围:0.0-1.0s/co;③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抗-TP),采用ELISA方法对患者抗-TP进行测定,检测时利用专门TP-PA试剂进行测定,正常范围:1∶40以下;④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过程中,相关操作步骤必须严格遵循试剂盒和仪器相关规定进行测定[2]。 1.3实验结果判定 HBs Ag、抗-HCV、抗-HIV和抗-TP ELISA检测S/CO≥1.0判为有反应性(阳性),抗-HIV有反应性样本送本市疾控中心确认。

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20200515184212)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为加强输血安全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本院制定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 一.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 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二.为了充分落实输血相容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试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血库每周做室内质控一次,输血前必须复查血型,检测受 血者不完全抗体情况,进行交叉配血后,都符合要求后方可发血。 临床输血的核对: 一、输血申请 主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 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是否孕产妇,患者主要的血液化验指 标,准备输入的血液成分和输入量等。 二、输血标本采集与送检核对 1、护士核对医生医嘱,根据《输血申请单》的信息准备标本采集试管,到 床边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送检项目等,贴上标签,标签内容 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 2、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若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 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核对患者身份。《临床输

血申请单》的相关信息与受血者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 致时不得采集血标本。 3、用贴有正确无误标签的试管抽静脉血2-4ml血(用EDTAK抗凝),不准离开床边后再贴标签。采集血标本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正确穿刺。抽血护士 在输血申请单的抽血人处签字。未查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检验的,要同时抽 一管不抗凝血,填写输血前检查申请单送检验科。 4、血标本送交人员与输血科人员交接血标本时应对血标本进行检查并仔细 核对血标本信息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接收。 5、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与受血 者检测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2℃—6℃冰箱保留7天以便查对。 三、实验室核对 1、所有试验操作前必须核对标本信息与申请单信息一致,检查标本外观正 常后方可开始试验操作。 2、试验操作结束后,必须再次核对标本信息与申请单信息一致。 3、出检验报告前,必须核对申请单及标本管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4、对患者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时,一人值班的时候自己进行复查,两人 当班时,由第二人进行复查。确保结果准确无误,对结果双签字,确保正确率100%,误差率0%。 四、血液入库核对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 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 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 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 件)等。 2、输血科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 十年。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图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一、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

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一)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后(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或护士长。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患方提出异议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

输血前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输血前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3-06-06T15:56:19.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水永珍 [导读] 梅毒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可在母婴间垂直传播,对妊娠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水永珍(甘肃省兰州市肺科医院 730046)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病人术前、输血前和由输血引起的经血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HBV)、艾滋病(HIV)、丙型肝炎(HCV)、以及梅毒(TP)的感染情况,探讨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我院2012年度1月至12月需输血、手术的5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术前及检测共4项,即: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50例患者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总阳性率为32.0%,HBsAg阳性率为12.0%(6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00%(1例),梅毒感染率为0.0%(0例),抗HIV抗体阳性率为18.0%(9例)。结论:为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非常必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输血前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 【关键词】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102-02 输血是临床治疗、急救的一项主要措施。但是由于由输血引起的经血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等时有报道,从而不断引起医疗纠纷。但是这些经血感染的疾病,它们的感染途径有很多种,是输血和医源性感染所致,还是患者接受治疗或入院前就已感染,这就需要获得患者受血前或术前的情况。为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非常必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输血前4项即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TP)进行检测。为了了解我院病人术前、输血前的感染情况,现对我院病人2004年度1月至12月输血前、术前检测结果统计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需输血、手术的患者,均在输血前、手术前常规抽取静脉血液3 ml~5 ml,无需抗凝。共计50例。 1.2 试剂乙型肝炎标志物: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丙型肝炎抗体(抗HCVIgG):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TP):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质控血清均由试剂配套提供。 1.3 方法 HBsAg: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BsAb:双抗原夹心ELISA法。抗HCVIgG:间接法ELISA;TP:急诊患者用凝集法,非急诊患者用ELISA法,抗HIV:双抗原夹心ELISA法。严格按照试剂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均在试剂有效期内使用,并设临界值对照作室内质控。 1.4 仪器酶标仪:MULTISKAN MK3洗板机:WELLWASH 2 MK4。 2 结果 50例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各项检测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输血前和手术前各项检测指标检测结果病毒标志物 (略) 检测项目阳性(例数)阳性率(%) HBsag 6 12.00 抗-HCV 1 2.00 抗-HIV 9 18.00 抗-TP 0 0.00 合计 16 32% 从表1可以看出,HBsAg阳性率为12.00%,为主要传染源,这与调查获得的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10%左右相接近[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00%。梅毒感染率0.00%。抗HIV抗体初筛共有9例阳性,均送上级有关部门兰州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证鉴定,其中9例为阳性,另2阳性率为18%。 3 讨论 近几年,输血医学有了快速发展,这种特殊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挽救了众多生命垂危的患者,也造成了与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的传播。根据《献血法》、《血站治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采供血机构加强了对献血者的筛检,极大的提高了血液质量,使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得到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但因试剂盒的灵敏度、检测误差、“窗口期”、疾病潜伏期的问题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还存在部分漏检的可能,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常有发生[1,2]。HBV主要的传染源为患者或无症状HBsAg携带者。乙肝的传播方式有多种,可因带HBV血液、血液制品和血污染的器械针头经皮肤而传染。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以及围产期母婴传播也是常见的传播方式[3]。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6周~16周。潜伏期长短随许多因素而异,可因大剂量感染而缩短或使用高效价的抗HBs抗体而延长等[3]。另据报道,我国自然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0.7%~3.1%[4]。在HCV感染病例中,通过输血或其他非肠道途径(如共用针头、血透析等)而传染的病例占较大的比例,但在近半数的HCV感染中,传播的途径尚不清楚。丙型肝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输血后潜伏期可短至1周~2周,长至13周~26周,平均5周~6周。输血后丙型肝炎慢性化率较低,80%能在3个月内恢复。毫无疑问,HIV是20世纪后半叶的瘟疫,它改变了我们的社会面貌,并将在今后的许多年内继续引起更大的混乱,尤其在第三世界更是如此。近年HIV流行也逐渐进入内地,且呈增加趋势。艾滋病的传染源是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HIV主要通过3个途径传播:一是密切的性接触;二是污染HIV的血液或血制品或针头等;三是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传给胎儿,产道或哺乳等方式传给婴儿。人类HIV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状态,包括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长期的无症状感染、有症状感染以及艾滋病。由HIV感染发展到艾滋病的进程依不同人群而异。在缺乏治疗的情况下,估计在感染后10 a内有50%的人会发展为艾滋病。性病也逐渐死灰复燃。梅毒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可在母婴间垂直传播,对妊娠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TRUST定性试

