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三

文章来源: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网

2014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

1."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体现。

A.公益性

B.生产性

C.未来性

D.终身性

2.我国于()年确立了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0

B.1985

C.1995

D.1998

3.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4.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A.学校和教师

B.教育行政部门

C.任何组织和个人都

D.未成年人家长

5.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育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

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7.在()中,最佳动机水平偏高。

A.中等难度的活动

B.简单容易的活动

C.难度较大的活动

D.复杂程度高的活动

8.调节策略属于学习策略的()

A.认知策略

B.提问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9.()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C.师范类学生

D.在职教师

10.我国教科书长期采用的是()

A.审定制

B.自由制

C.国定制

D.合作制

二、多项选择题

1.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若干问题,即()

A.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

B.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C.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D.采用哪些教育方法和手段去实现教育目标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规范文化主要有下列三种表达方式()

A.环境文化

B.组织形态

C.设施文化

D.规章制度

E.角色规范

3.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认为基本的需要包括()。

A.成就

B.包容

C.情感

D.支配

E.生存

4.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这种现象是()。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效应

E.远近效应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来保障"。

A.教师

B.社会

C.法制

D.制度

三、填空题

1.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__________相结合。

2.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___________ 三个方面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3._________ 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民族的灵魂。

4.学生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提高,这是技能的_____迁移。

5.义务教育可以分为_________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6."记忆术"很多,比如《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一种的________记忆术。

7.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_________。

8.操行评定主要通过学生自评、集体互评和__________等三种途径实现。

四、解答题

1.怎样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

2.教师在教学中有哪几方面的职责?

3.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要求,实施义务教育,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4.简述中学生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5.问题解决过程需要经过哪些阶段?

五、论述题

1.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应该如何进行指导?

2.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2.【答案】B。解析: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

3.【答案】C。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即新学习的观念可归属于原有观念,这就是下位学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指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这就是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而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即原有观念和新学习的观念是并列的,这就是并列结合学习。相关类属学习是属于下位学习。

4.【答案】C。解析:略。

5.【答案】D。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一般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道尔顿制是一种彻底的适应个性的教学方法。此法是要废除班级授课制,指导每个学生各自学习不同的教材,以发展其个性。

6.【答案】B。解析:正例与反例配合法是肯定正例突出关键消息,否定反例加以鉴别;变式法是指概念的肯定实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从而突出其本质的、关键特征的方法。比较法是从方法学的角度促进知识的概括。直观法就是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

7.【答案】A。解析: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8.【答案】C。解析: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又包括计划策略、监测策略和调节策略。

9.【答案】A。解析:略。

10.【答案】C。解析:我国教科书长期采用国定制,学校使用的教科书只有一种版本,就是统编教材。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E。解析: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研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并给予了理论化的回答:(1)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建立起了经典的课程研制活动的四个基本环节:①分析课程资源,确定基本目标;②选择学习经验;③组织学习经验;④评价学习结果。

2.【答案】BDE。解析: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范成员行为的文化。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3.【答案】BCD。解析:社会心理学家舒茨1958年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4.【答案】AB。解析: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是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大的现象。

5.【答案】CD 。解析:略。

三、填空题

1.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创新

4.正

5.初等教育

6.编歌诀

7.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8.班主任评定

四、解答题

1.【答案要点】

(1)认真研究和把握课程标准;

(2)全面系统地理解课程标准;

(3)严格执行课程标准;

(4)以课程标准作为自己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

2.【答案要点】

(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3.【答案要点】

(1)与适龄儿童、少年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2)具有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和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要求的师资来源;

(3)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按照规定标准逐步配置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4.【答案要点】

(1)形成道德信念;

(2)自我意识增强;

(3)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5.【答案要点】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2)寻求解答的方案;

(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

(4)对结果进行检验。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优等生的优点:理想远大、品质优良、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自尊自信、好胜心强、意志坚定、习惯良好。

不足:一是容易产生优越感;二是容易滋长自满情绪;三是因好胜心太强而导致嫉妒心太强等。

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2)中等生分三类:一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二是甘居中游的学生;三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

特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

教育:首先,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头,也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其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教育。对第一类学生,主要解决方法问题;对第二类学生,主要解决动力问题;对第三类学生,主要解决非智力因素。最后,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后进生的特点: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自卑复杂感强;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2.【答案要点】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例如,对食物、水、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是安全需要,即表现为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2)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心胸开阔、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怎样一个

人,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从学习心理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更多黑龙江教师招聘备考资料敬请关注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016409912.html,/?wt.mc_id=bk125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