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运作管理浓缩课件!

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概述

第一节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一、基本概念

1、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2、生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地位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有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生产管理作为一个子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主要从它和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

生产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

新产品开发、成本、质量、交货期四大竞争优势都与生产管理状况密切相关。这四个基本要素无不取决于生产管理的方式和效率。

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多,基本上可分为: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两大部分。经营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问题,使企业同外部环境取得动态平衡;而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内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优组合问题。所以二者的联系表现为: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先导,生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

自从泰罗的科学管理诞生以来,人们对企业管理的研究逐步由经验走向科学化。

第一阶段:生产管理学人们最初对上述变换过过程的研究主要限于有形产品变换过程的研究,即对生产制造过程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也没有把它看作上述的“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来研究,而主要是研究有形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组织、计划与控制。所以当时该学科被称为“生产管理学”。

第二阶段:生产与运作概念的形成(1)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们除了对各种有形产品的需求之外,对有形产品之后的相关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高。(2)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原来附属于生产过程的一些业务,服务过程相继分离并独立出来,形成后来的流通、零售、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业,使社会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

因此,对提供无形产品的运作过程进行管理和研究的必要性应运而生。人们开始把有形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无形产品即服务的提供过程都看作一种“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这种变换过程的产出结果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都具有下述特征:

·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即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定的变换过程才能够实现;·在变换过程总要投入一定的劳动,实现价值增值。

生产与运作管理面临形势1.跨国公司与全球制造2.环保意识和绿色制造3.基于时间的竞争与柔性制造

最近的发展趋势1.生产与运作战略日趋重要2. 生产运作管理与IT的结合3.大量采用SCM、BPR、AM、LP、JIT技术

四、生产运作管理系统的组成

(1)产品与服务产品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成品或半成品。服务主要指无形产品。

要求:取决于用户和市场的需要,即品种对路、质量优良、价格便宜、交货及时。

(2)生产要素人流 --- 人——劳动力资金流---财——资金物流---- 物——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工艺设备、原材料、零部件、能源信息流--- 信息——计划、工艺图纸、情报等

作用:从事生产活动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生产管理目标的保证

生产要素满足的三个要求:在质量、数量、时间上必须符合生产过程的要求;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有效的结合起来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生产过程概念:产品的形成过程,也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过程。要求:实现生产管理目标,以最经济的生产方式(消耗尽可能少的方式),对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成本、交货期、进行具体的计划、并确保实施(4)反馈定义:把生产过程输出的信息返回到输入的一端。作用: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及时提供良机。目的: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和生产计划任务的完成。

五、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1、生产准备与生产组织

是指生产的物质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工作和组织工作。

2、生产计划

是生产运作管理的精华。指与产品有关的生产计划工作和负荷分配工作。

3、生产控制

指围绕着完成计划任务所进行的检查,调整管理工作。

4、先进生产运作模式

为适应企业国际化和企业激烈的竞争形势,尽快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生产经营一体化,是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热点。

六、生产运作管理的指导原则

1、讲求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实现生产管理的目标上,做到数量多、质量好、交货及时、成本低廉。使经济效益最优。

2、坚持以销定产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出售。

坚持以销定产要做哪些事情:(1)做好市场调查、预测和决策。 (2)加强对生产管理者的教育,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克服只埋头生产、不顾市场需要、不重视销售的单纯生产观点。(3)正确处理生产同销售的关系,原则是:重视销售,又兼顾生产。

3、实行科学管理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符合现代大工业要求的一套制度和方法。应做到:

(1)建立统一的生产指挥系统,进行组织、计划和控制生产,保证生产过程正常进行。

(2)做好基础工作,即建立和贯彻自己的规章制度。

(3)加强职工培训,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4、组织均衡生产在相等的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相等或均匀递增。

例如:某机械厂的旬均衡率为3、3、4,即上、中、下旬分别完成合同生产任务的30%、30%、40%,有节奏、按比例的生产。

好处:(1)提高设备和工时的利用率。(2)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生产。(3)节约物资消耗,降低成本、加速流动资金周转。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生产过程的要求:(1)节约原料和能源。(2)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料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要求: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对人类和环境的有害影响。

七、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1、高效2、灵活3、准时4、环保

第二节生产的分类

一、按生产性质分按生产性质分可分为物质生产型和劳动服务型两大类。

物质生产型

(一)物质生产型物质生产型的生产过程是通过将生产要素输入,经物理、化学变化,转化为有形物品的输出。

解释:

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生产活动的涵盖范围随着生产系统的前伸和后延也大为扩展。生产系统的前伸是指生产系统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已将其功能扩展到战略制定、产品创新设计乃至与资源的供应合为一体。生产系统的后延是指企业的生产职能已扩展到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

(二)劳动服务型劳动服务型生产的产出不是物质产品,而是无形的产品“服务”。共性:两者的生产过程都是投入——转换——产出

按照与顾客直接接触的程度,可以将服务作业划分为:(1)纯服务作业

(2)一般性服务作业,为了将现代生产与作业管理引入服务作业,以提高其效率,需要辨认出这类服务作业的“技术内核”,即服务作业中具有操作性,具有应用现代生产与作业管理技术的潜在可能性的组成部分。如餐厅服务作业,有关服务员的动作规范,如上菜程序等,均可以仿照生产管理中的程序化、标准化和负荷控制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管理和改进。

二、按生产工艺特性分

按工艺特性可分为加工装配型和流程型两大类。

1、加工装配型含义:产品是由离散的零部件装配而成的,物料运动呈离散状态。

生产特点:工艺过程的离散性

2、流程型生产过程含义:物料是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的。

生产特点:工艺过程的连续性。

三、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分

按照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可以把加工装配型生产分为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 , MTS)与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 , MTO)两种。如图所示:

1、备货型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生产的目的是

为了补充成品库存。通过成品库存来满足用户随时的需求。如轴承。

2、订货型生产是指按用户的订单进行生产。如锅炉、船舶等。

四、按生产专业化程度分类(一)大量生产(二)单件生产(三)成批生产(四)多品

种小批量生产

必要性: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变化很快,消费需求多样化,从而引起产品的寿命周期相应缩短。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企业越来越多的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

特征: 1、生产品种多样性 2、生产过程复杂性 3、生产能力的适应性 4、环境变化的多样性 5、生产计划的变动型 6、生产管理的动态型

第三节生产过程组织

一、生产过程组织

(一)生产过程构成

1、生产过程:是指从投料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直至成品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

其中包括: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

劳动过程——人利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按照预定的方法和步骤,改变几何形状和性质,使其成为产品的过程。

自然过程——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改变其物理和化学状况的过程。

2、生产过程的构成

按各部分分担不同的任务来划分,分为四部分:

①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指产品在投入生产前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基本生产过程——指

对构成产品实体的劳动对象直接进行工艺加工的过程。

②辅助生产过程——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而从事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的过程。如为基

本生产提供动力、工具和维修工作等。

③生产服务过程——指为保证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而提供的各种服务项工作。如供应工作、运输工作、

技术检验工作等。

3、工艺阶段和工序

(1)工艺阶段:是指按照使用的生产手段的不同和加工性质的差别而划分的局部生产过程。

若干相互联系的工艺阶段组成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

(2)工序:是指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上对同一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生产环节。它是组成生

产过程的最小单元。

若干个工序组成工艺阶段。

按照工序的性质,可把工序分为基本工序和辅助工序:

基本工序——直接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工序。

辅助工序——为基本工序的生产活动创造条件的工序。

综上,生产过程的构成,就是指生产过程的各个部分(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阶段、基本工序和辅助工序)之间的组成情况和相互联系。(二)影响生产过程的构成因素

1、企业产品的特点

就是指产品用途、结构、复杂程度和制造产品所用的材料等。

2、企业的规模

企业规模大,生产过程工序划分较细,专业化水平高。

企业规模小,生产过程工序划分较粗,专业化水平低。

3、企业生产采用的设备和工艺方法

4、企业对外协作关系

社会专业化协作水平越高,企业内部生产过程就趋于简化,其它属于企业辅助生产过程的产品,就可由其它专业工厂提供。

(三)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原则

指合理地处理生产过程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使其在时间上、空间上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以保证均衡、有节奏的生产。原则如下:

专业性:设计和工艺方面类似的产品,在企业内部组织专业化生产。

连续性:产品在各个环节上的运动始终处于连续状态,没有或很少有不必要的停顿和等待时间。

比例性:能力、效率、计划方面保持比例,避免脱节。

节奏性: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生产大致相同数量或递增数量的产品。

柔性化:能及时满足变化了的市场需要。即朝着多品种、小批量、能够灵活转向、应急应变性强的方向发展。

二、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就是指企业的各个生产单位的组成、相互联系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一)工艺专业化

定义: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来设置生产单位。

特点:在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内,集中着同种类型的生产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每一个生产单位只完成同种工艺方法的加工或同种功能。

(二)对象专业化

定义:各基本车间独立完成产品、零件、部件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

专业化形式有两类主要形式:成品或部件为对象的专业化形式和同类零件为对象的专业化形式。(三)成组加工单元

成组加工单元就是在一个生产单元内,配备某些不同类型的加工设备,完成一组或几组零件的全部加工任务,且加工顺序在组内可以灵活安排,成组加工单元符合对象原则,也可以看作是对象原则的进一步发展。(四)柔性加工单元

柔性加工单元是成组技术与数控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柔性生产单元中,产品、零部件或加工工艺变化时,不必对设备或生产线进行大的变更,而只要变更某些控制程序就可以适应新的产品、零部件和新的工艺加工方法的需要。

柔性加工单元与成组加工单元的不同点: 1、加工机床为数控机床或数控加工中心。 2、传递装置为自动传送系统或自动抓握装置。 3、工件和刀具自动传递装卸。 4、采用集中数控或计算机控制。三、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概念:主要研究劳动对象在车间之间、工段之间及工作地之间的运动,在时间上如何配合与衔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节奏性,达到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

(一)零件的移动方式

1、顺序移动方式定义:指一批零件在全部工序加工完毕之后,才能整批地转入下一道工序。特点: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停歇、管理与组织比较简单,但加工时间长。

2、平行移动方式定义:每一个零件在前一道工序加工完毕之后,立即转入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零件在工作地之间是一个一个的运输的。

3、平行顺序移动定义:一批零件或产品在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保持连续,又与其它工序平行地进行作业的一种移动方式。

如何保证既连续又平行:

t1>t2 零件逐个移动

t1

生产过程的空间与时间组织应考虑因素 ?