输血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措施和上报制度

输血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措施和上报制度 1、医护人员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应做到: (1)输血过程中要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禁止把任何药物直接加入血液内一同输注。 2、常见输血感染性疾病控制 (1)输血后肝炎病毒性肝炎由多种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引起,是目前世界和我国流行最广泛且十分严重的传染病。是输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尤其是丙型肝炎(约占输血后肝炎的90%以上)。 预防输血后肝炎的主要措施: ①大力开展无偿献血,使用国家正规血站提供的合格血液。有偿献血者多有隐瞒病史问题,受血者输血后肝炎发生率比输无偿献血者多出数倍。 ②对献血者必须进行国家规定项目的检测,使用经检测合格的血液。尽管使用合格的血液,因存在窗口期问题,仍不能保证所用血液是安全的。 ③所有供临床输血用的血液均须在采集后留样复查,合格者方可发出输用。

④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由于输血有传播肝炎的危险,临床医师应权衡利弊,非必要时不要给患者输血。 ⑤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血器、血袋。 ⑥保护受血者,可在输血后24小时内及输血后1个月时各肌注乙肝抗体1次,对经常输血的患者最好注射乙肝疫苗。 ⑦大力提倡选择性的自身输血和成分输血。 2)艾滋病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传染病和免疫缺陷性疾病。病原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 ①性接触 ②静脉注射毒品 ③输用HIV污染的血液或制品,移植感染者的器官、组织 ④母婴传播 防止输血传播艾滋病的主要措施: ①加强宣传教育,使公民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还应包括其经血传播的危险,使感染者或可疑感染者能自我从献血行列中退出。 ②性病患者或有性病史者、性滥交者、吸毒者等艾滋病高危人群不能献血。 ③禁止使用进口血液制品。 ④对献血者进行抗HIV检测,阳性者不能献血。⑤临床使用血液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把关,杜绝漏检。

输血前四项的检测

输血前四项的检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主讲:孟繁兴 时间:八月份 签名: 输血前四项的检测目的:分析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感染情况,探讨输血前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择自2012 ̄2013年我院需要临床输血的患 者共352例,对受血者检测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 结果:352例受血者中前4项血清学指标阳性检出165例,检出率为12.20%。 结论:输血前4项检测在临床输血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尽早做好隔离治疗措施工作。 【关键词】输血前4项;检测;分析探讨 输血是临床上经常用到的抢救措施之一.也是许多病症转危为安的重要保证,但输血的同时也要承担者相关传染病传染的危险,为此,临床上输血前4项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输血前4项传染病标志物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一mⅥ和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现就我院2012—2013年需要临床输血的

患者共1352例,对受血者检测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自2012~2013年我院需要临床输血的患者共352例,其中男性164例,女性188例,年龄范围从2岁一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岁。 1.2检测项目:输血前4项传染病标志物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Ⅵ、HIV抗体(抗--HIV)和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 I.3检测试剂:试剂均购自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I.4检测方法:以上检测均按照试剂使用说明严格操作执行,完成检测后记录检测结果。 2.结果352例血液标本检测结果。 3.讨论在临床上除了要确保输血的血型配合外,还特别需要注意输血传染病的发生.1临床上常见的输血传染病包括:3.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分五型:甲、乙、丙、丁、戊。其中甲与戊型往往经过粪一121途径传播,乙、丙、丁型肝炎均以血液为传播途径,因而可发生输血后肝炎。输血相关肝炎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国外资料显示输血相关肝炎发生占受血者14.8%,其中丙肝占84%一100%。美国约有23万 人因输血而得丙肝,占输血后肝炎的90%;在日本占71.6%。我国输血相关肝炎发生占受血者20%左右,其中丙

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

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相关检查的意义。方法:对120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爱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RUST)检查。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百分率分别是21%、2.0%和0.5%,其中48例HBsAg阳性者没有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检出阳性;24例抗-HCV阳性者均有输血史,在肾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达8%。抗-HIV阳性者1例。未检出TRUST阳性者。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输血相关传染病;输血;受血者 为了解受血者在输血前的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感染情况,笔者对本院120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了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2-12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1200例,男720例,女480例,年龄在4-82岁。住院科室包括血液科、肿瘤科肝病科和普外科等。 1.2检查方法:患者输血前,了解其输血史,并采血检验四项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爱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RUST)。HBsAg、抗-HCV、抗-HIV检测使用AXSYM酶标仪及配套试剂。TRUST使用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TRUST试剂。 2结果 输血前检查中,HBsAg为阳性、抗-HCV为阳性、HBsAg和抗-HCV两项均为阳性者分别为252例、24例和6例,阳性率分别为21%、2.0%、0.5%,其中有48例(4.0%)HBsAg阳性者既往无输血史。在输血前首次检出阳性。24例抗-HCV阳性者均有输血史,在肾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高达8%。抗-HIV

输血适应症禁忌症

成分输血适应症 1.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适用于慢性贫血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2.洗涤红细胞:适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病、异型血液输注后所致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更适合于心、肝、肾疾病患者。 3.低温保存红细胞:适用于稀有血型及自身血储存。 4.辐射红细胞:可有效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宿主病,适用于严重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血的患者。 5.粒细胞:适用于粒细胞缺乏伴有败血症或威胁生命的感染患者。 6.血小板输注:适用于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功能障碍所所致的出血患者。 7.血浆: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严重肝脏疾病;大量输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烧伤;抗凝血酶III缺乏;血栓性血小板紫癜。 8.冷沉淀:适用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A,血管性假血友病);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纤维蛋白含量降低(严重创伤、烧伤、手术、感染、DIC、肿瘤)。 成分输血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一、红细胞 1、悬浮红细胞(红细胞悬液)这是一种从全血中尽量移出血浆后的高浓度缩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的高达0.90。由于原抗凝保存液被大部分移出,所含葡萄糖量很少,不能保存,加之红细胞很稠密,输注速度慢,故必须加入适量添加剂才能克服这些缺点。添加剂的配方有多

种,都是特别者剂的红细胞保存液。它不仅能使红细胞很好地保存,而且红细胞被添加剂稀释了,输注更流畅。这是目前红细胞成分应用的最佳选择。 适应症:悬浮红细胞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输血、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心,肾,肝功能不全需要输血者、儿童的慢性贫血特别适合本制品。 注意事项:输注前需要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必须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慢的现象。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少量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双头输液器)移入血袋内以稀释并混匀;不应与其它药物混合输用。 2、浓缩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红细胞浓缩液) 适应症:与悬浮红细胞相同。 注意事项:输注前要混匀,禁止向袋内加任何药物,也不允许用葡萄糖液,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稀释本样品,以免红细胞发生变性,凝集或溶血。 3、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品性质每单位总量约120ML,其中含红细胞60~80ML。生理盐水50ML。血浆和白模层大部分被去除,采用倒置离心法能去除白细胞约70%~80%。这种制品HLA抗原作用较弱,故输血不良反应少。 适应症·: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患者、·准备作器官移植的患者、·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