第四节生产物流概述

一、生产物流概念

一般是指原材料、燃料、外购件投入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工点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仓库)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艺过程进行加工、储存,借助一定的运输装置,在某个点内流转,又从该点流出,始终体现着物料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

GB: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生产物流研究核心:如何对生产过程中物流、信息流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

现代生产物流的特点1.现代化的物流设备2.计算机管理3.系统化与集成化

二、生产物流类型

企业的生产类型是生产的产品产量、品种和专业化程度在企业技术、组织和经济上的综合反映和表现。它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和车间的生产结构、工艺流程和工艺装备的特点,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及生产管

理方法,同时也决定了与之匹配的生产物流类型。

一按生产专业化分类

1.单件小批量型物流: 品种多, 每一种量少, 生产重复度低. 特点: 生产组织分散, 设备通用, 师带徒, 个人技术高特征: 生产重复度低, 物料变化大; 消耗定额难准; 供应商多变,外部物流难控

2.多品种少批量型物流品种繁多, 每一种有一定量, 生产重复度中等特点: 成组技术, 柔性制造, 系列化,设计通用化特征: 混流生产, MRP, JIT ; 消耗定额准, 供应商选择难

3.单品种大批量型物流品种单一, 量大, 生产重复度非常高特点:设计及设备标准化, 通用化, 集中化; 效率高, 成本低, 产量稳定特征: 物料重复度高, 内外协调易; 消耗定额准,供应商固定, 强调运,储,配,装,包各环节高效

4. 多品种大批量型物流品种多, 每一种量大, 生产重复度高特点: 以定单为前提, 定单库存增加, 供

应链配置,追求零库存及零时间(客户要就有), 优化相似部件, 社会资源整合. 特征: 大量基型产品再加工, 信息技术支持, 节点弱化-全球供应链(全球化, 电子化,网络化)

(二)按工序形式不同分类

1.单一工序单一工序是指无论任何规格的加工仅需一道就可以完成的工序。

2.多道工序多道工序是指一项订货的加工须经过两道或两道以上才能完成的工序。

多道工序

(1)多道连续工序。这是指在最初工序中投入的材料或零部件,按直线型安排的工序依次前进和加工,在最后工序制成成品而构成的工序。

(2)多道合流工序

(3)多道分支工序

(4)多道复合工序

三、影响生产物流的主要因素

1.生产的类型。影响着生产物流的构成以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

2.生产规模。生产规模是指单位时间内的产品产量,通常以年产量来表示。生产规模越大,生产过程的构成越齐全,物流量愈大。

3.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水平。高,则企业内部生产过程就趋于简化

四、合理组织生产物流的基本要求1.物流过程的连续性。2.物流过程的平行性。3.物流过程的节奏性。4.物流过程的比例性。5.物流过程的适应性。

五、生产物流系统设计原则1.功最小原则。物流“距离”要短,搬运“量”要小。2.流动性原则。应尽量避免工序或作业间的逆向、交错流动或发生与其他物料混杂的情况。3.高活性指数原则。采用高活性指数

的搬运系统,减少二次搬运和重复搬运量。

第二章生产物流系统现场管理

第一节生产物流系统现场管理概述

一、生产现场不良现象●机器设备摆放不当●机器设备保养不良●原料、半成品、成品、整修品、报废品随意摆放●工具乱摆放●运料通道不当●工作人员座位或坐姿不当、穿着不整

二、现场改善的原因?使工作更容易。?能排除单调性的工作。?能排除不方便性的工作?使工作更安全。?使工作更有生产力。?改进产品质量。?节省时间及成本。

三、现场管理的内容

QCD管理:质量、成本、交货期;

四、质量的信息:每日、每周及每月的不合格品数值和趋势图,以及改善的目标。不合品的现物应当陈列

出来,给所有的员工看.

?成本的信息:生产能力数值、趋势图及目标。

“改善事例”,依据计划—执行—查核—处置( P D C A )的循环。

为了降低成本,必须同时实施下列7项活动,但以质量改善为最重要: 1. 改善质量2. 改进生产力 3. 降低库存 4. 缩短生产线 5. 减少机器停机时间 6. 减少空间7. 降低生产交货期

四、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1. 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2. 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3. 当场采取暂行处置措施。4. 发掘真正原因并将之排除。5. 标准化以防止再发生。

第二节 5S管理

一、5S的基本概念

整理(Seiri): 将现场里需要与不需要的东西,区别出来。并将后者处理掉。

整顿(Seiton) 将整理后需要的东西,安排成为有秩序的状态。

清扫(Seiso) 保持机器及工作环境的干净。

清洁(Seiketsu) 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的3 个步骤,延伸干净的概念至自己本身。

教养(Shitsuke) 以设立目标的方式,来建立自律以及养成从事5S的习惯。

整理:把需要的和不需要的物品分开,处理掉不需要的东西,以●利于管理●便于取用

●防止混乱

★及时清除废物,多点空间,多点舒畅!

整顿:将必要的物品●摆放整齐●标识明确●妥善保管

★定置定位管理使物品名称、数量等状态一目了然!

清扫:彻底进行设备、工夹具、作业台、地面等的清扫,清除●灰尘●材料屑●垃

圾等环境杂质,创造高品质的生产环境。

★擦洗设备时,松动的螺栓很容易被发现!

清洁:保持现场干净,使环境中无油污、水迹、垃圾等,消除安全及质量隐患。

★在清洁的环境中,

哪怕是一颗螺冒掉地上都很快被发现!

素养:人人都按照规定做事,养成好习惯。

讲究礼节,与同事友好相处,创造轻松、和谐、善意和积极向上的人际环境。

●合格员工从严格遵守开始●“早上好”开始工作每一天●善解人意,人缘无尽

二、总结—5S之含义

整理—空间效率化原则●整理:要与不要,一留一弃;

整顿—时间效率化原则●整顿:科学布局,取用快捷;

清扫—找出问题根源,预防问题产生●清扫:清除垃圾,美化环境;

清洁—标准化原则●清洁:洁净环境,贯彻到底;

素养—5S始于素养,终于素养●修养:形成制度,养成习惯。

思考题1、当今社会,无论在公司,还是在社会生活中,“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素养”

往往成为评价一个人层次如何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准。你认为物流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素养呢?2、5S活动有哪些好处?

六、推行5S的八大作用

总结

企业在未来的激烈竞争过程中,不进则退,要想使企业不走下坡路,少走弯路,必须通过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止动力,还有拉力。有了止动力,再加上拉力,才能使企业卓有成效地逐步提升。另外就是要让企业贯彻到底实施标准化,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增加了这五种力量,事业才能更上一层楼。 5S是现场管理的基础,但5S并非仅仅是在企业或工厂才要做的活动。事实上,个人、家庭、企业或工厂以及社会等多种层面都可以实施5S活动。

第三节一个流生产

一、一个流生产概念

一个流生产方式是按产品类别布置的多流程生产方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单件流动,它是准时化生产的核心,是解决在制品的秘方,是消除浪费的最好方法.

特点: 按产品类别布置的生产线多流程的生产方式固定的、单一的物流采用稳定性好的小型设备产品单件流动作业员一人多岗

二、一个流生产的优点 1.生产时间 2.在制品存量少 3.占用生产面积小 4.易暴露问题点 5.容易适应市场与计划的变更 6.有利于保证产品品质 7.有利于安全生产8.不需要高性能的、大型化的设备三、生产线的布置要点

1、没有浪费的物流生产的基本型态是不要让生产物流停滞下来

?加以考虑项目:中间库存品的位置堆置方法搬运路径

?主要原则: 要先进先出快速流动前后关连生产线尽量靠拢过来。

2、信息的流动①反映的来源要一元化②生产的实绩差异管理要以生产线为对象③情报应尽量用目视管理呈现④信息要能及时反映出来⑤信息、情报要让生产线全体了解⑥指示的传递流向应与物流方向一致

3、少人化的生产线①设备要小型化,能够移动②“U型布置”或“C型布置”③作业应同一个方向走动④设备之间不能有阻隔⑤让加工的动作尽量由机械来完成⑥设备的按钮应考虑人机配合⑦操作员应一人多岗⑧多制程化,减少瓶颈工序,工序间应易于合并

四、物流的原则

1.单件流动制程中应实现产品的单件流动,避免出现在制品堆积,使得产品品质更有保障。

2.物品不能落地

3.交通的改善物流的道路通畅可使物料流动时不受阻碍,同时在生产线变动时能更快速切换。

4.可流动的周转容器原物料、配件等尽量用可流动的周转容器来搬运,可做到定容定量,方便流转的作用。

5.不能交叉的物流生产线的布局不能让物流交叉,避免混流。

6.辅助人员保证物流生产线应设立辅助人员来完成非标准的动作,尽量减少生产线作业员因各种变异因素而造成停线。

7.零配件的放置应符合动作经济原则

1、两手同时使用。 ----物料应扇形对称布置

2、基本动作单元力求减少。 ----物料、工具应按顺序放置

3、动作距离力求缩短。 ----物料、配件应置于正常工作范围内

4、舒适的工作。 ----原物料的高度应适当

五、一个流生产推行的条件

条件一:单件流动 ----将浪费显现化,消除批量不良

条件二:按制程顺序布置生产设备 ----消除搬运的浪费

条件三:生产速度的同步化 ----消除在制品堆积与等待的浪费

条件四:多制程操作的作业 ----可实现制程合并,少人化

条件五:作业员的多能工化 ----作业标准化,制程合并

条件六:走动作业 ----多制程作业,便于发现问题

条件七:机器设备的小型化 ----易于生产线变更,节省空间,大型设备未必就是最好的

条件八:生产线最短距离的布置(U型化) ----消除走动的浪费、最经济的作业布置方式

六、一个流生产建立步骤

步骤1 全员的意识观念上必须改变,要站在客户的立场去考虑,坚持以一个流的生产方式作业,尤其是干部步骤2 成立示范改善小组不同部门的中坚干部成立示范改善小组尝试,以便能彻底实施

步骤3 选定示范生产线应从最容易的地方下手作示范

步骤4 现况调整分析选定示范线后,应先充分了解该产品的生产状况(如生产流程图,生产线布置方式,人员的配置及生产性,库存时间人力空间及设备的稼动率)

步骤7 布置一个流的生产线

要依制程加工顺序,以逆时针流动,设备尽量拉拢以减少人员走动及物品搬运的距离,设备小型化、滑轮化、专用化,设备的工作点高度应抬高,以增加作业人员工作的灵活性。

步骤8 配置作业人员依计算所得的作业人数及机器设备的布置,以“产距时间”为目标,将各制程分配到每一个作业员,使得每一位作业员所分配到的制程人力时间的总和能与“产距时间”完全一致,最好或越接近越好。作业员必须要有能操作多项制程的多能工,才能有效充分的利用人力时间。

第三章生产物流系统的分析

第一节生产物流系统的分析概述

一、生产物流系统

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生产整体。

2、生产物流系统特点生产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生产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生产物

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系统

3、生产物流系统的目标服务性(service)快速、及时--快捷性(speed)节约--有效的利用面积和空间(space saving)规模优化--规模适当化(scale optimization)库存调节--库存控制(stock control)上述物流系统化的目标简称为“5S”。

物流系统的要素

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人是物流的主要因素,是物流系统的主体。财是物流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资金。物是物流中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能源、动力等物质条件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储存保管。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装卸搬运。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改变物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的活动。物流信息。物流活动中必要的信息,有知识、情报、图像、数据、文件等形式。

4、生产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物质基础要素指的是物流系统的技术装备手段。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及网络组织及管理

二、生产物流系统分析

1、系统分析的定义所谓系统分析,就是利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分析和确定系统的目的、功

能、环境、费用与效益等问题,抓住系统中需要决策的若干关键问题,根据其性质和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掌握可靠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若干可行方案,通过模型进行仿真试验,优化分析和综合评价,最后得出完整、正确、可行的综合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

从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系统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出并比较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形成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

2、系统分析的逻辑结构

系统分析的逻辑结构包括:五个环节:(1)阐明问题;(2)谋划备选方案;(3)预测未来环境;(4)建模和估计后果;(5)比较备选方案。三个过程:阐明问题、分析研究、评价比较三个阶段。

3、系统分析的特点

(1)以整体为目标系统的各个分系统,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和目标,它们彼此分工合作,形成系统整体的目标和功能。在系统分析中,整体的目标应放在首要地位,各分系统的功能和目标必须服从整体目标。(2)以特定问题为对象系统分析是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目的是寻求解决特定问题的最佳策略。

(3)运用定量方法系统分析,不能单靠想象、臆断、经验和直觉来解决问题。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可靠的数字、资料和量化的指标作为决策的依据。

(4)凭借价值判断在掌握可靠信息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对某些不确定的事情(如对预测),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此时,需要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知识和价值观念进行判断和选优。

4. 生产物流系统分析将系统分析的方法运用于生产物流系统,即生产物流系统分析。

定义:生产物流系统分析即:综合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对生产物流系统的目的、功能、环境、费用和效益进行充分的调研、收集、比较、分析和数据处理,建立若干替代方案和模型,对各种方案和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求使生产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最佳和有限资源配备最佳的方案,为决策者最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信息。

生产物流系统分析的基本思路与系统分析的思路类似,只是其分析的对象做了限制,只针对生产物流系统。5.生产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

系统分析工作漫长。生产物流系统分析不是容易的事,做系统分析需要辛勤而漫长的工作。

想象力、经验和判断依然重要。生产物流系统分析强调运用数学方法,但在分析过程中仍需要想象力、经验和判断力。

解决问题的容易部分。生产物流系统分析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能解决问题的容易部分,这样决策者就可集中其知识和判断力,来解决问题较难的问题。

以经济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生产物流系统分析基本上是以经济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依靠技术和经济指标来分析问题。

对全部可选方案进行比较。对任何问题,通常有许多的解决方案,在生产物流系统分析中,应列出所有的解决方案,计算出全部费用,然后再进行比较。

有效的方案才是最佳的方案。费用最少的方案,不一定就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最佳方案的着眼点,不在“省钱”而在“有效”。

三、物流系统分析相关概念

1、物流量:

指一定时间内通过两物流点间的物料数量。

2、当量物流量:

指物流运动过程中一定时间内按规定标准修正、折算的搬运和运输量。例:一台载重量为10吨的汽车,当运输10吨锻件时,10吨锻件的当量重量为10吨;而其运输2吨组合件时,则当量重量为10吨。当量物流量的计算公式: f=nq

f—当量物流量,当量T/年(月或日)

q—一个搬运单元的当量重量,t、kg。

n—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区域或路径的单元数,单元数/年(月、日)

3. 玛格数

玛格数是一种当量物流量的计量单位

简单地说是一快可方便地拿在手中、不易损坏、清洁、可堆积的10立方英寸(150立方厘米)大小物料

4.物流流程分析

?1).平面图

?平面图上各设施、设备、储存地、等用IE标准符号来表示,并用阿拉伯数字编码。

2 ) 物流流程图

?当得到经过IE符号表达并编码的平面图后,根据分类和当量折算后的各种物流量,则何任一条物流路径均可用编码来表示其物流流程路线.如果将系统中所有物流流程用表的形式表达出来,则称该表为物流流程表,该图为物流流程图

3) 物流图

?将各条物流的物流量大小(用物流图线宽度来表示)和经过的物流点绘制在编码后的平面图上,既称之为物流图

4).相关图

?它将系统中所有单位绘制在一张表达相互关系的图上,以便分析与设计时用.

5.物流系统状态分析1)流量矩阵(F) 2)距离矩阵(D) 3) F-D图 4)设备及容器统计表

6.可行方案的建立与调整根除以上分析,对于每一方案均可计算出S,每次调整系统中的设施则可得到新的S,选出最小的S为最优物流系统方案

7.多方案评价及选择对于多个方案,如好几个方案的S接近这时还要考虑工艺、管理、人力、环保等因素来最后确定方案。

第三节设施布置

设施布置决策是确定生产系统内各物质部分的最优安排。主要研究制造企业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布置问题,并提出某些有助于布置设计的技术方法和指导方针。

一、设施布置决策的依据

系统应达到的目标:系统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加工过程的要求建筑物或场所的有效空间系统各部门之间物流和人流的大小

二、设施布置的步骤1、搜集设施布置所需要的资料2、物流分析3、作业部门关系表4、做设施总布置图六.车间布置方法

车间布置: 对各车间(各作业单元/设备)的相对位置与面积的合理安置.

目的: 与工艺过程,产品结构,规模相匹配; 物流路线与成本最优

“把规定的物料, 按规定的数量, 在规定的时间, 按规定的顺序, 完好无损地送到规定的地点, 安放在

规定的位置上”

布置方法: 物料图相关图从-至表网络图线性规划……

(一)物料运量图法:

按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流向及生产单位之间的运量来布置车间及设备。

步骤: 1. 根据物料流向, 初步布置各车间和设备相对位置, 绘制初步物流图 2. 在此基础上统计各车

间和设备之间的物料流量, 制定物料流量表 3. 按运量大小进行初试布置, 将车间和设备之间运量最大的

安排在相邻的位置,并考虑其他因素进行改进.

(二)相关图法:

按各部门之间的活动关系密切程度来布置相对位置.(车间实际流量难定,某些定性因素对布置起决定性作用)

步骤: 1. 确定各部门间的活动关系密切程度, 绘制作业相关图, 再列出导致不同程度关系的原因. 2. 根据作业相关图绘制主联系簇. 原则是从关系”A”出现最多的部门开始. 3. 依次考虑其他”A”关系与”X”关系, 加到主联系簇中. 4. 根据主联系簇图和可供使用的区域, 用实验法安置所有的部门.

(三)从-至表 (From-To)

以相对距离矩阵, 运价矩阵为基础, 寻求整个

单元物料总运量最小的布置方案.

步骤:

1. 选择典型零件(中间产品), 指定典型零件的工艺路线并确定所用机床/设备.

2. 指定设备布置的初始方案, 统计出设备之间的移动距离.

3. 制定零件在设备之间的移动次数和单位运量成本.(难度修正)

4. 用实验法确定满意的布置方案.

某加工车间有六台设备, 已知其生产的零件品种及加工路线, 并据此统计了零件在设备之间的每月移

动次数, 见表-4, 给出了单位距离运输成本,见表-5.