临床输血流程

人民医院临床输血流程 为了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规范临床用血,明确临床输血过程及各环节操作要求,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临床输血流程。 一、临床输血流程具体步骤 是从患者病情决定需要输血起,到血液输注完成且达到了临床输注的疗效为止。 1、评估患者的用血需求以及要求输血的时间。 2、告知患者(或)其亲属拟实施的输血治疗目的和理由、输血风险与利弊,使其知情同意并签字,记录于病历中。 3、在患者病历中记录输血的原因、指征及需要的血液制品类型、种类和数量。 4、准确和清楚地填写输血申请单及输血前受血者传染病指标检验申请单,注明输血的原因。 5、如果紧急需要血液,立即通过电话和检验科联系,事后补填输血申请单(仅限于患者配血标本已在检验科,之前申请血量已经用完)。 6、采集并正确标识用于配血试验的血样及输血前检查血样。 7、科室护理工作人员将输血申请单及血样送到检验科。 8、检验科进行血型鉴定及配血试验,选择配合的血液。 9、科室护理工作人员到检验科领取并核对血液制品。 10、发血时及输血前由2名医务人员核对以下各项的一致性: ⑴患者信息:患者姓名、性别、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所需血液品种与数量; ⑵血液制品信息: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血液品种、采血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或条形码)、血液制品有无凝块、异物、溶血、漏血等。

医院临床输血流程图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图

血标本采集流程图(菱形为关键控制点)

医院输血治疗同意书 姓名:性别:(男/女)年龄病案号:科别输血目的: 输血史:有/无孕产 输血成分: 输血方式:1.异体输血□ 2.自体输血□ 3.其它□: 临床诊断: 输血前检查: ALT U/L; HBsAg ;Anti-HBs ; HBeAg ; Anti-HBe ; Anti-HBc ; Anti-HCV ; Anti-HIV1/2 ;Anti-TP 输血治疗包括输全血、成分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临床抢救急危重患者生命行之有效的手段。 但输血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 虽然我院使用的血液,均已按卫生部有关规定进行检测,但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输血仍有某些不能预测或不能防止的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染病。输血时可能发生的主要情况如下: 1.过敏反应 2.发热反应 3.感染肝炎(乙肝、丙肝等) 4.感染艾滋病、梅毒 5.感染疟疾 6.巨细胞病毒或EB病毒感染7.输血引起的其他疾病。 同意输血次数:1次□2次□3次□由主治医师决定输血次数□在您及家属或监护人了解上述情况后,如同意输血治疗,请签署相应意见,并在下面签名。 受血者(家属/监护人)签名:年月日 医师签字:年月日 医院临床输血申请单

输血前四项的检测完整版

输血前四项的检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主讲:孟繁兴 时间:八月份 签名: 输血前四项的检测目的:分析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感染情况,探讨输血前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择自2012 ̄2013年我院需要临床输血的患者共352例,对受血者检测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 结果:352例受血者中前4项血清学指标阳性检出165例,检出率为12.20%。 结论:输血前4项检测在临床输血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尽早做好隔离治疗措施工作。 【关键词】输血前4项;检测;分析探讨 输血是临床上经常用到的抢救措施之一.也是许多病症转危为安的重要保证,但输血的同时也要承担者相关传染病传染的危险,为此,临床上输血前4项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输血前4项传染病标志物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一mⅥ和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现就我院2012—2013年需要临床输血的患者共1352例,对受血者检测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自2012~2013年我院需要临床输血的患者共352例,其中男性164例,女性188例,年龄范围从2岁一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岁。 1.2检测项目:输血前4项传染病标志物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Ⅵ、HIV抗体(抗--HIV)和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 I.3检测试剂:试剂均购自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I.4检测方法:以上检测均按照试剂使用说明严格操作执行,完成检测后记录检测结果。 2.结果352例血液标本检测结果。 3.讨论在临床上除了要确保输血的血型配合外,还特别需要注意输血传染病的发生.1临床上常见的输血传染病包括:3.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分五型:甲、乙、丙、丁、戊。其中甲与戊型往往经过粪一121途径传播,乙、丙、丁型肝炎均以血液为传播途径,因而可发生输血后肝炎。输血相关肝炎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国外资料显示输血相关肝炎发生占受血者14.8%,其中丙肝占84%一100%。美国约有23万人因输血而得丙肝,占输血后肝炎的90%;在日本占71.6%。我国输血相关肝炎发生占受血者20%左右,其中丙肝占6.8%一l7.7%.乙肝病毒在微小剂量下仍有传染的可能性,而且病毒携带者抗体水平不高时,即目前测定的方法如放射免疫测定法可测定l一2纳克/毫升.酶联免疫吸附法可测定O.2—O.5纳克/毫升,即带毒者抗体水平在上述方法可测定水平以下时.乙肝发生率仍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