现用从-至表法确定该车间的最佳布置方案.

1. 计算单位距离每月运输成本矩阵. 见表-6

2. 计算两设备间每月总运输成本.(对角线对称相加). 见表-7

3. 按总运输成本降序排列, 布置设备. 见图-8

表-4 设备每月平均移动次数矩阵表

表-5 单位距离运输成本矩阵表

表-6 单位运距每月运输成本表

表-7 单位距离每月总运输成本表

图-8 六台设备最后布置图

设备5

设备4

设备2

设备6

设备3

设备1

1

2

3

5

4

第四章物料搬运系统分析

物料搬运是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在生产车间里只有5%的时间用于生产,而95 %的时间消耗在贮存及物料搬运上。物料搬运费用占全部生产成本的30-40 %,为此设计一个合理、高效、柔性的物料搬运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节:物料搬运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概念

什么是物料搬运:对物品进行搬上、卸下、移动的活动。物理改变只增加成本

搬上、卸下——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移动(搬运)——改变物料的空间位置。

什么是物料搬运系统:将一系列的相关设备或装置,用于一个过程该系统的设计取于物料特性和种类或系统中,协调合理地将物料进行移动、储存和控制。

思考:沙钢卸料时为何要往地上甩?

二、物料搬运系统设计中常见问题和基本原则:

搬运通道不畅通(交叉)——流动原则(搬运不是为搬运而搬运)

搬运动作不连续——连续搬运最经济原则

搬运路线曲折——最短距离原则

搬运容器不标准——标准化原则(国际公认标准基础模数尺寸为600mm*400mm)——搬运机械应根据标准模数决定其性能参数

搬运活动未从系统考虑——系统化原则(把各种搬运活动当作一个整体,其范围包括供货厂商、收货、储存、生产、检验、包装、发货、运输和消费用户。)

搬运设备缺乏柔性——柔性原则(用叉车(堆、卸、搬))

搬运系统与生产系统不均衡——平衡生产力原则

其他原则——集装原则重力原则安全原则

第二节:物料搬运路线的选择

一、搬运路线类型

?直达型——指物料从起点到终点经过的路线最短,适合于物流量大或特殊要求的物料。

?渠道型——指物料在预定路线上移动,与来自不同地点的其他物料一起运到同一终点,适合布置不规则或搬运距离较长的物料。

?中心型——各物料从起点移动到中心分拣处,然后再运到终点,适合物流量小且搬运距离长的物料。

第三节:物料搬运设备及用具

一、物料搬运设备的选择

考虑因素?物料的特征和运动方式例:易燃、易损、重量、形状水平式(滑道、推车)垂直式(升降机、卷扬机)倾斜式(连续运输机)多平面式(旋转起重机)

?设备的技术性能:能否胜任工作

?经济因素:成本、性价比

?能耗:是否符合电力供应情况

?备件、维修和存放方式(托盘、箱器)、搬运频率

二、传统搬运、储存设备

1、传输带——这是一种将物料沿固定路径移动的装置,可以通过电气、重力或手工等方式对其进行操作,特点是连续动作、循环动作、持续载荷、路线固定。常见滚轴式、皮带式、托盘式和高架式。

2、起重机——这是一种将重物提升、降低或传输的装置,特点是间歇动作、重复循环、短时载荷、升降运动。常见高架吊车、堆垛机。

3、工业车辆——这是一种轮式无轨运输装备,特点是可独立运行,进行流动作业。

4、货架——为解决“先入先出”的困难,提高货物存放数量,就须采用货架。常见有悬臂式、流动式和货格式。货架的选取须注意货格净空尺寸、货架刚度和牛腿位置精度。

5、货物载体——是指承载货物的容器,可以有托盘、托板、滑板、专用集装箱、专用堆放架、硬纸板箱等。常用的是托盘(平式、箱式、柱式)。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的托盘标准尺寸为:800mm*1200mm、1000mm*1200mm、1016mm*1219mm、1100mm*1100mm。

6、电气、电子设备——指为进行货物及设备检测、识别和控制而使用的电气、电子设备。常用条形码、射频技术、扫描仪、传感器和PC机。

三、先进物料搬运设备

1、自动引导小车(AGV)——一种用电池供电、无人驾驶的工业货车,可以通过编程进行路径选择和定位。通常与其他自动化系统集成起来使用(如CNC机床、工业机器人),从而获得集成、柔性自动化的综合效益。

2、工业机器人——可沿规划好的路径搬运重物,适合再柔性装配中搬运或从事危险工况。

机器人的选取指标——

净载重量:确定载重堆机械手臂所产生的最大力矩。

精度:由最小移动距离、可重复性和准确性三个因素组成,其中最小移动距离由定位数据存储精度决定,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由机械齿轮和连接件的反弹及变形决定。

速度:由整个装配操作完成的周期决定。

第四节:系统搬运分析(SHA)

搬运系统分析(SHA)是缪瑟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适用于一切物料搬运项目。(SHA方法过程图)

一、搬运系统分析的体系结构

1、方法结构:

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系列依次进行的步骤

一整套关于记录、评定等级和图表化的图例符号

2、阶段结构:

阶段一:外部衔接——弄清所分析区域的物料进出情况。

阶段二:总体搬运方案——确定各主要区域搬运方法,

对搬运路线、设备类型作初步决策。

阶段三:详细搬运方案——各主要区域内部各工作地间的

搬运方法。

阶段四:方案实施——订购设备、人员培训、安装计划

调试、验收。

二、物料分类1.物料分类主要依据(1)物料的可运性(2)物流条件(3)分类方法

2.分类程序(1)列表标明所有的物品(2)记录其物理特性及其它特性(3)分析物品各项特征,并确定主导特征

(4)确定物料类别,并分组归并(5)写出分类说明,并填写物料分类表

三、移动分析

设施布置决定了物料搬运的起点和终点的距离,因此,移动分析必须建立相似物料搬运作业与具体布置结合的基础上。

1、收集各种移动分析的资料——包括:(1)物料的类别和基本特征(2)路线的移动距离和路线的具体情况(弯曲程度、路面情况、气候与环境、拥挤程度、起止点组织情况)(3)搬运量:搬运量=物流量*搬运距离

2、移动分析方法

(1)流程分析法——每次只观察一类产品或物料,并跟随其沿着整个生产过程收集资料,最后编制成流程图。该方法适合物料品种很少的情况。

(2)起止点分析法——分两种做法

一是观察移动的起止点来收集资料,每次分析一条路线,并绘制成搬运路线表。适合于路线数目不太多的情况。

二是对一个区域进行观察,收集运进运出该区域的一切与物料有关的资料,并编制成物料进出表。适合于路线数目多是情况。

3、编制搬运活动一览表,并在布置图上绘制流程图——将各项移动的分析结果标注在布置图上,起到了一目了然的作用。

三、搬运方法分析

搬运方法分析——就是将一定类型的搬运设备与一定类型的运输单元相结合,并进行一定模式的搬运活动,以形成一定的搬运路线系统。一般地,每个搬运方案都是几种搬运方式的结合。这一过程须建立搬运方法工作表、需求计算表和评价表

1、确定搬运方法:

(1)根据搬运路线系统选择原则确定搬运路线(直达、渠道、中心)

(2)根据搬运设备选择原则确定搬运设备类别、规格、型号

(3)根据物料分类一览表确定运输单元

2、方案的修改和限制

初步方案须根除实际的限制条件进行修改,其内容包括;已确定的同外部衔接的搬运方法布置方案及对面积、空间的限制条件投资的限制安全的搬运方法和生产流程保持一致

3、说明和各项需求的计算——对修改后的几个初步搬运方案,应逐个方案进行说明和计算,其内容包括:(1)每条路线上每种物料搬运方法的说明(2)搬运方法之外的其他必要的变动说明(如更改布置、作业计划、生产流程、道路等)(3)计算搬运设备和人员需求量

(4)计算投资和预期经营费用

4 方案评价

1)成本费用或财务比较

?投资费用,(基建投资和项目费用)

?经营费用,(物料、人员、管理费用)

2)无形因素比较常用费用比较法和加权因素比较法

5 详细搬运方案设计

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

嘉兴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X X X X专业(本科)函授班2010学年第1学期《生产与运作治理》模拟试题(C卷) 年级:XXXX级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刻: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项目治理: 2、企业竞争力 3、生产运作战略

4、工作扩大化 5、流水线生产——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生产作业操纵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制定操纵标准 B、检查和比较 C、执行作业打算 D、纠正偏差和采取措施 2、银行属于()。 A . 业务服务 B. 贸易服务 C . 社会服务 D . 私人 服务 3、成批生产类型相关于大量和单件生产类型,其生产周期是()。 A .居中 B.最长 C . 最短 D . 不一定 4、()是工业工程的观念之一。 A .提高生产率 B.从企业内部挖潜 C . 从企业内部挖潜.提高生产率 D . 科学治理 5、一般意义上的生产能力核定是指()的核定。 A .人员数量 B.设备能力 C .固定资产 D . 原材料 6、缩短总工期,必须在缩短()长度上想方法。

A、最长作业的时刻 B、所有的作业时刻 C、有宽裕时刻的线路上 D、作业时刻最长的线路上 7、单件生产类型相关于大量和成批生产类型,其生产周期是()。 A. 最长 B.最短 C. 居中 D.不一定 8、“5S”活动起源于()。 A.美国 B. 日本 C.欧洲 D.中国 9、20世纪()年代提出了ERP概念。 A.60 B. 70 C.80 D.90 10、全员生产维修制度开始于20世纪()。 A .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 .80年代 11、.JIT与传统生产系统对库存存在不同的认识,体现在( ) A、JIT将库存视为缓冲器 B、JIT将库存视为资产 C、JIT认为库存占用资金和空间 D、JIT认为库存掩盖了生产治理的问题 12、工作研究中,过程分析符号“□”的含义是( ) A、检验 B、搬运 C、操作 D、储存13、在箭线式网络图中,既不消耗时刻又不耗费资源的事项,称为( ) A、作业 B、结点 C、箭线 D、路线14、长期生产打算的要紧任务是进行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以及确立何种竞争优势的决策,是属于( ) A、战术层打算 B、运作层打算 C、战略层打算 D、作业层打算 15、设备的物质寿命,又称为设备的( ) A、技术寿命 B、经济寿命

生产运作管理 知识点

理财、 财富,制造领域→包含非制造领域,制造产品、提供服务→生产 行为技能 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又称流程式生产,如化工、炼金、冶金、食品, 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像汽车制造这样的离散性生产又称作加工装配式生产,机床、汽车、柴油机、锅炉、船舶、家具、电子设备、计算机、服装等产品的制造,都属于加工装配 驱动的,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生产 量标准难以建立3)与顾客接触是服务运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这种接触往往导致效率降低4)纯服务运作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

,可以划分为大量生产运作,成批生产运作和单件生产运作三种生产类型1)大量生产运作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运作重复程度高2)单件生产运作品种繁多,每种仅生产一台,生产重复程度低3)成批生产运作介于大量生产运作与单件生产运作之间,即品种不单一,每种都有一定的批量, (最基本)件与费用2)劳动力可获性与费用3)能源可获性与费用4)厂址条 2)评分法3)线性规划运输 的加工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加工的产品种类越多,则柔性越好;二是指转换时间,加工不同零件之间的转换时间越短,则柔 位, 指按照产品(或零件、部件)建立生产单位→大批量流水线生产 过多次制造和使用检验的标准图纸生产,不仅大大减少了设计工作量,节省了设计阶段所需的时间,而且保证了设计质量,也节省设计人员, 产品结构相对稳定,可以编制标准制造工艺,标准工艺经过反复生产验证,其质量可不断提高,由于减少以至消除了重复编制工艺的工作,不仅大大减少了工艺编制的工作量,缩短了工艺准备周期,而且节省 了工艺人员。由于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可设计专用、高效的工艺装备,便于且宜于精确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减少原材料消耗,工作的专业化程度高,工人操作简化,可推行标准操作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宜于购置专用高效设备,采用流水线自动线等高效的组织生产的形势产管理方面。便于且宜于制定准确的工时定额。由于产品品种及产量稳定,原材料、毛坯变化小,易于供应厂家和协作厂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质量与交货期容易得到保证。例行管理多,例外管理少,计划、调度工作简单,生产管理人员易熟悉产品和工艺,

生产与运作管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基本概念 一、社会组织: 1,概念:具有特定目标与功能的、社会化的生产要素的集合体。 2,三项基本职能:生产运作、理财、营销。 二、生产运作: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三、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1,概念: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作和维护过程的管理,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2,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与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运作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 3,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是指在现行的生产运作系统当中,如何适应市场需求,按用户需求,生产合格的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主要涉及生产运作计划、组织与控制。 四、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提高效率两种途径:减少投入的同时保持产出不变;增加产出的同时保持投入不变。生产率=产出的量/ 投入的量) 五、备货型生产(MTC) 1,概念: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案已有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来及时满足用户需要。 2,优点:能够及时满足客户共性化需求,有利于企业编制计划并按计划组织生产活动。 3,缺点:顾客只能在制造商提供的有限的产品品种中做出选择,在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下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库存积压和产品短缺并存。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用户订货提前期短,但库存水平高,且难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 六、订货型生产(MTO) 1,概念:以顾客的订单为依据,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生产。2,优缺点: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第,用户订货提前期长短,但库存水平低,对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满足程度高。 七、生产类型的划分: 一、大量生产运作: 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运作重复程度高。 二、单件生产运作:品种繁多,每种仅生产一台,生产重复程 度低。 三、成批生产运作品种不单一,每种都有一定批量生产 一、大量生产运作好处: 1从设计到出产生产周期段,资金周转速度快,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生产速度。 2用人少,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3人力物力消耗少,成本低4产品质量高而稳定 二、单件小批生产缺点: 1产品制造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用户订货提前期长。 2用人多,生产效率低,劳动生产率低。 3成本高4产品质量不易保证 三、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运作效率途径 1减少零部件变化 (1),推行产品系列化及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 (2),推行成组技术(利用零件相似性来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运作) (3),推行变化减少方法VRP 2提高生产系统柔性 (1),提高机床柔性(2),推行成组技术 第二章企业战略与运作策略 一、基于时间竞争 决定制造企业竞争力的五大要素:价格、质量、品种、服务和时间 二、企业战略 1,公司及战略选择企业经营范围与领域,各事业部之间进行资源分配 2,事业部战略选定的事业范围,如何去竞争 3,职能级战略生产运作策略、财务营销策略等战术 第四章产品开发与技术支持 一、新产品服务开发的重要性 1,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扩大市场份额 3,适应个性化定制生产需要4,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 二、新产品分类1,改进型产品2,换代产品3,创新产品三,新产品开发压力:费用高,成功率低,风险大,回报下降三,新产品开发动力:技术推动,市场牵引,同行竞争 四,产品设计与开发 1,产品构思2,结构设计过程(总体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3,工艺设计过程4,产品设计的原则和绩效评价五,生产柔性 概念:指生产系统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是对生产系统适应市场变化能力的一种度量,包括品种柔性和产量柔性 1品种柔性指生产系统从生产一种产品快速转换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能力 2产量柔性指生产系统快速增加或减少所生产产品产量的能力。 第五章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 一、选址的重要性投资、成本、职工、改变困难,作用甚远 二、选址难度因素相互矛盾;部门利益不同,目标不同;判 别标准变化;不同因素相对重要性很难确定和度量 三、选址的评价方法(略) 第六章生产与服务设施布置 一、生产单位专业化原则与形式 1,工艺专业化原则 按照工艺专业化特征建立生产单位,形成工艺专业化车间,该单位内集中了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和工人,可以完成不同产品上相同工艺内容的加工,其优点是,对产品品种变化适应内力强、生产系统可靠性高、工艺管理方便。适用于批量生产 2,对象专业化原则 按照产品建立生产单位,集中了完成统一产品生产所需的设备工艺装备和工人,可以完成相同产品的全部或大部分的加工任务,其优点是,便于采用高效专用设备组织连续流水作业,缩短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费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简化生产管理,缺点是对产品品种适应能力差,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 二、典型布置形式 1,固定式布置加工对象固定,如飞机轮船 2,按产品布置如流水生产线 3,工艺过程布置将同类机器布置在一起,完成相同工艺加工任务4,按成组制造单位布置 第七章工作设计与工作测量 一、工作设计中的行为理论 (一)工作扩大化:工作的横向扩大,既增加每个人工作任务种类,从而使他们能够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的大部分程序。优点:通常需要员工有较多的技能和技术,这对提高员工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使其从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极大满足。 (二)工作职务轮换允许员工定期轮滑所做工作可提供给员工更丰富、更多样化的工作内容,还增加了工作任务分配的灵活性。 (三)工作丰富化工作的纵向扩大,既给职工更多的责任,更多的参与决策与管理的机会。 二,工时定额又称标准工作时间,是在标准的工作条件下, 操作人员完成单位特定工作所需的时间。工时定额:(1)确定工作所需人员和确定部门人员编制的依据(2)计划管理和生产控制。(3)控制成本和费用的重要依据(4)工时定额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手段 (5)制定计件工资和奖金的标准 第八章综合生产计划 一、计划层次 1,战略层计划产品发展和生产规划如研发计划、投资计划 2,战术层计划确定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应该达到的目标,如综合生产计划、销售计划、人员招聘计划 3,作业层计划确定日常经营活动的安排如生产作业计划、采购计划、工作分配 二、生产计划指标体系品种、产量、质量、产值和出产期 总产值:其业务在计划期内完成的以货币计算的生产活动总成果的数量。包括:商品产值;期末期初在制品价值的差额;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材料价值。 净产值:企业在计划期内通过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指标:生产法和分配法。 三、生产能力 概念:企业的生产设施,在一定时期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品种的最大数 量,分为:设计能力(建厂或扩厂后应达到的最大年生 产)、查定能力(设计能力已不能反映现实能力,重新调 查核实生产能力)和现实能力(计划年度达到的生产能 力), (一)代表产品与假定产品 代表产品:结构与工艺有代表性,且产量与劳动量乘积最大的产品 假定产品:按各种具体产品工作量比重构成的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产品 (二)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的平衡 包括三个方面:将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进行比较(产 品数比较和用台时数比较);按比较的结果采取措施; 计算生产能力利用指标。 设备生产能力=设备年有效工作小时数/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设备年有效工作小时数=全年工作日数×日工作数×(1-设备停修律) 第九章独立需求库存控制 一、库存 概念:为了满足未来需要二暂时闲置的资源 作用:1,缩短订货提前期加快社会生产速度,使供应商及时争取到顾客 2,稳定作用保证满座需方的要求,又使供方的生产均衡 3,分摊订货费用4,防止短缺5,防治中断 二、库存问题的分类 (一)单周期库存和多周期库存 (二)独立需求库存和相关需求库存 独立需求明显特点:需求的对象和数量的不确定,只

关于生产运营管理学习心得总结

关于生产运营管理学习心得总结 所谓生产运作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产运营管理学习心得总结,供你参考! 关于生产运营管理学习心得总结篇1 已经接近学期末了,课程已经到了尾声。这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我想它之所以枯燥是因为它的复杂性,这也是刚开始上课时我的感受。可是到后来,班上同学大多都改变了看法,都认为这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课程,同学们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会想到在这门课中所学的东西,还有老师所说过的话。 这门课中有很多知识在我们将来的工作中都是非常受用的,比如说供应链管理这章。现在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克里斯夫曾经说过:“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也就是说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简单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随着近年来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企业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面临着不断急剧变化的市场需求及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经营环境的变化,使得原来分散的企业开始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与其他企业建立一种战略上的

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这也就产生了供应链思想。 企业运用供应链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客户的最大满意度(提高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降低公司的成本(降低库存,减少生产及分销的费用),使企业整体”流程品质”最优化(错误成本去除, 异常事件消弭) 。供应链的运用虽然能给企业带来好处,但是那也要合理的设计供应链。现在的许多企业中的供应链都存在问题,需要优化,比如说,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信任程度很低、信息系统效率低、库存控制策略过于简单,还有没有度量供应链的绩效标准,或者是供应链不完整。所以企业必须要进行供应链管理,要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考虑企业内部结构优化问题。供应链中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如衔接上的不确定性、运作上的不确定性,所以企业要想从供应链的运用中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实行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当然,有些企业的供应链做的是相当成功的,如戴尔在全球电脑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却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收益,并且不断增加市场份额,戴尔的成功源于其效率超乎寻常的供应链。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必须承认自己对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的不多,至少在上课的过程中是没有用心去理解的。但是在最后几次课上,也就是我们自己展示ppt的时候,我发现了许多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所忽略的问题,尤其是第二组展示过后。在他们那组展示前我看过他们的PPT,我

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及答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考试参考题) 时间:2013年6月19日周三,16:10-18:10;地点:综C-305 附:企业管理概论时间:2013年6月20日周四,08:80-10:00;地点:综C-104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都要从事的活动。(Y) 2.不论规模大小,汽车制造厂的生产系统都是一样的。(N ) 3.服务业的兴起使得传统的生产概念得以扩展。(Y ) 4.运作、营销和财务三大职能在多数组织中都互不相干地运作。(N )5.加工装配式生产是离散性生产。(Y ) 6.大学本科教育是大量大批运作。(Y ) 7.当价格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时,就出现了基于成本的竞争。(Y )8.备货型生产的产品个性化程度高。(N ) 9.当质量成为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时,降低成本就没有意义。(N ) 10.企业自行处理其产出是向后集成。(N ) 11.外包使得企业更注重核心竞争力。(Y ) 12.因为低成本和多样化不可兼得,所以大量定制是不可能的。(N )13.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供应与需求同步化。(Y ) 14.生产运作战略的核心是生产运作目标。(Y ) 15.库存是必要的恶魔。(Y ) 16.大量生产方式是一种“以质取胜”的生产方式。(N ) 17.生产运作战略属于职业能级战略。(Y ) 18.流程再造的对象首先是组织结构,然后是业务流程。(Y ) 19.服务业是以人为中心组织运作。(Y ) 20.生产运作管理就是对生产系统运行的管理。(N ) 21.制造业的本质是从自然界直接提取所需的物品。(N ) 22.服务业的兴起使得传统的生产概念得以扩展。(Y ) 23.有什么样的原材料就制造什么样的产品,输入决定了输出。(Y )24.生产运作管理包括系统设计、系统运作和系统改进三大部分。(Y )25.备货型生产的产品个性化程度高。(N ) 26.订货型生产可能消除成品库存。(Y ) 27.服务业生产率的测量要比制造业容易。(N ) 28.按需生产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Y ) 29.基于时间的竞争就是不计成本,最快地将产品提供给顾客。(N )30.政府部门是按对象专业化组织运行的。(Y ) 31.工作丰富化就是让工人做更繁重的工作。(N ) 32.生产系统的生产率是指输出与输入之比。(Y ) 33.流程重构强调持续和逐步改善流程。(N ) 34.我们通常的“某企业年产电视机多少台”是假定产品。(N ) 35.物料通过供应链的速度越快,库存成本越高。(N ) 36.供应链被被称为价值链,因为商品、服务的价值沿供应链实现增值。(Y ) 37.库存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还掩盖了管理中的问题。(Y ) 38.学生体检属于大量生产运作。(Y )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生产过程组织 过程、流程是企业把资源转变为产品或服务的方法。 流程战略的目的是寻找在一定的成本及管理约束下,生产满足客户要求和符合产品规格的产品的方法。 第一节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一、生产过程 产品生产过程(某种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产品制造出来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要消耗人的劳动,故可按人的劳动消耗的不同情况进一步分解为劳动过程、自然过程、等候过程。 (1)劳动过程:劳动者直接参加的那部分生产过程包括: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①工艺过程:直接使劳动对象在形状、尺寸、性质、相互位置发生预定变化的过程。(加工制造过程) ·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的最基本的部分,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必需包括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毛坯加工-零件加工-产品装配三个工艺阶段 ·工序:就是在一个工作地上,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对一个或一组劳动对象连续进行的那部分工艺过程,它是组成工艺过程的最基本的单位。 ②检验过程。③运输过程。 (2)自然过程:借助自然力完成的生产过程。酿酒——发酵、香肠——风干 (3)等候过程:实际生产中,对劳动对象的加工并不总是不断地进行的,常常由于生产技术、生产管理上的原因,需要停下来等候下一步加工、检验、运输。 ·有弊:等候时占用空间(库房或生产用地),难免发生损耗,增加生产费用。 二、企业生产过程(广义)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在企业范围内各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与其直接相连的准备、服务过程的总和。包括: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产品正式生产之前,技术准备,生产准备。产品设计、工艺选择、设施布置等 (2)基本生产过程:企业生产基本产品的过程。基本产品:代表企业生产发展方向的产品(主要产品)。汽车厂——汽车;机床厂——机床;家具厂——家具。 (3)辅助生产过程:为基本生产过程提供辅助产品与劳务的过程。家具厂;油漆、钉子(4)附属生产过程(副业生产过程):利用生产基本产品剩下的边角余料、废渣、废液,生产副产品的过程。如机床厂——饭盒 (5)生产服务过程: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提供各种服务性活动的过程。如生产物资的供应、保管和运输。 ?按生产过程的主要特征把各种生产过程划分为少数几种典型形式。 这些典型形式就是生产类型。 ?按工艺过程划分的生产类型 (1)流程式生产(2)装配式生产 ?按确定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的生产类型(按产品通用性) (1)备货生产(2)订货生产 ?按生产数量划分的生产类型(按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与通用性) (1)大量生产(2)单件生产(3)成批生产 ?为什么要划分生产类型 *类型不同,方法各异*总结经验,掌握规律*便于推广,指导生产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答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与运作管理应遵守的首要原则是(C )。 A.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原则 B.创新的原则 C.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D.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企业中支持正常生产提供动力的生产、工具制造、设备检修等。它从属于(A )过程。 A.基本生产 B.生产技术准备 C.辅助生产 D.生产服务 3. 在组织生产与运作过程时,要把( B )放在首位。 A.综合性 B.目标性 C.连续性 D.平行性 B )。 C. 5. 由开始、结束、工作项目、决策支撑点等组成,加转接点,以各单位的职责为依据的流程图为(C )。 A.基本流程图 B.平面流程图 C.跨功能作业互动图 D.由上而下流程图 6. (B )属于设备利用率高的生产类型。 A.大批生产 B.成批生产 C.小批生产 D.单件生产 7. 根据市场预测为主制订生产计划的生产类型是( A )。 A.大量生产 B.小批生产 C.单件生产 D.订单生产 8. 平行移动方式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为( C )。 A. 1 m i i T n t = =∑ B. 1 (t) m i i T t n t = =+- ∑∑∑ 较大较小 C. 1 (-1)t m i i T t n = =+ ∑最长 D. 1 (-1)(t) m i i T t n t = =+- ∑∑∑ 较大较小 9. 在产品加工移动方式中,组织生产较简单,设备在加工产品时不出现停顿、工序间搬运次数少,应采用(B )。 A.平等移动方式 B.顺序移动方式 C.流水线生产 D.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10. 在进行企业总平面布置时,对企业内的各个部分的布置不要一下子就排得满满当当的,要留有余地属于(C )。 A.综合的原则 B.安全的原则 C.弹性的原则 D.单一流向的原则 11. 将大致相同类型的设备相对集中地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对产品进行相同和相似的加工。这种设备布置称为(B )。 A.产品导向布置形式 B.工艺导向布置形式 C.流水线布置形式 D.混合式的设备布置形式 二、多项选择题 1. 生产与运作系统结构化要素主要有(CDE )。 A.人员组织要素 B.生产与运作计划要素养 C.生产技术 D.生产设施 E.生产能力 2.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有(ABCD )。 A.组织 B.计划 C.领导 D.指挥 E.控制 3. 与制造业比较服务业的主要特点有(BCD )。 A.产品可以库存 B.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 C.以提供无形产品为主 D.消费者反作用(干预)相对程度大 E.质量可以直接衡量 4. 属于企业职能战略的有(BCDE )。 A.愿景 B.经营(业务)战略 C.生产与运作战略 D.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E.财务管理战略 5. 在生产与运作中,计划与控制战略决策的主要内容(ACE )。 A.库存策略 B.管理人员的选择 C.库存量的大小 D.设备的选择 E.质量控制 6. 与订货生产型比较,属于补充存货性生产类型的特点主要有(ACE )。

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训心得

实训心得 经过短短一星期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的实训,我更加明白了生产运营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也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通过此次实训,我充分理解了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生产信息管理的重要作用。 第一个项目是厂房、车间和定员的设计,从这个项目中,我知道了厂房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个最基本的,厂房设计得合理,方便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也方便整个企业的管理。车间的设计也要方便作业员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车间还有保证通风,至少要一个以上的门,保证遇到意外时能疏散人群。定员就要结合日产量和劳动生产率等来进行合理的定员,才能达到最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 第二个项目是纺织品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根据老师给我们的一个订单,计算生产需要的一些设备台数,测算该订单对工厂来时是否有利润空间,然后制作一个生产计划编制表格,根据设备开台数和利润测算结果,来考虑要不要接这个订单。每一步计算都必须很仔细,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利益,订单的好坏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很重的因素。在做这个项目时,我们都感觉很难,计算的数据比较大,要经过很多步的换算,不过经过这个实训,让我们理论与实践结合,更深一步理解生产作业计划编制。 第三个项目是去东信集团的生产车间参观,学习纺织企业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学习纺织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方法,收集生产计

划管理、生产组织与生产现场管理资讯。以前也去过东信参观,但这次我们是有目的的去参观,我们都带着老师交代的任务,一路参观照下我们需要的图片,同时边记录东信带我们参观人员解说的一些相关资料。在车间我们看到,一些标识牌、标志线和警示牌,这些都一个企业目视管理和定置管理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个重要的6S管理,它是5S管理的一个延伸,包括整理、整顿、清理、清扫、素养和安全这六个要素,这个生产管理模式促进了企业的有效管理。 实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总而言之,通过本次实训,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它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我总结了在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帮助我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库

《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库 郭树华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 2 运作 3 生产与运作系统 4 转换过程 5 生产与运作的基本职能 6 生产类型 7 大量生产 8成批生产 9 单件生产 10 通用产品 11 专用产品 12 流程生产型 13 加工装配 型 14 备货生产 15 订货生产 16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17制造业企业 18 服务业企业 19 高接 触型 20 低接触型 21 混合型 22 泰罗 23福特 24 吉尔布雷斯夫妇 25 甘特 26 精益生 产方式 27 敏捷制造 28 再造工程29 生产过程 30 劳动过程 31 自然过程 32 广义生产过程33 狭义生产过程 34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35 基本生产过程 36 辅助生产过程 37 生产服务过 程 38 附属或副业生产过程 39 生产阶段 40 工序41 工艺工序 42 辅助工序 43 运输工序 44 检验工序 45 保管工序 46 工作地 47 连续性 49 比例性 50 均衡性 51 平行性 52 适应性(柔性) 53 经济性 54 加权分等评分法 55 最优化生产——分配解决法 56物料流向图解法 57 作业相关图法 58 从至表——试验法 59 对象专业化 60 工艺专业化 61 混合专业化 62 成组技术 63 定位式生产布置 64 顺序移动方式 65 平行移动方式 66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67 流水线生产 68 单一对象流水线生产 68 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 69 计划期产出量 70 节拍 71 节奏 72 工序工作地(设备)负荷率 73 工序同期化 74 生产平准化 75 零部件的“三化”要求 76 柔性自动化 77 柔性制造单元 78 柔性制造系统 79 JIT生产方式 80 拉动式生产 81 看板管理 82 方法研究 83 时间研究 84 过程分析 85 动作分析 86 定额制定 87 工 作抽样 88 “六何”89 “四技巧” 90 动素 100 实体性(生理性)动素 101 目的性动素 102 心理性或半心理性动素 103 迟延性动素 104 定额时间 105 非定额时间 106 准备与结束时间107 作业时间 108 作业放宽时间 109 标准时间 110 总量计划 111 主生产计划 112 物料 清单 113 物料需求计划 114 订购批量 115 固定定货量法 116 按需确定批量方法 117 经济 定货批量法 118 计划展望期 119 时间段 120 提前期 121 安全库存 122 制造资源计划 123 项目管理 124关键路线法 125 计划评审技术 126 工作分解结构 127 图示评审技术 128 风险评审技术 129 甘特图 130 WBS 131 活动 132 事项 133 路线 134 虚箭线 135网络 计划技术 136 网络图 137 作业时间 138 最乐观时间 139 最保守时间 140 最可能时间 141 质量 142 质量管理 143 产品质量特性 144 全面质量管理 145 质量环 146 ISO9000 147 质量管理体系 148 质量保证 149 持续改进 150 5W1H 151 PDCA循环 152 控制图 153 计量值控制图 154 计数值控制图 155 X—R控制图 156 公差 157 工序能力 158 工序能力指 数 159 排列图 160 因果图 161 直方图 162 散布图 163 库存管理 164 订货成本 165 保管成本 166 购置成本 167 缺货成本 168 ABC分析法 169 最小库存费用 170 经济订购批 量 171 定货点 172 日平均消耗量 173 采购期 174 安全库存量 175 设备 176 设备综合管 理 177 设备综合效率 178 投资回收期 179 费用换算法 180 最小年平均寿命周期费用法 181 费用效率分析法 182 有形磨损 183 无形磨损 184 设备磨损曲线 185 设备故障 186 浴盆曲线 187 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88 点检制 189 设备寿命 190 自然寿命 191 技术寿命 192 经济寿命 193 设备的折旧寿命 194 设备役龄 195 设备更新 196 设备最佳更新期 197 设备改造 198 供应链 199 供应链管理 200 采购 201 供应商 202 物流 203 物流管理系 统 204 混合结构战略 205 物流一体化战略 206 汪海 207张瑞敏 209 零缺陷管理 210 木 桶原理 211 关键设备能力 212 工艺流程计划 213 生产能力计划 214 总量计划 215 主生产 计划 216 作业计划 217 劳动力月计划 218劳动力日计划 219 流水线生产作业计划 220 在制 品占用量定额 221 在途存货 222 周转存货 223保险存货 224 批量 225生产间隔期 226 产 品生产周期 227 毛坯周期 228 加工周期 229 部装周期 230 总装周期 231 保险期 232

2020年电大《生产与运作管理》期末考试重要知识点

2015中央电大《生产与运作管理》期末考试小抄(完整题库打印版) 一、选择题: 1.运作过程是“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其实质是投入一定的(D )在转换过程中发生增值。D.资源 2.生产方式发展的主流为(B )。 B.单件小批量生产 3.以产品多样化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最为理想的生产型式是( C )C.单件生产 4.对于备货型生产企业,主要是确定品种和(D )。 D.产量 5.( B )是服务型的生产过程与物质生产型的生产过程的共性。B.都是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 6.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工作的对象是包括厂房、设备、产品在内的物体,它必须与( A ) 结合起来,才能组织起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 A. 劳动过程 7.企业生产过程一般包括如下几部分组成( C )。 C.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附属生产过程 8.某厂生产的甲零件代表了企业的生产方向,因而其生产过程属于( A ) 。A.基本生产过程 9.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 B )正常进行所必须的辅助性生产活动,如供电、供气、工具模具制造、设备维修等活动。 B. 基本生产过程 10.企业的动力供应,工具制造等部门工作属于( )。A.生产准备过程B.辅助生产过程C.生产服务过程 D.服务过程 11.汽车及家电的生产,一般属于( A )A.大量生产方式 12.机床厂、柴油机厂的生产,一般属于( B ) B.成批生产方式 13.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上对同一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生产环节,称为( B )B .工序 14.将一定的设备和人员按照流水生产的特征组织起来的生产线称为( B )。B.流水线 15.按生产任务重复程度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划分企业生产类型,若工作地承担的工序数为1~2时,属于( B )。 B.大量生产 20.下列生产单位中,可以采用对象专业化原则布局的是(B)。B.发动机车间 23.工序同期化是组织流水线的必要条件,它是通过一些技术措施,使得各工序的单件时间定额( C )。C.等于流水线节拍或与节拍成整倍数比关系 24.可变流水线的组织设计程序与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程序基本相同,只是( D ) 和设备需要量的计算要作一些改变。D.节拍25.工厂平面布置设计的原则特别强调(D)。D.车间布置 26.平面流程分析是在厂内平面图和车间设备配置图上,用加工、检验、搬运、储存等要素符号和联接线,标出所研究对象的运动路线,即绘出( D )分析图。D.平面流程 28.依据各车间关系密切程度进行车间布局的方法是(C)。C.作业相关图法 29.在对象专业化车间里( C )。 C.集中了不同类型设备,不同工种工人,可以对同类对象进行所有工艺的加工 30.工艺专业化的特点是( A )。 A. 三同一异 31.顺序移动方式的( A )。A.加工时间长 32.批量大,工序时间长,宜采用( C )移动方式。C.平行顺序 33.零件在工序间的各种移动方式中,加工周期最短的是( B )。B.平行移动方式 34.按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优点是( B )。B.可采用专用高效设备 35.以下不是工艺专业化原则的缺点的是( C )。C.便于工艺管理和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 36. 在这种生产单位内各工作地的设备相同,工艺相同,这种生产单位属于(B )。B.工艺专业化车间 37.节奏作为期量标准,主要适用于( D )。D.流水生产 38.某流水线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为420分钟,要求的产量为210件,则节拍为( B )。 B. 2分钟/件 39.在成批生产条件下,由于( B ),宜较多地采用通用设备和工装。B.产量较低,品种较多 40.多对象流水线上,当加工对象转换时,不需对设备和工装进行调整(或可快速对设备和工装进行调整),该流水线形式为( D )。 D.成组流水线 44.柔性制造系统(FMS)是由计算机控制的,以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为基础的自动化制造系统,适合于( B ) 生产。B. 多品种成批 61.运用三点法估计作业时间期望值的计算公式是( C )。 62.在箭线式网络图中,既不消耗时间又不耗费资源的事项,称为()。 A.作业 B.结点 C.箭线 D.路线 64.下列关于网络技术中关键线路的描述正确的是(D)D.线路持续时间最长 65.网络计划的调整与优化工作包括时间分析、( D )和资源分析三方面的工作。 D. 费用分析 66.网络图有( C ) 和单代号两种形式。 C. 双代号 67.关键路线是( B )。 B.活动时间持续最长的路线 68.网络图优化中的间接费用与工期长短成( A )关系。A.正比 69.在工程项目中,(D )是指一个相对独立的具体活动过程,往往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和时间来完成。 D.一项作业 72.确定产品的( B )是编制生产计划的首要问题。B.品种指标 78.在产品生产中产生的废品所消耗的物资属于( D )。D.非工艺损耗 79.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时,要将成本分为(A ),以便于用单位产品的毛利润去补偿固定成本。A.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80.经营安全率为( D ),表明经营状况较安全。D.25%—30% 81. 在生产能力计算中,如果生产A、B和C三种产品,而这三种产品的工艺结构相似,则可采用(B )进行计算。B.代表产品法 82.在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中,当产品的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构成差别较大时,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宜采用( C )。C.假定产品 83.生产能力计算中所涉及的设备是指( D )。 D.除报废、封存、备用之外的全部设备 84.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 C ) ,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 C. 固定资产 85.流水线作业指示图表是根据流水线的( C ) 和工序时间定额来制定的。C. 节拍 86.单件小批生产的最基本的期量标准是( B )。B.产品生产周期表 87.某加工中心有2台设备,每天一班,每班8小时,5月份工作天数为23天,设备开动率为90%,该加工中心的设备能力为( ) A. 331.2小时 B. 165.6小时 C. 184小时 D. 368小时 88.间断流水线中,由于相邻工序时间定额不等、效率不协调而形成在制品,称( A )。A.周转在制品

(运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期末复习

一单选 1生产与运作管理应遵守的首要原则是(C一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2 企业中支持正常生产提供动力的生产、工具制造、设备检修等。它从属于( C 辅助过程)过程。 3在组织生产与运作过程时,要把(B目标性)放在首位。 4 属于生产与运作过程分析的检验符号为(B正方形) 5 由开始、结束、工作项目。决策支撑点等组成,家转接点,一各单位的职责为依据的流程图为(C 跨功能作业互动图 6 (A大批生产)属于设备零用率高的生产类型。 7 根据市场预测为主制定生产计划的生产类型是(A大量成产) 8 平行移动方式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为( C 公式无法输入) 9 在产品加工移动方式中,组织生产较简单,设备在加工产品时不出现停顿、工序间搬运次数少,应采用(B 顺序移动方式) 10 在进行企业总平面布置时,对企业内的各个部分的布置不要一下子就排得满满当当的,要留有余地的属于(C弹性原则) 11 将大致相同类型的设备相对集中地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对产品进行相同的和形似的加工。这种设备布置称为(B 工艺导向布置形式) 1.生产在计划年度内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称为:D计划生产能力 2.考虑采取各种技术组织措施,进行技术改造后,企业或主管部门确定的生产能力是:D检查生产能力 3.价值过程的基本表达方式为:C价值=功能/成本 4.劳动定额制定基本要求是多方面的,其关键是:B准 5.利用过去生产的同类产品型产品或类似产品工序……定额的方法称:C统计分析法 6.根据工人看管或操作设备的工作岗位数、工作量等因数来进行定员称:C按岗位定员 7.反映企业对社会需求的满足能力,还反映企业的专业水平,企业管理水平的指标是:A产品品种指标 8.企业在报告期内规定生产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和种类是指:A品种指标 9.确定企业每一具体最终产品在每一具……而定的生产计划为:D主生产计划 10.建立生产生产与运作秩序,完成生产与运作任务,组织企业日常生产与运作活动依据的计划是:D生产作业计划 11.进行培训是实施MRPLL(C实施阶段)阶段的工作 12.企业资源计划的核心模块是:C生产控制功能模块 13.20世纪70年代将采购计划、生产能力计划、车间作业计划等纳入MRP形成:B闭环MRP 14.企业资源计划的核心是:C物料需求计划 15.看板生产管理线上在上道工序的出口处于下道工序入口处之间往返运动的是:B移动看板 16.看板管理中包括如下信息:要生产地零件号……所需工具等内容的是:C生产看板 17.生产调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C生产作业计划 1、质量管理所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是为了实现(B质量目标) 2、控制图法是以控制图的形式,判断和预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是否发生(C波动) 3、排列图法是用于统计和显示一定时间内各种类型缺陷或问题的(A数目) 4、排列图法有助于造成大多数问题的(B少数原因) 5、直方图的作用是用来显示质量波动的(c状态) 6、散布图法是用来影响质量的相关因素的方法,他主要分析两种因素的何种关系?(D数据关系) 7、六西格玛管理的设计目标是: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及流程的(A缺陷次数) 8、快速换模法大生产批量、减少作业交换,是利用一人多机成组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来实现的,即尽量利用(C相似性) 9、在降低周转库存方面比较成功的经验是日本企业的(D快速换模法) 10、缩短生产—配送周期这种策略主要用来降低哪种库存?(C在途库存) 11、利用ABC管理法对库存进行管理时,对于A类物资,应当实行的控制方法是(B定期订购) 12、经济批量模型假定库存费用的构成为:换产费用和(A保管费用) 13、设备综合工程学追求的目标是最经济的(D寿命周期费用) 14、全员生产维修是以设备一生为目标的全系统的(D预防费用) 15、设备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实质是建立设备维修(C供应链) 1.在设备管理中,可靠性标志着机器在其整个使用周期内保持所需质量指标的(B性能) 2.可靠性工程通过研究设备的初始参数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预测设备的行为和(A工作状态) 3.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后,可以变“事后维修”为“事前维修”,“变计划维修”为(B预知维修

生产与运作管理学习体会

生产与运作管理学习心得 这学期的《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已经结束了,大一时林老师教过我的《管理学》课程,老师上课时很认真,上课前都会复习一遍上节课所讲的知识点,以保证同学们能够很好的掌握。所以对于这学期的《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我也很认真的听课,其实上这门课是比较累的,因为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一开小差就可能听不懂后面的知识点了。这门课意识到了很多知识,重要的是意识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知识可能用不上但将来一定会用上,下面我结合章节来分点汇总报告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 一、生产与运作管理该书系统地阐述了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两大任务是:生产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生产运作系统地设计、改造与升级。运作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环节,企业的运作职能占用了组织的绝大部分财力,设备和人力资源。 二、一个企业想要壮大、维持现状就必须有强大的竞争力,竞争力是企业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条件下生产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品和提高优质服务,创造附加价值,从而维持和增加企业实际收入的能力。竞争力不是决定企业能否活下去,而是决定它能否获得更好。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从价格、差异性、渠道和柔性四个方面去分析。学习了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我觉得在校大学生的处境和市场上的企业相类似,大学生毕业想要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就必须有足够的竞争力,从而得到企业招聘人员的亲睐。大学生的竞争力从这四方面来分析,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差异性和柔性。因而我们在校期间应当更多的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技能。 三、对生产系统设施的选址与布置这一章的学习对我们以后应该是有很大用处的。对于一个特定的组织,选址决策目标取决于该组织的类型。制造业和服务业所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制造业组织选址决策主要是为了追求成本最小化,而服务业组织选址一般追求收益最大化。因而,倘若我们今后在建厂或建立服务设施时,便可以运用到这一章的知识。这一章讲的布置方法中,我对作业相关图法掌握比较好,它适用于定性的布置分析,同时也在这次的小组作业中有很好的运用。作业相关图法是通过图解,判明组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的密切程度加以布置,从而得出较优的总平面布置技术指导文件。它的整个步骤分为:作图、看图、整理图、逻辑图、布置图。 四、对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这一章,第一个学会的是流水线的英文表达方式:,然后是记住了老师说不要去流水线工作,因为机械化程度高,对我们的技能提高毫无帮助,由于林老师上课是不怎么讲闲话的,所以我也对这些“闲话”格外感兴趣,最后才是学习了组织工序同期化以及对节拍的计算和对最小工作地的计算,对节拍的计算和最小工作地的计算的掌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流水线的组织设计掌握得不是很好,听的时候有点掉链子了,因为流水线这一章真的是太枯燥了,希望老师偶尔也能穿插一点“闲话”,不然太容易走神了。 五、在工作研究这一章中主要是学习了过程程序图、流程图、物流图以及人机程序图,这些图表能够简明扼要地记录整个过程。这些方法研究可以应用到实际中的作业流程优化,这个知识点在生活中适用范围很广。在寝室生活中是深有思想到的,早晨寝室人同时起床,都要使用洗漱池,而洗漱池的大小只适于两我同时使用,此时另外两我如果等待的话,就会导致出门时间更晚,因而她们此时可以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比如可以先收拾书包,这样就不用等待,可以提前出发去教室了。将方法研究运用到生活中就可以消除不必要的动作,减少体力消耗,缩短操作时间,并拟定更简单、更易行、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六、在生产与运作计划章节中,意识到了用图表法制定生产计划,老师用这个表格分析大学四年应有的学习计划,对它的思想到便是大学过去了一半,的确是没有规划好应有的学习计划,剩下的两年应当用这个图表法将学习计划规划好。除此之外,能够对学习曲线很好的掌握,它表示的是单位产品的成本或直接劳动时间与累计产量之间的关系。学习曲线主要是人们提高了熟练程度之后而产生的,在学习上,我觉得学习曲线是数学方面的学习是很有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